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5版)

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5版)

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5版)
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5版)

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

(2015版)

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

(2015版)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五年五月

前言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正在变革建筑业的未来,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国内外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列入建设领域推进本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提高本市建设、设计、施工、业主、物业和咨询服务等单位的BIM技术应用能力,规范本市BIM技术应用环境,2015年初,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成立编写领导小组和编写小组,启动了BIM应用指南的编写。编写小组在分析本市BIM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BIM标准规范和应用经验,深入研究、认真求证,完成了《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编制。

本指南是本市建设领域应用BIM技术的重要依据,将有助于指导和规范本市BIM技术应用,实现BIM技术的价值。同时,本指南是本市BIM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的第一阶段成果,希望后续工作能够继续得到建筑行业更多单位和专家的支持,不断完善,争取成为国内建筑行业的BIM技术应用的重要参考文件,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编写领导小组:

组长:崔明华

副组长:裴晓、刘千伟

成员:沈红华、罗明濂、陆罡、冷玉英

编写小组:

沈宏、邓雪原、孙亚莉、于晓明、陈鸿、蒋忆文

审核小组:

毕湘利、葛清、庞学雷、高承勇、王健、曾明、王美华

参编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陆道工程设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概述 (1)

2应用总览 (5)

3方案设计阶段 (8)

3.1 场地分析 (8)

3.2 建筑性能模拟分析 (9)

3.3 设计方案比选 (10)

4初步设计阶段 (11)

4.1 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建 (11)

4.2 建筑结构平面、立面、剖面检查 (12)

4.3 面积明细表统计 (13)

5施工图设计阶段 (14)

5.1 各专业模型构建 (14)

5.2 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 (15)

5.3 竖向净空优化 (16)

5.4 虚拟仿真漫游 (16)

5.5 建筑专业辅助施工图设计 (17)

6施工准备阶段 (19)

6.1 施工深化设计 (19)

6.2 施工方案模拟 (20)

6.3 构件预制加工 (21)

7施工实施阶段 (23)

7.1 虚拟进度与实际进度比对 (23)

7.2 工程量统计 (24)

7.3 设备与材料管理 (25)

7.4 质量与安全管理 (26)

7.5 竣工模型构建 (27)

8运营阶段 (29)

8.1 运营系统建设 (29)

8.2 建筑设备运行管理 (30)

8.3 空间管理 (31)

8.4 资产管理 (31)

附录模型深度 (32)

1.0.1发布机构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是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是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牵头部门,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的通知》(沪府办〔2015〕1号),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具体负责本市BIM技术应用推广的组织协调工作。

1.0.2目的和用途

为加快推广本市BIM技术应用,不断提高BIM应用水平,在总结本市BIM技术应用的经验基础上,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设管理委《关于在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4〕58号)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针对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期的23项BIM技术基本应用,描述了每项应用的目的和意义、数据准备、操作流程以及成果等内容。本指南主要侧重BIM 技术的基本应用,同时考虑与国家、地方已发布或在编标准的衔接。

本指南主要用途如下。

1)指导本市建设、设计、施工、运营和咨询等单位在政府投资工程中开展BIM技术应用,实现BIM应用的统一和可检验;作为BIM应用方案制定、项目招标、合同

签订、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2)指导本市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申请和评价工作。

3)为起步开展BIM技术应用或没有制定企业、项目BIM技术应用标准的企业提供指导和参考。

4)为相关机构和企业制定BIM技术标准提供参考。

BIM应用技术和软硬件发展迅速,本市将根据BIM技术的发展和BIM应用能力的提高,持续更新本指南,满足建筑行业BIM技术应用的需求。

1.0.3建筑信息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是基于三维建筑模型的信息集成和管理技术。该技术是应用单位使用BIM建模软件构建三维建筑模型,模型包含建筑所有构件、设备等几何和非几何信息以及之间关系信息,模型信息随建设阶段,不断深化和增加。建设、设计、施工、运营和咨询等单位使用一系列应用软件,利用统一建筑信息模型进行设计和施工,实现项目协同管理,减少错误、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工程竣工后,利用三维建筑模型实施建筑运营管理,提高运维效率。BIM技术不仅适用于规模大和复杂的工程,也适用于一般工程;不仅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也适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等其他工程。BIM技术的主要应用价值如下:

1)工程设计:利用3D可视化设计和各种功能、性能模拟分析,有利于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单位沟通,优化方案,减少设计错误、提高建筑性能和设计质量。

2)工程施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的专业之间的协同,有利于发现和定位不同专业之间

或不同系统之间的冲突和错误,减少错漏碰缺,避免工程频繁变更等问题。基于

4D(+时间)模型,开展项目现场施工方案模拟、进度模拟和资源管理,有利于提

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提高施工工序安排的合理性。基于5D(+时间+成本)模型,

进行工程算量和计价,增加工程投资的透明度,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

3)运营管理:利用三维建筑模型的建筑信息和运维信息,实现基于模型的建筑运营管理,实现设施、空间和应急等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项目运营和维护管理水平。

4)城市管理:基于BIM技术的城市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存储与利用,实现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建立完整的城市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基础信息库,为本市智慧

城市建设提供支撑。同时,城市建筑信息模型数据的开放,能够实现建筑信息提供

者、项目管理者与用户之间实时、方便的信息交互,有利于营造丰富多彩、健康安

全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设备的公共服务水平。

1.0.4实施组织方式

按照实施的主体不同分为:建设单位(业主)BIM和承包商BIM。建设单位BIM是指建设单位为完成项目建设与管理,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有能力的设计、施工或咨询单位)应用BIM技术,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承包商BIM是指设计、施工和管理单位为完成自身承接的项目,自行实施应用BIM技术。

不同实施组织方式应用BIM技术的内容和需求不同,通过对BIM技术应用价值分析,最佳方式是建设单位BIM,由建设单位主导、各参与方在项目全生命期协同应用BIM技术,可以充分发挥BIM技术的最大效益和价值。

1.0.5BIM应用模式

BIM技术应用模式根据阶段不同,一般分为以下二种:

1)全生命期应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运营的全生命期BIM技术应用。

2)阶段性应用。选择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运营的部分阶段应用BIM技术。

在确定BIM应用模式后,宜实施本指南所列的该阶段全部基本应用点。以上应用模式应当按照应用的需求,建立符合相应模型深度的建筑信息模型。鼓励企业增加本指南以外的应用内容。

1.0.6BIM应用方案

本市政府投资工程和BIM应用试点项目应当结合本指南编制BIM应用方案,通过BIM 应用方案更好地协同各参与方,发挥BIM技术优势,并使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错误降低到最少,控制投资,按时优质完成项目建设,实现本指南最佳的实践。其中,本指南描述的应用流程是通用性步骤,企业应当根据具体的项目和有关各方的需求进一步深化具体的BIM应用方案;对于未涉及的BIM应用,或企业实施更高水平的应用,可参考本指南制定BIM应用方案。

BIM应用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详细定义工程BIM应用实施组织方式和应用模式,定义BIM应用点和要求。

2)详细定义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实施的BIM应用方案,以及基于BIM技术的协同方法。

3)详细定义不同阶段应用点的交付成果、交付时间及其要求,包括模型深度和数据内容等。

4)详细定义工程信息和数据管理方案,以及管理组织中的角色和职责。

5)详细定义BIM建模、应用和协同管理的软件选型,以及相应的硬件配置。

BIM应用方案主要针对建设单位全生命期应用BIM的实施组织方式,其中运营阶段的BIM应用方案宜按照运营管理要求单独编制,对于运营阶段模型的数据内容和深度要求,宜尽早写入项目建设过程的BIM应用方案,以减少运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调整和需要补充的工作量。承包商BIM或阶段性应用BIM等可参照编制相应的BIM应用方案。

1.0.7角色和职责

在实施全生命期或多阶段应用时,实施单位应当设置BIM技术负责人和BIM技术工程师的岗位。其中,BIM技术负责人是实施BIM应用的关键岗位。配置的人员应当具有足够的经验管理建筑项目的BIM技术应用,其基本职责如下:

1)依据相关标准和参考本指南,总体规划和制定BIM应用方案,确定BIM应用点;

2)根据项目的建筑信息模型数据需求,确定不同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内容与深度;

3)根据项目的BIM应用需求,参与BIM软硬件方案决策,保证软硬件配置到位;

4)建立并管理BIM项目小组,确定小组各职责人员,划分并创建各人员的用户权限;

5)组织与BIM相关的会议及培训;

6)控制建筑信息模型的质量及进度,并处理各方与BIM相关的协调工作;

7)负责审核与验收BIM应用的成果,管理并及时更新建筑信息模型。

BIM技术工程师是相应行业或专业的BIM技术人员,配合BIM技术负责人实施具体的BIM活动,应当具备专业领域实施BIM项目的经验,其基本职责如下:

1)依据相关标准和参考本指南,负责实施建筑信息模型在不同阶段和专业的BIM应用;

2)根据项目应用需求,策划或构建相应专业的建筑信息模型,并进行模型审核、整合与分析;

3)落实与BIM相关的软硬件资源;

4)支持BIM项目小组的活动,制定BIM实施细则,如文件夹结构、权限级别等;

5)参加与BIM相关的会议及培训;

6)维护建筑信息模型,并根据模型修改意见,及时协调并解决建筑信息模型相关问题;

7)完成不同阶段和专业BIM应用实施,保证建筑信息模型及其应用成果的质量。

1.0.8模型深度和交付成果

建筑模型深度应当以满足BIM应用的要求为准,本指南附录提供了工程项目全生命期不同阶段各专业模型的深度要求,可作为编制模型深度要求的参考依据,应用时不宜提出过高的深度要求,但应当做好各阶段的模型衔接和传递,特别是设计和施工模型的衔接,避免过度建模和重复建模。对于实际项目的模型深度具体要求,建设单位宜在招标和合同中约定。

每项BIM应用的交付成果除相应的建筑模型外,还应包括模拟分析报告、碰撞检查报告、工程量清单等各类BIM应用形成的成果文件,也包括由三维建筑信息模型输出的二维图纸和三维视图。

1.0.9模型共享与交换

建筑信息模型是BIM应用的基础,有效的模型共享与交换能够实现BIM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在建筑项目全生命期的BIM应用过程中,建筑项目参与方宜建立模型共享与交换机制,以保证模型数据能够在不同阶段、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有效传递。其中,对于与建筑信息模型及其应用有关的利益分配,建设单位宜根据合同的方式进行明确与约定,确定模型从设计向施工以及运营的传递。

1.0.10BIM软件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BIM建模和应用软件,每种BIM软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建筑项目所有参与方在选择BIM软件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一种或多种BIM 软件。应注意,当选择使用多种BIM软件时,宜充分考虑软件的易用性、适用性、以及不同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的能力。在技术层面上,宜考虑使用协同软件或平台,以保证项目协同管理,有效实现BIM应用的价值。

1.0.11其他事项

1)为了方便项目的协同,文件的快速查找和保存,企业宜根据自身工作习惯,制定统一的文件命名规则。

2)应用BIM实施项目建设时,需要输出二维图纸,以满足工程实施、政府审批和验收归档的需要。二维图纸宜从三维模型中剖切形成。

3)丰富的构件库可提高三维建模效率,宜注重构件库的建立和维护,构件和设备等厂商应当提供符合标准和主流建模软件要求的模型,特别是为配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构件厂商应建立通用构件模型资源库。

4)使用统一的建筑信息模型进行设计和施工是发挥BIM价值的关键,实施单位宜将模型作为设计和施工的依据,及时修正和深化模型。其中,施工阶段应当建立模型

和实物的测量和校正机制,保证模型的准确性。

2应用总览

2.0.1建筑项目一般分为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施工

实施、运营等阶段。其中,概念设计阶段一般在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前完成,在建设项目规划时进行概念设计,并确定基本方案,它一般划分在设计阶段之前,可理解为立项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故本指南不作描述,仅针对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运营等阶段进行描述说明。

2.0.2建筑项目各阶段的划分是以工作内容来定义区分。各阶段的BIM技术基本应用如表

2.0.2所示。

表2.0.2 建筑项目各阶段基于BIM技术的基本应用

2.0.3建筑项目全生命期BIM应用的总体流程如图2.0.3所示。

2.0.4部分BIM技术的基本应用不仅可以单一阶段实施,也可在其他阶段或全生命期实施。

考虑BIM技术应用点的复用性和延续性,作以下说明:

1)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建以及面积明细表统计不仅在初步设计阶段应用,在方案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均有应用。由于流程基本相同,在初步设计阶段对上述应

用进行描述,其他阶段不作重复描述。

2)机电专业模型在初步设计阶段有相应的局部应用,但主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完成。

由于流程基本相同,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机电专业模型的构建进行描述,其他阶

段不作重复描述。

3)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竖向净空优化不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用,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均有应用。由于流程基本相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上述应用

进行描述,其他阶段不作重复描述。

4)工程量统计不仅在施工实施阶段应用,在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均有应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计量、计价依据,并体现不同的造价管理与

成本控制目标。由于流程基本相同,在施工实施阶段对工程量统计进行描述,其他

阶段不作重复描述。

图2.0.3 建筑项目BIM应用的总体流程

7

3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主要是从建筑项目的需求出发,根据建筑项目的设计条件,研究分析满足建筑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方案,并对建筑的总体方案进行初步的评价、优化和确定。

方案设计阶段的BIM应用主要是利用BIM技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对下一步深化工作进行推导和方案细化。利用BIM软件对建筑项目所处的场地环境进行必要的分析,如坡度、方向、高程、纵横断面、填挖方、等高线、流域等,作为方案设计的依据。进一步利用BIM软件建立建筑模型,输入场地环境相应的信息,进而对建筑物的物理环境(如气候、风速、地表热辐射、采光、通风等)、出入口、人车流动、结构、节能排放等方面进行模拟分析,选择最优的工程设计方案。

3.1场地分析

3.1.1目的和意义

场地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场地分析软件,建立三维场地模型,在场地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提供可视化的模拟分析数据,以作为评估设计方案选项的依据。在进行场地分析时,宜详细分析建筑场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1.2数据准备

1)地勘报告、工程水文资料、现有规划文件、建设地块信息。

2)电子地图(周边地形、建筑属性、道路用地性质等信息)、GIS数据。

3.1.3操作流程

1)收集数据,并确保测量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2)建立相应的场地模型,借助软件模拟分析场地数据,如坡度、方向、高程、纵横断面、填挖方、等高线等。

3)根据场地分析结果,评估场地设计方案或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设计方案;模拟分析、设计方案调整是一个需多次推敲的过程,直到最终确定最

佳场地设计方案或工程设计方案。

场地分析BIM应用的操作流程如图3.1.3所示。

图3.1.3 场地分析BIM应用的操作流程图

3.1.4成果

1)场地模型。模型应体现场地边界(如用地红线、高程、正北向)、地形表面、建筑地坪、场地道路等。

2)场地分析报告。报告应体现三维场地模型图像、场地分析结果,以及对场地设计方案或工程设计方案的场地分析数据对比。

3.2建筑性能模拟分析

3.2.1目的和意义

建筑性能模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专业的性能分析软件,建立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物的可视度、采光、通风、人员疏散、结构、节能排放等进行模拟分析,以提高建筑项目的性能、质量、安全和合理性。

3.2.2数据准备

1)方案设计模型或二维图、气象数据、热负荷、热工参数等。

3.2.3操作流程

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根据前期数据以及分析软件要求,建立各类分析所需的模型。

3)分别获得单项分析数据,综合各项结果反复调整模型,进行评估,寻求建筑综合性能平衡点。

4)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设计方案,选择能够最大化提高建筑物性能的方案。

3.2.4成果

1)专项分析模型。不同分析软件对建筑信息模型的深度要求不同,专项分析模型应满足该分析项目的数据要求。其中,建筑模型应能够体现建筑的几何尺寸、位置、朝

向,窗洞尺寸和位置,门洞尺寸和位置等基本信息。

2)分项模拟分析报告。分项报告应体现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图像、分项分析数据结果、以及对建筑设计方案性能对比说明。

3.3设计方案比选

3.3.1目的和意义

设计方案比选的主要目的是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为初步设计阶段提供对应的设计方案模型。基于BIM技术的方案设计是利用BIM软件,通过制作或局部调整方式,形成多个备选的建筑设计方案模型,进行比选,使建筑项目方案的沟通、讨论、决策在可视化的三维场景下进行,实现项目设计方案决策的直观和高效。

3.3.2数据准备

1)前期设计模型,或二维设计图。

3.3.3操作流程

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模型应包含方案的完整设计信息。采用二维设计图建模的,模型应当和方案设计图纸一致。

3)检查多个备选方案模型的可行性、功能性、美观性等方面,并进行比选,形成相应的方案比选报告,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4)形成最终设计方案模型。

设计方案比选BIM应用的操作流程如图3.3.3所示。

图3.3.3 设计方案比选BIM应用的操作流程图

3.3.4成果

1)方案比选报告。报告应体现建筑项目的三维透视图、轴测图、剖切图等图片,平面、立面、剖面图等二维图,以及方案比选的对比说明。

2)设计方案模型。模型应体现建筑主体外观形状、建筑层数高度、基本功能分隔构件、基本面积等。

4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是介于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之间的过程,是对方案设计进行细化的阶段。在本阶段,推敲完善建筑模型,并配合结构建模进行核查设计。应用BIM软件构建建筑模型,对平面、立面、剖面进行一致性检查,将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剖切,生成平面、立面、剖面及节点大样图,形成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模型和初步设计二维图。

在建筑项目初步设计过程中,沟通、讨论、决策可以围绕可视化的建筑模型开展。模型生成的明细表统计可及时、动态反映建筑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建筑层数、建筑高度、总建筑面积、各类面积指数、住宅套数、房间数、停车位数等。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的总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的操作流程图

4.1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建

4.1.1目的和意义

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BIM软件,建立三维几何实体模型,进一步细化建筑、结构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的三维模型,以达到完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目标,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设计模型和依据。

4.1.2数据准备

1)方案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模型,或二维设计图。

2)建筑、结构专业初步设计样板文件。样板文件的定制由企业根据自身建模和作图习惯创建,包括统一的文字样式、字体大小、标注样式、线型等。

4.1.3操作流程

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分别采用建筑、结构的专业样板文件,根据设计方案模型或二维设计图建立相应的建筑信息模型。为保证后期建筑、结构模型的准确整合,在建模之前,应当保证建

筑、结构模型统一轴网,原点对齐。

3)剖切建筑专业模型,主要检查平面、立面、剖面的视图表达是否统一、专业设计是

否有遗漏错误;对于结构专业模型,主要检查构件的尺寸和标注是否统一。

4)校验完建筑、结构专业模型之后,在平面、立面、剖面的视图上添加关联标注,使模型深度和二维设计深度保持一致。

5)按照统一的命名规则命名文件,分别保存模型文件。

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建BIM应用的操作流程如图4.1.3所示。

图4.1.3 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建BIM应用的操作流程图

4.1.4成果

1)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模型深度和构件要求详见附录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专业模型内容及其基本信息要求。

4.2建筑结构平面、立面、剖面检查

4.2.1目的和意义

建筑结构平面、立面、剖面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剖切建筑和结构专业整合模型,检查建筑和结构的构件在平面、立面、剖面位置是否一致,以消除设计中出现的建筑、结构不统一的错误。

4.2.2数据准备

1)建筑、结构专业模型。

4.2.3操作流程

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整合建筑专业和结构专业模型。

3)剖切整合后的建筑结构模型,产生平面、立面、剖面视图,并检查三者的关系是否统一。修正各自专业模型的错误,直到三者的关系统一准确。

4)按照统一的命名规则命名文件,保存整合后的模型文件。

4.2.4成果

1)检查修改后的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模型深度和构件要求详见附录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专业模型内容及其基本信息要求。

2)检查报告。报告应包含建筑结构整合模型的三维透视图、轴测图、剖切图等,以及通过模型剖切的平面、立面、剖面等二维图,并对检查前后的建筑结构模型作对比

说明。

4.3面积明细表统计

4.3.1目的和意义

面积明细表统计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建筑模型,提取房间面积信息,精确统计各项常用面积指标,以辅助进行技术指标测算;并能在建筑模型修改过程中,发挥关联修改作用,实现精确快速统计。

4.3.2数据准备

1)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专业模型。

4.3.3操作流程

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检查建筑专业模型中建筑面积、房间面积信息的准确性。

3)根据项目需求,设置明细表的属性列表,以形成面积明细表的模板。根据模板创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面积明细表,并命名面积明细表。

4)根据设计需要,分别统计相应的面积指标,校验是否满足技术经济指标要求。

5)保存模型文件及面积明细表。

4.3.4成果

1)建筑专业模型。模型应体现房间面积等信息。

2)面积明细表。明细表应体现房间楼层、房间面积与体积、建筑面积与体积、建设用地面积等信息。

5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是建筑项目设计的重要阶段,是项目设计和施工的桥梁。本阶段主要通过施工图图纸,表达建筑项目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结果,并作为项目现场施工制作的依据。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BIM应用是各专业模型构建并进行优化设计的复杂过程。各专业信息模型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设计、施工等知识框架体系,进行冲突检测、三维管线综合、竖向净空优化等基本应用,完成对施工图设计的多次优化。针对某些会影响净高要求的重点部位,进行具体分析,优化机电系统空间走向排布和净空高度。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的总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的操作流程图

5.1各专业模型构建

5.1.1目的和意义

各专业模型构建宜在初步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初步设计模型,使其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深度;使得项目在各专业协同工作中的沟通、讨论、决策在三维模型的状态下进行,有利于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性优化;为后续深化设计、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等提供模型工作依据。

5.1.2数据准备

1)初步设计阶段的各专业模型。

5.1.3操作流程

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深化初步设计阶段的各专业模型,构建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并按照统一命名原则保存模型文件。

3)将阶段性各专业模型等成果提交给建设单位确认,并按照建设单位意见调整完善各专业模型。

5.1.4成果

1)各专业模型。模型深度和构件要求详见附录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各专业模型内容及其基本信息要求。

5.2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

5.2.1目的和意义

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各专业模型,应用BIM软件检查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碰撞,完成建筑项目设计图纸范围内各种管线布设与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和竖向高程相协调的三维协同设计工作,以避免空间冲突,尽可能减少碰撞,避免设计错误传递到施工阶段。

5.2.2数据准备

1)各专业模型。

5.2.3操作流程

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整合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模型,形成整合的建筑信息模型。

3)设定冲突检测及管线综合的基本原则,使用BIM软件等手段,检查发现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冲突和碰撞。编写冲突检测及管线综合优化报告,提交给建设单位确认后

调整模型。其中,一般性调整或节点的设计优化等工作,由设计单位修改优化;较

大变更或变更量较大时,可由建设单位协调后确定优化调整方案。

4)逐一调整模型,确保各专业之间的冲突与碰撞问题得到解决。

注:对于平面视图上管线综合的复杂部位或区域,宜添加相关联的竖向标注,以体现管线的竖向标高。

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BIM应用的操作流程如图5.2.3所示。

图5.2.3 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BIM应用的操作流程图

5.2.4成果

1)调整后的各专业模型。模型深度和构件要求详见附录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各专业模型内容及其基本信息要求。

2)优化报告。报告中应详细记录调整前各专业模型之间的冲突和碰撞,记录冲突检测及管线综合的基本原则,并提供冲突和碰撞的解决方案,对空间冲突、管线综合优

化前后进行对比说明。其中,优化后的管线排布平面图和剖面图,应当反映精确竖

向标高标注。

5.3竖向净空优化

5.3.1目的和意义

竖向净空优化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各专业模型,优化机电管线排布方案,对建筑物最终的竖向设计空间进行检测分析,并给出最优的净空高度。

5.3.2数据准备

1)冲突检测和三维管线综合调整后各专业模型。

5.3.3操作流程

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确定需要净空优化的关键部位,如走道、机房、车道上空等。

3)在不发生碰撞的基础上,利用BIM软件等手段,调整各专业的管线排布模型,最大化提升净空高度。

4)审查调整后的各专业模型,确保模型准确。

5)将调整后的建筑信息模型以及相应深化后的CAD文件,提交给建设单位确认。其中,对二维施工图难以直观表达的结构、构件、系统等提供三维透视和轴测图等三

维施工图形式辅助表达,为后续深化设计、施工交底提供依据。

5.3.4成果

1)调整后的各专业模型。模型深度和构件要求详见附录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各专业模型内容及其基本信息要求。

2)优化报告。报告应记录建筑竖向净空优化的基本原则,对管线排布优化前后进行对比说明。优化后的机电管线排布平面图和剖面图,应当反映精确竖向标高标注。

5.4虚拟仿真漫游

5.4.1目的和意义

虚拟仿真漫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BIM软件模拟建筑物的三维空间,通过漫游、动画的形式提供身临其境的视觉、空间感受,及时发现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或问题,减少由于事先规划不周全而造成的损失,有利于设计与管理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辅助设计与方案评审,促进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投标、报批与管理。

5.4.2数据准备

1)整合后的各专业模型。

从建筑信息模型到城市信息模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c1680235.html, 从建筑信息模型到城市信息模型 作者:王宝令郝聪慧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21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在建筑工程领域一系列城市信息化模型技术运用而生,从建 筑信息模型到城市信息模型,一个比BIM更宏大的技术概念——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正兴起。基于“BIM+GIS+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数字化城市发展需要运用长期积累的丰富BIM建筑建造设施模型资源。随着CIM技术的到来,将为BIM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关键词:BIM;CIM;智慧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迅猛,据统计到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有望达到80%。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免暴露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智慧城市概念的出现可以有效应对城市发展中暴露的例如人口增长,交通拥挤,资源短缺,医疗教育分配不均等各种难题。如果把智慧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比喻为一个有机体,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就相当于把单个建筑作为城市的细胞。 1 相关理论 1975年,被誉为“BIM之父”来自乔治亚理工大学的伊斯曼(Chuck Eastman)教授最先创建了BIM理念,在其研究课题“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中提出“a computer-based description of-a building”,这一概念的初衷是为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分析,便于量化分析,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它是一种新型实用工具。BIM能够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工作,可以弥补CAD作为二维模型无法提供的很多空间和属性信息,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为行业人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可视、形象、便捷,顺畅沟通的效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BIM的强大功能将为建设行业从业者提供强大的设计功能。就像手机一样,从最初的通讯工具,经过加入QQ、微信、拍照、GPS、导航、手机银行、购物、支付等功能后变成了人类器官的延伸,相信BIM完全具有成为人类一种思维方式的潜质。 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CIM,是一个有机的复合体,它基于城市信息数据构建三维城市空间模型和城市工程建设信息。2015年,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提出了 城市智慧模型。要解决智慧城市的问题,依靠单个小区的建筑信息模型是远远不能满足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的,还需要集合各种BIM信息,运用GIS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一张相互联系的CIM 才是城市发展的未来。

软件工程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课后参考答案 1.什么是软件危机它们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决不仅仅是不能正常运行的软件才具有的,实际上,几乎“所有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 它们有以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普及深入的趋势。 出现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 (1)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 (2)与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2.假设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总工程师,当把图给手下的软件工程师们观看,告诉他们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要求在错误进入软件之前就清楚它们是不现实的,并举例说:“如果一个故障是编码错误造成的,那么,一个人怎么能在设计阶段清除它呢”应该怎么反驳他 答: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修改付出的代价是很不相同的,在早期引入变动,涉及的面较少,因而代价也比较低;在开发的中期,软件配置的许多成分已经完成,引入一个变动要对所有已完成的配置成分都做相应的修改,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逻辑上也更复杂,因此付出的代价剧增;在软件“已经完成”时在引入变动,当然付出的代价更高。一个故障是代码错误造成的,有时这种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要修改的成本是很小的,因为这不是整体构架的错误。 3.什么是软件工程它有哪些本质特征怎么用软件工程消除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是指导知道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 本质特征: (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软件的构造 (2)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 (3)软件经常变化

BIM建筑信息模型

简介: 内容介绍: 本教学视频重点讲述如何入门并快速掌握BIM建筑信息模型重要设计软件Revit Architecture和mep。作 为BIM设计中的基础软件之一,也是当今新兴BIM工程所急需要求工程师掌握的最新设计软件,Revit Architecture/mep 以其优秀的性能独居行业鳌头地位。而此教程则带领大家解开BIM神秘的面纱,从零开 始掌握BIM工程。 族简介:BIM项目里面预制好的各种族,直接使用生产厂商给予的参数制作,可以直接导入项目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BIM的全拼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中文翻译最为贴切的、也被大家所认可的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 这些建筑模型的数据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存在是以多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 筑项目的基础,去进行各个相关工作。建筑工程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可以从这个建筑信息模型中拿出各自需要的信息,即可指导相应工作又能将相应工作的信息反馈到模型中。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它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 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例如:建筑物的日照、外部维护结构的传热状态等。 同时BIM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所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来提前处理,为后期活动打下坚固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从而来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 当前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引入和普及,例如CAD的引入,解决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问题。 而且这种引入受到了建筑业业内人士大力欢迎,良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设计人员不再用手工绘图了, 同时也解决了手工绘制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在对图”时也不再用落后的将各专业的硫酸图纸进行重 迭式的对图了。这些CAD图形可以在各专业中进行相互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工作方式,减轻劳动强度,所以计算机辅助绘图一直在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其他方面的特点,在此就不再列举了。 那么BIM建筑信息模型也同CAD 一样,也只是个设计绘图软件或者出图工具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 需要真正的认识BIM 了。真正的BIM应该符合以下五个特点: 1 .可视化: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的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参与人员去自行想象了。对于一般简单的东西来说,这种想象也未尝不可,但是现在建筑业的建筑形式各异,复杂造型在不断的推出,那么这种光靠人脑去想象的东西就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现在建筑业也有设计方面出效果图的事情,但是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进行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然而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建筑信息模 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为贯彻《关于印发20XX-20XX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XX]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XX]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 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需求牵引。发挥企业在BIM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聚焦于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 2。行业服务,创新驱动。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组织优势,自主创新与引进集成创新并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应用软件,建立BIM 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培养研发和应用人才队伍。 3。政策引导,示范推动。发挥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的引领作用,研究出台推动BIM应用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坚持试点示范和普及应用相结合,培育龙头企业,总结成功经验,带动全行业的BIM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四、工作重点

浅谈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意义与应用

浅谈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意义与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领域都在强调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建筑信息模型,同时建筑信息模型也带来了,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的改变。我国的建筑师在早期应用这一技术,只是为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这只是片面认识了建筑信息模型,该技术的核心不只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造成了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的改变。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意义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BIM,建筑业的信息革命,目前已经逐渐汇集成了一股潮流,席卷世界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BIM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已经列入我国科技部“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同时,我国建筑行业政府与企业在推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开始全面推广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BLM)概念,BLM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趋势和主流技术,而BLM就是以BIM为基础,创建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信息的数字化方法,是建设工程管理的最佳模式。 1.建筑信息模型对我们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建筑信息模型,这种模型技术与现实世界更为接近,通过对真实物体进行模拟,借助计算机将二维设计思想转换为三维计算机设计,从根据改变人脑的主观设计,采用电脑进行设计。采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者可重点关注设计自身,不用再花精力在二维图纸的设计上。建筑信息模型对于二维、三维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但建筑信息模型解决了实体模型设计的缺陷,通过三维数字技术,统一了空间序列与外观模型。设计者利用相机,即可对各个人视点空间进行推敲,可进行动画的快捷制作,借助各种制图软件机械牛虚拟仿真,甚至可对实际的建造过程进行模拟。而建造信息模型,提供的是真实的建筑三维搭建。 二维设计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点是无可磨灭,即使现在的三维设计也是二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二维信息无法同施工过程进行整合,而建筑信息模型却可直接模拟施工,建筑师可将设计直接带入到施工的过程中,这相当于是古人三维构造的回源,属于三维的虚拟现场设计。 从立面设计至空间设计的设计方法改变 我们将表皮化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类:其一,进行平面布局的二维设计,在CAD软件中绘制立面图,接着在效果图进行三维模型的制作;其二,利用三维造型软件,直接设计成三维形体,待确定形体后,再通过CAD软件绘制平面图。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设计者剥离了建筑空间,主要关注平面形象与功能。而建筑空间不只是平面与表皮的副产品,主要是作为建筑控制的设计方法。 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参数化实体造型技术使计算机可以表达真实建筑所具有的信息,信息化的建筑设计得以真正实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用抽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设计的固有模式。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不仅仅是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它也将间接表现在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型,并更长远的影响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BIM这场信息革命,将不受个人好恶和思维习惯的束缚而向

BIM技术应用方案(建筑信息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方案 第一节 BIM简介与应用设想 1 BIM技术与平台介绍 1.1 BIM技术简介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是21世纪初出现的全新概念,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建筑业产生影响的必然产物。其通过特定工具软件,将建筑内全部构件、系统赋予相互关联的参数信息,直观地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进行设计、修改、分析,并形成可用于方案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管理等建筑全生命周期所参考的文件。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它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为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可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如建筑物的日照、外部维护结构的传热状态等。 同时BIM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所将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进行处理,为后期活动打下坚固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实现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从而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

1.2 BIM应用现状 在现阶段BIM应用中,各专业应用软件种类不同,标准不统一,造成模型成果信息无法实现共享,难以发挥其整体优势。 1.3 BIM技术总承包集成管理平台 基于此现状,我司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了具有统一标准的BIM技术总承包集成管理平台。 该平台能够通过国际标准的IFC格式无损识别建筑、结构、钢结构、幕墙、机电各专业、精装修不同软件建立的模型,并能选择性的导入、合并模型数据,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及共享,全面掌控施工各阶段信息,打造施工管理、虚拟建造、物料追踪和后期运维一体化的BIM总承包管理。

软件工程(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1章概述(习题与参考答案) [判断题] 1. 由于今天个人计算机不断发展壮大,人们不再采用软件团队的开发方式。(×) 2. 由于软件是产品,因此可以应用其他工程制品所用的技术进行生产。(×) 3. 购买大多数计算机系统所需的硬件比软件更昂贵。(×) 4. 大多数软件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不需要增强功能。(×) 5. 大多数软件系统是不容易变化的,除非它们在设计时考虑了变化。(√) 6. 一般来说,软件只有在其行为与设计者的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成功。(×) [选择题] 1. ()因素促使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复杂。(D) A. 计算机内存和存储容量上的巨大增长 B. 外部输入/输出选项的更加多样性 C. 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深刻变化 D. 以上所有选项 2. 下面的()不再是现代软件工程师关注的问题。(A) A. 为什么计算机硬件的成本这么高? B. 为什么软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C. 为什么开发一个软件的成本这么高? D. 为什么不能在产品发布前去除软件错误? 3. 软件会逐渐退化而不会磨损,其原因在于()。(C) A. 软件通常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下 B. 软件错误通常发生在使用之后 C. 不断的变更使组件接口之间引起错误 D. 软件备件很难订购 4. 大多数软件仍然是定制开发的,其原因在于()。(C) A. 软件组件重用是十分普遍的 B. 可重用的组件太昂贵而无法使用 C. 软件在不使用其他组件的情况下很容易构造出来 D. 商业组件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可以得到 5. 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C) A. 软件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面爆发

B. 当前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已经解决了软件危机的问题 C.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D. 软件危机是指在软件产品中存在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6. 软件工程的基本目标是()。(B) A. 消除软件固有的复杂性 B. 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C. 努力发挥开发人员的创造性潜能 D. 更好地维护正在使用的软件产品 7. ()是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它包括方 法、工具和过程三个要素。(D) A. 软件产品 B. 软件过程 C. 软件测试 D. 软件工程 8. 软件工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和()。(C) A. 软件系统 B. 硬件环境 C. 过程 D. 人员 9. 软件工程师在从事软件工作时应使用下面的()准则。(E) A. 从来不为个人获利而窃取数据 B. 从来不散布或出售项目中自己工作的信息 C. 从来不故意毁坏或修改别人的程序、文件或数据 D. 从来不侵犯个人、小组或组织的隐私 E. 以上所有选项 第2章软件过程(习题与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是软件生存期中的一系列相关软件工程活动的集合,它由软件规格说明、软件设计与开发、 软件确认、软件改进等活动组成。(A) A. 软件过程 B. 软件工具 C. 软件产品 D. 软件工程 2. 软件过程的基本活动是()。(A) A. 分析、设计、实现、测试、演化 B. 沟通、计划、建模、构造、部署 C. 计划、分析、设计、实现、调试 D. 沟通、风险管理、度量、产品化、评审 3.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软件可行性分析的依据。(B) A. 真 B. 假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技术特点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技术特点 虽然已经有一些建筑设计软件是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开发的(以下把这类软件简称为BIM软件),但由于不同软件公司在技术上的差异,所以采用的技术不尽一致。这里介绍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特点是对现有软件所采用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一个归纳。 总的来说,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设计软件系统融合了以下两种主要思想: 1.将设计信息以数字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以便于更新和共享; 2.在设计数据之间创建实时的、一致性的关联,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任何更改,都马上可以在其他关联的地方反映出来,这样可以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和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 正是这非常重要的两种思想,是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工作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应用BIM软件来进行建筑设计时,就会发现和原来应用绘图软件搞设计会有很大的区别。BIM建模工具不再提供低水平的几何绘图工具,操作的对象不再是点、线、圆这些简单的几何对象,而是墙体、门、窗、梁、柱等建筑构件;在屏幕上建立和修改的不再是一堆没有建立起关联关系的点和线,而是由一个个建筑构件组成的建筑物整体。整个设计过程就是不断确定和修改各种建筑构件的参数,全面采用参数化设计方式。应用BIM建模需要大量建筑领域中的具体知识,许多建模的操作都需要建筑师应用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例如门的设计就需要懂得根据使用条件选择门的类型、材质、大小、开启方式等,而不是画几条线就算了。在应用绘图软件搞设计时,对设计内容无需交代得很清楚,而应用BIM软件的设计则相反。当你要放置一个建筑构件到一个模型中,你必须告诉模型这是什么,而不是它像什么。 BIM软件立足于数据关联的技术上进行三维建模,模型建立后,可以随意生成各种平、立、剖二维图纸。无需画一次平面图后,在分别去画立面图、剖面图,避免了不同视图之间出现不一致现象。而且在任何视图上对设计的任何更改,都马上可以在其他视图上关联的地方反映出来,这种关联互动是实时的。 由于建筑信息模型包含了所代表的建筑物的详尽信息,因此,可以生成各种门窗表、材料表以及各种综合表格。这样就为建筑信息模型的进一步应用创造了条件。例如,应用这些表格进行概预算、向建筑材料供应商提供采购清单等。实际上,BIM的应用范围已经超出了建筑设计的范畴。 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为进行各种可视化分析(空间分析、体量分析、效果图分析、结构分析、传热分析、……等)提供了方便,同时还为其他专业要进行的设计分析(结构分析、传热分析、……等)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BIM软件建模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必须保证建筑产品信息的完整性,能够对不同的抽象层次上的建筑产品信息进行描述和组织; 2.不同的应用能够根据它提取所需的信息,衍生出自身所需的模型,且能添加新的信息到建筑产品模型,保证信息的可重复使用性和一致性; 3.应该支持自顶向下设计,特别是概念设计和设计变更。 建筑设计需要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专业,如建筑、结构、设备等。由于BIM具有承载各种信息的能力,整个建筑相关的信息和一整套设计文档存储在集成数据库中,所有信息都已

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

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 2016-02-14 来源:医学科普吴海军、林伟明,解放军306医院BIM技术:指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lding )起源:BIM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制造行业集CAD、CAM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理念和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与STEP标准的产品信息模型。 BIM是对工程项目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的关键。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BIM的施工信息集成可以控制模型的设计,建筑信息模型基于一定的工业标准,对施工项目设备的物理属性与功能特征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的转换,进而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有价值的信息。BIM是目前最先进的建设行业工具模型,依靠此信息平台,各单位可以及时有效、准确的获得建设信息,为其监督、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总设计思路施工项目涉及业主、设计、施工等各方参与者,各方沟通信息承载量大而且繁琐。BIM信息集成控制模型要以实现信息最大化功效、流通、传递为目标,防止某一环节信息沟通出现纰漏,给其他环节带

来损失的连锁反应。因此,基于BIM的施工项目全过程信息集成控制结构设计包括的3个方面: 一是数据共享与利用施工项目信息集成控制过程中,所承载信息量大,BIM 数据共享可规避不必要重复,BIM信息集成控制数据库要实现各个BIM应用之间信息提取、扩展; 二是信息模型构建在施工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信息数据量逐步增大,此类信息分别有效存储,以满足项目不同阶段的需要,获取已完成施工阶段信息模型数据,并进行扩展和集成以形成全过程信息集成控制模型; 三是模型功能模块设定信息集成控制模型中,设定功能模块与功能子信息模块来实现项目有效控制及应用为主要目的。 根据上述信息结构的设计思路,基于BIM技术,设计施工项目全过程信息集成控制结构,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数据层、模型层和功能模块层组成。其中,数据层作为中心数据库,包括施工项目在整个存续周期的各类复杂信息,并以此为载体,实现建筑信息在施工各环节与各个参与方之间的有效传输与共享。模型层桥接数据层与功能模块层,是整个控制结构的核心、关键部分。功能模块层是BIM模型在施工项目全过程中各阶段的应用层,此层中BIM模型与BIM应用一一对应,同时,随着项目控制需求变化,功能模块相应予以扩展或改变。 一、数据层 数据层为BIM数据库,包括基本数据和扩展数据,包含了施工项目中各类有效信息。其中,基本数据是信息模型的图标、几何图形、物理结构

软件工程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课后参考答案 1.什么是软件危机?它们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决不仅仅是不能正常运行的软件才具有的,实际上,几乎“所有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 它们有以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普及深入的趋势。 出现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 (1)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 (2)与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2.假设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总工程师,当把图1.1给手下的软件工程师们观看,告诉他们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要求在错误进入软件之前就清楚它们是不现实的,并举例说:“如果一个故障是编码错误造成的,那么,一个人怎么能在设计阶段清除它呢?”应该怎么反驳他? 答: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修改付出的代价是很不相同的,在早期引入变动,涉及的面较少,因而代价也比较低;在开发的中期,软件配置的许多成分已经完成,引入一个变动要对所有已完成的配置成分都做相应的修改,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逻辑上也更复杂,因此付出的代价剧增;在软件“已经完成”时在引入变动,当然付出的代价更高。一个故障是代码错误造成的,有时这种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要修改的成本是很小的,因为这不是整体构架的错误。 3.什么是软件工程?它有哪些本质特征?怎么用软件工程消除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是指导知道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 本质特征: (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软件的构造 (2)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 (3)软件经常变化

建筑信息模型BIM研究

建筑信息模型(BIM)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革命和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及其普及作用,计算机网络使得信息化所包含的信息收集、传递与共享具备了实现的技术条件。信息技术近十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重要意义和对人类的深远影响举世公认。在工程建设领域,计算机应用和数字化技术已展示了其特有的潜力,成为工程技术在新世纪发展的命脉。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在过去的20年中,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的普及推广使建筑师、工程师们从手工绘图走向电子绘图。甩掉图板,将图纸转变成计算机中2D数据的创建,可以说是工程设计领域第一次革命。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设计方法和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把工程设计人员从传统的设计计算和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方案优化、改进和复核上,而且提高设计效率十几倍到几十倍,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 但是二维图纸应用的局限性非常大,不能直观体现建筑物的各类信息,所以建筑设计中,制作实体模型也是经常使用的建筑表现手段。为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沟通设计意图,建筑师有时需要同时用实体模型和图纸两种方式,以弥补单一方式的不足。过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沟通方式是分别实现的。应用计算机后,设计人员一直在探索如何使用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建模。最早实现的是用三维线框图去表现所设计的建筑物,但这种模型过于简化,仅仅是满足了几何形状和尺寸相似的要求。后来出现了诸如3DStudio VIZ、FormZ这类专门用于建筑三维建模和渲染的软件,可以给建筑物表面赋予不同的颜色以代表不同的材质,再配上光学效果,可以生成具有照片效果的建筑效果图。但是这种建立在计算机环境中的建筑三维模型,仅仅是建筑物的一个表面模型,没有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划分,更没有包含附属在建筑物上的各种信息,造成很多设计信息缺失。建筑物的表面模型,只能用来推敲设计的体量、造型、立面和外部空间,并不能用于施工。对于一个可以应用于施工的设计来说,附属在建筑物上的信息是非常多的,以墙体为例,设计人员除了需要确定墙体的几何尺寸、所用的材料外,还需要确定墙体的重量、施工工艺、传热系数、……等很多信息。如果不确定这些信息,建筑概预算、建筑施工等很多后续的工作就无法进行。而原有的建筑物三维表面模型,是无法做到在模型上附加这么多信息的。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附加在建筑工程项目上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当代社会对信息的日益重视,使人们认识到与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会对整个建筑工程周期乃至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建筑物用地的地质资料、所用的建筑材料以及材料的各种数据对项目的施工方式、生产成本及工期、使用后的维护都密切相关。对这些信息利用得好、处理得好,就能够节省工程开支,缩短工期,也可以惠及使用后的维护工作。因此,十分需要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快速处理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各种信息,合理安排工期,控制好生产成本,尽量消灭建筑项目中由于规划和设计不当甚至是错误所造成的工程损失以及工期延误。鉴于此,就必须在整个建筑工程周期乃至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中,实现对信息的全面管理。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龙头专业,也是整个建筑工程信息的源头,在建筑业信息化中肩负十分重要的责任。 在整个建筑工程周期中,信息量应当如同图1上面那条曲线那样,是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而实际上,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各个阶段的信息并不能够很好的衔接,使得信息量的增长如同图1下面那条曲线那样,在不同阶段的衔接处出现了断点,出现了信息“回流”的现象。

浅析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在工程建设中应用

论文题目:浅析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在工程建设中应用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 BIM体系概述 (4) 1.1 BIM的概述 (4) 1.2 BIM核心体系特征: (4) 1.3 BIM的发展前景: (4) 第二章 BIM软件介绍及建筑节能的应用价值 (5) 2.1 BIM的相关软件 (5) 2.1.1 BIM建模核心软件 (5) 2.1.2 BIM方案设计软件 (6) 2.1.3 和BIM接口的几何造型软件 (6) 2.1.4 BIM可持续分析软件 (6) 2.1.5 BIM模型框架分析软件 (6) 2.1.6 BIM模型检查软件 (6) 2.1.7 BIM模型碰撞检查软件 (6) 2.1.8 BIM运行维护软件 (7) 2.1.9 BIM发布审查软件 (7) 2.2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应用价值 (7) 2.2.1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 (7) 2.2.2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 (7) 第三章 BIM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及保障措施 (9) 3.1 BIM在工程建设中的各阶段应用 (9) 3.1.1可行性研究阶段 (9) 3.1.2设计工作阶段 (9) 3.1.3建设实施阶段 (10) 3.1.4竣工结算阶段 (10) 3.1.5运维管理阶段 (10) 3.2 BIM系统实施的保证措施 (11) 3.2.1建立BIM系统运行保障措施体系 (11) 3.2.2编制BIM系统运行工作计划 (11) 3.2.3建立BIM系统运行例会制度 (11) 3.2.4建立BIM系统运行检查机制 (12) 第四章 BIM技术在未来建筑工程应用的展望 (12) 参考文献 (12)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指南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指南

目录 1总则 (6) 2基本规定 (7) 2.1一般原则 (7) 2.2应用模式 (7) 2.3实施组织方式 (8) 2.4应用实施方案 (8) 3实施架构体系 (9) 3.1BIM 实施参与方职责 (9) 3.2协同实施 (11) 3.3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与信息化建设 (14) 3.4建筑信息模型管理 (15) 4前期策划与规划阶段 (17) 4.1场地选址 (17) 4.2概念模型构建和比选 (17) 4.3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比选 (18) 4.4项目可研及立项比选 (18) 5岩土工程勘察阶段 (20) 5.1一般规定 (20) 5.2基于BIM 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平台 (21) 5.3基于BIM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建模 (21) 6方案设计阶段 (24) 6.1场地与规划条件分析 (24) 6.2方案模型构建 (24) 6.3建筑性能模拟分析 (25) 6.4设计方案比选 (25) 6.5项目各项指标分析 (26) 6.6建筑造价估算 (26) 7初步设计阶段 (28) 7.1各专业模型构建 (28) 7.2各专业模型检查优化 (28)

7.3项目各项指标细化分析 (29) 7.4性能化分析 (29) 7.5设计概算 (30) 8施工图设计阶段 (31) 8.1各专业模型构建 (31) 8.2建筑与结构专业模型的对应检测 (31) 8.3机电管线综合检测及优化 (32) 8.4空间净高检测优化 (32) 8.5虚拟仿真漫游 (33) 8.6项目各项指标复核 (33) 8.7性能化分析 (34) 8.8施工图预算 (34) 9施工准备阶段 (36) 9.1基本内容 (36) 9.2施工场地布置 (36) 9.3可建造性分析 (37) 9.4施工深化设计 (37) 9.5施工方案模拟 (38) 9.6预制加工 (39) 10施工实施阶段 (40) 10.1进度管理 (40) 10.2质量与安全管理 (40) 10.3工程量统计及材料管理 (41) 10.4施工监理 (42) 10.5竣工模型 (43) 11运营维护管理 (44) 11.1基本内容 (44) 11.2运营维护管理方案规划 (44) 11.3运营维护系统建设 (45) 11.4运营维护模型构建 (46) 11.5建筑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47) 11.6空间管理 (47) 11.7资产管理 (48) 11.8应急管理 (48)

-软件工程习题答案参考

软件工程 绪论 1.什么是软件危机?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 答: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1).软件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夸大。 (2).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2.什么是软件生产工程化?工程化生产方法与早期的程序设计方法 主要差别在哪里? 答:结构化程序设计地出现,使许多产业界认识认识到必须把软件生产从个人化方式改变为工程化。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同时这也是工程化生产方法。 3.分别说明(1)软件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2)软件技术与软件管 理的相互关系。 答:(1)工具和方法,是软件开发技术的两大支柱,它们密切相关。当一种方法提出来并证明有效后,往往随之研制出相应的工具,来帮助实现和推行这种方法。新方法在推行初期,总有人不愿接受和采用。若将新方法融合于工具之中,使人们通过使用工具来了解新方法,就能更快促进新方法的推广。(2)在工业生产中,即使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管理不善的企业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软件在生产中不能按质按时完成计划,管理混乱往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一

个理想的软件工程环境,应该同时具备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4.试从你的亲身实践,谈谈软件工具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用C++开发一个软件,是校园一卡通的模块。首先,要在编辑程序支持下在计算机中输入源程序。然后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如果发现错误,就重新调入编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修改。编译通过后,再调用连接程序吧所有通过了编译目标程序连同与之有关的程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可执行软件。编译程序,编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支持他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属于软件工具。离开这些工具,软件开发就是去了支持,变得十分困难和低效,甚至不能运行。 5.什么是软件工程环境?谈谈你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答:方法与工具相结合,再加上配套的软、硬件支持就形成环境。例如在批处理时代,用户开发的程序是分批送入计算机中心的计算机的,有了错误,就得下机修改。程序员对自己写的程序只能继续地跟踪,思路经常被迫中断,效率难于提高。分时系统的使用,使开发人员从此能在自己的终端上跟踪程序的开发,仅此一点,就明显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6. 何谓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简述它与传统软件工程在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基础。 7. 软件按规模大小可分成哪几类?简述软件工程中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按规模分为极小、小、中、大、甚大、极大。(1)中小型软件:

BIM 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造价

BIM 建筑信息模型 进入21世纪以后,一个被称之为“BIM”的新事物出现在世界的建筑业中。BIM是源自于“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中文译为“建筑信息模型”。该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在计算机中建立出一个虚拟建筑,该虚拟建筑会提供一个单一、完整、包含逻辑关系的建筑信息库。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其中“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材料的耐火等级和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和采购信息等等。其本质是一个按照建筑直观物理形态构建的数据库,其中记录了各阶段的所有数据信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的精髓在于这些数据能贯穿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对项目的建造及后期的运营管理持续发挥作用。 BIM基本特性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是以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协调、项目信息为基础而构建的集成流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5大特点。建筑公司通过使用BIM,可以在整个流程中将统一的信息创新、设计和绘制出项目,还可以通过真实性模拟和建筑可视化来更好地沟通,以便让项目各方了解工期、现场实时情况、成本和环境影响等项目基本信息。 (一) 可视化 可视化,即“所见即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真正运用在建筑业地作用非常大。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以线条绘制表达,但是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人员去自行想象了。如果建筑结构简单,那么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近几年形式各异、复杂造型的建筑不断推出,那么光靠想象就不太实际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以前,建筑业也会制作设计方面的效果图,但是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根据线条式信息识读设计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因此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而BIM提到的可视化,则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化。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的,所以可以用于效果图的展示和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筑可视化,可以在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进行沟通、讨论和决策。 (二) 协调性 协调性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还是业主,都在做着协调及相互配合的工作。一旦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需要各相关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协调会议,找出施工中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做出相应变更、补救措施等来解决问题。那么,问题的协调就只能等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吗?在设计时,由于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BIM的灵魂是信息,其结果是模型,重点是协作,工具是软件。 建筑数据模型中的信息随着建筑全生命期各阶段的展开,逐步被累积。这些累积信息能被后来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所共享,即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读取,不需要重新录入。考虑到这些信息横跨建筑全生命期各个阶段,由大量的技术或管理人员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产生并共享,有必要制定和应用与BIM技术相关的标准。相关的技术或管理人员在应用相关的软件时只要遵循这些标准,就可以高效地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共享。因此,一套开放、可扩展的BIM标准就成为BIM实现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前提,否则将无法整体实现BIM的优势和价值。 此外,BIM标准对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涉及企业中的业务管理与数据管理的软件,均依赖标准化所提供的基础数据、业务模型,从而促进建筑业管理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管理。此前下列几个BIM标准被列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为最高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对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建立、共享和应用进行统一规定,包括模型的数据要求、模型的交换及共享要求、模型的应用要求、项目或企业具

体实施的其他要求等,其他标准应遵循统一标准的要求和原则。 第二层为基础数据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 《信息模型编码标准》规定模型信息应该如何分类,对建筑信息标准化以满足数据互用的要求,以及建筑信息模型存储的要求。一方面,在计算机中保存非数值信息(例如材料类型)往往需要将其代码化,因此涉及到信息分类;另一方面,为了有序地管理大量建筑信息,也需要遵循一定的信息分类。目前已完成《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对应于BIM分类编码标准OmniClass。 《模型数据存储标准》规定了模型信息应该采用什么格式进行组织和存储。对应于BIM数据模型标准中的IFC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