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一、背景

当下,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统计数据显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养老金偏低、城乡养老差距大、养老院难进等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正在成为近年来最热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居家养老、养老并轨、社会化养老、提高养老金水平等关键词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421”家庭结构当中子女负担过重,流动人口迁徙、打工者离家在外而产生大量留守老人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伴生的问题,让未富先老的中国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产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养老模式

(1)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2)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3)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5)以房养老

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蕴含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生前变现套现用来养老。以房养老目前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适合人群:对于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人。(6)异地养老

鉴于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成本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从那些生活成本高,

而居住环境恶劣的大城市移出,迁移到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较低的城镇养老居住。

适合人群:经济条件不太好但喜欢旅游的老人,旅游养老两不误。

(7)售房入院养老

老年人将自己的住房对外出售,用这笔钱财居住到较好的养老院养老,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又使得养老生活增添了众多的乐趣,将部分售房款送交寿险公司办理养老寿险,可以保障自己晚年的生活无忧。

适合人群:有房产、又不愿与子女同住,喜欢热闹的老年人。

(8)售后回租

人们将已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售,再通过“售后回租”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既可以获取一大笔款项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持晚年期对住房甚至是原有住房的长期乃至终生的使用权,照常有房可居,对老人的更好养老增添了相当的保险系数。

适合人群:不愿意离开家,投资比较谨慎的老年人。

(9)租房入院养老

人们将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租,再通过另租房居住或入住养老公寓、养老院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既保障晚年期照常有房可居,并获取持续稳定的租金收入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证在自己身故后原有住房仍能照常遗留给子女,符合国人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习俗。

适合人群:有一套以上住房或住房面积较大的老人。

(10)基地养老

在大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区域,建造大

规模的养老基地,将城市的老年人自愿移入居住,实施基地养老。这一做法既可大大提升养老的品位和生活质量,又相对节约了养老成本。老年人居住在基地养老后,还可以将原居住于城市的已闲置住房,通过出租或出售的方法将价值搞活。

适合人群:有一定经济实力,喜欢亲近自然又不愿离家太远的老年人。(11)旅游养老

如今,出现了一些候鸟式的老人,分别在青岛、哈尔滨、杭州、海口、昆明等名胜景点购买住宅,一年四季作观光游览式的养老。

适合人群:退休后身体状况颇佳,经济条件非常好,乐意于趁腿脚灵便时好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老人。

(12)大房换小房

老人退休后,卖出原居住的大屋,再买进适合居住的小屋,用售房购房的差价款作股市或债券投资,可为养老提供更有实力的保障。老人还可将该笔差价款办理养老年金寿险,每年支取现金用来养老,等到一定年份再将该小房用以房养老的办法,继续获取现金流入,养度晚年。或者把这个小房子对外出售,自己住到养老院安度晚年。

适合人群:住房处于市区较为中心位置的老人。

(13)合居养老

一些老人可以商议将自己的住房出售,将钱财合并一起,对养老问题做个特殊组合,在较好的地段合资购买面积较大,功能较好的住宅,大家居住一起,合作购房,共同居住开销,结成一个养老的生活共同体搭伴养老。养老生活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又消除了寂寞空虚感。

适合人群:若干志同道合且又收入较低、住房环境较差的老年人。

(14)集中养老

浙江省的农村,以乡镇为单位举办养老机构,将村庄的“三无”老人适度集中一起居住养老,由政府来买单。此举解决了农村老人的众多问题,受到好评。

适合人群:农村的“无儿女、无固定收入、无法定赡养义务”老人。(15)家内售房养老

美国的许多家庭有一种富有特色的家庭内部售房养老的交易行为。父母将自有住宅出售给子女,借以换得房款做养老金。这是将父母与子女的赡养与继承关系,用金钱的方式加以明码标价、等价交换,对不愿意赡养父母而只喜欢承继房产的子女是一大打击。

适合人群:容易接受新观念的老年人。

(16)钟点托老

在居住社区内像举办幼儿园那样举办一两个托老所,或者说老年活动室等,向老人们提供饮食、娱乐、图书等,老人们白天在此托管,儿女们也感觉到很放心。

适合人群:住在社区内的老人。

(17)遗赠扶养

老人同亲朋好友约定,由对方负责养自己的老,自己死亡后,将住房遗赠给对方。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民间社会广泛流传,今日仍由国家法律认可的“遗赠扶养”模式。它作为“你给我住房,我为你养老”的以房换养的鼻祖,已有了悠久历史。

适合人群:没有子女又希望和熟悉的人同住的老年人。

(18)招租养老

老人在家中招徕年轻的大学生做房客,一扫往日的沉闷暮气,身边既多了人员照顾,又有一笔可观的房租做为生活费补充;对年轻大学生而言,也有助于解决住房和情感归宿问题;城市的住房资源也得到较好运用,极大地缓解了住房的紧张局面,可谓是一举三得。

适合人群:城市中的孤寡老人。

(19)小型家庭养老

利用自己的住房,把其装修成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场所,一般10张床左右,雇用养护员或由原家庭成员为受养员服务。

适合人群: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

(20)货币化养老

货币化养老就是由相关部门拿出一定的资金,以货币券的形式向特困老人发放,老人可以持券到社区购买服务,从而实现居家养老。

适合人群:城市特困和孤寡老人。

(21)消费养老

在不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以及市场商业习惯下,通过日常消费,由国家授权单位,通过一定消费积分比例,增攒养老金。

适用人群:18岁以上成年人。

三、我国养老模式及方针

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新型养老市场方兴未艾,从个人到家庭都躲不开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传统与现代的养老观念的相互碰撞下,整个社会表现出对于一个适宜中国国情的养老方案的强烈渴求。“9073养老服务体系”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最理想的养老模式,符合国际养老产业发展大趋势,即90%的老年人居

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照顾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我国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养老观念和赡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由家庭向社会的转化成为必然趋势,从劳动就业、收入保障、医疗保健、生活服务、心理关怀等方方面面,都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参与来创造共同的养老新格局。

我国“十二五”规划将社会化养老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国策,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行动,全民参与社会化养老”的基本方向,明确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社会养老内涵,提出了“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方针。

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转] 转载: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2013-11-8 11:58阅读(4)转载自默默走下去?赞(664) ?评论 ?转载(4340) ?分享(2334)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已经是第一篇 | 下一篇:2013-11-2 我国正值养老地产开发热潮,各大房地产企业、保险业等纷纷试水养老地产,但具体到落实层面往往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应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开

发建设,产品类型和建筑形式应怎样选择等等。 近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于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尝试提出了15种适应于当前国内市场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为便于说明,我们将这15种开发模式划分为五个类别,分别进行阐述。 第一类:与社区共同建设 在目前国内的养老地产项目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开发形式是建设养老社区,或依托社区建设各类养老居住产品。例如专门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在普通社区中配建养老组团或养老公寓等。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4种模式: 模式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 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的,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设施等多种居住类型的居住社区。社区中除了有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之外,还

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其开发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民营企业,也可以是由政府投资进行建设。 综合型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应考虑老人在居住过程中会不断老化这一因素——老人最初入住时可能身体较为健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会逐渐产生护理需求。因此在开发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出相应形式的居住产品,以满足老人从自理到不能自理各阶段身体状况下的居住需求。例如当老人健康自理时,可以居住在一般的养老住宅中;当需要较为全面的护理时,可以选择入住护理型养老公寓或养老设施。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探索争鸣 2013年7期(上) 61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符敏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湖南 同德 415000) 摘 要:在西方社会中,与中国社区养老最相近的做法是“社区照顾”。主要是指通过动员社区资源并运用社会人际关系资源对老年人开展服务,使老年人不脱离所生活的社区,在社区内接受养老服务。本文针对西方典型国家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对中国的社区养老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养老模式;西方发达国家 养老服务的社区照顾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随后被众多的欧美发达国家所借鉴,成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的首选模式。养老方式正逐渐从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转变,一些国家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非常高,其中英国为95?5%,美国为96?3%,日本为98?6%,菲律宾为83%,越南为94%。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在国外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一般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英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践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即“社区老年照护服务”。到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已经成为养老的普及模式。90年代初期,英国政府颁布了照顾白皮书和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这些法令都强调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供养人们”。西方所推行的居家养老是以社区照顾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西方学界主张大力发展社区助老服务,从而为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该设法让年长者能够尽量在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并且建议社会福利服务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向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强调,以社区为单位,让老人尽可能长期在家里居住。在国外,社区养老不仅强调理论创新,而且强调实践应用;不仅把老年人作为群体关注,也把老年人作为个体关注;不仅有宏观层面的指导理论,也有微观层面的操作方法;不仅重视被照顾者,也同样关注着照顾提供者。 二、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 英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上世纪时,男性为49岁,女性为52岁。而全英老年人仅为180万,老龄人口比重只有4.7%。目前,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70万。面对逐日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启动了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英国关于社区照顾有明确的法令指出,为使老年人尽可能的独立要在社区内为养老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照顾。主要是指老年人在家就能接受由家人或者邻居或养老志愿者提供的养老帮助。具体包括:第一,物 质支持,如提供所需食物、安装保健设施、税收减免等。第二,生活帮助,如打扫卫生、帮助老人购物、照顾不方便老人的起居等。第三,专业培训,如教老人了解及学习简单的治病、护理知识及传授养生之道等。第四,整体关怀,指以改善养老群体的整体生活环境为目标、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从运行模式看,英国社区照顾的主要特点是依托社区、官办民助或民办官助。不管哪种方式,政府都发挥着主导作用。表现为制定社区照顾的相应法规政策,并组织予以实施;兴建社区照顾设施及维护,聘请养老服务人员,开展社区照顾工作;为民间社区照顾事业提供财政支持、监督检查民间组织和私人机构开展社区照顾的工作情况等。除此,非政府非赢利组织发挥着骨干作用,它们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承担社区照顾任务,并组织广大志愿者无偿低偿地开展社区照顾活动。此外,英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大量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老人服务机构,以弥补社区照顾模式的不足。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对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的优点,更强调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和照顾,在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的同时,真正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二)美国的居家养老援助模式 在20世纪,美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1999年,美国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数迅速升至3460万。同期,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25跃升至1/8。在1990至2020年期间,年龄在65一74岁之间的人口数预计还会增长74%,美国百岁老人的人数显著增长。1990年,美国有37306名百岁老人,2010年将增至131000人。 美国于1981年正式实行以医疗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计划,为符合医疗补助资格在家养老的弱势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该计划主要包括病历管理、成人日间照顾、家庭健康扶助、个人照料、杂务服务等。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家庭保健中心,美国的老人在自己家中养老,家庭保健中心为在自己家中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及护理服务,收费标准视服务项目而定。第二:托老所,这种机构都是非盈利的社会福利事业,由市政府委托社区管理,其日常活动通常是以恢复性训练为主。美国的托老所与其他行业一样竞争激烈,办得越好,社会的声望越高,以此吸引人们的捐款。该机构为那些与子女或其他亲属住在一起,但白天要照看的老人或残疾人士设置。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及关怀,供应早午两餐,开放时间一般为周一到周五,上午8点至下午5点,收费每日5一65美元不等,或根据低收入者的收入酌收一定比例的费用。第三:老人活动中心,除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午餐外,还组织文化、娱乐、教育、旅游等活动。第四:免费教育,各社区大学都有义务接收65岁以上老人的免费进修,但没有学分,不发毕业证。第五:志愿者服务,大多数社区都向老年人提供充当志愿者的机会,老年人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去帮助他人。美国政府还帮助社区建立志愿者工作方案,老人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实施主要由志愿者来完成。此外,一些大中城市的私营公司开始建造居家援助式老年公寓,供家境比较富裕的75岁以上的能够自理老人选择,入住老人不需要24小时的医疗照顾,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上门打扫室内清洁,或提供穿衣洗澡和膳食服务。 (三)德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德国的老年护理方式首选家庭护理。护理经费由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和支付,除少数人外,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公民都要投保长期护理保险。此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私人保险两类,分别覆盖人口的90%和10%。保险资金由政府、企业、个人和医疗保险机构四方负担,政府负担1/3以上,企业与个人负担较小。护理服务由独立的盈利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两者约各占50%。凡申请家庭护理或入住老年护理院的老人,须由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进行评估,并定出护理级别。护理机构根据不同级别提供相应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服务、家政服务、陪伴服务、暂息服务、医疗器械提供、房屋改建等。其中,凡从事家庭护理的人员必须是老年护理培训学校毕业并具有“老年护士证书”的护士,或为护士学校毕业并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士,具有专业知识水平。 (四)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由市政府设 061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案例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2)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

中国养老产业背景分析报告

中国养老产业背景分析 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 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我国在9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1)老年人口基数大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3)高龄化趋势明显 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是事关公平与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不立即着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无法集中高效使用有限的社会优质劳动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历史欠帐较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没有完成养老积累,这个包袱留到了现在。(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目前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4)目前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应为社区居家养老。 养老产业的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 2020 年预计将达到2.43 亿,2025 年将超过3 亿。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到老龄化的行列,到 2050 年每 4 位中国人约有 1 位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与此同时,老年人余寿带病的年限也将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延长。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普遍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相关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养结合”是将医疗与养老相融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则是尽可能使老年人可以在同一机构中同时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有研究显示,实施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属负担,增强老年病人的安全感。 在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本文将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构建和完善该种模式的意见建议。 一、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1.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为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2013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探索医疗与养老行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相融合。 2015 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民营养老机构建立与医疗机构同等要求的行业准则规范。 2015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我国养老模式分析

我国养老模式分析 一、养老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学学会养老与护理专业委员会最近对北京市场开展了老年养老需求的社会调查,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 在个人情况方面: (1)性别比例:男性占46.57%,女性占53.43%。男女比例基本协调; (2)婚姻状况:有配偶所占比例最高,83.2%;排在第二位的是丧偶,仅占14.5%;最后是离婚和未婚,各占1.7%和0.5%。在所调查的总体样本中,大多数老人还是有配偶的; (3)文化程度:中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所占的比例依次增加,分别为11.9%、21.8%、23.3%和4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样本的43%,这说明调查中目标群体的选择还是比较恰切的;(4)家庭同住人员:配偶、儿子、女儿、孙子/女、其他、保姆和亲友所占比例依次下降,应答人数百分比分别为40.4%、23.7%、16.7%、13.1%、3.4%、1.8%和0.9%。配偶同住的比例最高,这就与图1.2中有配偶的比例最高相一致; (5)包括自己在内的家庭人数:家庭总人数中,三人、二人、五人及以上、四人和一人所占的比例依次下降,分别为26.9%、25.9%、25.2%、19.4%和2.6%; (6)健康状况:健康状况一般所占的比例最高,达44.6%;其次是

比较好,占37.8%;然后是不好,占9.1%;最后是非常好和很差,分别占7.8%和0.6%。大多数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介于一般和非常好之间,只有不到10%的老人的健康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7)自理情况: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的照顾和基本不能自理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9%、11.1%和1.1%; (8)现住房类型:板楼高达64.3%;其次为塔楼,占20.9%;最后是其他和平房,各占7.5%和7.3%。大多数老年人住在板楼和塔楼中,只有很少数住在平房或其他类型的房屋中; (9)现居住面积:现在居住面积为50平米以下、50-70平米、70-90平米、90-110平米和110平米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6.6%、36.6%、22.8%、13.9%和10.2%。可见70%的老年人现在的居住面积在50-110平米之间; (10)现在个人月均收入:1000-1500元的最多,占31.1%;其次为1500-2000元和1000元以下,分别占19%和18.2%;最后是依次递减的2000-2500元、2500-3000元、3000-3500元、3500-4000元和4000元以上,分别为13.5%、9.9%、5.2%、1.9%和1.2%。50%的调查对象的月平均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2000元以上的占30%左右,只有18.2%在1000元以下; (11)现在家庭户月均收入:家庭户月平均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2500-3000元、3000-3500元和3500元以上的分别占回答总数的2.63%、16.25%、17.89%、16.47%、11.09%、9.66%、7.68%和18.33%。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一、背景 当下,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统计数据显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养老金偏低、城乡养老差距大、养老院难进等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正在成为近年来最热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居家养老、养老并轨、社会化养老、提高养老金水平等关键词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421”家庭结构当中子女负担过重,流动人口迁徙、打工者离家在外而产生大量留守老人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伴生的问题,让未富先老的中国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产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养老模式 (1)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2)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3)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5)以房养老 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蕴含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生前变现套现用来养老。以房养老目前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适合人群:对于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人。

中国新兴养老模式分析报告

中国新兴养老模式分析 一、长庚养生文化村 是社区,又像医院;是医院,又像社区,这就是最新推出的房地产概念——养生文化村。 这个集养老、医疗、生活、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养生文化村是“经营之神”、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创意。它以长庚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为后盾,延伸出“银发族”养生服务,今年3月楼盘一推出即被抢购一空,非常受客户欢迎。 据介绍,该文化村占地34公顷,有养老住宅3600多户,今年10月,第一期706户入住,一旦全部入住,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银发社区之一。养生村的健康服务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配备专业人员,提供周详用药管理服务;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并提供养生处方;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设置全天候监控中心并结合长庚医疗体系,确保高效率的紧急医疗救护功能;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等。 村的养生休闲生活也多姿多彩,包括运动养生(太极拳、乒乓球、台球等)、娱乐交谊(麻将、棋类、卡拉OK、电影欣赏等)、艺文技艺(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民俗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禅修法会、礼拜弥撒、回教聚会等)。村绿地广阔,甚至还可提供种菜的菜地。村里还拥有完整的社区功能,设有超市、银行、书店、图书馆、餐厅、体育馆、水疗池等;

如有家属来探访,也有招待所可供住宿。村里还提供有偿工作,老人如有园艺农艺指导管理、简易水电维修等专长,都可通过为大家服务而按劳取酬。 养生文化村的入住资格是: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接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至于管理费标准,一房一厅(面积约46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1.8万元新台币,一房两厅(面积约73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2.6万元新台币,双人价再略增,膳食费及水电费按实际消费结算。这种价格在被视作平价。 台塑集团初步规划,除林口之外,还将在嘉义、宜兰建设第二、第三个养生文化村,三地的初步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新台币。 模式点评: 第一,长庚养生文化村以高质量的服务定位,重视优质、尊荣、休闲与健康等条件,区别于老人院、疗养院等在大众心中的负面刻板印象,强调安全、人际及健康管理; 第二,长庚医院完整的医疗护理,而且平价但高级的定位,为其它银发住宅所不及的; 第三,强调以长庚医院为基础的医疗系统,为高龄者健康的把关,并首采连续式的照护让高龄者不至于受迁移之苦,能在不同的身体状况下接受不同的照护,以作为和其它业者比较的最大优势; 第四,透过房屋中介、媒体、讲座等,让消费者了解银发住宅所要传达的精神。 二、太申祥和山庄

社区养老的的优越性分析

社区养老的的优越性分析 社工1081 姜恒 摘要随着我国的进一步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与老年人相关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凭借着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给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关键词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优越性 The community endowment the superiority of the analysis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s further aging, more and more with the old related problem has become the social issues of concern, but the old endowment problem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ommunity endowment as a new mod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 give family endowment, institution endowment of traditional endowment way has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crisis and challenges. Key words community endowment,family endowment,institution endowment,advantage 社区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有关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实现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有机结合,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及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要,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一、社区养老的必要性 (一)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古到今,对于中国人来说,老年人都是由自己的儿女采用家庭这种方式进行养老的,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式的内涵进行解释与分类。分析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以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核心区为例,提出从设施配套、市场运营、活动体系三方面进行的创新实践。总结得出养老产业城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及产业发展方面都较为理想,应是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 1.医养结合成我国健康养老发展新趋势 1.1高龄化、空巢化的老年人口发展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的及以上人口人总数为1.18亿,占人口总量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其中85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总数约为2000万,占总口总量的1.57%,比2000年的人口普查上升0.62%。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2014)表示,“2000-2010年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65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数量,将由目前5000万增到2050年的近2亿。”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口发展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正逐渐加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失能的风险逐渐上升,对护理型养老机构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2医养结合成解决养老难题新思路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等政策文件发布以来,“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备受关注。传统养老模式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助于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的“硬伤”。 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涵 2.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重要的位臵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有足够具备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2.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类 2.2.1“医养融合”模式 一般由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演变而来,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模式,分为医疗区和养护区两大功能。老年患者在疾病的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医疗区接受治

地区养老模式需求调查报告(1)

地区养老模式需求调查报告(1)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度内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人占一国总人口的10%或者7%,年龄中位数30岁以上时,整体人口老化的一个动态衡量指标。据国家权威部门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已经到岁。这些数据都说明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目前已有亿老年人口。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将是我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预计60岁以上老人数平均每年将增长4%,65岁以上老人数的年增长速度将超过5%,也就是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每10—13年就要增加一个亿,预计到2027年我国老年人数将超过2个亿,到2037年将超过3亿,随着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长期有效的贯彻执行,“四、二、一”结构迅速形成并使家庭结构发生急剧变迁,家庭的小型化趋势极为强劲,而居于中国最重要的养老地位的家庭,由于养老的物质基础不断缩小,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受到强大的冲击。 从XX市老龄委获悉,至今年10月份XX市老年人口已突破一百万,占全市总人口的%。目前,XX地区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万,占总人口的%,高于全国、全市的平均水平,我区人口老龄化呈加快的趋势。据统计,XX区“三无”老人

148名,低保老人3560名,空巢老人5972名,优抚对象老人数为955人。有养老服务机构31家,床位2441张。其中国办一家有床位709张;民办30家,床位1699张。本文就如何应对老龄化趋势,在社会经济发展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口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立老年人所需要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等方面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时予以参考。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我们XX区“十一五”期间第四期领导干部班的学员,分别深入全区14条街道办事处的部分社区居委会和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和抽样调查的方式,对XX地区养老模式情况进行调研,整个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96%。 在被调查的96份调查问卷中,男性占%,女性占%;从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占%,40-49岁占%,50-59岁占%,60-69岁占%、70-79岁占%,80-89岁占%。在职业分布中,被调查的老年人口以前所从事的职业教育为老师或科技人员占%,公务员占%,工人占%,无固定职业占%,其他占%;从老年人目前的经济状况上看,500元以下占%,500-1000元占%,1000-1500元占%,1500-20XX元占%,调查样本构成基本符合XX地区老年人口的实际情况。

[调研资料]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二组一社区养老的定义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二社区养老产生的背景(一)传统养老服务方式受到挑战 1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在我国,家庭一直是赡养老人的中坚力量,从传统文化观念讲,赡养老人被认为是家庭和子女的传统美德和责任,“养儿防老”是中国人重要的生育观和家庭观,因此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赡养老年人的传统方式。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都去参加社会生产活动,由于工作的流动性或者其他原因使子女不能留在父母身边,很多人是迫于社会工作的压力不能够很好的照顾父母,使不少人士陷入“事业人士”的社会角色与“孝顺子女”的家庭角色这两种角色的冲突中。从家庭结构的角度来说,我国现在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主体模式,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老人不会与她们的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至少地理上的距离都会给子女照顾老人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给家庭成员赡养老人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舆论负担。在家庭中需要人照顾的老人大部分都是由配偶和子女照顾,而提供照顾的配偶也往往存在着被照顾的潜在风险中,子女又往往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无暇顾及父母的生活。照顾父母的生活子女有时是“心有余而

力不足”,当然不排除那种就是不想赡养老人的子女。由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不断下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实施,使“四二一”的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要模式,赡养老人的负担逐渐加重。 2 机构养老不受老年人的青睐 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日益增加的生活照料需求和家庭能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日益减少的矛盾日渐突出,很自然地人们就将解决问题的目光投向了养老机构,但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并不受老年人的青睐。一些子女把老年人送进养老院后就很少关心和探视他们,虽然老年人生活在养老院衣食无缺、有其他老年人相伴,但是由于思想交流仅限于老年人之间,使老年人更容易产生伤感、恐惧的心理,使得老年人倍感孤独。老年人需要亲情交流、更需要精神慰藉,这些都是养老机构无法提供的。机构养老是一种高成本的养老模式,需要政府、社会提供设施和专业服务人员来为老年人提供集中供养、集中居住,还有日常生活的料理等等,据了解那些在早期建立起来的养老院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都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养老要求了,目前我国的专业老年服务人员极其缺乏,整体的服务专业水平不高,管理模式滞后,无法与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接轨。(二)其它促使社区养老产生的因素在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他们身体还算硬朗,生活也能自理,有自己的住房和养老金。子女们没有

养老商业模式 全球最全的养老模式

养老商业模式全球最全的养老模式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中国老龄化到来时刻,你准备好将来如何养老吗,哪种养老方式最适合中国,如何有效的整合资要源把中国养老和谐有序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多少种养老模式可以选择呢,这是目前中国比较合适的20种养老模式: 1、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 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3、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来源:中国敬老院网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5、以房养老 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蕴含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生前变现套现用来养老。中国敬老院网了解以房养老目前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适合人群:对于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人。 6、异地养老 鉴于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成本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从那些生活成本高,而居住环境恶劣的大城市移出,迁移到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较低的城镇养老居住。 适合人群:经济条件不太好但喜欢旅游的老人,旅游养老两不误。 7、售房入院养老 老年人将自己的住房对外出售,用这笔钱财居住到较好的养老院养老,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又使得养老生活增添了众多的乐趣,将部分售房款送交寿险公司办理养老寿险,可以保障自己晚年的生活无忧。 适合人群:有房产、又不愿与子女同住,喜欢热闹的老年人。

养老产业现状及中医养老模式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与中医药养老事业的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 满足上述任何 一个条件, 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 参照这一规定, 1999 年, 我国60 岁以 上人口1.3 亿, 占人口总数的10%, 65 岁 以上人口l 亿, 占人口总数的7.3%,这标 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且随着 时间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 加剧。到2011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 将达到1.9 个亿;到2030 年我国的老年 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23%,这个数字将会 与美国持平,之后我国的老年人日的比例将会超过美国。 据有关专家预测,60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按下表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高潮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到来。 年份总人口 (亿) 60 岁以上65 岁以上80 岁以上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 人口 比例 2010 年13.76 1.7312.57% 1.158.36%0.21 1.53% 2020 年14.72 2.4516.64% 1.7411.82%0.30 2.04% 2030 年15.24 3.5523.29% 2.4416.01%0.43 2.82% 2040 年15.43 4.0926.51% 3.2421.00%0.64 4.15% 2050 年15.21 4.3828.80% 3.3221.83% 1.00 6.57% 虽然我国已经步人了老年化的行列, 但目前, 我国以老年人养老为核心的老年产业的发展程度还极为不足,对于新型老年产业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 中国是“未富先老”,同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是截然不同的, 加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消费观念,老人的财产多数都用于子女身上, 所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16142279.html,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浅析 作者:胡月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7期 摘要: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尚处在起步阶段,仍面临着政府支持不足、社区自治能力薄弱 及老人社区支持不足等窘况。本文主要从政府、社区、老人支持这三个层面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支持网络;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099-02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以及特殊的人口结构使我国养老问题面临现实困境。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现代化,社会的养老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和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使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异常艰难。传统的养儿防老、靠家庭来养老的方式虽然是老年人的第一选择,但已不能解决养老面临的现实问题。 机构养老也是养老的一种主要方式,虽然机构养老减轻了家庭养老负担,尤其使得生活不能自理、鳏寡孤独的老人获得长期的照顾,但机构养老也存在缺陷:(1)机构养老对老年人的服务以康复护理和日常照顾为主,服务内容单一,缺乏情感支持与老人发展性的内容。(2)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机构服务人员多是下岗妇女、年轻老人等,专业水平低,缺乏必要的工作技巧与方法,且机构内缺乏专业工作人员。(3)老年人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而封闭、孤立地生活在机构中让其产生社会剥离感,与家人、朋友疏于联系,也使老人缺乏基本的亲情交流与情感支持。所以,以传统养老文化和养老心理为基础的、以社区服务机构照顾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模式正渐渐成为我国老年人养老的趋势。 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与社区服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国务院在2011年出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2001年民政部提出了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计划,即“星光计划”。目前“星光计划”老年活动之家有3万多个,成为“老有所养”的物质基础。此项目的 实施缓解了社区老年人缺少活动设施的困难,整合了社区资源,树立了“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的概念,推进了社区养老的进程。 尽管国内的社区养老服务已经起步,例如北京的社区推进的是老年餐桌和日间照料制度,上海市已经开始对有照顾需求的老人实施评估程序,通过家访制订照顾服务的方案等,但仍面临着资金短缺、缺乏专业人员以及社区福利资源的整合难等困难。“社区能养老吗?”仍然成为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背景 当下,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统计数据显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养老金偏低、城乡养老差距大、养老院难进等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正在成为近年来最热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居家养老、养老并轨、社会化养老、提高养老金水平等关键词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亿,2020年将达到亿,2025年将突破3亿。“421”家庭结构当中子女负担过重,流动人口迁徙、打工者离家在外而产生大量留守老人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伴生的问题,让未富先老的中国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产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养老模式 (1)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2)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3)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5)以房养老 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