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去括号与加括号

去括号与加括号

去括号与加括号
去括号与加括号

去括号与加括号

去括号:

(一)、加法(括号外面是加法):

1. 括号中是加法时,不变号。如:240+(420+10) =240+420+10 =670

2. 括号中是减法时,不变号。如:540+(265-5) =540+265-5 =700

3. 括号中是乘法时,不变号。如:8+(5 x 20) =8+5 x 20 =108

4. 括号中是除法时,不变号。如:40+(30÷5)=40+30÷5

=46

(二)、减法(括号外面是减法):

1. 括号中是加法时,要变号。如:50-(25+10)

=50-25-10

=15

2. 括号中是减法时,要变号。如:100-(50-25)

=100-50+25

=75

3. 括号中是乘法时,不变号。如:150-(5x8)

=110

4. 括号中是除法时,不变号。如:80-(60÷2)

=80-60÷2

=50

(三)、乘法(括号外面是乘法):

1. 括号中是加法时,不变号。也就是乘法的分配律。如:10x(5+6) =10x5+10x6

=50+60

=110

2. 括号中是减法时,不变号。也是乘法的分配律。

如:8x(20-6)

=8x20-8x6

=160-48

=112

3. 括号中是乘法时,不变号。这时是乘法的结合律。如:125x(8x5) =125x8x5

=1000x5

=5000

4. 括号中是除法时,不变号。

如:25x(10÷2)

=25x10÷2

=250÷2

=125

(四)、除法(括号外面是除法):

1. 括号中是加法时,不能去括号。

2. 括号中是减法时,不能去括号。

3. 括号中是乘法时,能去括号且要变号。如50÷(10x5)50÷(5x10)=50÷10÷5 或=50÷5÷10 =5÷5 =10÷10 =1 =1

4. 括号中是除法时,能去括号且要变号。如:50÷(10÷5)=50÷10x5 =5x5 =25

加括号:

(一)加法:

1. 全部都是加法时,不变号。就是加法结合律。如:25+15+35 =25+(15+35) =25+50 =75

2. 加法在前,减法在后时,不变号。如:50+35-25 =50+(35-25) =50+10 =60

3. 加法在前,乘法在后时。不用加括号,因为乘法要先算,再算加法。注意:千万不要出现下面的错误:

如:20+5x8

=(20+5)x8

=25x8

=200

4. 加法在前,除法在后时。也不用加括号,因为除法

要先算,再算加法。

注意:千万不要出现下面的错误:

如:30+20÷5

=(30+20)÷5

=50÷5

=10

(二)、减法

1. 减法在前,加法在后时。要变号。如:75-25+10 =75-(25-10) =75-15 =60

2. 全部是减法时,要变号。如:100-25-25 =100-(25+25) =100-50

=50

3. 减法在前,乘法在后时。不用加括号,因为乘法要先算,再算减法。

注意:千万不要出现下面的错误:如:55-5x8 =(55-5)x8 =50x8 =400

4. 减法在前,除法在后时。也不用加括号,因为除法要先算,再算减法。

注意:千万不要出现下面的错误:如:30-20÷5

=(30-20)÷5 =10÷5

=2

(三)、乘法

1. 乘法在前,加法在后时。不用加括号。因为先算乘

法再算加法。

注意:千万不要出现下面的错误:如:4x5+10 =4x(5+10) =4x15 =60

2. 乘法在前,减法在后时,不用加括号。因为先算乘

法再算减法。

注意:千万不要出现下面的错误:如:20x10-5 =20x(10-5) =20x5 =100

3. 全部是乘法时,可以加括号,不变号。也就是乘法

的结合律。如:30x20x5 =30x(20x5) =30x100 =3000

4. 乘法在前,除法在后时。可以加括号,也不变号。

如:20x10÷5 =20x(10÷5) =20x2 =40

(四)、除法

1. 除法在前,加法在后时。不用加括号。因为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注意:千万不要出现下面的错误:

如:30÷5+10 =30÷(5+10) =30÷15 =2

2. 除法在前,减法在后时,不用加括号。因为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注意:千万不要出现下面的错误:

如:80÷10-5 =80÷(10-5) =80÷5 =16

3. 除法在前,乘法在后时,可以加括号,要变号。

如:50÷10x5=50÷(10÷5)=50÷2 =25

4. 全部是除法时,可以加括号,要变号。

如:100÷20÷5 =100÷(20x5)=100÷100 =1

常见的变化规律:

a-b-c=a-c-b .如:164-20-64=164-64-20

a-b-c=a-(b+c)。如:224-34-90=224-(34+90)

a-(b-c)=a-b+c 。如:358-(50-42)=358-50+42

a+(b-c)=a+b-c。如:278+(22-10)=278+22-10

a÷b÷c=a÷(b x c).如:48÷4÷6=48÷(4 x 6)

a÷b÷c=a÷c÷b.如:120÷5÷4=120÷4÷5

a-b+c=a+c-b.如:32-15+8=32+8-15

a x b÷c=a x(b÷c).如:50 x 20÷10=50 x(20÷10)

a÷b x c=a x c÷b.如:50÷25 x 5=50 x 5÷25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 号汇总 一、交换律: ①加法:A+B+C=A+C+B 例子:9+6+1=9+1+6 ②减法:A-B-C=A-C-B 例子:15-9-5=15-5-9 ③乘法:A×B×C=A×C×B例子:1×2×3=1×3×2 ④除法:A÷B÷C=A÷C÷B 例子:6÷2÷3=6÷3÷2 二、结合律: ①加法:A+B+C=A+(B+C)例子:6+9+1=6+(9+1) ②减法:A-B-C=A-(B+C)例子:15-1-4=15-(1+4) ③结合律:A×B×C=A×(B×C)例子:9×5×2=9×(5×2) ④结合律:A÷B÷C=A÷(B×C)例子:90÷5÷2=90÷(5×2) 三、分配律: ①乘法:A×(B+C)=A×B+A×C例子:5×(6+8)=5×6+5×8 A×B+A×C=A×(B+C)5×17+5×3=5×(17+3) A×(B-C)=A×B-A×C例子:5×(8-6)=5×8-5×6 A×B-A×C=A×(B-C)5×24-5×4=5×(24-4)②除法::(A+B)÷C=A÷C+B÷C 例子:(9+6)÷3=9÷3+6÷3

A÷C+B÷C=(A+B)÷C 例子:9÷3+6÷3=(9+6)÷3 (A-B)÷C=A÷C-B÷C 例子:(9-6)÷3=9÷3-6÷3 A÷C-B÷C=(A-B)÷C 例子:9÷3-6÷3=(9-6)÷3 四、去括号 ①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所有符号不变: A+(B+C)=A+B+C 例子:9+(2+1)=9+2+1 A+(B-C)=A+B-C 例子:9+(2-1)=9+2-1 ②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 A-(B-C)=A-B+C 例子:9-(5-1)=9-5+1 A-(B+C)=A-B-C 9-(1+8)=9-1-8 ③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不变: A×(B×C)=A×B×C例子:3×(2×6)=3×2×6 A×(B÷C)=A×B÷C 3×(6÷2)=3×6÷2 ④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 A÷(B×C)=A÷B÷C 例子:12÷(2×6)=12÷2÷6 A÷(B÷C)=A÷B×C12÷(6÷2)=12÷6×2

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有括号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背景的活动,感受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感受数学来自生活。 2.通过学生进出教室这一实例,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学生进出教室这一事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没有括号与有括号的重要性. 2.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1.从学生走出教室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括号前是个“-”的理由。 2.添上“-”与括号,括到括号里各项都要变号。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由于你们上体育课后,教室里原有a个学生,走进来了第一批学生是b个学生,又走进来第二批学生是c个学生,现在教室里有几个学生?相反呢? [生]表示:a+b+c;或者a+(b+c), a_b_c或者a_(b+c)。[生]发现:a+b+c=a+(b+c),a_(b+c)=a_b_c. [师]对,我们在小学里用过括号,但没有进一步探究,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有括号与没有括号的区别在于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探究下列四个等式:a+(b+c)= a+b+c,a_(b+c)= a_b_c 或者:a+b+c= a+(b+c),a_b_c= a_(b+c)。有什么规律,下面开始探究。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去括号与添括号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正确性。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探究活动,感受去括号与添括号的规律,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后,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去括号与添括号是否正确,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与添括号(测试题带答案)

【添括号与去括号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将(a+1)-(- b+c)去括号应该等于(). A. a+1- b- c B. a+1- b+c C. a+1+b+c D. a+1+b- c 2■下列各式中,去括号正确的是( ) A. x+ 2(y —1) = x + 2y—1 B. x —2(y —1) = x + 2y+ 2 C. x—2(y —1) = x —2y —2 D . x —2(y —1) = x —2y+ 2 3. 计算-(a- b) +( 2a+b)的最后结果为(). A. a B. a+b C. a+2b D.以上都不对 2 2 4. ( 2010 -山西)已知一个多项式与3x +9x的和等于3x+4x-1,则这个多项式是(). A. - 5x-1 B . 5x+1 C . - 13x-1 D . 13x+1 5 .代数式-3x1 2y -10x3 3(2x3y x2y) -(6x'y -7x3 2)的值(). A.与x, y都无关 B.只与x有关 C.只与y有关 D.与x、y都有关 6 .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 6xy D. 3xy 二、填空题 1. 添括号: )=3q _( _______ ). 1. -3 p 3q「1 =( 2. (a_b+c_d)(a+b_c+d)=[a_( _____________ )][a+( ________ )]. 2 . (1).化简:a2 _(2a2 _b+c) = _____________ ; (2) 3x -[ 5x-( 2x-1)] = ____________ . 3 .若m2—2m=1 贝U 2m2—4m+2008 的值是__________ . 4 . m= -1 时,-2m2-[- 4m+(- m)2] = ___________ 5 .已知a= -(- 2)2, b= -(- 3)3, c= -(- 42),则-[a-( b- c)]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 6.如图所示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 成,…,第n(n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图形组成.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去括号与添括号(含答案)

去括号与添括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 2.会运用去括号法则,会按照法则,并根据要求添括号; 3.通过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思想. 知识讲解 一、重点、难点分析 去括号、添括号法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无论去括号,还是添括号,认真把握法则要点,注意形成技能. ①关于去括号:去括号时,连同括号前的符号同时去掉,要特别注意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如a2-(2a-b+c)=a2-2a-b+c是错误的; ②关于添括号:一般要明确把哪些项放在括号内,以及括号前用什么样的符号,要特别注意把某些项括到前面带“-”号的括号内时,各项符号都改变; ③关于去添括号,都改变了原来式子的形式,但不改变式子的值. 二、去括号法则 为什么要学习“去括号法则”?我们也看一个例子:计算(a-3b)+(2a+b),这里a与2a,-3b与b是同类项,但括号把它们隔开了,“可望而不可并”,只有设法把括号去掉才能计算化简.这就是学习去括号法则的一个道理.怎样才能正确地应用去括号法则? 由于乘法分配律a(b+c)=ab+ac具有去括号的功能,所以去括号法则a+(b+c)=a+b+c,a-(b+c)=a-b-c,也可以理解为把括号前的“+”号 或“-”号看成是“+1”或“-1”,然后再应用乘法分配律推导得到的.这样理解、记忆去括号法则有助于减少应用去括号法则的错误. 比如,计算3(x-2y)-5(3x-y)时,应该想到:3×x,3×(-2y),(-5)×3x,(-5)(-y),即可正确地得到:原式=3x-6y-15x+5y=-12x-y. 去括号的法则应注意两个方面;括号前为正号时,去掉括号后,不影响括号内“去”出来的各项的符号,即把括号连同前面的“+”号去掉以后,括号内的各项原原本本的“拿”出来,就算完成了去括号;而括号前如果是负号,就说明“要减去整个括号内的各项”,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与添括号(添括号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与添括号(添括号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x-( )=x-y-z,则括号里的式子是( ) A.y-z B.z-y C.y+z D.-y-z 2.3ab-4bc+1=3ab-( ),括号中所填入的代数式应是 ( ) A.-4bc+1 B.4bc+1 C.4bc-1 D.-4bc-1 3.下列添括号正确的是( ) A.a-2b-c=a-(2b-c) B.m3-2m2-m-1=m3+(2m2+m+1) C.a2-2a+3=a2-(2a+3) D.2x2-2x+2=2(x2-x+1) 4.下列各组代数式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①a-b与-a-b;②a+b与-a-b; ③a+1与1-a;④-a+b与a-b.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不改变3a2-2b2-b+a+ab的值,把二次项放在前面有“+”号的括号里,一次项放在前面有“-”号的括号里,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 A.+(3a2+2b2+ab)-(b+a) B.+(-3a2-2b2-ab)-(b-a) C.+(3a2-2b2+ab)-(b-a) D.+(3a2+2b2+ab)-(b-a) 6.若a-b=-3,c+d=2,则(b+c)-(a-d)的值为( ) A.1 B.5 C.-5 D.-1 7.长方形的长是3a,宽是2a-b,则长方形的周长是( ) A.10a-2b B.10a+2b C.6a-2b D.10a-b 二、填空题 8.3a-a2+4=3a+(________)=4-(________).

9.-(c-d)+(a-b)=a-(________). 10.a-2b+3c的相反数是________. 11.在下面式子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式子,使等式成立:(6x3-3x)-2(x2-1)=(2-3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如果a-2b=3,那么代数式9-2a+4b的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式: (1)300x2-118x2+218x2;

小学五年级数学去括号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去括号练习题 精品文档 小学五年级数学去括号练习题 明确三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没有括号时,先算,再算,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 2、由于有的计算题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这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c=a+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c=a× 乘法分配律:×c=a×c+b×c 3、注意,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一、变换位置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a?b×c=a×c?b根据:加法交换律和乘法 交换律 1 / 7 精品文档

12.06,5.07,2.91773+174,7730.34,10.2,9.66 25×7×434?4?1.7102×7.3?5.1 125?2××3?7×3195,37,95 二(加括号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 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根据加法结合律 a+b+c=a+,a+b-c=a +,a-b+c=a,, a-b-c= a- 1132+752+35874+295,952,383+81.06,19.72,20.28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 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根据乘法结合律 a×b×c=a×, a×b?c=a×,a?b?c=a?, a?b×c=a?, 1.06× 2.5×417×0.6?0. 18.6?2.5?0.400?14×2 2 / 7 精品文档 三(去括号

七年级上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七年级上去括号和添括 号法则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2.3去括号与添括号 一、教材分析 “添括号”与“去括号”是整式加减运算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它的导出,本质上是运算律的运用。 运算律是代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这节课就是灵活运用这一数学通性,推导出“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的实践课。在“去括号”法则探究过程中,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推导,启发学生将推导的过程用语言归纳出“去括号”法则,“添括号”法则的得出通过“等式的反身性”和“乘法分配律”两种途径得出。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的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去括号、添括号法则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和归纳思维能力等,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四、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添括号法则的应用。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提问学生: (1)做过习题1.4第4题后,有什么体会? (2)做过习题2.2第10后,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在甲、乙两面墙壁上,各挖去一个圆形空洞安装窗花,其余部分油漆,请根据图中尺寸(教材图2—6),算出:较大一面墙比较小一面墙的油漆面积大多少? 为生讨论后,就学生得出的(2ab—πr2)-(ab (甲) (2ab—πr2)-(ab—πr2)如何计算要计算上式,先要去括号,如何去括号呢 再提问:这样式子如何化简(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回答。)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去括号、添括号”。 (教学说明:在复习旧知中,学生在合并同类项时遇到新问题,如何解决呢?学生急于知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体会过程,探索规律 上式中 (2ab—πr2)=(+1)×(2ab—πr2) =(+1)×2ab-(+1) ×πr2 (分配律) =2ab—πr2 -(ab—πr2)=(-1)×(ab—πr2) =(-1)×ab—(-1) ×πr2 (分配律) = -ab +πr2 通过上面去括号后,我们有 (2ab—πr2)-(ab—πr2)=2 ab—πr2- ab+πr2 = (去括号) = (交换律) = (结合律) = (分配律)(教学说明:这一过程由学生完成,并注意请学生搞清楚,计算中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培养推理有据的习惯。) 问:由上面的运算可以看出,去括号运算的根据是什么?(分配律) 请你模仿上面的做法,完成下面的去括号: a b c ++-= ,() -+-=。 a b c () 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的变化规律,教师问: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将上面的练习过程及结果用语言概括出,从而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教师板书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不变符号。 (2)括号前面是“一”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我们将上面两式反过来看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等式:

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G

一.在加减混合运算中 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a+(b+c+d)=a+b+c+d a-(b+a+d)=a-b-c-d a-(b-c)=a-b+c 例1 ①100+(10+20+30)=100+10+20+30=160 ②100-(10+20+30)=100-10-20-30=40 ③100-(30-10)=100-30+10=80 例2 计算下面各题: ①100+10+20+30=100+(10+20+30)=100+60=160 ②100-10-20-30=100-(10+20+30)=100-60=40 ③100-30+10=100-(30-10)=100-20=80 注意:带符号“搬家” 例3 计算325+46-125+54=325-125+46+54 =(325-125)+(46+54)=200+100=300 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125,+54.而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 二.在乘除混合运算中 “去括号”或添“括号”的方法:如果“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括号”后,原“括号”内的乘号变成除号,原除号就要变成乘号,添括号的方法与去括号类似。 即a×(b÷c)=a×b÷c 从左往右看是去括号, a÷(b×c)=a÷b÷c 从右往左看是添括号。 a÷(b÷c)=a÷b×c 例4 ①1320×500÷250=1320×(500÷250)=1320×2=2640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与添括号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与添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 ③ -120(t-0.5)=-120+60 ④

四年级数学下册去括号专项练习

四年级下册去括号专项练习 540÷﹙30×15÷50﹚6×58-﹙174+89﹚﹙75+49﹚÷﹙75-44﹚25×﹙22+576÷32﹚ 180÷[36÷﹙12+6﹚]75×12+280÷3548×﹙32-17﹚÷30﹙564-18×24﹚÷12 490÷[210÷﹙750÷25﹚]576÷﹙33+15﹚﹙736÷16+27﹚×18 902-17×45 ﹙87+16﹚×﹙85-69﹚680+21×15-360[175-﹙49+26﹚]×23 972÷18+35×19 ﹙29+544÷34﹚×10226×﹙304-286﹚÷39756÷[4×﹙56-35﹚]﹙132+68﹚×﹙97-57﹚ 848-800÷16×1236+300÷12972÷﹙720-21×33﹚450÷[﹙15+10﹚×3] ﹙45+38-16﹚×24500-﹙240+38×6﹚[64-﹙87-42﹚]×15﹙7100-137-263﹚÷100 84÷[﹙8+6﹚×2]42×[169-﹙78+35﹚]72÷[960÷﹙245-165﹚] 540÷[﹙3+6﹚×2] [492-﹙238+192﹚]×26840÷40+40×402400÷[1200÷﹙600÷15﹚] 960-720÷8×9 520+22×﹙15+45﹚250+240÷8×5900÷[2×﹙320-290﹚]

160+740÷20-37 972-﹙270+31×9﹚600-﹙165+35×3﹚[196+﹙84-12﹚]×5 7100-137-263+300 72÷36+29×3320-50×4÷2512×﹙34+46﹚÷32﹙53+47﹚×﹙86-24﹚ 720+34×18-340﹙120-54﹚×﹙42+98﹚[203-﹙25+75﹚]×16 380÷[240÷﹙36÷3﹚] 120÷24-20÷4900÷﹙120-20×3﹚768÷[8×﹙76-68﹚] 130×[﹙600-235﹚÷73 115-15+20×3115-﹙15+20﹚×3﹙440-280﹚×﹙300-260﹚14×[﹙860-260﹚÷15] 32×18-540÷45﹙900-16×35﹚÷34840÷[15×﹙32-28﹚] 909-[36×﹙350÷14﹚] ﹙300+180÷5﹚×12600÷﹙30-10﹚+5490÷[210÷﹙360÷12﹚] 72÷[2×﹙105-87﹚] 240÷15×﹙351-347﹚480÷﹙60+10×2﹚640÷[140÷﹙630÷9﹚] [368-﹙132+129﹚]×34 675-600÷15×12720÷[﹙187+18﹚÷41]14×[﹙845-245﹚÷12] [668-﹙132+245﹚]÷97 12×[﹙76+57﹚÷19]840÷﹙320÷80﹚﹙28+32﹚×﹙90-40﹚

(完整word版)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

去括号与添括号(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灵活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有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充满自信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括号前是“-“号时的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活动、问题、探索、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通过一组连环画面,第一个画面:两个学生在思考问题“图书阅览室里有a 人正在看书,b人看完后出去了,又有c人回教室上课了,此时阅览室中还有多少人?”第二个画面:小刚得出的答案是a-(b+c),小芳得到的答案是a-b-c,两人觉得这两个答案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形式不一样呢?”第三个画面:“聪明的小刚灵机一动,把我的答案中的括号扔去不要,两个答案就一样了。可细心的小芳马上发现还是不一样。”第四个画面:“究竟该怎么办呢?两个学生免露难色。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俩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活动实践 1 发现探究: 填空:7+(+3)=7_____;8a+(+a)=8a_____; 7+(-3)=——;8a+(-a)=8a__; 7-(+3)=7——;8a-(+a)=8a____; 7-(-3)=7———;8a-(-a)=8a____. 2 研讨探究: 根据上面填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 上面各小题的左边与右边有何不同? (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 问题 2: 括号前是“+”号或是“-”号时,对去掉括号有无影响? (有影响。因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而加号可以省略)问题 3 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一下你发现的去括号的规律吗? (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数与字母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数与字母都要变号。)问题 4 如果括号里不是单项式,而是多项式,你所发现的规律还适用吗?请用下列狮子进行验证: 13+(7-5) 13-(7-5) 9a+(12a-3a) 9a-(12a-3a) 问题 5 你能用语言叙述去括号的规律吗? (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三自由展示 1 说一说: 下面的去括号,有没有错误?若有错,请你改正。 ⑴a2 - (a – b + c) = a2 - a - b + c ⑵-(a – b + c) = - a + b - c ⑶c + 2( a - b) = c + 2a – b 2 做一做: 3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⑴a +(b-c) ;⑵ a - (b-c) ; ⑶8a+2b+(5a-b) ⑷ 6a + 2(a-c) ; ⑸(5a-3b)- 3(a2-2b); ⑹3(2x2-y2) - (3y2-2x2) 。 3 议一议

小学去括号运算练习题

小学去括号运算练习题 一、练一练 1、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16×6-9 38+4×15 80-23×3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 50+50×7 40-7×4 15×3-25 =100×7 =28-40 =45 =700 =12 =20 3、比一比,算一算。 (1)32+3×20 (2)56-7×8 (3)17×3+20 = = = = = = 32+3-20 56÷7×8 17+3×20 = = = = = = 二、聪明屋 小明在计算30—□×2时,先算了减法,后算了乘法,得到的结果是50.你能帮助他算出正确的得数吗? 三、直接写出得数 80×3= 600÷15= 17×5= 58+45= 3×10= 60+70= 300÷20= 140-80=

36÷18= 54-17= 23× 3= 16×4= 四、填空 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应先算(), 再算()。 2. 90减36乘2的积,差是多少?列式是()。 3.16乘5的积加28,和是多少?列式是()。 五、先画出每道题先算的部分,再计算。 14×28+65 200-17×7 78+22×34 六、脱式计算 16+32×4 72×2-123 35×4+24 480+30-155 72÷8×9 14+6×30 七、解决问题 1、商店里有笔记本、钢笔、文具盒和铅笔,每本笔记本5元,每支钢笔14元,每个文具盒8元,每支铅笔3元。请你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问题。 买5本笔记本和一个文具盒,应付多少元? 买1支钢笔和4支铅笔,应付多少元? 买2支钢笔,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数学教案 去括号与添括号

数学教案-去括号与添括号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去括号法则. 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 2.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 2.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前边我们学习了同类项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1.下面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①与;②与;③与. 2.同类项具有哪两个特征? 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2);(3).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分别叫优、中、差的学生回答,3题(1)(2)小题学生抢答,(3)小题学生解决有了困难.

师提出问题:多项式中有同类项吗?怎样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在复习中,学生合并中的同类项遇到了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先去括号,怎样去括号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如何去括号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所得结果. (出示投影2) 计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类项) ; ; 学生活动:先运算,然后由学生回答结果. 师:(用复合胶片把结果出示投影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两种运算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回答(两种运算的结果相同,而两种运算的顺序不同,如是先求7与-5的和再与13相加,而是先求13与+7的和再与-5相加).

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学案

2.2 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去括号法则 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能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整式的加减. 难点:1.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2.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黄老师今天开车从营前经双溪到紫阳,在营前到双溪路段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在双溪到紫阳路段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时. 从双溪到紫阳所需时间比从营前到双溪的时间多0.5小时.若从双溪到紫阳所需时间为t小时,则: (1)从营前到双溪的时间为小时; (2)从营前到紫阳的路程是多少?千米;① (3)从双溪到紫阳与从营前到双溪的路程之差是多少?千米 . ② 二.探究新知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比较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 然后教师总结: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 的;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 号与原来的.法则顺口溜: . 小试牛刀 (1)去括号:a+(b-c)=a-(b-c)= a+(-b+c)= a-(-b+c)= (2)判断正误: a-(b+c)= a-b+c() a-(b-c)= a-b-c() 2b+(-3a+1)=2b-3a-1 () 3a-(3b-c)=3a-3b+c() 三.应用新知 例1.化简下列各式:(1) 8a+2b+(5a?b);(2)(5a?3b)?3(a2?2b).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 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 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

一对一八年级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学生姓名:教案编号:10

日期:年月日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主任签字:

金榜教育一对一个性化学案 学生姓名:学案编号:10 -、课程链接 完全平方公式:(a+ b) 2= , (a—b) 1、(1) (2a+ 1) 2=( ) 2+ 2 ()()+ ( (2) (2x-y ) 2=( ) 2- ()()+ ( (3) ( 3x+ 2y) 2=( ) 2+(、> ( )- (4) (2m-n) 2=( ) 2- (:)()+ () (5) (3x + Z y) 2=( ) 2+ 2 ()( ) 2 2 2、982=( 100—)=( )2-2 ()()+ ( 4、(1) A-lb) 2 3 (2 ) (-2m + n ) 2 (-2m - n ⑷(2a + 1) (- 2a- 1) 2 ) 2 +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如:3a b 3a b,3a b 3a b。 注意:(1)括号外有数字因数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把数字因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后再去括号, 如3 a b 3a 3b 3a 3b。 (2)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第一项或某几项的符号。其原则是变则全变,不变则全不变。 (3)去括号的顺序一般是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例1、(1)下列去括号正确的是() A. a bed a b e d B. a b e d a b e d C. a bed a b e d D. a b e d a b e d (2)下列运算正 确 i的 是 () A. 3 x 1 3x 1 B. 3 x 1 3x 1 C. 3 x 1 3x 3 D. 3 x 1 3x 3 知识点二添括号法则 添括号法则: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 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___________________ 。 例2.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 (1) a+b_c=a+( ) (2) a-b+e=a-() (3) a-b-e=a- () (4) a+b+e=a-( ) (乘法公式与添括号)例3、计算 (1)( x+y+z)( x-y-z )(2)( 2x-y-3) 2 三、课堂讲练 练习一 ________________ ;如果括号前面是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doc

例题: 3X8 ÷2=3 ×(8 ÷2 )? 8 ÷2 ×3=8 ÷( 2 ×3 )? 一、交换律 ①加法 :A+B+C=A+C+B 例子 :9+6+1=9+1+6 ②减法 :A-B-C=A-C-B 例子 :15-9-5=15-5-9 ③乘法 :A × B× C=A× C×B 例子 :1 ×2×3=1×3×2 ④除法 :A ÷ B÷ C=A÷ C÷ B 例子 :6 ÷2÷3=6÷3÷2 二、结合律 ①加法 :A+B+C=A+(B+C) 例子 :6+9+1=6+(9+1) ②减法 :A-B-C=A-(B+C)

例子 :15-1-4=15-(1+4) ③结合律 :A × B× C=A× (B × C) 例子 :9 ×5×2=9×(5 ×2) ④结合律 :A ÷ B÷ C=A÷ (B × C) 例子 :90 ÷5÷2=90÷(5 ×2) 三、分配率 ①乘法 : A× (B+C)=A × B+A×C 例子 :5 ×(6+8)=5 ×6+5×8 A× B+A× C=A× (B+C) 例子 :5 ×17+5×3=5×(17+3) A× (B-C)=A × B-A×C 例子 :5 ×(8-6)=5 ×8-5 ×6 A× B-A× C=A× (B-C) 例子 :5 ×24-5×4=5×(24-4) ②除法 : (A+B) ÷ C=A÷ C+B÷ C

例子 :(9+6) ÷3=9÷3+6÷3 A÷ C+B÷ C=(A+B) ÷ C 例子 :9 ÷3+6÷3=(9+6) ÷3 (A-B) ÷ C=A÷ C-B÷C 例子 :(9-6)÷3=9÷3-6÷3 A÷ C-B÷ C=(A-B) ÷C 例子 :9 ÷3-6 ÷3=(9-6) ÷3 四、去括号 ①只有“ +”-”算“式里 , 括号在“ +后”面 , 去括号后 ,括号里面所有符号不变: A+(B+C)=A+B+C 例子 :9+(2+1)=9+2+1 A+(B-C)=A+B-C 例子 :9+(2-1)=9+2-1 ②只有“ +”-”算“式里 , 括号在“-”后面 , 去括号后 ,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 变相反 : A-(B-C)=A-B+C

七年级数学上册难点突破12整式的加减_去括号与添括号试题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专题1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与添括号 【专题说明】 1.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充分注意变号法则的应用; 2. 会用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整式的化简及求值. 【知识点总结】 一、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要点诠释: (1)去括号法则实际上是根据乘法分配律推出的:当括号前为“+”号时,可以看作+1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当括号前为“-”号时,可以看作-1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 (2)去括号时,首先要弄清括号前面是“+”号,还是“-”号,然后再根据法则去掉括号及前面的符号. (3)对于多重括号,去括号时可以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也可以先去中括号.再去小括号.但是一定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 (4)去括号只是改变式子形式,但不改变式子的值,它属于多项式的恒等变形. 二、添括号法则 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要点诠释: (1)添括号是添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符号,也就是说,添括号时,括号前面的“+”号或“-”号也是新添的,不是原多项式某一项的符号“移”出来得到的. (2)去括号和添括号是两种相反的变形,因此可以相互检验正误: 如:()a b c a b c +-+-添括号 去括号, ()a b c a b c -+--添括号 去括号 三、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要点诠释: (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①先去括号;②再合并同类项. (2)两个整式相加减时,减数一定先要用括号括起来.

2.2整式的加减(4)——添括号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年级:7年级 科目:数学 审核者:7年级数学备课组 设计者 : 第 1 页 共 1 页 2.2整式的加减(4)——添括号 【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添括号法则。 2.会运用添括号法则进行多项式变项。 3.理解“去括号”与“添括号”的辩证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添括号法则;法则的应用。 难点:添上“―”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全变号。 【学习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化简下列各题: (1)(2x―3y)+(5x+4y); (2)(8a ―7b)―(4a ―5b); (3)a ―(2a +b)+2(a ―2b); (4)3(5x+4)―(3x―5); (5)(8x―3y)―(4x+3y―z)+2z ; (6)―5x 2+(5x―8x 2)―(―12x 2+4x)+ ; 5 1 (7)2―(1+x)+(1+x+x 2―x 2); (8)3a 2+a 2―(2a 2―2a )+(3a ―a 2); (9)2a ―3b+[4a ―(3a ―b)]; (10)3b―2c―[―4a +(c+3b)]+c 。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一)观察:分别把前面去括号的(1)、(2)两个等式中等号的两边对调,并观察对调后两个等式中括号和各项符号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再换几个试一试。 (二)、自学检测: 在_____上填上“+”号或“-”号: (1)a______(-b+c)=a-b+c ; (2)a______(b-c-d)=a-b+c+d ; (3)______(a-b)______(c+d)=c+d-a+b . (三)、知识点归纳: 添括号法则: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三、巩固与拓展 例1.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项: (1)x 2―x+1= x 2―(__________); (2) 2x 2―3x―1= 2x 2+(__________); (3)(a -b)―(c―d)=a -(________________)。 (4)(a +b―c)(a ―b+c)=[a +( )][a ―( )] 例2:用简便方法计算: (1)214a +47a +53a ; (2)214a -39a -61a . 解: 例3:按下列要求,将多项式x 3―5x 2―4x+9的后两项用( )括起来: (1)括号前面带有“+”号; (2)括号前面带有“―”号 解 四、当堂检测 1. 按要求,将多项式3a ―2b+c 添上括号: (1)把它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 (2)把它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 2.按要求将2x 2+3x―6: (1)写成一个单项式与一个二项式的和; (2)写成一个单项式与一个二项式的差。 五、小结与反思 1我的收获是 2、如何检查添括号对不对呢? 六、课外作业: 1、在下列( )里填上适当的项: (1)a+b+c-d=a+( ); (2)a-b+c-d=a-( ); (3)x+2y-3z=2y-( )。 2、在下列( )里填上适当的项: (1)(a+b-c)(a-b+c)=[a+( )][a-( )]; (2)-(a 3-a 2)+(a-1)=-a 3-( )。 3、把多项式10x3-7x2y+4xy2+2y3 -5写成两个多项式的差,使被减数不含字母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