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预测反应性树脂体系黏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新方法

一种预测反应性树脂体系黏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新方法

一种预测反应性树脂体系黏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新方法
一种预测反应性树脂体系黏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新方法

GB 2794-81胶粘剂黏度测定方法(旋转黏度计法)

GB 2794-81胶粘剂黏度测定方法(旋转黏度计法) 1 引言 有许多理由都需要进行胶粘剂和粘接试验,其中一些是: (1)性能比较(拉伸、剪切、剥离、弯曲、冲击和劈裂强度;耐久性、疲劳、耐环境性和传导性等)。 (2)对每批胶粘剂进行质量检查,确定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3)检验表面及其处理的有效性。 (4)确定对预测性能有用的参数(固化条件、干燥条件、胶层厚度等)。 试验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尢其是对胶粘剂显得更为重要。试验不仅能测定胶粘剂的本身强度,而且还能评价粘接技术、表面清洁、表面处理的有效性、表面腐蚀、胶粘剂涂布、胶层厚度和固化条件等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本章首先一般性地讨论粘接接头试验的各种类型,只是包括一些比较重要的试验,继而列出某些学科领域中有关的ASTM 方法和实践,以及SAE 航天局推荐的方法(ARP/s)。 2 拉伸 单纯拉伸试验是负荷作用垂直于胶层平面并通过粘接面中心的试验。ASTM D897 粘接接头拉伸强度测试方法是保留在ASTM 中有关胶粘剂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对于试验所用试件和夹具的制作必须给予重视,由于设计不妥,试验时会产生边缘应力,有很大的应力集中,所得到的应力数据进行类推求算不同粘接面积或不同构形接头的强度很可能是不真实的。因此,D897 已被D2095 (条型和圆棒试件拉伸强度测试方法)所代替。这种试件按照ASTM D2094 (粘接试验中条型和圆棒试件的制备)标准制作,很容易调整同心度。如果正确地制作试件和进行试验,便能较精确地测定拉伸粘接强度。拉伸试验是评价胶粘剂最普通的试验,尽管是有经验人员设计的接头,也不能保证加荷时完全是拉伸形式。大多数结构材料都比胶粘剂的拉伸强度高。拉伸试验的优点之一是能得到最基本的数据,如拉伸应变、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维谦斯及其同事对拉伸试验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除非是当胶粘剂与被粘物的模量相匹配时,应力在整个试件里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种模量的差异造成了剪切应力沿界面传递。 3 剪切 单纯剪切应力是平行于粘接面所产生的应力。单搭接剪切试件不能代表剪切,但却很实用,制作比较简单,测得的数据有实用价值、重复性好。 剪切试验是很普通的试验(对比下列的几种试验),因其试件制备容易,且几何形状和操作条件对很多结构胶粘剂都适用。与拉伸试验一样,剪切试验的应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破坏应力是按常规方法将负荷除以粘接面积而得,胶层里承受的最大应力要比平均应力高得很多,胶层受到的应力与纯剪切不同。粘接的“剪切”接头的破坏形式与胶层厚度和被粘物的刚度有关,有时以剪切破坏为主,有时以拉伸破坏为主。 目前所用的剪切试验方法,除了ASTM D1002 之外,还有ASTM D3163 ,它与ASTM D1002 相比,构形几乎相同,只是厚度不同。该方法解决了胶粘剂易从边缘挤出来的问题。ASTM D3165 (层压复合的胶粘剂们拉伸剪切强度测试方法)说明了如何制备试件来测定夹层结构的拉伸剪切强度。双搭接剪切试的标准为

粘度测试

实验三十 黏度的测定和应用 (一) 溶液黏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奥氏黏度计测量溶液黏度的方法。 2. 了解黏度的物理意义、测定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当流体受外力作用产生流动时,在流动着的液体层之间存在着切向的内部摩擦力。如果要使液体通过管子,必须消耗一部分功来克服这种流动的阻力。在流速低时管子中的液体沿着与管壁平行的直线方向前进,最靠近管壁的液体实际上是静止的,与管壁距离愈远,流动的速度也愈大。 流层之间的切向力f 与两层间的接触面积A 和速度差Δv 成正比,而与两层间的距离Δx 成反比: x A f ??=ν η (1) 式中,η是比例系数,称为液体的黏度系数,简称黏度。黏度系数的单位在C.G.S.制中用“泊”表示,在国际单位制(SI)中用Pa ·S 表示,1泊=10-1Pa ·S 。 液体的黏度可用毛细管法测定。泊肃叶(Poiseuille)得出液体流出毛细管的速度与黏度系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 VL t pr 84πη= (2) 式中,V 为在时间t 内流过毛细管的液体体积;p 为管两端的压力差;r 为管半径;L 为管长。按(2)式由实验直接来测定液体的绝对黏度是困难的,但测定液体对标准液体(如水)的相对黏度是简单实用的。在已知标准液体的绝对黏度时,即可算出被测液体的绝对黏度。设两种液体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分别流经同一毛细管,且流出的体积相等,则 221 12 12242114188t p t p VL t p r VL t p r =?= = ηηπηπη (3) 式中,p = hgρ,其中h 为推动液体流动的液位差;ρ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如果每次取用试样的体积一定,则可保持h 在实验中的情况相同,因此可得: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资料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主要由大气得到热量(地面辐射)和失去热量(大气辐射)的差值决定。 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着地面。 (1)太阳辐射:最强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 (2)地面辐射:当地地方时为12点时,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大于地面损失的辐射热量,地面热量盈余,地面温度仍在升高。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1点左右,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面温度为一天中最高值。 (3)大气温度: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2点左右,地面已经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把热量传给大气,此时气温达到最高值。随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热量持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降低,气温随之也不断下降。至日出后,地面热量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气温也随后达到最低值。因此气温最低值总是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由于地面吸收、储存、传递热量的原因,气温在一年中的最高、最低值,也并不出现在辐射最强、最弱的月份,而是有所滞后。 3.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向各纬递减。太阳辐射是地面热量的根本来源,并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影响,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南半球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气温变化和缓。 (3)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同一纬度的陆地与海洋,热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冷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即“热高冷低”。 (4)7月份,世界值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是全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大陆上。 二、等温差线 1、气温的日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2) 气温的日变化与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3)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在地表面上有规律的日变化引起的,同时也受纬度、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粘度测定法

运动粘度测定法1)清洗玻璃毛细管粘度计; 2)将油品吸入玻璃毛细管粘度计; 3)将毛细管粘度计放入粘度测定器中; 4)开始计时; 5)十分钟后开始做实验; 6)从第一个刻度线开始计时,下面刻度线计时结束;7)记录时间(以秒为单位); 8)重复三次实验,记录时间并计算平均值; 9)计算100℃或40℃的运动粘度:时间*粘度管系数。注意: 1)选择合适的粘度管; 2)吸入油品时不要有气泡进入; 3)观察是否堵管; 4)计算粘度时看清是哪个粘度管; 5)全浸式温度计的温度是否为100℃或40℃; 6)眼睛一定要平视刻度线时计时。

闪点的测定GB/T3536 闪点: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试验火焰引起试样蒸汽着火,并使火焰蔓延至液体表面的最低温度。 1)将试样装入试验杯至规定的刻度线; 2)开始加热,此时迅速升高试样的温度; 3)点燃实验火焰,并调节火焰直径为3.2mm~4.8mm; 4)当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约56℃时减慢加热速度,使试样在达到闪点前的最后23℃左右时升温速度为5~6(℃/min); 5)在预期闪点前至少23℃左右,开始用试验火焰扫划,温度每升高2℃扫划一次; 6)当在试样液面上的任何一点出现闪火时,立即记录温度计的温度读书,作为观察闪点; 注意: 1)试样装入试验杯时,是试样的弯月面顶部恰好位于试验杯的装样刻线; 2)温度计垂直放置,使其感温泡底部距试验杯底部6mm; 3)试验过如果试样表面形成一层膜,应把油膜拨到一边再继续试验;4)程中,避免他人在试验杯附近随意走动,以防扰乱试样蒸气;5)不要把有时在试验火焰周围产生的淡蓝色光环与真正的闪火相混淆。

高一物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案 【学习目标】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 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重点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典型例题】 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 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s 。 ⑴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B 、C 、D 各点的数据,填入表中。 ⑵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 -t 图像。 (3)由v -t 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

例2、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为了计算加速度,下面几种做法最合理的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t =/算出加速度 ? v a?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 α tan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t =/算出加速度 ? a? v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当堂训练】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⑴根据_______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运动。 ⑵根据________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且v A=, v B

针对粘弹性体物料的粘度测量方法

针对粘弹性体物料的粘度测量方法 很多客户,尤其是纺织化纤、合成树脂等行业,在测量聚合物时,常常会发现用普通实验室粘度计测量时会发生物料爬杆的现象,得不到很好的测量结果。 发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物料具有粘弹性,由于韦森堡效应所引起的,与法向应力有关,由于高分子流体在流动中形成各向异性结构而产生的。当轴在液体中旋转时,离轴越近的地方剪切速率就越大,故法向应力越大,相应的,高分子链的弹性恢复力就越大,于是使得熔体沿轴向上挤,就出现了爬杆现象。 什么是粘弹性流体?有粘性液体和弹性固体的特性 粘性液体:受力,流动,产生永久性形变 弹性固体:受力,变形,去除外力,形变恢复 粘弹性流体:受力时产生形变,去除外力,形变部分回复,受力时间越长,形变回复部分越少。 用普通粘度计来测量时由于爬杆现象,得到的数据经常是大于真实的粘度值,同时这类物料实际又是假塑性剪切变稀的,因此对这类物料的特性经常使测试者很困惑。

针对这类物料,不能采用同轴圆柱体转子,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R/S-CPS锥板流变仪,根据物料的粘度范围选用CP25-1或CP50-1转子,可以先做一下剪切率扫描,得到基本的流变曲线,然后根据情况确定最后的测量条件,一般建议采用低剪切率进行测量,如下图所示,是一个聚合物在不同聚合条件下的流变曲线,从曲线可以发现,该物料是假塑性流体,同时经过实验也发现具有触变性,最后确定在较低剪切率(该样品采用8 S-1)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可以获得稳定可靠的粘度值,给生产工艺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对于粘弹性体或凝胶类样品(高分子聚合度高,浓度高)来说,采用锥板流变仪不断线性增加和降低样品受到的应力和剪切率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限制内部结构的弹性回复对数据造成不一致的麻烦,因此使用R/S流变仪是更适合该样品的测试,具体测量的条件:可以采用剪切率扫描进行流变曲线测试,或者选用一个比较低的剪切率(0-20 /S)进行一段时间的测量,再取平均值。

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主要知识点: 1气温垂直分布 2气温水平分布 3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 一、气温垂直分布 ⑴读下表记忆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⑵读下图比较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答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减;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稳定 重要结论: 1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6℃/1000米 2上冷下热利于空气对流 低层大气组成 体积(%) 作用 干 洁 空 气 N 2 78 地球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 2 21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 2 0.03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03 很少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 很少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很少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10高考文综卷) 3.由图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4.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3.A 4.B 二、气温水平分布

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 7 月或 1 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③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祥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 月份正好相反。 ④7 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 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中国一、七月气温分布特点? 一月: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七月:除青藏高原和高山外,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粘度测定法

标题:粘度检验规程 分发部门:总经理室、质量技术部,行政部(存档) 粘度测定法 1 概述 粘度系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流体通常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类。牛顿流体流动时所需的切应力不随流述的改变而改变,纯液体和低分子物质的溶液属于此类。非牛顿流体流动时所需切应力随流速的改变而改变,高聚物的溶液、混悬液、乳剂分散液体和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属于此类。 液体以1cm/S的速度流动时,在每1cm2平面上所需节应力的大小,称为动力粘度(又称绝对粘度),以pa.s为单位,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再乘以106,,即得运动粘度,以mm2/s为单位。溶液的粘度与溶剂的粘度的比值称为相对粘度,高聚物稀溶液相对粘度的对数值与其浓度的比值,称为特性粘数。测定液体药品或药品溶液的粘度可以区别或检查其纯杂程度。 2 仪器 2.1 恩氏粘度计 2.2 旋转式粘度计 3 操作方法 3.1 第一法(用恩氏粘度计测定牛顿流体的相对粘度) 3.1.1 照各药品项下的规定配制测试液 3.1.2 测定杲液在规定的温度下流出200ml所需的时间。 3.1.3 同法测量水在20℃时流出200ml所需的时间。 3.1.4 读数并按式计算液体的相对粘度。 第二法(用旋转式粘度计测定非牛顿流体动力粘度)

2/2 粘度检验规程QC-O-049 3.2.1 照各药品项下的规定,配制测试液。 3.2.2 将被测液调整在规定温度。 3.2.3 选择好转子及转速数测定样液粘度。 3.2.4 在规定时间内或待指针稳定后,读取读数。 3.2.5 重新开机测定一次,读取读数,按式计算液体的动力粘度。 4 记录与计算 4.1 记录恩氏粘度计的型号、供试品取样量、测定温度、供试液和空白溶剂的 流出时间等。 4.2 记录旋转式粘度计型号、所用转子号、转速、读数粘度计常数、测定温度以及每次测得的a值。 4.3 恩氏粘度计算公式 X=Tx/T20 式中:X—恩氏粘度,条件度 Tx—t℃时试样流出时间,秒; 4.4 旋转式粘度公式 X=Ka 式中:X-试样的动力粘度,Pa.s K-用已知粘度的标准液测得的粘度计常数 a-旋转偏转角 5 结果判定 5.1 用恩氏粘度计测定粘度每次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差数不得超过平均值的±1%,否则应另取2份复试. 5.2 旋转式粘度计每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否则应再测, 6 注意事项 6.1 用恩氏粘度计测量粘度后,,应将其内壁清洗洁净,以免影响水的流出时间. 6.2 旋转式粘度计用完后,须将转子洗净、擦干,放放仪器箱中。

(完整版)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2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2(用) 实验目的: 1.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 2.会处理纸带,会计算各点瞬时速度。 3.会设计表格法记录数据。 4.会用v—t图象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信息.计算各时刻小车的速度,用v-t 图象寻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实验步骤: 1. 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小车另一端连接纸带。 3. 启动电源,然后释放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关闭电源 4. 换上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5.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的处理: 1.纸带的选取: (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做为计时起点,并记为0点。 (2)从起点0开始,每5个点(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4、5、6点。 2.采集数据: (1)用刻度尺测量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记录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2)根据 T x x 22 1+ = υ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3. 画出v —t 图象: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它们成“线性关系”.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误差分析: 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 2.作v -t 图象时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 计数点编号 (从0点开始计数) 1 2 3 4 5 6 相邻两计数点间 时间间隔 t/s 0-1 1-2 2-3 3-4 4-5 5-6 0.1 0.1 0.1 0.1 0.1 0.1 相邻两计数点 间距离 x/cm x 01 x 12 x 23 x 34 x 45 x 56 1.40 1.90 2.38 2.85 3.35 3.87 各计数点的速度 v/cms -1 16.50 21.40 26.15 31.00 36.10

离子交换树脂的概述

主要用于酒类去除,高级脂肪酸脂类等。 产品详细描述 离子交换树脂在现代制糖工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糖厂制造精糖和高级食用糖浆,多数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将糖液脱色提纯,而过去传统用骨炭的精炼糖厂亦有逐渐转向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的趋势。 离子交换技术有相当长的历史,某些天然物质如泡沸石和用煤经过磺化制得的磺化煤都可用作离子交换剂。但是,随着现代有机合成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制成了许多种性能优良的离子交换树脂,并开发了多种新的应用方法,离子交换技术迅速发展,在许多行业特别是高新科技产业和科研领域中广泛应用。近年国内外生产的树脂品种达数百种,年产量数十万吨。 在工业应用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优点主要是处理能力大,脱色范围广,脱色容量高,能除去各种不同的离子,可以反复再生使用,工作寿命长,运行费用较低(虽然一次投入费用较大)。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基础的多种新技术,如色谱分离法、离子排斥法、电渗析法等,各具独特的功能,可以进行各种特殊的工作,是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离子交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在迅速发展之中。 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是近年国内外制糖工业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是糖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膜分离技术在糖业的应用也受到广泛的研究。 离子交换树脂都是用有机合成方法制成。常用的原料为乙烯或丙烯酸(酯),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具有三维空间立体网络结构的骨架,再在骨架上导入不同类型的化学活性基团(通常为酸性或碱性基团)而制成。 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水和一般溶剂。大多数制成颗粒状,也有一些制成纤维状或粉状。树脂颗粒的尺寸一般在0.3~1.2mm 范围内,大部分在0.4~0.6mm之间。它们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坚牢性),化学性质也很稳定,在正常情况下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离子交换树脂中含有一种(或几种)化学活性基团,它即是交换官能团,在水溶液中能离解出某些阳离子(如H+或Na+)或阴离子(如OH-或Cl-),同时吸附溶液中原来存有的其他阳离子或阴离子。即树脂中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互相交换,从而将溶液中的离子分离出来。 树脂中化学活性基团的种类决定了树脂的主要性质和类别。首先区分为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树脂两大类,它们可分别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离子交换。阳离子树脂又分为强酸性和弱酸性两类,阴离子树脂又分为强碱性和弱碱性两类(或再分出中强酸和中强碱性类)。离子交换树脂根据其基体的种类分为乙烯系树脂和丙烯酸系树脂,及根据树脂的物理结构分为凝胶型和大孔型。 离子交换树脂的品种很多,因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适应于不同的用途。应用树脂要根据工艺要求和物料的性质选用适当的类型和品种。 1、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类型 (1) 强酸性阳离子树脂 这类树脂含有大量的强酸性基团,如磺酸基-SO3H,容易在溶液中离解出H+,故呈强酸性。树脂离解后,本体所含的负电基团,如SO3-,能吸附结合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这两个反应使树脂中的H+与溶液中的阳离子互相交换。强酸性树脂的离解能力很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离解和产生离子交换作用。 树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再生处理,即用化学品使离子交换反应以相反方向进行,使树脂的官能基团回复原来状态,以供再次使用。如上述的阳离子树脂是用强酸进行再生处理,此时树脂放出被吸附的阳离子,再与H+结合而恢复原来的组成。

ACR树脂)的检测方法

加工助剂(ACR树脂)的检测方法及质量对型材生产的影响 相关专题:塑料助剂 时间:2011-10-26 10:13 来源:阿里巴巴塑料价格库 1 ACR生产技术简介 1.1 ACR的结构 ACR树脂是丙烯酸酯类(acrylicester)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结构多数为非交联的线性无规共聚物,也有认为具有“核-壳”结构的产品。与PVC分子相比,其分子量较高,一般在100—800万左右(重均分子量)。聚合工艺通常采用多段自由基乳液聚合。 1.2 工艺流程 1.3 配方简介 ACR的原料配比见表1。 1.4 工艺对指标的影响 ACR的生产中工艺参数对相应的指标有影响(见表2)。 2 ACR产品的指标检测 2.1 常规项目 2.1.1 挥发份 (1)烘箱法

采用标准为GB/T2914[聚氯乙烯树脂挥发物(包括水)测定方法],控制条件为1050C,2h。 挥发份含量,%=【(Wo—W1)/Wo】×100% 其中:W。一烘干前样品重量 W1一烘干后样品重量 (2)仪器法 仪器采用SC69—02B型水份快速测定仪。 主要步骤:天平零位的调整,预干燥处理,称取试样,红外线加热,投影屏刻度平稳,读取结果。 2.1.2 细度 指标为大于98%(质量)树脂颗粒通过40目筛(孔径0.45nun)。对该指标不同使用厂家要求的指标值不同。 2.1.3特性粘度 主要仪器:乌式粘度计; 试剂:三氯甲烷。 2.1.4杂质含量 该指标为企业内控项目,按PVC树脂标准制定,标准水平与之相当,指标值为≤50个/100g树脂。 2.2 非常规项目 这些非常规项目一般没有绝对的标准值,只能用来作相对比较。虽然没有列在标准中,但它们对于反映产品的本质结构和内在性能往往更有效。 2.2.1 热稳定性 如果ACR合成工艺或原材料有问题(如含有St、AN等非丙烯酸酯类成份),其热稳定性就会下降。 (1)静态热稳定性 将样品放在白色搪瓷盘或者表面皿中,置于180℃烘箱中,10~30rain后取出,观察其颜色变化。 部分厂家产品的静态热稳定性已接近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同时也有一些厂家的产品差距很大。 (2)动态热稳定性 试验表明,ACR树脂在双辊开炼后,不同厂家的样品差别较为明显。国内部分厂家产品的动态热稳定性已接近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同样,也有一些厂家的产品差距较大。 2.2.2 流变性能 采用转矩流变仪测定产品的塑化性能。对于转矩流变曲线(见图1)意义的解释也

2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名称: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的数据处理和瞬时速度的测量方法; 2.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能用v-t图象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利用打出的纸带,计算出多个点的瞬时速度,分析速 度和时间的关系。 1.计算打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应在计数点附近取 一个很短的时间t?,用t?内的平均速度作为打该计数点 小车的瞬时速度。 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象,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三.实验仪器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用配套的螺旋夹固定在长木板的一边,连接好电路。(如无螺旋夹时可在长木板上敲几个长钉紧靠打点计时器的前后借以固定;有的用大弹簧夹子把打点计时器紧夹在长木板边缘也可,但要注意不能影响打点计时器工作。) 2.将挂有重物的细绳跨过滑轮与小车相连接。(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小车能在木板上平稳滑行,操作时必须注意使细绳的拉力通过小车的重心,以免小车前进时小车转动或摇晃,可在系好细绳后试拉一下小车,观察车身是否作直线运动。) 3.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厢连接。(操作时要将纸带紧紧地夹在小车上,以免小车运动时纸带松开,可用弹簧夹子夹住,但不要使纸带破损,以免小车启动时把纸带拉断。)

4.使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在水平长木板上运动, 打点计时器同时开始工作,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操作时应试打几次,不要使点迹过分密集或过分疏散,若觉得太密集时可增加绕过滑轮线绳下所系的重物,反之则减小。) 5.打出纸带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上述步骤,多打出几条纸带(3-5条)。 6.实验操作完毕,整理器材,进行数据处理。 五.数据处理 1.纸带的选取:选择点迹较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到适当的点为计时起点。 2.采集数据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纸带,舍去开头的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始点,把每打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0.02×5s=0.1s。在纸带上从第一个点开始,每隔5点一次标上0,1,2,3,……。测量各个计数点到起点的距离x 1 ,x 2 ,x 3 ...,然后计算出相邻计数点之间 的距离x 01 ,x 12 ,x 13 …… 3.瞬时速度的计算 2 1 ?X D E F △x0△x1△x2△x3 1 2 0 3 4 5 cm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 1、用图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图像是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重要方式,其特点是非常的直观。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与特点 表达方式特点 表格多个变量可以同时出现在一张表格中 关系式准确地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数值关系 图像形象地给出了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 一般题型 1、如图是某地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在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达到最高气温的时刻分别是() A.14℃,12时B.4℃,2时 C.12℃,14时D.2℃,4时 练习 1、下图是西安市99年某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那么这天() A.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2℃ B.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2℃ C.最高气温6℃,最低气温-2℃ D.最高气温6℃,最低气温2℃

2、下图是桂林冬季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填空: 在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当天最高气温为℃,这一天的温差为℃(所有结果都取整数). 、 经典题型 1、如图是某地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这张图回答: 2、在这一天中, (1)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是多少度? (2)20时的气温是多少? (3)什么时候气温为6℃? (4)哪段时间内气温不断下降? (5)哪段时间内气温持续不变? 练习 1、如图是襄樊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中: (1)气温T(℃)(填“是”或“不是”)时间t(时)的函数. (2)时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最高汽温是℃,最低气温是℃. (3)10时的气温是℃. (4)时气温是4℃. (5)时间内,气温不断上升.

环氧树脂胶的物理特性及测试方法

环氧树脂胶的物理特性及测试方法 1. 粘度 粘度为流体(液体或气体)在流动中所产生的内部磨擦阻力,其大小由物质种类、温度、浓度等因素决定。按GB2794-81《胶粘剂测定法(旋转粘度计法)》之规定,采用NOJ-79型旋转粘度计进行测定。其测试方法如下:先将恒温水浴加热到40℃,打开循环水加热粘度计夹套至40℃,确认40℃恒温后将搅拌均匀的A+B混合料倒入粘度计筒中(选取中筒转子)进行测定。 2. 密度 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简言之是质量与体积之比。按GB4472之规定采用比重瓶测定。相对密度又称比重,比重为某一体积的固体或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的质量与相同体积在相同温度下水的质量之比值。测试方法: 用分析天平称取清洁干净的比重瓶的重量精确到0.001g,称量数为m1,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料小心倒入(或抽入)比重瓶内,倒入量至刻度线后,用分析天平称其重量,精确到0.001g,称量数为m2。 密度g/ml=(m2- m1)/V (V:比重瓶的ml数) 3. 沉淀试验:80℃/6h<1mm 测试方法:用500ml烧杯取0.8kgA料放入恒温80℃热古风干燥箱内烘6小时,观其沉淀量。 4. 可操作时间(可使用时间)测定方法: 取35g搅拌均匀的混合料,测其40℃时的粘度(方法同1粘度的测定)记录粘度值、温度时间、间隔0.5小时后,再进行测试。依次反复测若干次观其粘度变化情况。测试时料筒必须恒温40℃,达到起始粘度值一倍的时间,即为可操作时间(可使用时间)。 5. 凝胶时间的测定方法: 采用HG-1A凝胶时间测定仪进行测定。取1g左右的均匀混合料,使其均匀分布在预先加热到150±1℃的不锈钢板中心园槽中开动秒表,同时用不锈钢小勺不断搅拌,搅拌时要保持料在圆槽内,小勺顺时针方向搅拌,直到不成丝时记录时间,即为树脂的凝胶时间,测定两次,两次测定之差不超过5秒,取其平均值。 6. 热变形温度

科普阅读:气温的时间变化

气温的时间变化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这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地球以一日为周期的绕轴自转和以一年为周期的绕太阳公转,某一地区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就出现以日、年为周期的变化,从而导致气温的昼夜(日)和季节(年)变化。 (1)气温昼夜变化 它是指气温以一日为周期的有规律变化。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一天当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日出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地面净得热量,温度升高。此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气温也上升。到了正午,太阳辐射达到最强,气温也随之上升。此后,太阳辐射强度虽然开始减弱,但地面得到的热量仍比地面长波辐射推动的热量还要多,地面储存的热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温继续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到午后一定时间,由于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使地面得到的热量开始少于推动的热量,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热量由储存转为亏损、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一时刻通常在午后一小时左右。随后,由于地面热量不断地亏损,气温便逐渐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储存的热量减至最少为止。所以,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而不是在半夜。由此看来,一昼夜间气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接受太阳辐射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地面的热量收支,即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和向外放射的地面有效辐射的数量之差。如收入多于支出,则地面储存的热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同时还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地方,每一天的气温日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又不是前一天的简单重复。因此,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2)气温季节变化 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也就是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换的规律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通过打出的纸带测量瞬时速度。 2.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3.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方案:如图所示,把一端带有滑轮的长铝板平放在实验桌上,铝板上放一小车,小车一端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另一端连接绕过滑轮系有槽码的细绳。小车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通过研究纸带上的信息,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实验原理 (1)计算瞬时速度 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个计数点与第一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得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1、Δx 2、Δx 3……,如图所示。由于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比较短,可以用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即v 1=Δx 2+Δx 12T ,v 2=Δx 2+Δx 3 2T ,……。 (2)根据v -t 图像判断速度的变化规律 用描点法可作出小车的v -t 图像,根据图像的形状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利用v -t 图线的斜率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3.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复写纸、导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铝板、小车、纸带、细绳、槽码、刻度尺、交流电源、坐标纸。 三、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铝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铝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槽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启动计时器,然后释放小车, 一定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随后关闭电源。 4.增减所挂槽码的个数(或在小车上放置重物),换上新的纸带,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四、数据处理 1.瞬时速度的计算 (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始 纸带的选取 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作为计数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0、1、2、3、4、…如图所示。

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资料

1前言 1.1离子交换树脂简介 1.1.1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阳离子交换树脂 英文名称:cation exchange resin 定义1:离子交换树脂官能团上的离子只能与水中阳离子相互交换的树脂。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 ;热工自动化、电厂化学与金属(二级学科) 定义2:含功能性阴离子基团、可与带阳离子的物质进行交换反应的一类高分子量不溶性多聚体。可用于阳离子交换层析。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 ;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 1.1.2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类 阳离子离子交换树脂一般呈现多孔状或颗粒状,其大小约为0.5~1.0mm,其离子交换能力依其交换能力特征可分: 1.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主要含有强酸性的反应基如磺酸基(-SO3H),此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交换所有的阳离子。 2.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较弱的反应基如羧基(-COOH基),此离子

交换树脂仅可交换弱碱中的阳离子如Ca2+、Mg2+,对于强碱中的离子如Na+、K+等无法进行交换。 1.2种类和性能 离子交换树脂在现代制糖工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糖厂制造精糖和高级食用糖浆,多数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将糖液脱色提纯,而过去传统用骨炭的精炼糖厂亦有逐渐转向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的趋势。 离子交换技术有相当长的历史,某些天然物质如泡沸石和用煤经过磺化制得的磺化煤都可用作离子交换剂。但是,随着现代有机合成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制成了许多种性能优良的离子交换树脂,并开发了多种新的应用方法,离子交换技术迅速发展,在许多行业特别是高新科技产业和科研领域中广泛应用。近年国内外生产的树脂品种达数百种,年产量数十万吨。 在工业应用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优点主要是处理能力大,脱色范围广,脱色容量高,能除去各种不同的离子,可以反复再生使用,工作寿命长,运行费用较低(虽然一次投入费用较大)。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基础的多种新技术,如色谱分离法、离子排斥法、电渗析法等,各具独特的功能,可以进行各种特殊的工作,是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离子交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在迅速发展之中。 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是近年国内外制糖工业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是糖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膜分离技术在糖业的应用也受到广泛的研究。

涂料黏度的不同测定方法

涂料黏度的不同测定方法 涂料在外力作用下,作层流运动时,在其相邻两层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使涂料产生运动阻力,这一特性称为流体的黏度,黏度又分为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条件黏度。 本文主要针对试验室中不同试验要求,对不同体系的涂料,使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黏度比较和分析。 1试验方法 1.1斯托默黏度计法 斯托默黏度计(图1)是试验室测定涂料黏度广泛使用的仪器,可以测量丙烯酸面漆、环 氧底漆、氯化橡胶漆、环氧富锌底漆、聚氨酯面漆等不同体系涂料。其测量原理是通过平衡砝码质量产生的力矩与涂料的黏度阻力等两者相当时,查表得出涂料的KU值,测量范围为40~140KU。将转子桨叶浸入被测样品,直至转轴标记处,从5~500g砝码中选择合适的砝码放置在砝码架上,松开锁紧旋钮,开始计时,当转速稳定在200r/min时,停止测定。因硬件、软件升级,仪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STM-KU2型黏度计(图2)可以直接数字显示黏度KU值、CP值,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而且仪器对采集数据进行计权运算 和相关处理,自动删除偏离中心区域的数据,提高了仪器测量的准确性。相对于旋转黏度计测量时旋转转子所受到的黏性力矩,斯托默黏度计桨叶受到的被测流体黏度阻力的试验结果重复性更高。斯托默黏度计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测量完毕,只需将桨叶拆下清洗即可,可以方便对大批量产品同时进行黏度测定。但是斯托默黏度计结构精密,对环境要求较高,振动、潮湿的环境对仪器测量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而且也会缩短仪器的使用寿命。 图1QNZ斯托默黏度计 Fig.1QNZ Stormer Viscometer

图2STM-KU2型斯托默黏度计 Fig.2STM-KU2Stormer Viscometer 1.2恩氏黏度法(涂-1黏度计法) 恩氏黏度法适用于GB/T266、ASTMD1665、IP212标准。其原理是在温度20℃条件下,200mL测定液体流出恩氏黏度计(图3)所需时间(s)与蒸馏水在相同条件下流出时间(s)之比,单位为恩格拉度。恩氏黏度是相对条件黏度。按照试验要求,搭建好试验仪器,调节黏度计水平,以黏度计内锅中3个水平支钉与液面相切为准,倒入被测液体,恒温至20℃。试验初期,可将数字式温控仪温度设定稍高些,同时转动外锅中的搅拌,加快恒温过程。拔开塞棒同时,按动秒表计时,当到达接受瓶200mL刻度时,停止计时。20℃时,标准水值为(51±1)s,温度计分度0.5℃。恩氏黏度计的温控系统可根据试验需要,设定不同的 温度,对涂料的黏度进行测量,但其不足处是试验装置搭建比较复杂,清洗相对麻烦,特别是黏性较大的产品不适宜用恩氏黏度法。 图3WIN-1A恩氏黏度计 Fig.3Engler Viscometer 1.3涂-4黏度计法

实验一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实验一: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 (2016·天津卷)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 甲 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 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 cm,s2= cm,s3= cm,s4= cm,s5=cm,s6=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乙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O对齐,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记录在表中. 甲 段OA OB OC OD OE OF 长度/cm (1) 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B、C、D、E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如下表所示. v A v B v C v D v E 速度/(10-2 m·s-1) 表中E点的速度应该为m/s.

(2) 试根据表格中数据和你求得的E点速度在图乙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乙 3.(改编)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现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大于钩码到地面之间的距离.实验时先用手固定小车,给小车挂上适量的钩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在钩码的作用下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钩码落地后,小车继续在木板上向前运动.图乙是钩码落地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段纸带,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s,试解析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甲 乙 (1) 他们已计算出小车在通过计数点1、2、3、4、5、6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填入了下表,以0点为计时起点,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在图丙中作出小车的v-t图象: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v1v2v3v4v5v6 单位(m/s) 丙 (2) 由所作的v-t图象可判断出小车做(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