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七月半鬼节作文

关于七月半鬼节作文

关于七月半鬼节作文
关于七月半鬼节作文

关于七月半鬼节作文

【篇一】

又是农历的七月半了,鬼节到了。

如今自己正在外地,想起曾经青少年时代每年在家乡湘中南地区(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与邵阳市邵东县接壤)过节的情景,总该写些什么吧。

所谓“七月半节”,相信很多人都并不陌生。其实这是中国最神秘、最奇特的一个节日,同时也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一个重大节日。全国各地,天南海北,均过此节,虽大同小异,却也缤纷斑斓。

道教称其为中元节(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为下元“水官解厄日”)、“地宫圣诞节”、“冥阴节”;南方一些地方则俗称“鬼节”,以及“盂兰盆会”、“盂兰胜会”等(佛教说法,源自《大藏经》里的“目莲救母”故事)。2010年5月,香港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在我的家乡,它又称“老客节”;因为我们把死去的亲友,都称为“老客”。

七月半与清明节是中国人民一年中的两大祭祖节日;此外还应加上除夕、元宵、三月三、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和寒食等。清明多是合族祭祖,而七月半则多是自家祭祖。从某个意义上说,对老百姓而言,它的重要性,也许还要超过其他诸节。它与清明同等地位,而仅次于除夕(即过年)。据说有些地方,其宏大、热闹程度,还远胜清明,接近过年!

上世纪20—40年代,是中元节的鼎盛时期。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由高僧主持,普渡抗战阵亡将士的英灵。直到建国初50年代,中元节依然非常热闹。但后被官方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遂逐渐边缘化,冷清下来。只在南方边远山区、偏僻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却一直非常重视和隆重。

日本人的盂兰盆节(灯笼节、魂祭)也很隆重、热烈,仅次于元旦,他们集体穿和服、戴面具、打太鼓,跳草帽舞、盂兰盆舞,盛况空前。京都市的“大文字烧”,是这个活动的顶峰。

在我的家乡,农历七月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同时也是“杀气”或者说“阴气”最重、灵异出没最频繁的日子。七月半称鬼节,而七月就称鬼月!

俗话说:“七月半,鬼门关。”“七月半,鬼乱窜。”道教认为,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阴间一批无人奉祀、饥饿穷苦、性情暴躁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用人们的供祭。到七月半之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大赦三界,道士于当夜诵经,孤魂野鬼亦得解脱。至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人们相信,这样就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至为祸人间。

七月半,鬼门关打开之时,必定会有鬼魂出来索命,而且一般都是3条……刚好我认识一个网友,是个高中男生,湖南常宁的,与我们祁东隔壁;听他说,两年前的鬼节,他们那儿湘江支流里恰好溺死了3个孩子,几乎是在同一个地方,接连3天次第发生。让人听了有些毛骨悚然。

七月半也是作道场、求符、问事、请神等仪式的最隹时期。此时作这类活动,事半功倍。

有些地方,则压缩为从农历七月初七至七月十四,一周左右。过世的先祖故人们,会从阴间回到过去的家中,并探亲访友。因那时正是盛夏向秋凉过渡,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所以路上到处都有鬼魂在赶路行走,到处会有“杀气”、“阴气”。这段日子里,大人们告诫:不要随便出家门,在路上行走要小心,千万不要被鬼撞摔倒……甚至路无行人,呆在家中,称为“躲鬼”。

而在我们那里,更压缩为从七月初十至十四的半夜子时,即4—5天。所谓初十接“老客”,十四晚上送“老客”。若那年有闰七月,则以上年的七月半为准。

举办“接客”的日子要早早选好,届时人们会给先祖故人奉上遗像或牌位,摆上鸡鸭鱼肉、美酒佳肴、水果糕点、高香蜡烛等,给他们烧纸钱、纸房子、纸衣服、金元宝之类,燃放鞭

炮、烟花,到处张贴火红大纸,靠江河湖海的要放水灯(荷花灯),请道士建醮、僧人作法、放焰口,唱大戏,吃毛豆(也是属于寒食了)等,向他们跪拜、祈祷、祭祀、唱保佑。

菜品里的鸡鸭鱼肉,多以鸭子为主。因刚刚夏收结束,鸭们吃了田里的许多稻谷,自然很是肥硕。人们一方面庆祝丰收、享受劳动成果,一方面就要牢记和感谢带给自己这一切的“老客”们。

吃饭时,把两张八仙桌并成一张大桌,面对正堂厢房神龛,摆上丰盛的酒菜(一般是10个菜,用10个大晚盛着,意味着十全十美和对先人们十分的怀念与敬重);把座位摆放整齐,盛好饭菜、倒好酒,让老祖宗们先享用,然后人们才可以吃饭。据大人说,“老客”们吃过的东西,小孩子吃了不会肚子痛。

大家不许吵闹、不许多说话、不许赤身露体,必须衣冠整齐、正襟危坐、严肃认真。看到蛇蛙蝶鸟等绝对不能打死,甚至还得祭拜恭敬,大人说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祖先变的。小孩子还会被大人教育不要坐在门坎(我们那方言称“地方”)上或靠在大门边,以免挡住“老客”进出的道路。

根据冥间的“规矩”,做祭祀的菜,以下是不行的:豆角是打人的柴条子,特别是长豆角,越长越不行;苦瓜是药;南瓜是大便;丝瓜是蛇;蛋类是石头。另外,茄子若当作鸡腿,要做成红烧的;冬瓜若当作红烧肉,也要做成红烧的。

大人手里抱着的那些一两岁不懂事的小宝宝,大多“阴气”重、开“天眼”、会通灵。大人抱着小宝宝在旁边时,他们往往会大哭;因为他们会看到“老客”们全黑的或全白的魂灵,所以吓得哭了起来。(这时大人会抱着小宝宝走到里屋去,再分散其注意力,然后过一会就不再哭了。)如果真是这样,就证明“老客”们的魂儿真的回来吃饭了。

“阴气”重的还有女人。当女人在经期、产后、术后,则情形更甚。当碰到或见到“老客”,倒也无须害怕。七月半是他们出来享受人间供品的时候,一般并无恶意。你只要好声好气地给他们说有怪莫怪,回家一定多烧钱纸。如若他们还不罢休,则可破口大骂,骂些脏话粗话,却亦无事。

而且,油灯本来只有一盏。按平常来看,在只有一盏灯(一个聚光源)的情况下,所有物体只有一个影子。但是,“老客”们在吃饭时,桌上放着的那些不动的碗碟呀、筷子呀什么的,都会有两个或多个影子。

还有,此时家里曾经老跟着旧主人的阿猫阿狗们,一般都会躲藏起来;因为它们也是通灵的,害怕会被旧主人带去。

渐渐地,油灯好像也没有那么跳跃了,那就是“老客”们已经吃完饭了。“老客”们吃饱喝足后,就拿着衣服、纸钱,满意高兴地回下界去了;却把祈福和寄托留在了人间,留给了后人……

在祭祖仪式中,纸衣服(我们叫“包衣”,必须是黑色,亦即赭衣,并分男式、女式,做得还很精致、独特、漂亮)是必不可少的,这与清明等祭祖习俗明显不同。因七月虽热,同时又即将暑尽,须更衣防寒;《诗经》里也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纸钱其实就是毛边纸,一种黄褐色的很粗糙的纸。有的地方,会将这种纸钱裁成15公分见方,并叠成一摞摞的;再用最下横截面做成圆圈、中间有个方柱的钢铁铸件(俗称“凿子”),像凿石头一样在裁好的纸钱上打上一排排的穿印,中间还有一个小洞,即类似古代的铜钱、“孔方兄”。现在这种纸钱很少见了,多已换成大批量印制的大额冥币。

送“老客”时还要焚化纸包,即用黄纸做的一个方形纸盒;有时还要宰杀一只雄鸡,然后将鸡血淋于包上;用米撒成一个圈,将纸包放入圈内烧毁;同时在外面烧些散碎的钱纸,即“烧野钱”。纸包内包有寸许厚的纸钱,还有一些日用品等;正面用毛笔书写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以“封”字,以供给“老客”在下界享用,衣食无忧。焚烧的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庭越发达兴旺。

有些人家还会在夜里搞“扶乩”,即用桃木做成一个V形的大钩子,在一只竹簸箕上铺满平整的米粒;然后由两个男人交叉着手,握住木钩子的手把,在竹簸箕前摇晃。如有缘,“老客”的灵魂就会附体在那两个男人的身上,在那平整的米粒上“画写”起来……人们会问“老客”在下界的生活状况和预告吉凶,“老客”就通过木钩子在米粒上写出相应的答案……

还有某些心怀不正之徒,想借助“老客”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就在家中摆下供品;若他们来了,此人便会以特定的方法困住他们,而且跪倒在地,许下某愿,请他们帮忙。看来是哀求,其实也是威胁。因为若凌晨鸡叫时,“老客”们还不返回地府,便会有鬼差将他们的魂魄打灭,最轻也得在回到地府后再受苦若干年。若想及时返回,“老客”就不得不答应他。

有些人会碰到“老客”托梦,这是很正常的,大家不要过于害怕。一般“老客”会在梦中向生者诉苦:钱不够用,衣不够穿,没房子住,受其它鬼欺负等等;或放心不下谁谁谁,想带过去自己好照顾。对于诉苦的,就满足其要求:没钱用的,多烧些纸钱;没衣穿的,多烧几个纸包;没女人的,多烧几个纸做的“丫鬟”、“美女”。至于放心不下谁谁谁、想带去的,千万要一口拒绝。如果在梦里没有拒绝或是记不清了,烧包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们:上面一切安好,请您老人家放心云云。

七月半期间,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什么事、许什么愿,就算开玩笑也不行。不要到处乱跑,最好是安份呆在家里。上班一族在下班时,也应速速回去。碰到别人家里烧包,千万不要靠近。如果实在要从那经过,则过的时候要说有怪莫怪、百无禁忌之类的。

【篇二】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佛教中称为“盂兰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鬼节”的由来,实际上,“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双亡,他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等到修成之后,他便用天眼通察看地狱,寻找自己的母亲,结果发现母亲已堕入饿鬼道,食物入口,便化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目连很心痛,便去向师尊释迦牟尼请求解脱之法。释迦牟尼训示道,由于你母亲生前罪孽深重,死后堕入饿鬼道,万劫不复,如要解脱,非你一人之力可为,须集合众人力量,方可化解。于是目连历尽艰辛,广集僧众比丘,于七月十五日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会,超度地狱亡魂,终于使母亲脱离苦海。

盂兰盆是印度梵语。“倒悬”的意思,本来这个节日与中国的中元没有关系,但刚好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这一天,于是“盂兰盆会”的故事与中元相融合,并加入许多中国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元鬼节。

七月半鬼节写包方法大全

七月半鬼节写包方法大全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 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諱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内侄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 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婿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諱老大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諱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孙婿叩 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 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 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諱老大人收用表侄叩 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 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 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 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

中国四大鬼节之一 七月半或中元节英语介绍

中国四大鬼节之一七月半或中元节英语介绍 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那你知道中国的四大鬼节是那四个节日吗?今天介绍中国四大鬼节之一七月半,俗称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因此鬼节是阴间最大的节日。你知道怎样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鬼节吗?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There are many ghosts in Chinese culture; they have been worshipped by the Chinese for a few thousand years. Even Confucius said, "Respect ghosts and gods, but keep away from them." While many people believe in ghosts, there are others who don't. The Chinese people often say, "If you believe it, there will be, but if you don't, there will not." The ghost is a classical image in Chinese culture, i.e., the young woman whose face is covered by long black hair, who dies due to misfortune, then comes back for revenge. The word "ghost" for many Chinese conjures up similar images. Often the ghost is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The sudden switch from a beautiful girl to a frightening ghost is striking. The seemingly fragile, helpless and beautiful women turning into fearless killers is a favorite theme among Asian movie directors and storywriters. Chinese Ghost Festival Just as the West features Halloween for ghosts and ghouls, the Chinese have a holiday to honor the departed spirits of the underworld -- the Chinese Ghost Festival. It is said that ghosts roam the world every year for one lunar month. In some areas of China, visitors can see small roadside fires, where believers burn paper money and other offerings to appease the restless spirits that have temporarily been released from Hades. The Chinese Ghost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Half July" (Lunar). It is a popular occasion celebrated throughout China on the 15th day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Historically, families offer sacrifices of the newly harvested grain to departed ancestors on this day, which also coincides with the Buddhist Ullambana (Deliverance) Festival and the Taoist Chinese Ghost Festival. Since each of these traditions in some way honors the spirits of the

7月半是什么节日

7月半是什么节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7月到8月有哪些节日 7月到8月有哪些节日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1921) 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日(1997) 7月1日:国际建筑日(1985) 7月1日:亚洲30亿人口日(1988) 7月2日: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第一个星期六:国际合作节(国际合作社日)(1995)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1937)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987) 7月11日:中国航海节 7月26日:世界语(言)创立日 7月31日:非洲妇女日(1962)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 8月5日:恩格斯逝世纪念日(1895) 8月6日:国际电影节(1932)

8月8日:中国男子节(爸爸节)(1988) 8月9日:世界土著居民国际日(1994) 8月12日:国际青年日 8月13日:国际左撇子日(1976)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1945)8月22日:邓小平诞辰纪念日(1904) 8月23日:贩卖黑奴及其废除的国际纪念日 8月26日:全国律师咨询日(1993)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七夕-- The seventh evening of the seventh moon 七月初七盂兰盆节-- The jar orchid basin saves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 is hit by yuan of festival 七月十五日鬼节-- spirit festival 七月十五日 地藏节-- The field hides festival 七月三十 中秋节-- The Mid-autumn Festival

农历七月半的鬼节祭祀

农历七月半的鬼节祭祀 2009年9月3日,是农历的七月半鬼节。中国有三大冥界节日:清明节、农历七月半鬼节,以及农历十月一日的送寒衣节。其中,七月半的鬼节,在百姓心目中的惊悚、恐怖之感最甚。然而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极其有趣,有着深厚、复杂历史文化背景的节日。 按照最正统的解释,七月半鬼节受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影响。 鬼节又叫盂兰盆节,事关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的痛苦。法力宏大的目连,发现自己的亲生母亲,死后居然堕落到饿鬼道。凡是进入饿鬼道的鬼魂都无法进食,食物一进入口中就马上化为烈焰,非常饥苦。目连哀痛,求教于佛陀。佛陀告诉目连,其母罪根深结,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需要在农历七月十五供养僧众,请他们念盂兰盆经,以救其母。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推崇佛教,盂兰盆节传入中国并在全国普及。 鬼节还有个名字,叫做中元节――这是明显的道家思维方式。按照道家的说法,一年当中的岁时节令有“三元”之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七月半的中元节,是上半年往下半年转变的关键时刻,上天

将在这一天考验鬼众,于是在世的子孙们要在这一天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界。在为自己家族的逝者焚烧冥币的同时,人们都会准备一些烧给野魂们,意即“请不要抢祖先的钱”。有研究者认为,这一点,其实也是儒家人伦之理的极度彰显。 而民俗研究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不止一个正确答案。除了主流的解释和仪式,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七月半鬼节结合了其他古老的祭祀活动、节日,演化出了一些奇特的表现形式。 譬如在陕北高原的东北角上,人们在七月半时制作的祭品,是一种既像原始图腾,又像外星人一般的长脖子面人。七月初一,女人们开始制作面人,到了七月十五,这些面人分成男女,成双成对,且都会被人们吃掉。有民俗学家认为,这一地区奇特的鬼节祭品,其实跟古老的农业祭祀――麻谷祭有关。 而同在海边,北方辽东半岛尖端上的威海,与南方海南岛西南角的陵水,却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安抚逝去的灵魂。陵水人,从农历七月上旬开始到七月十五日,夜夜升起巨大的天灯,因为他们认为魂灵在天上,需要照亮。而威海人同样面朝大海,却用放海灯的方式,祭祀海上捕捞者的亡灵。 中国地大物博,鬼节七月半的渊源又复杂,各地风俗形式皆不一样。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中国人的思维中那种朴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及由来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及由来 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下面是收集推荐的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稀里糊涂成“鬼节”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显然是汉化后的传说,因目莲的母亲姓“刘”。 “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 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

果实对种子的感恩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传统中国一直以农耕为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先人们发现万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一个果实的成熟,最终离不开种子的恩惠,所以,果实对种子,后人对先人,必须常怀一份感恩之情。这份浓烈的祖先崇拜情结,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 中元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它表达的就是感恩。古人并不忌讳“鬼”,在古人的意识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活法而已。人死了,就会以鬼的形式继续活下去,所以我们对他们,仍应保有一份虔敬之心。 在老北京,中元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 中元节传说 传说:一:每年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

七月半鬼节的禁忌

七月半鬼节的禁忌 1、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鬼魂,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靠墙鬼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4、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5、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 6、不能随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鬼“上身〃。 7、拖鞋头朝床的方向鬼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麽鬼就会上床和的你一起睡。 8、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他们来与你分享食物。 9、拔脚毛俗话说:「一支脚毛,管三个鬼」,所以脚毛越多的人鬼越不敢靠近。 10、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鬼魂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 11、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12、晚上晒衣服当鬼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13、喊名字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鬼记住你的名字。 14、游泳此时鬼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15、榕树放在家门口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鬼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6、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相关阅读: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各种祭祀活动: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按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七月半写包烧包习俗

七月半写包烧包习俗 南山秀竹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中元节本来是七月十五,但我们这里多数是过七月十三,少数是过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 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包,分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区别主要是封皮上有无沙衣和路票,沙衣相当于衣物等行,路票相当于过路的介绍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 附:封皮路票文字容: 元始符命。時刻昇遷。北都寒池。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煉。仙化成人。生生受度。劫劫長存。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遙上清。 三、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写上先人的称呼和、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及时间等。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但由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

四大鬼节的习俗

四大鬼节:三月三、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十月初一)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佛教中称为“盂兰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一种是恶鬼,就是非正常死亡的鬼,比如杀死、溺死、烧死、吊死等鬼魂,民间称为枉死鬼。恶鬼是鬼魂思想中出现较早的概念,它是原始人类对死亡恐惧的直接反应。原始人对凶死者的鬼魂是相当恐惧的,往往对其进行不同的丧葬仪式,沿及至今,民间还有凶死者不得轮回转世而成孤魂野鬼或打入枉死城永世不得翻身的说法。这类鬼怨气最重,常常出来为祸人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又在恶鬼里加入了道德观念,即生前造下罪孽或做过昧心事,死后也要打入恶鬼行列。佛教“盂兰盆会”主要就是超度这些恶鬼,让其减轻罪孽,化解怨气,从而减轻痛苦。 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善鬼”,主要是死去的祖宗和亲人,这类鬼魂祭祀是祖先崇拜的体现。在原始社会,善鬼的概念与恶鬼是几乎同时出现的,人们认为,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鬼魂非但不会害自己,而且还会在冥冥之中成为本氏族或后代的保护力量。 烧纸禁忌 1.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不实,都不如旧卢布、越南盾值钱。一摞下在下面连根冰棍儿都买不了。太毛了。不过在烧大钱的同时,多少烧点儿这样的也未尝不可,下面有不少讨债鬼,死皮赖脸地跟你要钱,不给就磨你,那就得这种小钱儿答对他们https://www.doczj.com/doc/815234722.html, 。 2.要买黄草纸,铺开后拿一张一百元的真钱在纸上压,要感觉这一百元是个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盖上去,直到把整张纸铺满。这样的烧纸在下面才是硬通货。钱才实成,揣在兜里才有面子。 3.叠好烧纸,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不然一摞纸想要它燃烧起来是很费事的。叠起来烧会很方便。 4.准备去烧纸前,你最好预备好火机(最好是防风的,七月十五阴气重,风大)和一根小棍。这样方便你在烧纸的时候拔起压在一起的烧纸,让空气流通,方便燃烧,家里用废的拖

西湖七月半赏析

西湖七月半赏析 翻译: 西湖的七月半,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我就看看他们。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娈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啼哭,在船台上团团而坐,左盼右顾,置身月下而事实上并不看月的人,我就看看他们。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著名歌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丝竹声与歌声相互生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我就看看他们。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上衣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我就看看他们。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我就看看他们。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象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赏析: 一、主要内容

七月半写包称呼格式大全

七月半写包称呼格式大全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包,分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区别主要是封皮上有无沙衣和路票,沙衣相当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当于过路的介绍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三、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

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但由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以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为: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给)第三列:?故?收用(已经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第四列:?孝?祀(阳世孝人XXXX祭奠)第五列:天运?年?月?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2、各列内容写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写“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如包是

七月半写包的格式及称呼

七月半写包的格式及称呼

七月半:中元节:鬼节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 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包,分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区别主要是封皮上有无沙衣和路票,沙衣相当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当于过路的介绍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 三、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这虽是

一项简单工作,但由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 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以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为: 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给) 第三列:故收用(已经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第四列:孝祀(阳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运年月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 日跪拜焚化) 2、各列内容写法: 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

七月半的由来

七月半的由来 导读:在中国人的传统认识中,农历七月十五是极富神秘色彩的,大多数人都听人说过,这是“鬼节”或“鬼门开关日”之类的话,并且也会随俗进行一些烧纸、供饭或做其它祭祀活动,但为什么要这样做,恐怕自己也说不清楚。至于七月十五是不是“鬼节”?又为什么会是“鬼节”? 下面为大家介绍七月半中元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

关于七月半鬼节作文

关于七月半鬼节作文 【篇一】 又是农历的七月半了,鬼节到了。 如今自己正在外地,想起曾经青少年时代每年在家乡湘中南地区(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与邵阳市邵东县接壤)过节的情景,总该写些什么吧。 所谓“七月半节”,相信很多人都并不陌生。其实这是中国最神秘、最奇特的一个节日,同时也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一个重大节日。全国各地,天南海北,均过此节,虽大同小异,却也缤纷斑斓。 道教称其为中元节(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为下元“水官解厄日”)、“地宫圣诞节”、“冥阴节”;南方一些地方则俗称“鬼节”,以及“盂兰盆会”、“盂兰胜会”等(佛教说法,源自《大藏经》里的“目莲救母”故事)。2010年5月,香港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在我的家乡,它又称“老客节”;因为我们把死去的亲友,都称为“老客”。 七月半与清明节是中国人民一年中的两大祭祖节日;此外还应加上除夕、元宵、三月三、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和寒食等。清明多是合族祭祖,而七月半则多是自家祭祖。从某个意义上说,对老百姓而言,它的重要性,也许还要超过其他诸节。它与清明同等地位,而仅次于除夕(即过年)。据说有些地方,其宏大、热闹程度,还远胜清明,接近过年! 上世纪20—40年代,是中元节的鼎盛时期。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由高僧主持,普渡抗战阵亡将士的英灵。直到建国初50年代,中元节依然非常热闹。但后被官方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遂逐渐边缘化,冷清下来。只在南方边远山区、偏僻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却一直非常重视和隆重。 日本人的盂兰盆节(灯笼节、魂祭)也很隆重、热烈,仅次于元旦,他们集体穿和服、戴面具、打太鼓,跳草帽舞、盂兰盆舞,盛况空前。京都市的“大文字烧”,是这个活动的顶峰。 在我的家乡,农历七月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同时也是“杀气”或者说“阴气”最重、灵异出没最频繁的日子。七月半称鬼节,而七月就称鬼月! 俗话说:“七月半,鬼门关。”“七月半,鬼乱窜。”道教认为,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阴间一批无人奉祀、饥饿穷苦、性情暴躁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用人们的供祭。到七月半之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大赦三界,道士于当夜诵经,孤魂野鬼亦得解脱。至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人们相信,这样就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至为祸人间。 七月半,鬼门关打开之时,必定会有鬼魂出来索命,而且一般都是3条……刚好我认识一个网友,是个高中男生,湖南常宁的,与我们祁东隔壁;听他说,两年前的鬼节,他们那儿湘江支流里恰好溺死了3个孩子,几乎是在同一个地方,接连3天次第发生。让人听了有些毛骨悚然。 七月半也是作道场、求符、问事、请神等仪式的最隹时期。此时作这类活动,事半功倍。 有些地方,则压缩为从农历七月初七至七月十四,一周左右。过世的先祖故人们,会从阴间回到过去的家中,并探亲访友。因那时正是盛夏向秋凉过渡,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所以路上到处都有鬼魂在赶路行走,到处会有“杀气”、“阴气”。这段日子里,大人们告诫:不要随便出家门,在路上行走要小心,千万不要被鬼撞摔倒……甚至路无行人,呆在家中,称为“躲鬼”。 而在我们那里,更压缩为从七月初十至十四的半夜子时,即4—5天。所谓初十接“老客”,十四晚上送“老客”。若那年有闰七月,则以上年的七月半为准。 举办“接客”的日子要早早选好,届时人们会给先祖故人奉上遗像或牌位,摆上鸡鸭鱼肉、美酒佳肴、水果糕点、高香蜡烛等,给他们烧纸钱、纸房子、纸衣服、金元宝之类,燃放鞭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格式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格式 【篇一: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 包袱书写格式 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 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自己把握。引述一些民俗材料: 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 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写包袱: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 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 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 以某字为号第xx。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称呼格式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 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 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 间来的鬼魂。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 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 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鬼节的经典小诗歌5篇

鬼节的经典小诗歌5篇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称之为“鬼节”,这一天是地官的生日。在中华传统节日中,中元节又称亡人节、称鬼节、七月半,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文人们写作了大量描写中元节的经典诗词,使得这一天充满了文化意味。 #鬼节的诗歌1# 中元节寄思 秋风清,秋风明 秋风吹瘦了孟兰纤细的腰 年年今夜,半月悬内空 阴中之容阳,阴中之阴 脚踩桐叶黄满地 心似归箭雁南飞 月色映照,烛光忽明忽暗 追怀忧思苦,揭开伤口疼 层层叠叠,一片片,一圈圈 点点滴滴,一丝丝,一缕缕 焚烧不尽长长短短的人生 聚是在今霄,离亦在今霄 聚时不见人,离时不见影

叶聚叶还散,惊鸦亦还巢 光阴易逝,遥望归路迢迢 #鬼节的诗歌2# 时空穿梭岁月光环 红尘滚滚享受秋的表演 当中元节来临之时 埋藏的情思开始阴阳魂牵 眼前飘飞儿时欢颜 过去的一幕幕浑然烁闪 虽太短暂却无数遍 回味感受曾经拥有的香甜 谆谆教诲无私奉献 每一次回忆让我泪含双眼 天国永别让我心痛 伴我度过尘世间的每一天 值中元节哀思无限 把情感牵念织成千万心愿 让烛纸化无穷力量 依稀中的悲叹又渐行渐远 #鬼节的诗歌3# 献果高坛祭祖先,设斋庭训忆灵前。一年又是中元日,祝愿亡灵脱苦渊。

中元祭祖是佳期,烧帛化钱月影移。每到中元节,坟前一炷香。 泪洒秋叶值中元,近隔咫尺不相见。萌荫恩泽传万代,养育之情重于山。纸钱烈焰入云端,先人恩情述不完。坟前教得小儿拜,潸然泪流似涌泉。#鬼节的诗歌4# 岁至中元祭祖先,皓轮寄泪化冥钱。兽烟数处香缭绕,斋果三时痛连绵。冥界凡尘两无奈,仙山梦里几茫然。凄风冷夜相思路,依旧人间孝占前。浮生薄命总苍茫,别是中元触绪伤。恍惚箫声迷耳目,依稀故影湿幽窗。重寻蝶梦来生续,减尽黄花昨日香。那更乱蛩悲未歇,又添清泪数千行。#鬼节的诗歌5# 中元节祭扫感怀 思亲的心 像荒冢上长满的那片野草 在孤寂的夜里 疯长 思亲的泪

七月半包封写法大全

七月半包封写法大全 七月半包封写法大全 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包封祭奠已故的亲 人,但是很多人不知咋称谓逝去的亲人,故发此贴. G! _3 I1 D% X: M3 W) i#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 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

(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 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 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 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 人收用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

收用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 内侄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 侄孙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 收用侄婿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母之姐夫:称姨父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姐夫收用内弟叩: 故姨父府 故姨母府 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 妻之伯爷: 妻之伯娘: 妻之祖父: 老大人收用 老孺人收用 老大人收用 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 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 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

七月半鬼节写包方法大全

七月半鬼节写包方法大全 “七月半”给已故亲人烧钱纸 七月半,书上叫“中元节”,是咱们中国人的鬼节,为了纪念过世的亲人,咱们中国人在默默的给已故亲人烧钱纸,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处处都在烧香烧纸(历史上仅“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中断过)。 传统的“七月半”,在我的家乡(贵州毕节一带)是除了“春节”之后的第二大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过啊,备受男女老少喜爱。在我们那里,传统还是比较好的,一般清明前后上给已故亲人上坟护土、扫墓、挂纸,也烧一些纸,至今还流传“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生青”的方言;到了“七月半”,家家户户肯定给已故亲人烧钱纸;当然,“过年”的时候也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祭奠一下,也烧点纸。不过春节、清明烧钱纸都不隆重,是礼节性,唯有“七月半”,可以说是烧钱纸,是给已故亲人送“钱”,家家户户,无论贫富,都高度重视,不含糊。 其实,在我的家乡,“七月半”并不是农历七月十五号那天过,按照风俗,一般都是提前到农历的七月十三日来过。当然,在全国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有过农历七月十四号的,也有过农历七月十五号。在我们那里,“七月半”那天,几乎家家从早上就忙碌起来,买钱纸、封包、写包,中午杀鸡杀鸭捉鱼…..为一桌丰盛的晚饭做足准备,晚餐当然就大吃一顿。晚饭后等天黑下来,抢先选择村边、树旁、小溪或大门口进行所谓的“烧包”(也称“烧袱包”),让老祖们以及过世的亲人最早接到钱财,以保佑后代吉祥平安财运亨通。烧“袱包”的同时,也烧些稻草、香,散钱纸。相传,烧散钱纸是给无后人的故人和挑夫的,香和稻草作为“阴间”的扁担,烧的纸钱,已故亲人拿不完,要请阴间的人挑回去。

记得小时候,每逢“七月半”这天,父母一般不安排干任何家务,都会把大蒜和鸡蛋一起煮熟,当然困难时期,家里姊妹多,只能一人一个了,听说这天吃鸡蛋、大蒜可以避邪。吃过午饭,大人会带上孩子们上山,采野果子、游山玩水,什么也不做。 ……… 我们这里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头痛,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每次我都要问那些老人,恰逢中元节之际,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元节写包的问题,以后不用每年都去找了。 这种包袱是祭祀逝去的亲人用的。包好后一烧,就算把钱寄出去了,就像邮局寄包裹一样,只不过收件人在阴司地府。 既然是寄钱的包裹,就得写清寄件人收件人姓名(收件人的地址当然是没法写的,寄件的地址便也免了)。这叫写包袱。写包袱有很多讲究,学问很深,所以请读过书的老先生写的多。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中元寄钱 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