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社区之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能社区之物联网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物联网

第三部分:智能社区

个房产发项目提供的仅仅是房子吗

?一个房产开发项目,提供的仅仅是房子吗?建筑工艺建筑用材户型设计新的核心竞争

力在哪里?

竞争趋于同质化

环境绿化

科技以人为本,尊重用户体验——以技术应用为前提条件,建设新型智能社区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目前:

目前

–大多数的小区:已经陆续的完成了部分智能化的系统,如:小区安防系统、小区门禁管理系统、物业服务管

如小区安防系统小区门禁管理系统物业服务管

理系统,也有少数高档楼盘进行了一些更高层次的智

能化建设,并逐步向前发展。

?实质:

–但这些已知的智能化建设只是局部满足了业主方和物

业服务方的需求,系统的扩展性、稳定性是制约其发

展的主要因素,少量新型技术的应用偶尔能起到点缀

的作用,但更多的只是成为销售宣传的噱头,这并非

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小区。

信息服务管物业管理与着眼点

理与智能化

安防智能化

住宅智能化

其他……

计算机

通讯与网络

4C

基础平台

自控

IC 卡

解决方案

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务管供高术智手

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

目标

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关键点:

关键点

–是“死”的还是“活”的?

–能否扩展?

能扩

–系统与系统之间能否关联?

–人与系统的结合?

?否则,不足以称为智能化系统

我们所要考虑的重点:

核心理念让小区现有的以及未来可能建设的设施系–核心理念:让小区现有的以及未来可能建设的设施、系统、功能等各种资源能集中与家庭、社会进行统一,安全、人性化为业主提供服务、为物业服务提供帮助。

全人性化为业主提供服务为物业服务提供帮助

业主人员物业管理人员服务人员

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资源

公共设施私有资源

信息

社区信息社会信息

?我们所要考虑的重点:

核心理念让小区现有的以及未来可能建设的设施系–核心理念:让小区现有的以及未来可能建设的设施、系统、功能等各种资源能集中与家庭、社会进行统一,安全人性化为业主提供服务为物业服务提供帮助全、人性化为业主提供服务、为物业服务提供帮助。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物联网

第三部分:智能社区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在互联网基仍然是互联网,在互联网基

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

网络;

第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

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

到了任何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从广义角度讲,在“任何物

”中也包括“人与与物中,也包括人与

人”、“人与物”、“物与物”。

任意物体

约定的

传输协议

射频识别

(RFID)装置

红外感

应器

全球定

位系统

约定的

传输协议

实现信息

交换和通

激光扫

描器

各种信息传

……

感设备

互联网

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应用的一种网络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都将会带来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机器大工业——人类征服自然,文明的开始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兴起——信息化与现代社会的开始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智慧化及物质文明高度智能化的开始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物联网

第三部分:

智能社区

社区智能化

家庭智能化

城市智能化

地球智能化

社会智能化

?社区智能化应用

社智能化应

–物联网通信平台

–业主身份识别卡

–业主身份识别

–车辆智能化进出入管理

–保安巡更智能监控

–弱势群体保障系统

–社区智能区域定位

–社区环境监控

?物联网通信平台

–每隔50‐300米的距离,安装一个读写器或读写定位器,覆盖社区的物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完成社区智能系统的通信以及定位功能的实现。

?业主身份识别卡

–业主配置一张RFID无线身份识别卡,包括业主的基本信息:业主姓名、楼号、房号、车辆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交互

进行交互。

–单一特征识别在有效性、安全性存在缺陷,结合指纹扫描、虹膜

识别、人脸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业主身份识别‐1

–业主在进入社区大门

及所住楼宇时不需要

出示证件、刷卡或者

按密码,系统会自动

按密码系统会自动

读取业主随身携带的

身份卡信息,如果确

认信息为设区业主,

门禁会自动为业主打

开。

园区物联网项目建设策划方案

园区物联网项目建设方案

目录 农业园区物联网设计方案 (1) 一、建设背景 (5) 二、需求分析及建设目标 (6) 2.1需求分析 (6) 2.2建设目标 (7) 三、建设内容 (8) 1.设施农业物联网治理系统 8 1.1系统架构 (8) 1.2系统功能 (9) 四、人员培训和售后维修保养 (15) 4.1人员培训 (21) 4.2服务理念 (25) 4.3运维服务响应承诺 (25) 五、硬件及配套设施报价 (26) 六、项目进度打算 (30) 6.1第一时期方案设计 (30) 6.2第二时期建设完善 (30)

6.3第三时期总结完善 (30) 七、项目治理方案 (30) 7.1实施原则 (30) 7.2项目集成治理 (32) 7.3项目实施打算 (32) 7.4项目实施进度打算表 (34) 7.5人员配置打算 (34) 7.6质量治理打算 (36) 7.6.1质量保证 (36) 7.6.2质量操纵 (41) 7.7项目文档治理 (42) 7.7.1文档的分类和标识 (42) 7.7.2文档的治理 (43) 7.7.3文档的保密 (43) 7.7.4文档的评审 (43)

一、建设背景 物联网信息技术在2006年被评为以后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产业升级,是十年一次的产业机会。总体来讲,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新技术,物物相连,相互感知,若干年后,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有可能分配到一个确定地址,它的各种状态、参数可被感知。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开始在中国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牵引。 2010年国家公布了“十二五”进展规划纲要,其中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一节“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中明确提到: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 在第五章“加快进展现代农业”第二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提出:加快进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提升畜牧业进展水平。促进水产健康养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第三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中提出: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做大做强现

物联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物联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行业背景 “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中,打破物品之间的壁垒,使之日益为客户提供融合的服务体验。以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和一系列高科技术为标志的数字经济积极地打破顾客、企业、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界限,提供数字化快速传输和大量数据存储,提高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实现商业流程的自动化。 随着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芯片、传感器、网络设备成本不断降低,自动化设备的网络通讯和信息处理能力日渐强大,加之宽带网络日益普及,奠定了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方案概述 XXXX物联网解决方案涵盖物联网的各个层次,研发范围包括物联网应用平台、多种物联终端以及应用系统。 物联网应用平台 XXXX研发的物联网应用平台是一个支撑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支撑平台,是一个高效、稳定的物联网应用基础运行平台,向下提供连接各种物联终端等硬件设备的通信接口(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方便和终端进行数据的交换;向上为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城市管理、智能家居等应用提供一些业务基础服务(例如位置服务、工作流服务、电子地图显示服务等等)以及业务基础框架。 通过平台,上层物联网应用系统不用关心底层终端的工作方式,只要专注于功能的实现,促进应用系统的开发部署更加快捷高效。

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以下功能组件: ●统一服务接口: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对于各种构件的调用采用 SOA服务模式。 ●统一安全认证:以用户信息、系统权限为核心,集成各业务系统的认证信息,提 供一个高度集成且统一的认证平台。其结构具有系统健壮、结构灵活、移动办公、 安全可靠等特点。 ●业务基础服务:提供物联网常用的GIS、定位、工作流、调度等基础服务,提供 图形报表、终端控制、数据加密、数据传输等统一的实现方法,实现系统的松散耦 合,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保障快速开发、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业务基础框架:支撑基础服务运行,提供统一的开发模式、数据持久化、系统权 限管理及其它一些公共模块(多语言、日志、缓存、配置管理等)。 ●通信层:物联应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沟通桥梁,支持无线和有线的联系方式。 主要功能是提供平台和终端层之间安全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 ?终端产品 终端层涵盖各行业涉及的相关终端设备,如个人使用的手机、PAD、PC、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相关的IP可视门禁、IP可视电话、机顶盒;工控行业的RTU、DTU、温控传感器;

社区物联网门禁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 物联网门禁管理系统 解 决 方 案

目录 一、门禁系统设计方案 (4) 1.1项目概述 (4) 1.2需求分析 (4) 1.3系统方案及功能概述 (4) 1.4系统架构 (5) 1.5系统流程 (5) 1.5.1进门流程 (5) 1.5.2出门流程 (6) 1.6系统设备 (7) 1.7系统功能 (10) 1.7.1实时图文监控 (10) 1.7.2脱机运行能力 (10) 1.7.3多种开门方式 (10) 1.7.4灵活丰富的权限管制 (11) 1.7.5多卡认证等功能 (11) 1.7.6具有通道管制、胁迫报警功能 (12) 1.7.7反潜回与防撬 (12) 1.7.8强行进入、超时报警 (12) 1.7.9互锁通道 (12) 1.7.10公共短信与电子布告 (12) 1.7.11良好的接口设计 (12) 1.7.12自动与手动的布防/撤防 (13) 1.7.13定义门区 (13) 1.7.14控制器参数导入与导出 (13) 1.7.15系统联动 (13) 1.8软件功能 (14)

1.9系统硬件及软件扩建办法 (15) 1.10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15) 二、KeyFree结合传统门禁解决方案 (15) 2.1系统概述 (15) 2.2系统优势 (15) 2.3系统架构 (15) 2.4产品优势 (15) 2.5硬件参数 (15) 三、门禁与其他门禁对比 (20)

一、门禁系统设计方案 1.1项目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小区需在各个主出入口、楼层通道控制、区域控制等设置门禁实现区域隔离,以及对重要物业办公楼层、后勤办公等重要房间设置门禁管理。 1.2需求分析 在重要区域安装门禁,可以有效地阻止外来的推销员的进入扰乱正常办公秩序,也可以有效地阻止外来闲杂人员的入,保证公司及员工财产的安全。以显示和提高公司的管理档次,提高企业形象。可以方便灵活地安排任何人对各个门的权限和开门时间,只需携带一张卡,无需佩戴大量沉甸甸的钥匙,而且安全性要比钥匙更让人放心。可以停车场管理等实现一卡通。 1.3系统方案及功能概述 门禁主要设置出屋面的楼梯口;商管办公区、大商业消控中心机房出入口;裙楼地下层水泵房、变电站等等。由于这些区域的高安全性,必须对进入此类区域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权限认证。加设门禁系统不仅可以很好的控制人员进出,并且后期可以查询各类进出记录,做到有据可循,确保安全运作。 门禁系统主要有门禁软件和硬件组成。软件部分主要分为门禁控制终端软件和门禁管理终端软件。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了门禁控制器、读卡器、电锁等。 系统通过一卡通管理中心对用户进行发卡授权,用户通过在读卡器上刷卡,门禁控制器在接收到读卡器上感应到的用户信息后判断用户权限,然后作出是否打开对应门锁的动作,软件部分可以实时反应所有人员进出信息、门状态信息和相关报警信息等等。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沸沸扬扬的物联网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得以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尤其在当今日趋拥堵的城市交通缓解中,将智能信息系统应用于交通系统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本文将从我国交通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交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ansportation Systems,ITS)通过在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当中广泛应用先进的感知技术、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全方面感知,对交通工具进行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全时空控制,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旨在提供关键的有效信息,提升人和货物的移动性,提升驾驶舒适度;减少事故,减少拥塞,减少环境影响。围绕这个目标,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实现以下服务。 1)交通管理:交通情况检测,交通协调,动态收费管理,排放管理等。 2)公共交通管理:运输车辆追踪,运维车辆调度,多车种协调等。 3)旅行者信息服务:个人路径导航,动态搭车,旅行信息查询等。 4)车辆安全:路口安全提醒,路口冲突避免,自动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等。 5)商业车管理:车队管理,航队管理,货物跟踪,电子清算,动态称重等。 6)紧急情况管理:丢失车辆追踪,被盗车辆控制,紧急情况响应,无线求救支援。 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的研究 传统的交通信息采集方式落后并且手段单一,不能实现24小时的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采用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和公交以及其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对交通信息要素的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流量分析预测和交通状况研判,为路网建设和交通控制策略调整及相关交通规划提供辅助决策和反馈。 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下的智能交通体系通过实时全天候采集和智能分析并结合车载无线定位装置等多种通讯方式,实现了车辆路径规划、动态诱导和区域路网交通管控,能够使整个交通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为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提供实时信息。为情报分析和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目前智能交通体系中车辆信息采集方式有固定式采集和浮动车式采集。固定式采集方式通过安装检测设备,从而对机动车信息进行检测。而浮动车将采集所得的位置和时间数据上传给数据数据处理中心,由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存储、预处理,然后利用相关模型算法将数据匹配到电子地图上,计算或预测车辆行驶速度、旅行时间等参数,对路网和车辆实现“可视化”管控。浮动车采集技术是固定点采集技术的重要和有益的补充,它实现全流程的信息采集,结合固定点式采集,能够为路网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数据。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报告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班级组号: 指导老师: 组长学号姓名: 组员学号名字:

2017年3月17日 目录 一. 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系统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方便的手持设备.............. . (1) 2.摄像头.............. (1) 3.门禁.............. .. (1) 4.空气质量检测.............. (2) 5.湿度、烟雾检测.............. . (2) 6.远程控制.............. . (2) 三.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简述 (2) 1.智能安防系统 (2) 2.智能照明系统. (2)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2) 4.门禁系统. (3) 5.烟雾检测统. (3) 6.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3) 四.智能家庭平面图 (4) 五. 智能家居各系统原理图 (5) 1.智能安防与视频监控系统 (5) 1.1.设备组成 (5) 1.2.功能 (5) 1.3.程序流程图 (6) 2.智能照明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设备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程序流程图 (8)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8) 3.1.设备组成 (8)

物联网解决方案

XXXXX中心 XXXXX物联网体验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项目简介 XXXXX广场销售中心是以商务、办公、休闲于一体的高端场所,作为以提供服务,保障商务运营为目的,如何提高中心的综合服务水平、确保各种设施的稳定运行、大幅度降低其日常运营成本、让用户有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等已成为中心经营管理的关键。为此,现今的置业推广中心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各种智能化技术,以提升本中心的档次。 根据建筑平面图,详细了解该中心项目将来的应用分析,对中心的应用要求明确化、定量化,形成科学的、严格的、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即:从功能、性能、实施和费用等方面结合现有的产品和各类相关技术确定了智能化系统设计目标,规划设计了XXXXX广场销售中心物联网系统工程建设方案。 中心的定位是甲级商务办公中心,因此中心智能化建设是一个高标准的综合性建设工程,将使中心的硬件环境和软件配套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使中心的硬件设施和环境趋向高档豪华,管理和服务更加高效和规范,从而使中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智能化建设应用除具备实用性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超前性。设计中充分体现系统的可用性、先进性、方便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及系统性价比的合理性,为中心运营提供技术和管理手段。 XXXXX广场销售中心物联网系统工程项目设计,以明确定位、投入、功能,按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评估规律建立切实可行的计划,确保该项目建成优质示范工程。 现代社会的商务中心是要如何为工作人员和外界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周到快捷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中心运营成本,提高中心的效率和效益。通过建设“中心智能化物联网系统”,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达到以上应用需求。

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新型智慧智能方案】

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对于社区建设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推动了智慧社区建设的进程,并给予了建设工程提供基础。而同时在物联网的加持下,智慧社区的建设可谓是更“智能”。下面,我们就通过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行业背景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政府服务具体体现的代表。可以说智慧地球由智慧城市组成,但智慧城市从智慧社区起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7.35%,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抓手,并强调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充分显示了城镇化的重要地位。2014年5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智慧社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主题社区、建设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建设等。但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老龄化现象严重、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娱乐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等。而智慧社区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给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二、方案概述 “智慧社区”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实现“以智慧政务提高办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的目标。 三、方案架构 该“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网络通讯技术融入社区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从家庭无线宽带覆盖、家居安防、家居智能、家庭娱乐、到小区智能化为一体的理想生活。以信息化为驱动,推动社区生态转型,旨在通过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和开发建设模式创新,综合运用信息科学和技术、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社区范围内外资源潜力,建设生态高效、信息发达、经济繁荣新型现代化社区。 “智慧社区”要建设一个中心、构建三个体系、服务三个对象。一个中心: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三个体系: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智慧小区管理体系、智慧家庭安防体系;三个对象:政府、企业、居民。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解决方案

智能小区全套解决方案 第1章设计总说明 以先进、可靠、经济、实用为宗旨,本着合理运用建设单位资金为原则,进行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我们的目标——与业主和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建设一个智能化居住园区。为了这个目标的达成,我们将联合设备供应商、系统分包商尽所能发挥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优势,以至在尖端科技开发应用、国际信息交流、专业厂商配合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努力把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成现代化样板工程。 第2章工程概况 方案包括以下几部分.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周界防范、可视对讲及一卡通、停车场,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 2.1 设计目标 ①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目标:本方案对小区实施3级安全防范管理措施. 小区主出入口设置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机,通过保安人员的尽职职守,可有效地对进入小区的人和车辆进行识别,构成了小区第一级安全防范网络.单元门口,设有可视对讲门口机,配合闭路电视监

控系统、进一步对来访者身份进行确认,组成小区第二级安全防范网络。周界防范系统,通过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组成了小区的第三级安全防范网络。 ②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目标;本设计方案结合了先进的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现代图象显示技术,实现系统的有机结合,诣在建立一个整个小区的综合服务中心,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节能、高效的生活环境。实现以家庭智能化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二十一世纪风范的智能化小区。 2.2 系统设计思想及原则 在充分考虑智能小区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多年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经验,对智能化小区系统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规划和设计,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合理美观又便于维护、服务的特点,主导思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可行性及适用性 系统要保证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可应用于住宅小区的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设计的系统和选用的产品应能够使用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受益,满足近期使用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多种实现途径中,选择最经济、可行的技术与方法。以现有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为对象进行设计,同时考虑到周边信息、通信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兼顾管理部门的要求,使系统设计方案可行。

智慧建筑(园区)物联网解决方案白皮书

XXXXX智慧建筑(园区)物联网解决方案白皮书 一、物联网、智能建筑国内发展现状与瓶颈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的目的就是把网络技术运用于万物,组成“物联网”,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对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管理控制,以精细和动态方式管理生产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从而改善人与自然关系。 在物联网概念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以后,大家发现,物联网并不是什么全新的东西,上万亿的末端“智能物件”和各种应用子系统早已经存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建设物联网不可以对过去的建设成就推倒重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把新建的和已有的智能物件和子系统链接起来,实现应用的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和“管控营一体化”,为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和谐社会服务,要做到这一点,物联网网关、路由器和平台软件及中间件软件将作为核心和灵魂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并不是说发展传感器等末端不重要,在大集成工程中,系统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反过来会对末端设备和传

基于物联网智能交通流量分析系统

物联网基础大作业 题目:基于物联网智能交通车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 学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注:方框打√) 2016年6月22日 一、作品设计目标及意义 (1)设计目标: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即城市交通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利用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的特性,实现远距离的识别,从而达到

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逐步形成和完善智能车交通流量分析系统。改变传统交通管理模式,提高智能交通管理的效率,更好的改变现阶段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2)意义:RFID技术的投入使用,与基础设施结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缓解了城市交通管理的压力,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对与大部分司机而言,在路上等着红绿灯,无疑是一种漫长的乏味的事情。时间能创造一切可能,包括生命和金钱。RFID电子器件的安装使用,所能达到的效果:让返回医院的救护车比原先到达医院所用时间要早5分钟,或许能多挽救一条生命;让每天上下班的上班族能够比过去到达上班地点要提前20分钟,或许他能减少上班迟到的次数;让运输货物的司机比原来货送到客户手中要快上5个小时的时间,让顾客充分感受物流的快捷、方便,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相关现状分析 中国现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不二之选,导致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势必导致道路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高德地图在1月19号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检测的45个主要城市中,只有南通市是唯一一个拥堵小幅度缓解的城市。其余大部分城市和地区拥堵都在进一步恶化。以北京为例,北京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06,平均车速为22.61公里/小时,也就是说北京驾车出行的上班族要花费畅通下2倍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种种迹象表明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目前,世界上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地区要属日本,其技术相当完善和成熟,欧洲、美国等地区也普遍应用。就我国目前而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已

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新型智慧

xx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对于社区建设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推动了智慧社区建设的进程,并给予了建设工程提供基础。而同时在物联网的加持下,智慧社区的建设可谓是更“智能”。 下面,我们就通过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行业背景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政府服务具体体现的代表。可以说智慧地球由智慧城市组成,但智慧城市从智慧社区起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 57.35%,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抓手,并强调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充分显示了城镇化的重要地位。2014年5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智慧社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主题社区、建设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建设等。但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老龄化现象严重、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娱乐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等。而智慧社区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给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二、方案概述 “智慧社区”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企业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v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企业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方 案v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企业智能化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企业智能化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说明书 版本历史 业务的公司,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权利。不得侵害我公司的“软件着着权”。

目录

第1章概述 1.1 编写目的 本方案是针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企业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是根据本次项目系统设计要求编制。 本方案是系统概要设计、项目实施等阶段的重要依据文件。 1.2 项目背景 1.2.1 国外研究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2009年1月,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工商领袖的"圆桌会议"上,IBM公司CEO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即把传感器放到电网、铁路、桥梁和公路等物体中,能量极其强大的计算机群,能够对整个网络内部人员和物体实施管理和控制。这样,人类可以更加精确地利用动态实施的方式管理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达到"智慧"状态。 2009年5月7、8日,欧洲各国的官员、企业领袖和科学家在布鲁塞尔就物联网进行专题讨论,并作为振兴欧洲经济的思路。欧盟委员会信息社会与媒体中心主任鲁道夫·施特曼迈尔说:"物联网及其技术是我们的未来"。2009年6月欧盟发布了新时期下物联网的行动计划。 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了"U-Japan""U-Korea"的计划和构想。"U"来自拉丁文"Ubiquitous"意为"无所不在"。日本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韩国出台了《基于IP的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从垂直市场发展来看:飞利浦、西门子等半导体厂商基本垄断了RFID芯片市场;IBM、HP、微软等国际巨头抢占了RFID中间件、系统集成研究的有利位 置;Alien、Intermec、Symbol等公司则提供RFID标签、读写器等产品及设备。从技术标准制定来看:目前,国际上基本形成了RFID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 从具体应用推广来看:欧美地区技术应用较成熟。美国的RFID应用已经从军事应用为主,向交通、车辆管理、身份识别和仓储管理等领域延伸;欧洲地区德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等RFID产业发展领先国家在交通、身份识别、物资跟踪等领域也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方面的应用 1、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人口增多,汽车数量持续增加,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噪声、大气污染、能源消耗等已经成为现在全球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近十年大规模兴起的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有效技术措施,越来越收到国外政府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近两年物联网技术在国的迅捷发展,智能交通领域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涵,在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上也引起了革命性变革。 目前,社会各界对物联网“理解”不一,专家对物联网解读各有侧重。一般认为: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 研究中心提出物联网概念,它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2005年,ITU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再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网络、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环形线圈和视频为主要手段的车流量检测及依次进行的被动式 交通控制,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全面涵盖了信息采集、动态诱导、智能管控等环节。通过对机动车信息的实时感知和反馈,在GPS、RFID、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有机整合的平台下,实现了车辆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唯一性双向交互映射,通过对信息空间的虚拟化车辆的智能管控实现对真实物理空间的车辆和路网的“可视化”管控。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车辆信息和路网状态的实时采集,从而使得路网状态仿真与推断成为可能,更使得交通事件从“事后处置”转化为“事前预判”这一主动警务模式,是智能交通领域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交通公共交通系统、先进的车辆监控系统、先进的运载工具操作辅助系统、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状况感知系统、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 根据ITS的定义,ITS是将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视频检测识别技术、GPS、信息发布技术等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从而建立起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显然,智能交通行业中无处不在利用物联网技术、网络和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15027750.html,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设计 作者:于瑞萍韩冬博张明 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14期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了改变慢性病人长期得不到较好治疗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将ZigBee无线传感网和IPv6网的结合,实现了家庭中慢性病人健康的实时监控和诊疗,该系统能够提高我国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物联网;IPv6;ZigBee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222-02 0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报告中指出:慢性病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国家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80%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我国,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各种慢性疾病逐年增加,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另一方面,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影响老年人生 活质量的最大因素就是慢性病。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医疗需求的不断递增,医疗资源缺乏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缓解医疗服务行业的压力,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设计旨在实现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物联网需要使用无线射频、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技术收集物体的信息,以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等,本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主要是采用ZigBee无线传感技术来解决病人身体生理指标的监测及末端的无线传输,信息的传输最终离不开互联网,目前IPv4网络地址已接近枯竭,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只有更先进的IPv6技术才能实现。 1 物联网技术分析 1.1 1ZigBee无线传感网技术 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系统的客户端主要是在家庭环境中应用,在家庭环境中,一般要求设备的通信距离在100m以内,并且为了方便使用,监测设备应该使用无线通信方式。[2]ZigBee协议是一种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和低复杂度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它工作在无需注

智慧环保物联网解决方案

一、智慧环保行业背景 随着现代人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环保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但传统的环保措施已不能满足现阶段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环保概念应运而生。智慧环保重点加强感知层与智慧层的建设,物联网+环保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二、SHUNCOM智慧环保方案概述 SHUNCOM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充分利用旗下核心聚盒物联网网关,搭载多种无线zigbee(LoRa)通信终端,针对以大气环境、水环境为核心的多种环境监测对象,构建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采集包括空气中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监控、水中污染监测等相关环境数据。 各个采集设备之间以及采集设备与聚盒网关之间采用无线ZigBee 技术可以自由组网,聚盒网关通过4G/NET上行与数据中心服务器/云平台对接进行通信。当环境数据超出系统

设置的阈值时,系统会产生报警,通过声光报警器、手机短信和弹出窗口等形式通知相关人员,同时启动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调节现场环境指标,从而实现环境监测监控的智能化。 三、智慧环保方案架构图 云(物联网平台);关(聚合网关);端(传感器) 如上图所示,智慧环保物联网解决方案为“1+1+N”模式,1:一个物联网环保平台;1:SHUNCOM的聚盒物联网网关;N:N个终端环境监控设备。SHUNCOM聚盒网关设备的接入方式上行包含4G、Wifi、NET,且可以自由切换,下行可选zigbee、LoRa、蓝牙等,基于聚盒网关强大的边缘计算及与无线终端生态建设能力,三者结合形成云到端完整的智慧环保控制系统。 四、智慧环保解决方案亮点: 1)多种传输方式的并行 SHUNCOM聚盒网关支持多网同时在线,485接口、ZigBee、LoRa等多种形式的接入,能够最大程度的与平台以及终端设备进行契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 交通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物联网技术论文 题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 班级:信112 姓名:常 学号: 指导教师:杨永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 摘要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实时、准确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可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是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人性化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因为当前交通系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基于经验模式的交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交通的快速发展,准确、快捷、智能的交通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急迫。引进高科技来控制交通变得越发迫切。所以由于物联网的出现,可以通过相关技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从而解决或者缓解上述社会矛盾。因为智能节能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是普通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典型应用,所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这两个典型场景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研究与实现新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节能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对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交通

Abstract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refers to the advanced sensor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comput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used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entire groun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ed in a larger scope, full play the role of efficient, convenient,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fort, real time,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ffic system,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 new transport system a kind of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socialization, humanization. Because the current traffic syst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traditional model based on traffic management experience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accurate, fast, intelligent traffic manage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more and more urgent.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tech to control traffic becomes more and more urgent. So because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an realize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technique, so as to solve or alleviate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 Because the intelligent energy saving system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a typical application of an ordinary life, so will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two typical scen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energy saving system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mode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al chain, has the profound soci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 Technolog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1.概述 物联网概念从提出到大家熟知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 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汽车数量随之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已给市民生活带了严 重影响,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近十年成为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有效技术措施,国内外越来越受重视。然而通过射频、传感器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传感设备建立起来的物联网可以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通过通讯技术,实现了对在网物体智能化识别、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物联网概念是在1999 年提出,2005 年,在ITU 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智能化解决方案示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智能化解决方案示例托普物联网指出智能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超前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露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它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它集成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农用新材料等学科,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依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是我国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跨世纪工程。 农业智能化产品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土壤温度、 浓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模块采集温度传感器等信号,经由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传输数据,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远程控制。智能农业还包括智能粮库系统,该系统通过将粮库内温湿度变化的感知与计算机或手机的连接进行实时观察,记录现场情况以保证量粮库的温湿度平衡。 智能农业解决方案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阶段,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国民生计的大事。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智能农业功能主要包括农业种植环境信息采集、温室远程智能控制、生猪 耳标管理系统、蔬菜条形码管理、生产过程综合安全监控、农业信息平台管理、增设与集中控制柜相连的控制器等。 温室远程智能控制系统 通过温室内各类传感器采集信息数据与控制器预先设置的阈值进行比较,来控制温室内各项环境指数的情况,并将温室内的环境状态通过高效的无线、有线网络反馈给控制管理平台进行保存、分析、预警等。 生猪 耳标管理系统: 通过固定式专用 阅读器自动识别个体,进行自动分拣归栏,自动饲喂、自动追踪记录活动规律、饲养数据等,监控生猪密度、环境参数,通过网络实时更新到生猪档案数据库。 蔬菜条形码管理系统 实现根据包装条码,进行物流的追溯(通过包装条码查询产品物流状态)和产品质量的追溯(查询此批次产品的相关质量数据),为客户提供产品增值服务,同时也为企业生产管理者提供一手的现场数据。 综合安防系统通过视频传感器配合必要的人防、技防手段,实现对园区全天候监控,全面有效地保障园区各项工作运行的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