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年班语文教案设计总课时:第 72 节课题23 古诗词三首课型精读课时安排 2 授课时间月日主备人辛红艳本教案使用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首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首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难点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过程

环节集体备课(个案使用时,结合实际在此教案上用蓝笔或黑笔进行修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意图

情境导入质疑问难

整体感知前置学习

合作探究朗读感悟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

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

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

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

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

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

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

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

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

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

写成的山水画。

二、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

主动汇报

学生交流

认真听

自由读文,自学生字词

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读文,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

激发学习兴趣

自学古诗,提高

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堂训练拓展延伸

总结梳理布置作业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

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完成活页作业

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一个画面。

完成练习

积累语言,拓展

延伸

板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

渔歌子

后附导学案或活页作业等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学情分析】 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想象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词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及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教学难点: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为什么喜欢钓鱼? 今天,我们学的词人张志和也很爱垂钓,他喜爱的原因是否跟你们一样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词中,一起去领略作者的心境吧! 2、了解词牌名。 让我们齐读课题. 了解词:这是一首词,与诗不同,句子有长有短【出示课件】,所以又叫长短句。 了解词牌名:《渔歌子》是它的词牌名。读关于词牌名的介绍。《渔歌子》原来叫做《渔父》或者《渔父乐》。后来,有人给它配上了曲子,也就是渔人唱的小曲子了,所以“子”要读轻声。 范读、齐读课题。 二、一读——字正腔圆地读。 1、练习读。有人说诗词是语言的贵族,这首词一共27个字,非常简练,因此,读的时候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准确。请大家甩开声音练读一下吧! 生自由大声地练习读。 2、指名读。谁来字正腔圆地读一读?(两名学生左右,老师相机点评) 3、学习生字词。 塞:还有哪些读音?【出示课件】齐读多音字“塞”的相关读音及组词。 西塞山在哪?原来,结合课文的注释可以帮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啊。

五年级上册语文《渔歌子》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渔歌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 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 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 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 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 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 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悠然自得的渔夫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吴小云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张志和,积累张松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词语、音乐、画面、自然界的声音、古诗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识词,了解词牌师:昨天,我们积累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生齐背。)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张松龄弟弟张志和的词《渔歌子》。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等。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比如渔歌子。现在,你会想到什么?二、初读,读正确,读得有点“词”味 1.初读师:为了把这首词读好,我建议大家先看看词的注释,理解了再读会读得更出色。(生朗读。)2.指名读师:现在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朗读。)师:会思考的人才是智者,听了他读的,你有什么意见吗?(指名评价。)3.教师范读师:听大伙这么一读,我也想读了。(师范读,指名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总结方法:停顿、韵律、感情。)4.美读词语师:我觉得他把这几个词读得像画儿一样美。(1)课件出示: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2)指名读词,读出画面美。三、想象,品出词中画1.师配乐朗诵,生想象画面师: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眼前呈现了怎样的画面?(生闭目,听师配乐朗诵。)2.读出词中画师:你脑海中有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让别人也能感受到你脑海中的画面。(生朗读。)师:读得有点儿画面的味道了。这样吧,动笔画画这首词中的景物。(生交流,师指名说画面。)3.师生共同展示画面,理解词义指名说:(1)不仅是这些景物,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2)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听,再闻闻。(课件播放:流水声、鸟鸣声、蛙鸣声……)师(总结):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拿起笔用心写下那画面吧。 4.生写话5.交流成果6.边想象边朗诵师:此景此情,我不禁想吟一曲《渔歌子》。(师生共同朗诵。)7.品出人之情师:我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指名说。)师(小结):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一份悠闲和自在。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师生共同朗诵。)师:刚才我们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27个字想象成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四、拓展,品出“钓”中情1.了解背景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他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做官,隐居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课件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2.和诗,品出钓中情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一起作诗吧。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哪!生:不须归呀!师:弟弟啊,为何不归?(指名说。)师: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五、板书设计白鹭飞斜风细雨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不须归(作者单位:湖南宿迁市湖滨新城开发区晓店中心小学)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1以不同层次的读贯穿课堂——初读,读正确;再读,读出古诗词之美;三读,读出江南之美;四读,读出作者的心境;吟唱,唱出古诗词的魅力。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 2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写作特色。 3把握词眼“不须归”,补充资料以助品出钓中情。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塞、鳜、蓑、箬、笠”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的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江南风光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4感受古诗词之魅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3分):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好不好?待会屏幕上会出现几组词语,我们齐声朗读一遍看看哪些同学记住的多好不好?PPT1。同学们表现真棒,希望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更优秀。现在开始上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学初,我们学了一首词还记得吗?对,让我们齐声诵读《忆江南》 2、真好!这是我们学过的第一首词。今天我们再来学有关江南风光的一首词:渔歌子唐张志和PPT2 板书 (1)齐读课题,读得好,子要读成三声,非常正确。 (2)请同学们猜一猜张志和的名字是谁取的?PPT3(张志和本名张龟龄,从小才华过人,16岁时中了举人,入朝为官,皇帝赐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3)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的含义吗?PPT4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就是渔人的小曲,渔夫在捕鱼时唱的歌。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是不是所有的词牌名都和词的内容有关联呢?不是的。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是没有关联的,它除了词牌名之外还会有个题目。但有些却有关联,比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还有今天要学的《渔歌子》。 二、初读古词,整体感知。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 设计思路: 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诗意,感受诗词的魅力。 预设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春日垂钓图。 3、初步感受“渔歌子”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了解学情,制定学法、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词题。 1、回忆唐诗历程。 2、简介什么是词。 二、了解作者。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反复读,一字一句的读,读得字正腔圆,特别注意老师标注了红色的生字。 (1)、指导书写。 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词中出现的“塞”这个多音字。 2、学生自由读诗。 3、请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再请学生读出节奏。 4、取掉词中的拼音认真读词。 5、按划分的节奏朗读。 6、听录音声情并茂的读。 7、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着背诵。 四、创设优美情景,感悟特有意境。 1、你在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 2、谁来读这些景物,把景物读进同学们的脑海中去。 3、这首词在描写什么?让我们静静读这首词,联系课文中的注解,结合课文的插图,试着想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找出文章词

渔歌子 课堂实录

2016.11.3 李艳《渔歌子》美读古诗文课课堂实录 师:下午好孩子们 生:老师好 师:首先让我们静静的来欣赏一首视频:(《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在刚才的这段视频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 生:若隐若现的山 生:白鹭在水上飞 生: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 师:看来大家都看的非常仔细 生:我还看到了如梦如幻的山 师:在这段视频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山、水、渔翁”的画面。那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又是一位怎样渔翁呢?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在这一段视频中,还隐藏着一段流传千古的名篇,谁知道? 生:《渔歌子》。 师:请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师:作者是张志和,唐朝人,渔歌子是词牌名。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一起读。读出精气神。生:渔歌子。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生:长相思青玉案采桑子卜算子……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像《渔歌子》、《忆江南》这样的词牌名是可以直接表现词的主要内容的。下面请大家大胆的猜一猜,渔歌子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生:一位渔翁钓鱼 师:他是抓住“渔”字来猜的。结合“歌”字猜一猜。 生:一位渔翁在钓鱼的时候唱歌。 师:既然是唱歌,他的心情一定是愉快的,声音也是有节奏的。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用一种愉快的声音,再来读: 生:渔歌子 1)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请你仔仔细细读上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谁来读? 生读 师:他读对了吗?(对)请你把认为难读的字,再领大家读一读。 生:西塞山。 师:注意,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连读两遍。注意读出词语的节奏,师范读。生读。鲑鱼箬笠蓑衣 再读箬笠,蓑衣。 师:请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箬笠是用竹叶或者竹篾编的帽子。蓑衣是用茅草编成的衣服。箬笠和蓑衣古时候常用它来避风雨。 师:生字已经很好了,这首词你能读的更好。一起来读。 师:在古时候,词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有很强的音乐感,读的时候,讲究抑扬顿挫。(师打节奏读)一起来试试。齐读。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刘玲新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渔歌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叫)渔歌子 师:读得好,好在“子”的读音非常正确,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读三声,千万不要读轻声。再读! 师:同学们,词牌一般来说它规定了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本首词正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那就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吧。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歌) 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 齐读:渔歌子。 师:渔夫打鱼,究竟唱了什么呢?在进入正式学习这首词之前,请先看我们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2、我能简单的说出整首词的含义,感悟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体会渔夫悠 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师:齐读一遍好吗?学习目标,预备起!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了,那,你能达到这些目标吗?(能)声音洪亮、信心十足,老师相信你们!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我们一步一步达到这些目标,好不好?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一):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出示课件: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要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并思考:读者用什么样的心情在读?并试着模仿一下,听后要比赛谁模仿的最像,谁读得最有感情。 师:再来听一遍,注意每个字的读音和老师的问题。 预设:

老师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是愿意马上就展示一下还是自己先试着读一会儿? 师:同学们,课上最动听的莫过于朗朗的读书声了,找同学读读这首词?师:都读对了吗?把你认为不好读的字或词带领同学们读一遍,好吗? 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 (纠正)再找一位同学,正确的、字正腔圆的读一读。 师:恩,同学们,读诗词讲究吟诵,因此,把语速放慢一些会更好,再试一试—— 师:语速还要慢,声音再响亮一些。 师:为了让同学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词,古代是用来唱的,是懂音律的人先写好曲子,再填入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既然是用来唱的,读词可就有讲究了,古人吟诵有一定的规则:每个字的长短都有讲究,一般一二声的字读长一点,,三四声短促一些,来我们一起读。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注意与老师一样的节奏,一样的语速。(换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是那么有感情,你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说明你们对这首词也理解了不少,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请看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看110页书本注释,看插图,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说出所有诗句的意思。 预设:(师照着名单,随便叫人) 师:同学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师鼓励:同学们可真棒,不用老师讲,自己就能说出词的含义,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三、细读体悟。

《渔歌子》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渔歌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把握词眼“不须归”,以不同层次的读贯穿课堂,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 2、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色。 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相结合,提高课堂实效。如:通过对比诵读张松龄的词,加深体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塞、笠”等字。 2、过程与方法: 理解《渔歌子》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词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诵读这首词,查阅有关词人的资料,复习有关词的知识。 2、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和词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忆江南》,导入新课。 2、揭题,板题。 3、介绍词的特点。(出示课件)

二、初读诗词,读出词的味道。 1、读正确,做到字正腔圆。(出示课件) 结合图片理解“白鹭、鳜鱼、箬笠、蓑衣”等词语。(出示课件) 指导学生写好“塞”和“笠”两个字。 2、读出诗词的节奏、押韵、平仄。(出示课件) 三、想象画面,品味词中画。 1、教师过渡: 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也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这样夸他,说他写的词:(课件出示: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面藏着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 2、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点品味这首词: (1)墨线勾勒,江南春景物繁多。 (2)浓妆着色,江南春五彩缤纷。 (3)描绘画面,江南春生机勃勃。 (4)吟唱诗词,江南春意境优美。 3、配乐吟诵。(出示课件) (设计理念:词配上乐曲还可以歌唱呢,我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吟唱,也达到了会背诵的目的。) 4、小结。 同学们,置身于这么美的景色之中,你们想回去吗?我们都陶醉了,难怪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学生齐读此句。诗人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出示课件) 四、品出“钓”中情,读懂词人“不须归”的内心。 1、联系时代背景,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出示课件) 张志和本名张龟龄,他从小便才华过人,16岁的时候,他中了举人,还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但后来他因事而被贬官。之后,他干脆辞官归隐。隐居

《渔歌子》优秀教案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优美春色和垂钓时那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情景交融,显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重点抓住词眼“不须归”,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思考、想象、表达等实践活动,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欣赏词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以辅助理解词并体会其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 美。教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合作探究、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1、音乐 2、图片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学,感知词的内容 1、听《渔歌子》引入教学,板书揭题。 2、简介张志和生平。 3、生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 4、正音,认读“箬笠” “蓑”。指导生字书写,掌握“塞” “鹭”的 结构特点。 5、齐读全诗。 二、质疑细学,体会词的内容意境 (一)议词眼,初步体会“不须归”的含义。 (1)“不须归”是什么意思?相机理解“须”的含义。 (2)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觉得没有必要回去呢? (二)引导想象,体会词的景色之美

1、一读全词,发现美景之多。 2、二读全词,描绘景物色彩之美。 引导学生将色彩与景物联系起来,体会词的色彩之美。(1)找出词中已有的白、青、绿三种色彩。 (2)体会隐藏在“西塞山、桃花”等字词后面的色彩。 3、三读全词,体会景物动态之美。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学会用上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将心中的画面说具体,体会景物动态之美。4、议一议,将感受到的色彩之美、动态之美,较完整地描绘出来。 三、品悟词眼,感悟词人心境 (一)品读词句,体验意境之美。 1、重点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开展朗读训练。 2、引读一二两句。 (二)解读词眼,体会“不须归”的情怀 1、创设情景:远山传来悠悠的呼唤……面对此情此景,张志和的感受怎样?请用词中的句子的回答。 2、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意境。

《渔歌子》优质公开课教案

《渔歌子》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师:第一次跟张老师上课紧张吗? 生:不紧张师:敢发言吗?生:敢 师:我们来对答几句,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神采奕奕 生:老师神采奕奕或老师精神抖擞 师:同学们活泼可爱 生:预设,老师活泼可爱。 师:老师活泼可爱不太合适,这是形容孩子们的,让学生换词、讨论(和蔼可亲、精神饱满)老师再说同学们活泼可爱 生:老师和蔼可亲师:你们都是老师的知己,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生:做好了 师: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啊。)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齐读课题“渔歌子”。“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不是题目。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词牌名还有很多,老师又给大家带来几个,生读,再读课题,读出音乐的旋律。(课件出示:渔歌子)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首词。谁来说一说词的特点。生若说不出来,引导从字数上来说噢!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呢词也叫长短句。这首词的作者是?(张志和)

你知道张志和吗?(提前让学生了解张志和,并让学生互相补充)张志和:唐代著名词人、诗人,浙江金华人。原名张龟龄,字子同,号烟波钓徒。在他的作品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张志和简介让我们一起走近张志和,走进诗词的意境。(课件:渔歌子朗诵) 二、初读,感知 刚才一定被词的意境所陶醉,我们一起读,再读之前老师先给你们介绍两个小老师帮帮你们。 第一个小老师是文中的注音,注音注音,帮你正音。 第二个小老师是课文下面有什么,注释,注释注释帮你解释。下面借助这两个小老师把这首词自读几遍。开始。 在第一个小老师的帮助下生字词都学会了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 1.谁来读一下生字词。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课件出示这些字中有没有多音字?在这里,读sài这几个词怎么读?谁来读一下。塞车(sāi)边塞(sài)茅塞顿开(sè)教学生这个读音课件出示 2.2.第二个小老师用的怎么样呢?老师说词语,你们解释怎么样?西塞山鳜鱼箬笠让学生起来理解箬笠,师出示图片蓑衣让学生起来理解箬笠,师出示图片这两个小老师用的都很好。 3.3.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这首词?看老师又请来了斜线小帮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渔歌子》教学设计 一、读词语,观视频,未成曲调先有“感” 1、孩子们,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特精神,漆老师期待你们出色的表现。 2、漆老师知道我们四<4>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积累词语了。漆老师带来了三组词语,你们看——先自己轻轻地读读。 3、齐声快速朗读一下这些词语。读完了,聪明的你发现三组词都是写什么的呢?第一组……(生:颜色)第二组(生:景色)第三组……(生:心情)现在大家不看大屏幕,看看最多能记住几个? 4、短短的时间,同学们记得词语真不少。漆老师想奖励一下你们。(为了让学生注意大屏幕,师可以说:“坐好来,睁大眼睛,让漆老师能感受到你们特想要这个奖励,好吗?”) 5、播放《西塞山前》视频。看完了,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如果学生能用上积累的词语,要大力表扬) 6、孩子们,这个视频里不仅有这么多的美景,还包含着一首千古流传的词。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题目就是——(事先写好板书,然后用东西遮起来,然后掀掉)《渔歌子》。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我们读读课题。 8、这是一个词牌名,渔歌子中的“子”不读轻声,就读三声。我们再来读读! 二、初读,读出词的节奏 1、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读读这首词?读这首词前,漆老师有要求:每人至少读词三遍,第一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字正腔圆;第二遍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有板有眼;第三遍要是能读出点词的味道来,那就更了不起了!听清楚了吗?开始读吧! 2、(出示整首词)谁来读给大家听?(有错误就正音,如果学生没有读错,那么为了进行词语教学,我这样反馈“刚才同学们在读词的时候,漆老师发现这几个词语读得不是很好,你们看”) 3、西塞山,“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平舌音sai,四声,它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āi,组词“瓶塞”,sè,组词“堵塞”;

渔 歌 子 公开课教案

《渔歌子》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一下: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待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三组词语,老师只让大家齐读一遍,看看只读一遍,聪明的你能一下子记住几个词语?(屏幕出示)同学们表现真棒,相信这节课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渔歌子”是词牌名,你还知道有哪些词牌名吗?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出示学路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提示: 仔仔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出示词语认读。强调多音字“塞sài”,看插图理解“箬笠、蓑衣”。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4、教给大家一个声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头看前面……再念一遍。 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

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诗词就是这么简洁。正是应为简洁,这些景物的颜色呀、姿态呀都没有写进去,那请同学们展开想像,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先说:怎样的西塞山? :翠绿的西塞山 :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陡峭的西塞山 :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怎样的桃花? :粉红的桃花 :多姿多彩的桃花 :姹紫嫣红的桃花 怎样的斜风? :微微的斜风…… 细雨?蒙蒙的,凉凉的 流水、白露、鲑鱼?选一个说说?鲜美的鲑鱼时快时慢的流水 3、这些景物加了颜色、姿态,生动多了。那能不能把这些颜色、姿态送到这首词中,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色?

渔歌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 桂花九年制学校学校向伟 【教材分析】 《渔歌子》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和三首古诗词,学生能够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优美清新的水乡画卷。全诗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学习这首词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在本学期的第一课初步认识了“词”,对于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在前三个年级的学习中,对于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诗意,但是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这首诗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诗境,悟诗情,获得审美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塞、鹭、笠”。 2、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现的画面。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2、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教学方法】 学法: 朗读是最好的老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根据这一特点,设定学法:以读促悟、读中感悟,采用了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等一系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读中领悟词中的色彩美、画面美。 教法: 1、以读促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2、联系注释,理解词语。 3、联系诗句,加深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词画面,理解诗词含义。 2、通过诗句的拓展阅读,体会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烟雨江南,碧水蓝天,诗情画意,春意盎然(出示江南美景图片)唐代大诗人张志和就是在这里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渔歌子》 (板书,齐读课题) 2、教师简介词的内容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渔夫、钓鱼、歌曲……(渔夫所唱的渔歌) 师:是的,“渔歌子”又叫“渔父”, 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是一种词牌名。“我们先前还学到过哪些词牌?”不同的词牌每句话的字数不一样,节奏和情境不同,所以又称长短句。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同学们,学古诗词,首先得把古诗词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自己读两三遍,开始吧!

师:读得非常好,请坐。同学们,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同学们看(课件出示),你能够把这首词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读出来吗?哪位同学试一试?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师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情 张志和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那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画的什么,用笔圈出来。 生默读课文,找、圈,师巡视。 师:请你说,他的词中画了什么? 生交流。 师:9种景物按顺序数一数,西塞山…… 生接:白鹭飞,鳜鱼…… 把你看到的景物构思成一幅画,用心把这幅画读出来。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诗人仅用了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请同学们想象自己的画,静静地想,此时,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播放音乐,给学生半分钟思考——指名交流) 读出词中画,学生谈感受 我们仿佛听到了—— 我们仿佛听到了—— 我们仿佛闻到了—— 多么动人的画面啊,让我们读出这种体会,把你看到的通过读表达出来,让白鹭飞得更高,让鳜鱼跳得更欢腾。 (指名朗读) 3、介绍作者背景,加深理解 诗人张志和仅仅是贪恋美景而乐而忘返吗?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 张志和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教学设 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方法:导读法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联想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且有一定的含义,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得?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张志和。你们猜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我告诉大家,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取的,他的原名叫做张龟龄,猜猜他爸爸为什么给他取张龟龄?是希望他能象乌龟一样长生不老。在他16岁的时候,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2、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吗?(唐代著名的词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他的一首词——渔歌子(教师板书课题),是词牌名,以前我们学过哪首词?(《忆江南》)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 二、读词,学习字词: 1、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书写生字,了解鳜鱼、箬笠、蓑衣。 3、读出节奏,字正腔圆。 三、理解词意: 1、你是怎样理解古诗的?用这种方法自己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汇报交流。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

5词的第一句写了什么?第二句呢? 过渡:为什么渔夫“不须归”呢? 四、品读体会、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1、品读体会词中描写的内容: 大书法家颜真卿是张志和的朋友,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那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如画的景物?圈出来。从中看出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此时展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想象出这幅美丽的画面吗? 2、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1)、师吟诵,生闭目想象。 (2)、谈想象:你想象到了什么?你闻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品读词句,(体味声音、气息。)我们把它概括为一个优美的词语叫什么?(鸟语花香)从词中我们看到了美丽的事物,同时我还从中看到了春天的美丽的色彩,你看到了吗?对词中山和水的描写可以概括为什么?(青山绿水)想象斜风雨中的自然景象。结合课件训练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雨中的景象,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知,积累语言。 (3)、师总结,问:渔人眼前的景色美不美?如果你此时在江边看到这美景,你是什么心情?你对这美景产生了什么感情?想不想回家?你想在这儿干什么?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张志和自封为烟波钓徒,他最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因此他乐而不归。 师: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他来江边的目的不是为了钓鱼,而是因为他喜欢这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留连于山水之间,这就是张志和毕生的追求:心志平和。于是他满怀激情、脱口而出,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古词——渔歌子。 过渡: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感情朗读: (1)、让我们大声吟诵,把这种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吧!(2)、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 一、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组教材的主体是“热爱田园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是唐代文学家张志和的代表到。整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一个“不须归”唤起了人们对江南的眷恋之情,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一)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进而背诵这首词。 2、通过品味文本,想象画面,走进作者的心灵。 3、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文本进行想象,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以及了解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情”的艺术表现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不须归”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教学课时: 一课时

4、教具准备: 课件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方法:借助注释、看插图、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应继续巩固提高这些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以歌入手,走进文本 课前播放歌曲渔歌子的录像,让学生去感受,然后与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么?” 师:“在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的歌中隐藏着一首千古流传的词,你知道是哪几句么?” 引出课题,板书:渔歌子 (二)品读文本,读出味道 1、读得正确。 首先,全班齐读,重点认读:鳜鱼、蓑衣、箬笠,并在读中指导“鳜、蓑、箬”的写法。 读出节奏 师:“同学们,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大家跟着老师来试一试!”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案 三堰小学陈玉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3、初步感受“渔歌子”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渔歌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叫)渔歌子 师:读得好,好在“子”的读音非常正确,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读三声,千万不要读轻声。再读! 师:同学们,词牌一般来说它规定了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本首词正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那就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吧。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歌) 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 齐读:渔歌子。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出示课件: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要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并思考:读者用什么样的心情在读?并试着模仿一下,听后要比赛谁模仿的最像,谁读得最有感情。 师:再来听一遍,注意每个字的读音和老师的问题。 预设: 老师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是愿意马上就展示一下还是自己先试着读一会儿? 师:同学们,课上最动听的莫过于朗朗的读书声了,找同学读读这首词? 师:都读对了吗?把你认为不好读的字或词带领同学们读一遍,好吗?

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 (纠正)再找一位同学,正确的、字正腔圆的读一读。 师:恩,同学们,读诗词讲究吟诵,因此,把语速放慢一些会更好,再试一试 师:语速还要慢,声音再响亮一些。 师:为了让同学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词,古代是用来唱的,是懂音律的人先写好曲子,再填入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既然是用来唱的,读词可就有讲究了,古人吟诵有一定的规则:每个字的长短都有讲究,一般一二声的字读长一点,,三四声短促一些,来我们一起读。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注意与老师一样的节奏,一样的语速。(换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是那么有感情,你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说明你们对这首词也理解了不少,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请看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看110页书本注释,看插图,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说出所有诗句的意思。 师:同学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师鼓励:同学们可真棒,不用老师讲,自己就能说出词的含义,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三、细读体悟。 师:同学们,一首好的诗词,它不仅仅是诗词,我们还可以把它当做一幅画来欣赏。同学们,回顾一下,画中有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还有一个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下面我们共同迎接更高难度的挑战,请看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自学指导(三) 张志和的《渔歌子》,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幅画中,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优美的音乐,听老师读这首词,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物?你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小提示:从景物的颜色、动物的情态、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发挥同学们独特丰富的想象力,三分钟后,看谁说得好) 生汇报,预设: 生1: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 师:“连绵起伏”这个词用得很好。就这样,还有谁来交流?

渔歌子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 1.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齐答)《忆江南》。 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词有什么特点呢? 2.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请位同学来读读题目,强调子读第三声。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介绍张志和。(板书:渔歌子张志和)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渔歌子”是词牌名,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吗? 2.词的词牌名与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但有些却有联系,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描写渔翁的生活,《忆江南》回忆了江南的美景。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这首词,把生字读正确,把诗读通顺。 3.(课件出示《渔歌子》。)谁来读一读《渔歌子》?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字音读准了没有。 读准“西塞山”的“塞”“白鹭、鳜鱼、箬笠、蓑衣”四个词语。 4.齐读这首诗。 5.谁再来读一读《渔歌子》?你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在读词时,句子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6.这就叫有板有眼。古诗词特别讲究音律和节奏,读的时候要有板有眼,像词人一样读。来,我们一起读。 三、想象画面,深入感悟 1.有那么一点词人的感觉了!这首词很优美,用古人的话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渔歌子》描绘的景象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指名说。 预设:生1:我看到了一座山,叫西塞山,山前一行白鹭在飞翔。桃花开了,小河的流水里鳜鱼长得肥美。一个人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钓鱼,不需要回家。 3.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在书上圈一圈。 4.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预设:是春天,我从“桃花流水”看出来的。 5.对。是的,是春天,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词,最适合用美读了。你能朗诵一下吗? 6.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会说些什么?他心情如何? 预设:他会说,“大自然真美,我被陶醉了。” 好,你就是词人,陶醉地读。(生1读。) 预设:他可能会说,“这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简直是世外桃源啊!”(掌声) 师:你词汇丰富,知识丰富,还知道“世外桃源”哩。好,你尝试读出这种感觉吧!(生2读。) 预设:他的心情一定是愉悦的、心旷神怡、悠闲自在、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