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Every love is for holding a lamp and meeting someone who resembles himself.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

删)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

2、教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巩固诗与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词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初步入情入境。】

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5、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再进行补充,最后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轻时在朝廷过个官,后因仕途不顺而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与颜真卿等为好友。擅长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借助搜集的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课件范读,营造气氛。

(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的事物组构而成

的,读词语便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这些事物,为下一步对诗词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其实,这也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读通,读出节奏和韵味,不仅是让学生在读中去体悟,更是通过朗读、倾听、感悟等学习方法,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渔歌子》教学设计2

教材依据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设计思想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①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③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

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

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背诵。

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文的意境,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和诗文互动,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文。

1.借想象互动。把学生带入古诗词境界,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是该课的一个重点。上课伊始老师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让学生边想象边组织语言,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既发展了语言,又为后面理解诗意作好铺垫。在理解诗意后又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想象,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画面互动。《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这首词不仅有鲜明的山光水色,还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简笔画再现画面,配乐再现情景,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展活动中又通过展示情景交融的动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的目的。

3.借音乐互动。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教学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手段。在欣赏诗词情境动画时,在朗读、背诵、想象的时候,均选用了优美的古筝曲以激发学生无边的遐想。

4.借吟诵互动。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师在课中通过范读、自读、小组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情,悟诗境。

《渔歌子》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的一首词,小学阶段的儿童初步接触词,而且词的思想感情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费解。要求孩子们借助词的内容想象词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应放在词的理解、体会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切不可逐字逐句讲解。

二、学生实际分析:

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生字新词的学习完全可以放在课前完成,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并收集与课堂有关的学习资料。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几个环节,读出词的韵味、找出词中景物、用简笔画画出词中的景物、孩子们看着直观形象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所描绘的景象,通过孩子们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老师的介绍理解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了解作者“不须归”的原因。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六、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

2、查阅并收集与词相关的资料。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他是在钓个人——周文王。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词人张志和钓鱼与姜太公钓鱼有几他相似之处,也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渔歌子》感受他的钓鱼世界。(读课题)

(三)、初读感知,读出“词”味

1、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注意生字,把每个字读准。第二次,要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2、指名朗读。

3、结合进行生字教学。

(四)、精读感悟,悟出“词”画

1、什么叫“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

2、找出景物:

(1)导言:张志和这个人啊,非常了不起。他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边藏着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读一读书,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地读。

(2)生标画,师巡堂。

(3)、交流:现在请同学来汇报一下发现了哪些景物?

3、想象色彩: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为什么?

假如这黑板就是一张画纸,老师想让同学们把这些景物用彩色粉笔画下来,使这幅画看起来更美。怎么画呢?(生板演画简笔画)

4、想象画面:

(1)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5、体会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样啊?当你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读全词)

(五)、拓展延伸,品出“钓”情:

1、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归去吗?张志和呢?你们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绿蓑衣”留给我们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样的神情呢?

2、作诗和诗: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担心他长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烦来,于是出钱给他盖了一所草房,还

写了一首词送给张志和,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来自由地读一读。

哥哥这首词写什么?(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

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

3、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了解张志和吗?

(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4、姜太公钓鱼钓的是周文王,那么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哪?(悠闲的生活、清闲飘逸的心,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

5、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读全词)。

(六)、回归主题,升华“词”情。

1、假如你来到浙江你一定会看哪座山?(西塞山)

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2、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

3、欣赏唱词《渔歌子》

(七)、作业:收集有关钓鱼的诗词。

七、教学反思:

1、以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引入课题,姜太公用直钩钓到周文王,为后面的张志和用直钩钓到悠闲自在的生活作铺垫。故事引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2、利用简笔画启发学生感悟诗情,学生通过画一画,既培养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词的意境的理解。

3、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先让学生在词中找出所描绘的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等),孩子们很容易找出来,找出来的景物的颜色和形态是怎样的呢?结合词义和孩子们的想象说出是什么样的西塞山?什么样的鹭?

什么样的流水?孩子们先进行扩词训练组成句。最后用这些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既把词的意境用一段通顺的话描绘并表达出来了。学生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4、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作者不想回家的原因,孩子们就能更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渔歌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了你积累的这么多的古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板书)。

我们学过词吗?一起背一背吧(《忆江南》)

2、预习中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你对词了解多少?你知道词和诗的区别吗?

诗的格式整齐,每句字数相同,像我们课前背的,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有四句的有八句的,而词句式长短不一。诗是脱离音乐的,而词和音乐曲调同了一炉的。

3、太好了,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语文知识。关于本课将要学习的词《渔歌子》你知道多少?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你还知道有关他的什么情况?(把你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二、初读,感知韵律

同学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强,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深更好的学习这首词。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这首词的风采吧,师读词(配乐)。

1、你们喜欢这首词吗?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词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词读准。

第二遍希望把词读顺,读出词的节奏

2、指名读

第一名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通过写景赞美渔家生活情趣的词。着意描绘了秀丽的水乡风光,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意境优美而深入活泼,富于诗情画意,充分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中悠闲而自由的生活乐趣。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观看录像《渔歌子》,先向学生交代学习任务,然后简介作者,理解诗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了解下文的兴趣。(板书课题:渔歌子,齐读一遍课题)。 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叟”,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隐居的生活。 (对于本首词的作者要详细了解,更能体会词的内在深意,继而为体会诗人的人生志趣铺垫。先给学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时间,然后教师补充。这样才会使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长久保持下去。) 2听《渔歌子》课件录音,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象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的景物,为想象画面做准备。)3.出示图象: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使一幅多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 (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借助这些词汇所展示的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既接受古代汉语的熏陶,有发展现代语言,一举两得。) 4、小组交流,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有感情朗读《渔歌子》,,再入意境。 【自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学法上的辅导,让学生掌握读诗的方法以形成自学能力。】 2、指导朗读,想象画面。(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篇一」 课前谈话: 歇后语比赛: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师: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我还听说,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 一、谈词,了解词牌: 师: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是写钓鱼的。古人为什么这样不约而同地迷恋钓鱼?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板书) 师:咱们先来读读“渔歌子”。谁愿意读? 生:渔歌子 渔歌子是今天要学的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当我们读词牌的时候一般不读轻声。 师:我们一起再读?(齐读)

二、初读,读得有点“词”味 过渡:好,让我们拿起课文读一读这首词。 师: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第二次,要读得通顺流利,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学习词语:(读音: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 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有些词中是有画面的,哪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说,(指导朗读,读出画面的感觉) 师;很好,把这些美的画面带到句子中读读。自己先读,(指名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师:颜真卿称张志和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词中的画面。)课件 师: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让别人也能感受到。 生:(朗读)随机指导 (还有谁能发现这其中美好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人?看到了什么景色?) 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真不错,拿起笔划一划,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交流:你发现了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师: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葱葱的,虽然词中没有写到山的颜色。 师:好,透过词看颜色。 生:粉红的桃花一大片。还有白鹭和蓝天的颜色。

渔歌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歌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歌子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了你积累的这么多的古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板书)。 我们学过词吗?一起背一背吧(《忆江南》) 2、预习中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你对词了解多少?你知道词和诗的区别吗? 诗的格式整齐,每句字数相同,像我们课前背的,有五言的,有

七言的,有四句的有八句的,而词句式长短不一。诗是脱离音乐的,而词和音乐曲调同了一炉的。 3、太好了,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语文知识。关于本课将要学习的词《渔歌子》你知道多少?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你还知道有关他的什么情况?(把你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二、初读,感知韵律 同学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强,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深更好的学习这首词。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这首词的风采吧,师读词(配乐)。 1、你们喜欢这首词吗?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词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词读准。 第二遍希望把词读顺,读出词的节奏 2、指名读 第一名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第二名读,请其它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哪种韵律?(其他同学修正) 师指导,首词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多读几个速度和停顿时间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还要注意断词时要音断而意不绝。 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词再读一遍。 师:谁愿意展示你对词的初步掌握。 三、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Every love is for holding a lamp and meeting someone who resembles himself.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 删)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 2、教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巩固诗与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词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初步入情入境。】 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5、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再进行补充,最后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轻时在朝廷过个官,后因仕途不顺而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与颜真卿等为好友。擅长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借助搜集的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课件范读,营造气氛。 (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的事物组构而成

《渔歌子》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张志和,积累张松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词语,音乐,画面,自然界的声音,古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识词,了解词牌: 师:昨天,我们积累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我们来背一背好吗(齐背)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张松龄的弟弟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咱们先来读读"渔歌子".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还有渔歌子.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比如,渔歌子,你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读正确,读得有点"词"味 1.初读 师:谁来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读(生举手) 师:为了读的更好,我建议大家别忙着举手,先看看注释认真的读一读,有时候理解了以后再朗读会读得更出色.(生朗读) 2.指名读 师:看你读得这么有神,请你来试试好吗(指名朗读) 师:会思考的人才是智者,听了他的读你有什么意见吗(指名评价) 3.教师范读 师:听了大伙这么一读,我也想读了.(教师范读) (指名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总结方法:停顿,韵律,感情) (指名试读) 4.美读词语 过渡:我发现她把这几个词语读得像画儿一样美. (1)课件出示: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 (2)指名读词,读出画面美. 5.按总结的方法再指名读.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1.老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画面 师介绍: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闭目,听老师配乐朗诵) 2.读出词中画

古诗渔歌子教案

古诗渔歌子教案 【篇一:渔歌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 桂花九年制学校学校向伟 【教材分析】 《渔歌子》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 首词。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 和三首古诗词,学生能够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 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优美清新的水乡画卷。全诗意境 优美,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学习这 首词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 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在本学期的第一课初步认 识了“词”,对于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在前三个年级的学习中,对于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诗意,但是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还有所 欠缺。 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 这首诗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 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诗境,悟诗情,获得审美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 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 然山水的情感。 4、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渔歌子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1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渔歌子) 二、简介词牌 1.“渔歌子”又叫“渔父”。就是打渔人或者垂钓者唱的歌。 2.知道“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吗?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长,有的短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长短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渔歌子》吧!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1.课件出示:自读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通顺,三遍读出点词的韵味。 2.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西塞山白鹭鳜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先由个别学生读,再由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认识“箬笠”和“蓑衣”。 3.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容易多了。请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读、齐读) 4.大家把词读通顺了,古人读词还讲求节奏和韵味。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缩短一些。 三、赏析词句,感悟诗境。 1.同学们,同学们每首词中都会有一个关键的词叫做这首词的词眼,那么,你能找出这首词的词眼吗?(板书:不须归)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渔歌子》。 2、想像词中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根据词所描绘的画面,想象意境。 教学准备: 2、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结合课件,欣赏歌曲《渔歌子》。 2、启发谈话:在这首歌曲中,蕴含着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这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3、出示课题,强调“渔歌子〞是词牌名及读法。 二、初读《渔歌子》。 1、自由读, 〔要求:a、注意每个字的读音。b、多读几遍,读通顺。〕 2、指名展示读〔纠正读音,强调节奏、韵律〕。 3、师生配合读。 4、齐读。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读了这首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用笔圈出〕 2、如果让你用彩笔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会用上哪些颜色呢? 3、学生汇报,老师随机简笔画板书。

4、那么,看着、想着,这青山、这绿水就成了一幅画,就成了一首绝美的词――《渔歌子》 5、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描绘这些景物。 6、按一定的顺序用几句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7、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词中美景。 小结:是的,置身在这美景中,也难怪词人张志和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到――西塞山前白鹭飞……〔学生接下去〕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如果你是这位渔翁,在这美景中,你舍得离开吗?是的,张志和也不愿意离开这儿。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担忧弟弟常年在外不归家,也写了一首词劝张志和尽快回家。 2、补充《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1〕哪两句是劝弟弟回家的? 〔2〕师生互动对读《渔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1〕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五、想像画面,感受意境。 1、是的,张志和不仅喜欢这里美丽的风景,更留恋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让我们闭上眼睛,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感受他沉醉自然,悠闲自在的生活。〔课件播放词朗诵,学生想象画面。〕 2、你可以摇头晃脑的吟诵,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还可以用歌声唱出来…… 3、同学们,假设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去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千古词人?〔张志和〕想起张志和,你一定会吟诵他的?〔渔歌子〕 学生吟诵《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2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渔歌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叫〕渔歌子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篇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忆江南》,引入古诗词意境。 2、出示《渔歌子》,介绍张志和。 (对于本首词的作者要详细了解,更能体会词的内在深意,继而为体会诗人的人生志趣铺垫。 先给学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时间,然后教师补充。这样才会使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长久保持下去。) 3、请学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词 1、谁愿意把这首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边看边小声地读,把生字的读音读准。 2、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的景物,为想象画面做准备。) 3、白鹭、套话、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使一幅多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 (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借助这些词汇所展示的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既接受古代汉语的熏陶,有发展现代语言,一举两得。) 4、有感情地都自己创作的小散文。 5、出示图象。 观看图像,结合自己的想象,引起共鸣。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体会情感 1、齐读《渔歌子》,说说如何理解“不须归”. 指导学生理解不归哪儿,体会作者不回家,弃官隐居,一去不返的原因。指导学生结合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来理解。 2、带着体会到的、作者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能背下来更好。 3、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五、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张志和、白居易,请同学们查找白居易、张志和的诗词,并有感情地诵读,开一个古诗文朗读会,从朗读中赏析古诗词。 板书设计; 词两首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魂牵梦绕的江南春日胜景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鹭、桃花、流水让人流连忘返的西塞山边美景 鳜鱼、斜风、细雨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渔歌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学法渗透: 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结合课文,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 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 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 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悠然自得的渔夫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须归”

2021年《渔歌子》教学设计

2021年《渔歌子》教学设计 2021年《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3.指导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了解词牌及词。

1.我们说,唐诗宋词,它们代表的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艺术的巅峰。我们在这学期曾经学过一篇词,还记得吗?“江南好,……” 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对这样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新词。 板书:渔歌子。读一读。这是个词牌名,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一般,它与词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但《渔歌子》这首词却和《忆江南》一样,词牌刚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再读读这个词牌。 3.从这个词牌,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体会“歌”)“歌”的是什么?再读。 二、读会。 1.来,孩子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张志和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咱们先自己读一读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吧。读诗吟词得讲究字正腔圆。开始吧! 2.指读。点评。(板书:塞、鳜、蓑) 3.知道吗,词最初是用来配乐的,是用来唱的,咱们现在边打拍子边歌一曲。(上阙)点评,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4.古人将脚打节拍称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吗?来,今天,我们也来踏歌。读(下阙)。点评。 5.所谓“手舞足蹈”,这是情到深处、兴致高昂的一种表达。起立,手舞足蹈,读。 三、读懂。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张志和,唐肃宗时有名的才子,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渔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春天) 是啊,这一定是春天。读(春的喜悦)。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斜风细雨,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读(柔和)。 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这是春天了。读(两行)。 是啊,只有新鲜的竹叶和草,才是青绿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绿蓑衣”。读(两行)。 春天来了,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颜色,张志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

初中《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

《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情趣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调。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在学习《渔歌子》(人教版小学语文国文实验用书第八册23课)以前,通过《忆江南》(人教版小学语文国文实验用书第八册1课)的教学,学生已对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拓展性内容,以填词和唱词的为形式,让学生对词有进一步的熟识和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 1、特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3、通过对词的理解,能够初步填词。 情意目标: 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刻画出的景物,想像画面, 并用自己的话记述出来。 课前准备: 1、查看有关词的资料及《渔歌子》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3、《渔歌子》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忆江南》(齐背、单独背)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 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景色。 二、学习《渔歌子》 1、解题: ①教师简介:“渔歌子”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 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填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张志和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是专门针对用来写渔父的。 ②课件链接古诗词比较,让学生听一听,想一想:词和我们以前 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由于词的科唇,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 的不同之处。) ③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渔歌子》就是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 乐趣。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 2.读懂词的内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词的意境,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词的意境。 难点: 体会词表达的生动性。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盘活经验,丰富表象 1.孩子们,我们上课前一起来欣赏西塞山的美景,你看到了什么?西塞山美吗? 2.归纳总结:读词、想景、悟情。 现在我们就要拿起读词、想景、悟情这把学习诗词的金钥匙,来学习今天这首渔歌子。(板书课题) 先请孩子们自由读这首渔歌子2遍,可以找同桌、好朋友、小组合作等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2人)谁还想读(2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学生读得不好可以老师范读,也可以请好的同学范读)。 2.通过朗读,一定发现词中词中许多景物?请你在书本上圈一圈。 反馈:老师还发现有一个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正在那里(钓鱼),是一个(渔翁),真是人在景中,融为一景啊。 3.这么多景物,请你再借助注释读一读,联系生活想一想,还有不熟悉可以提出来交流一下。对这些景物,你还有不熟悉的吗? 预设:是啊,古人离我们太远,有些物品我们已经很少见到了,老师查了一些图片,大家看一看。 a箬笠:用箬竹叶和竹篾编成的斗笠,戴在头上可以防雨防晒(出示图)

b蓑衣:现代雨衣的功能 三、品——体会语言,共同作画。 1.这些景物,安静地睡在这首词中,请你静静地听,慢慢地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你们告诉我,我来画出来。 反馈:(可叫2人)若说得不细,可引导:还有谁想说说最喜欢的画面呢? 你抓住一个飞字,想到了白鹭自由翱翔的姿态,这样的想象真美。 你用了颜色,你的鱼动了,你的白鹭活了(用了姿态) (从哪一句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谁也向他一样读一读) 总结:刚才我们想象了最喜欢的画面,你能进入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整首词描绘出来吗?先说给自己听+指名范说(评价)+同桌说+指名说 2、是啊,词人真了不起只用了27个字,就把这所有的美景都展现了出来。我们也很了不起,通过想象把画面描绘的有声有色,现在让我们当回渔翁,走进这绵绵的画卷中。 3、此时,面对着这样美景,小渔翁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师:再读《渔歌子》,这次我们就不仅仅是体会到美丽的风景了,还要让我们感 受到作者的那一份悠闲。学生读。听到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先来试试,咱们来合作读一读,好吗?师生配合读。(30分钟) 师:古人可不是这样念的,播放录音《渔歌子》的吟诵。他是在朗诵吗?是在唱歌吗?像这样的形式叫什么?(吟诵)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1、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是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张志和走了以后,唐肃宗一直想念他,几次派人到太湖一带寻找他,但是张志和听说皇帝在找他,他就藏起来,避而不见。一直与皇帝一直没有找到他。读到这里,你觉得张志和的“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归”字,还仅仅是不想回到那个吃饭睡觉的小家中吗?他是不想回到哪里?(朝廷做官,滚滚红尘,尘世之间……)是呀,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归,就作了一首词: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渔歌子教学设计 -完整获奖版

《渔歌子》教学设计 龙田东庭小学郭晓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借助图片理解“箬笠”“蓑衣”“鳜鱼”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词的大意。 3、通过想象感悟诗的意境美,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4、联系诗人的身世背景,感知诗人流连于山水,悠闲自得乐而忘归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巧复习,解诗题。 1、复习有色彩的诗句。 孩子们,还记得咱们前几天整理的描写色彩的诗句吗?一起读读吧。 2、揭示课题,板书。 师: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色彩明丽的词。 板书渔歌子。 师:渔歌子是一个词牌名,作者用词牌名当作词的题目。词牌就是一首词的调子,好比一首歌的乐谱。你们还知道哪个词牌名? 生:忆江南 师:对,《忆江南》共有几首?

生:三首。 师小结:是的,同一个词牌名,内容不同,但格式相同。《渔歌子》共5首。 二、重诵读,明诗意。 1、生自由读词。 师: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这首词,注意要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读,读准字音。 3、师生合作读,感受词的韵律。 4、指名读,读出节奏。(男女生赛读) 师:如果你觉得他读得好,就用掌声给他点赞。 5、全班齐读。 师:(掌声)咱们学着像他这样,齐读一遍吧。 三、借想象,入诗境。 1、圈画词语。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脑海中便浮现出这些生动的景和物。 词中描写了哪些景和物?快快提笔圈画出来。 2、指名反馈。 3、课件出示词语: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箬笠蓑衣 斜风细雨 4、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语:“鳜鱼”“蓑衣”“白鹭”

5、这些景物,哪一个你比较陌生? 拓展联系:青箬笠,绿蓑衣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6、师读生想象。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幅画到底有多美呢?孩子们,闭 上你们的眼睛,老师读词,你们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听 到、闻到了什么? 7、生反馈,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句。 8、初解诗人“不须归”。 课件依次出示美图。 师:孩子们,你们丰富的想象给诗歌锦上添花,增添了无限美感。的确,青山绵绵,溪水潺潺,白鹭翱翔,两岸桃花盛开,水中鳜鱼 肥美,花自飘零水自流,好一幅明丽秀美的江南水乡渔歌图啊!难 怪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课件出示: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知诗人,悟诗情。 1、知人论世,简介张志和的身世背景。 师:张志和,唐代诗人,画家。字子同,初名龟龄。浙江金华人。16岁就及第明经,深得唐肃宗欣赏,授命他为翰林院待诏,并赐名“志和”。待诏是以一技之长供奉于内庭的人,擅长医学的叫 医招待,擅长画画的叫画招待,擅长书法的叫书招待,张志和擅长 诗画,是文词招待,地位低微。他性格公正耿直,敢于直言,后因 事获罪,被贬为南浦县尉(四川万县),从此他看破官场,弃官隐

《渔歌子》教案(13篇)

《渔歌子》教案(13篇) 教学目标: 1、把握生字词“鳜”、“箬笠”、“蓑衣”的音、形、义。 2、理解《渔歌子》的词意,试着边读边想象,感受画面美,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3、培育阅读,朗读诗词的爱好,养成课外主动欣赏、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 理解《渔歌子》的词意,感受画面美。 难点: 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学会欣赏,诵读,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音乐〕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风景始终被文人墨客所钟爱,很多诗词佳作流传至今。还记得吗?白居易曾在《忆江南》中写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朝阳映照下的江景令诗人如此魂牵梦绕,那么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听————〔歌曲〕。歌中唱到的就是今日我们要学的一首词:《渔歌子》。 2、《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方: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有些词牌还能

表示词的内容,比方,渔歌子,看到这个词牌,你会想到什么?是啊,渔歌子作为词牌们,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 3、有谁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板书张志和〕〔原名张龟龄,后赐名张志和,后因事被贬,隐居江湖间,自号“烟波钓徒”,能书善画,长于音乐。 二、整体把握古诗: 1、首先请听张教师把这首词读一遍。留意难读字的读音。 抽读:鳜鱼青箬笠〔竹子编成的像草帽一样的斗笠,所以是竹子头〕绿蓑衣〔草字头〕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词,边读边在书上划出词的节奏。指名上台划节奏。请你读给大家听好吗?齐读。 3、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张志和的好伴侣,夸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者〕〔评价语:你关注到了这画里的人。乐而忘归,乐不思蜀,你关注到了画里的颜色,如梦如幻〕 大家都关注到了画面的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红。色泽鲜亮但有显得柔软,气氛安静但又布满活力。让我们看着这幅画面,一起诵读这首词。齐诵。 5、这画面不仅有动人的颜色,还有悦耳的声音。〔播放声音〕还有迷人的味道〔出示桃花图〕你听到了吗?闻到了吗?请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用流畅美丽的句子写下来,要写出画面的色、声、味。〔出示无字图片〕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唱渔歌子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渔歌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增加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资源:渔歌子音乐录音、渔歌子歌词、乐器(如花鼓、唢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创设情境:学生聚集在一起,提前播放渔歌子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渔歌子的节奏和旋律。 2.引入话题:向学生展示渔歌子歌词的图片或手写歌词,引发学生的猜测和想象。 二、介绍渔歌子(15分钟) 1.讲解渔歌子的来源和历史背景,介绍渔歌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2.给学生播放渔歌子的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渔歌子的普通话和特点。 三、学唱渔歌子(30分钟) 1.分发渔歌子歌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学习歌词。 2.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教唱渔歌子,注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3.由教师带领学生逐渐完整地学唱整首渔歌子,并配合音乐录音的节奏演唱。 四、表演与展示(20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演唱一段渔歌子,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新。 2.选取几个小组表演,供全班欣赏,并进行互动交流。 3.展示乐器演奏:教师演示乐器演奏技巧,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并进行简单的乐器合奏。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确认所学知识点。 2.询问学生对渔歌子的感受和体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 3.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5分钟) 让学生自行查找并了解其他类型的中国传统音乐,如京剧、南音等,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所了解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实际唱渔歌子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通过学唱渔歌子和演奏传统乐器,学生不仅培养了音乐欣赏和表达的能力,也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和了解。

《渔歌子》教学设计(6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6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美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宁静,又不失生动活泼,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真乃“词中极品”。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思路: 古诗词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那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渔歌子》一词,基于词作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特点,应围绕“读诗——感诗——赏境——拓展——升华”这条主线来展开,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明诗情、入诗境,理解诗人为何不归,感悟出“钓美景、钓心情、钓生活”的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流程: 一、温*旧知巧引新 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 2、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3、了解词牌《渔歌子》。 (1)读词名《渔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 (3)“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语文学*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二、初读古诗要流利 1、学生初读词。 学*古诗词,首要的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一定的节奏。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词,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第三遍读,要着重体会其中的节奏。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 (2)尤其注意多音字“塞”的读音,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分别组词。

渔歌子教案(精选11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1篇) 渔歌子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箬、笠、蓑”,会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体会作者蕴涵在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感知形象,释题入情。 1. 屏幕出示多幅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用几句话来描写一下看到的景象。 2. 这些画面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很有关系,出示《渔歌子》。 3. 自由读词,指名读,教师范读(什么地方值得你借鉴?)。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字音方面重点指导“箬”;书写方面重点指导“箬”和“蓑”的写法;节奏方面重点指导“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停顿。) 4. 释题。你对“渔歌子”是怎么理解的?(词牌名,这首词内容刚好与词牌吻合,所以也可算是题目。) 5. 简介作者张志和。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 根据你的直觉,你觉得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 再读这首词, 能不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 释疑。(重点指导“箬笠”、“蓑衣”、“肥”、“归”的意思)。交流读懂了多少。 4.你们读懂的是不是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出示“垂钓图”。用自己的话描写这幅画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说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指

导,指名说。 (初春,远山蒙上了一层绿色,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地翱翔,桃花盛开了,粉红色的花瓣漂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显得十分肥美。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停舟在春江之上,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钓着鱼。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5. 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理解的意思,我们不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要用自己的语言,还要加上自己的联想。让我们再回到词中,出示《渔歌子》,在这幅“垂钓图”中,如果仔细地去品读,还会发现里面的色彩非常丰富,轻轻地读读这首词,找一找有哪些色彩藏在里面?(显性的:白、青、绿;隐性的:西塞山青绿色、桃花粉红……) 三、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 品赏意象。师: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自然别有一番韵味。再读这首词,想想诗人选取了哪些景象来写的? 2.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可能会说到: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江水猛涨、鳜鱼正肥……),你觉得春天还会有哪些美妙的景色呢?根据回答板书。 3.谁能把这些景送进词里面去,让我们也来填一首词,朗读: 西塞山前白鹭飞,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 感悟“不须归”的原因。(师:学到这儿,你觉得什么原因使诗人“不须归”?) 5. 概括板书:爱春光 师:老师也来说一句:西塞山前春光美,诗人忘情不须归。 6. 除了诗人留恋春光,你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 7. 学生交流。可能会说到:因为有斗笠有蓑衣;因为爱钓鱼;因为鱼鲜美…… 于是引导学生读下面的词。 8.①补充阅读《渔歌子》另一首: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诗,走进词的美 我们随着诗人那优美而凝练的诗句一路从“接天连夜无穷碧”的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走进了银装素裹的冬,细雨霏霏的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流连于江南美丽的春景,在张志和的《渔歌子》中观景、悟情。 二、读词,读出词的韵 1、板书:张志和。张志和是唐代的词人,16岁就因才华出众而深得皇帝的赏识,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2、今天我们就将学习他写的一首词。板书:渔歌子。指名读。渔歌子和如梦令一样,都是词牌名,是古人用来表示音乐的节拍和旋律,有一定的节奏和韵脚。所以这里的“子”不能读轻声。再读“渔歌子”。 3、同学们,请你拿好的书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首词。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最少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第二遍,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第三遍,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韵味来,那你很了不起。 4、检查初读效果。(指名读词,齐读。) A“鳜”注意读法和写法。 B箬笠、蓑衣见过吗?你知道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蓑衣”是用草编的,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图片)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1、张志和不仅词写的美,画也画得好。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就这样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你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这词中画。 2、交流画面。你听出来了吗?这首词中还藏了一幅美丽的画呢。你在这画里看到了什么? (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 白鹭飞:快读,带劲地飞,慢读,悠闲地飞,快活地飞。快活的白鹭成群地起飞了,咱们一起读……青山、白鹭,一动一静,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和谐的画面。 鳜鱼肥:一个“肥”字道出了正是垂钓好时光。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这是一幅多么艳丽、生动的画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