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住院标准日天

住院第一天

诊疗工作13.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14.进行NIHSS评分

15.开出辅助检查项目

16.阅读CT扫描结果,排除脑出血

17.追访检查结果

18.做出初步诊断

19.筛查是否溶栓治疗

20.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溶栓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21.选择以下治疗方案

22.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适应症:①年龄18-75岁。②发病在3小时以内,最迟不超过6小时以内。③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评分7-22分)④脑CT 已排除脑出血或外伤(如骨折、脑挫裂伤)证据,也未显示脑梗死灶。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①既往有颅内出血史,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有胃出血或泌尿系统出血史;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史;近1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史。②近3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性梗死,并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③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④偏瘫侧肌力3级以上且进展性卒中可能性较小

⑤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⑥血小板计数〈100 000/mm3或凝血项异常,血糖〈2.7mmol/L。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00mmHg。⑧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⑨妊娠。10不合作。11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大病历”

医嘱静脉溶栓

长期医嘱:

3.神内Ⅰ级护理

4.饮食

5.普食□ 流食□ 半流食□ 低盐低脂饮食□ 糖尿病饮食□ 管饲饮食(营养配餐

或自制营养流食)□

6.生命体征监护

7.吸氧

8.定时翻身、褥疮护理,但注意避免用力拉扯肢体或暴力按摩□

9.脱水剂(颅内高压者选用1-2种)

甘露醇□ 125ml,ivgtt频次

甘油果糖□ 250ml,ivgtt q12h

10.扩容制剂□

11.神经保护剂□(选1种)

12.活血祛瘀中药制剂或其他改善循环制剂等□(选1种)

临时医嘱:

6.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急检生化全项、凝血四项等

7.心电图、头颅CT或/和头颅MRI(溶栓后24小时内复查)、颈动脉超声。

8.瞳孔眼底检查

9.认知评定

10.静脉溶栓药物选择:

尿激酶UK□ 100万-150万单位+0.9%生理盐水100ml-200ml,静脉点滴半小时。

11.监测血压q15min*2h,其后q30min*6h,其后 q60min*16h

护理与健康教育7.介绍病房环境、设施、设备以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

8.告知患者的权利、义务与院内、科内规章制度。

9.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并记录。

10.静脉取血。

11.指导患者做好溶栓治疗前的心里准备。

12.护送患者到相关科室检查,如脑CT、MRI等。

静脉溶栓护理:

1.术前

(1)做好术前患者心理准备,消除恐惧。

(2)做好物品(监护仪、注射泵)、药品(溶栓剂、甘露醇等)准备。(3)建立可靠的两条静脉通道,防止药物渗漏。

2.术中

(1)准确、熟练遵医嘱给药。

(2)监测血压每15分钟1次,如有异常通知医师。

(3)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精神状态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4)一旦患者上述病情变化,及时通告医师。

(5)详细记录给药时间及剂量。

3.术后

(1)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症状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2)遵医嘱监测凝血四项。

(3)观察系统性出血,如皮肤、黏膜、胃肠道、泌尿道等部位出血,如有可疑之处及时通知医师。

健康教育:

3.向患者介绍溶栓后的注意事项。

4.嘱患者注意肢体活动。

变□无

异□有,填写第11页

注意:1.入院接诊及完成检查和确诊,并筛选是否溶栓治疗方案时间,即在“卒中接诊绿色通道”时间需要在60分钟内完成,并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所有病例入院即采血检验,不论是否已经进餐,血小板、凝血项、急检生化、心电图等项未回报或CT未见报告不得实施溶栓治疗。

2.溶栓治疗者不可同时抗血小板或抗凝、降纤治疗,需要在溶栓24小时后加用抗血小板制剂,首选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可用氯吡格雷。

3.静脉溶栓治疗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适应症和排除适应症需要在病历上有记录,若为适应症而病人或家属拒绝者需要有委托书及相关签字。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 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 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 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 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 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 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完整word版)静脉溶栓流程修改稿.总结,推荐文档.doc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图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姓名性别年龄体重(kg)病历号病人出处 联系方式: 联系人姓名:与患者关系:电话: 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 确定时间( 24 小时制)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最后看起来还正常是什么时候?) 来院时间:年月日时分 来诊时发病在 4.5 小时之内( rtPA)是□否□ 来诊时发病在 6.0 小时之内(尿激酶)是□否□ 如“是”,考虑溶栓治疗,行以下程序。如“否”,本流程终止。 开溶栓检查套餐 快速血糖、血常规、血生化、凝血相(包括 D 二聚体)、心梗三项(督促血标本送检及化验 ! ) 头 CT 或 CTA 筛查静脉溶栓标准 【适应证】是否年龄 18~ 80岁□□溶栓开始时发病在 4.5h 以内( rtPA )或 6h内 ( 尿激酶 ) □□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h,且比较严重( NIHSS 5-25 )□□脑 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以上必须为“ 是” ,为“否”者不能溶栓

【禁忌证】 严重脑卒中(临床 NIHSS>25分,和/ 或影像提示急性低密度或脑沟消失>1/3MCA 供血区、明显占位效应伴中线移位) 在开始治疗前卒中症状迅速改善 尽管头 CT未见异常,临床仍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此次神经功能缺损为癫痫发作的后遗症状 未控制的高血压:(间隔至少 5min 重复 3次测得)收缩压 >180mmHg,或舒张 压 >100mmHg;或需要强力(静脉内给药)治疗手段以控制血压 既往有颅内出血史,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史 近3个月内有有脑梗死史(但不包括未遗留神经体征的陈旧小腔梗)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近3个月内有头颅外伤或严重创伤史; 近3个月内有胃肠溃疡史; 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近 10天曾进行有创心外按压、分娩、及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或静脉穿刺(如锁骨下或颈静脉) 有出血倾向的肿瘤史; 严重的肝病:包括肝功能衰竭、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及活动性肝炎史 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妊娠; 已知的出血体质; 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及手术史; 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包炎; 急性胰腺炎; 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 如骨折 ) 的证据 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 ;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血小板计数低于 100× 109/L,血糖 <2.7 mmol /L( 50mg/dl )或高于 22.2mmol/L (400mg/dl) 。 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以上必须为“否”,为“是”者不能溶栓。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脑梗死临床路径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2)TCD发泡试验。 (3)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监测、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 (4)头颅磁共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灌注加权成像(PWI)等。 (5)头颈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 (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七)选择用药。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药物。 1.溶栓治疗:可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 2.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抗凝、降纤、扩容、神经保护、中药: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4.降低颅内压:可选择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噻米、高渗盐水和白蛋白等。 5.并发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

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

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和侧支循环药物: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

最新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图(试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试行) ⑴ 通知脑卒中小组成员(神经内科主任王晶、韩淑祯、倪中华等) 卒中小组成员立即行 1、初步评估(神经系统相关检查、NIHSS 评分、绝对禁忌症排除)。 2、如果评估患者为脑卒中,有溶栓可能,与家属初步沟通,签署溶栓治疗沟通意向书。 3、急诊完成溶栓前相关检查(急诊凝血7项、急诊肾功 及电解质、血糖、血常规、)不要求查动脉血气 4、护理组留置针(肘静脉)开放通道。 (要求15五分内钟完成)。 静脉溶栓(要求60分内钟内完成) 经过神经内科急会诊,患者有静脉溶栓指征 急诊检验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追踪急诊血生化结果回报(要求45五分内钟完成) 为争取时间,必要时可由患者家属送检血标本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送患者到CT 室行急诊头颅CT 平扫,根据CT 扫描结果判断,并且电话联系神经内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要求25五分内钟完成) 结果判定(要求45五分内钟完成) 1.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根据急诊CT 平扫结果判断决定; (1) CT 发现脑梗死的责任病灶,电话联系神经内科值班医师到急诊或CT 室急会诊; (2)CT 发现脑出血,根据出血量联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会诊,必要时急诊CTA 检查。 (3) CT 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电话联系神经外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后,请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会诊。 急诊分诊台通知急诊值班医生,初步判断卒中可能 评估时间窗完成流程可能 (要求5分钟内完成) 根据会诊及CTA 检查结果 120接到脑梗死可能患者,主动通知神经内科病区。 电话:7231358 患者家属护送来院 通知CT 室准备急诊CT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 (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 (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 (4)控制血压; (5)降低颅内压。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7)防治应激性溃疡; (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 (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 (2)抗凝治疗; (3)抗血小板治疗; (4)降纤治疗; (5)神经保护治疗; (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 (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4.溶栓治疗:尿激酶等。 5.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肝素等。 6.抗血小板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7.缓泻药。 8.防治应激性溃疡: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9.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10.中药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监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梗死病情危重者需转入lCU,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 1、急性脑梗死; 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 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 3、年龄18-80岁; 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 1、年龄>80岁; 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 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 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 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 头部CT 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4.5h以内 4.5h以内 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 NS250ml+胞二磷胆碱0.5 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 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 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压控制在160/90mmHg或患者发病前水平为宜 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 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 24小时后观察足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塞的临床路径 一、脑梗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塞(ICD10:I63)。 (2)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诊治重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实施个体化治疗。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一)一般性诊断 1、临床特点 (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 发作。 (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 (2)影像学检查:脑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的范

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①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②头颅磁共振(MRI) 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二、临床分型(OCSP 分型) OCSP 临床分型标准: 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多为MCA 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 局限。提示是MCA 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 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可表现为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双侧感觉运动障碍;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等。为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死。 4、腔隙性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大多是基底节或脑桥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

2.04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流程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流程

东莞市大朗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一、医疗流程 (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的填写。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指尖血糖、血常规、血电解质、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评分、格拉斯哥评分。 (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急性期治疗药物,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治疗。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的可能是受害的可能的10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的获益尚不能准确的预测。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计算。 (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如果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的阿替普酶在1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1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八)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注意检测神经功能(NIHSS评分):最初2小时内,1次/15分钟,随后6小时,1次/60分钟,此后1次/4小时。直至24小时。 (九)rt-PA输注过程中注意事项。出现下列情况,停止输注。 1、过敏反应:显著的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2、神经功能恶化: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病情加重(NIHSS评分增加4分) 3、血压大于185/110mmHg持续存在或伴神经功能恶化 4、严重的全身出血: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 (十)过敏反应处理

中风病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塞(ICD-10 编码:I63.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010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肝阳暴亢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O80和脑梗塞(ICD-10 编码:I63 。902)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DSA 或CTA 等)、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 超或TCD)、C 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2 聚体、双下肢血管 B 超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 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1)肝阳暴亢证:平肝潜阳,通经活络。 (2)风痰阻络证:熄风化痰,通经活络。 (3)痰热腑实证:泄热通腑,化痰通络。 (4)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5)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2.针灸治疗 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等。 6.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 7.康复训练: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2.没有需要住院治 疗的并发症。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操作规范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 一、诊断 应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诊断步骤: ② 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但在起病早期,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时机。 三、一般处理 1、呼吸与吸氧、心脏监测和体温控制 ①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24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

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24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②呼吸与吸氧支持: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 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2 ① ② ③ ④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3、血糖控制 ①血糖超过10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应加强血糖监测,血糖值可控制在

7.7-10mmoll/L。 ②血糖低于3.3mmol/L时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达到正常血糖。 三、溶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癫痫发作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活动性内出血 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或其他情况 ?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

限)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s ?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 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PTT,INR,血 小板计数、ECT;TT或恰当的Xa因子活性测定 等) 6h内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2020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2020年版)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

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或其他颅内血管检查(MRA、CTA等)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脑梗死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 一、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 1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 的诊治重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 化治疗。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一)一般性诊断 1. 临床特点 (1 )多数在静态下记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 (2) 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3) 临床症状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障碍、 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2. 辅助检查 (1) 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 (2) 影像学检查:脑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的显示脑梗死的范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 鲜梗死灶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 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头颅磁共振(MRI )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二)临床分型(CISS 分型) CISS 临床分型标准: 1. 大动脉粥样硬化(LAA ):包括主动脉弓和颅内/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 a.主动脉弓粥样硬化 因的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经高分辨MRI/MRA 和/或经食道超声证实的主动脉弓斑块》 4mm 和/或表 面有血栓)。 b.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 1)无论何种类型梗死灶(除外了穿支动脉区孤立梗死灶) 损斑块或 狭窄》50%)。 2) 对于穿2支动脉区孤立梗死灶类型,以下情形也归到此类:其载体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 何程度的粥样 硬化性狭窄(TCD MRA 、CTA 或 DSA ); 3) 需排除心源性卒中; 4) 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2007.01 ) 实施个体 TIA 发作。 如偏袒、偏身感觉 1) 2 3) 4) 急性多发梗死病灶,特别是累及双侧前循环和 /或前后循环同时受累; 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易损斑块或狭窄》 没有心源性卒中(CS 潜在病因的证据; 没有可以引起急性多发梗死灶的其他病因如血管炎、凝血异常以及肿瘤性栓塞的证据; 5)存在潜在病 50%)的证据; ,有相应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易 HR-MRI )或任

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

XXXX 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一、医疗流程 (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 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的填写。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 评分、HAT 评分、格拉斯哥评分。 (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急性期治疗药物,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治疗。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的可能是受害的可能的10 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的获益尚不能准确的预测。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 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 计算。(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 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 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如果发现

2 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 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 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的阿替普酶在 1 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 1 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八)、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注意检测神经功能(NIHSS 评分):最初2小时内, 1 次/15 分钟,随后6小时, 1 次/60分钟,此后 1 次/4 小时。直至24小时。 (九)、rt-PA 输注过程中注意事项。出现下列情况,停止输注。 1、过敏反应:显著的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2、神经功能恶化: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病情加重(NIHSS 评分增加 4 分) 3、血压大于185/110mmHg 持续存在或伴神经功能恶化‘ 4、严重的全身出血: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 (十)、过敏反应处理 1、停rtPA ; 2、停ACEI/ARB ; 3、高流量吸氧; 4、根据情况应用抗组

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 ⑴ 通知脑卒中小组成员(急诊科李文鹏或胡淦,电话2025017) 卒中小组成员立即行 1、初步评估(神经系统相关检查、NIHSS 评分、绝对禁忌症排除)。 2、如果评估患者为脑卒中,有溶栓可能,与家属初步沟通,签署溶栓治疗沟通意向书。 3、急诊完成溶栓前相关检查(急诊凝血7项、、急诊肾功及电解质、血糖、血常规、)不要求查动脉血气 4、护理组留置针(肘静脉)开放通道。 (要求15五分内钟完成)。 静脉溶栓(要求60分内钟内完成) 经过神经内二科急会诊,患者有静脉溶栓指征 1、治疗前家属沟通签字。 2、神经内二科医师电话通知病房准备接收及溶栓相关事 宜,送患者到神经内二科病房,并且立即应用(rt-PA ) 完成静脉溶栓(神经内二科无病床必须通知爱玛客公司 中央运送调度中心联系紧急加床,电话:2023722。) 急诊检验 诊卒中小组员追踪急诊生化结果回(要求45五内钟完成) 争取时间,必时可由患者属送检血标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送患者到CT 室行急诊头颅CT 平扫,根据CT 扫描结果判断,并且电话联系神经内二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要求25五分内钟完成) 结果判定(要求45五分内钟完成) 1.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根据急诊CT 平扫结果判断决定; (1)CT 发现脑梗死的责任病灶,电话联系神经内二科值班医师到急诊一区或CT 室急会诊; (2)CT 发现脑出血,根据出血量联系神经内二科、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一区会诊,必要时急诊CTA 检查。 (3)CT 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电话联系神经外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后,请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一区会诊。 急诊分诊台通知急诊一区值班医生,初步判断卒中可能 评估时间窗完成流程可能 (要求5分钟内完成) 根据会诊及CTA 检查结果 协商专科收治 120接到脑梗死可能患者,主动通知急诊分诊台。电话:2983616 患者家属护送来院 通知CT 室准备急诊CT

脑梗死临床路径精编WORD版

脑梗死临床路径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脑梗死临床路径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表单 一、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单纯脑梗死无合并症或合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1、曾有脑梗塞病史,遗留肢体偏瘫或者智能障碍,可近期加重。 2、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头晕、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3、头颅CT提示MRI提示有老年脑改变,或者多发性脑梗塞(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 (三)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 疾病分期: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2、无意识障碍 (四)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 2、有各种类型意识障碍 3,进展型 (五)治疗常规 1、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调控 2、抗血小板,调脂治疗 3、改善脑循环 4、神经保护治疗 5、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6、康复治疗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液分析 (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 (七)选择用药。 1.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 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 时,可选用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等。 2.抗血小板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调脂药物:如他汀类。 4.中药治疗。 (八)标准住院日:7-10天 (九)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肢体或语言功能稳定或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合并症,进展性,病情危重,不能出院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 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患者拒绝出院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塞恢复期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塞恢复期(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1995 年) ①病名诊断:统一病名为中风病,又名卒中(内中风)。 1)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 2)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 4)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②病类诊断: 1)中络: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或兼有口舌歪斜者。 2)中经: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 无神识昏蒙者。 3)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 或迷蒙为主症者。 4)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者。 结合临床也可按有无神识昏蒙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病。 ③证名诊断: 1、中经络 1.1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遍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则:平肝潜阳 方药:中经Ⅰ号 钩藤 30赤芍 10 夏枯草 30 丹皮 15 菊花 30 怀牛膝 20 珍珠母 30 1.2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遍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则:化痰通络 方药:中经Ⅱ号 法夏 10 白术 10 天麻 10 胆星 6 丹参 30 香附 15 酒大黄 5

脑梗死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案号 诊断 拟行治疗:()阿替普酶/()尿激酶静脉溶栓 根据患者目前病情有静脉溶栓适应症,无明显禁忌症。可以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本医师针对患者病情,向家属(或者近亲属,授权委托人)作如下告知: 溶栓目的:防治局部血栓的进一步扩大,促使闭塞血管再通,获得在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从而争取最大程度恢复受损神经功能。 溶栓结局:溶栓后无效或恶化常见,占37%,但溶栓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31-50%,溶栓病人35%致残,不溶栓的70%致残。 可能的危险:1、溶栓后症状性脑内出血发生率6.4-19.8%,甚至更高; 2、个别可能有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道或者五官等部位出血,严重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3、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 4、溶栓后再闭塞; 5、药物过敏; 6、可能出现其他无法预料或不能防范的并发症和意外; 7、增加医疗费用,阿替普酶价格比较昂贵。 谈话医师签字:日期:年月日时分 医师已经向我详细介绍了上述内容,我充分了解治疗目的及可能发生的情况,理解其含义,上述问题一旦发生,本人理解这是医学上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相信医护人员将全力救治,本人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规定缴纳一切费用。由该治疗引发的上述情况,患者及本人同意放弃通过行政,司法等途径来主张权利。 同时,我确认患者没有以下情况(请勾选): ()发生症状到现在>4.5小时或6小时 ()病前3个月内曾有心肌梗死 ()病前2周内外科大手术 ()近期接受过大动脉穿刺 ()病前3个月内有脑外伤或卒中 ()病前3周内胃肠或泌尿道出血 ()既往颅内出血史 我签字()同意/()不同意静脉溶栓(阿替普酶/尿激酶) 患方签字:签字人与患者关系: 签字日期:年月日时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