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投入产出法原理(一)

第二章 投入产出法原理(一)

第二章  投入产出法原理(一)
第二章  投入产出法原理(一)

第二章投入产出法原理(一)

第一节静态投入产出模型

1、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一般介绍

所谓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模型中时间因素的意义和复杂性)

简单地说,投入产出表(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产品投入产出表

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劳动投入产出表

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

特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表

全国投入产出表

地区投入产出表

根据范围的不同划分部门投入产出表

企业投入产出表

………

报告期投入产出表

根据用途的不同划分

计划期投入产出表

其中,静态产品投入产出表(模型)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而其它类型的投入产出表(模型),则可以看成是静态模型的扩展。因此,要了解投入产出原理,必须首先了解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2、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

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的表式

在实物投入产出表中,是以产品来进行分类的,其计量单位则是以实物单位来计量的。简化的实物形态投入产出表如下所示:

简化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

上表的简要解释:

从行向看,反映的是各类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其中一部分作为中间产品供其它产品生产中使用(消耗),另一部分则作为最终产品供投资和消费使用,两部分相加就是一定时期内各类产品的生产总量。从列向看,反映了各类产品生产中要

消耗其它产品(包括自身)的数量。但应指出的是,由于列向各类产品的计量单位不一致,故不能进行运算,因此,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只有行模型没有列模型。 实物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 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 = 总产品

用符合表示则为:

或写成 ∑==+n

j i

i ij

Q y q

1

),,2,1(n i =(2·1)

(2)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一般用ij

a 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

单位j 产品需要消耗i 产品的数量。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j

ij ij Q q a =

),,2,1,(n j i =

直接消耗系数含义清楚、计算简单,但其在投入产出法只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直接消耗系数的准确与否,是投入产出法成功的基本前提。如何才能保证

ij

a 的准确性?这正是投入产出法始终要关注的基本问题。

把直接消耗系数

ij a )

,,2,1,(n j i =代入方程(2·1)得:

n

n nn n n n n Q y q q q Q y q q q Q y q q q =++++=++++=++++

2122222211111211

j

ij ij Q a q = ),,2,1,(n j i =

∑==+n

j i

i j

ij Q y Q

a 1

),,2,1(n i = (2·2)

上式如果写成矩阵形式则为:

Q Y AQ =+ (2·3)

其中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

1

2222111211 ???????

??=n Q Q Q Q 21

??

??

?

?? ??=n y y y Y 21

因此,(2·2)又可写成 Q A I Y )(-= (2·4)

其中,I 是单位矩阵,而)(A I -是一个特殊形式的矩阵,其具体形式为:

??

??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I

21222

21112

1111)(

此矩阵有明确的经济含义:

在矩阵)(A I -中,从列来看,说明了每种产品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若用“负”号表示投入,用“正”号表示产出,则矩阵中每一列的含义说明,为生产一个单位各种产品,需要消耗(投入)其它产品(包括自身)的数量。而主对角线上各元素,则表示各种产品扣除自身消耗后的净产出比重。同时,也可看到,此矩阵的“行”则没有经济含义,因为每一行的元素不能运算。

模型(2·4)建立了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已知各种产品的总产量,则通过(2·4)就可计算出一定生产技术结构下,各种产品用于最终产品的数量。

当然,我们还可以建立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联系,即将(2·4)改写成:

Y A I Q 1

)(--= (2·5) 由此,若知各类产品的Y ,则根据(2·5)就能计算出Q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在)(A I -的求逆过程中,其矩阵中的元素(除对角线上的元素外)都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但为什么能进行各种运算呢?同时,其计算结构还要能够恰倒好

处呢?

(3)完全消耗系数与最终产品系数 (一)、完全消耗系数

一般来说,任何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各种直接消耗关系外(直接联系),还有各种间接消耗关系(间接联系)。完全消耗系数则是这种包括所有直接、间接联系的全面反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产品的生产中,几乎都存在这种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的关系,而充分理解各种间接消耗关系是充分理解宏观经济问题复杂性的有力工具。例如,某些表面上看起来毫无联系的部门或产品,实际上都

有着比较重要的间接联系。如果能将各部门间、产品间的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关系计算出来,则对了解和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间、产品间的内在联系,搞好宏观经济结构的分析和预测是有很大帮助的。

下面通过一图形来具体解释一下各种间接消耗关系的含义。

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每生产单位j 种(部门)最终产品要直接、各种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i 种(部门)产品的数量。一般用ij

b 来表示,用B 来表示完

全消耗系数矩阵。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假设国民经济只有农业(1)和工业(2)两个部门,并知它们之间的直接消耗矩阵,即为

???? ??=2221

1211

a a

a a A 11a 12a 21a 22a

首先分别计算农业和工业的一次间接消耗系数: 农业产品对农业产品的一次间接消耗为:

2112112

a a a +

农业产品对工业产品的一次间接消耗: 22212111a a a a +

工业产品对农业产品的一次间接消耗:

12221112a a a a +

工业产品对工业产品的一次间接消耗:

222

2112a a a +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结果,我们就可以找到某种规律,由此得到这两个部门的一次间接消耗的系数矩阵为:

?

??

?

??++++=2222112222121

112212121121122112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再计算农业和工业的二次间接消耗: 业产品对农业产品的二次间接消耗为:

212212112112211211113a a a a a a a a a a +++

… … …

其它二次间接消耗的计算省略。同样,我们仍可找到某种规律性,并得到二次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

????

?

????++=22

21122112111133

2a a a a a a a A

由此我们还可以类似地计算出

,,54A A ,等,得到三次、四次、……,等间接消耗系数的结果。所以,我们最终得到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应为:

I k A I A A A I A I A A A A I I B A A A A B k k k k ≈∞→-=+++++-++++++=++++++=)())(23232

而(

因此,我们得到

I

A I

B A I I B --=∴-=+--11)()( (2·6)

这就是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 (二)、最终产品系数

一般把矩阵1)(--A I 中的元素ij b 称为最终产品系数或追加需要系数。即最终产品

系数为:

??

??

?

??

??=--n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 A I 21222

21112111)(

最终产品系数的经济解释:

从列来看:矩阵中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一般来说都大于1()1?ii b ,这表明i 部门要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其部门的生产总量必须达到的数量,具体地说,要保证i 部门能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首先其生产总量就要有一个单位的产品,然后由于其自身和国民经济间的相互消耗关系,使得i 部门的总产量要超过一个单位。其超过部分和非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体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完全消耗关系。这一意义可用下面的例子形象地说明:

上表的第一列表明:要保证农业部门能提供一亿元的最终产品,则农业部门的生产量要达到1·109亿元,轻工业部门要达到0·0464亿元,重工业部门要达到0·4114亿元,其它部门要达到0·0904亿元。其中农业部门生产总量只超过最终产品的部分(0·0904亿元)以及引起其它各部门生产的数量,都是因为农业生产中对各部门(包括本部门)都存在着完全消耗关系所致。

从行来看:如果国民经济中各种最终产品分别增加,,,,21n y y y ??? 那么第i 部门的总产量要增加),,2,1(2211n i y b y b y b n in i i =?++?+?。

同理,利用完全消耗系数与1

)(--A I 的关系,还可以推导出完全劳动消耗系数的

计算公式为:

1

)()(--=+=A I A B I B A B v v v v 或者是 (2·7)

其中,v B ——完全劳动消耗系数行向量,),,,(21vn v v v b b b B =; v A ——直接劳动消耗系数行向量,),,,(00201n v a a a A =。 3、价值形态投入产出模型

在价值投入产出表中,将国民经济分成若干部门,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因而它比实物投入产出表包括的范围多而全。一般来说,价值投入产出表的行反映各部门产品的实物运动过程,而列则反映各部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简化价值投入产出表形式如下: 按行建立的价值模型

从行向建立价值模型的过程与实物模型是完全类似的,它也是反映各部门产品生产和分配使用的情况,建立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平衡关系。具体过程如下: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

∑==+n

j i

i ij

X y x

1

),,2,1(n i = (2·8)

将以价值形式表示的各部门直接消耗系数ij a代入上式,则得

∑=

= +

n

j

i

i

j

ij

X

y

X

a

1

)

,

,2,1

(n

i

=(2·9)

上式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X

Y

AX=

+

由此可得:

X

A

I

Y)

(-

=(2·10)

Y

A

I

X1)

(-

-

=(2·11)

(2)、按列建立的价值模型

按列建立的模型,反映地是各部门价值的形成过程,即反映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情况,建立起净产值与总产值之间的平衡关系。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列基本平衡关系式,有

物资消耗+净产值=总产值

∑==+n

i j

j ij

X N x

1

),,2,1(n j = (2·12)

式中

j

N 为j 部门净产值(新创造价值)。

引入直接消耗系数于上式,则得

∑==+n

i j

j j ij

X N X a

1

),,2,1(n j = (2·13)

式中

∑=n

i ij

a

1

表示生产单位j 部门产品的物资消耗系数。如果用

cj

a 来表示

∑=n

i ij

a

1

则(2·13)又可写成

j

j cj j

j j cj N X a X N X a =-=+)1( ),,2,1(n j = (2·14)

上式用矩阵表示则为

N X A I c =-)( (2·15)

式中,N 为各部门净产值列向量,c A 为物资消耗系数矩阵,是一个对角矩阵。即

??

??

?

?

?

?

?=?

???????

??

?

?=∑∑∑==

=cn c c n

i in n

i i n

i i c a a a a a

a A

000

00

000

2112

11

(2·15)式建立了总产值与净产值之间的联系,同样,还可以建立净产值与总产值之间的联系,即

N A I X c 1

)(--= (2·16)

由于)(c A I -是对角矩阵,故其逆矩阵也是一对角矩阵,且其对角线上的元素为矩阵)(c A I -对角线上元素的倒数。

)(c A I -的经济解释:一般称矩阵)(c A I -为净产值系数矩阵,即是由各部门净

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所组成的矩阵,显然∑=-n

i ij

a 11的含义为j 部门净产值占其总

产值的比重。

这里再引入两个基本概念: 劳动报酬系数vj

a ——为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报酬的数量,其计算公式

为:

j j vj X v a =

),,2,1(n j = (2·17)

净产值系数

mj

a ——为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带来净产值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j

j mj X m a =

),,2,1(n j = (2·18)

由此结合前面物资消耗系数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

1

=++m j vj cj a a a ),,2,1(n j =

这一结论表明的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或组成部分。 4、投入产出行模型和列模型的总量关系

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在不考虑进出口的情况下,我们有投入产出表纵列中各部门产品的生产量应等于其横行中各部门产品的分配使用量。所以,国民经济中第k 个部门有以下平衡关系式,即

∑∑==+=+n

i n

j k

kj k ik

y x N x

1

1

),,2,1(n k =

因而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看,各部门生产的总量与分配使用的总量也应该相等,所以有:

∑∑∑∑∑∑======+=+n i n j n

j n j n i n

i i

ij j

ij

y x N

x 11111

1

∑∑===∴n

j n

i i

j y N 1

1

(2·19)

上式的经济解释:上式说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在不考虑进出口因素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生产量和最终使用量的平衡情况。

5、建立投入产出价值表中第2和第3部分之间联系的数学模型 根据简化的价值表,我们可设: W Z Y +=

???

???? ??=??????? ??=n n w w w W z z z Z 2121, 根据

vj

a 和

mj

a 的定义,又有

X A M X A V m v ?

,?==

式中,v A ?——各部门劳动报酬系数vj a

的对角矩阵; m A ?——各部门净产值系数mj a 的对角矩阵。 由投入产出的基本模型,有

W

A I Z A I W Z A I Y A I X 1

111)()()

()()(-----+-=+-=-=

又[]

W A I A Z A I A W A I Z A I A X A V v v v

v 1111)(?)(?)()(??-----+-=-+-==

令:w z V V V +=

W A I A

V Z A I A V v

w

v

z 11)(?)(?---=-=∴ (2·20)

式中,z V ——由积累而引起的各部门劳动报酬的列向量;

w V ——由消费而引起的各部门劳动报酬的列向量。 同理可得到

W A I A Z A I A M m m 11)(?)(?---+-= 令 w z M M M +=

则 W A I A

M Z A I A M m

w

m

z 11)(?)(?---=-= (2·21)

式中,z M ——由积累所带来的净产值的列向量;

w M ——由消费所带来的净产值的列向量。

综合(2·20)和(2·21)的结果,可以得到反映价值表中第2和第3部分数量联系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

l r r l Y A I A N 1)(?--= (2·22)

式中,r

l N ——表示与第l 项最终产品项目相对应的r 项目净产值的列向量;

r A ?——表示各部门净产值中第r 项目系数的对角矩阵,既各部门净产值中第r 项目在各部门产品价值中所占比重的对角矩阵;

l Y ——第l 项目最终产品的列向量。

通过公式(2·22)我们就可以根据最终产品的每一项目数量的大小,计算出对净产值每一项目影响的数量大小,这对于全面深入地分析各种平衡关系显然是十分方便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也能推出相反关系的一般数学模型(省略)。

第二章 作业

1、请说直接消耗系数4432,a a 的含义,并分别写出它们的具体计算式。

2、已知一实物投入产出表,其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

?????? ??=610

6

141810

41081A

其最终产品列向量为:

??

??

? ??=203050Y

求总产量X ,并根据所给出的条件,绘制简单实物投入产出表,求出其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3、试证明:

1=++m j vj cj a a a )

,,2,1(n j =,并说明其经济含义。

4、试证明完全劳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1

)()(--=+=A I A B I B A B v v v v 或者是

其中,v B ——完全劳动消耗系数行向量,),,,(21vn v v v b b b B =;

v A ——直接劳动消耗系数行向量,),,,(00201n v a a a A =。

5、根据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模型,试推出反映劳动报酬和净产值与积累和消费之间数量联系的数学模型。

07944-经济法学原理-复习资料1

07944-经济法学原理-复习资料1

第一编总论 1、简述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实现国家经济调节意志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国家经济调节关系。 2、简述1979年以后我国经济法发展的特点 1979年以后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数量急剧增多、覆盖面广、立法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行、立法反映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是这一时期的中心内容。 3、简述国家经济调节关系的基本特征 国家经济调节关系的基本特征是:(1)它是在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过程中发生的;(2)它必须以国家(或其代表者)为一方主体,同另一方主体之间是调节与被调节、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双方地位不平等;(3)不必等价有偿,也不是或不完全是自愿协商,而具有一定的国家强制性。 4、试述经济法价值的特点 经济法同其他部门法价值、一般价值有着共性,但又有特殊性。经济法价值也包含诸如自由、安全、秩序、效率、公平、正义等方面,但其具体内涵有所不同。 经济法价值的特殊性是由经济法在法体系的特殊本质属性决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是经济法的显著特点,也是认识经济法价值的关键。经济法价值体系中各项价值都鲜明地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例如:经济法价值中的秩序:这是关于经济领域和经济生活的秩序;这是重在维护社会经济总体结构和运行的秩序。 经济法价值中的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包括劳动生产效率、经营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利润率等;并且这主要是指社会总体经济效率。 经济法价值中的公平:这里首先是指经济生活的公平;注重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公平,但不要求所有个体和团体间都绝对公平。 在经济法价值链中,虽然各项价值都很重要,但其中的效率和公平尤其应当引起重视,要通过经济法的立法和实施有效地维护社会总体效率,实现社会公平。 5、试述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原则,是由经济法所确立的,在其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时所遵循的准则。经济法的原则应为经济法所特有,它不适用于其他部门法。 经济法的原则,也有基本原则与局部性原则、普遍性原则与特有性原则之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涵盖整个经济法部门,是该部门所有法律规范及从其制定到实施全过程都需贯彻的。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体系中全部法律规范——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引导调控法都必须贯彻的。 贯彻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核心问题,在于恰当处理个体经济(效率、公平等)同社会经济(效率、公平等)的关系,在以上二者进行衡平。不过经济法毕竟是以“社会本位”为视角的,其基本原则所强调的是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也就是促进和维护社会经济利益。 6、简述经济法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经济法法律关系,可以称之为“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亦即由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调节过程中所形成的各方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经济法法律关系同其它法律关系比较,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在国家经济调节活动中发生的有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因国家经济调节引起,其内容是与国家经济调节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它不是发生在其他领域的其他种类的权利义务关系。(2)它是由经济法确认的权利义务关系,受经济法保护。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只有在受到经济法调整时,才形成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 7、简述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经济法主体的分类为:(1)按照主体在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中所处的基本地位,分为国家经济调节(管理)主体与被调节(管理)主体;(2)按照各主体参加国家经济调节关系的经常性或专门性与否,分为经常性主体与非经常性或专门性主体;(3)按照在国家经济调节中的职能分工,分为综合经济调节主体、职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简答题

简答题 一: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市场功能存在缺陷,它在提供公共产品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2、市场不能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3、市场竞争失灵 4、市场调节本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简述政府承担的经济职能主要内容 1、保持总量平衡,经济稳定增长,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物价稳定,就业充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力争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增长。 2、制定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整体质量的提高。 3、提供公共服务。 4、进行管理和监督,维护市场秩序。 5、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 6、制定收入政策,调节收入分配。 三: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失灵的原因 政府失灵的根本原因在于,强调政府对经济实施高度干预的主张过于夸大了政府的能力。 四:简述经济法定义的含义 1、经济法属于国内法体系 2、经济法具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不同于国内法体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门 3、经济法是一系列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五:简述经济法形式渊源的种类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和部委规章 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有关规范性文 件 六:简述经济法律关系与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区别 首先,经济法律是经济法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后所确认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经济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利益关系。 其次,经济法律关系要用法律来保障,经济关系由客观经济规律来支配。 最后,经济法律关系的存在以经济法的存在为前提;经济关系的存在,不以法的存在为前提,它是客观存在的。 七:简述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 1、经济法主体一定是被经济法律、法规所规范的社会实体 2、经济法主体是可能参加或实际参加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主体 3、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权利(权力)义务的主体 4、经济法主体之间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八:简述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特殊性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考试试题及解答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考试试题及解答 一、判断题(10题共10分) 二、单项选择(10题共10分) 三、填空题(10题共10分) 四、名词解释:(4题共20分) 1、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财产所有权。 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四项权利。产权和所有权的区别是:产权是一个较大的概念,产权包括所有权。房地产所有权只是房地产产权中主要的一种。 2、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与自然人不同,是种无生命的社会组织体,法人的实质是一定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企业法人是具有国家规定的独立财产,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组织章程和固定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经济组织。确立企业法人制度的好处,在于使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取得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法律上拥有独立的人格,象自然人一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企业法人的这种独立资格的意义在于:一是独立于自己的主管部门,企业和主管部门之间是两个完全平等的主体,不是隶属关系,双方只能按照等价、有偿、自愿、互利的原则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二是独立于企业成员,即企业法人与组成企业法人的成员互相分离,各自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三是独立的财产权利,从而使企业法人能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四是独立的财产责任,即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以企业自有的财产独立承担,同组成企业法人的成员的财产无关。 3、公司:公司是指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根据现行中国公司法(2005),其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以营利为目而依法设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自有资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公司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一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数量的构成分类的一种,又称独资公司,指单一投资主体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独资公司又可分为法人型的独资公司和自然人的独资公司。(P40) 也叫独资公司、独股公司,系指仅有一个股东持有公司全部出资的有限公司或仅有一个股东持有全部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 5、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为经营共同事业,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分险的营利性组织.其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6、有限合伙企业:是指一名以上普通合伙人与一名以上有限合伙人所组成的合伙。虽然在表面上及一些具体程序与做法上,它是介于合伙与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一种企业形式,但必须强调的是,在本质上它是合伙的特殊形式之一,而不是公司。 7、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希望对方能完全接受此条件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受领要约的一方称为受要约人。 8、不安抗辩权:(合同法P143)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规定不安抗辩权是为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

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二) 在这一章中,将进一步阐述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并用假设的数字编制一个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作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实例。 第一节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模型的评价 1、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 (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3)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 也正因为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特点,实物模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 (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

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出法整体性特点的破坏)。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 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位。 2、对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计量单位,因此与实物模型相比,有下列优点: (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因此,价值模型可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生产和分配使用的全貌;并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与资料取得的可能,灵活地将部门的分类进行合并和分解。 下面看看两个部门合并的情况: ij ik it j k t j k t x x x y y y X X X =+=+=+ j k t j k t m m m v v v =+=+ j ij k t k ik t it k t ik it ij X x X X X a X a X X x x a = ++=++= ),,2,1,(n j i = 从上面的结果看,除了直接消耗系数的合并外,其它的合并是非常简单的;但 ij a 合并的复杂性已经提醒我们,价值模型中的合并与分解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有条件的、有缺陷的。

投入产出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一、概论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 Leontief )于1936年发明的一种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部分之间在生产数量上的互相依存关系,用于预测及平衡再生 产的综合比例,有时称为部门联系平衡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是把自然环境资源、能源和生产排出的废 弃物作为经济活动的投入物和产出物,并利用能量与物质恒定律和生态经济学 的原理,分析改善环境质量带来的效益与支付的费用以及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迅速发展,已 成为目前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基本原理 1、概述 (1)投入产出分析是对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进行研究,以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在生产的重要比例关系的方法和技术。其中: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产出是指从事经 济活动的结果及产品的分配去向,使用方式和数量。 (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是投入产出模型或投入产出表,其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模型,模拟了某地区或某企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部门对 社会最终需要量变化的反映。 (3)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各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并且整个经济系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其中经济系统中任一部门发生变化,都将引 起其它部门的供求变化,这种连锁反应,结果是破坏原有的平衡。投入产出分 析就是依照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描述经济系统中各部门的平衡关系。 (4)里昂惕夫(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了投入产出模型, 其将各种经济流归结在一个表中,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整个经济活动提供了一 个简明而又系统的结构关系—投入产出表,奠定了投入产出模型的方法论基础。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主要是中间产品交流表,后来发展为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完全消 耗系数表。表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若用物理量表示,则形成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表 若用货币价值表示,则形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币值表 (1)中间产品交流表(简化的价值投入产出模型)

07944经济法学原理

第一编总论 1、简述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实现国家经济调节意志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国家经济调节关系。 2、简述1979年以后我国经济法发展的特点 1979年以后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数量急剧增多、覆盖面广、立法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行、立法反映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是这一时期的中心内容。 3、简述国家经济调节关系的基本特征 国家经济调节关系的基本特征是:(1)它是在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过程中发生的;(2)它必须以国家(或其代表者)为一方主体,同另一方主体之间是调节与被调节、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双方地位不平等;(3)不必等价有偿,也不是或不完全是自愿协商,而具有一定的国家强制性。 4、试述经济法价值的特点 经济法同其他部门法价值、一般价值有着共性,但又有特殊性。经济法价值也包含诸如自由、安全、秩序、效率、公平、正义等方面,但其具体内涵有所不同。 经济法价值的特殊性是由经济法在法体系的特殊本质属性决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是经济法的显著特点,也是认识经济法价值的关键。经济法价值体系中各项价值都鲜明地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例如:经济法价值中的秩序:这是关于经济领域和经济生活的秩序;这是重在维护社会经济总体结构和运行的秩序。 经济法价值中的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包括劳动生产效率、经营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利润率等;并且这主要是指社会总体经济效率。 经济法价值中的公平:这里首先是指经济生活的公平;注重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公平,但不要求所有个体和团体间都绝对公平。 在经济法价值链中,虽然各项价值都很重要,但其中的效率和公平尤其应当引起重视,要通过经济法的立法和实施有效地维护社会总体效率,实现社会公平。 5、试述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原则,是由经济法所确立的,在其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时所遵循的准则。经济法的原则应为经济法所特有,它不适用于其他部门法。 经济法的原则,也有基本原则与局部性原则、普遍性原则与特有性原则之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涵盖整个经济法部门,是该部门所有法律规范及从其制定到实施全过程都需贯彻的。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体系中全部法律规范——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引导调控法都必须贯彻的。 贯彻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核心问题,在于恰当处理个体经济(效率、公平等)同社会经济(效率、公平等)的关系,在以上二者进行衡平。不过经济法毕竟是以“社会本位”为视角的,其基本原则所强调的是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也就是促进和维护社会经济利益。 6、简述经济法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经济法法律关系,可以称之为“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亦即由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调节过程中所形成的各方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经济法法律关系同其它法律关系比较,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在国家经济调节活动中发生的有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因国家经济调节引起,其内容是与国家经济调节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它不是发生在其他领域的其他种类的权利义务关系。(2)它是由经济法确认的权利义务关系,受经济法保护。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只有在受到经济法调整时,才形成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 7、简述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经济法主体的分类为:(1)按照主体在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中所处的基本地位,分为国家经济调节(管理)主体与被调节(管理)主体;(2)按照各主体参加国家经济调节关系的经常性或专门性与否,分为经常性主体与非经常性或专门性主体;(3)按照在国家经济调节中的职能分工,分为综合经济调节主体、职

最新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二) 在这一章中,将进一步阐述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并用假设的数字编制一个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作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实例。 第一节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模型的评价 1、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 (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3)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 也正因为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特点,实物模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 (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

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出法整体性特点的破坏)。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 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位。 2、对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计量单位,因此与实物模型相比,有下列优点: (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因此,价值模型可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生产和分配使用的全貌;并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与资料取得的可能,灵活地将部门的分类进行合并和分解。 下面看看两个部门合并的情况: ij ik it j k t j k t x x x y y y X X X =+=+=+ j k t j k t m m m v v v =+=+ j ij k t k ik t it k t ik it ij X x X X X a X a X X x x a =++=++= ),,2,1,(n j i = 从上面的结果看,除了直接消耗系数的合并外,其它的合并是非常简单的;但ij a 合并的复杂性已经提醒我们,价值模型中的合并与分解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有条件的、有缺陷的。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额如何确定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 税额如何确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额如何确定(二次提问) 作者:匿名 时 间: 2015-01-28 12:20:13 (点击数: 101次) 省税局领导你好(二次提问)我是一名从事代账的会计,2015年1月1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实行核定扣除方式,稻谷加工行业实行投入产出法抵扣进项税额,相关的税收政策看了多遍,也请示了相关的税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答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急需求助税局领导给予答复。(1)从国有粮食行业购进稻谷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要认证,若需认证,自动生成的申报表中的进项税额如何处理,若不需认证,不形成滞留票了吗(2)我以2014年12月份粮食的市场价格,以100公斤杂交稻谷收购、加工、产出为例,假设产出当月全部卖出,不考虑期初期末库存,不考虑损耗,计算的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是否正确,不仅没有实现增值税,而且留抵税金还很多,不知哪个环节出错。(3)举例说明如下: 收购稻谷100公斤,单价2.62元/每公斤,收购金额为262元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大米60公斤,大米售价为3.66元/公斤,含税销售额为219.6元,不含税销售额为194.34元,销项税额为25.26元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碎米9公斤,碎米售价为3元/公斤,含税销售额为27元,不含税销售额为23.89元,销项税额为3.11元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米糠10公斤,售价为2.2元/公斤,销售额为22元,免税0税率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米糠21公斤,售价为0.54元/公斤,销售额为11.34元,免税零税率. 那么,100公斤稻谷产出大米和碎米全部卖出,销项税额为28.37元(25.26+3.11) 按投入产出法计算100公斤稻谷产出全部卖出所认可的进项税额为: (60公斤大米+9公斤碎米)=69*1.493(公布的农产品单耗)*2.62(农产品平均单 价)/1.13*0.13=31.05 可见100公斤稻谷从购进加工到产出销售形成留抵税金为31.05- 28.37=2.68,这明显不合逻辑,差错在哪,急需答复,急、急、急、急、急!省税局领导你好!感谢你的回复。我举例的意图是提高产出率和售价来提高产品的增值空间,从而达到一定的税负,而事实上省内公布的产出率66.98%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若按实际的产出率约67%来计算的销项税额为27.53(大米58公斤,碎米9公斤,售价和上例中一样),进项税额为30.15,这样100公斤稻谷从购进加工到产出全部售出形成的留抵税金为2.62(30.15-27.53),这还没有考虑到生产成本中电费和编织袋的进项税额问题,这种计算方法是否对?还是哪个环节没有考虑到?若方法对的话,省内大米加工行业税负如何实现? 申报期将到,请专家给予即时回复,万分感谢! 急! 急! 省局货物和劳务处?于?2015-01-30 17:28:40?回复 您举的例子计算方法正确。请您校验举例中的数字是否与实际生产销售情况相符。譬如:加工后大米单价是否偏低;国标中碎米率以及小碎米的差异,市场行情中大、小碎米价格。请以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核算并申报。依据增值税以及核定扣除文件相关规定,购进原料和销售产成品价格明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四、投入产出分析应用方法1 (一)投入产出表的特点和分析框架 投入产出表是一张全面反映一个经济体中各生产部门或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平衡表。下面以最常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例,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特点。投入产出表由三个象限构成。第I 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第II 象限,又称最终使用象限,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成果的使用去向;第III 象限,又称增加值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的构成情况。若把上述三个象限综合起来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出,投入产出表事实上是由两张大表构成,即把第I 、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横表,反映各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把第I 、I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纵表,反映各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投入产出表有以下几个基本的重要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从横向看: X Y AX =+ Y A I X 1)(--= 其中,X 为产出列向量,Y 为最终使用列向量,I 为单位矩阵,A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上述公式说明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和等于总产出。需要指出的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也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部门结构变化等。 从纵向看: X M T V D FX =++++ 其中,F 为A 矩阵的列和作成的对角矩阵,D 为固定资产折旧列向量,V 为劳动者报酬列向量,T 为生产税净额列向量,M 为营业盈余列向量。上述公式的实质是中间投入与最初投入之和等于总投入。若定义N=D+V+T+M ,则上式可变为 N F I X 1)(--= 1 引自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自考经济法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自考经济法原理简答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经济法原理 简答题 一、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同民间经济关系显着不同,其特征是? 答:(1)它是在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过程中发生的; (2)它必须以国家(或其代表者)为一方主体,同另一方主体之间是调节与被调节、管 理与被管理关系,双方地位不平等; (3)不必等价有偿,也不是或不完全是自愿协商,而具有一定的国家强制性。 二、什么是经济法法律关系经济法法律关系有何特征 三、 答:经济法律关系可称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即由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调节过程中形成 的各方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征(1)它是在国家经济调节活动中发生的有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它是由经济法确认的权利义务关系,受经济法保护。 三、简述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答:(1)是按照主体在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中所处的基本地位,分为国家经济调节主体与被调节主体。 (2)按照各主体参加国家经济调节关系的经常性或专门性与否,经济法主体可分为经常性或专门性主体与非经常性或非专门性主体。 (3)按照在国家经济调节管理中的职能分工,经济调节主体还可分为综合经济调节管理主体、职能调节管理主体。 (4)按照主体的组织形态,可分为自然人、法人、法人内部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等。 四、基本经济行为是什么?基本经济行为的种类 答:基本经济行为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所从事的 一切与经济相关的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由经济法所规定的。 按照行为所追求的对象(标的)区分,包括以下几种: (1)转移财产支配权的行为。 (2)完成具有特定经济性成果工作的行为。 (3)提供劳务的行为。 (4)其他经济行为。 五、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1)主体是各类市场交易活动的参加者;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与诚实信用原则或其他公认的商业道德相悖的行为; (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 (4)所侵害的客体是多重的; (5)具有某种程度的竞争要素。 六、简述经济法体系的构成以及构成经济法体系的三个基本法律之间的关系? 答:经济法体系的构成:

大学北师大版经济法经济法原理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一,1,B(但法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C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 2,D 二,1,BC(D,没有金额限制) 2,ABC 三,1,,企业的设立是否合法? 答: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 第十条的规定,自然人可以单独投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时法律仅要求投资人申报出资额和出资方式但并不要求须缴纳最低注册资本金。因此刘某单独以一元人民币经法定工商登记程序投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但根据第十一条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应与其责任形式相符合”,而个人独资企业为投资人个人负无限责任,因此刘某将其取名为“远大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违反法律规定,应予与纠正。 2,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债权人应向谁求偿?答: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故债权人应向刘某求偿。 3,在刘某不能清偿债务时,该企业的债权人能否向刘某的家庭求偿? 答: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第十

八条的规定,刘某经济上独立于其家庭,且法律规定只有投资人在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进行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才可以依法由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因此债权人不能向刘某的家庭求偿,而应当是由刘某个人负无限责任。 4,刘某决定自行解散企业的做法是否合法? 答: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刘某作为该企业的投资人,有权决定自行解散个人独资企业,因此刘某的做法并不违法。 5,大刘能否设立个人独资企业? 答:不能。开办个人独资企业应当具备的设立条件是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且只能是中国公民;不能是企业法人!公务员、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警官、法官、检查官、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也不可以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所以大刘不能设立个人独资企业 第四章 一,1,D,(具体看41 页下方) 2,C 3,B 4,B(B,应当标明“有限合伙”字样,C,有限合伙人可以用知识产权作价出资,但不得以劳务出资) 二,1,ABCD(还有社会团体) 2,BCD(B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方可出质;C未经其他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考纲要求 (1)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法》等。 (2)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命题剖析 (1)本模块知识以“单项选择题”的题型居多,旨在考查考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能够知法、懂法、守法。 (2)“材料分析题”要求考生从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角度,评析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权利保护等问题。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教育法律法规的含义 (一)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法律泛指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发布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 狭义的教育法律,则是指国家立法机构根据宪法制定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 在我国,依据法律制定机关和调整对象的不同,法律又可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外的法律(即单行法律)两种。 (二)教育法规 1.概念 教育法规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定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教育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构之外,有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发布的对教育活动进行的规范文件。

本书的教育法规概念,是指有国务院和地方权力机构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和地方教育法规,同时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也纳入教育法规范围内。 2.教育法规体系 教育法规体系一般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是指教育法规划分出若干处于同一层次的部门教育法,形成法规调整的横向覆盖面。有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社会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教师法、教育经费法等。 纵向结构是指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法规构成立法权限和法律效力上等级有序的法规纵向体系。根据效力等级的高低,教育法规的纵向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1)教育基本法律 (2)教育单行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教育规章(政府规章)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这五个层次称为教育法规的表现形式 3.教育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1)教育立法。就是国家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教育法律和法规的活动。其程序为:议案的提出、草案的审议、法规的通过、法规的公布。 (2)教育法规的实施。教育法规的实施有两种方式: 一是教育法规试用。法律适用是将法律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适用法律的专门的国家机关有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二是教育法规的遵守。 二、教育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就是由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我国的基本教育法律关系主要包括: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 (一)教育权利 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就是法律所许可的行为。法律关系中主体所被许可的行为,有两个方面,即作为与不作为,通俗地将就是可以做什么和可以不做什么。 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利“,是教育法律所许可的行为,也是在教育法律关系对主体作为与不作为的许可。 (二)教育义务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 考情分析 本章是培养学习法律意识、兴趣的一章,对理解、学好法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点掌握“法律关系主体”、“法律事实”和“法律渊源”内容,考试重点突出,分值较少,题型主要是客观题,预计考试分值在3分左右。 2019年教材新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容。 【提示】1.我国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获得了宪法确认。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专题概要 专题一法律基本概念 专题二法律关系 专题一法律基本概念 知识点概要 知识点法的特征 1.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5.法是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关键词】法的概念:国家意志性→制定或认可→强制力→权利义务→行为规范。 【考题·多选题】(2018年)下列关于法的规范属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是社会规范 B.法是技术规范 C.法是行为规范 D.法是道德规范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特征。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是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知识点法律体系 1.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含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具体七个基本法律部门: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例题·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

第二章投入产出法原理

第二章投入产出法原理(一) 第一节静态投入产出模型 1、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一般介绍 所谓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模型中时间因素的意义和复杂性) 简单地说,投入产出表(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产品投入产出表 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劳动投入产出表 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 … 特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表 全国投入产出表 地区投入产出表 根据范围的不同划分部门投入产出表 企业投入产出表 ……… 报告期投入产出表 根据用途的不同划分

计划期投入产出表 其中,静态产品投入产出表(模型)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而其它类型的投入产出表(模型),则可以看成是静态模型的扩展。因此,要了解投入产出原理,必须首先了解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2、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 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的表式 在实物投入产出表中,是以产品来进行分类的,其计量单位则是以实物单位来计量的。简化的实物形态投入产出表如下所示: 简化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 上表的简要解释: 从行向看,反映的是各类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其中一部分作为中间产品供其它产品生产中使用(消耗),另一部分则作为最终产品供投资和消费使用,两部分相加就是一定时期内各类产品的生产总量。从列向看,反映了各类产品生产中要

消耗其它产品(包括自身)的数量。但应指出的是,由于列向各类产品的计量单位不一致,故不能进行运算,因此,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只有行模型没有列模型。 实物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 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 = 总产品 用符合表示则为: 或写成 ∑==+n j i i ij Q y q 1 ),,2,1(n i Λ=(2·1) (2)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一般用ij a 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 单位j 产品需要消耗i 产品的数量。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j ij ij Q q a = ),,2,1,(n j i Λ= 直接消耗系数含义清楚、计算简单,但其在投入产出法只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直接消耗系数的准确与否,是投入产出法成功的基本前提。如何才能保证 ij a 的准确性?这正是投入产出法始终要关注的基本问题。 把直接消耗系数 ij a ) ,,2,1,(n j i Λ=代入方程(2·1)得: n n nn n n n n Q y q q q Q y q q q Q y q q q =++++=++++=++++ΛΛΛ ΛΛΛΛΛΛ2122222211111211

经济法宏观调控知识点总结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只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相互影响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原理一 人们面临交易关系原句可理解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运用在保卫海岸线上免受外国入侵的时候(大炮),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原理五 贸易使人获益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过得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原理六 经济组织的活动依赖市场 2014年之前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原理七 政府可以改善市场 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但是,还有另一种回答。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

离子色谱法基本原理

离子色谱法 基本原理 Dionex 中国有限公司应用研究中心 2002年4月15日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1. 什么是色谱? (1) 2. 色谱的发展 (1) 3. 液相色谱 (1) 第二章色谱柱理论 (3) 1. 分离度 (3) 2. 柱效 (4) 3. 传质影响 (5) 4. 纵向扩散 (5) 5. 溶质传递动力学 (6) 6. 选择性 (6) 7. 保留特性 (7) 8. 总结 (7) 第三章离子色谱的优点 (8) 第四章分离模式 (9) 1. 离子交换 (9) 2. 离子排阻色谱法(ICE) (10) 3. 反相色谱法 (10) 4. 离子对 (11) 5. 离子抑制 (11) 第五章检测方法 (12) 1. 电化学检测 (12) 2. 分光光度检测法 (14) 第六章抑制作用 (16) 第七章分离方式和检测方式的选择 (20) 1. 分离度的改善 (23) 附录 (30) 表1. 电化学检测器测定的组分 (30) 表2. 用于化学抑制的典型淋洗液 (31) 表3. 常见电化学活性化合物的施加电压 (32) 表4. 常见无机阴离子的紫外线吸收波长 (33) 表5. 国际现行的离子色谱标准分析方法(环境与高纯水分析) (34)

表6. 离子色谱法中的中国国家标准(GB) (36)

第一章引言 本文讲述有关离子色谱法的基本知识和分离和检测方面的理论。 1. 什么是色谱?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混合物中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当溶质在两相间作相对移动时,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分配,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 2. 色谱的发展 色谱这一概念是由俄国植物学家Tswett(茨维特)1903提出的,他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装入碳酸钙粉末,然后将植物绿叶的石油醚萃取液倒入管中,萃取液的色素就被吸附在管上部的碳酸钙上,再用纯净的石油醚洗脱这些被吸附的色素,于是在碳酸钙上形成了一圈一圈的色带,这些色带被称为色谱。 经过许多年的发展,“色谱”一词已涵盖许多技术领域。新型固定相的发展和气体、液体以及超临界流体作为可动相的使用,色谱逐渐成为最为有效的分离分析手段。 本文仅限于离子色谱。不过涉及到的概念与所有其他色谱方法是一样的。 3.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一词指使用的流动相是液体的色谱方法。可以分为四类: 1.反相色谱:固定相为非极性物质(疏水性),流动相为极性溶液(如 甲醇或乙腈水溶液)。分离方式基于多次吸附-解吸的重复过程,非极性化合物较极性化合物在柱中具有较强的保留。 2.正相色谱:固定相是极性物质,流动相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溶液(如 正己烷或四氢呋喃),如前所述,分离过程也是基于被分离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