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二)

在这一章中,将进一步阐述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并用假设的数字编制一个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作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实例。

第一节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模型的评价

1、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

(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3)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

也正因为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特点,实物模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

(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

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出法整体性特点的破坏)。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

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位。 2、对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计量单位,因此与实物模型相比,有下列优点:

(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因此,价值模型可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生产和分配使用的全貌;并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与资料取得的可能,灵活地将部门的分类进行合并和分解。 下面看看两个部门合并的情况:

ij ik it j

k t j k t x x x y y y X X X =+=+=+

j

k t j

k t m m m v v v =+=+

j

ij k t k

ik t it k t ik it ij X x X X X a X a X X x x a =

++=++=

),,2,1,(n j i =

从上面的结果看,除了直接消耗系数的合并外,其它的合并是非常简单的;但

ij

a 合并的复杂性已经提醒我们,价值模型中的合并与分解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有条件的、有缺陷的。

(2)由于价值模型中统一了计量单位,故表中的每一列也可以相加,不仅各列的流量可以相加(单位一致),而且各列的直接消耗系数也可以相加(没有单位),从而扩大了投入产出分析的范围和内容。

(3)价值模型可以同时从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再生产运动,为较为充分的分析和理解有关宏观经济演变过程和问题提供了基础。例如,价值模型建立了国民收入生产与最终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n

j n

i i

j

y N

1

1

);还能建立最终产品的各个具体项目与相应各部门生产总量之

间的关系;还有最终产品具体项目与净产值具体项目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再生产的各环节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例如,最终产品各具体项目与各部门生产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具体表示出来:

r r Y A I X 1

)(--= )

,(1

1

∑∑====R

r r R

r r y Y X X

同样,也由于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计量单位的统一),造成了价值模型也存在另一倾向的局限性:

(1)在价值模型中引入了价格因素(目的是为了统一计量单位,保持投入产出法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就使其模型不能全部、准确地反映部门之间技术联系;亦即由于按部门划分,各种不同产品的合并,使得直接消耗系数ij

a 不准确,最

终将造成投入产出法的误差增大。

(2)价值模型是按部门来划分的,虽然部门之间可以有合并分解的灵活性,但也会相应造成由于部门划分的粗细不同,使得模型反映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不同(

ij

a 会受到部门划分不同的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完全不是生产技术的影

响,故破坏了ij

a 本来的意义)。

(3)价值模型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方法论问题,它们大都是由价格、部门划分等引起的,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第二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与求解条件

1、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

我们已知道投入产出模型是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因此这种简化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亦即投入产出模型(除了有关一般均衡模型的假设外)是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之上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假设条件:

(1)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方式进行生产,即所谓“纯部门假设”。

这个假设,在理论上一方面是为了使每个部门都能成为一个单纯的某种纯粹产品的集合体,使模型能反映各部门产品不同的、明确的用途,并按不同的用途准确说明其使用去向。另一方面,抽象掉各部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技术的选择与相互替代,则是为了使模型能准确地反映各部门产品的物资消耗构成和生产技术联系。总之,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个假设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保证能够用线性方法把所有部门通过生产技术联系起来,更具体地说,是保证直接消耗系数的准确无误。只有保证了ij a的准确,才能保证线性方法的成功应用(举例说明)。

这个假设条件是投入产出法的核假设,与线性方法的应用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按照这个假设,要使投入产出模型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经济分析工具,就必须注意和解决如何做到尽量使价值模型中部门的分类符合“纯部门假设”的要求。

a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即抽象(2)假设直接消耗系数(技术系数)ij

了技术进步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

这个假设的提出更多的是为了分析问题的简化,即把整个投入产出问题简化为简单的静态问题,而忽略了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例如,时间或技术变化因素、价格因素、部门或产品结构变化因素等。下面稍展开谈谈: A 、时间或技术变化的影响。

B 、价格变化对j i

p p 的影响。

显然,价值形态的

ij

a 可以看作是各部门产品的实物量乘以它们的单价而计算出

来的,它间接地反映了各部门产品实物量之间的联系。

ij

a 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j

i

ij

j

j ij i ij p p a Q p q p a '==

(3·1)

式中

j

i p p ,分别为j i ,种产品的价格。上式表明

ij

a 除了受

ij

a '变化的影响外,还要

受到价格比j

i

p p 变化的影响。亦即只有在产品价格与其价值相符的条件下,

ij

a 才准确反映了各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一般来说,用不变价格来计算ij

a ,

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时期对

ij

a 的影响。从(3·1)中我们可看出,只有

1

=j

i

p p 的情况下,

ij

a =

ij

a ',这说明了什么经济意义呢(可用劳动价值论来进

行解释)?

C 、部门或产品划分或结构变化对

ij

a 的影响。

在前面已看到,部门合并或产品的结构发生变化后,ij

a 则是原来两个部分消耗

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即

k

t k

ik

k t t it k t k ik t it k t ik it ij X X X a X X X a X X X a X a X X x x a +++=++=++=

),,2,1,(n j i =

显然,如果原来的t 与k 部门的消耗系数

it

a 与

ik

a 相等时,则

ik

it k

t k

ik k t t it

a a X X X a X X X a ==+++

亦即 ij

ik it a a a == 即说明合并的两个部门有相同的生产技术

关系。 如果

ik

it a a ≠,那么

ij

a 不仅取决于原来

it

a 与

ik

a 的大小,还要取决于t 与k

部门占两部门总产量比重的多少。特别地,当两个比重相等时,有

)

(2

1

ik it k t k ik k t t it

a a X X X a X X X a +=+++

因此,产品的结构和部门的构成发生变化时,一般都会对ij

a 产生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面的初步讨论中,可以知道这个假设所存在的问题。在所有存在的问题中,技术进步因素应该说对

ij

a 的影响最大,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3)假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它部门产品的消耗(投入)越多,它的产量就越大。

仔细一看,这个假设实际上是上一个假设的直接延伸。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就是在直接消耗系数一定的情况下,各部门生产中的消耗与产量必然成正比例关系。即

实物模型

j

ij ij Q a q =

∑∑∑=====n

i n i n

i ij

j j ij ij

a Q Q a q

1

1

1

),,2,1,(n j i =

价值模型

j

ij ij X a x =

∑∑∑=====n

i n i n

i ij

j j ij ij

a X X a x

1

1

1

),,2,1,(n j i =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假设除了建立在

ij

a 固定不变假设基础之上外,还抽象了生

产中的固定消耗因素。实际中,各部门的生产消耗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关系,一部分消耗随产量的增加而成固定比例的增加,而还有一部分消耗并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这一部分消耗称之为固定消耗。因此,严格地说,在反映各部门生产消耗与产量之间关系时,应包括上述两个部分,用数学式表示为:

j ij ij ij j ij ij ij X a x x Q a q q

+=+=?? ),,2,1,(n j i =

史中的

ij ij x q

?,?为以实物和价值表现的生产中的固定消耗部分。如果按照这个假设,

则是在投入产出模型中假设ij ij x q

?,?都等于零,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总之,在这三个假设中,“纯部门假设”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假设,其思想表明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线性方法,并突出强调了直接消耗系数的重要性和意义。其它两个假设纯粹是为了简化问题的复杂性,在实际编表和模型分析中,要注意这两个问题,想方法尽量改进。 2、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

在第二章中,投入产出法已分别建立了各部门(产品)之间最终产品和总产品、物资消耗和总产值的关系模型,它们实际上都是线性方程体系,因此,从数学的角度看,这些方程体系是否有解、有经济意义,必须得到理论上的证明。

下面我们仅讨论模型

Y A I X 1

)(--=的求解条件。 在模型Y A I X 1)(--=求解问题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1

)(--A I 要存在;二是

0)(1≥-=-Y A I X 。 下面先来讨论1

)(--A I 的存在性:

(1)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ij

a 表示每生产单位j 部门产品,要消耗i 部门

产品的数量,那么有

1

0?≤ij a ),,2,1,(n j i =

因此,矩阵A 是一个非负矩阵。

(2)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中,每一列的合计数,是每一部门单位产品价值中属于对各部门产品的物资消耗所占的比重,即部门物资消耗系数

cj a )

,,2,1(n j =。

∑==+n

i j ij

n a

1

1

),,2,1(n j =

其中

j

n ——为净产值所占总产值的比重或称新创造价值系数,

1

0??j n ,

∑=?n

i ij

a

1

1

),,2,1(n j =

亦即各部门物资消耗系数小于1。

(3)在矩阵)(A I -中,每一列的合计数就是净产值所占总产值的比重,即各部门单位产品价值中扣除物资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如果将物资消耗分成二部分,则有

∑∑≠==+j

i n

j

i ij

ij jj a a a ),,2,1(n j =

由于部门物资消耗系数

∑=?n

i ij

a

1

1

,所以有

∑∑≠≠?-?+j

i ij

jj j

i ij jj a a a a 11

或 ),,2,1(n j =

上式的经济意义是,每个部门单位产品价值中,扣除了对本部门产品的消耗后,应大于对其它部门产品的物资消耗。

有了上面的三个结果(条件):1

0?≤ij a ,∑=?n

i ij

a

1

1

∑≠?-j

i ij

jj a a 1,我们根据有

关的数学定义就可以证明

≠-A I ,亦即)(A I -的逆矩阵存在。因此,

Y A I X 1)(--=的解存在。

0)()(0

)(2

121?+++=-=∴?+++=---Y A A I Y A I X A A I A I 或者,

1

,0)(1??--=-ii ij b b I A I B

故有

0)(1

?--A I 所以,0?Y 则有0)(1

?-=-Y A I X 证明完毕。

上述证明过程表明,在应用投入产出模型时,只要实际经济过程是符合上述条件,这个模型就肯定有解,而且是正值解。其它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也可类似地得到证明。

第三节 简化的价值形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实例

下表是一张包括四个物质部门的简化价值形态产品投入产出表,表中抽象了生产中对固定资产的消耗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还抽象了进出口等因素。但通过简化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投入产出原理的了解,还可以具体了解它的应用。 表中第一、二部门,说明四个部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使用情况,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产品实物的运动过程。

表中第一、三部门,则说明四个部门产品的价值运动过程,表中不仅反映了产品价值构成,还具体反映了各部门产品物资消耗的构成。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表中各部分的内容和解释:

表的第一部分是投入产出的最基本部分,它位于两张表的重叠交叉处,其中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性意义。从行向看,它说明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从列向看,则说明产品的物资消耗情况。整个部分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表的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它说明各部门作为最终产品的总量中,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数量,体现了实物形态国民收入的最终使用情况。

简化的价值形态投入产出表单位:亿元

第三部分则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的延伸,用来说明各部门净产值的情况,并具体反映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初次分配,即如何分为工资、利润和税金等部分。

第四部分是由第二、三共同延伸而组成的,一般来说它可以反映某些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某些情况(仍处于探索之中)。

根据上表,可计算出相应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直接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

第三章作业

1、请阐述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投入产出模型各自最重要的优点,为什么?

2、试分析说明投入产出法中“纯部门假设”的作用及意义。

3、试证明

N

A I X c 1)(--=的求解条件。

投入产出分析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毕 业 论 文 题目: 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 二级学院(直属学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级: 10物流 学生姓名: 朱瑶 学号: 10060439 指导教师姓名: 甘信华 职称: 副教授 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 2014年 5 月 SJ006-1

摘要 制造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物流业可以为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制造业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设施上的支持,所以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常州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是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常州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鉴于大多数文章对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只是处于定性分析的层面,本文基于常州2008—2013年统计年鉴和2012年投入—产出延长表,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和相关理论研究,并且着重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然后单独列出了常州对物流消耗较大的制造企业与对制造业依赖较大的物流企业,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表明常州近几年常州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了这些主要部门之间的相互消耗系数,得出了它们之间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地,运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产业关联指标分析了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感应程度和拉动力度,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 结果表明:常州物流业和制造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物流业发展程度还不是很高,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依赖大于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由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表明,常州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程度还不是很密切,有待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物流业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由于企业网已成为我行重要的应用平台,其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行的办公效率和信誉。现在企业网上实现的应用有电子邮件系统、信贷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企业网的使用为我行节省的直接经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对我行的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企业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行的工作效率。此次进行企业网 Domino/Notes R5升级,通过对基本的服务器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服务器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提高各应用系统的运行速度。 根据已有的系统升级案例分析,由于文件存取格式由ODS:20升级到了ODS:41,使数据库信息的数据量普遍压缩50%,按照每兆数据的运行开销(4500元/9GB)=500元/GB,现有全行各系统的信息总量达到:OA 10GB*80=800GB 邮件系统*41000人=4000GB 其他应用5GB*400分行=2000GB 系统消耗5GB*400分行=2000GB 总数据量8800GB*500元/GB=4400000元 节约存储4400000元*50%=2200000元 随着信息的逐渐增多,新版本的数据存取将更合理的利用系统资源,每年都将相对减少数据存储的扩充投入。

Domino R5通过改善数据库结构和视图索引运行效率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使数据处理的效率提高1倍,导致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0%-30%。 Domino R5中,单个的Domino目录可以支持高达100万的用户数。由于可以减少Domino服务器的资源,使设备的二次投入得到根本控制。 由于查询功能的增强,至少减少了购买专门搜索工具平台以及组织系统开发等一系列工程费用。 在Domino/Notes的新版R5.0.4以后已经不受出口限制,密钥分别为1024 和 64 位,加密安全性大大优于原来版本的 512 和 40 位。使我们的应用安全达到美国本土的安全标准。使我们可以普通的系统建设费用实现高级别的安全策略。系统安全性提高了,使系统的维护费用降低。无形之中,使我们节约了几十万美金的代价。 综上所述,Lotus Domino/Notes系统平台的升级,由于消除了旧版系统存在的部分功能与性能隐患,保证企业网上的各种应用系统正常运行,将可以在1、2年内为全行开源节流数千万元的费用支出,使企业网及应用系统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投入产出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一、概论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 Leontief )于1936年发明的一种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部分之间在生产数量上的互相依存关系,用于预测及平衡再生 产的综合比例,有时称为部门联系平衡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是把自然环境资源、能源和生产排出的废 弃物作为经济活动的投入物和产出物,并利用能量与物质恒定律和生态经济学 的原理,分析改善环境质量带来的效益与支付的费用以及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迅速发展,已 成为目前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基本原理 1、概述 (1)投入产出分析是对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进行研究,以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在生产的重要比例关系的方法和技术。其中: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产出是指从事经 济活动的结果及产品的分配去向,使用方式和数量。 (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是投入产出模型或投入产出表,其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模型,模拟了某地区或某企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部门对 社会最终需要量变化的反映。 (3)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各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并且整个经济系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其中经济系统中任一部门发生变化,都将引 起其它部门的供求变化,这种连锁反应,结果是破坏原有的平衡。投入产出分 析就是依照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描述经济系统中各部门的平衡关系。 (4)里昂惕夫(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了投入产出模型, 其将各种经济流归结在一个表中,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整个经济活动提供了一 个简明而又系统的结构关系—投入产出表,奠定了投入产出模型的方法论基础。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主要是中间产品交流表,后来发展为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完全消 耗系数表。表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若用物理量表示,则形成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表 若用货币价值表示,则形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币值表 (1)中间产品交流表(简化的价值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二) 在这一章中,将进一步阐述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并用假设的数字编制一个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作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实例。 第一节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模型的评价 1、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 (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3)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 也正因为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特点,实物模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 (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

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出法整体性特点的破坏)。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 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位。 2、对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计量单位,因此与实物模型相比,有下列优点: (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因此,价值模型可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生产和分配使用的全貌;并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与资料取得的可能,灵活地将部门的分类进行合并和分解。 下面看看两个部门合并的情况: ij ik it j k t j k t x x x y y y X X X =+=+=+ j k t j k t m m m v v v =+=+ j ij k t k ik t it k t ik it ij X x X X X a X a X X x x a = ++=++= ),,2,1,(n j i = 从上面的结果看,除了直接消耗系数的合并外,其它的合并是非常简单的;但 ij a 合并的复杂性已经提醒我们,价值模型中的合并与分解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有条件的、有缺陷的。

《投入产出分析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3.6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一、企业投入产出表 对于一个部门或一个大中型企业,包括能源工业部门或能源工业企业,生产多种产品,一部分作为企业(或部门)的最终产品,一部分在企业(或部门)内部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产品被消耗,多种产品间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一般讲,在计划经济下,国家对该企业(或部门)下达一定的销售指标,给予该企业(或部门)一定的物资(如能源、原材料等),企业(或部门)如何根据国家下达的销售指标来安排企业(或部门)内部各种产品的生产呢?如何安排各种外购物质(包括能源)的供应呢?如何在保证完成国家任务和国家给定的能源和其它物资限制下最优地安排企业(或部门)的生产呢?投入产出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预测销售指标,同样存在如何根据销售指标来安排企业内部各种产品的生产,如何安排各种外购物质(包括能源)的供应,以及如何在保证满足市场需求下最优地安排企业的生产等问题。而且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内部具有很强的计划性。所以,企业投入产出模型无论对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重要的。部门是同类企业的集合,下面仅就企业为例加以说明。 表3.6.1为企业投入产出表表式。表中包括企业内部产品n 种,外购物质m 种。企业销售产品一般即为企业最终产品,国家或者市场给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一般就是销售指标。用x ij 表示企业在生产第j 种产品过程中直接消耗的第i 种产品的数量,v i 、m j 分别表示生产第j 种产品的劳动报酬和纯收入。这样,从投入产出表中,可以得到下列系数: j j vj X v a = j ij ij X x a = j j mj X m a = j ij ij X w = γ a ij 为对本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γij 为对外购物资的直接消耗系数,a vj 为劳动报酬系数,a mj 为纯收入系数。 若企业的销售指标为Y Y Y n 12,,…,,则为完成该销售指标,企业必须安排各种产品 的生产量为X X X n 12,,, ,企业必须外购各种物资数量为n W W W ,21 ,,,这里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

单选: 1.抽入产出分析是由经济学家( B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 分析方法。 A.瓦尔拉斯 B.列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索洛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其来源 B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使用去向 C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 D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总产品 3 .下面哪个不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 D ) A同质性假定 B比例性假定 C相加性假定 D消耗系数绝对稳定性假定4. 投入产出按资料范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下列不属于宏观模 型的是( C ) A国家模型 B地区模型 C 企业模型 D部门模型 5. 下列不属于经济要素的是( A ) A企业 B原料 C价格 D劳动力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量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B费兰索。魁奈提出“全部均衡理论”,把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考察C物质生产部门指那些能创造物质产品以及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 D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7.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社会产品中,两大部类各自的总量及其价值构成。其具体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B ) (a)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 (b)计算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量 (c)计算各部门的部门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和社会纯收入系数 (d)计算第一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 它们的正确排序为: A.abcd B.bcad C.cbad D.abdc 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D ) A.分析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B.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C.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D.分析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9.投入产出模型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作用为:( B ) (a)为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b)能够成为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 A.(a) B.(a)(b) C.(b) D.一个都不是 n n n 10.∑(vj+mj)/∑∑Xij是分析:( A ) j=1 i=1 j=1 A. 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的比例 B.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化成本的比例

最新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二) 在这一章中,将进一步阐述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并用假设的数字编制一个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作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实例。 第一节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模型的评价 1、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 (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3)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 也正因为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特点,实物模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 (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

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出法整体性特点的破坏)。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 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位。 2、对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计量单位,因此与实物模型相比,有下列优点: (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因此,价值模型可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生产和分配使用的全貌;并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与资料取得的可能,灵活地将部门的分类进行合并和分解。 下面看看两个部门合并的情况: ij ik it j k t j k t x x x y y y X X X =+=+=+ j k t j k t m m m v v v =+=+ j ij k t k ik t it k t ik it ij X x X X X a X a X X x x a =++=++= ),,2,1,(n j i = 从上面的结果看,除了直接消耗系数的合并外,其它的合并是非常简单的;但ij a 合并的复杂性已经提醒我们,价值模型中的合并与分解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有条件的、有缺陷的。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由于企业网已成为我行重要的应用平台,其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行的办公效率和信誉。现在企业网上实现的应用有电子邮件系统、信贷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企业网的使用为我行节省的直接经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对我行的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企业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行的工作效率。此次进行企业网Domino/Notes R5升级,通过对基本的服务器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服务器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提高各应用系统的运行速度。 根据已有的系统升级案例分析,由于文件存取格式由ODS:20升级到了ODS:41,使数据库信息的数据量普遍压缩50%,按照每兆数据的运行开销(4500元/9GB)=500元/GB,现有全行各系统的信息总量达到:OA 10GB*80=800GB 邮件系统*41000人=4000GB 其他应用5GB*400分行=2000GB 系统消耗5GB*400分行=2000GB 总数据量8800GB*500元/GB=4400000元 节约存储4400000元*50%=2200000元 随着信息的逐渐增多,新版本的数据存取将更合理的利用系统资源,每年都将相对减少数据存储的扩充投入。

Domino R5通过改善数据库结构和视图索引运行效率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使数据处理的效率提高1倍,导致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0%-30%。 Domino R5中,单个的Domino目录可以支持高达100万的用户数。由于可以减少Domino服务器的资源,使设备的二次投入得到根本控制。 由于查询功能的增强,至少减少了购买专门搜索工具平台以及组织系统开发等一系列工程费用。 在Domino/Notes的新版R5.0.4以后已经不受出口限制,密钥分别为 1024 和 64 位,加密安全性大大优于原来版本的 512 和 40 位。使我们的应用安全达到美国本土的安全标准。使我们可以普通的系统建设费用实现高级别的安全策略。系统安全性提高了,使系统的维护费用降低。无形之中,使我们节约了几十万美金的代价。 综上所述,Lotus Domino/Notes系统平台的升级,由于消除了旧版系统存在的部分功能与性能隐患,保证企业网上的各种应用系统正常运行,将可以在1、2年内为全行开源节流数千万元的费用支出,使企业网及应用系统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额如何确定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 税额如何确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额如何确定(二次提问) 作者:匿名 时 间: 2015-01-28 12:20:13 (点击数: 101次) 省税局领导你好(二次提问)我是一名从事代账的会计,2015年1月1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实行核定扣除方式,稻谷加工行业实行投入产出法抵扣进项税额,相关的税收政策看了多遍,也请示了相关的税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答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急需求助税局领导给予答复。(1)从国有粮食行业购进稻谷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要认证,若需认证,自动生成的申报表中的进项税额如何处理,若不需认证,不形成滞留票了吗(2)我以2014年12月份粮食的市场价格,以100公斤杂交稻谷收购、加工、产出为例,假设产出当月全部卖出,不考虑期初期末库存,不考虑损耗,计算的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是否正确,不仅没有实现增值税,而且留抵税金还很多,不知哪个环节出错。(3)举例说明如下: 收购稻谷100公斤,单价2.62元/每公斤,收购金额为262元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大米60公斤,大米售价为3.66元/公斤,含税销售额为219.6元,不含税销售额为194.34元,销项税额为25.26元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碎米9公斤,碎米售价为3元/公斤,含税销售额为27元,不含税销售额为23.89元,销项税额为3.11元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米糠10公斤,售价为2.2元/公斤,销售额为22元,免税0税率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米糠21公斤,售价为0.54元/公斤,销售额为11.34元,免税零税率. 那么,100公斤稻谷产出大米和碎米全部卖出,销项税额为28.37元(25.26+3.11) 按投入产出法计算100公斤稻谷产出全部卖出所认可的进项税额为: (60公斤大米+9公斤碎米)=69*1.493(公布的农产品单耗)*2.62(农产品平均单 价)/1.13*0.13=31.05 可见100公斤稻谷从购进加工到产出销售形成留抵税金为31.05- 28.37=2.68,这明显不合逻辑,差错在哪,急需答复,急、急、急、急、急!省税局领导你好!感谢你的回复。我举例的意图是提高产出率和售价来提高产品的增值空间,从而达到一定的税负,而事实上省内公布的产出率66.98%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若按实际的产出率约67%来计算的销项税额为27.53(大米58公斤,碎米9公斤,售价和上例中一样),进项税额为30.15,这样100公斤稻谷从购进加工到产出全部售出形成的留抵税金为2.62(30.15-27.53),这还没有考虑到生产成本中电费和编织袋的进项税额问题,这种计算方法是否对?还是哪个环节没有考虑到?若方法对的话,省内大米加工行业税负如何实现? 申报期将到,请专家给予即时回复,万分感谢! 急! 急! 省局货物和劳务处?于?2015-01-30 17:28:40?回复 您举的例子计算方法正确。请您校验举例中的数字是否与实际生产销售情况相符。譬如:加工后大米单价是否偏低;国标中碎米率以及小碎米的差异,市场行情中大、小碎米价格。请以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核算并申报。依据增值税以及核定扣除文件相关规定,购进原料和销售产成品价格明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四、投入产出分析应用方法1 (一)投入产出表的特点和分析框架 投入产出表是一张全面反映一个经济体中各生产部门或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平衡表。下面以最常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例,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特点。投入产出表由三个象限构成。第I 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第II 象限,又称最终使用象限,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成果的使用去向;第III 象限,又称增加值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的构成情况。若把上述三个象限综合起来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出,投入产出表事实上是由两张大表构成,即把第I 、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横表,反映各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把第I 、I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纵表,反映各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投入产出表有以下几个基本的重要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从横向看: X Y AX =+ Y A I X 1)(--= 其中,X 为产出列向量,Y 为最终使用列向量,I 为单位矩阵,A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上述公式说明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和等于总产出。需要指出的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也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部门结构变化等。 从纵向看: X M T V D FX =++++ 其中,F 为A 矩阵的列和作成的对角矩阵,D 为固定资产折旧列向量,V 为劳动者报酬列向量,T 为生产税净额列向量,M 为营业盈余列向量。上述公式的实质是中间投入与最初投入之和等于总投入。若定义N=D+V+T+M ,则上式可变为 N F I X 1)(--= 1 引自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理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信息与计算科学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理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投入产出分析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W.Leontief)于1936年提出的, 1931年列昂惕夫在美国开始研究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 1932年他成功地编制了美国1919年的投入产出表. 1931年开始, 列昂惕夫便投入巨大精力和时间开展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 他不仅仅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创始人, 而且之后还提出了一系列实际应用的投入产出模型. 1973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之后投入产生分析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发展, 全世界学者的研究和推广, 投入产出法的理论和方法变得越来越完善, 其中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 成为了各国研究经济活动, 进行经济预测和政策分析, 国家产业规划, 经济发展规划强有力的工具. 因此, 投入产出法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推广.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魁奈使用采用棋盘式平衡表来描述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经济学中提出了将国民经济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分, 19世纪后期数量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提出了全部均衡论及其数学模型. 后来, 列昂惕夫将全部均衡论中比较复杂的数学方程体系加以简化, 就建立了投入产出模型.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模型将经济平衡表, 现代数学, 统计学结合起来, 从而创造了为后来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创造基础的投入产出分析. 不仅如此, 他还成功地用投入产出分析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 由于国际上各国对投入产出分析的重视以及投入产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推广应用. 首先是从美国以及欧洲各国开始慢慢推广开来的, 后来日本, 东欧等国家也开始引入. 从此以后, 投入产出分析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近些年来, 投入产出分析在环境保护、信息经济、人口、教育、收入分配、财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等领域的应用均有所扩展. 戴维·哈京斯等人于1948年提出以微分方程形式表示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列昂惕夫于1953年和1965年先后提出微分形式的连续型动态模型和差分方程形式的离散型动态模型, 1970年又提出著名的“动态求逆”, 为建立动态投入

第二章投入产出法原理

第二章投入产出法原理(一) 第一节静态投入产出模型 1、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一般介绍 所谓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模型中时间因素的意义和复杂性) 简单地说,投入产出表(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产品投入产出表 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劳动投入产出表 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 … 特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表 全国投入产出表 地区投入产出表 根据范围的不同划分部门投入产出表 企业投入产出表 ……… 报告期投入产出表 根据用途的不同划分

计划期投入产出表 其中,静态产品投入产出表(模型)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而其它类型的投入产出表(模型),则可以看成是静态模型的扩展。因此,要了解投入产出原理,必须首先了解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2、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 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的表式 在实物投入产出表中,是以产品来进行分类的,其计量单位则是以实物单位来计量的。简化的实物形态投入产出表如下所示: 简化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 上表的简要解释: 从行向看,反映的是各类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其中一部分作为中间产品供其它产品生产中使用(消耗),另一部分则作为最终产品供投资和消费使用,两部分相加就是一定时期内各类产品的生产总量。从列向看,反映了各类产品生产中要

消耗其它产品(包括自身)的数量。但应指出的是,由于列向各类产品的计量单位不一致,故不能进行运算,因此,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只有行模型没有列模型。 实物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 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 = 总产品 用符合表示则为: 或写成 ∑==+n j i i ij Q y q 1 ),,2,1(n i Λ=(2·1) (2)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一般用ij a 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 单位j 产品需要消耗i 产品的数量。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j ij ij Q q a = ),,2,1,(n j i Λ= 直接消耗系数含义清楚、计算简单,但其在投入产出法只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直接消耗系数的准确与否,是投入产出法成功的基本前提。如何才能保证 ij a 的准确性?这正是投入产出法始终要关注的基本问题。 把直接消耗系数 ij a ) ,,2,1,(n j i Λ=代入方程(2·1)得: n n nn n n n n Q y q q q Q y q q q Q y q q q =++++=++++=++++ΛΛΛ ΛΛΛΛΛΛ2122222211111211

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章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也被称为投入产出法,在日本被称为产业关联法,而在前苏联 和东欧国家曾经被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所有这些不同的名称,抽去它们在经济理论上的不 同解释,就其作为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来说,原理是一致的。 §1.1 投入产出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投入产出的定义、关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与实 践的发展。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 可以用一句话给出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 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这里的“经济系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也可以是地区、部门和企业,也可以是多 个地区、多个部门、多个国家。 所谓“部分”,是指所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一般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 部门,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所谓“投入”,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在其生产或者运营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中间投入和 最初投入。例如工业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有资本、劳动等最初投入和原材料、燃料、劳务等中间投入。 所谓“产出”,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的的产出量的分配与使用。例如工业部门的产出 量中一部分作为本部门的投入,一部分作为其它部门的投入,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作为资本品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出口。 根据上述对“投入”和“产出”的定义,可以想见,一个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 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由这些关系将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通过对这些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和分析,就可以揭示经济系统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 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把握经济系统。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⒈世界范围内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Wassily Leontief)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美 国1919年、1929年投入产出表,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1936年他发表了关于投入产 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 1936.8.);1941年出版专著《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在1942-1944年间,他又主持编制了193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1966年出版专著《投入产出经济学》。列昂捷夫由于在 投入产出分析领域的贡献,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十世纪50年代初,西方国家纷纷编制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目前世界上 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编制各种类型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分析成为经济数量分析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联合国于1968年将投入产出表推荐作为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和社会事务统计处分别于1966年和1973年出版与再版《投入产出表与分析》,肯定了它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的经济分 1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额如何确定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额如何确定(二次提问)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01-28 12:20:13 (点击数:101次) 省税局领导你好 ( 二次提问)我是一名从事代账的会计,2015年1月1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实行核定扣除方式,稻谷加工行业实行投入产出法抵扣进项税额,相关的税收政策看了多遍,也请示了相关的税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答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急需求助税局领导给予答复。(1) 从国有粮食行业购进稻谷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要认证,若需认证,自动生成的申报表中的进项税额如何处理,若不需认证,不形成滞留票了吗(2) 我以2014年12月份粮食的市场价格,以100公斤杂交稻谷收购、加工、产出为例,假设产出当月全部卖出,不考虑期初期末库存,不考虑损耗,计算的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是否正确,不仅没有实现增值税,而且留抵税金还很多,不知哪个环节出错。(3) 举例说明如下: 收购稻谷100公斤,单价2.62元/每公斤,收购金额为262元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大米60公斤,大米售价为3.66元/公斤,含税销售额为219.6元,不含税销售额为194.34元,销项税额为25.26元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碎米9公斤,碎米售价为3元/公斤,含税销售额为27元,不含税销售额为23.89元,销项税额为3.11元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米糠10公斤,售价为2.2元/公斤,销售额为22元,免税0税率 100公斤稻谷加工产出米糠21公斤,售价为0.54元/公斤,销售额为11.34元,免税零税率. 那么,100公斤稻谷产出大米和碎米全部卖出,销项税额为28.37元(25.26+3.11) 按投入产出法计算100公斤稻谷产出全部卖出所认可的进项税额为: (60公斤大米+9公斤碎米)=69*1.493(公布的农产品单耗)*2.62(农产品平均单价)/1.13*0.13=31.05 可见100公斤稻谷从购进加工到产出销售形成留抵税金为31.05-28.37=2.68,这明显不合逻辑,差错在哪,急需答复,急、急、急、急、急!省税局领导你好!感谢你的回复。 我举例的意图是提高产出率和售价来提高产品的增值空间,从而达到一定的税负,而事实上省内公布的产出率66.98%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若按实际的产出率约67%来计算的销项税额为27.53(大米58公斤,碎米9公斤,售价和上例中一样),进项税额为30.15,这样100公斤稻谷从购进加工到产出全部售出形成的留抵税金为 2.62(30.15-27.53),这还没有考虑到生产成本中电费和编织袋的进项税额问题,这种计算方法是否对?还是哪个环节没有考虑到?若方法对的话,省内大米加工行业税负如何实现? 申报期将到,请专家给予即时回复,万分感谢! 急! 急! 省局货物和劳务处?于?2015-01-30 17:28:40?回复 您举的例子计算方法正确。请您校验举例中的数字是否与实际生产销售情况相符。譬如:加工后大米单价是否偏低;国标中碎米率以及小碎米的差异,市场行情中大、小碎米价格。请以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核算并申报。依据增值税以及核定扣除文件相关规定,购进原料和销售产成品价格明

投入产出分析

2.1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2.1.1引入污染治理的投入产出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表可用于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引入污染治理的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结构如表1。这属于一种扩展的投入产出表。其特点为:在行中增加了若干数目的污染物,在列中增加了污染治理部门。对于生产部门来说计量单位可以是价值单位,也可以是实物单位。但对于污染物和污染治理部门,计量单位只能是实物单位。 在这个模型中假定生产和消费产品的同时排放m种污染物(如废水中的有机物,废气中的NOx、硫化物,固体废渣等),实际中一种污染物可由几个治理工业部门同时治理,而一个治理工业部门也可以同时治理数种污染物。但是,为了简化和分析问题方便起见,我们假设每种污染物可以独立地由一个污染治理部门完成和消减,而每个污染治理部门只处理一种污染物,即污染物与污染治理部门是一一对应的。 如果将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污染物以实物量形式表示,而相应污染物的消减与治理以污染治理部门表示,污染物列在表1第一象限之下,污染治理部门列在表1第一象限之右,即引入m种污染物和m个污染治理部门,构成一个引入污染物和污染治理部门的投入产出表1,用矩阵表示,得到表2。 表1中各种符号的含义如下: n一生产部门数目; m一污染物(污染治理部门)数目; X ij一第j部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第i个生产部门产品的数量; P ij一第j部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的数量; E ij一第j个污染治理部门在治理污染过程中所消耗第i个生产部门产品的数量; F ij一第j个污染治理部门在治理污染物过程中所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的数量; Yi一第i个部门最终产品的数量; Xi一第i个部门总产品的数量; Ri一最终产品需求领域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的数量; Qi一第i种污染物产生总量;

投入产出理论word版

第二章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综述 2.1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2.1.1西方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西方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全部均衡理论,列昂惕夫本人曾说过:“投入产出分析是用新古典学派的全部均衡理论,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经验研究”,是全部均衡理论的具体“延伸”。 全部均衡理论认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表现为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全面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均衡。例如,一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都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当每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时, 整个价格体系就形成全部均衡。因此,要确定某些经济变量的值,就不应只采取因果的方法去寻求每个经济变量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必须把这些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表现为函数关系,并用方程组来同时求得它们的解。全部均衡理论涉及的面较宽,既有交换的均衡,又有生产的均衡。投入产出分析考察的主要是生产的均衡。 2.1.2社会主义国家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投入产出分析所依据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第Ⅰ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第Ⅱ部类),与此相适应,把社会总产品按经济用途划分为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 )。在社会主义下C 是指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V 是指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 形成生产劳动者的报酬,M 是指剩余产品价值,形成社会纯收入。 基于上述两个基本前提下,马克思把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归结为以下三个平衡公式: 1. Ⅰ()V M +=ⅡC 2. Ⅰ()C V M ++=ⅠC+ⅡC 3. Ⅱ()C V M ++=Ⅰ()V M ++Ⅱ()V M +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归纳三个平衡公式: 1. ⅠM V V X ? ?++ ?? ?=Ⅱ()C C + 2. Ⅰ()C V M ++=Ⅰ()C C ++Ⅱ() C C +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概述.doc

第二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应用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从投入产出表中,可以得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种产品)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得到反映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关系的主要数据,这样就可以把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于经济计划、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可以编制各种投入产出应用模型。 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相比,实物型表的编制方法比较简单、单一,而且许多国家已不编制实物型表,例如前苏联1977年、中国1987年、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中都没有实物型表。所以,本章的内容主要针对价值型表的编制。 §2.1 概述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例如,日本编制1975年产业关联平衡表(即投入产出表),以行政管理厅为主,十一个省厅合作,成立了专门机构。从1975年5月确定方针,到1978年6月分布第一批结果,1980年3月印发全部结果,共花费近五年时间。又如,前苏联编制1977年部门联系平衡表,一次性调查的规模为:40000个工业企业、23000个建筑单位、5000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数万个运输、商业、采购企业和单位以及40000个非生产领域的企业和单位。 在我国,目前的计划、财务和统计口径与投入产出表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编表的不利因素;但另一方面,我国有较为健全的统计体系和统计队伍,有大量统计资料可供应用,只要在编表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统计资料,选择既满足编表要求又符合国情的编表方法,是能够较快地编制出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我国第一次正式编制的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仅用了两年时间。 由于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艰巨性,所以除极少数国家(例如北欧的挪威、瑞典等)每年编制外,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数年正式编制一次、每年修正一次的途径。我国国务院曾发出通知,决定每隔5年编制一次全国表(逢二、七年度),在两个编表年度间修正一次(每逢O、五年度),即可满足应用的需要,又可节省一定的人力财力,是比较适当的。 下面首先就表的编制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几个要点作些讨论。 一、四种调查方法的选择 通常有四种调查方法: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关于它们的概念,在统计学中已经介绍了。这里主要介绍它们在投入产出表编制中的应用。 普查,主要用于所有总量数据、重要的中间投入数据(例如发电的煤耗等)和所有进出口数据的调查。因为这些数据要求完整与准确。 重点调查,主要用于大部分中间投入数据和投资构成的调查。例如钢铁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必须对占总产量90%以上的大中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关于投资构成,必须对大中型投资项目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主要与重点调查配合使用。对于重点调查之外的部分,例如数量很多但产量很低的小型钢铁企业,只需要选择几个典型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推算即可。 抽样调查,主要用于数量众多、又无重点的调查对象。例如居民消费构成、商业等部门的投入构成等。 二、两种收集数据方法的选择 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可以按行收集数据,也可以按列收集数据。 按行收集数据,如果以生产产品的企业和提供劳务的单位为调查对象,则要求这些基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 陈正伟 2010-05-26 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 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名词解释、填空 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名词解释、填空 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名词解释 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贷款利息支出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获得的捐赠物质 B 国家的奖金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补贴 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名词解释 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 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 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 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简答 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名词解释 13、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种产品生产的()。 A 投入来源 B 使用去向 C 棋盘式表 D T型结构表 E 上下结构表 14、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名词解释、填空 15、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能够反映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简答 16、投入产出表的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品;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17、价值性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是()。 A 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 B 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C 增加值=最终使用 D 总产出=增加值 E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18、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如下:-简答 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整体性。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系数是:直耗系数、完耗系数。-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19、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