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学发展资料简史总结(德语版)(pdf 65页)

会计学发展资料简史总结(德语版)(pdf 65页)

会计学发展资料简史总结(德语版)(pdf 65页)
会计学发展资料简史总结(德语版)(pdf 65页)

英语发展简史

英语发展简史 在罗马人入侵英格兰之前﹐来自欧洲地区的凯尔特人(Celts﹕属于今天苏格兰﹐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的祖先)已经在英伦列岛居住多年。罗马人自公元前55年代开始﹐发动对英格兰的入侵﹐但直到公元43年才完全征服英格兰﹐自罗马人入侵到公元410年撤出英格兰﹐罗马人已经在英格兰盘居长达四百年之久。在罗马人离开后﹐来自欧洲西日耳曼部落‘Angelen’ 地区的盎格鲁人(Angles) ﹑其它部落的撒克逊人(Saxon) ﹑朱特人(Jutes) 和弗里斯兰人(Frisian)开始跨海西迁进入英格兰地区(英语中的‘English’就是出自古词‘englisc ’﹐‘englise’中的‘ Engle’表示‘ the Angles ’﹐即是‘盎格鲁人’的意思)﹐并与当地的凯尔特人(Celts) 为争寻土地发生了长期的战争﹐经历几代后也续渐在英格兰各处定居下来。 凯尔特人(Celts)的国王 Arthur在Celts与日耳曼人之间长久的战争中﹐虽然曾一度与日耳曼停战﹐但最终凯尔特人还是不敌日耳曼人而被驱赶到今天的爱尔兰﹑威尔士和马恩(Man)岛地区﹐日耳曼人称威尔士地区的Celts为‘wealas’意即外国人﹐‘ Welsh ’和‘Wales’亦因此而得名。英语作为最初期日耳曼人使用的语言﹐自从在英伦半岛生根成长到今天﹐整个语言的演进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时期﹕ 1. Pre-old English. 前古英语时期(从日耳曼人入侵开始至公元500年罗马人撤出英格兰) 2. Old English. 古英语时期(公元500-1100) 3. Middle English. 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100-1500) 4. Modern English. 现代英语时期(公元1500-现在) 古英语时期 在前古英语时期﹐表记文字只有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受罗马字母影响而产生的RUNES字母。但是从597年后开始﹐St. Augustine 主持了Kent国王Ethelberht 的受洗仪式﹐令他皈依了基督教。自此﹐日耳曼人开始纷纷接受基督信仰。随着罗马天主教的流行﹐拉丁字母也渐渐取代了昔日的固有文字﹐而成为英语的书写字母。 古英语中使用的字母与今天的英语有一定的差别﹐但最不同之处是单词的拼写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古英语中﹐有一些今天没有的字母如?﹑T等。要等到中古英语时期﹐英语单词的拼写才开始接近现代英语。以下是同一句子通过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所作出的两种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古英语的句子与现代英语相去甚远﹐而中古英语的就比较容易辨认了。 古英语: Gemiltca minum suna. 中古英语: Have mercy on my sone. 现代英语﹕Have mercy on my son. 这些定居在英格兰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和朱特人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方言﹐造成各说各话的现象。在英格兰东南部的Wessex 王国﹐在国王Alfred统治下开始变得强大﹐而且在871年﹐Wessex 国王Alfred还着手把拉丁文文献翻译成英文﹐以拉丁字母取代固有的RUNES字母﹐所以这地区的英语成为了古英语的主流。 在9世纪的时候﹐丹麦和娜威人(Danes)( 以下简称‘丹娜人’) 开始入侵英格兰。878年Wessex 国王Alfred对入侵者一场意外的胜仗﹐令到双方签定了和平条约。条约规定丹娜人控制东北部﹐英国人在英格兰的南部﹐并要求丹娜人接受基督教信仰。因此英格兰的东北部﹐又称为Danelaw﹐意即Danes Law(丹麦法律)所管辖之地。丹麦人把他们的词语引入到当地语言中﹐令到现代英语的同意词数量得到了增加。They﹐them﹐their这些代名词就是来自丹娜人的。下表还有一些延用至今的丹麦词语﹕ 除此之外﹐如以-by作为地区名称的字尾﹕ -by: 表示‘城填’town﹐例如‘Derby, Rugby’ -thorp: 表示‘村庄’village﹐例如‘Althorp’ -thwaite: 表示‘孤立的土地’ -toft: 表示‘一块土地’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约两千年。这段历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批判地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西方翻译活动简介 (一)古代西方翻译 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首先是肇始阶段。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德语中国史

China gehoert zu den aeltesten Zivilisationen beziehungsweise Hoch-Kulturen der Menschheit, als Traeger dieser Kultur und als dominierende Volksgruppe haben sich in der chinesischen Geschichte die Han-Chinesen etabliert. Schriftliche Aufzeichnungen reichen ueber 3500 Jahre zurueck. Im Mythos geht die chinesische Kultur urspruenglich auf die drei Urkaiser zurueck: Fu-Xi, Shen-Nong und schliesslich der Gelbe Kaiser Huang-Di als eigentlicher Kulturbringer - ihnen voran gingen 16 irdische und eine Reihe himmlischer Kaiser. Historische Belege fuer die Existenz dieser Persoenlichkeiten gibt es allerdings keine, sie sollen laut ueberlieferung vor 5000 bis 6000 Jahren gelebt haben. Fuer eine schematische zeitliche uebersicht siehe Zeittafel der chinesischen Geschic hte. Vorgeschichte 古代史 Die fruehesten menschlichen Funde auf dem Gebiet des heutigen China sind zwei Zaehne und Steinwerkzeuge, die in der Provinz Yunnan gefunden wurden (Yuanmou-Menschen); sie werden auf 1,7 Millionen Jahre vor unserer Zeit datiert. Diese fruehen Menschen waren Angehoerige der Hominiden Gattung Homo erectus. Auch die spaeteren Peking-Menschen, von denen zwei gut erhaltene Schaedel gefunden wurden und die vor etwa 400.000 Jahren in der Naehe des heutigen Peking lebten, werden den Homo erectus Hominiden zugerechnet. Die gefundenen Schaedel sind jedoch in den Wirren des Zweiten Weltkrieges verloren gegangen. Der Homo sapiens, der anatomisch dem modernen Menschen entspricht, stiess nach der Out-of-Africa-Theorie etwa vor 65.000 Jahren ins heutige chinesische Gebiet vor. Viele chinesische Wissenschaftler bevorzugen aber die These, wonach sich der moderne Mensch weltweit gleichzeitig entwickelt habe. Auffaelligerweise wurden bei allen vorgeschichtlichen Funden relativ wenige Steinwerkzeuge gefunden. Es wird deshalb allgemein angenommen, dass in Asien das

德语简史

谈到德国的古典主义,不得不提到两个人:歌德于席勒。 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巴赫这样评价到他们两位:如果我们将歌德和席勒尊崇为我国文史资料的伟大古典主义者,那他们创造的语言特色成了我们永远效仿的榜样……,在他们的语言中,没有暴力和杂乱无序的词语。同天才时代要表现主观意愿的形式相反,他们追求某种超越自我的形式。 图片 魏玛古典主义时期始于歌德的意大利之行,终于席勒之死(1786年至1805年)。 魏玛古典主义时期是德国民族文学的顶峰。歌德和席勒也被称为民族诗人。 歌德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很多即兴诗。除此之外,他还写了,《艾格蒙》,《托夸多?塔索》和《陶里岛上的伊菲几尼》。不过歌德最经典的作品当然是《浮士德》。 那么歌德具体对这一时期的语言做出了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把书翻到160页具体看一下。书上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歌德是怎样一步步将源于古德语的方言和不常用的形式变成 与现代德语在规则上吻合的标准书面语言。

1794年,席勒与歌德结交,并很快成为好友。在歌德的鼓励下,席勒于1796年重新恢复文学创作,进入了一生之中第二个旺盛的创作期,直至去世。这一时期席勒的著名剧作包括《华伦斯坦三部曲》(1799年)、《玛丽亚·斯图亚特》(1801年)、《奥尔良的姑娘》(1802年)、《墨西拿的新娘》(1803年)、《威廉·退尔》(1803)等等。这一时期席勒创作的特点是以历史题材为主,善于营造悲壮、雄浑的风格,主题也贴近宏大的社会变革题材。 除戏剧创作外,这一时期席勒还和歌德合作创作了很多诗歌,并创办文学杂志和魏玛歌剧院。歌德的创作风格对席勒产生了很大影响。1796年,两人共写了上千首诗歌,而歌德的名作《威廉·迈斯特》和《浮士德》第一部也是在这一时期成形的。 总体来说,席勒这一时期的创作是古典主义风格的,早年的浪漫热情已经几近消失。席勒和歌德合作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时代。 席勒是德国古典文学中仅次于歌德的第二座丰碑。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历史剧《瓦伦斯但》。这部戏剧实际上就是三十年战争中德意志民族悲剧的重演,席勒的功绩在于他把这场民族的悲剧搬上了艺术的舞台。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1、早期历史 日耳曼一词来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亚,尤利乌斯·凯撒以日耳曼尼亚称呼莱茵河右岸的各个部落,日耳曼尼亚纪载于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亚志》。而德文中的德意志国(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为diutisciu land)来

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语的diutisc(大众的,指属于diot 或diota'人'的)一词而来,该词最初用以区别源自拉丁文及罗曼语族的地方话。diutisc一词依序来自原始日耳曼语的tiudiskaz(大众的),tiudiskaz又来自于teudō,teudō又承继自原始印欧语的tewtéh(人)。 很早以前德国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公元476年推翻了罗马帝国(西罗马)。 2、罗马帝国 843年德意志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来,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通过长期的对外征服,神圣罗马帝国占领了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并远征俄罗斯、匈牙利。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的科隆帝国会议后颁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1806年7月12日,通过签署莱茵邦联条约(德语:Rheinbundakte),16个在法国保护下,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在内的莱茵河两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莱茵邦联”。邦联在法兰克福设两院制议会,推选拿破仑为保护人,并由拿破仑支配邦联的外交和军事;协议同时

德语发展简史

德语发展简史 德语的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德语语言学家将其分成五个阶段: [日尔曼语(Germanisch):2000 v。Chr----650 n。。Chr。] 古高地德语(Althochdeutsch):650 ---- 1050 中高地德语(Mittelhochdeutsch):1050 ---- 1350 早期近代德语(Frühneuhochdeutsch):1350 ---- 1650 近代高地德语(Neuhochdeutsch):1650 ---- 1900 现代德语(Gegenwartsprache):1900 ---

德语语言的规范 德语的书写规范由正字法规定。第一版正字法在1876年左右出版,1996年,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比利时、罗马尼亚等国在维也纳正是签署第二版正字法,按照规定,经过10年的过渡期。2005年8月1日后,一律要按照正字法进行德语表达。

德语语言的特点 德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我们平常接触到的其他外语中,英语是德语的姊妹语言,都属于日尔曼语族。而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属于罗曼语族。 德语是世界上最常被使用的语言之一。以德语为母语的人口超过一亿,在德国、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德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在瑞士、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德语作为官方语言,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欧盟的核心国,

德语在欧盟工作语言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德语和英语有很多相似之处。学习德语时可以和英语进行对照。德语有26个和英语一样的字母,此外还有4个特殊字母。即:?,?,ü和?(ss)。 德语也是词有重音,句有重读。 德语有独特的发音规则,既有类似英语发音规则的地方,也有类似汉语拼音发音规则的地方。掌握了德语的发音规则就可以顺利读出几乎所有的德语单词。所以我们在德语教材或者德语词典中会发现:在每一个单词后面并没有像英语一样注明音标。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为什么会被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德意志(Deutsch)又做何解呢?要解答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了解一下这些称谓的起源,以便从历史的演进中更好的了解现代德国的产生。 “日耳曼尼亚”是一个拉丁语词汇,很有可能起源于凯尔特语,是罗马和高卢人对莱茵河以东,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部落以及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称谓。而这些部落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这只是外界对他们的一种称谓。 “德意志”一词源于古日耳曼语“Diutisc”(由theoda,即民众一词而来),这个称谓的第一次在公元800年左右的法兰克人的教会文献中,指的是莱茵河对岸的部落所讲的方言。慢慢的这些生活在现在德国版图上的居民由于共同的语言产生认同感,这个古日耳曼语的称谓最终演化为现代德语中的“Deutsch”。 无论是“日耳曼尼亚”还是“德意志”最初的起源都是其它民族对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的德国人的称谓。德意志民族构成复杂,在现代德国人既有古日耳曼人的血统,也保有斯拉夫民族的特征,在漫长历史的演变中,德意志民族融合了来自不同种族的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发展史。 现代德国的发展过程不同于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后者由一个核心向外发展,如意大利由罗马发展而来,法国由法兰西岛发展而来。相反德国是由不同的地域、民族的人民聚合法发展而来。 简单的把现代的德国人称为古代日耳曼人的后裔是不恰当的,他们实际上是多种民族的聚合体。 日耳曼与罗马 已知的最早的日耳曼部落居住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之后日耳曼人不断向南迁徙,其中的一支,条顿人逐渐定居于德意志地区。不断扩大的部落同时受到来自东方的压力——匈奴人入侵西欧,他们只得不断向南迁徙,并最终与当时的“文明世界”罗马发生了接触。 公元84年罗马帝国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修筑了一条东南走向的类似中国古代长城的“界墙”,以抵御日耳曼人的不断南迁。同时在莱茵河沿岸建造了城市。科隆、特里尔、美因兹等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这个时期。此后,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和平相处近200年。 “界墙”面对一波接一波的日耳曼部落迁徙浪潮,越发显得无能为力;而来自蛮荒之地的部落民面对罗马高度发达的文化倾慕不已。多番博弈后,日耳曼人怀着复杂的心情臣服于罗马。 臣服罗马之前,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可以用“不毛之地”来形容,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曾评论到“这是一片气候恶劣、土壤贫瘠、地理上毫无吸引力的土地,一个不会使非当地土著者向往的鬼地方。”欧洲南部充沛的阳光、丰富的物产吸引着他们向南迁徙,而罗马的灿烂的文明又让他们自惭形秽。 日耳曼人陷入矛盾,一方面他们要忠实于他们的日耳曼人出身,但同时又要效忠于罗马。他们既是部落民,同时又是罗马战士,时而为罗马与自己的亲族作战,时而又倒戈相向。较量与妥协中,德意志的先民逐渐接受了罗马的文明,包括基督教、行政体制和部分生活方式。公元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鲁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 法兰克帝国 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部落在昔日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众多的日耳曼王国之中,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一枝独秀,异军突起。他们的首领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承认了拜占庭皇帝的权威,并从他那里获得了罗马执政官的称号,成了西罗马帝国实质上的皇位继承者。 尽管建立起了国家的形式,但法兰克人却没能继承罗马的政治体系,社会动荡不安,家族内部也充斥着政变、阴谋和父子相残。 混乱中,一个凭借担任墨洛温家族的宫相职务而发迹的家族崛起,加洛林家族篡位夺权。在治理国家上他们比墨洛温家族有了很大进步,加洛林王朝摒弃了许多日耳曼人的野蛮习惯,养成了温文尔雅的举止,形成了初步的政治思想,对文明产生了兴趣。如果说墨洛温王朝对基督教还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加洛林家族则是基督教的积极卫道者和传播者。 罗马帝国崩溃后,罗马教皇失去了世俗力量的保护,与远在拜占庭的皇帝,同时也是拜占庭基督教的领袖发生了矛盾,不得不转向寻求法兰克人的保护。法兰克的领袖查理来到罗马调停矛盾时,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在圣诞节弥撒上加冕他为“罗马人皇帝”——史称“查理大帝”(德语为卡尔大帝Karl der Gro?e)。 卡尔大帝死后.帝国开始分裂。843年签订的“凡尔登条约”(Vertrag von Verdun)和870年的“墨尔森条约”(Vertrag von Mersen)使帝国分裂成三部分:莱茵河左岸操罗马语(拉丁语)的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右岸操日耳曼语的东法兰克王国和中部地区。这三个地区日后发展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911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驾崩,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推选康拉德(Konrad:911-918在位)为国王。德国史学家一般把公元911年康拉德当选国王视为法兰克帝国的彻底崩溃和德意志史的开端。从此东法兰克王国被看作德意志国家,康拉德一世也被看作第一任德意志国王。。

英语语言发展史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英语( Old English ),中世纪英语 ( Middle English )和现代英语( Modern English )。 古英语( 449--1100 )。有记载的英语语言起始于449 年,当时包括央格鲁-撒克逊人(Angles-Saxons )在内的德国部落入侵大不列颠。他们把原来的居民凯尔特人( the Celts) 赶到不列颠的北部和西部角落。凯尔特人的领袖King Arthur 带领部队勇敢作战,英勇抗击德国入侵者。这之后在不列颠岛上央格鲁人、撒克逊人和一些德国部落都说着各自的英语。 尽管85%的古英语词汇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但一些常用词汇如:child, foot, house, man, sun 等等还是保留下来。和现代英语相比,古英语中的外来词很少,但派生词缀较多。古英语中还有较多描述性的复合词。女口音乐"是earsport;世界"是age of man。在著名的英雄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中对此有详尽描述。 787年,来自丹麦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北欧海盗( the Vikings )陆续进入英国。在之后的 三百年里,他们袭击、侵占了大部分的英格兰。北欧海盗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意义是深远的,是他们带来了代词they、their、them 等;/g/ /k/ 的发音;甚至包括husband、window 这样的词。古英语无论从发音还是拼写上都与现代英语大相径庭。 中世纪英语(1100―― 1500 )。1066年的诺曼底征服事件在英语语言发展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在这年,威廉带领军队从法国诺曼底省出发,穿过英吉利海峡,想在英国称王并在伦敦成立一个法国法庭。之后的近三百年里,法语一直是英国的官方语言,成为统治阶级用语,而平民百姓说的英语被认为市低等语言。到1300 年左右,法语的使用开始减少。到14 世纪末期,英语又重新成为官方语言。乔叟写于14 世纪末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Ca nterbury Tales)反映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在近四百年时间里,诺曼人给英语带来了近一万的外来词,深深影响了英国人的社会和生活。 英语语言在这一时期借用了较多法语中的派生词缀,如-able, -esso当然也有一些拉丁语直 接进入英语,而且多用于书面语。由于贸易的发展,还有少量的荷兰词语在这时期融入英语中。 中世纪英语的语音变化较少,但句法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词序,并且扩展了情态动词、助词结构。不规则动词越来越少,很多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也趋向规则化。到1000 年,语言使用中已确定了-s 作为名词复数的构成,而古英语中曾以-en 结尾表示复数便渐渐不再被人们使用。

德国大众发展史

德国大众 第一章:大众汽车总览 大众汽车,在德语里是VOLKSWAGEN。这个词语,别想去英文字典里查了,其实它是2个单词的组合,VOLKS,还有WAGEN,所以简称VW。VOLKS,就是相当于英语里的FOLKS,连读音也一样,就是平民的意思。WAGEN,读音因该是英语里的VAGEN,这个词语金山词霸里也没有,我记得在哪个大字典里看到过是4轮马车的意思,姑且就是当汽车的意思吧。这里插一句,我们叫宝马BMW,德国人就叫BMV(都是指读音哦)。 大众的标志,是VW两个字母竖排的意思,据说有另一个意思,说这个标志看起来是3个V,代表他们胜利、胜利、胜利。 其实大众有两个含义。一个代表大众汽车集团,另一个代表大众汽车这个品牌。大众汽车集团的概念大了。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大众集团下属宾利(BENTLEY)、奥迪(AUDI)、蓝博基尼(LAMBORGHINI)、布加迪(BUGATTI)、大众(VW)、斯柯达(SKODA)、西亚特(SEAT)这七个品牌。 在这些品牌中,最高档的绝对属于宾利这个品牌了。本来,大众是买下了英国的劳斯莱斯(ROLLSROYS,简称RR),而RR拥有RR和BENTLEY两个商标。然而,不知道属于疏忽还是本来的策略问题,RR公司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被BMW集团购买。插一句,RR 的发动机至今还在很多飞机服役。而RR该商标的所有权是其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大众确掌握有RR的整个制造厂,

而生产的汽车都只能标宾利的商标。虽然没什么不好,而且近期宾利一举推出包括大陆在内的几款热销车型,品牌效应大涨。但大众没有RR的商标始终让我觉得是个遗憾,并让英国这原属一家豪门品牌开始分家。BMW集团拥有了RR的商标,并另建工厂,出品了新的幻影(PHANTOM)系列的RR。 我GF以前就不知道,AUDI其实也是大众的。其实AUDI系列有很多技术是和VW品牌的汽车共用的,这可能会让多掏不少钱买AUDI汽车的车主不悦,确让很多买VW的车主津津乐道。AUDI公司前身叫汽车联盟(或联合汽车公司),由四家公司组成,所以标志为四环。绝对不是因为奥迪是奥运的弟弟,所以少个环。AUDI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和BENZ/BMW这2B公司一样的德国豪华车制造商。这里再插点小知识,BENZ我们称做奔驰,而香港人叫平治,是属于戴母勒-克来斯勒公司的一个以创始人命名的品牌。这个品牌在国外多用于指商用车(比如卡车面包车)而不是小轿车,用三叉星标志的小轿车一般国外人都叫它‘MERCEDES(梅赛德斯)’,大概因为奔驰这个翻译太成功了,所以中国这里就一直这样叫。以后和外国人交流就知道他们说的是啥了。回来讲奥迪,它目前的市场定位是,以比2B公司低10%左右的价格,提供同样优质的车辆,兼顾驾驶乐趣和豪华舒适性。 由于本人知识所限制,比较了解VW和AUDI两品牌,其余品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德国音乐发展史

且极具音乐天赋的民族,它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无与伦比,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像德国一样造就了如此之多的音乐名家。历史上,德国音乐的中心,一直是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谈及德国音乐史,人们总要把奥地利包括在内,因为这两个国家不仅同属德语语言文化范畴,而且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国是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巴赫和亨德尔是德国17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被称为维也纳最杰出的古典音乐大师;作为德国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与舒曼则是19世纪德国浪漫派音乐的杰出代表;19世纪下半叶,决定德国乃至欧洲音乐发展道路的中心人物是瓦格纳;此外还有勃拉姆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勋伯格、米德米特等音乐名家,他们也为德国及世界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德国至今有许多艺术节或音乐团体就是为纪念这些艺术大师而专设的。如波恩国际贝多芬节、拜罗伊特瓦格纳文化节、献身巴赫音乐的盖兴教堂唱诗班和国际巴赫协会及不定期举行的巴赫文化节等等。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在德国,对音乐的爱好可谓是全民性的。音乐在德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国人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音乐素质的培养,儿童从小就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音乐熏陶。他们除上好学校的音乐课外,母亲往往都早早地着手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所有的中小学生往往无一例外地在课外学习一种乐器,其居首位的是笛子和吉他。今日德国的年轻一代,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会弹奏一种乐器。年轻人听音乐的兴趣始终胜于看电视。德国每年售出的本国和国际上生产的唱片、磁带和激光唱片就达2.4亿张。 德国人对室内乐团与室内乐有着特别的偏爱。弦乐器重奏不仅深得观众的喜爱,而且它作为家庭演奏乐器也深受欢迎。梅罗斯四重奏、柏林十字山弦乐四重奏、谢鲁比尼四重奏、冯特乃三重奏和曼海姆弦乐四重奏等都是德国著名的室内乐团。除了专业的小乐队外,爱好音乐的德国人还自发地组织了几百万个家庭小乐队,每当下班后或公休日,人们宁可关掉电视,与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音乐已成为人们抒发共同情感的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在德国现代化的都市中,人们常能看到一些民间艺术家在街头表演。他们手拉古老的风琴,自编自演,自弹自唱,给喧闹的都市增添了一种清新、古朴的色彩。 合唱一直是德国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有着众多的爱好者。比起19世纪典型的男声合唱团来,如今人们更喜欢混声合唱团。在德国不论是儿童合唱团,还是成人合唱团都是由其爱好者组成的。长期以来,古典音乐一直是德国音乐的主流,不过近几十年爵士乐、摇滚乐和流行乐也逐渐为德国听众所接受,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德国的爵士音乐主要以自由爵士乐闻名。阿尔贝特·孟格斯道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长号演奏家之一。和其他国家一样,德国年轻一代也热衷摇滚乐,他们除喜欢国际摇滚明星外,也喜欢德国自己的明星。德国著名的摇滚乐团有"蝎子"、"王子们"等,它们都是世界上知名的乐团。在德国,青年人几乎每天都要听广播、唱片和摇滚乐磁带。音乐把青年人凝聚在一起,只要有明星参加的露天演唱会,就连中学生也不在乎高达200马克的昂贵票价。

德国教育发展历史

德国教育发展历史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德国的教育体制主要是从中古世纪以后开始发展,起初,受教权只属于贵族以及神职人员,随后才逐渐普及至一般人民,使全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兴盛起来。而义务教育的传统则是建构在马丁·路德思想的影响下,普鲁士王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国民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 在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德国曾作出重要贡献。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影响了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近代西方的教育视导、公立教育、义务教育制度、实科教育、师范教育、双规学制和双元制职业教育等,也大多起源于德国,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17~18世纪德国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德语学校的发展,世俗政权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强迫义务教育的提出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文科中学,主要训练德意志各封建公国的管理,以及预备担任学术职业,如法官、医生的人升入大学,训练未来牧师的任务降到了次要地位。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拉丁文和希腊文。17世纪后半期的哈勒学园成为教育革新的旗帜,除教授古典语文之外,增加了德文、法文以及数学和科学课程。高等教育以哈勒大学的改革中心,导致了一场新的大学运动,推动了德国大学都按照哈勒大学以及哥廷根大学的模式进行了改革。改革的结果是: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精神影响到大学的所有教学领域;研究自由、教学自由成为政府认可的大学的基本法权;学术报告替代了传统的依据标准材料照本宣科的教授方法,各种形式的课题讨论替代了传统的辩论方式;除哲学和天主教大学的神学院仍用拉丁语之外,在大学中一般都用德语作报告等。改革后的德国大学充满了活力,在德国的学术研究和国家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当时世界各国大学效法的典范。 当时的Volksschule课程是一个8年的教育,并提供当时早期工业化世界的所需,同时也因为新人文主义的产生,影响到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阅读、写作、算术,以及道德、责任、军训等。上层社会和富裕阶级的小孩通常进入4年的私立学校并接受一些大学预科的课程;而一般大众则几乎无法进入中等学校。 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引进了教师需要国家认证的资格(1810年),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1812年,普鲁士开始设置中等学校的升学考试(这在1788年已被发明);到了1871年,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接受了这种制度。 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开始变得较系统化和国家化。更多的学校被建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轻人。当时有数种不同的学校: 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 Real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Realschule ,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不过可以直接进入职场工厂工作) Oberrealschule ,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苏联、法国、英国、美国)在各自的占领区设置他们自己想法的教育系统。当西德在1949年取得部份独立后,在其新宪法授与各州政府教育的自治权,而教育体制主要以联邦主义为其核心概念,强调各邦的文化独特性Bildungshoheit,因而至1955年之前,各邦皆致力于将每个地方不

德国语言历史

德语的历史发展经历的阶段:1:、古高地德语2、中古高地德语3、早期新高地德语4、新高地德语5、现代德语 1和2:德语史应该追根溯源到印欧语,因为他是从印欧语系中分化出来的,公元前1世纪日耳曼人使用的语言逐渐从古印欧语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语族——日耳曼语,而这种分化是以辅音变化为特征的,因此被称为第一次辅音变化,5至8世纪时日耳曼语中发生的音变使德语从共同的日耳曼语中分化出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因此第二次辅音变化后德语产生。 3:印欧语的介绍 4:属于印欧语系的语族,除了日耳曼语外,还有印度语,希腊语,古意大利语等10种语言,德语是属于印度语系日耳曼语语族的西日耳曼支。 5:属于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在词汇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可以从德语词汇和其他语言中意义相同的词汇的比较中看出来。 6:第一次辅音转移,又称日耳曼语辅音转移,在专业文献中被称为格里姆定律,因为是这位日耳曼学的创始人雅各布-格林,根据其内在联系,阐述了这一有关过程。 7:786年,罗马教皇的使节在给教皇哈德良一世的报告中,提到他在英国召开的两次宗教会议,他在第二次会议中宣读了第一次会议作出的决议,使用的是拉丁语和另一种被称之为theodisce的民间口语,其目的是让与会者能更好的听懂这个决议,1090年,齐克宝修道院创作了一首名为《阿诺之歌》的赞歌来颂扬科隆的大主教阿诺德功绩,在这首诗歌中,第一次用diutischi表示语言,diutischi liuti和diutschi man表示人民,diutschemi lande表示国家 8:德语发展阶段 9:背景:古高地德语经历第二次辅音变化,出现了冠词,德语开始出现从句,动词变简单,使德语脱离古日耳曼语。 10:第二次辅音变化是从德国南部山区开始,向北到达低地边缘,其变化表现如图。 11:古德语方言的分布 12:古高地德语是一组方言形成的,没有标准的文学语言,约在公元1100年之前通行于南德意志高地地区。810年前后,由富耳达修道院流传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该诗文简洁,押头韵,是德语文学的开端,这是仅有的一首用古德语写成的日耳曼英雄诗歌。修道院的建立始于公元6世纪,大规模的出现是在7至8世纪,他是当时的教育中心,在每一个修道院中都形成了一种标准语言,它通常以修道院所在地区的方言为基础。 13:中古高地德语时期,欧洲在政治、社会和文化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也影响到语言的发展,随着行业的不断分工,社会结构趋于多样化,在贵族阶层中也有了新的变化,而民间世俗文化也形成了,一大批有着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问世,他们大多是赞美骑士的所谓的骑士文学,主要反映骑士的生活和思想,歌颂骑士之爱和他们的冒险生涯。《尼伯龙根之歌》写成于1200至1210年间,描写了历史上勃艮帝王国为匈奴王阿提拉所灭的故事,是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 16: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古高地德语主要是受到教会的影响,而且是以众多方言的形式存在。进入15世纪后,随着语言的发展,新高地德语得以形成并成为城市语言的主宰。威廉·舍尔建议把中古德语和近代德语之间的过渡时期称为早期近代德语。它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17:中世纪晚期是一个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一迅猛的发展态势导致了社会各阶层对读物的需求,而当时手抄的方法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古登堡在1450年左右发明了活动铅字印刷术,这一发明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18:1522年,在维腾堡大学担任神学教授的马丁·路德,萌发了根据希腊文原本译出一本德语圣经的念头,于是,他将新约译成了德语,12年以后译出了旧约他是第一个将全本圣经译成德语的人,而且致力于使其成为广大民众都看得懂的一本书,德语从此走上了语言统一化和标准化的道路。 21: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个普遍性的思想运动,是作为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适应和教育过程,推动着语言状况的发展。拥有一个全国通用的语言形式并将其规范化,这一要求自17世纪开始愈演愈烈。统一的

英语发展历史

英语的发展历史极其特征 内容提要:通过对1500年英语历史的分析,提出了英国英语、世界英语和美国英语三个时期的划分。在英语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三级跳:问鼎欧洲,冲向世界以及美国跃起第三跳。21世纪英语的命运取决于中国和印度,中国英语将是英语最大的变体。 英语是第一国际语言,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人学习外语时首选英语。根据谱系分类法,语言可分成八大语系,即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闪含语系等。英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西日尔曼语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加勒比海诸国(巴哈马、牙买加、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加和多巴哥)以及南美的圭亚那。还有一些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尼日利亚、加纳、塞拉利昂、喀麦隆等英语也被作为官方语言。全世界大约有3亿人在讲英语,另外有20亿人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英语是如何崛起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英国英语时期(British English age) 1.古代英语是从公元449年日耳曼的首领Jitish人在不列颠的肯特郡登陆时开始的。公元前,大不列颠岛上住着克尔特人等,公元五到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移入。公元7世纪先后出现了7个Angle—Saxon王国,English一词就是从Angle演变而来的。有三种语言对古代英语产生过较大影响,他们是凯尔特语,遗迹有Avon, Kennet, Dover和London;拉丁语,幸存的词语有:ancor (anchor), flasce (flask), mil(mile),altar (altare), papa, plante (plant),dihtan (dictate);1013年后一个时期,丹麦人统治了全英格兰,所以,古北欧语是对古英语有影响的第三种语言。它们的影子多带/sk/音,如:sky, skin, skull, scare, skill。最早的英语文学作品只能追溯到750年,即刻在石碑上的“Dream of the Rood”(十字架之梦)。比中国的《诗经》晚了1000多年。 2.中世纪的英语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066年诺曼征服起。英王爱德华(忏悔者)无嗣而终,哈罗德被选为继承人。诺曼底大公威廉以哈罗德不是王室血统为由,对英国出兵征服。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征服时期,法语作为统治阶级的官方用语成了语言上的最大成果,英国的遗老遗少不得不学点法语,以便发号施令。此后,法语常常用来描述上流社会生活和用作文雅词汇。英语的词汇中留下了法语的深深的烙印。如英国人住的是house ,法国人住的是tower。前缀de-, dis-, in-, inter-, pre-, pro-,ad-,-和后缀-able,-ment, -ess都是从法语借来。早期打入英语的法语单词有:bacon, castle, market, prison, service,paradise, fruit。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结束后,英格兰回到了英吉利人手中,英语又找回了国语的尊严。1489年后,法语只用于书写法令与国会记录。到了1500年,伦敦方言已升格为标准英语。1350—1500年是一个文学巨匠时代,宫廷诗人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兰格伦的《农夫皮尔斯》,威克立夫的《圣经》对英语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们发现,乔叟和兰格伦的作品中,有十分之一的单词是法语和拉丁语。 二、世界英语时期(World English period)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英国的海外贸易急速扩大,建立了许多有特许专利的海外公司,如东陆公司(1579),非洲公司(1588),东印度公司(1600)。1588年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排除了海外竞争对手,把手伸向全世界。到17世纪初,英国在亚洲、非

德语语言介绍

一、德语基本常识介绍: 德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属于同一语族的还有:英语,荷兰语,挪威语,瑞典语,冰岛语。 法语和德语不属于同一语族。 德语是世界上最常被学的外语,是世界上十大最通用语言之一." 在欧盟中,德语是英语和法语以外的最重要语言. 在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在瑞士,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德语作为官方语言的一种,发挥着重要作用。 和英语一样,德语有26个字母。另外还有4个特殊字母:? ? ü ? 德语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规则,掌握了发音规则(一般需要10课时左右),就可以顺利阅读一般的德语文章。" 一般单词表和词典中都没有为德语单词标注音标。需要根据德语的发音规则来读,如果有特殊情况,例如来自其他语种尚未被德语化的词,一般都会标注发音。 德语一共有42个音素,元音音素19个,辅音音素23个。 德语的词重音一般在第一个音节。" 德语中“我爱你”的说法是:Ich liebe dich . 德语中“你好”的说法是:Guten Tag ." 德语中名词分阳性,中性,阴性三种。不能和汉语中对应来分词性。汉语的女孩(M?dchen)是中性的,太阳(Sonne)是阴性的,月亮(Mond)是阳性的。初学德语,要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后才能找到内部的一点点所谓的规律。 德语中动词要变位。根据人称时态的变化动词要有相应的变化,还有第一分词,第二分词的变化等。 德语的语序分正语序,反语序,尾语序三种。 二、德语语言简介(发展简史,正字法历史) 德语语言和英语一样,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同一语族的还有荷兰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岛语。而法语属于罗曼语族。德语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语言学家将其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日尔曼语(Germanisch,2000 v. Chr.—650 n.Chr.),古高地德语(Althochdeutsch,650--1050),中高地德语(Mittelhochdeutsch,1050--1350),早期近代德语(Frühneuhochdeutsch,1350---1650),近代高地德语(Neuhochdeutsch,1650---1900),现代德语(Gegemwartsprache,1900--- ) 16世纪,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需要语言的精确性提高,语法学家开始从事语法的研究,第一本德语语法书于1534年问世。 正字法:书面语的统一促使了具有权威性的正字法的确立和发展。1876年,第一届正字法会议在柏林召开。会议委托施莱茨文理中学校长Konrad Duden 将新的规定写入他编写的《正字法词典》。1901年召开第二次德语正字法会议,1902年出版了《杜登正字法词典》,从此杜登词典成为德语国家最具权威性的书写标准。1983年,奥地利向其他德语国家提议,对已经实施100年的正字法重新审定和修订。得到响应。由德语国家联合组成一个国际性的工作组,1988年提出一份修改草案。经过6年的讨论和修订,1994年正式通过该草案。1996年,由德国,奥地利,瑞士,比利时,列支敦士登,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在维也纳正式签定了正字法协议的联合声明。1998年1月新的规定正式实施。到2005年为过渡期。2005年8月1日以后,一律要按照新的正字法进行德语表达。 三、德语适合那些人群去学习 德语的人大约有以下几种: ---- 德语专业的学生。种种原因选择了这个专业,比如我自己。。。。。。 ---- 想到德国留学的学生。这部分朋友居多,有的是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希望到德国继续学习,以便拿到那据说很有含金量的文凭.有的是初中甚至高中生,父母收入颇丰,对后代的教育当然重视了,德国的高等教育好啊,那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