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第六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内容提要与教学要求]

本章将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资本积累及其实质、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状况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学习本章的重点在于,把握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认识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以及决定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明白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相对过剩人口的成因;了解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教学要点]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分类

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每一次生产过程都是上一次生产过程的更新和重复,这一连续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

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的变化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简单再生产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是指规模不断扩大。

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的方式,可以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前者是指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质量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后者是指依靠生产技术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

二、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

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某些重要特点,这些特点是以前把资本主义生产当作孤立的过程来考察时所不能发现的。

第一,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第二.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第三,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还可以看出,工人的个人消费完全从属于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需要,雇佣劳动始终是资本的附属物。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三、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将自己无偿占有工人生产出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在扩大再生产的时候,追加资本一开始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就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或叫做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或基础,而剩余价值又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四、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资本积累不仅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果,反过来又成为资本扩大剥削的手段。剥削越多,积累越多;而积累越多,剥削也就越多,增加资本积累的一切

因素,都是加强和扩大对工人剥削的因素。资本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越来越大的规模上被再生产出来。

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考察。从物质形态来看,作为一个产业资本家,他必须用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来看,由于生产资料的价值表现为不变资本,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可变资本,所以资本又总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在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以资本技术构成为基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通常会引起的变化。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资本积聚就是个别资本通过积累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就是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1)随着个别资本的积聚,社会资本总额也会增大起来。而资本集中,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2)资本积聚的增长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量的限制,因此,它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资本积累加速资本集中。另一方面,资本集中反过来加速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资本主义自由

竞争时期个别资本增大的主要途径,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集中成为个别资本增大的主要方式。

三、相对过剩人口

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人口过剩,对无产的命运带来严重的影响。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即它在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日益下降。

因此,在工人工资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日益相对地减少。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仅会相对地减少,而且在某些生产部门或企业中有时还会绝对地减少。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随着资本剥削和统治的加强而不断地增加。这是因为:(1)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器的广泛使用。(2)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小生产者不断分化,大批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纷纷加入雇佣劳动者的队伍。(3)在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中,一部分中小资产本家遭到破产,不得不加入雇佣工人的行列。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即造成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有的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也就是说,对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来说,有一部分劳动者成为过剩或过多的了。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久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而且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相对过剩人口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资本主义产业周期不同阶段上对劳动力的需求。

相对过剩人口说是资本主义的产业后备军。

第二,相对过剩人口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相对过剩人口基本上有三种形式:(1)流动的过剩人口。(2)潜在的过剩人口。(3)停滞的过剩人口。

此外,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还存在着其他两类的失业人口,一类是因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而失业的人口,称为周期性失业人口;另一类是由于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而不能适应要求的失业人口,称为结构性失业人口。

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历史趋势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的积累包含着两极相反的积累过程,一极是财富作为资本家手里的积累,另一极则是创造这些财富的无产阶级遭受贫困、奴役和剥削的积累。

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基本内容。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造成社会阶级的两极分化。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家阶级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利益的要本对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无产阶级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地位,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二、无产阶级贫困的规律

无产阶级的贫困可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两种形式。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国民收入总额(整个社会在一年内新创新创造的价值)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所占的比重与资本阶级所得剩余价值所占的比重相比呈现下降趋势。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有时候会出现绝对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失业和半失业人数增加。第二,实际工资有时候会下降。第三,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工人人数不断增加。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集中的加速,必然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化。

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劳动过程社会化。(2)生产过程社会化。(3)市场国际化。

资本积累在促使生产进一步社会化的同时,却使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这个基本矛盾必然引起和决定了资本主义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对抗性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深刻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要使生产力继续发展,必须消灭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积累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本身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准备了物质条件。

资本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而且还准备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思考题答案要点]

1.为什么说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答案要点]

(1)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因为每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最后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这样既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又满足了人们生活上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2)社会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为任何社会的再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随着生产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种生产关系,也不断再生产出来。

可见,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怎样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中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答案要点]

(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消费,所以,资本家也是由工人养活的。

(2)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经过连续不断的生产过程,资本家全部原有资本经过一定时期后,全部都是由积累起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所以,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剥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归工人阶级的国家所有,不过是物归原主。

(3)工人的个人消费完全从属于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需要,雇佣劳动始终是资本的附属物。因为从再生产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3.决定资本积累规模和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剥削程度越高,剩余价值越多,资本积累也越多。

(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商品的价值社会下降,从而影响资本积累规模。

(3)所有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差额越大,越有利于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加他们的资本积累。

(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预付资本量越大在其他条件一定情况下,剥削的工人更多剩余价值就增大,资本积累也就越大。

4.为什么说相对人口过剩既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要点]

(1)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随着资积累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使得资本有机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会相对地减少,而且在某些生产部门或企业中甚至还会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随着资本剥削和统治的加强而不断增加。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造成资主义制度下特有的相对过剩人口。

(2)相对人口过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①相对过剩人口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资本主义产业周期不同阶段上对劳动力的需求。②相对过剩人口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5.简述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答案要点]

(1)资本积累是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积聚是伴随着资本积累进行的,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手段。

(2)资本集中是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资本积聚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反过来又加速资本积聚。

6.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什么?怎样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贫困?[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的积累包含着两极相反的积累过程:一极是财富作为资本在资本家手中的积累;另一极是创造这些财富的无产阶级遭受的贫困,奴役和剥削的积累。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2)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贫困可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两种形式。无产级相对贫困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国民收入总额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所占的比重与资产阶级所得的剩余价值所占的比重相比呈现下降趋势。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有时会出现绝对恶化。主要表现为:①失业和半失业人数增加。②实际工资有时候会下降。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工人人数不断增加。

7.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积累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

随着资本积累增长,资本集中加速,使资本主义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①劳动过程社会化了。②生产过程社会化了。③市场国际化了。另一方面则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这一基本矛盾必然引起和决定了资本主义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对抗性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成功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2)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还准备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无产阶级。①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②无产阶级代表着现代化大生产的方向,他受剥削最多,受压迫最深,最具革命彻底性。③斗争实践的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使无产阶级成为一个自觉的革命阶级,成为资本制度的掘墓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和周转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和周 转解析 对于考研政治而言,从宏观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板块仅仅只占3—6分的比例,和10年之前相比,重要性下降,而且难度也大大降低,但这种评价仅仅是相对而言,从其本身的特点来看,部分基础理论的理解还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于文科学生来讲。其中一个知识点,近些年未有涉及,但今年需要大家给与注意的是:资本循环和周转。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这个点,要有针对性: 第一、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这个是资本循环的研究需要关注的方面: 要理解资本循环要经过三个阶段,执行三种职能。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必要先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然后进行生产,再把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与此相对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从空间上来说,必须是有的人在生产产品,有的人在卖商品,而有的人则在购买商品。如果只有生产的,而没有卖的,生产就进行不下去了。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在购买之后进行生产,生产完之后去销售,要进入下一轮的生产,必须还要购买。所以要在时间上继起。这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第二、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与资本循环不同,资本周转所关注的重点是周转的速度。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资本周转速度带来的影响是需要考生认真理解的。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例题:考察资本循环的重点在于( ) A.资本运动所经历的时间长短 B.资本运动的速度快慢 C.资本循环的连续性和并存性 D.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 解析:A、B选项是资本周转所重点分析的问题。本题正确答案是C和D。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优势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创办于2005年4月,具有强大高校背景,是中国最早专门从事考研高端辅导的机构之一。并积累了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 成功学员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上篇总论 第一讲导论(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 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 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随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重商主义最早冲破自然经济束缚,开始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探讨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重商主义理论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年)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后完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古典经济学家们都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出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于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30年代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分;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辩护。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讲解要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中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有了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进行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资本主义部分总汇)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资本主义部分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王禹 目录 第一章02 第二章07 第三章14 第四章24 第五章Ⅰ32 第五章Ⅱ39 第六章48 第七章56 第八章63 第九章73 第十章82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萧伯纳 1.1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概念、研究对象不同 A、政治学:研究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B、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家Joseph.E.stiglitz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任何被利用。” C、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的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延伸:经济学 [重要观点]: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稀缺是经济学的显著现象。 ①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人必须做出选择。(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②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不同的欲望。 [重要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配置问题。 (1)选择与制度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 ①经济活动: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②经济制度:各个社会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的方式 (2)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即两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差别:决策机制不同、协调机制不同、激励机制不同。 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各有利弊。可从经济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方面来比较。 ③现代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干预的混合经济制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汇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4.什么是劳动、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 答: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6.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答:(1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 )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总结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总结: m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率 c不变资本 v可变资本 c+v总资本 c/v资本有机构成W商品价值 v+m新价值 K成本价格(或生产成本) p利润 p′利润率 Pˉ平均利润 P′ˉ平均利润率 G商品 C预付资本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公式总结: 1. m′=m/v(p141) 2.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劳动价值率=产品量/劳动时间(p41) 4.利润率=利润额/预付资本*100﹪(p72) 5.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价值*100﹪ 6.n=U/u(p81,n周转次数,U“年”,u 一定量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p83) 8.积累率=(m+m/x)/m(m/x代表资本家消费的那一部分,此公式出现于计算各部类积累的题型中,老师讲题时未用此公式) 9.W=v+c+m(p153,马克思的算法)同时W=K+m(资本家的算法) 10. p′=m/C(p154)11.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p155) 12.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M)/社会总资本(P155) 13.生产价格=K+p(p156) 14.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p158) 以第二题开头的计算题纸: 2.a.v=100*0.4=400 c=1000*(19.2+2.4)=21600 m=(12*2-0.4-19.2-2.4)*1000=2000 W=v+c+m=24000 b.劳动力价值=0.4(因为马克思认为,工资付给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p148-149) 新价值=v+m=0.4+2=2.4 c.必要劳动时间=(0.4/0.4+2)*12=2小时(因为必要劳动时间创造出的必要劳动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的是剩余价值,时间和价值具有正比关系) d.m′=m/v=2/0.4*100%=500% e.当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时,v不变,c=21600*2=43200 W=24*1000*2=48000 m=48000-43200-400=4400 4400-2000=2400 3.a.m=W-v-c=30*(1.88*22.65-1.88*1 4.9) =437.1 b.m′=m/v=437.1/32.4=1351.5% 4.W=160 c=100*1+10=110 v=10 m=W-c-v=40 新价值=v+m=50 m′=m/v=400% 剩余劳动时间=【40/(10+40)】*10=8小时 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时,W=320 v=10 c=220 m=90 m后-m前=90-40=50 5.a.c=60000/(5*12)+16000=17000 v=50*80=4000 m= m′*v=4000 W=c+v+m=25000 每千克面纱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 b.c=60000/(5*12)+16000*1.5=25000 v=4000 m=W-c-v=15000*2.5-25000-4000=8500 m后-m前=4500 m′=m/v=8500/4000=212.5% 6.a.v=5 v+m=12 c=60+5=65 W=v+c+m=65+12=77 b. m′=m/v=7/5=14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剩余价值(M)是商品价值(C+V+M)超过它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而形成的余额。 其中(C+V)是资本家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所预付的资本价值,(V+M)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率(m’)就是剩余价值( M)与可变资本(V )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 资本的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 如果以U表示资本周转的计量单位“年”,以u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以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那末,一年里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 n=U/u 一定量资本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周转次数越少,表明其周转速度越慢。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内的预付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 按照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每年从出售商品中提取的用于更新的货币准备金就是折旧费或折旧基金。折旧费与固定资本的原始价值的比例就是折旧率。

6.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 + 商业资本总额) 7.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8.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 平均p

9.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相当于能够取得这笔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10.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 11.银行利润在量上相当于利用自有资本获取的平均利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 12.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 =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利息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第一章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政冶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重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经济规律 教学难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1.经济的含义 “经济”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是指节约、精打细算;有时是指经济部门或其总体,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或国民经济;有时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有时还可指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 经、济二字最早见诸我国古代典籍《周易》,把“经济”连起来使用最初见于隋代王通的《文中子·礼乐篇》中,书中有“经济之道”的用语。但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经济”一词是指“经国济民”或“经邦济世”,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与现代语言中的“经济”一词的含义有所不同。我国对“经济”一词的现代用法是20世纪初引自日本的。日本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大量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曾移植我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译economy这个英语词汇。 西方语言中的经济一词是另外的含义。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的经济活动首次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在希腊文中,经济学就是由“oukoc”(家庭)和“nomoc”(规划、管理)两个词组成的。嗣后,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写了一本《政治学》,其中有经济部分。该书第一篇讨论的是治家问题。他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的。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欧洲封建社会的全部精神生活为僧侣所控制。因此,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常常是神学论著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虽然早在奴隶制时代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但它们只是在一门统一的、尚未分开的科学范围内形成经济理论的某些要素。因此,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谁?是法国重商主义学者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他在1615年出版了一部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一词,不是指与经济相区别的政治思想、政治教育一类的含义,而是“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意思。因此,政治经济学是拓宽了研究范围的经济学。它突破了家庭管理或庄园经济的范围,将研究的内容扩展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即国民经济中。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商品和货币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货币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 价值与价格,供求关系与价格。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及其实现。说明:本章的名称从原来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改为“商品和货币”,但内容未变。只是删掉“商品、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知识点,但这个观点在有关知识点还是要讲的。此外,“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两个知识点的位置作了调整。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主义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和周转

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大一 导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离开科学抽象法将陷于现象形态的肤浅研究,无法揭示支配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章: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oc 22页)(完美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1.色诺芬的《经济论》一书,是人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 2.法国的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荣克莱田出版一部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3.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 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原因: (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生存,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2)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5.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6.经济形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如何? (1)区别: 经济形式是指与生产力的某个发展阶段相联系,并由该阶段生产力性质决定的人们经济活动的交往形式。 经济制度是指国家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基本经济关系所作的制度规定。

经济体制是国家组织、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 (2)联系: 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反映着经济形式的内在要求,并促进着经济制度基本目标的实现。 7.社会生产关系的分类。 (1)一类是反映特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 (2)另一类是那些不反映特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 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什么?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并运用对规律的科学认识为人民大众谋利益。 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章 1.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区别: (01)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使用价值的质与量都是不一样的。 (02)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与论述题汇总1

第一、二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和货币 1、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答:①(资源配置的效率性)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可以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②(社会生产力)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 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额外收益,是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这种情况,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③(优胜劣汰)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想增加国有企业的竞 争力,则必然会促使它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不断地引优取胜。 2、为什么说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 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这是因为: (1)(商品交换的过程)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 (3)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 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价值增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也就是要说明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首先,价值增值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这里的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值。其次,价值增值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这里商品的价值是已定的,也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价值增值。最后,价值增值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特殊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他必须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才可能把它作为商品出卖。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或者是没有充足的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5、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 这是因为:(为什么说劳动不是商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圣才出品】

第4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一、名词解释 1.资本周转速度 答:资本周转速度是表示资本周转快慢的量,它指资本在一定时间(一般是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常用资本周转次数或资本周转时间来表示。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①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就越慢;反之,则越快。②资本的构成即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慢;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 研究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在于考察资本周转快慢对于生产剩余价值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剩余价值越多。 2.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 答: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产业资本循环属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周转指资本的循环如果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时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具特色的理论之一,揭示了时间因素对预付资本量、价值增殖以及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等的影响。这些分析使政治经济学对资本的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同时,这一理论反映了社会化商品经济

中生产流通在时间方面的一般规律,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形式,但是它们考察的角度和目的不同。考察资本循环,侧重于对资本运动的连续性的考察,主要是分析资本在运动中要经过的阶段和要采取的职能形式,揭示单个资本连续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考察资本周转,则侧重于对资本运动的快慢、速度的考察,分析制约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影响。 二、辨析题 1.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也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原因如下: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属于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对象的资本的周转,是采取原有价值一次转移的方式;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周转则是以新价值的再创造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耗费,但形式上也是价值的一次性回收和补偿。 流动资本价值是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转移,并通过产品出售而全部回收。其价值转移方式是一次全部加入到新产品中去的。物质更新方法为多种要素,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都要不断地在实物形式上更新。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也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2.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都表现为生产资料,具有完全相同的物质内容,因而不变资本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陈小莉 简答题: 一、请简要回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 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解释生产力 是什么)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解释生产关系是什么)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 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程度。(生产力对 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4、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 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超前或者落后于生产力的生 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总结) 二、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是什 么? 1、商品是社会主义最普遍的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是资本主义产生的 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时历史方法的需要。 3、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之上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 的基础。 三、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 盾? 1、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具有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不能 直接表现出来,它只能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它的劳动的 社会性能否实现取决于他所生产的商品能否卖的出去,若 其商品不为社会所需,卖不出去,它的私人劳动就不被承 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 值就不能让渡,价值也无法实现,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 动的矛盾是其他各对矛盾的根源所在。 2、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是在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往 往容易产需脱节,那些适销对路,而且个别劳动量等于或 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生产者,其私人劳动就实现为社会 劳动,就会在竞争中发财致富,反之,私人劳动就会与社 会劳动产生尖锐的对立,就会在竞争中受损变穷,甚至破 产,所以这对矛盾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根源。 3、在封建社会后期,在小商品分化的基础之上,导致了资本 主义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这对矛盾逐渐发展成了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

政治经济学 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习题

第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有()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2、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的机器设备是该厂的()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资本周转速度与() A、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4、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产品销售时间 B、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5、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A、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价值增殖中作用的不同 C、物质存在形式不同 D、运动速度不同 6、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设备 B、燃料 C、原料 D、辅助材料 7、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力 D、劳动产品 8、固定资本的折旧率与( ) A、折旧费成同方向变化 B、折旧费成反方向变化 C、固定资本原始价值成反向变化 D、劳动对象价值成同方向变化 9、预付资本总周转是指(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平均周转 D、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平均周转 1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 A、预付的资本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 ) A、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 B、资本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 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 E、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的统一 2、“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这里的三个循环是指( ) A、生产资本循环 B、货币资本循环 C、流通资本循环 D、商品资本循环 E、商业资本循环 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 B、劳动过程中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C、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D、商品的购买时间 E、商品的销售时间 4、资本流通时间是指:( ) A、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 B、购置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出售商品的时间的总和 C、资本周转时间减去劳动时间的那一部分时间 D、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E、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原材料储备时间 5、资本周转:( ) A、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 B、速度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 C、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 E、速度提高可以节约预付资本和提高年剩余价值量 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D、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马克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力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2.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考点延伸】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关系,而实质上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2.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考点延伸】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因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3. 所有制和所有权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区别:①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②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所有制关系上升到法律关系的高度,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 3.所有制和所有权的联系:①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所有权;②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4.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所有制: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生产资料和货币采取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高频考点,17次命题)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①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②劳动成果或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3.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考点延伸】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超过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这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 6. 剩余价值的实质 1.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构成:①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②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