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缺失

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缺失

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缺失
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缺失

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缺失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我们都知道,要治疗一种疾病,必须搞清它的病因,对症下药,要想彻底解决腐败,我们就不得不弄清楚腐败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方坚定认为,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缺失。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根源即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方的标准是,道德失范与制度缺失何者对腐败现象的影响更大?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

一、从腐败行为的本质上来看,制度缺失促使人正常的欲望堕落为腐败行为。

首先我方承认人是有欲望的,就好比我们饿了想吃饭、累了想睡觉,当然人性也是贪婪的,我们需要用具有教育惩戒意义的制度去约束欲望。然而制度的缺失使制度本身失去了教育意义,人正常的欲望得不到控制,产生了权钱交易的偏颇理念。同时失去了惩戒意义,给腐败提供了孳生土壤,人正常的欲望便堕落为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鬼变人,一个不好的制度可以让人变鬼。

二、从历史角度上分析,缺失的制度为腐败问题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在腐败的产生来看,腐败产生于公权力分配失衡,其内部表现为权力过于集中,外部表现为行政权与监督权的失衡,在制度缺失的情

况下,官员只享有权力却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此时当人有了贪欲,并且他拥有一定的公共权力时,制度的缺失恰恰为其运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行为提供了上下其手的空间与机会。所以追本溯源,制度的缺失才是腐败产生的真正根源所在。

三、从中国当前腐败问题上看,制度缺失是阻碍反腐进程的首要问题。

着眼于当前现状,我国转型期也是腐败的多发期,反腐进程刻不容缓。虽然我国的腐败现象目前得到一定缓解,但由于制度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步伐滞后,选拔体制的不够科学,政务体制的不够公开,监督体制的不够全面,刑罚体制的不够彻底,如此之多的制度缺失,使得腐败问题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为反腐进程套上了沉甸甸的枷锁。在反腐进程中,道德规范和制度建设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当前最紧迫的是建立“不敢腐、不易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反腐征程。

如何解决腐败问题

如何解决腐败问题? 中国现在的腐败问题很严峻,但大家思考过腐败的原因和根源吗?思考过根治的方法吗?我想你也能出一点力的,只要你敢于直面问题,思考问题。下面是我的一点见解,不知道能否起到求抛砖引玉的作用。 腐败问题自从有了私有制之后就有了,至今任然是各国的通病。中国是重灾区。为什么?我想有这几个原因: 1、经济发展水平,中国阶段腐败高发阶段。计划经济搞平均主义,官员都很廉洁,一方面是那时的思想教育抓的好,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望已经被平均主义消磨得差不多了,人们追求财富的动力不足。[现在这种动力被激发了,追求财富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社会各个阶层都在追求财富,官员们也是人也和大家一样,他们中很多小时候经历过忍饥挨饿的生活,对贫穷深有体会,面对垂手可得的而又没有看管的金山,你要是他,你能不心动?不伸手?恐怕没几个能做到。] 2、中国在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有许多无法预想的和能够预想但来不及修补的漏洞让腐败有机可乘,包括制度和法律上的。[ 这也难怪,中国人民对于财富太急切了。] 3、只顾经济建设,人们思想上的一些变化没有过多关注。[ 计划经济时代腐败少,一是本来就没什么钱可贪,二是违法的成本较高,所以不敢三是那时候的官员不像现在这么嚣张,不敢肆无忌惮的贪污! ] 所以你那什么人民对财富的渴望被平均主义消磨的差不多了,记住,不是人民,是官员,不要偷换概念,人民可没有贪污的机会,只有官员才有! 不能说每个人都有可能贪污,就认可贪污吧! 关键要从制度上解决腐败的源头,那具体怎么操作呢? 要加强反腐败的力度,然后建立强的监督机制(民众参与监督的权力,敢于质问官员并能受到法律有效的保护),所以民众不能对官员太宽容了,应该苛刻一点,要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对官员太宽容了! 既然要说贪污腐败,这对象就是官员,不是人民,广大的人民腐败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不要偷换概念! 大家都知道从制度监督机制上解决腐败,话都会说,可如果真要有人这么做了,我估计你又要跳出来反对了1、没钱可贪,我认为不是什么好事,就像穷到强盗都不理你了,是什么好事吗?人民生活需要财富。 2、“人民对财富的渴望被平均主义消磨的差不多了”错了吗?但我没有说人民是贪污的主题啊,官员的身份只是贪污的客观条件,而主观条件是对财富的渴望,只有两者全具备了才可能贪污。那个年代的人们要么唱高调建设社会主义,实际上在有意无意地偷懒,因为干好干坏都一样,少干多干一个样。要么就是人斗人,你追求财富,还有人打倒你,不正证明了人民追求财富的欲望被磨灭了吗? 3、我也没有把贪污原因归咎于财富太多,当然没有财富就不可能贪污,随着财富的增长,私有制出现了,当财富不能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需求时,就有可能出现贪污。但我没说这是原因。 4、我更没说我认可贪污,只是说贪污很普遍,每个人到了那一步都很有可能。因为金山没人看管。 5、贪污犯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这是法律常识,我不想讨论这个问题,我也没表示异议,更没说人民是贪污的主体。 6、我主张重点加强制度建设防止腐败。腐败问题是很严峻,人民越来越关注,从中可以看出: 1、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已经充分地调动起来了,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这是好事,这才能激发人们追求财富的热情,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 2、对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人们越来越更加注重公平(腐败我认为就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平),在一个穷怕了国度,对财富的渴望一旦被激起,产生的副作用是可想而知的,这就

腐败的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今天我们说腐败的根源是人性的贪婪。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利谋取私人利益。而贪婪则是指对财务.钱等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愿望,属于人类天然具备的精神属性之一——利己。特别强调的是根源是指事务的本质或来源。 众所周知,人类贪婪的本性是一直存在的,人性最终指向都是利己。对于腐败这个结果,人性是内心,制度是外因,内心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所以我们要从根本的人性入手,解决腐败问题。 现在,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 一.贪婪是人的本性,无论人性是善还是人性是恶,其最终指向都是利己。荀子曾说过:“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惨贼生而忠信亡焉。”法家的韩非子也认为好利是人之本性,人类贪婪的利己性客观存在于人的本性中,如果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固有的劣根性就会收到启发产生恶的想法,从而放纵人去腐败。故人性本私,而腐败的根源就是人类本性的贪婪在不当渠道上宣泄的结果。 二.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运行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根源。众所周知,人的行为是受内心主观因素、即人性所支配主导的。在腐败产生的这一过程中,人性是内因,制度是外因,内因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方向。当蓬勃的人性欲望冲破了制度的理性控制,制度就显得苍白无力,腐败仍会发生。还记得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的故事么?对于禁果的制度已经很明确,那就是决不能偷食,但亚当夏娃强烈的贪念还是让他们冲破了制度的束缚,偷食了禁果收到了惩罚。在这里制度不可谓不完善,行为前规范性制度在,行为后惩罚性制度也在。但挡不住滚滚人心啊,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方辩友,我就是想破坏制度你挡得住么?这难道不是说明腐败的根源还是在于人性的贪婪么! 三、一件事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根源只有一个。而关于腐败相应的制度是在腐败之后形成的,具有滞后性,所以制度不是根源。制度是人主观意识的展现形式,是由于腐败现象出现后所开始制定并实施的,为了遏制腐败所产生的客观事物。毫无疑问,我们要探求腐败的根源,制度的缺陷和不存在并不是逻辑运行的终点。因为。制度是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而人的主观意识又是人的本性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受外在影响形成的。试问如果没有没有人有腐败的贪念,那如何有相关制度的产生呢?是人性赋予制度以色彩,人性赋予制度以意义,如果没有根源——人性,那在这里大谈特谈因为人性所产生的客观事物是一个主观行为的根源,岂不是可笑么?!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腐败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贪婪,谢谢!

论腐败

论腐败 摘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 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因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腐败权力监督 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专职的公共权力行使者时就已产生。关于腐败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给腐败下过不同的定义。国际基金组织把它定义为“滥用政府权力以谋求私人利益的行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腐败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的特殊经济行为。腐败,是当今最热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当然,这两个字眼从古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高层政府 官官相护,对人民的疾苦充耳不闻。 一、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二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三是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另一种腐败类型是,指非公职人员或党政领导干部的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非法谋取利益的腐败现象。非公共权力型腐败包括一下三种类型。一是职业腐败,如一些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侵吞或挪用公款、工人工资、非法收取或索取“红包”等。二是新闻腐败,如一些新闻媒体或记者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或个人利益,发布“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利用新闻线索迫使其他组织或个人与其进行金钱交易等。三是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主要发生在高等院校,比如学位的审批,项目的审评,职称的评定等过程中发生的钱权交易或其他利益的交易等。 现今中国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与腐败有关的社会组织和力量也比较强大,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祸国殃民的现象呢?以下就对腐败产生的 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二、腐败现象的根源及危害 谈到腐败问题,人们往往摇头叹息,可能会觉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其原因和治理对策 (发)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原因和治理对策 通常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在政治经济领域中腐败现象是最为严重而对于教育领域这片的神圣的净土人们很少关注其腐败的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各种腐败、违法问题日益显现,近几年来媒体对教育领域的乱收费、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的频频报道,让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教育领域出现的腐败现象。 一、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 教师这个职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圣神的职业,教育领域也被人们认为是一块净土。对于腐败问题,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聚集在政治经济领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各种腐败、违法问题日益显现,近几年来媒体对教育领域的乱收费、贪污、受贿、师德腐败等问题的频频报道,让人们开始转向了教育领域,教育领域里的腐败现象也日益显现。市民反映最强烈的是教育乱收费,认为教育部门把九年义务教育变成充满铜臭的商业活动。教育领域腐败是指掌握教育行政权力和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的人,进行营私舞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贿赂等败坏教育声誉、影响教育效果的行为。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职权维护和谋取私利。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权力腐败、管理腐

败、教学腐败和学术腐败这四个方面:(一)权力腐败。腐败是权力的附庸,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腐败的,腐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必须掌握一定的公共管理权力。二是公共权力非公共使用,而是变为谋取私立的工具。三是权力的使用违背基本的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原则。四是侵占、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教育腐败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力腐败。如:网友曝光一农村中学校长受贿账单一位校长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共31次,共计收受贿赂186825元。中国央视教育频道也发过专版,谈及“贪污受贿包情妇,中小学校长趋利致教育腐败”的话题,详述了中小学校长腐败六大案例,其敛财手段和贪腐程度发人深思。2010 年 5 月10 日广东省检察院公布了2009 年十大“典型案件”,其中一例便是英德市教育局原局长赖来新受贿案。2001 年至2008 年,赖来新先后共计受贿66.5 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 4 年。当然,与那些贪污受贿金额动辄上亿的贪官相比,赖来新受贿金额不大,相对还算“清廉”。然而此案的看点不在这里,而是赖案一发,竟然牵扯出英德市涉嫌收受“劳务费”的98 名中小学校长,他们闻风而动,纷纷自首,成了这十大“典型案件”中位列第二的案例,因而轰动一时。这一系列的案例都是利用这里涉及许多方面,一方面反映了教育领域里的领导人跟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一样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贪赃枉法,违法乱纪,尽可能的捞取钱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腐败现象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文 姓名:董红乾 学号:11320217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电2班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内容提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因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腐败现象权力监督 一、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二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三是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另一种腐败类型是,指非公职人员或党政领导干部的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非法谋取利益的腐败现象。非公共权力型腐败包括一下三种类型。一是职业腐败,如一些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侵吞或挪用公款、工人工资、非法收取或索取“红包”等。二是新闻腐败,如一些新闻媒体或记者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或个人利益,发布“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利用新闻线索迫使其他组织或个人与其进行金钱交易等。三是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主要发生在高等院校,比如学位的审批,项目的审评,职称的评定等过程中发生的钱权交易或其他利益的交易等。 现今中国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与腐败有关的社会组织和力量也比较强大,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祸国殃民的现象呢?以下就对腐败产生的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二、腐败现象的根源及危害 谈到腐败问题,人们往往摇头叹息,可能会觉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

腐败的历史根源

腐败的历史根源 社会转型期滋生腐败。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所有制结构的逐步变革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各个利益主体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有限的资源,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特别是近几年来,“以权经营”、“官倒”、“贪污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千方百计逃避法律的惩罚,更是不择手段,不惜用重金、美色拉拢腐蚀少数领导干部。这就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土壤。 管理机制不全“孵化”腐败。目前我国的各项管理机制的改革仍然保持着原有的行政权力体系的条件下自上而下地推进。改革过程政治和经济上的多重分权为腐败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资源。分权使政府权力在横向和纵向上更加独立。由于从来缺乏自下而上的约束,分权后权力的制衡和约束越来越形同虚设,为腐败提供了机会。许多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仍然采用计划体制下的手段来解决,这种新旧体制转轨交替并存,客观上也给腐败现象的滋生留下了可乘之机,使一些腐败官员能够利用计划经济形成的权力发市场经济的大财,成为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的经济根源。 权力绝对化导致腐败。过去我们在权力的设置上强调命令贯彻和服从的多,而常常忽略了权力的制衡,在如何保证双方能够健康有序的行使方面考虑较少,制约权力滥用的制度或缺失或不完整、不健全,导致目前权力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和一些领导干部或“一把手”手中被严重地私有化、商品化、绝对化。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保证领导干部的廉洁,但由于监督缺乏有效手段,使得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一直以来不少单位的纪检、检察对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监督行之有效,而对本单位“一把手”却不敢监督,加上少数“一把手”的自律意识不强,不愿接受监督;一些上级组织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下级同志怕受到打击报复,不敢监督;尽管这些监督头绪繁多,但监督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大,导致监督失效。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已建立了权力机关监督、法律监督、党内监督、党外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监督机制,但由于种种原因,监督的合力没有形成,严重影响了监督的实际效果,怎能不会使绝对化的权力导致腐败? 一、生产力既发展又不发达的状况是腐败产生的历史根源 概括而言,腐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不存在腐败;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也不存在腐败。因此,腐败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展,人们还没有产生私有观念,也就谈不上“腐败”。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人类的智力不断进化,逐渐产生了私有观念,开始区分“你的”、“我的”、“他的”。生产力的不发达状况,决定了物质财富的相对匮乏。加上居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逐渐形成和存在,腐败具有了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便具有了现实性。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升华,到共产主义社会,极大的物质财富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要,区分“你的”、“我的”这种私有观念已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腐败也就不复存在。 可以看出,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腐败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其一是私有观念的存在,其二是物质财富的相对匮乏,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人们没有私有观念,不知道区

试论警察腐败及其防治

试论警察腐败及其防治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都存在,所不同的不过是形式、程度等相异而已,警察作为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作为国家的特殊暴力机关,也概莫能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宗旨的我国人民警察(这里仅指公安民警)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公安机关内的警察腐败现象不断出现,而且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笔者选择这一课题,试图与大家共同探讨。 纵观我国警察腐败现状我认为警察腐败的类型大体可概括为:权官交易;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情交易;刑讯副供;权力无为及与职权无关的违法犯罪。为何会产生这些现象呢? 目前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允许、鼓励、扶植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适度发展,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地深入人心,其所固有的负面效应也就不可避免地侵袭人们包括并非处于真空中的国家公职人员活动之中,权钱

交易等的腐败就不可避免了。 此外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为警察职权与私利的结合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从而使警察腐败成为一个自古有之、极为顽固的社会问题的天然性根源。警察是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国家机器中具有武装性的刑事执法和治安行政力量,承担着打击犯罪和管理社会的天职,这种性质决定了警察职业的与从不同。具体表现为:1、权力集中。警察的性质决定了警察职权的多种性,即集武装、刑事(主要是侦查)、治安行政职权于一体,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机关都难以享有的,因此,警察不论职务高低,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特别是一些特殊部门的岗位,权力尤其集中。权力过于集中,则增加了腐败的机会和条件。一方面,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任何手段都可能使用;另一方面,部分群众为图办事方便,也会送给警察钱物或允许某种好处,导致钱权交易的产生。2、环境特殊。警察是一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队伍,为了完成这一职业使命,警察经常需要出入一些藏污纳垢的场所,尤其是外勤警察,接触的社会黑暗面更多。警

国际视野下腐败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国际视野下腐败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国际视野下腐败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腐败与反腐败都是世界性难题。美国腐败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约翰斯顿提出的腐败征候群理论,从国际视野比较研究腐败的发生病理和矫治法理,启示我们客观理性地看待和治理我国的腐败问题。 一、国际视野下腐败的发生病理 约翰斯顿分析了近百个国家“参与”和“制度”强弱状况的数据组群,根据它们影响力的不同组合研究四种腐败征候群的发生病理。 第一种:权势市场腐败征候群。这类腐败发生在具有成熟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化程度比较高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等西方民主国家。这些国家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以权力为导向的腐败集中在赢得官位和影响那些身居要职的人,追求财富为导向的腐败把目标锁定在政府的承包合同、政策执行或立法的具体内容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政治影响的富人利益集团主导着权势市场,腐败围绕着利用财富去寻求强大的政治结构中的权势,“金钱政治”被视为一种普遍的腐败现象,尤其是权势者通过合法的政治献金捐款的方式支持或输送自己的代理人买到通向政府的“接近权”或直接进入政府任职,从而影响政府的立法和执法活动,以便获得更多来

自政府的利益输送,即使在美国,大多数人都认为政治捐款对选举和政府有着太大的影响,政治家们会给予那些向他们捐款的人和集团以特殊照顾,政治已变成了市场的延伸几乎成为共识,使得“本该向公民提供机遇和保障的整个体制已变成一个被财富和权力之间的通谋所腐蚀的权势市场”。 第二种:精英卡特尔腐败征候群。这类腐败发生在经历着激烈的政治民主化过程、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制度化程度相对较弱的民主国家,如意大利、韩国等。这些国家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由精英们结成联盟并组成排他性网络,腐败的核心作用就是保护和壮大较高层次精英的网络,获取财富和权力的机会同社会中各种利益的竞争交融在一起,腐败交易不仅发生在政府官员和私有利益、政治领袖与广大支持者之间,而且还发生在政界、官僚机构和企业界掌握支配权的人物之间。那些予以合作的人可以赢得权力、可以变得富裕,也可以为自身及追随者或者企业减少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那些不予合作的人会受到惩罚或被驱逐出该网络。 第三种:寡头和帮派腐败征候群。这是一组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制度化程度比较低甚至软弱,如俄罗斯、墨西哥、菲律宾等国。这些国家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精英之间爆发一场混乱的、有时是暴力的争夺,寻求利用人际关系资源(例如大批追随者、一个企业、官场、司法或犯罪组织中各种关系,或一个很有实力的家族)获取财

腐败论

论腐败腐败在中华字典的释意:“(思想)陈旧,(行为)堕落;(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现在我想说的就是这种腐败,这种人闻而唾弃的行为。社会的那些高官应该在其位谋其政,他们是人民的官,就要为人民办事,而事实:在工作上贪图捷径,贪图回扣利益,走上了腐败的道路,但工作的业绩出来了,是践踏别人的利益;在生活上贪图享受,贪图奢侈,走上了贪污的道路,但结果还是落之法网;这都是生活的现状,也许这些都是不法之人的造就。社会的那些不法商贩,制假造假,那些三聚氰胺的奶粉,硫酸调制蜂蜜,甲醇毒酒,这些商贩昧着良心赚来的黑心钱,他们都是在利益的诱惑下走上腐败的道路,这是生活的威逼利诱,伤害多少人的身心健康,给多少家庭带来了悲剧。现代人在住房,就业,养老的重重压力下,生活在贪腐成群的管理环境,精神燥浮,年轻人没有目标,丧失信仰,道德沦丧,社会的嫖赌淫娼,家庭的分裂,小三的插足,走着法律的擦边球,甚至与法律相抗衡等等。但我也能够理解那类的腐败的原由,也许法律,社会舆论会给他们制裁,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另一类的“腐败”,那就是学生,学生的腐败更是让人深思。学生,一个很简单的阶段,也许很多人能够进入这个所谓神圣的阶段,也有很多贫困的孩子没有教室没有课本,80后的我们在老一代的艰苦奋斗的教育,很多都明白生活的艰苦,而时代的不同,时代的转变,我们也在接受者新的思想的感染,那就是90后的新时代的改变,再此我不是对90后的批判。学生时代的我们学习就是天职,我们就要安安分分的学习,而恰恰不同,有些学生他们拿着父母的钱,交着几千的学费,在校园里挥霍,在校园里吃喝玩乐,享受无忧无虑的安逸生活,忘记父母那流着汗水的脸庞,千千万万辛苦都付诸江河,抛掷于天边,忘记父母的汗水。当今的学生他们会在自己朋友的生日聚会,活动,大把的挥霍父母的血汗钱,高消费高享受对于他们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根本没有良心,问问自己的心,他们知道手里的钱从哪来的,当自己没有钱,就会打电话给父母,“我生活费花完了,给我打点钱啊!”有几个知道父母在外面打工,炎炎暑日,阳光暴热,汗流浃背,知道午饭他们吃什么?喝什么?父母吃的是一块两块的饭菜,啃着馒头,喝着凉开水,当工作忙甚至没有时间吃饭,他们都是为了我们,扪心问问你们那些挥霍的心?你有良心吗???“啃老族(NEET)”知道这是什么吗?是评价我们80后的一个新的名词,指的是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终日无所事事的一类人,更多的学生就这样,他们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这些学生本以为父母不懂,就这样瞒着父母,就在学校里过着享受的生活,每天就是那样的贪婪,那样的享受,过着奢侈贪婪的生活,每天他们是怎么面对这些的父母的血汗!!!这个现状是一个流传在我们80的生活中,90后也有自己的代名词。“富二代”也许很多人都会明白这个意思,有钱呗,那就是他们享受父母创造的江山自己在那享受,自己会在父母的翅膀下成长,那样的无忧无虑,他们好的地方是自己能够创造财富,能够有收获,但是他们更多的是炫耀, 论我国政府官员贪污腐败问题及治理措施 腐败 被称之为“政治之癌” 其本质的根源是“失去了制约的权利”。目前 我国的政府官员贪污腐败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的头号社会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执政党和政府与人民的关系问题 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危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稳定 导致我国改革开放的失败、发展的夭折 对一个国家的政府具有毁灭性的破坏作用。因此 本文对我国政府官员腐败问题的现状 原因 及其危害进行简要分析 结合我国国情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

[纪检监察]“微腐败”主要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以XX市为例

[纪检监察]“微腐败”主要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以XX市为例 为摸清海南省XX市基层“微腐败”主要特点和滋生原因,找准根治药方,20XX年,XX市纪委监察局组成基层“微腐败”治理专题调研组,围绕“贪污、掠夺、挥霍集体资产、资金、资源”、“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扶贫和强农惠农专项资金”、“办理群众事务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优亲厚友、与民争利”和“漠视群众疾苦、冷硬横推、庸政懒政、失职渎职”等四类“微腐败”问题,对本市基层“微腐败”治理进行深入调研。 一、本市基层“微腐败”的主要特点 调查表明,本市基层“微腐败”有三大特点:一是基层“微腐败”信访量持续高位,查处件数与人数逐年上升,占基层违纪案件总量的比例大。2013一 20XX年,XX市区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基层“微腐败”信访举报599件,年均200件左右,占受理基层信访总量的%;查处基层“微腐败”案件数和人数分别 为22件50人、27件48人、40件82人,三年查处人数占基层违纪查处人数%。二是基层“微腐败”点多面广,集体“三资”和惠民资金是重灾区,窝案串案频发。2013—20XX年,涉及农村集体“三资”和惠民资金方面的基层“微腐败” 案件数分别占到总量的%和%,合计达%。窝案串案数占基层“微腐败”案件总数的%。三是基层“微腐败”以农村尤为突出,镇村干部占绝大多数,一把手占相当比例。2013—20XX年,因基层“微腐败”查处镇干部46人,占总量的为%; 查处村干部121人,占总量的%,合计超过90%;涉及一把手的基层37件,占总量的%。 二、本市基层“微腐败”的主要成因 依照有关法律和文件规定,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原则上应经过“四议三公开”民主决策公开程序,即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事项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通过对查处的区村(居)“两委”干部擅自出租集体土地、低价出租集体商铺、违规提取大额现金和多领征地补偿款等四起“微腐败”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可以发现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基层民主决策程序执行不到位、村务公开基本流于形式、基层党委政府漠视问题、监管部门履职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的全市总体数据分析表明,上述典型案例暴露的问题并非个案,而是基层特别是农村具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解剖本市查办的53件“微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均未完全执行“四议三公开”制度。从执行议事程序的数据看,完全执行“四议”程序的为0,“四议”中仅村“两委”商议的执行率达到%,村党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执行率分别为%、%、%,反映当前农村事务管理中,

中国腐败犯罪的制度原因分析

中国腐败犯罪的制度原因分析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化”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不是立法,不是法律在纸面上的健全程度,而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实施的情况,是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春节前我在博客发表了“中国反腐经验作为俄罗斯榜样”(即“中国腐败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一文后,有网友批评我“没说到点上”。此言也不谬,因为我在那篇文章中说的主要就是“面”。我猜想,网友所说的“点”,大概是制度问题。昨天,英国的《金融时报》发表了记者汤姆.米歇尔(Tom Mitchell)专访我的文章,“中国的法律学人和运动推手何家弘”,其中也谈到了制度性腐败的问题。我应邀参加英国人为纪念《大宪章》颁布八百年而举办的“全球法律峰会”(Global Law Summit)之前,心中思考最多的问题还是法律制度。下面,我就简要谈谈中国腐败泛滥的制度原因——当然是学者的个人之见。 为什么在当下中国会有那么多官员走上腐败的道路?有人说,权力腐蚀,人性贪婪。但是,为什么在有些国家中握有权力的官员就不那么贪婪?为什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期内政府官员也没有那么贪婪?为 什么在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官员也没有那么贪婪?同样是人,同样是炎黄子孙,在彼时彼处不贪婪,在此时此处却贪婪,那就一定有制度方面的原因。 一、制度设计中生成腐败的原因 严重的社会腐败往往因为社会管理制度中存在漏洞或缺陷。毋庸讳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是军事斗争和暴力革命的专家,虽然有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前车之鉴和“苏联老大哥”的间接经验,但是缺少现代国家制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因而未能摆脱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不良影响,制度设计中存在一些先天性缺陷,而这些缺陷后来就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一)人治为本 在中国,人治的传统渊远流长,人治的思想根深蒂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我们这个社会一直以“人治”为治国之本。从大处说,老百姓希望国家能有“好皇帝”,于是就有清明盛世。从小处说,人们盼望单位能有“好领导”,于是就有幸福生活。抽象地讲,人治的主张似乎没错。社会是人的社会,由“好人”来治理社会顺理成章。历史的经验也能证明,好皇帝率领一群好官确实可以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然而,现实问题是好皇帝和好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他们也是人,也得遵守生老病死的规律,在超过一定年龄之后就会出现各种人体机能的衰退,甚至老年痴呆。如果将国家安危和人民福祉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风险太大。然而,我国的制度设计过于依赖个人,而且往往把制度执行者预设为好人,缺少对权力滥用的防范措施,一旦执行权落入坏人或不好不坏的人之手,制度就会陷入恶性运转,官员腐败也会泛滥。 (二)民主虚化 在当今世界,“民主”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语词。于是,真懂民主的人与不真懂民主的人,真爱民主的人与不真爱民主的人都会高喊“民主”的口号。然而,在不同人的口中,“民主”的含义可能并不尽同。例如,西方人讲的“民主”是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题名]: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责任者]: 王莹 [发表时间]: 2001-06-01 [原文出处]: 求是《内部文稿》2001年第6期 [秘密等级]: 公开 [字数]: 2689 [主题词]: 腐败/思想道德根源 [正文]: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莹 近些年来,干部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能否有效清除腐败,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对腐败,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腐败现象仍然在蔓延滋长,特别是近年来,腐败的势头发展很快,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越来越由隐蔽到公开,由个体向集体腐败方向发展,腐败分子的胆子越来越大,贪污受贿的金额也越来越大。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一些普通群众往往遇事就托门子、找路子,找个当官的给自己说话,形成了“私事公办”、公事反倒“私办”的社会不良风气。那么,如何解释这些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探讨,如体制不顺、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法制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等等,在这些方面大家都有共识,笔者也同意这些看法。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腐败产生的外因,“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产生还有其重要的内因,也就在于一些干部的思想出了问题:动摇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深受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道德情操蜕化、堕落等等。 首先,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发生错位。作为领导干部,应当竭力维护和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腐败行为却往往都是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和追求个人私利为特征的。当然,并不是说追求个人利益的所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而只是说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有范围、有界限的。腐败分子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则超出了正当个人利益的范围,是极端自私的追求,是以损害社会、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强调遵循物质利益原则,注意利益导向,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也刺激了人们物质欲望的迅速膨胀,不少人推崇实惠、好处、功利,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捞钱发财,甚至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惜坑蒙拐骗,以身试法。一些干部同样也会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他们看到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心理上便产生了不平衡。他们便把手中的权力视为是获得利益、金钱的便捷途径,大肆进行钱权交易。 其次,权利义务观发生了蜕变。权利与义务是紧密相连的,行使一定的权利就要履行相应的义务。领导干部居于一定的工作岗位,便获得了运用该岗位权力的权利,这个权力是因这个岗位而具有的,并不是个人的权力。随着履行权力的权利而来的便是运用好这一权力的责任,履行好对人民负责的义务,当好人民的公仆。这是一个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权利义务观。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这种权利义务观蜕变为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肆无忌惮地侵吞、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财富。他们把自己看作“民之父母”,以“官贵民贱”、“官大为尊”为行为准则,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把弄权、谋私看作自己的本事,甚至宣扬

论当前我国腐败的成因及其治理方略

论当前我国腐败的成因及其治理方略 内容提要:腐败是权力的腐化,其实质为权力的变质和异化。它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当前我国腐败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层面的原因。其中有封建官僚政治体制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旧体制固有的弊端给腐败的产生保留了土壤;新旧体制转轨过程必然伴随的消极作用;法制建设不健全,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等。二是更深层次的道德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原因。其中如,人性中固有的弱点由于缺乏良性社会调控机制的导引而诱发腐败动机;中国传统文化中轻视公德重视私人关系这一重要特点导致“关系”这一腐败神经络的建立;国民价值观念中一直缺乏社会公正的内涵;民主法治观念的淡漠等。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标本兼治”的治理方略:深化改革,尽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提倡和建立道德自律、政治责任感,强化廉政意识;弘扬以公正理性为核心的民主价值观念,建设法治社会。 关键词:权力腐败,权力异化,标本兼治,治理方略 “廉政”和“腐败”,一直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外皆然。自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尽管党中央一直将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多年来,腐败现象却愈演愈烈,几成燎原之势,成为无法根除的一大顽症,反腐败已为公众深切关注。基于此,有必要对腐败及其成因作重新审视,以希冀更好地对症下药,彻底根除这一社会恶瘤。 一、腐败的涵义及危害 何谓腐败?就语义而言,是谓腐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1中的腐败即为此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它是指一个社会像一个有机体那样腐烂、变质,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在现象层面上,腐败意味着一个社会充斥着公务人员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挥霍浪费社会公共财物、假公济私等丑恶现象,以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贯彻,官僚主义严重,思想滑坡、道德失衡,社会风气败坏;2从实质上看,腐败是权力变质和异化的产物,是权力的腐化,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偏离既定的目的,不再为公共利益服务,而是被用来换取个人利益,成为社会上少数拥有权力者或集团攫取私人、局部利益的手段或工具。因此,腐败实际上是权力和金钱的交换,或者说是权力的商品化与金钱的权力化。3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成份、经济要素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理念、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现象一日不除,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当前,如何在科学分析腐败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 关键词:腐败反腐倡廉原因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有的腐败现象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和部门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贪污受贿,大肆挥霍国家巨额财富,其手段之猖獗,手法之多样,是前所未有、触目惊心的。具体表现为:(一)利用职权,安插亲朋好友、买官、卖官 (二)大肆贪污受贿,挥霍国家巨额资财 二、腐败现象屡屡产生的原因 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败,腐败现象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公务员人数严重超编 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公务员人数每年递增20% ,未来几年将严重超编。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而且要考虑公务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公务员的行政效率。虽然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官民比例”只有

1比26(那是2005年“两会”时提供的数据,现在肯定要大于这个比值),但是从经济视角考察,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看,我国为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二)现存机构的弊端和法制建设的滞后必然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从我国目前现存机构来看,的确存在党政机构的权力失衡,权力过分集中,党政行为存在严重的“人治”而不是“法治”现象。同时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反腐败方面的法规严重滞后,已颁布的法律目前存在着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情况,与反腐倡廉直接有关的法律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反腐斗争的需要脱节。对已查清的一些大案、要案的犯罪分子主要是职务较高的人惩处往往打击力度不够,一些贪污受贿动辄数以十万百万的领导干部,从公布的处理结果来看,凡担任过相当一级领导的贪官,几乎都能免予“斩立决”,最终判决往往是死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没有落到实处。 (三)党风不正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催化剂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党内确有不正之风,确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搞特殊化。”当前党风不正主要表现为:第一,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作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看不到了,造成的后果必然是损害群众利益,脱离群众,腐败现象也就应运而生。第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薄了,他们名义上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这几年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大案、要案涉及到我们不少部门和地方的主要领导,党风不正的确起到了催化的不良作用。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的反腐败也是非常关注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政府都制定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制度,加强力量揭露腐败。但仍有领导干部凭借权力和工作便利条件,不劳而获获得经济自肥或其它好处,侵害人民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分析腐败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除腐败分子理想信念动摇,廉政意识淡薄、权力观和价值观扭曲等主观因素外,有关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权力为民“缩水”的主因。痛定思痛,深刻的教训再次告诉我们,如果制度存在薄弱环节,有漏洞,容易让人钻空子;所以说,反腐败是关系国家发展、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 关键词:反腐倡廉反腐败侵害监管国家发展 正文: 一、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点 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一是以权谋私二是权财交易。总体来说,腐败行为就是腐败分子与腐败参与者之间为实现以权谋私、权财交易的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互动行为。腐败行为的主体是掌握一定权力的个人或组织,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侵害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是受权力和自己意愿支配的行为,具有权力性和职务性,是一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 二、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从思想根源上,最根本原因是因为个别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逆变。一是共产主义信念发生动摇,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三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第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薄了,他们名义上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第三,权力过分集中,而且缺乏严格的监督是导致腐败的关键。权力大而且缺乏监督机制,必然导致腐败。要防止权力的滥用现象,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体制,实现权力的制衡才能办得到。第四,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新旧体制交替,社会变革迅速,对外经济交往频繁,在这个过度时期无论是从政策上、体制上、管理上等方面都存在不少漏洞,这样就给腐败分子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提供了条件。因此,治理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如何通过体制改革规范和控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二)、腐败产生的政治后果 1.腐败直接危及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地一个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动荡不定,内乱

论腐败的问题

风正好扬帆 ————怎么看腐败现象? 腐败,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对于这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有的人咬牙切齿,有的人心照不宣,而大多数只是摇头叹息。而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腐败,更是像瘟疫一样在各个领域迅速蔓延,滋生,致使生活中,处处可见腐败。 词典上查查、网上搜搜,却发现对“腐败”的解释很不一致,可谓众说纷纭。除有机物的腐烂、变质的原意外,有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的;有说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有说泛指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的;还有说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的;有说不只是公共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而是人们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不一定是政府权力)的行为;更奇特的说腐败就是享受生活的代名词。还人说了,巨亏而又拿着几千万年薪的原中航油老总也是腐败。我认为“腐败”是一种人为扭曲人性,走向堕落、衰亡、腐朽的行为。它产生于对自身行为的放任和无节制。其行为过程展示的后果,不仅仅是自身人性的毁灭,严重的是对自身后代人性的扭曲。也就是说,由于自身的腐败行为,毁掉了除自身外,还至少包括儿孙两代。因为,“腐败”的意外收获,必然施舍而懒惰于子孙;“腐败”的非正常行为,必然疑惑而展示于子孙。由此,“腐败”必然毁掉心灵于子孙。 心灵毁,何为人?

“腐败”不仅害民、害国,更是害子孙。 既然腐败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没好处,那么为什么还有一些国家干部会不顾党纪国法,陷入腐败的深渊呢? 1、是人的本性所至. 人往往都会追求私利的, 罗素认为“权力作恶”现象将永久存在,根本原因是人的永无止境的“对权力的冲动”,“这种欲望永无休止和满足”。因为位高权重,再加上他们的关系网非常广泛,为他们贪污,受贿做好了物质基础,面对这么多的诱惑,因为人往往会追求私利,一定会将可以放入口袋的钱放入自己的口袋. 2、是制度上缺乏有利的监督制度。由于当前我们正处于新旧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中, 旧体制及其深刻的影响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两者同时在起作用。再加上体制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不配套、监督和制约缺乏力度等, 这样势必造成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隙和漏洞, 给权利滥用留下许多空间。 3、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是腐败产生的原因 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留给我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这就容易导致权力至上且得不到有效制约。“人治”久了,民众产生了逆来顺受的观念和纵容腐败的心理。当一部分遇到某些困难的时候,他们往往向贪官求救,送礼,送钱不在话下. 4、美色也会引起腐败,一些人会利用贪官的一些好色的弱点,然后以色谋权,这也是引起腐败的原因.也有一些人为了拿到某个项目而向上级提供美色贿赂,这种贿赂往往非常有效,可以说是一种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