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业绩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企业业绩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企业业绩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企业业绩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企业业绩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如何评价企业管理与经营业绩,如何有效激励和约束经营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成功的与否关键。业绩评价系统是战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经济环境,借鉴国际上相关的先进经验,介绍了几种新的业绩评价模式,并且就其优劣与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做出比较,引入了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的分析,之后,对我国的业绩评价系统作出了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企业业绩评价非财务指标对策

A Relevant Study Of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BSTRACT

As ou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develop and improve continuously, the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the mainstay of the market economic. How to assess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how to motivate and constraint theoperators effectively, to maxim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enterprises is the key to business success or not. The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orpor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Strategic Mananement. This artcle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 specific curr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drawing on relevant international advanced experience, introducing several new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Model,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after introduc the analysis of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n puts forward maneuverability of the suggestion and the counterplan.

Key words:Enterprises Performance-Evaluation Nonfinancial-Indicators Suggestion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引言 (1)

1.1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企业业绩评价的本质 (1)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2)

2企业业绩评价发展趋势 (3)

2.1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 (3)

2.1.1早期的业绩评价方法——成本业绩评价 (3)

2.1.2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财务业绩评价 (3)

2.2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 (4)

2.3提出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4)

3当代业绩评价方法 (6)

3.1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方法 (6)

3.1.1EVA业绩评价方法的优点 (6)

3.1.2EVA业绩评价方法的不足 (7)

3.2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方法 (8)

3.2.1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方法的优点 (8)

3.2.2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方法的不足 (9)

4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及我国业绩评价体系的完善思路 (10)

4.1对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 (10)

4.2我国业绩评价体系的完善思路 (11)

4.2.1对财务指标的改进 (11)

4.2.2对非财务指标的改进 (13)

4.2.3企业绩效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3)

参考文献 (15)

谢辞 (16)

1 引言

1.1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源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拓展经营领域,这必然造成企业管理过程日渐复杂化。资本所有者在亲自管理企业方面开始捉襟见肘,加之发达的资本市场所引致的股东日益分散,从而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士经营企业,这最终造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客观存在,可能引发经营者不按照所有者的愿望经营企业的败德行为。为了避免或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所有者不得不对经营者实行激励和约束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必须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充分了解并正确评价。因此,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根据企业的经营及财务信息和相关的环境资料,运用相关的评价指标,按照特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对企业及其内部单位或个人的经营效益(或效率)进行分析确认的基础上,对其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据以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支持的价值分析和评判过程。从早期的成本业绩评价到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再到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理论界和实务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本文意义所在是着重探讨把非财务指标导入业绩评价系统的方法及其作用,探讨构建适合中国特点的科学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1.2企业业绩评价的本质

企业业绩评价的本质也就是进行企业业绩评价的理由和目的。在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为了一定的实践目的而进行评价是最为常见的,例如早期的控制生产成本、保证财务盈余,到当前实现公司的既定战略等。

首先,基于实践目标进行业绩评价,能够有效地使企业制定、执行相应的战略并加以反馈,通过对原有的战略进行修正,保证企业良性发展。本质是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而存在。

其次,回顾业绩评价的意义就会发现,通过有效地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信息披露,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从而减少企业经营都的有限理性和投机倾向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危害,进而保证所有者和经营者能够制定和履行最优的契约,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企业业绩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信息的披露方式,它并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仅仅是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支持系统。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分析国内外现行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提出一

般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几种新的业绩评价模式,并且就其优劣与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做出比较,引入了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的分析,之后,对我国的业绩评价系统作出了对策性建议。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业绩评价的总体介绍。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业绩本质作用和本文写作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是业绩评价历史的演进程作了综述,指出传统财务评价体系的缺陷,提出构建科学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方法,即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的结合。

第三部分着重研究当代业绩评价方法,即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方法和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方法。

最后部分是对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及我国业绩评价体系的完善思路。提出对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改进,作出对策性的思路。

2企业业绩评价发展趋势

2.1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

人类业绩评价思想的产生历史久远,应该说自从有了生产经营活动,业绩评价的行为和方法就相伴而生了,这已经为翔实的会计史资料证实。但是,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业绩评价却是在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制出现之后才得以产生的。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企业业绩评价的方法体系也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

2.1.1早期的业绩评价方法——成本业绩评价

20世纪以前,企业业绩评价以成本业绩为核心,这是业绩评价的初始阶段。从19世纪初开始,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扩展,纺织,铁路,钢铁等行业的管理者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先后建立了相应的业绩计量指标。此时用于评价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指标就是成本。19世纪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竞争意识不断加强,原有的成本计量与业绩评价制度表现出不便于企来进行成本控制的缺陷。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泰勒(Taylor)对工作效率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各种产品制定了原材料和人工数量标准,进而建立了产品标准成本。随着成本会计、差异分析的运用,成本指标更加完善,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成本业绩评价阶段,企业大多是单一性的经营组织,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业绩评价的需要来自于企业内部,即所有者(同时也是管理者)是当时评价主体,他们期望通过成本业绩评价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诸如每磅成本、每吨公里成本、每小时劳动成本、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毛利、存货周转率、标准成本等这些反映生产效率信息的成本指标就是成为当时评价企业业绩的主要计量指标。当时的管理者认为,充足的利润是能够通过控制成本、提高原材料和直接人工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加产量来实现的。这反映了自然经济条件下企业业绩评价的特征。

2.1.2 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财务业绩评价

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和从事多种经营的综合性企业的发展,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19世纪40年代股份制公司的诞生,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不参与企业经营的所有者就成为公司的外部评价主体。同时,由于公司规模迅速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债权人日益成为重要的评价主体。为满足债权人和投资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评价内容也逐步发生了变化,由成本指标扩大到会计报表所能提供的偿债能力指标和利润指标。这一转变过程可以用两个较为典型的实例来说明:第一,沃尔评分法的提出。20世纪初,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沃尔在《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通过7个指标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这7个指标分别是流动比率、自有资本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

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有资本周转率,虽然沃尔评分法存在许多问题,但他提出的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的方法为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开拓了思路。第二,杜邦分析体系的提出。同样在20世纪初,由多个各个独立的单一经营公司合并创立的杜邦公司,为这一时期新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典型。面对需要协调的垂直式企业的多种经营、市场组织以及如何将酱投入到利润最大的经济活动等问题,杜邦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设计了多个重要的经营和预算指标,以协调各部门的经营活动,并将资源有效地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这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投资报酬率、其为企业整体及其各部门的业绩评价提供了评价依据。

2.2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

从财务指标成为主要的业绩评价指标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批评就从未间断过,其局限性十分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追求短期目标。管理人员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短期的盈利能力。为追求会计账面利润,管理者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经营自主权做出使企业短期利润增加,但长期利益受损的经营决策,如削减研究与开发经费、广告经费及机器维修等。加上会计利润只能反映过去的事实而无法显示企业的未来潜力,因而即便有再好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也无法完全消除该体系的弊端。

第二,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难以反映企业竞争力,抑制企业创新精神,导致管理者做出次优决策。这表现在若企业业绩评价依靠投资收益率指标是否高于已实现的投资收益率来决定是否采纳备选项目,这种次优化决策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其评价内容预测能力较弱,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特征。工业时代,财务指标是以评价企业利用资源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信息时代,竞争的焦点转移到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上,这就使得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无法准确衡量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成功经营的非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

2.3提出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业绩评价问题上,要实现企业的目标,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逐步实现利润观念向价值观念的转变,发掘价值创造的源泉,并结合近年来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最终构建科学业绩评价体系。

(一)EVA观念实现了利润观念向价值观念的转变。

EVA,即经济增加值观念可以揭开企业利润的面纱,从而透视企业是否创造了价值。通过其计算公式,即“EVA=息税前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产平均余额”,可以看出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名词,不过是对管理会计中剩余收益的一种修正。按照EVA的计算公式,经济增加值如果大于零,说明企业获得了超过投资者期望的投资报酬率,创造了价值;经济增加值如果等于零,说明企业只获得了金融市场一般的预期收益,还谈不上创造价值;经济增加值如果小于零,说明企业连金融市场上的一般预期收益率都没有获得。

从深层次来看,经济增加值观念标志着对企业业绩评价已经逐步从利润观念转向了价值观念,由此亦会促使企业经营模式逐步从利润模式走向价值模式,即关注企业的价值创造。

(二)BSC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BSC,即平衡记分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价值创造。平衡记分卡发展到今天,不仅成为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理是一个战略管理的工具,它在组织中主要提供一个战略性的框架,将企业的各主要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总之,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先进而有效的管理理念,以它为框架可根据组织的战略整合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内部流程再造,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让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三)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EVA与BSC的有机结合

要构建一个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把经济增加值观念作为衡量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指标,将之融合到平衡记分卡系统之中,进而从企业的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企业的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价,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据以为相关的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支持的系统分析的评价。

当然,这种体系的构建,不是把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体系完全抛弃,以往的财务评价指标从企业的不同层面,以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发展成为一套比较完全的体系,因此,科学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去糟粕、取其精华的扬弃过程。另外,这种体系也并非十全十美。一方面,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并非完全涵盖了企业价值创造源泉的全部;另一方面,平衡记分卡中,很多的指标,尤其是一些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非财务指标,存在着有效计量的困难,若强为之,必然加大评价系统的主观性。

3当代业绩评价方法

3.1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方法

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简单的定义是指在扣除资本成本之后剩余的利润。EVA指标基于的逻辑前提是,一个企业只有完成了价值创造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投资者带来了财富,也就是说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超过所有成本(包括股权和债务成本)后的结余才是真正的价值创造,这就是EVA值,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目标企业过去和现在是否创造了真正的价值,实现了对投资者高于资本成本的超额回报。

根据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的观点,EVA被明确定义为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EVA﹦NOPAT-Kw×TC

其中, NOPAT为经过会计调整以及税收调整之后的营业净利润;Kw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TC为企业资本经济价值总额,它不同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数额,它是对公司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结果。由于EVA强调债务也是企业资本来源之一,因此,NOPAT以报告期的营业利润为基础,调回了财务费用,其简单的公式如下:

NOPAT=调整后的税后净利润+债务资本×(1-所得税率)

为了消除会计计量方法带来的会计信息扭曲问题,必须对公认会计准则进行调整。由于要精确计算EVA所涉及的调整事项达160多项,在采用EVA方法评价企业绩效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事项都进行调整。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特点,企业的调整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对本企业具有重要影响的调整事项。

3.1.1 EVA业绩评价方法的优点

(1)EVA考虑股权投资的资本成本,从股东的角度重新定义了企业利润,从而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经营绩效。EVA始终灌输了一个理念,即资本是有成本的,只有收回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才是真正的利润。明确提出股权投资具有机会成本并将其考虑在内,是EVA 与其它财务指标相比最重要的优点。通过考虑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EVA表明一个企业在会计年度所创造或损耗的股东财富数量。

(2)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有利于减少传统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绩效评价的扭曲。虽然EVA的计算仍然以会计报表上的利润为起点,主要依据的还是会计数据,但要求对公认会计准则进行大量的调整,这些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稳健会计和过去会计误差的影响、防止管理者进行利润操纵,有利于指导企业准确地得出真正的经济收益。

(3)EVA更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绩效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也就是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短期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教育费用、营销费用等等,EVA反对在当期直接扣减的会计处理方法,而

要求先予以资本化,在以后合理的期限内予以摊销。这种做法减少了管理人员为获得当期较高的EVA而削减此类支出的动机,有利于防止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鼓励他们做出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绩效和发展的行动。

3.1.2 EVA业绩评价方法的不足

(1)资本成本难以准确的确定。资本成本在计算EVA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准确而又合理的确定资本成本。

(2)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单纯运用EVA指标难以识别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思腾思特中国公司在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创造EVA排名中,银广夏(000557)排行第14位,但事实上,银广夏的业绩是通过造假得到的,反映出仅仅运用EVA指标,没有能力识别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隐藏的虚假成分。

(3)EVA在计算时的调整问题。EVA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对传统的会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调整的数量越多,计算结果就越精确,这种调整对消除会计信息失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计算EVA可作的调整己达160多种,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并且妨碍了EVA的广泛应用。

(4)EVA对非财务因素重视不够。EVA本质上仍是一个财务指标,它所涉及的非财务因素很少。例如在那些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追加投资,在那些收益低于标准的项目中抽回资金。这仅是揭示影响经营业绩的财务因素,显然对非财务动因重视不够,从而无法提供诸如产品、人力资本、创新等方面的信息,而这些恰恰是促使企业成长的极为重要的内在因素。

3.2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方法

上面是平衡计分卡的示意图。平衡计分卡就是立足于企业的战略规划,通过对创造企业未来良好绩效的驱动因素的分析与衡量,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综合衡量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该方法不但完全改变了企业绩效评价思想,而且还推动企业自觉去建立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体系。

财务方面:其目的是解决“能否满足股东要求”的问题。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优化财务指标是任何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财务方面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指标通常包括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货币回款率、投资回报率、收入成本率等。

客户方面 :客户是企业之本,是现代企业的利润来源,客户理应成为企业的关注焦点。通过顾客的眼睛来看待企业的经营,从时间(交货周期、服务响应时间等)、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关注市场占有份额及顾客需求和满意程度。客户方面体现了企业对外界变化的反映,它决定了企业的努力是转化为成果还是白白地耗费资源。常见指标包括交货期、新产品销售所占百分比、大客户的购买份额、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新客户增加比例、重要客户利润贡献度等。

经营过程:企业对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是否真正创造价值。企业必须以顾客的需求和偏好为依据,重视价值链的每个环节,甄选出那些对客户满意度有最大影响的业务程序,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把它们转化成具体的测评指标,以创造全面和持久的竞争优势。常见指标包括产品合格率、新产品设计能力、客户付款时间、员工技能和劳动生产率、合同评审率和有效率、返工率等。

学习和成长: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素质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企业惟有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学习与成长主要表现为三大块:人力资本(员工的能力和态度)、信息资本(信息系统能力)、组织资本(文化和激励)。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一个灵活、有弹性、不断学习与创新的企业才能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学习和成长方面的指标有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时间、关键员工流失率、员工受激励程度、信息传递和反馈所需时间等。

总之,平衡记分卡改变了紧紧围绕财务做文章的传统做法,通过寻求财务与企业其他因素的因果关系,树立财务和客户两个目标,该双重目标的实现又有赖于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完善发展来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且需要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来进行不断的创新,以保持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

3.2.1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方法的优点

第一,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建立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主要以财务指标(如利润、投资回报率等)为主,它能够反映公司的业绩,并与营利组织的主要目标直接联系,容易为公司管理者和股东接受。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能揭示业绩的动因或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而且偏重于公司内部评价,忽视了对外部环境,例如客户、市场等方面的分析。平衡记分测评法弥补了上述的不足,它通过财务、客

户、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等4个方面的内容,做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揭示了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财务结果与这些结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关系。

第二,实现了业绩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统一。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侧重于对过去活动的财务评价,做出信息反馈,控制短期经营活动,维持短期财务成果。这导致公司急功近利,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而非财务指标往往是面向未来的,比如,开发和研制新产品投入市场,用一定时间建立市场份额,提高对关键顾客的保持力度。这些指标的改善往往需要管理层付出许多年的努力,同时一旦上述指标顺利完成,将明改善公司的财务业绩。

第三,揭示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和评价信息时代公司如何通过投资于客户、供应商、员工、生产程序、技术和创新等创造未来的价值是远远不够的。平衡记分测评法弥补了这一缺点,通过4个方面的内容,经营管理者可以计量和控制公司及其内部各单位如何为现在和未来的客户进行创新和创造价值,如何建立和提高内部生产能力,以及如何为提高未来经营业绩而对员工、系统和程序进行投资。可见,平衡记分测评法定位于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突出了无形资产对企业竞争成功的重要作用,使经理人员更加明确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

3.2.2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方法的不足

(1)主观指标难以量化。平衡计分卡中的有些指标是很难量化的,如员工满意程度、员工受激励程度、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难以量化便降低了考核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实施上具有较大难度。一方面所需实施时间较长。一份典型的平衡计分卡大约需要5-6个月去实施,另外再需几个月去调整结构,以使其规则化。从而总的开发时间经常需要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实施成本较高。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4个方面考虑战略目标的实施,并为每个方面制定详细而明确的目标和指标。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有时还需聘请专门顾问来协助实施,以免闭门造车。而且当组织战略或结构变更的时候,平衡计分卡也应当随之重新调整。此时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因为保持平衡计分卡的随时更新与有效实施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予以保证。较高的实施成本使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接受,限制了平衡计分卡的推广。

4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及我国业绩评价体系的完善思路

4.1对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

1999年,国家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其操作细则(以下简称《两则》),之后,又根据情况变化以及原有指标体系的缺陷,2002年对操作细则做了修订,修订后的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该套指标体系相对于过去传统的评价指标而言,有了相当程度的改进,例如:(1)进一步将定量指标划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体现经济评价要求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原则,有助于评价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揭示企业的内在素质和发展潜力。(2)将净资产收益率列为8项基本评价指标中的首要指标,权重确定为25%,这不仅体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且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实现评价信息的国际公允性,进而有助于实现我国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3)以评估分值的方法进行评价,不仅能使评价结论简明直观,而且具有高度综合性。(4)开始注重经营者素质、员工素质等人力资本因素,同时还设置了技术投入、技术创新等无形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现知识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等等。尽管如此,《两则》的规定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表现在:

(一)财务指标方面:

(1)在指标的设置上,现行体系仍以会计收益为依据对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实践证明,这种计算方法具有许多缺陷:一方面,容易诱导经营者为在任期内拥有良好的业绩而人为粉饰财务报表,实现账面上的盈利,甚至采取一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但短期内能够

使会计绩效指标带来较快增长的行为。另一方面,会计利润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并将其在计算利润之前扣除,将权益资本成本作为收益分配处理。经济利润则不同,它是评价业绩的最佳标准,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大于其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成本时,它才真正创造了价值。众所周知,资本的使用不是免费的,企业占用的资本会产生机会成本,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权益资本成本甚至还应高于债务资本成本。因此仅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计算评价指标,而不考虑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绩效。

(2)在基础数据的来源上,现行体系中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公布的财务资料,而这些资料均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记录的,这就使得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反映企业有关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有的企业利润情况不错,却没有现金的流入,原因之一就是靠大量应收账款实现的。所以,涉及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适量引入现金流量指标,而02体系中仅有两项指标即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不足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

(3)指标分值权重的确定有失合理。现行四大类基本定量评价指标中,“财务效益状况”类最高,达38分,“资产营运状况”类则最低,仅18分。从企业持续经营的动态面看,无论是财务效益状况,还是从偿债能力状况,均取决于企业的资产营运状况,它的分值反而最低,缺乏理论的科学性。

(二)非财务指标方面:

(1)在指标设置上,现行体系包含了8项非财务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仅占20%比重,数量较少,且与财务指标的互补性较差。如前所述,虽然财务指标具有可靠性、可理解性、易于量化等优点,但是其缺点是指标的构建侧重于会计基础,而忽视了市场价值与市场效率。仅将会计数据作为评价指标的计算依据,难免存在经营者利用会计操纵优化业绩的行为。而且企业业绩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不甚明确。现行体系在对企业财务性指标进行评价的同时仅以8项非财务指标作为补充,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2)现行体系对定性评价指标未加以适当分类,不能较直观地反映评价结果。

(3)定性分析指标评价的基础数据主要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评分法)获得,易受专家个人偏好等人为因素影响,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随意性,从而使评价目标发生偏离。

4.2我国业绩评价体系的完善思路

针对国有资本业绩评价指标的上述缺陷,要完善国有资本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个人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4.2.1对财务指标的改进

1.针对以会计收益为基础计算财务指标上的缺陷,在财务指标体系加入EVA指标作为补充。EVA理论是指息前税后利润扣除投资的资金总成本(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之后的余额。EVA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要想获得投资的超额报酬,其赚取的收入

除了要完全补偿经营的全部成本费用外,还要充分补偿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 EVA =(税后营业利润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企业占用资本总额=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由此可见,经济附加值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以经济利润代替了会计利润,在评价中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因素,强调只有当投资与现有资产的实际收益大于资本供应者的预期收益时,资本才得到了增值,在这一点上恰好也体现了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前提之一,即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2.由于现金流量能够综合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而且能够准确地揭示企业盈利的质量,加之现金流量指标几乎不受经营者主观歪曲的影响,因而应在指标体系中加大现金流量指标的应用数量,将会计收益与现金流量相结合以弥补“权责发生制”会计在实际绩效评价中应用的局限性,较好地反映企业盈余质量。在国内体系中仅包含了两项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指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不足以体现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要性。我在众多现金流量指标中选定以下几项在实际操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现金流量指标作为对财务指标的补充:

(1) 在财务效益状况部分加入“销售现金比率”指标,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100%

以合理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每元销售收入中以现金形式收回的情况。

(2) 由于现金主要用于即时支付,长期债务偿还主要依靠企业盈利,因而只选择用于偿还短期债务与利息的指标,在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状况方面,加入“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指标,CIC=(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息支出+纳税支出)/利息支出。

作为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补充,用以反映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对企业到期利息偿还的保障程度。因为账面利润并不能用来支付利息,只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入才可以满足利息支出的需要。该指标在计算中剔除了利润中包含的许多非现金项目,而且以现金利息支出代替利息费用,更清楚地显示了企业支付利息的实际能力。所以这一指标较利息保障倍数指标更具合理性。

(3)在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状况部分加入“再投资现金比率”指标(或现金流量满足率)。现金流量满足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100%

该指标能综合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表示企业在短期内现金支付能力对企业发展的支持程度。

3.合理调整评价指标的分值权重。

在既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什么样的分值权重分配才合理性呢?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点:(1)指标分值权重的确定应体现各项指标的内在因果联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主次关系;(2)所确定的指标权重能对被评价者切实的起到激励与约束功效有利于促进被评价者行为的全面优化;(3)指标权重的确定不仅只考虑行业因素,而且还应允分考虑企业所处于的不同发展阶段,以便使评价结论具备客观的可比基础。

4.2.2对非财务指标的改进

1.由于非财务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重要性程度日益增大,因而为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应加大其在指标体系中的应用数量,以较好地体现与财务指标的互补性。

首先,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充实非财务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综合性的绩评价系统。它是一套能使高层经理快速而全面地考察企业的测评指标。平衡计分卡既包含了财务衡量指标,说明企业已采取的行动所产生的结果,也包含了非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主要从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业务角度、学习和创新角度来观察企业,评价企业的绩效。

其次,借鉴西方先进的“作业成本”理论,在非财务指标体系中加入“单位作业成本”指标。作业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以来应用于先进制造企业。它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其指导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它根据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并根据作业的资源消耗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再按照作业对象对作业的消耗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去,最终计算出产品成本。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单位作业成本”这一全新指标,可以弥补传统方法下采用单一数量分配标准进行成本计算的不足。

2.将非财务指标加以分类,使其更具针对性。为提高指标的可操作性,应尽可能地将这些非财务指标加以量化(指标化),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可通过专家打分法获取基础数据。

按照现代管理理论,可将非财务指标划分为三大类:反映管理状况的指标、反映质量技术状况的指标、反映企业社会综合影响力及后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其中:管理状况评价包括:经营者才能评价、员工素质评价、行政管理效率评价三方面;质量技术状况评价包括:产品研发能力评价、生产效率评价、产品质量评价;社会综合影响力及后续发展能力评价包括:企业的综合社会贡献、经营发展战略、发展创新能力。

4.2.3企业绩效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上文中,虽然针对02体系的缺陷本着全面、客观、真实的原则,对指标进行了补充。但在对企业实施绩效评价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才能真正保证评价工作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1)在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时,应注意评价的经济性。即评价效果最大化,评价投入最小化。

(2)在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工作完成之后,分析考察评价实施本身是否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3)在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时,不应将采用的指标体系教条化。当企业的竞争战略、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相应地对各评价指标做出适当调整,以便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

真实情况。

(4)非财务指标自身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它的改进难以用货币计量,具有主观性和易于人为操纵的特性。在现阶段,我国理论界尚未研究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来协调各非财务指标间的关系。因而我认为在绩效评价中仍应以财务指标评价为主,非财务指标为其有益补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仅停留在事后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绩效评价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实施有效监督并对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就必须做到事前合理计划,事中实时自我评价,事后有效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发挥最大效用,促进企业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与文献

[1]王化成:《企业业绩评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四、五、六章。

[2]郝云宏:《企业经营绩效评价》[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3]高立法,冯腾达:《企业经营分析与效绩评价》[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4]向显湖,彭韶兵,江涛:《企业业绩评价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11、153页。

[5]陈共荣,曾峻:《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演进及其对绩效评价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5

[6]黄辉:《浅论企业业绩评价的非财务指标设置》[J],北京财会1998年第二期

[7]荆新:《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

[8](美)罗伯特.S.卡普兰,(美)安东尼.A.阿特金森:《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

[9] 郑蔚文:《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J],会计之友2007年12期上

[10] 张蕊:《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OO6年2期

[11]郭复初:《财务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谢辞

本论文的完成,得益于邓艳老师论文指导的知识,使本人有了完成论文所要求的知识积累,更得益于刘浩洋老师从选题的确定、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准备及论文初稿与定稿中对字句的斟酌倾注的大量心血,在此对导师刘浩洋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孔丰老师、温雅丽老师、李欢欢老师、张银管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你们给予我的指导和教诲我将永远记在心里!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各自的城市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正是如此!现在各奔前程,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最新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最新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和措施上的改进也在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本文对某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简要的探讨和分析,针对问题的症结提出一些建议,试图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对策 一、某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领导重视程度不一 各单位的领导尤其是行政领导既是绩效考评管理政策的设计师,又是绩效考评管理体系的运营者,离开行政的支持和推动,再合适的绩效考评管理制度最终也往往流于形式。通过一些了解和调研,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归纳:生产经营管理单位的领导更重视绩效考评管理,而职能部门则相对较弱。 2.基层管理者的理解不一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基层的管理人员仍然习惯过去经济责任制考核的管理模式,关注绩效结果考核,不关注业绩指标与绩效改进,不关注绩效过程的管理。二是部分单位认为绩效考评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对基层单位来说仅仅是一个需要应付的工作,没有把绩效考评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和工具。 3.考评指标的设定标准不一 制约绩效考评体系良性运作的原因和问题主要在于其是否具体可操作性。以某企业为例,员工绩效考评内容中包含了劳动纪律、工作质量、工作及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执行力等五个方面,看上去很全面,但是由于没有工作负荷和工作量的量化标准,可能将出现“出勤不出力”的现象。再如某企业在关于“沟通理解能力”的评判标准上简单地设立为表达能力出色、一般、有限和困难等四个标准。没有量化指标,打分拉不开差距,考核平均化。 二、某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解决途径及对策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考核最重要、最核心的环节就是绩效指标的设计。这也是目前我们在绩效评价管理中最薄弱之处。 1.绩效指标设计中的几个误区和解决方法 绩效指标的设计或者说是绩效指标的分解和制订,是一项既具体又有难度的工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岗位绩效指标并进行客观评价,需要各级管理者掌握制定岗位指标的相关技术,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改进绩效的目的,发挥绩效指标的杠杆作用。在绩效管理工作以及绩效调研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几个误区:误区一:KPI指标简单传递。一些单位在绩效指标分解的过程中,对指标内容与各岗位工作没有进行详细分析,存在着将部门指标简单传递给个人、机械分解指标的现象。误区二:不同岗位指标难度差异大。企业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难度、责任、风险必然存在差异,如果在指标设计上不存在难度系数的差异,那么不能反映出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和真实工作业绩。误区三:指标缺乏衡量标准。绩效指标的设计必须遵循的“SMART”原则,是指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是可衡量的。有的单位的绩效管理办法中很多词语或指标是很模糊的,例如“及时”、“按要求”等,难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如何克服以上误区,提高绩效指标的有效性呢?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采用:方法一:利用“鱼骨图”的因果分析法进行指标分解。为避免指标的简单传递、机械分解,我们可以运用六西格玛管理中的“因果分析”方法进行绩效指标分解。方法二:采用“层级法”来管理绩效考核指标。管理者可根据不同岗位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将指标分成不同的级别,通过对不同难度的绩效指标得分加以权重的调节,使不同岗位员工的得分趋于平衡。但首先管理者必须认真根据岗位的职责、在岗者的能力素质和可能达到的业绩水平来区分指标的难易程度。方法三:用“四分”法规范绩效指标。对于绩效指标的模糊化、标准性差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时效、成本、数量、质量四个方面衡量绩效,即在什么时间、用多少成本资源、完成多少数量、达到何种质量标准,简称“四分法”。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发展能力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和解释。为达到此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内容全面、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用性广、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符合的基本原则,将影响企业绩效的各种因素都纳入评价范围。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研究成果,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是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的经营业绩作出的贡献。主要由以下能力体现: 1.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资本增值获利能力.考核的立足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 2.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与长期债务的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抗风险能力,是指企业抵御经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可以从抗经营风险和抗财务风险两方面设置指标。 (二)非财务绩效 当今企业面临的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如市场竞争加剧,外部需求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只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已无能为力。必须将企业绩效评价向非财务角度拓展。应将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经营开发能力、学习创造能力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中。 1.内部管理能力,是从企业内部管理评价其运营状况。主要指标有产品成本下降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劳动生产率提高率、事故减少率。通过内部管理能力的评价,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将评价指标与员工激励措施联系起来,使每一员工尽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要求。 2.经营发展能力,是从市场和顾客角度说明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要求,评价企业的经营发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

xx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论文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XX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摘要:管理人员是企业核心的人力资源,本文根据各种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要求,寻求建立一套综合立体、分层分类的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无疑对企业提升业绩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管理人员绩效体系研究 XX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从事丰田汽车的销售、售后维修、零件供应,信息反馈于一体的4S店。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在不到5年时间,该公司业绩迅速增长现已发展为拥有3家子公司的汽车车销售服务集团,目前注册资金3.6亿元,该公司现有人员368人,其中管理人员58人。 一、现状分析 由于该公司是典型的销售型企业,故公司对销售部门与售后部门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而对管理人员则采用月考核与年终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在月度考核中,主要考评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以署名方式评出一位公司合作之星,得票高者取胜,公司在月度总结改善会上对优秀员工人予以表扬,并颁发200元以内的物质奖励。 年终考核主要是对其德育品行、能力及工作表现来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由人力资源部采集整理保密存档,并不反馈给被考核人,考核结果作为放年终奖金高低的主要依据。 二、公司现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该企业为销售型行业,故公司一贯将销售部门视为主要地位,其他部门视为次要配合部门。随着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企业在短时间迅速扩张,公司的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且公司决策过于看重业绩,对管理理念定位不清,仅把绩效考核定位为一种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

和工具,没有认识到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对员工及组织实际绩效的考核,在动态的沟通中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公司管理的改善,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组织绩效的改善,并为公司提供人事决策的有效依据。 1、考核定位不准确 绩效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绩效考核的方方面面,是绩效考核的灵魂,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是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从而提高组织整体效率和效益,但在实际运作中,XX公司对管理人员考核主要作用是作为年终奖金发放忽略了考核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2、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指标不清晰 由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不像销售员与维修工的工作成果可完全量化,故公司对其管理只停留在员工手册上的规定的品行与公司制度管理上面,没有清晰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明确的考核指标,对员工的行为是无法起到引导作用。 3、考核流程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考评无明确指标完全由同事互评印象分,考核结果也主要只作为年终奖发放的依据,员工只能按照自己的印象对被考评者实行考评,缺乏必要的客观事实支撑,由于考评者人为因素及容易受到考评者个人偏好不同所带来的评价误差不可避免,故考评结果不能真正体现被考评者的能力与成绩以致考核信度与效度都缺乏科学性和公平性。 4、缺乏对考评细节的把握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主讲老师李燕翔 一、业绩评价的内涵 (一)什么是业绩评价 1.业绩评价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照评价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各项业绩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2.业绩评价是一个组织管理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业绩评价是企业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需要了解各部门运作情况的信息,业绩评价与报酬必须能激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的战略与目标,才会更有效。 (二)业绩评价的作用 1.传递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有助于帮助员工明确组织文化和行为准则,明白哪些工作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2.为投资者选择经营者和管理团队提供重要依据,以统一的标准择优用人,另外可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避免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经营者的决策和行为与组织目标背道而驰。 3.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提供公平可靠的依据。 4.监测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业绩评价系统可以将组织战略转化成可衡量、可控制的要素,通过定期的收集相关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保证组织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5.发现问题,寻找组织的绩效改进点,推动管理者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绩效的目的。 6.提升管理者(评估者)与员工(被评估者)的技能。 7.建立沟通与反馈的平台:上下级不是在绩效结果产生之后才进行评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沟通与反馈,从而能及早的发现问题,有利于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8.推进数据管理架构的建设:业绩评价系统需要许多基础数据的支持,可以加强组织内部的基础管理平台。 9.为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三)业绩评价的层级与对象 进行业绩评价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对象,因此在一个有多层级单元业务分工的组织内,业绩评价的层级有组织层面、单个部门层面、单个作业层面和个人层面这几种。 1.组织层面 评价反映全公司整体的业绩,例如净利润、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 2.单个部门层面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体系研究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团体,它的绩效考核是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顾客和供应商、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因此相关者非常关注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由于现在企业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绩效考核显得无比的重要。由于财务绩效考核具有数据以收集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财务效益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因此财务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企业;财务绩效;体系 Abstract:As a profit-making organization, its operating performance is the focus of the shareholders, creditors, managers, employees,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government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herefor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reflect the company's major stakeholders concerns. Due to the asymmetry and separ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financial evaluation index has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t is comprehensive and easy to collect data and other features,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lso, the financial benefit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lso is the basic motive of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团体,它的绩效考核是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顾客和供应商、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因此相关者非常关注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由于现在企业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绩效考核显得无比的重要。由于财务绩效考核具有数据以收集和综合性的特点,并且财务效益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因此财务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企业;财务绩效;体系 Abstract:As a profit-making organization, its operating performance is the focus of the shareholders, creditors, managers, employees,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government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herefor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reflect the company's major stakeholders concerns. Due to the asymmetry and separ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financial evaluation index has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t is comprehensive and easy to collect data and other features,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lso, the financial benefit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lso is the basic motiv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refor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benefit as the main content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Enterprise;Financial performance;System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它与组织控制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与企业的经营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控制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经营结果与预期的目标是否一致以及确定导致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于经营目标不一致的行为。研究构建中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评价结果的规范示列和编制客观的评价报告;二是设计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系统;四是选择合理实用的评价计分方法。”因此,怎样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怎样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财务指标 一、引言 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再也没有逃出理论研究者的视野。伴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对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又成为国外业绩评价的两大主流方法。(王化成,2004)

业绩评价就是根据企业预先制定的目标从而来设计与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客观的、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相应经营期内的业绩做出客观的、公正的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无论是业绩评价的具体方法,还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思想,西方的一些国家的业绩评价不管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和成熟。很多学者对业绩评价的研究与发展一直兴盛不衰,20世纪初出现了对成本的业绩评价;20世纪中期出现了杜邦分析法,运用财务指标对分权部门业绩进行评价和控制;到20世纪90年代,新的业绩评价体系—平衡积分法开始兴起,该系统是集经济增加值、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标杆管理,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于一身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因此,当前应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企业现状的业绩评价体系,实施和制定适应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和业绩评价体系。 二、国外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发展 西方的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过程大约建立过三个过程,分别是成本业绩评价阶段、财务业绩评价阶段和综合业绩评价阶段。 (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哈瑞(1911)设计了标准成本制度,这是美国最早出现的标准成本制度,他开创了业绩评价指标的先河。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成本控制,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反映分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

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习资料

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能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建议尽快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本文从实际发生的绩效评价失败案例入手,分析了隐含在这些案例中的内在原因,揭示了企业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片面理解,并提出了绩效评价是以实现战略目标和提高效率为目的的企业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同时具备测量、反馈、激励、惩戒的功能。作者从动机、程序、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对企业绩效评价设计与运营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问题对策

目录 第一章我国先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3) 1.1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3) 1.2我国现行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4) 第二章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 (7) 2.1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管理的要求 (7) 2.2对经营风险控制的考虑不足 (7) 2.3未能够多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8) 2.4绩效评估反馈不够,绩效过程走形式 (9) 第三章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思路 (11) 3.1经营业绩指标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1) 3.2重视技术创新与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评价 (11) 3.3强化风险事前预警和控制的业绩考核 (12) 3.4建立系统的权变的指标体系 (13) 结束语 (15)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引言 目前企业纷纷进行绩效评估,规范绩效评估制度,运用绩效评估来评判经营者的经营绩效,确定员工的合理薪酬,促使其实现企业的目标。绩效评估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供各项管理制度使用,是联系其他各项人事制度的细节。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

等。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绩效评价的功能及重要性 第二章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和非财务评价 第一节传统的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二节非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三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简介 第一节平衡计分法介绍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与其它绩效测评法的比较第三节平衡计分法与战略治理的关系 第四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的应用第一节 AAA公司建立自己的平衡计分法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AAA公司的进一步应用第五章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探讨 第一节我国绩效考核现状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初探 结论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绩效评价是企业治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评价,治理者能够了解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资源配置状况以及企业的实施状况,并能及时发觉问题,为纠偏提供依据。本章将回忆绩效评价的历史进程,强调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阐述绩效评价的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历史演变,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方式的不断改变,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强而进行的。我们以时刻为序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回忆。 一、经营绩效评价思想的萌芽 经营绩效评价最早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经营方式开始改变,企业治理者为猎取更多的

利润,必须讲求有效的治理,而要实现有效的治理,就要借助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当时的绩效评价要紧是依靠企业提供的报表对企业过去经营的绩效进行评价,要紧指标也确实是企业的利润。 二、6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绩效评价的研究要紧是针对控股公司。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霍金斯(Hawkins)、泽诺夫(Zenoff)、莫里尔(Mallriel)。尽管投资酬劳率(ROI)和剩余收益(RI)越来越多的被作为业绩计量指标,然而销售利润率(Profit on sales)被认为是更重要的指标。这时期人们认识到有必要针对子公司特有的经营环境,设立适合控股公司的特定绩效评价方法。【1】 三、7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研究的范围开始扩大,讨论问题更加深入。1971年,麦尔金斯(Melnnes)分析了30家美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绩效评价系统,指出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ROI,其次是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这一时期对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的还有:美国的财务经理研究基金会(Financial Executives Research Foundation)、美国会计协会(AAA)、罗宾 【1】尚志强著,《跨国公司业绩评价系统》,1998年5月,经济科学出版社,6页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企业想成为“行业领头人”就必须适应竞争环境,客观认识自身,做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的决策。客观、理性的评价企业的业绩和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一系列對应的措施,用于弥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所存在的不足。 标签: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对策建议 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的决策管理有很多的系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作为它的子系统之一,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发生着变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分析评价,提供着管理层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从而做出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 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尽合理 在现实中,过多的采用财务指标使得在绩效评价体系设置指标的时候就显得不尽合理。企业的核心指标也就是企业的基本财务指标,它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本身四个能力的剖析获得最终评价结果然后再用修正指标做调整。尽管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绩效,但若过度运用使得结果具有片面性。管理层的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开发能力、产品售后服务、企业的声誉等多项非财务指标,这些虽然是不可计量的,但是对于企业的绩效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忽视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 任何企业的经营都离不开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支持,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现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例。而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过多的关注有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没有加大重视。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在增强战略目标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评价企业业绩时,忽略了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本,则不能全面反映出企业业绩,正是局限性所在之一。 (三)权重设计缺乏合理性 权重是指某一指标对于整体的比例。受托责任理论认为绩效评价主体应当包括政府机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及员工等,而其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由此可见,采用固定的权数值根本就无法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求。所处行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

·综合2011年第1期(中) STUDY AND EXPLOR E 研究与探索实际比率32.330.883.3312102.661.63相对比率4=3÷21.170.591.331.51.70.670.54表1沃尔评分法财务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资产/固定资产销售成本/存货销售额/应收账款销售额/固定资产销售额/净资产合计 比重12525151010105100标准比率22.001.502.5086 4 3 评分5=1×429.2514.75 19.95 15.0017.006.702.70105.35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李丹曾繁荣 绩效评价是监督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采用特定的指标,按照统一的标准和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价。随着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方法主要包括沃尔评分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财务报表结构指标评价法、相对值指标评价法等,现代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增加值评价法、 平衡计分卡评价法、绩效金字塔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本文对一些主要绩效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一、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沃尔评分法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是亚历山 大·沃尔,其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他选择了7种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其在总评价中占的比重,总和为100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并与实际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求出总评分。沃尔评分法的指标内容与计算可见表1。 沃尔评分法理论上的一个弱点就是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 7个指标,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些,或者选择别的财务比率,以及未能证明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从理论上解决。沃尔评分法技术上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这个缺陷是由相对比率与比重相乘引起的。财务比率提高一倍,其评分增加100%,而缩小一倍,其评分只减少50%。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TheDuPontSy-stem)由F·唐纳德桑·布朗首创,它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其特点是以权益报酬率为核心指标,将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资本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上而下的、能够全面直观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指标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揭示公司绩效领域中的薄弱环节,指出公司努力和改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决策者采取措施优化经营结构和理财结构、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指明了方向。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不足有:一方面指标较单一,很难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不能提供重要的现金流量而亟需补充和完善。 二、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经济增加值(EVA )评价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几种新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应用最 广泛的就是EVA(EconomicValueAdded)方法。根据EVA的创立者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解释,EVA是企业资本收益 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 更具体地说,EVA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是零,说明企业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这一概念的基础是利润,用于股本投资的钱实际上不是利润,在企业的收益高于其资本成本以前,实际上是亏损经营,企业是否有净利润实际上不能成为判断企业盈利与否的标准,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弥补了资本成本时,才可以说是盈利的。 基本EVA公式如下:EVA=NOPAT-IC[D D +E KD+E D +E RF] 其中,NOPAT是税后营业净利润,IC是投资成本,D是长期负 债,E是所有者权益,KD是长期负债成本,RF是无风险投资报酬率。EVA克服了传统评价指标未扣除股权资本成本的缺陷,并且 EVA指标综合了公司的投入资本规模、资本成本和资本收益,因此它可以更好的反映公司资本经营增值的状况,使绩效评价结果更合理、准确。该方法一经提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于其自身的优点:首先EVA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EVA指标考虑了资本成本,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绩效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其次,EVA指标尽量剔除会计失真对绩效评价的影响。EVA指标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公认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再次,该方法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根据EVA的定义可知,企业EVA业绩持续地增长意味着公司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因此,应用EVA有助于企业进行符合股东利益的决 策。第四, EVA方法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即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 的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最后,EVA方法显示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观。 (二)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由哈佛商学院的会计教授RobertKaplan和战略复兴集团总裁DavidNorton开发出来的企业平衡计分卡,迅速吸引了企业和咨询界的注意,这其中的原因在于:首先,现实正需要这样的一套评估体系,随着传统评估体系遇到巨大的挫折,面对更加复杂环境的需要,巨大的市场机会呼唤这一方法的出现。其次这一方法通过《哈佛企业评论》一系列的文章和咨询顾问的宣传,得到很好的包装和推广。最后,这一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是存在一定的深度,这一优点使第一次看到企业平衡计分卡的读者很快就了解它,但是当其更细致地探求的时候,意识到其中所蕴涵的内容远比初次显现的要多。企业平衡计分卡的基础比较简单, 49

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的发展评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5819867.html, 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的发展评述 作者:纳鹏杰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第03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简单、静态变得更为复杂、动态,因此随之出现了大量有关企业业绩评价的新思想。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由单一化过渡为多元化,企业业绩评价的目标由注重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回顾了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业绩评价 EVA BSC 业绩评价机制是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指挥棒和监督器,业绩评价指标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战略计划,而且作为评价组织目标的实现情况、经理人员的业绩考评及薪酬的重要依据(王斌,2008)。 一、西方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 西方国家的业绩评价大体上经历了成本模式、财务模式、平衡模式等三种模式(温素彬,2006)以及六个阶段,详见表1。各种业绩评价方法在产生时间上虽然有先有后,却是交叉并存,互相影响,在继承中演进,不同发展阶段的年代划分也并非径渭分明、非此即彼的。 1、成本控制业绩评价阶段 19世纪初出现的成本评价体现了以盈利为目的管理思想,这一阶段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 就是成本控制,标志是哈瑞(HarrelL,1911)设计的标准成本制度,其主要功能是加强企业 的内部管理,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2、财务会计业绩评价阶段 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 Wole,1928)首次提出了多项财务评价指标,奠定了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的基础。此外,唐纳德森·布朗(Donaldson Brown,1960)建立的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企业财务业绩评价系统研究的深化,建立了以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使财务业绩评价更加科学完善。加里·阿什沃思(Gary Ashworth,1999)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建立以每股收益(EPS)及每股收益增加值等为核心的财务指标。(如表1) 3、经济价值基础业绩评价阶段

企业绩效评价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地工具,正确评价企业地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地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地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地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地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地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地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 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地作用,采用什么样地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地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地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地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地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地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地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地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地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地方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统计说明 (一)统计对象: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以“企业绩效评价”为主题地文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统计时间:2001年至2006年. (三)统计标准:统计标准是指根据选取地文献内容分析归类地依据.除按年份期刊统计外,我们还按以下主题进行分类统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主题一:企业绩效评价地一般性研究.主要指对企业绩效进行宽泛地研究,涉及企业绩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