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英语)

复习提纲

课程代号: 5554026

序号: 0879

学生人数: 107

一、考试类型与赋分值

1、判断题:10 小题20%

2、选择题:10 小题20%

3、填空题: 5 小题10%(提供首字母)

4、简答题: 3 小题30%

5、论述题: 1 小题20%

二、考试复习范围与内容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2、基本理念

3、设计思路

4、课程目标

5、内容标准

6、实施建议

(二)英语教材理解、教学设计与教学。

1、教材理解的三个层面:内容、结构与意义。

2、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

3、语篇的两大基本要素。

4、课型与课时的关系。

5、单元教材编制的基本思想与意义。

6、课型教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7、课时教学的基本步骤。

(三)问题与思考

1、课时教学应该分为几个步骤,并作说明。

2、高中英语单元教学分为四个课型。每个课型主要涉及那

些教学思想与方法。

3.为什么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与“四会能力”同样重要?4.Learning about language课型在单元教学中具有什么作用?

5、英语单元教学中的课型与课时两者具有什么关系?

6、论高中英语教材的语篇概念在教学中如何演绎为技能。

7、论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意义建构。

【人教版】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完全版】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试题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试题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自学考试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课程考试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温馨提示】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 A(学习工具B(交际工具C(实践工具D(交流工具 2(下列不属于语文教育的特点的一项是() A(人文性B(实践性C(生活化D(立体化 3(下面的默读的目标属于7,9年级的是() A(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B(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C(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D(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下列属于阅读方法要求的一项是() A(朗读B(默读C(精读D(诵读 5(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 A(多做题B(不做题C(少做题D(以上都不对 6(对于7,9年级的语文教学,下列的数据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 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B(作文6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C(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D(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7(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属于阅读的技术过程的一项是() A(阅读的知识B(阅读的方法 C(阅读的技能D(阅读的文化建构 8(在阅读中,尤其在考试中,理解词语的最不佳途径是() A(联系上下文,“了解”“理解”“推想”“体味和推敲”词句的意思和作用。 B(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生活积累理解词句。 C(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D(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9(下面关于写作的性质与地位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B(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C(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一般方式。 D(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10(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写作”是其重要的策略之一,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改期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视程度。但不是说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时,就要把科学探究从其他教学内容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训练,而应把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如“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韵资料”。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的,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此外还有要求学生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

1990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科书word资料11页

1990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一 1990-199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供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使用的初中语文课本。这套课本试用后,根据各地反应,1993年,人教社按照1992年修改大纲精神,将这套课本修订出版,本文称为1993年版课本。相比于1990-1991年版课本,1993年版课本使用时间更长,影响更大。这套课本的主编是顾振彪、张厚感、王连云。 1993年版初中语文课本明确了语文基本训练的重要性。《说明》认为:“语文基本训练是主体,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承接,逐步递进的训练程序。第一阶段,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使训练得到提高和加深。第三阶段,更进一步进行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训练,落实到实际运用上。”[1] 课本编者认为:“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2]所以,在编排和选文上,这套课本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联系生活”。在80年代的教材中,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学习是贯穿初中三学年的,是结构教材的主要元素。本套课本虽然仍强调三种表达方式的学习,但一方面?核跛?们在课文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强调在与生活的联系中来学习它们。课本《说明》中称:“为求多样化并显示阶段性,初中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教学重点和编排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阶段(第一学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

文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编排。第二阶段(第二、三、四学期),联系生活,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三种表达方式依次分作三个学期的训练重点,课文按照表达方式编排。第三阶段(第五、六学期),着重培养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培养文学欣赏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3]按生活内容分类编排,是1949年以来新的教科书结构方式。第一册8个单元,分别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自然景物、经济文化、科学世界、想象世界。第五、六册除说明、议论等普通文单元,小说、诗词等文学作品单元和文言文单元外,还设置了新闻、应用文、演讲辩论、使用工具书、调查报告等单元。这些单元选取一些服务实际社会生活的文章,安排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练习和活动,体现了“联系生活”的编写原则。 这套教材共6册,每册8单元,一般每单元4课,个别单元3课或5课,共170课。每单元2-3篇教读课文,1-2篇自读课文,第四册以后有些单元还将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两类。 这套教材每单元前面有单元提示;课文与课文之间穿插汉语知识;多数课文后面有一则与课文相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比如小资料、小言论、小趣闻等等;课文结束后安排作文训练或听说练习;每册有4-5篇附录,是关于语法、表达方式、文学常识的知识短文。 这套课本中每篇教读课文前有“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训练重点”一般结合单元重点和课文的主要特色,提出2-3条训练重点;“预习提示”或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提出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或介绍课文写作背景、重要作家和生平资料,或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去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 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 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 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 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 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 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 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 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 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 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 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 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 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 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 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 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 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 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 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 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 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 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7-9'BIO'1.3)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 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 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 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 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 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 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 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 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 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 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 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 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 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 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 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 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 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 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 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 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 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 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 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 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 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 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 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 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 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 物技术"主题。 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 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 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 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 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 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 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 活动建议和案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9'BIO'2) 一、课程总目标(7-9'BIO'2.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 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 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 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 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 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 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 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7-9'BIO'2.2) 知识(7-9'BIO'2.2.1)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 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 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 础知识。(7-9'BIO'2.2.1.1)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 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 心理的健康发展。(7-9'BIO'2.2.1.2)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 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 能产生的影响。(7-9'BIO'2.2.1.3) 能力(7-9'BIO'2.2.2)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 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 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7-9'BIO'2.2.2.1)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 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7-9'BIO'2.2.2.2)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 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 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9'BIO'2.2.2.3)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 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叙事研究与小说阅读》的一点启示和心得 最近在国培中,我认真学习了《叙事研究与小说阅读》的课程,认真观看了专家的讲座,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认真对待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叙事小说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知道如何去阅读,如何在考试中应对叙事小说的一系列检测,所以学习后,谈谈自己如何在小说教学中如何做到小说教学序列化,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一些技巧。 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见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入选教材的小说都在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在教学中应针对小说作品在塑造人物、演绎情节或营造环境上的艺术表现,引领学生进入小说的艺术世界,激发他们对作品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共鸣,进而引领学生鉴赏小说的艺术特征。因此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初中小说教学的技巧和有效性: 首先,让学生学会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结构特征 提起小说,最吸引的就是故事情节。在小说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故事情节。这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通过通读全文,它的情节为:潘家酒楼吃酒(开端)———护送金家父女(发展)———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高潮)———南门外逃走(结局),这个情节是以地点的转移为基准的。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立的关键。还要注意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情节线索上的区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完整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 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版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 )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 2、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 ( )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 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 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 C、动物和细菌、真菌 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 ) A、面向全体学生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 A、生物教学大纲 B、生物课程标准 C、生物考试说明 D、生物教辅资料 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 ) A、学校教学设备 B、学校图书馆 C、学生的生活经验 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0、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什么水平的要求?() A.了解水平 B. 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 领悟(内化)水平 二、填空题(每空2分,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 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为主 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和的一门 科学。 3、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和。 4、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 个主题。 5、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教师应注意 评价和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 生。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

1958—1965年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6729925.html, 1958—1965年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作者:李斌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10期 1958-1965年间,人教社所编中学语文教科书按照结构体例的不同,鲜明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1960年,第二阶段为1961-1965年。前一阶段以1958年新编教科书为基础,先后经过了1959年、1960年两次修订。后一阶段包括两套新编教科书:1961年的十年制中学语文教科书与1963年的十二年制新编中学语文教科书。 一 1958年,人教社编出新的初高中语文课本共12册,没有前言或说明,不列编者姓名,不分单元。初中每册选文12-14篇,共79篇,高中每册选文11-14篇,共77篇,初高中共156篇。在人教社所编中学语文课本中,这属于课文最少的一套。课文后有注释和练习,每课练习平均8道题。初中每两三篇课文后有一篇语文知识短文,既包括词性辨析、句子构造、修辞知识,也包括书信、启事、会议记录等应用文知识。高中只是在第二、四册全部课文之后分别有两篇关于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文章材料等有关文章写作方面的知识短文。初中单册,高中单册都编有教学参考书。 这套教科书保留了1949-1957年间教科书中的部分课文,如《老山界》《清川江畔》《老杨同志》《美国的真正悲剧》《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大渡河畔英雄多》等。文言文数量十分少,大约只占10%左右。这套教科书的特点是选入了大量反映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作品。反映大跃进政策的,有《人民日报》社论《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不平常的春天》等。编者在《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课后设问:“总路线体现了我国人民哪些要求?表现了我国人民怎样的气概?”“我们的国家是又穷又白,我们的建设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这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怎样解决?”[1]反映农业大跃进的,如湖北古城县委第一书记沈汉民的《争取一两年内,小麦亩产千斤》(选自1958年5月16日《人民日报》),这篇作品表现了合作社之间通过竞争追赶,实现粮食产量翻翻的奇迹。编者在课后设问:“决定生产的大跃进的关键是什么?”“三合社是怎样战胜保守思想,赶上共同社的?”“为什么说‘农业生产前途无限’?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2]像这样的课文还有李凯、庆琛《五亿农民的方向》(选自1955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红旗》1959年第3期“社论”),孟用潜《我国小麦总产量压到美国》(《红旗》1958年第4期),罗天《实行土地大平整,保证农业再高产!》(选自195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大搞群众运动才能多快好省》(选自1958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广西来宾县委第一书记张文卿《天不下雨不靠天有水丰收万万年》(选自1958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等。反映工业大生产的,如上海民歌《平地兴建钢铁厂》:“昨天持枪保国防,今天来修钢铁厂。机器一开春雷响,铜水奔流如长江。总路线给祖国插双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最新试题及答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课程考试 最新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温馨提示】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 c ) A.交流工具 B.实践工具 C.交际工具 D.学习工具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c)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下面表达不属三个维度内容的是(c) A.知识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C.人生观与价值观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7—9年级的默读目标是(B) A.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B.养成习惯,有一定的速度,第分钟不少于500字 C.学习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D.初步学会默读 5.下面不属于汉语拼音教学目的的一项是(A ) A帮助阅读B帮助识字C帮助学习普通话 D帮助查字典 6.《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建议主要是( A) A.有广泛性和一定的阅读量,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B.广泛阅读,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C.多读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有一定的阅读量 D.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达到一定的阅读量 7.正确认识阅读的过程,它更应该是一个(B )的过程。 A.技术的过程B.文化建构的过程 C.积累的过程培养技能的过程D.培养语感的过程 8. 下面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A ) A.要进行比较系统集中的语文知识教学 B.了解语文知识的目的是帮助阅读和表达

C.语文知识应随文学习 D.对修辞和写作知识要进行系统集中的教学 9.现在中小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现象相当普遍,对策是(B) A.让学生与不良环境隔绝,多作正确引导 B.解放学生,正确引导 C.多读好作品,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引导 D.多读好作文,提高写作技能,加强指导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是(B)的课程 A.具有综合性,生活化,情感化,个性化 B.具有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 C.具有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个性化 D.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开放性,生活化 11.《新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应(B ) A.具有典范性,时代气息和知识性 B.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 C.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 D.具有规范性,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12.新型的语文教学方式应该是( C ) A.灌输、分析、讨论、训练的方式 B.讨论的方式 C.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网络教学的方式 13.语文评价的目的是( C ) A.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的情况 B.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选拔与甄别 C.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改进教与学,促进学生发展 D.检验课程,以利用改进课程 14.语文评价应注意( C ) A.整体性、开放性、量化和客观评价 B.整体性、连续性、多样性 C.整体性、开放性、重视定性评价、方式多样化 D.连续性、重视定性评价、方式多样化 15.下面关于语文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提倡积极的评价,防止消极的评价 B.重视形成性评价,也重视终结评价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点击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这些重要作用,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例如,符合时代的发展;语言文字要规范;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等等。在此主要是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 一、整体分析 1. 概况 教材承载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具体体现,所以初中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根据新课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内容展开,语言浅显易懂的同时也把握内涵的深度。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其编写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的同时,也注意把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优秀的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套教材每个年级的课本均是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七年级、八年级再到九年级语文课本知识及文化素养都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的。三个年级总共有六册书,各册书围绕语文教材的总体目标与总体要求,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层层深入。每册书均包括了不同的文体,不同风格的课文,涉及到多种主题,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侧重方面也有所不同。 2. 人教版初中教材的构成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中学语文课本经典文章题目汇总[资料]

《中学语文课本经典文章题目汇总》 1、《送杜少府之任署州》(王勃) 2、《黄鹤楼》(崔颢)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4、《泊秦淮》(杜牧) 5、《夜雨寄北》(李商隐) 6、《愚公移山》(《列子》) 7、《陋室铭》(刘禹锡) 8、《爱莲说》(周敦颐) 9、《黔之驴》(柳宗元) 10、《工之乔献琴》(刘基) 11、《龟虽寿》(曹操) 12、《石壕吏》(杜甫) 13、《相见欢》(李煜) 14、《观书有感》(朱熹) 15、《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16、《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17、《驿路梨花》(彭荆风) 18、《一面》(阿累) 1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20、《荔枝蜜》(杨朔) 21、《猫》(郑振译)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2、《静夜》(郭沫若) 23、《纸船》(冰心) 24、《我是一条河》(冯至) 25、《色彩》(闻一多) 26、《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27、《乡愁》(余光中) 28、《乡愁》(席慕容) 2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30、《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31、《三峡》(郦道元) 3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33、《闲情记趣》(沈复) 34、《周处》(刘义庆) 35、《晏子故事两篇》(《晏子春秋》) 36、《使至塞上》(王维) 3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8、《春望》(杜甫) 39、《登飞来峰》(王安石) 40、《论诗》(赵翼) 41、《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42、《小石潭记》(柳宗元)

43、《观潮》(周密) 44、《画蛇添足》(《战国策》) 45、《买椟还珠》(韩非子) 46、《滥竽充数》(韩非子) 47、《塞翁失马》(《淮南子》) 48、《渡荆门送别》(李白) 49、《秋词》(刘禹锡) 50、《赤壁》(杜牧) 51、《过零丁洋》(文天祥) 52、《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53、《公输》(《墨子》) 54、《核舟记》(魏学伊) 55、《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56、《荔枝图序》(白居易) 57、《山市》(蒲松林) 5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59、《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60、《别云间》(夏完淳) 61、《水调歌头》(苏轼) 6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63、《陈涉世家》(司马迁) 64、《马说》(韩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案例分析) 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学习中,有关如何开展作文教学、如何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问题被同学们屡屡提及,而这个问题恰恰也是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加难点的内容。这里将根据作文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学策略,结合两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作文必须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学生得有话想说,还得有话会说。 而作文教学的困难恰恰是:一到作文,学生没话说,或者有话不会说。 从对教材第五章后的案例《都是课代表惹的祸》研究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要点: 第一,作文首先得“有话要说”; 第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 第三,学习写作的规律是:模仿—创造。 我们讨论过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般采用的策略有: (一)采用情境教学,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二)通过阅读来启迪智慧,激发写作热情 (三)在阅读和作文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关键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在具体的作文训练活动中恰当的、有效地运用这些规律和策略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一:诗歌《哭亡女苏菲》的仿写 1 .诗歌《哭亡女苏菲》朗读教学课 2004 年12 月底,山东枣庄八中孙晋诺老师所主持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立项的“十、五”课题“积累、审美、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召开结题会。作为课题汇报的内容之一——孙老师上了一节诗歌教学课,课题为《哭亡女苏菲》(教材为自选)。开会的前一天,孙老师上了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读,并要求选择最使自己感动的诗节,以“答亲爱的父亲”为题写答诗。结题会上的汇报课是第二课时——朗读并理解这首诗。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突出特点是饱含丰富的感情。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同样需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学生只有融入诗境,才能真正懂得诗。在这节课上,孙老师以指导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中;以对朗读的表达恰当与否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以写、读“答诗”,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苏菲的感情。这就使学生完全融入在诗歌里。学生一首首精彩动人的“答诗”就印证了这一点。

C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C】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A】 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 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C】 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A】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C】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A】 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D】 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 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C】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D】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B】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A】 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 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B】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BC A.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B.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C.蒋伯潜的《中学国文教学法》D.谢象贤的《语文教育学》E.张文儒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l7.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过程教程有A A.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和略读教程B.上海育才中学的教程C.钱梦龙的六步教程D.魏书生的六步教程E.黎世发的六步教程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探究”、“模拟制作”、“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进一步探究”等,类型多种多样。 “探究”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的活动,教材在设计这类活动时,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性,为学生发挥富于个性的创造力留出了空间,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加以引导。例如,“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先用一段文字作铺垫,引导学生想象在空中释放薄纸、投掷纸飞机、放飞飞机模型的情形,提出探究的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然后呈现几个学生讨论、作假设的场景,提出若干可能开阔学生思路,当然如果学生赞同教科书提供的某一种假设,也可以将其选为己用;在制定并实施计划这一环节,教材采取提示的形式,用一系列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并提供完成探究可能用到的一部分资料,以满足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学生的需要,保证探究活动能在全体学生中落实;得出探究结果后,要求学生自己做出结论,并将探究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其他从科学探究不同侧面设计的活动,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观察与思考”侧重训练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侧重训练实验室操作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资料分析”侧重训练分析图文资料的技能,培养分析能力;“调查”侧重训练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演示实验”侧重训练观察实验现象,由现象推导出结论的技能;“模拟制作”、“模拟探究”侧重训练模拟的方法。教材的这一设计意图,正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的要求。 (2)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是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的,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