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重力专题

初中物理重力专题

初中物理重力专题
初中物理重力专题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 级:初二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老师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内容

重力

教学内容

【知识点归纳】

熟了的苹果为什么会向地面下落?抛出去的石块为什么总会落向地面?河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 1.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2. 重力:物理学中把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符号G 单位:牛(N)

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地球__;受力物体是__物体__;

2、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就是 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 重力 的作用。

3、跳高运动员跳起腾空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受到 重力 的作用,这个力是由 地球 施加的。 3.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通过实验探究) 公式: 利用公式G =mg 应注意:

① G =mg 是一个物理公式,而不是单位换算.

② 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都必须用国际单位.m 的单位用kg,G 的单位用N.

③ 公式中g =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④ 要会将公式正确变形,灵活应用,如已知物体的重力求质量时,可变形为m =

g

G

. ⑤ 在理解重力与质量的联系时,我们不能说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4.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__质量___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 =mg.g =__9.8N/kg______,它表示质量为__1kg__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N.

5、计算

G=m g

G —重力—牛顿(N ) m —质量—千克

5.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6.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质量不均匀、不规则几何体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问:怎样确定物体的重心?

答:(1)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大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少数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如环形物体).

(2)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来确定.方法是:在物体上任取一点,用细绳从这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向在物体上画一条直线,然后用细绳这条直线外的任一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向在物体上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该物体的重心.

6、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___重心__,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几何中心____。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7、附近的物体由于__地球___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地球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竖直向下_____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在的位置没有关系.

8、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B )

A、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9、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苹果下落是由于苹果受到的重力较大的缘故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7、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重力质量

概念不同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大小比较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高度或不

同地点所受重力不同

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方向竖直向下没有方向

之间关系G=mg其中g=9.8N/kg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8、重力作图

10、在图中作出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解析: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以球的重心为作用点,竖直向下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即为球受力的示意图.

【典型例题】

题型一知道重力的概念、方向

例1、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知识点重力的概念和方向

闯关点拨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等于地球对它的吸引力,故A选项不正确;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B选项不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一种特定的垂直,是指与水平面垂直,故C选项也是错误的;由于重力作用,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都要落回地面,所以D选项正确.

例2、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知识点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闯关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分“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解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这个平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可能是斜面,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了。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时,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方向才是一致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总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变,故选项D是正确的。

题型二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正比关系,会利用公式G=mg进行有关计算

例1、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2,若甲物体的质量是20 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5:2 ;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78.4N.

知识点重量与质量成正比

闯关点拨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 甲:G 乙=m 甲:m 乙 解 G 甲=m 甲g =20kg ×9.8N/kg=196N ,G 甲:G 乙=m 甲:m 乙=5:2,

乙的重力大小G 乙=

甲G 5

2

=78.4N 例2、重29.4N 的铜块,能否用最大称量是500g 的天平称它的质量? 知识点 重力大小的计算

闯关点拨 这道题目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m =

g

G

,求出铜质量,与天平的称量500g 进行比较,若m <500g ,就可用这个天平去称.二是通过G =mg 算出天平所能称量的质量为500g 物体的最大重力,再与要称的铜块重29.4 N 比较,得出答案.

解法1 因为G =mg ,所以m =

g G =8

.94

.29 kg =3kg =3000g>500g ,故不能用最大称量是500g 的天平去称该铜块的质量.

解法2 根据G =mg =0.5kg ×9.8 N /kg =4.9 N ,小于要称的铜块重29.4 N ,所以,不能用该天平去称重29.4 N

的铜块质量.

题型三 探究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实验题

例、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被测物体

物体质量m

(kg )

重力G

(N ) 比值G /m

(N/kg ) 比值G /m 的平均值

(N/kg )

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_;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 /m 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

知识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闯关点拨本题考查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分析表中记录数据,归纳出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析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弹簧测力计测重力.记录测量数据,分析归纳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即为所求的结论.

解(1)天平;弹簧测力计(2)9.8 (3)比值不变(或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课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训练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 mg.

3.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4.重力是一种力,因此重力的单位是__牛顿__(符号_N_),用G 表示测量重力大小的工具是___弹簧测力计_____质量用m 表示,,单位是千克(kg) , g=9.8N/kg的意义是: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5.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之比,约等于 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

5.正质量9.8 486

6.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6.B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7.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7.D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kg

8.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8.C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9.2002年 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9.D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测量重力与测量质量的仪器不同

B、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跟它所含有的物质多少成正比

C、分别处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同一物体,质量不变,重力发生变化

D、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和它的重力是一回事

11、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河水不流动

B、物体没有质量

C、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

D、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12、质量为2kg的水受到的重力多大?

解:G = mg = 2 kg ×9.8 N/kg = 19.6 N

二、综合提高训练

1.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9.4 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____kg,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与地球相比将__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1.3 3 变小

2.一座限重为4.9X104N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1.1t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________ kg.

2.3.9×103

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3.D

A. 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

B. —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重力作用

C. 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

D. 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持时,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4.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4所示.当物体静止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为 ( )4.B

析: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际上是物体和弹簧测力计的重力之和

A. 一定等于8N B.一定小于8N C. 一定大于8N D. 以上情况部有可能

5.下列计算10 kg物体所受重力的运算过程,正确的是 ( ) 5.B

A.G=mg=10×9.8 N/kg=98 N B.G=mg=10 kg×9.8 N/kg=98 N

C.G=mg=10 kg×9.8 N=98 N D.G=mg=10 kg×9.8=98 N

6.一个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去,则 ( )6.C

A.物体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也越来越小

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却越来越大

C.物体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重力不变

D.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重力为零

7.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D )(福建省福州市2003年中考题)

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闯关点拨本题是情景开放题.题中要求思考“失重”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情景,此时在飞船上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会消失.从题中所给的器材来看,刻度尺、放大镜和平面镜的使用均与重力无关,而物体在失重情况下用弹簧测力计是无法测出其重力大小的.

8、某一个登月宇航员为探究不同星球对物体吸引作用的大小关系,他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测出质量分别为0.5千克、1千克、2千克的三个物体所受到重力的大小,他测得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地球)

实验序号质量(千克)重力(牛)

10.5 4.9

219.8

3219.6

表二(月球)

实验序号质量(千克)重力(牛)

40.50.815

51 1.63

62 3.26

图4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说课教案 科目:物理 课题: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杜中华授课时间: 2011年5月

关于《重力》的说课教案 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杜中华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章讲述的是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研究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因此本章具有预备性和基础性。重力是力学学习的起点,对初高中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了力的概念,对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习了力的图示,学生的这种储备为这节课的教学带来方便,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因此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突出过程的体验和情感教育,这样使我们的物理课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2.由力的三要素确定重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重力。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

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 1.认识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 ?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 ? 1.重力的产生. ? 2.重力的概念及其运算 ? 3 .重心的理解及确定 ?(五)教学难点: ? 1.重力的概念及其运算. ?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确定 三、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来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

初中物理力、弹力、重力知识点专题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力、弹力、重力知识点专题归纳总结 一、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常用来解释现象,如拍桌子手感到疼。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的改变、方向的改变或二者均发生改变)小车受力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弹簧、橡皮泥。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会估测常见物体的重力。 5、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塑性。 6、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和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7、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会测量力的大小。会读数。 8、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9、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 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2) 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0、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1、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除压力外,其它力的作用点都可以画在物体的正中间;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中标出力的大小。会画力的示意图。 12、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13、重力的计算公式:G=mg,(g=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检测墙壁是否竖直,台面是否水平的办法。 15、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二、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原来静止不受力,恒静止;原来运动,无论怎样运动,不受力时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四句话。只能说“具有、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在惯性的作用下”。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和速度、位置等其它因素无关。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doc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希望考生们能在202X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开始前,积极准备备考,争取通过这最后一关!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 《重力与重心》是必修 1 第四章第 1 节的内容,涉及到力的描述、重力及其测量、重心与稳定。重力作用于一切物体,并贯穿于物体整个运动过程,对重力的学习有助于研究物体运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是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动力学部分。本节内容是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是对力学习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力--重力的进一步学习,有助于对力的认识和掌握,也为后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力与运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力的三要素来表达一个力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知道在不同纬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样的 3.知道重心的概念.与物体稳定相关的两个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悬挂法来测重心,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4. 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解决稳定与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积的大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锥体爬坡实验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学习质心,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应用。 2.通过稳定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已经学习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学习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还运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习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不过都是一些比浅的,知识感较肤性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说,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这里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知识点,质点、重心与稳定,特别是质点高一的学生比较难接受。 对于生活中重力的例子比较熟悉,学习时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对于高一的学生对小实验比较感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不同的纬度、高度的g取值是不一样的。 2、重心的测量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3、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 教学难点 1、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2、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

初中物理最新-重力和弹力练习题 精品

力、重力与弹力练习 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 B.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有力的作用 C.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 D.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 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3.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4.一个物体重2N,那么,在下列情况下它受到的重力还是2N的是() A.将它竖直向上抛起B.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C.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D.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5.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B.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 C.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的重心在其轴线的中点 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 6.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 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7.图1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AB和BC相等的木料做成,D是AC连线的中点,E是AB的中点F和BC的中点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 () A.B点B.D点C.E点D.G点 8.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可能变化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9.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力的平衡》说课稿

第八章力与运动 第二节《力的平衡》说课稿 望江学校余涛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对教材的处理 关于平衡状态的概念,本教材是直接给出。但是生活经验和直觉告诉学生:静止的物体是平衡,而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是平衡状态却没有这种认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得出静平衡,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发现受平衡力的物体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完善平衡的概念。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根据初二学生的好奇心,完成书上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容易。 课本中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这种平衡状态的受力情况没有探究,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理解,我在课件中增加了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会对平衡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 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什么是平衡状态; ②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能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点 讲解 力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 慢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 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 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 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弹力

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 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 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 长量就越长。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 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弹力、重力

第一课力、弹力、重力 第1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力的单位是,符号是。 说明:有力作用时,必然同时存在物体和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两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和。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5、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大小,方向,作用在,作用在。 6、静止在讲台上的黑板刷,讲台对它的支持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第2节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 2、测量弹力大小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跟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盘、外壳。 第3节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不是万有引力)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重力大小计算公式:。即物体的与它的成正比。 g=9.8N/kg 它表示:。 3、重力的方向:。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的知识对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又是学习压强、功的基础。“重力”是“力学”中的基础,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本节课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材处理 在授课中本人认为把“重力的由来”由最后学习内容调整为首先进行学习再学习重力的概念比较符合知识的认知逻辑顺序。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对重力的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农场孩子,纯朴上进,通过半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缺乏一定的探索问题的能力。 根据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重力学习要求,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2、解重力的作用效果,会由质量计算重力大小。 3、认识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过“重锤实验”“找重心实验”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与作用点---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认识“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解牛顿的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树立探索太空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掌握重力的“三要素”;能进行重力大小的计算。 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心的含义。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读书自学和讲解法等,多种方法配合使用,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上教师讲解,将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选择教具依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用具及设备选取得当有利于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为此,我选择以下的教具及设备: 2、教具:下落物体视频、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锤线、钩码、三角板、坐标纸、铅笔、细线、橡皮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导学内容: 播放视频:石往山下滚,水往低处流,雨从空中下落,月球围绕地球转,抛物下落。演示系绳橡皮圆周运动,撒手后运动情况。 问题: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万有引力?谁发现万有引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力、重力、弹力实验、计算题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力、重力和弹力专题 一、实验题 1.(2019株洲,27)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支弹簧测力计探究弹性细绳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定量关系。 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处于原长的一根弹性细绳的左右两端,R1和R2是固定在细绳上的两个标识。现将A端固定,用弹簧测力计将B端沿着细绳所在直线向右拉,R1、R2和B三点位置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乙、丙、丁所示。已知细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1)据甲图可知弹性细绳原长为cm;乙图中测力计读数为N。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细绳是(填“均匀”或“不均匀”)伸长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3)当标识R2刚好位于刻度尺上7.00cm位置时,R1位于刻度尺上cm位置。现手持细绳两端,A端向左B端向右使它们沿绳所在直线同时匀速运动,若发现标识R2不动,则A、B两端的速度之比为。 2.(2019荆州,33)小丽同学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形变量关系”时,发现同一根弹簧的弹力大小F 与形变量Δx 的比值k 恒定.现小丽有两根原长相等的弹簧1 和2,已知k1:k2=1:2,当在两根弹簧下分别挂同一物体静止时,弹簧1和2伸长量分别为Δx1和Δx2,则Δx1:Δx2=________.小丽通过弹簧 1 和 2 弹性势能分别为Ep1 和Ep2,则Ep1:Ep2=_____.小丽将弹簧1 和2 并联悬挂一物体静止时如图甲所示,两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为Ep甲.将弹簧1 和2 串联悬挂同一物体静止时如图乙所示两弹簧弹性势能之和Ep乙,则Ep甲:Ep乙=_________.(已知如图甲所示情况下悬挂重物时弹簧1和2伸长量相同,整个实验中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且均处于弹性限度范围内.)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说课讲解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专 题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 一、知识储备: 1.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合力为。 2、相互接触的物体受力,如图1中A、B两物体;不相互接触的物体受力,如图2中两磁铁。 3、重力的方向;作用点。 4、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方 向。 6、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 二、受力分析: 1. 如图3所示,小球用线系住挂在天花板上并与墙面接触,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2. 如图4所示,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木块受力示意图。 总结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 (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 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 力); (2)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应先考虑重力,然后是弹性力、摩 擦力等,并分析物体在已知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怎样的运动或 运动趋势; (3)在分析各力的过程中,要找到它的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这样可以防止漏力和添力, 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确定力,保证力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4)检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力的知识来检验所画出的力是否正确。 3、如图5所示,试分析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作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4、如图6所示,物体放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传送带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如果传送带突然 加速或减速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5、一小球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之间,如图7,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三、应用: 1、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分别为5牛和3牛的两个力F 1、F 2 的作用后仍处于静 止状态,如图8 所示,则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桌面对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为。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受的多个力中,有一对大小为15N的平衡力,当这对力突然消失后,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___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3、一个小球重3牛顿,当它以0.5米/秒的速度在光滑的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加在小球上的水平推力是() A、0牛顿 B、1.5牛顿 C、3牛顿 D、无法判断。 4、如图9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 F1作用下, 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 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水平桌面上,用水 速运动(如图9乙所示),则推力F2= N。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 点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点讲解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 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 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 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 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 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

八年级《重力》说课稿

八年级《重力》说课稿 长江中学熊国武 我说课的内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物理第三章第四节《重力》。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说明,以及教学程序设计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的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定义。通过牛顿提出“引力”概念的故事,养成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习惯。 (2)知道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垂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知道重心。 (3)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及其公式G=mg,知道比例系数g的数值、含义和单位,能利用此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有指导意义,所以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及时重点又是难点。二:教学方法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演示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设计 由于初二学生是第一次利用力的基础知识来研究常见力的,所以本节课将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按照教材的编排,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测量工具,为学习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这幅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水从高处向低处流、苹果或衣服上的水滴降落地面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利用这几幅插图引入新课很自然。(二)新课教学分析 1.什么叫重力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提高自学能力。 2.重力的大小 这个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完成《学习活动卡》的步骤,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让学生学会对实验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

2018初二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重要知识点汇总

2018初二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 重要知识点汇总 力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弹力 .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一、说教材 《重力》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 习了质量、力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是本章的重 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先研 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谈我对学情的分析。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物理的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对实 验也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不强,需要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重力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已经能够定性的认识,但尚不能够科学认知,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过渡句)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 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 生的。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困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 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 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 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生活与物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 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重心。

初中物理八年级弹力与重力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1、弹力;(月考必考点)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月考必考点) 3、重力概念及其测量;(月考必考点) 4、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月考必考点) 中考大数据分析(2014-2018 年,共5年): 15年13题(2分)、17题(2分),16年16题(2分)、20题(2分),18年15题(2分) (二)引入 1. 弹力、重力 (三)授新课:弹力与重力 考点一:弹力 例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B.我们平时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就其力的性质而言都是弹力 C.在一定范围内,同一个物体发生的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 D.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产生弹力 弹性形变:物体变形后可以恢复原状的形变。 塑性形变: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是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1、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效果) 2、弹力由物体的形变产生,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与其接触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 3、弹力的大小跟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巩固题 1、(☆)(2014年四中期中,12)两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比较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的三根弹簧,结果都将手臂撑直了,则()。 A.手臂粗的同学用的臂力大 B.手臂长的同学用的臂力大 C.两同学用的臂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用的臂力大小 2、(☆)(2016年19中第一次月考,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 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 B: 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 C: 小球运动到B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D: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保持不变 3、(2015,浙江杭州)(☆☆)下列四幅图是描述某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 F 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场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4、(2014,湖北宜昌)(☆☆)如图所示的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推土机对泥土的推力 B.大象对跷跷板的压力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重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章讲述的是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研究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因此本章具有预备性和基础性。重力是力学学习的起点,对初高中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了力的概念,对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习了力的图示,学生的这种储备为这节课的教学带来方便,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因此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突出过程的体验和情感教育,这样使我们的物理课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 1.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 2.由力的三要素确定重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重力。 ?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重力的产生. ?2.重力的概念及其运算 ? 3 .重心的理解及确定 ?(五)教学难点: ?1.重力的概念及其运算.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确定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来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 用探究、讲授、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学生在初中对重力和力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并学习了力的图示,为这节课的教学带来方便,因此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 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课更接近生活,更易于 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设计思路】本节采用对初中知识复习与深化,从生活出发,通过课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逐步探索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产生、重力的三要素及重心。 对本节的设计应突出如下几个特点: 1 、基础性、预备性、学生的自主性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重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的知识对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又是学习压强、功的基础。“重力”是“力学”中的基础,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本节课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材处理 在授课中本人认为把“重力的由来”由最后学习内容调整为首先进行学习再学习重力的概念比较符合知识的认知逻辑顺序。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对重力的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农场孩子,纯朴上进,通过半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缺乏一定的探索问题的能力。 根据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重力学习要求,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2、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会由质量计算重力大小。 3、认识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过“重锤实验”“找重心实验”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与作用点---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认识“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顿的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树立探索太空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初中物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练习题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 2、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电灯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_______,其中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和_______。 3、弹簧秤是测量_______的仪器,弹簧秤刻度均匀是因为_______。 4、一宇航员在地球上重637牛,则他在月球上的质量为_______,重为_______。 5、一弹簧在没有挂物体时长20厘米,当挂上一个重0.49牛的钩码时,弹簧伸长的长度是2厘米。若在弹簧下端再挂上2个0.49牛的钩码时,弹簧伸长的长度将是______厘米。若将所有的钩码取下,用手拉弹簧下端,使弹簧长度变为28厘米(在弹性限度内),则手的拉力为______牛。 6 华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其中一步的操作如图12所示,这样操作的错误是:物体不在上运动。纠正错误后,若使木块由铺有毛巾的木板运动到光滑的木板上,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如图甲是工厂中运送煤块的皮带传输机,图乙为它的工作过程简化图,转动轮带动水平皮带匀速向右运动。当将一煤块A轻轻放在皮带的左端,煤块在皮带的作用下,相对于地面向右作速度增加的变速直线运动,此时煤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右(选填“向左”或“向右”)。经过较短时间后,煤块随皮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运动,此时煤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为零”、“方向向左”或“方向向右”) 二、选择题 6、计算质量为10 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下列各等式中正确的是() A、G=mg=10×9.8=98牛, B、G=mg=10千克×9.8牛=98牛

高中物理新教材《重力与弹力》导学案

1.重力与弹力 1.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掌握重力的方向及重力大小的公式,理解重心的意义及其决定因素。 2.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认识弹力,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初步分析弹力的有无和方向。 4.通过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认识胡克定律,并会应用其进行有关计算。 一、重力 1.成因 由于□01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 G=□02mg,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即自由落体加速度,g的单位既可以是N/kg,又可以是m/s2,而且1 N/kg□031_m/s2。 3.方向 总是□04竖直向下。 4.重心 (1)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05形

状及物体内□06质量的分布有关。 (2)重心的确定方法: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07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可用□08悬挂法确定其重心。 5.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力可以用□09有向线段表示,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10力的大小,箭头表示□11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12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2)力的示意图: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只需画出力的□13作用点和□14方向。 二、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01形状或□02体积的改变。 2.弹力:发生□03形变的物体,要□04恢复原状,对与它□05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3.几种弹力 (1)常见弹力:平时所说的□06压力、□07支持力和□08拉力都是弹力。 (2)弹力的方向 ①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09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且指向于被压物或被支持物。 ②绳子的拉力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10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1.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撤去作用力后能够□01恢复原状的形变。

初中重力说课稿

初中重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重力是北师大版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2.教学目标 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 (3)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有指导意义,所以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及时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演示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三、学法指导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

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设计 由于初二学生是第一次利用力的基础知识来研究常见力的,所以本节课将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按照教材的编排,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测量工具,为学习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这幅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水从高处向低处流、苹果或衣服上的水滴降落地面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利用这几幅插图引入新课很自然。 (二)新课教学分析 1.什么叫重力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提高自学能力。 2.重力的大小 这个内容在本章第二节的力的测量实验中已经探究过,现改为学生总结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实验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归纳总结出重力计算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分析例题,书写演算过程,同时强调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时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粉笔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以及悬挂物体静止时细线的方向。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掌握重锤线的应用。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图片展示)重心在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出示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