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光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是利用激光全息干涉来检测和计量物体表面和内部缺陷的,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在不使物体受损的条件下,向物体施加一定的载荷,物体在外界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这种变形与物体是否含有缺陷直接相关,物体内部的缺陷所对应的物体表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了与其周围不相同的微差位移,并且在不同的外界载荷作用下,物体表面变形的程度是不相同的。用激光全息照相的方法来观察和比较这种变形,并记录在不同外界载荷作用下的物体表面的变形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判断物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达到评价被检物体质量的目的。

具体做法是对被检测物体加载,使其表面发生微小的位移(微差位移),物体表面的轮廓就发生变化,此时获得的全息图上的条纹与没有加载时相比发生了移动。成像时除了显示原来物体的全息像外,还产生较为粗大的干涉条纹,由条纹的间距可以算出物体表面的位移的大小。由于物体有一定的形状,所以在同样的力的作用下,物体表面各处所发生的位移并不相同,因而各处所对应的干涉条纹的形状和间距也不相同。当物体内部不含有缺陷时,这种条纹的形状和间距的变化是宏观的、连续的、与物体外形轮廓的变化同步调的。当被检物体内部含有缺陷时,在物体受力的情况下,物体内部的缺陷在外部条件(力)的作用下,就在物体表面上表现出异常,而与内部缺陷相对应的物体表面所发生的位移则与以前不相同,因而所得到的全息图与不含缺陷的物体的不同。在激光照射下进行成像时,所看到的波纹图样在对应与有缺陷的局部区域就会出现不连续的、突然的形状变化和间距变化。根据这些条纹情况,可以分析判断物体的内部是否含有缺陷,以及缺陷的大小和位置。

激光全息无损检测的特点

(1)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是一种干涉计量技术,其干涉计量的精度与激光波长同数量级,因此,其检测灵敏度甚高,极微小的变形都能检验出来。

(2)用激光作为光源,而激光的相干长度很大,因此,可以检验大尺寸物体,只要激光能够充分照射到的物体表面,都能一次检验完毕。

(3)对被检对象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对任何材料、任意粗糙的表面进行检测。

(4)可借助于干涉条纹的数量和分布状态来确定缺陷的大小、部位和深度,便于对损伤、缺陷进行定量分析。

另外,这种检测方法还具有非接触检测、直观感强、检测结果便于保存等特点。但是,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也并非万能,物体内部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取决于物体内部的缺陷在外力作用下能否造成物体表面的相应变形。如果物体内部的缺陷过深或过于微小,那么,这种检测方法就无能为力了。对于叠层胶接结构来说,检测其脱胶缺陷的灵敏度取决于脱胶面积和深度比值,在近表面的脱胶缺陷面积,即使很小也能够检测出来,而对于埋藏得较深的脱胶缺陷,只有在脱胶面积相当大时才能够被检测出来。另外,激光全息无损检测目前多在暗室中进行,并需要采用严格的隔振措施,因此,不利于现场检测。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TSGQ70012006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 前言 2004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提出《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起草意向,2004年10月,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特检中心)下达起草任务书,中国特检中心组织成立起草组,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工作会议,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草案。2004年11月,中国特检中心向特种设备局上报了本规则的征求意见稿。2004年11月22日,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凼[2004]60号文对外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2005年1月,起草组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在武汉市召开会议进行修改并形成送审稿。2005年3月,特利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起草组修改后形成了报批稿,特种设备局对报批稿多次、广泛的征求各方面意见。2006年6月2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明确了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工作的目的意义、适用范围、方式方法、工作内容、程序和要求,规定了对监督检验机构、监督检验人员和起重机械制造单位的职责要求,并根据现实情况适当高速了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的项目,以指导和规范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工作。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TSG Q7001-2006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的管理,规范监督检验行为,保证监督检验工作质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其《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的制造监督检验(以下简称制造监检),是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监检机构),在起重机械制造现场对起重机械制造单位(以下简称制造单位)的制造过程,在制造单位质量检验(以下简称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产品安全性能的监督验证。 制造监检不能代替制造单位的自检。 第三条对实施制造监检的起重机械产品,必须逐台进行制造监检。 实施制造监检的起重机械目录见附件A。 第四条监检机构所监检的产品应当在制造单位制造许可证或者其型式试验备案公告的范围内(境外制造境内使用的起重机械除外)。 第五条制造单位在使用现场制造起重机械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请制造现场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监检机构实施制造监检。 第六条制造监检工作的技术要求依据 GB 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3811-1983《起重机设计规范》等有关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范及所引用的标准和设计图样。 第七条监检机构应当按照《起重机构制造安全质量监督检验项目、内容和要求》(见附件B,以下简称《监检内容和要求》)和《起重机械制造安全质量监督检验项目表》(见附件C,以下简称《监检项目表》)的要求进行制造监检。 制造监检项目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一)对制造过程中涉及的安全质量的项目,如技术文件,原材料、配套件、外协件、主要受力结构件质量及其质量控制等进行确认核实; (二)对制造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进行检查。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Applied Physics 应用物理, 2020, 10(8), 373-379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80937213.html,/journal/ap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0937213.html,/10.12677/app.2020.108050 Research Progress of Magnet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Meiquan Liu, Bin Lang, Binkun Tao, Nan Ma Shijiazhuang Campus of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Received: Jul. 30th, 2020; accepted: Aug. 13th, 2020; published: Aug. 20th, 2020 Abstract Magnet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judg-ing and identifying fatigue damag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life evaluation. Fundamentals and latest developments of magnet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re introduced. Problems demanding prompt solution for magnetic powder inspection, magnetic flux leakage testing, magnetic memory testing and micro magnetic testing are discussed. Keywords Defect, Magnetic Field, Magnetic Measurement, Nondestructive Testing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刘美全,郎宾,陶斌坤,马南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河北石家庄 收稿日期:2020年7月30日;录用日期:2020年8月13日;发布日期:2020年8月20日 摘要 磁性无损检测新技术在判断与识别铁磁材料疲劳损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铁磁材料性能无损评价和寿命评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介绍了磁性无损检测的分类和基本原理,针对磁粉探伤、漏磁检测、磁记忆检测和微磁检测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提高磁性无损检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无损检测技术分析

158 第三篇 常用无损检测技术 第15章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 15.1射线照相检测技术概述(Ⅱ级人员仅要求本节内容) 射线是具有可穿透不透明物体能力的辐射,包括电磁辐射(X 射线和γ射线)和粒子辐射。在射线穿过物体的过程中,射线将与物质相互作用,部分射线被吸收,部分射线发生散射。不同物质对射线的吸收和散射不同,导致透射射线强度的降低也不同。检测透射射线强度的分布情况,可实现对工件中存在缺陷的检验。这就是射线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利用射线对胶片可以产生感光作用的原理,采用胶片记录透射射线强度,在底片上形成不同黑度的图像,完成检验。图15—1显示了射线照相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射线照相检测的基本过程为准备、透照、暗室处理、评片,从底片上给出的图像,判断缺陷性质、分布、尺寸,完成对工件的检验。 图15-1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图15-2 光电效应示意图 射线照相检验技术可应用于各种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各种产品缺陷的检验。检验技术对被检工件的表面和结构没有特殊要求。检验原理决定了,这种技术最适宜检验体积性缺陷,对延伸方向垂直于射线束透照方向(或成较大角度)的薄面状缺陷难于发现。射线照相检验技术特别适合于铸造缺陷和熔化焊缺陷的检验,不适合锻造、轧制等工艺缺陷检验。现在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兵器、核能等工业领域。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直接获得检测图像,给出缺陷形貌和分布直观显示,容易判定缺陷性质和尺寸。检测图像还可同时评定检测技术质量,自我监控工作质量。这些为评定检测结果可靠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的一个特殊问题是辐射安全防护问题。必须按照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法规、条例作好辐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发生辐射事故。 15.2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基础 15.2.1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射线按其特点分为二类: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以下仅讨论X射线与γ射线(电磁辐射)。 X射线、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光量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光量子与原子、原子核、原子的电子及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主要的作用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和瑞利散射。图15—2、图15—3、图15—4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作用示意图。

基于虚拟仪器的无损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虚拟仪器的无损检测系统设计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文章论述了以虚拟仪器实现无损检测的设计原理,分析了阵列涡流传感器的硬件实现,然后对虚拟仪器面板的集成性、便捷性和可扩展性进行了重点研究,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了试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标签:虚拟仪器;无损检测;阵列涡流;数据采集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solution for NDT. In this paper,the design principle of NDT based on virtual instrument is discussed,and the hardware realization of array eddy current sensor is analyzed. Then,the integration,convenience and expansibility of the virtual instrument panel are studied in detail,and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are proved by the experi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Keywords:virtual instrument;nondestructive testing;array eddy current;data acquisition 1 概述 工程中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就是在对被测物不造成任何损伤的条件下判断其有无缺陷存在,该技术可以有效判别设备是否健康,常见无损检测大多是通过材料表面或内部缺陷所引起的对电、磁、光、声、热等反应的不同,来检测被测物的表面及内部缺陷,根据检测过程数据以及检测结果的数据分析,可以对缺陷的性质、形状、类型、数量、分布、尺寸、位置及其变化做出判断和评价。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常规检测方法已日趋成熟,主要包括超声、射线、磁粉、涡流、渗透等。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结构材料的出现及新制造工艺的突破不断给无损检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工程师不断研究开发了很多新型的检测方法和改进的检测技术。比如声发射技术、超声相控阵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数字射线技术、银涂层损伤监测技术及阵列涡流检测技术等新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其中阵列涡流检测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结构的无损检测领域体现出快速性、便捷性、先进性等工程应用前景。 2 阵列涡流传感器设计 传感器主要包括信号发生装置、功放装置、一个激励线圈和四个检测线圈、预置裂纹铝板、四路差分放大装置、四路滤波装置、四路滑动变阻器、四路数据采集卡。激励信号由信号发生装置产生,该信号可设定幅值、偏振、相位及频率,以满足设计要求,经过功放装置驱动阵列涡流传感器的激励线圈,激励线圈产生的电磁场作用到待测试件上。 在以上思路基础上,设计了单激励发射接收式阵列涡流传感器。如图1所示,

无损检测技术综述

无损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 安全工程1401班2014074201 1无损检测技术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随着中国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负荷已成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标志。但它的实现是建立在材料高质量的基础之上的。必须采用不破坏产品原来的形状,不改变使用性能的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这种技术就是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应用多种物理原理和化学现象,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进行有效地检验和测试,借以评价它们的连续性、完整性、安全可靠性及某些物理信息。目的是为了评价构件的允许负荷、寿命或剩余寿命,检测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不完整性及缺陷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设备安全[1]。 无损检测技术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一项典型的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应用技术。可能很难找到其他任何一个应用学科分支,其涵盖的技术知识之渊博、覆盖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众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之广泛能与无损检测相比。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发给美国无损检测学会成立20周年的贺电中曾说过,(无损检测)能给飞机和空间飞行器、发电厂、船舶、汽车和建筑物等带来更高的可靠性,没有无损检测(美国)就不可能享有目前在飞机、船舶和汽车等众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只有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结合,解决国家大型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问题,无损检测技术才能有用武之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 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无损检测事业也处于蒸蒸日上

的局面,其总体形势和水平已是十年前无法比拟。在我国各工业部门和国防单位,我国无损检测工作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 2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类型及其原理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类型主要有超声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渗透检测和红外检测技术五种,本文选取其中3种检测技术对其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简单的讲述,选取超声波检测技术和红外检测技术这两种检测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2.1超声检测技术 超声检测技术主要是检测设备构件部及表面缺或用于压力容器或管道壁厚的测量等,能有效的发现对焊缝部埋藏缺陷和压力容器焊缝表面裂纹,而且可测出焊缝缺陷的自身高度。由于超声探伤仪器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和操作,适合在多种工况下工作,因此在过程设备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检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共振法:通过调整超声波的发射频率,以改变发射到工件中超声波的波长,并使工件的厚度为超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互叠加便产生共振。根据共振时谐波的阶数以及超声波的波长,就可测出工件的厚度。(2)穿透法:将两个探头分布置于被测试件相对的两个侧面,一个探头用于发射超声波,另一个探头用于接收透射到另一侧面的超声波,并根据所接受超声波的强弱来判断工件部是否有缺陷。(3)脉冲反射法:将具有一定持续时间和一定频率间隔的超声脉冲发射到被测工件,当超声波在工件部遇到缺陷时,就会产生反射,根据反射信号的时差变化及在显示器上的位置就可以判断缺陷的大小和深度。(4)液浸法:在探头与工件之间填充一定厚度的液体耦合剂,使探头发射的声波经过液体耦合层后,再入射到工件中去。由于探头与工件不直接接触,

无损检测综合试题

无损检测综合试题 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超声波检测中,产生和接收超声波的方法,通常是利用某些晶体的(c ) a.电磁效应 b.磁致伸缩效应 c.压电效应 d.磁敏效应 2.目前工业超声波检测应用的波型是(f ) a.爬行纵波 b.瑞利波 c.压缩波 d.剪切波 e.兰姆波 f.以上都是 3.工件内部裂纹属于面积型缺陷,最适宜的检测方法应该是(a ) a.超声波检测 b.渗透检测 c.目视检测 d.磁粉检测 e.涡流检测 f.射线检测 4.被检件中缺陷的取向与超声波的入射方向(a )时,可获得最大超声波反射: a.垂直 b.平行 c.倾斜45° d.都可以 5.工业射线照相检测中常用的射线有(f ): a.X射线 b.α射线 c.中子射线 d.γ射线 e.β射线 f.a和d 6.射线检测法适用于检验的缺陷是(e ) a.锻钢件中的折叠 b.铸件金属中的气孔 c.金属板材中的分层 d.金属焊缝中的夹渣 e. b和d 7.10居里钴60γ射线源衰减到1.25居里,需要的时间约为(c ): a.5年 b.1年 c.16年 d.21年 8.X射线照相检测工艺参数主要是(e ): a.焦距 b.管电压 c.管电流 d.曝光时间 e.以上都是 9.X射线照相的主要目的是(c ): a.检验晶粒度; b.检验表面质量; c.检验内部质量; d.以上全是 10.工件中缺陷的取向与X射线入射方向(b )时,在底片上能获得最清晰的缺陷影 像:a.垂直 b.平行 c.倾斜45°d.都可以 11.渗透检测法适用于检验的缺陷是(a ): a.表面开口缺陷 b.近表面缺陷 c.内部缺陷 d.以上都对 12.渗透检测法可以发现下述哪种缺陷?(c ) a.锻件中的残余缩孔 b.钢板中的分层 c.齿轮的磨削裂纹 d.锻钢件中的夹杂物 13.着色渗透探伤能发现的缺陷是(a ): a.表面开口缺陷 b.近表面缺陷 c.内部未焊透

激光全息检测技术资料

激光全息检测技术 1.激光全息检测技术概述 全息术或称全息照相(Holography )的思想是英国科学家丹尼斯·伽柏(Dennis Gabor )在1948年首先提出来的。由于他的发明和对全息技术发展的巨大作用,他于1971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术与普通照相术的区别是,普通照相术只记录物体表面光波的振幅信息,而把相位信息丢掉了,这样只记录物体表面光波部分信息(二维信息)的照片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一样的。而全息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物体逼真的三维像。由于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振幅、相位、波长),因而成为全息术或全息照相。如图,比较了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区别: 激光全息无损检验是全息干涉分析的一种应用,它可以用来监视一个复杂的物体在两种不同时刻里所发生的变形,不管物体表面是光洁还是粗糙,都可以观测到光学公差水平几分之一微米以下,由于它是利用全息技术再现原理,因此是无接触地进行三维立体观测。 同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激光全息检测的方法有如下优点: 1. 激光全息检测是一种干涉测量技术,干涉测量精度与激光波长同数量级,微小(微米数量级)的变形均能被检测出来,检测灵敏度高; 2.由于激光的相干度很高,因此,可以检测大尺寸工件,只要激光能够充分照射到这个工件表面,都能一次检测完成; 3.对被检对象没有特殊要求,可以检测任何材料和粗糙表面; 4.可对缺陷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干涉条纹的数量和分布确定缺陷的大小、部位、深度。 5.非接触测量、直观、检测结果便于保存。 但是,物体内部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取决于物体内部的缺陷在外力作用下能否造成物体表面的相应变形。如果物体内部缺陷过深或过于微小,那么激光全息照相这种检测方法就无能为力了。对于叠层胶接结构来说,检测其脱粘缺陷的灵敏度取决于脱粘面积和深度比值,在近表面的脱粘缺陷面积,即使很小也能检测出来,而对于埋藏的较深的脱粘缺陷,只有在脱粘面积相当大时才能够被检测出来。另外,激光全息检测目前多在暗室中进行,并需要采用严格的隔震措施,因此不利于现场检测。 综上,激光全息检测具有如下缺点: 1.对内部缺陷的检测灵敏度较低:灵敏度取决于内部缺陷在外力作用下所造成的物体表面的变形大小。 2.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暗室中进行,严格的隔振措施。 图1: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区别

钢轨超声波探伤系统设计

钢轨超声波高速探伤系统设计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要求 (3) 四.设计背景 (4) 五.技术原理 (9) 六.基本设计过程 (11) 1.探头的设计 (11) 2.探伤系统的设计 (15) 3.探伤小车的设计 (18) 4.探伤车组的设计 (22) 5.其他 (24) 七.探伤车的关键技术 (25) 八.设计总结 (27) 九.参考文献 (29)

钢轨超声波探伤设计说明书 【设计目的】 我国铁路运输繁忙,列车运行间隔只有十几分钟,同时,运 营线路近七万公里,线路状况较差,超期服役钢轨数量很大, 钢轨伤损发生率高。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目前检测钢轨 内部缺陷的主要设备为小型钢轨超声探伤仪,由人工进行钢 轨伤损的检测。为防止、监测伤损的发生、发展,平均每年 每条线路检测需十遍以上,总检测里程近一百万公里,全线 有近万名专职钢轨探伤人员负责钢轨内部伤损的检测。随着 中国铁路的第三次提速,使铁路对于能在现有鱼尾板联结线 路上完成高速探伤的设备需求日益迫切,研究开发钢轨高速 探伤车,使其在检测时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营,对铁路运输业 具有重要的意义。试设计钢轨探伤系统。 【设计要求】 (1)以5人左右的小组为单位,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对问 题的讨论务必注意叙述的清晰性、严谨性。 (2)最后的结果必须以Word文档和PowerPoint 文档提 交,每组只提交一份文档即可。注意,文件的格式、图表的 美观将作为评价的一部分。其中图必须采用Microsoft Visio 描画。

(3)每组在班级作10-15分钟交流。 (4)可以进行自由选题,问题可超出教师拟定的问题之外。【设计背景】 钢轨和钢轨伤损 一.钢轨的作用和分类 (一)钢轨的作用: 钢轨是轨道结构的重要部件,主要作用是支持并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直接承受来自车轮的载荷和冲击,并将其传 布于轨枕和扣件。在自动闭塞区段,钢轨成为信号电流的导 体,起到轨道电路的作用。在电气化区段,钢轨还起到牵引 电流的回流导线。 (二)钢轨的分类 目前我国定型钢轨分类如下: a)按钢轨成份分: i.普碳钢:U71、U74和U71Cu等 ii.合金钢:U71Mn、U70MnSi和U70MnSiCu等 b)按钢轨重量分: 38kg/m; 43kg/m; 50kg/m; 60kg/m(主要线路使用); 75kg/m(主要线路使用)。

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相对于有损检测技术来说具有快捷、卫生、准确等优点。近年来,无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检测方面发展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外部品质、内部品质,众多学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此外,利用无损检测技术中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超声波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进行肉品品质评价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一、紫外分光检测技术 紫外分光法主要是在紫外光源的照射下,导致荧光物质发光而进行目标检测的。如果仅通过肉眼检测常有漏检情况发生。在暗室中,当受损的水果受到紫外光源照射时,损伤部位会通过发出荧光的形式放出可见光,显得格外明亮。而正常部位理论上无可见光。损伤果的检测正是利用了水果正常部位和损伤部位在紫外光源照射下的反射差异,通过摄像、计算机图像处理后进行检测的。 二、近红外分光检测技术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在近红外区用漫反射光谱作定量分析。根据其检测对象的不同分成近红外反射光谱和近红外透射光谱两种。近红外分光法在食品成分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软X射线检测技术 X射线具有穿透能力、衍射作用和激发荧光的特性。通过捕获X射线的穿透特性,可以得到样品的透射图像和断层图像,进而探明物质的内部结构;通过捕获X射线与样品作用产生的荧光和衍射效应,可以检测到样品所含多种元素的情况,尤其是重金属含量。 四、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计算机视觉是基于图像的数字识别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检测时,被检测的农产品被安置在特定的光照环境中,摄像机获得的二维图像信息通过电缆输送计算机进行处理,抽取图像的有关特征,这些特征以一定的方式与被测对象的质量指标相对应。检测结果传递到后续处理设备中。 五、声学特性及超声波检测技术 农产品的声学特性是指农产品在声波作用下的反射特性、散射特性、透射特性、吸收特性、衰减系数和传播速度及其本身的声阻抗与固有频率等,它们反映了声波与农产品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农产品的声学特性随农产品内部组织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农产品的声学特性不同,同一种类而品质不同的农产品其声学特性往往也存在差异,故根据农产品的声学特性即可判断其品质如何,并据此进行

起重机探伤报告

WSJC---BHQZ 无损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UT2012---0179 产品编号:20630179 检验单位:大连起重机 编制日期:2012-06-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连起重机

超声波检测报告 产品名称通用门式起重机产品型号MG150/50--25.5m 生产单位大连起重机产品编号20630179 主体材质Q345-E 构件名称主梁下盖板/腹板支腿盖板/腹板 下横梁盖板 检测部位对接焊缝 厚度 -12mm -8mm -10mm焊缝类型埋弧焊 执行标准JB/T10559-2006 检测部位级别Ⅰ级 仪器型号HS600C 试块CSKⅠA/LA-1/LA-2 耦合剂清洁剂探头规格13×13×2.5P检测灵敏度DAC-16dB 检测时机外观合格后表面状态 和补偿钢丝轮抛光 补偿3dB 扫查 方式 锯齿形单 面双侧 示意图:单位:mm 支腿1腹板支腿1盖板支腿2腹板支腿2盖板支腿3腹板支腿3盖板1440 1400 1340 1480 1450 1260mm 1380 1020 950 990 950 950 支腿4腹板支腿4盖板下横梁1 下横梁2 1560 1500 1060 820mm 900 XG1 XG2 检测结论: 依据JB/T10559-2006标准要求,对本厂所生产的通用门式起重机主梁、支腿、下横梁受拉区翼缘板和腹板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发现有0处超标缺陷累计0mm经0次返修后复探,符合JB/T10559-2006标准和各级别的要求,评定为合格。 检验::级别: UTⅡ级 检测专用章: 审核:级别: UTⅡ级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摘要:本文概述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分析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损检测;探伤;发展概况; 一、引言 任何设备或构件自身都可能有各种缺陷,关键是这种缺陷是否发展、发展得快慢及最后的危害如何。国内与国际上对承压类特种设备所含缺陷的危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对含缺陷焊接特种设备安全评定已成为可能。而在进行评定分析时,结构缺陷的准确定位与定量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缺陷对焊接结构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为保证设备服役时的安全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无损检测手段对设备进行检查,再应用安全评价分析技术和手段对检查得到的缺陷进行安全评定。可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评定与爆炸预防等技术应用的基本前提是无损检测技术。本文对工业中常用的无损检测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概述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分析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工业常用无损检测原理及特点分析 2.1射线检测技术 原理:射线探伤法是利用射线透过物体时, 会发生吸收和散射这一特性, 通过测量材料中因缺陷存在而影响射线的吸收来探测缺陷的, 有缺陷部位对射线的衰减减弱, 运用胶片的照相原理浏黄穿透工件后射线的强度变化, 从而, 测量出工件内部缺陷大小、数和性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射线检测方法。常用于探伤的射线有X 光和同位素发出的γ射线,分别称为X光探伤和γ射线探伤。一般情况下,射线探伤是不易发现裂纹的,或者说,射线探伤对裂纹是不敏感的。因此,射线探伤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体积型缺陷最敏感。即射线探伤适宜用于体积型缺陷探伤,而不适宜面积型缺陷探伤。2.2超声波检测技术 原理:超声波检测主要用于探测试件的内部缺陷, 所谓超声波是指超过人耳听觉、频率大于20 的声音。目前用的最多的探伤方法是脉冲反射法。脉冲反射法在探伤时用纵波或者横波把超声波射入被检物的一面, 然后在同一面接收从缺陷处反射回来的回波, 根据回波情况判断缺陷的情况。通常用超声波探头与待探工件表面良好的接触,探头则可有效地向工件发射超声波,并能接收(缺陷)界面反射来的超声波,同时转换成电信号,再传输给仪器进行处理。根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常称声速)和传播的时间,就可知道缺陷的位置。当缺陷越大,反射面则越大,其反射的能量也就越大,故可根据反射能量的大小来查知各缺

无损检测大作业-小论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报告 无损检测技术在道桥领域的应用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市,210016)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无损检测领域中常用技术,如超声、射线、渗透、涡流、磁粉等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举例具体说明了超声波在道桥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道桥工程应用中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以及预测道桥无损检测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波;道桥;应用与发展 Introduction to NDT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bridge Wang Yan (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commonly used in the field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iques, such as ultrasound, radiation, penetration, eddy current, magnetic and other conventional NDT techniques,specific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in bridge, and analyze the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in road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hat exist in bridg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iques to predict bridge future trends. Key words:NDT technology; ultrasound; bridg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1.引言 无损检测技术(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在不破坏或损坏被检测对象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所引起的对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来探测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件等内部和表而缺陷,并对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作出判断和评价[1]。 近20年来,在我国的道桥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大批既有道路与桥梁相继进入老化时期。为此,为了确保道桥结构的安全运营,对道桥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桥检测工作亦由此愈发显得重要。目前国内外在道桥检测方面继出现了许多现代检测技术与检测方法,其中比较具代表性的,国内外学者关注最多的是桥梁的健康诊断无损检测。道桥的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无损检测体系[2]。文中扼要地介绍了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道桥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2. 无损检测及其新技术 1.1常规无损检测方法 无损检测技术是产品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随着产品复杂程度增加和对安全性的严格要求,无损检测技术在产品质量控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探析起重机械无损检测方法

探析起重机械无损检测方法 摘要:起重机械作为一种空间运输的工具,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安全质量非常的重要,起重机械不同的承载力度,与其所匹配的主体结构也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主体结构当中的零件构成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起重机械中的各种缺陷检测,对应不一样的无损检测技术。 关键词:起重机、技术、标准、检测、方法 起重机械作为一种空间运输的工具,就是将重物的位置进行移动。在现代化的生产工作当中,起重机械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有些起重机械在生产的过程当中甚至能够完成某些特定的工艺操作,让生产的过程朝着机械化和全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安全质量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起重机械不同的承载力度,与其所匹配的主体结构也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主体结构当中的零件构成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起重机械中的各种缺陷检测,对应不一样的无损检测技术。 一、起重机械的技术性标准 起重机械的通用组成部分包括了吊钩、钢丝绳、制动装置、卷筒、滑轮、减速机、车轮和联轴器等等。这些地方都不能够有任何的裂缝损坏,这些部件在经过了检查和试验的工作之后也不能够有裂缝与永久的损伤存在,大部分经历强大摩擦力的部件例如钢丝绳,也有相当严格的摩擦参数的限制,还有一些部件和焊缝,像是吊钩等可允许的缺陷也是有明确规定,要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的,某些有专门用途的零件,像是钢丝绳,在质量的要求方面是非常专业的。详细的参数要求可以看起重机械及零部件的技术规范,必须要按照与之对应的技术要求用不一样的检验方式对不一样的检验物体进行合适的检验和监测操作。 二、起重机械的主要检测方法 1、目视检测 起重机械的功能部件和整体质量的检测,所用的方法则是目视检测。目视检测主要是针对机械部分的几何尺寸、表面质量以及安全保护装置。它也可用于对电气照明设备的检测。目视检测的方法主要是测机构试运行和量具测量。 2、磁粉检测 起重机械时常会在表面出现裂纹和裂缝。这些零部件和钢结构的焊缝表面不应存有裂纹。为了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起重机械的表面裂纹状况,需对起重机械进行无损检测。起重机械多为钢材的材质,因此需使用磁粉检测的方法。磁粉在探伤的时候,需先做好受检表面的处理工作。先打磨处理一段时间,再施加一部分的磁悬液,确保是均匀浓度的磁粉。用胶带纸贴在磁痕上,再揭下做好记录,从而评定焊缝的缺陷部位和程度。倘若检测部位的观察条件不够好,应选择有更高灵敏度的荧光磁粉。 3、电磁检测 1)测涡流膜层的厚度 测量起重机械表面涂抹的漆层厚度,使用的主要方法便是提取涡流效应。主要的做法是将被检金属的表面和涡流检测的线圈之间的漆层厚度进行提取,而这样做的方法会影响线圈的阻抗数值。检测线圈若有一定的频率,则可以对线圈进行测量而决定提取膜层的厚度。测涡流膜层厚度主要受板厚和导电率的影响,不需要处理检测的表面。 2)检测裂纹

无损检测有哪些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技术的发展,仅仅依靠旧的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这种现象在无损检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无损检测也在不断地探索,出现了许多之前没有的新技术,那么,无损检测有哪些呢? 1、激光全息无损检测 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是在全息照相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 激光全息检测是利用激光全息照相来检测物体表面和内部缺陷的,因为物体在受到外界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这种变形与物体是否含有缺陷直接相关,在不同的外界载荷作用下,物体表面的变形程度是不相同的。激光全息照相是将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缺陷,通过外界加载的方法,使其在相应的物体表面造成局部的变形,用全息照相来观察和比较这种变形,并记录在不同外界载荷作用下的物体表面的变形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判断物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激光全息检测对被检对象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对任何材料、任意粗糙的表面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还具有非接触检测、直观、检测结构便于保存等特点。但如果物体内部的缺陷过深或过于微小,激光全息检测这种方法就无能为力了。 2、声振检测

声振检测是激励被测件产生机械振动,通过测量被测件振动的特征来判定其质量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3、微波无损检测 微波能够贯穿介电材料,能够穿透声衰很大的非金属材料,所以微波检测技术在大多数非金属和复合材料内部的缺陷检测及各种非金属测量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4、声发射检测 技术声发射是一种物理现象,大多数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是有声发射产生,但其信号的强度很弱,需要采用特殊的具有高灵敏度的仪器才能检测到。各种材料的声发射频率范围很宽,从次声频、声频到超声频。利用仪器检测、分析声发射信号并利用声发射信息推断声发射源的技术称为声发射技术。 声发射检测需有外部条件的作用,使材料或构件发声,使材料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声发射检测是一种动态无损检测方法,即结构、焊接接头或材料的内部结构、缺陷处于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才能实施检测。 5、红外无损检测 红外无损检测是利用红外物理理论,把红外辐射特性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应用于被检对象的无损检测的一个综合性应用工程技术。 红外无损检测具有操作可靠、灵敏度高、检测效率高等优点。但是红外无损检测也存在确定温度值困难,难以确定被检物体的内部热状态,价格昂贵等问题。 南京博克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美丽的中国古都南京,是国内专业研制无损检测仪器及设备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涡流、漏磁和超声波仪

超声波无损检测论文无损检测论文

超声波无损检测论文无损检测论文 一种可实现高速信号处理的超声波无损检测系统的设计无损探伤技术是在不损坏工件或原材料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对被检验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查的一种测试手段。超声波探伤就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由一截面进入另,截面时,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零件缺陷的一种方法。当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头通至金属内部,遇到缺陷与零件底面时就分別发生反射波来,在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随着超声波探伤技术的发展,对数字信号的处理与分析已不再仅仅是辅助技术。而是一种基本技术,由此出现了各种全数字化的超声波检测设备。但早期的数字化设备仅停留在超声波检测频率较低频段的信号处理上,主要是受到高速A/D和高速存储技术的限制,山于计算机总线技术应用的瓶颈,也不能实时多通道传送波形数据到计算机去处理,声源定位信号分析等实时显示分析的功能只能由硬件输出的参数完成。 而A/D转换器和高效率微处理器的问世克服了在高频领域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受到的各种限制。数字化全波形超声波探伤设备就是由计算机作为主机,以单片机芯片为主构成的专用板卡统一控制管理超声系统。这种设备综合应用了高速数据采集技术、A/D转换技术、大容量缓冲技术、多通道切换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管理软件技术

等先进的数据信号处理技术,使得多通道声发射波形的采集和分析不再困难。因此,如何开发和研制更具先进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全数字式超声波检测设备和系统,已成为一项紧迫性的任务。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基于高速信号处理技术的超声波无损检测系 统的典型设计方案,从系统的总体设计、单元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设让原理,电路和软件的结构与功能等,系统方案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实用价值。 总体设计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首先,由高压脉冲发生器发射高压脉冲,其经能量转換电路形成超声波信号,遇到缺陷或杂质时产生反射波,再经能量转换电路转換为电压信号,最后经放大电路放大、A/D转换后,形成数字量,写入高速数据缓存器中;然后,由PCI接口电路将缓存器中的数据适时地通过PCI总线送到本系统的微处理 器进行处理,实现与外部计算机通信、显示、打印,存储和控制等功能。 本系统采用转换速率为60MHz的8位高速A/D转换电路以满足数据采集的要求。为对A/D芯片输出的高速数据进行缓冲,并充分利用LCI总线带宽,采用了]2KB的高速数据缓存电路;对于多通道检测的要求,设计了通道选择控制电路以实现通道之间的切換;采用高增益的高频宽带放大电路对缺陷回波信号进行整理和放大。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是随着磁性材料、磁敏检测元件、检测信号处理技术、磁效应现象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磁性检测法主要依据裂纹或其它缺陷以及内应力等因素对铁磁性材料的内在性质或磁化状态有影响,通过测量被检工件的特征磁场,将缺陷处产生的畸变磁信号由磁电转换器件或传感器变换成对应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对缺陷识别和诊断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磁性无损检测新技术在判断与识别铁磁材料疲劳损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铁磁材料性能无损评价和寿命评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汉斯出版社《应用物理》期刊中,又论文介绍了磁性无损检测的分类和基本原理,针对磁粉探伤、漏磁检测、磁记忆检测和微磁检测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提高磁性无损检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磁粉探伤是通过磁粉在缺陷附近漏磁场中的堆积以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处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磁粉探伤首先是对被检试件加外磁场进行磁化,若试件表面或近表面处有缺陷,如裂纹、气孔等,由于它们是非铁磁性的,对磁力线的通过阻力很大,磁力线在缺陷处泄漏到空气中形成漏磁场,当将导磁性良好的铁磁性粉末(通常为磁性氧化铁粉)施加在试件表面上时,缺陷处的漏磁场就会吸住磁粉,堆积形成可见的磁粉痕迹,从而把缺陷显示出来。 漏磁检测是利用磁源对被检工件进行局部磁化,材料表面出现裂纹或坑点等缺陷时,使局部区域的磁导率降低,磁阻增加,磁化场的能量将有一部分从此区域外泄出来,形成可检测的漏磁信号。在材料内部的磁力线遇到缺陷而产生铁磁体间断时,磁力线将会发生聚焦或

畸变,这一畸变扩散到材料表面,即可形成可检测的磁场信号。 磁记忆检测是基于铁磁构件在运行时,受工作载荷和地球磁场共同作用,在应力和变形集中区域内会发生具有磁致伸缩性质的磁畴组织定向的和不可逆的重新取向,这种磁状态的不可逆变化在工作载荷消除后不仅会保留,还与最大作用应力有关,即产生与作用应力相对应的磁记忆。在应力集中区域,漏磁信号的切向分量具有最大值,而法向分量改变方向且具有过零点,磁记忆检测一般通过检测法向分量对缺陷进行诊断。 微磁检测是在漏磁检测基础上结合微磁学理论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磁性无损检测方法。根据微磁检测理论,缺陷的存在就一定存在磁畴固定结点,就一定会出现磁状态不可逆,形成材料内部磁场。磁畴固定结点的磁场十分微弱,因而称为微磁点,而其检测过程称为微磁检测。微磁检测理论对实现损伤缺陷的定量和自动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检测微磁点的微磁场可以获取材料的受损情况,基于微磁理论研制的裂纹检测仪应用效果较好,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磁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正在由材料的外在磁特征检测向基于材料外在磁特征的内部生成机理演进,随着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新效应和新机理的发现,磁性无损检测逐步由定性检测向定量化、自动化、可视化方向发展,逐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磁性无损检测的缺陷检测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为进一步实现材料损伤以及装备全寿命评估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0937213.html,/10.12677/APP.2020.108050

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检测方法优点缺点应用 射线检测 1.检测结果有直接记录——底片 2.可以获得缺陷的投影图像,缺陷 定性定量准确1.体积型缺陷检出率很 高,而面积型缺陷的检 出率受到多种因素影 响 2. 不适宜检验较厚工 作。 3. 检测角焊缝效果较 差,不适宜检测板材、 楱材、锻件。 4. 对缺陷在工作中厚 度方向的位置、尺寸 (高度)的确定比较困 难。 5. 射线对人体有伤害 1.焊缝透照。 2.平板对接焊 缝透照。 3.角形焊缝照 射。 4.管件对接焊 缝照射。 超声检测 1.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而体积 型缺陷的检出率较低。 2.适宜检验厚度较大的工件,不适 宜检验较薄的工件。 3.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试件。 4.检测成本低、速度快,仪器体积 小、重量轻,现场使用较方便 5.对缺陷在工件厚度方向上的定位 较准确。1.无法得到缺陷直观图 像,定性困难,定量精 度不高。 2.检测结果无直接见 证记录。 3.材质、晶粒度对检测 有影响。 4.工件不规则的外形 和一些结构会影响检 测。 5.探头扫查面的平整 度和粗糙度对超声检 测有一定影响。 1.陶瓷气孔率 的检测。 2.陶瓷表面缺 陷检测。 3.钻孔灌注桩 的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1.磁粉检测对工件中表面或近表面 的缺陷检测灵敏度最高。 2.对裂纹、折叠、夹层和未焊透等 缺陷较为灵敏,能直观地显示出缺 陷的大小、位置、形状和严重程度, 并可大致确定缺陷性质,检测结果 的重复性好。1.随着缺陷的埋藏深度 的增加,其检测灵敏度 迅速降低。因此,它被 广泛用于磁性材料表 面和近表面的缺陷 1.压力容器的 探伤。 2.锻件探伤。 3.疲劳缺陷探 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