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能力与关键品格,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关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其特定的素养形式与素养内涵,本文以《楞次定律》为课例,谈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思考.

一、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分析

《楞次定律》是一节典型的学习难度较大的物理规律探究课,一是涉及的因素多,有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大小、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表指针偏转、电流方向等.虽然学生已经对这些物理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同一实验中涉及那么多的物理因素,学生感到难以理清头绪.二是规律比较隐蔽,难以通过一般的概括获得规律,要求有很强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楞次定律”因其内容的复杂和表述的间接使规律显得更加抽象.前面学习的“电场”和“磁场”描述的场都是“静态场”,大小和方向是恒定的,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学生理解难度增大.

针对课题《楞次定律》的特点,基于物理核心素养,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列出了核心素养所对应的教学内容(见表1).

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确立

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教?W程序后学生所获得的素养或能力的状态的描述,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我们认为核心素养不能替代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人的最终发展目标,而教学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变化),是一个特定过程的最终状态.因此,要形成核心素养这个“状态”,离不开每一节课的教学的“小目标”.为此我们根据物理核心素养的素养形式与素养内涵,列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见表2).

三、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

在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设计基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教学过程.

(一)基于真实情境提出研究的物理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物理问题.我们从学生原有的认识入手,条形磁铁穿过闭合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设计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条形磁铁穿过线圈,用微电流传感器检测线圈中的电流如图2所示,学生能分析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引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参与方案制定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我们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延伸和深挖.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一组活动,从科学猜想到设计实验,再进行实验研究,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真切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提升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逐步发展丰富物理核心素养.

活动1(科学猜想与设计实验)

在对图2所示的现象分析基础上,进行科学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制定“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方案,要有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变量的控制(磁铁的极性和运动方向、线圈的绕向),感应电流方向的测定(电流表),设计记录的表格,如表3.

活动3(深入探究)磁铁的N极和S极插入线圈或拔出线圈,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得出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流向及磁通量变化的关系.

(三)分析实验数据主动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事先设计了表格形式的学案(表4),表格第四、第五行没有涉及任何物理量,这给学生留足了探究的空间.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发现“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教师引导是否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呢?在学案表格中加入一行――原磁场的方向.再经过小组交流,仍然找不到规律.因为磁场方向是竖直方向,而感应电流方向是水平螺旋方向,启发学生明白安培定则就是让这两个方向的物理量发生关系的,从而教师再引导学生引出“中介量”――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引导学生,在表格中增加原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两个因素.逐步完成表格,再通过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当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线圈内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增反减同”,进一步概括得到“阻碍”两字.

学生从而主动得到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概括性很强,学生很难独立对其归纳和总结.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足时间和空间,在充分的交流和表达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发展核心素养.

(四)进行实践检验纳入自身知识结构

如图5所示,有两个轻质铝环A(闭合)和B(断开),某同学手持磁铁的任意极靠近A,A会怎么运动?远离A时,A怎么运动?

用实验证明,楞次定律是正确的.

进一步分析:用磁铁靠近轻质铝环A时,在铝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获得了电能.在这一过程中,铝环与磁铁有相互作用的电磁力,所以,此同学对磁铁和铝环这个系统做功,符合能量守恒的普遍规律.倡导学生要节约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五)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回归课前引入的演示实验,根据楞次定律解释为什么条形磁铁穿过闭合线圈,电流方向会发生改变?

让学生解决真实的物理问题,从中认识物理学的价值和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明白物理规律可以预测事物的结果或现象.

(六)总结学习内容欣赏楞次定律

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欣赏楞次定律的简洁之美,楞次定律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道理,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和应有的态度.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物理核心素养的素养形式与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确定其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抓住“物理核心素养”主题,真正从物理知识本位转向关注完整的人、关注人的素养而进行的教学,有助于教师建构基于大教育观下的有效物理教学,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G 教学设计 一、1、复习引入课堂, 2、实验导入新课二、 1、介绍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生思考: (1) 、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用灵敏电流计而不用安培表? 答:灵敏电流计——(把灵敏电流计与干电池试触,演示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 向间的关系)电流从那侧接线柱流入,指针就向那侧偏转,因为灵敏电流计的量程较小,灵敏度较高,能测出螺线管中产生的微弱感应电流。 (2) 、为什么本实验研究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不是单匝线圈或其它导体中的 感应电流? 答:因为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以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螺线管中的 电流也就是单匝线圈中的电流。 2、实验内容: 灵 研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按照图 敏 螺 所示连接电路,并将磁铁向线圈插入或从 电 线 线圈拔出等,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 流 管因素有关。 计 3、学生探究: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1) 、探究目标:找这两个磁场的方向关系的规律。 (2) 、探究方向:从磁铁和线圈有磁力作用入手。 (3) 、探究手段:分组实验(器材:螺线管,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4) 、探究过程 操 作 填写 内 方 法 容 N S 磁铁在管上静止不动时 磁铁在管中静止 不动时 插入 拔出 插入 拔出 N 在下 S 在下 N 在下 S 在下 原来磁场的方向 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上 向下 向上 向下 向上 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感应磁场的方向 向上 向下 向下 向上 无 无 无 无 原磁场与感应磁 相反 相同 相反 相同 —— —— —— ——

(5)、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 问题1、请你根据上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分析一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是否总是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 问题2、请你仔细分析上表,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究竟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说出你的概括中的关键词语。 问题3、你能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吗?如果能,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试着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角度去解释你的结论? 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师巡视各组的情况,然后指定某些组公布本组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 教学中,学生概括多种多样,有的也非常准确到位,甚至于出乎意料,如:概括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概括2: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概括3: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那个原因 (加点部分为学生提出的关键词) 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的结论,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纠正, 总结规律:原磁通变大,则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相反,有阻碍变大作用 原磁通变小,则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相同,有阻碍变小作用 结论:增反减同 展示多媒体课件再次看看多媒体模拟的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 投影展示楞次定律内容及其理解: 4、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师指出上述结论是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提出的,并对楞次的物理 学贡献简单介绍) (2)、理解: ①、阻碍既不是阻止也不等于反向,增反减同 “阻碍”又称作“反抗”,注意不是阻碍原磁场而阻碍原磁场的变化 ②、注意两个磁场:原磁场和感应电流磁场 ③、学生在图中标出每个螺线管的感应电流产生的等效N 极和S 极。 根据标出的磁极方向总结规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磁体阻碍相对运动。“你来我不让你来,你走我不让你走” 强调:楞次定律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a、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的应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浅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安庆二中东校区吴亚林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微课,它以短小、精悍、便于保存、利于传播等优越条件深得许多教师的喜爱。如何利用好微课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 我国率先提出“微课”这个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这是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程这一术语的新解读,使其更加的本土化,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也满足了移动学习的需求。“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一、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容量小,知识点集中。 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更愿意接受形象易懂的知识,而微课时一般为5~8分钟,正好符合了高中生物理学习的规律。从微课内容大小上来说,它的资源容量相对较小,老师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班班通设备、电脑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微课具有鲜明的针对性,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精炼。(2)、资源构成“情景化”。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虽只选取教学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但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以教学视频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课后反思、学生反馈等,教学视频中有导入、重点、难点、作业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体现与传统教学在教学环节上的统一性。 (3)、微评审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需要授课老师上一节公开课,才能去评价这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这种方式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大,而

省优质课 楞次定律教案

《楞次定律》 执教者: 4.3 楞次定律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手段 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教学过程 引入:铝环在通电的线圈上方漂浮。 一、复习提问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 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二、实验设想: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我们可以探究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的关系。1.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1)选旧干电池用试触的方法查明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明确:对电流表而言,电流从哪个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哪边偏转. (2)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实线箭头表示原磁场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分析:

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课程分析 从磁通量的变化来理解楞次定律 创设情境: 1.教师演示实验,将条形磁铁反复插入拔出螺线圈,引导学生观察电路中的灵敏电流计 指针的摆动。学生可以得出,电路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一定在变化(复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 2.引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断。学生得出可以用:灵敏电流表,发光二极管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积极才能与的主动意识。) 大胆猜想 1. 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知识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与那些因素有关。 2. 学生交流讨论后在于教师对各种猜想一一分析,最后总结更可能的假设为:与磁通量的变化,方向有关 3.引导学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是描述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好比较,因 此用一个“中介”感生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比较 4.讨论如何正确判断感应磁场的方向以及原磁场的方向,判断出感应电流方向,应用右 手定则判断螺线管的磁场方向,或,直接用小磁针测量 自主探索: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案,连接电路,动手实验并收集数据 (设计意图: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感性认识,并能得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讨论交流,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从一下几方面处理数据:1、磁通量的变化,2、原磁场的方向,3、感应电流的方向,4、感应磁场的方向 观察实验数据,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当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当线圈内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阻碍磁通量的减少“增反减同”;进一步概括为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反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中,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相互补充,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既是学生从感性认知到理论认知,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又是培养自己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能力。) 从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理解楞次定律 A 和 B 是两个轻质铝环,用磁铁的任意极靠近A,A 会怎么运动?远离A 时,A 怎么运动 接近或远离B 时,B 怎么运动。解释所发生的现象。 “来据去留” 让学实验验证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用实验证明,楞次定律是正确的。也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明白。物理规 律可以预测事物的结果或现象)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理解楞次定律 让学生分析,自由下落的条形磁铁进入螺线管的过程,能量是否守恒。 (设计意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规律能量守恒的信任,也提高了学生理论分析与思维的能力) 总结楞次定律的规律特点:增反减同,来拒去留,能量守恒 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 1.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 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 2.教材分析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无论是前一节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是本节的楞次定律,首先它们都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3)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4)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内容提要:在当前教学导向与课程标准的一再改下,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每一种教学模式均有其特点,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实际着手,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几经变化后形成了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体,学生交流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教材。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仍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但现实生活中的教学仍以教师主宰课堂为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均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时候还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同时现行高考制度也是一个“瓶颈”。但随着改革的进行,这一教学方式必将要实行。以下本人就结合《楞次定律》略谈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进行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流程可分为:创设情景、质疑设问→确定主题、制订计划→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信息、探讨结论→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落实效果。以此为主线组织《楞次定律》的教学案例如下:

创设情景质疑设问创设情景 1、如图所示,当导体棒向左或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2、如图所示,当磁铁向上或向下运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3、如图所示,当原线圈A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键闭合或断开时;滑线变阻器向左或向右滑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质疑设问 1、灵敏电流表指针为什么会偏转?指针偏转意味着什么呢? 创设情景质疑设问2、导体向左运动与向右运动(磁铁插入与拔 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与向右滑)时 指针的偏转相同吗?左偏与右偏意味着什 么呢? 3、为何不动的时候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偏转 呢? ·············· 1:此处现象可用 多媒体演示,激起 学生的兴趣。 2:多鼓励学生提 出问题,多动脑是 探究的主体。

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北京第九十四中学高一物理组李兆锋执笔 2008年 3月 【课题】教科版《物理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8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课标》研读】 1.《课标》原文 (一)运动的描述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课标》研读 知识性行为动词2个;技能性行为动词1个;体验性行为动词3个。由此不难看出,新课程在重视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讨论交流,即:活动1“飞机跑道的设计”;活动2“飞机制动系统的设计”;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设计”两个字反映出编者意在把学生放在自主学习的位置,活动中要求学生“1.画出设计分析草图;2.写出设计依据的公式; 3.算出你的结果”。也适合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如果在加上“ 4.拿你的设计方案和同学交流”,就多了一个探究要素。因此,这节课不应该是一节普通的习题课,而应该是一节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课。 考虑到活动1和活动2本身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中将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等内容作为后续课程,旨在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给出的实例比较典型,但是略显平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选择了当年震惊世界的“协和飞机失事”事件为线索,设置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中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使学生在对设计结果的分析、论证和交流中,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真实的、富有震撼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3.通过“协和飞机失事”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领悟细节决定成败,提高责任意识。

高中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高中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虽然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学生还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即使学会了,也不能算会学,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亦难以得到进一步培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笔者结合平时的实践,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教师要选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最明显的实验现象,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教师用来作为铺垫的实验现象,然后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另一个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思考。 如图1,a和b都是很轻的铝环,a环是闭合的,b环是断开的。

问题1:当条形磁铁的任一端分别靠近a环和b环时,环中有无感应电流?为什么? 问题2:当条形磁铁的任一端靠近a环和远离a环时,分别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条形磁铁在靠近或远离a环时,与a环间是“引力”还是“斥力”? 问题3:能否根据“吸引”和“排斥”来判断当条形磁铁的某一端在远离和靠近a环时,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讨论猜想,设计实验 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 (1)当图1中条形磁铁n极靠近a环时,与a环“排斥”,能根据什么原理判断此时a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当条形磁铁的n极靠近和远离a环时,穿过a环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而在这两种情况下产生出来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能否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如何变化有关?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而言影响十分的大,那么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到底应该怎么开展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 为什么要实施力的分解?关于如何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实施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想――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同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通过自己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设计了一些很有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亲身去体验和发现力的分解应该根据什么来分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做实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四两拨千斤” (两位大力气男同学分别用双手拉住绳子两端,一位女生在绳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二册第十六章第3节〕 泉港一中黄广勇指导老师:温文辉 一、教学设计思路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虽然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学生还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即使学会了,也不能算会学,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亦难以得到进一步培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本人结合平时的实践,对本节内容采用“自主实验探究式”教学,即:“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确定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探索实验→汇报研讨→综合探究结果,得出楞次定律→扩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②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实验收集、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活动,得到实验数据,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②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

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

授课人:彭金福时间:2009-12-29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3.课件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指针情况指针摆动方向不同,是因为电流 方向不同。 探究一1.提出问题:怎样确定流入电表的电流方向(老师 给予适当的引导) 2.总结:“十”入“一”出,指针右偏 “一”入“十”出,指针左偏 学生探究:电流表的指针偏方向 与电流进入方向间的关系 探究二1.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为什么会不同,遵循 什么规律? 2.确定实验方案,探究感应电流与B 和Φ的变化 的关系 3.解决线圈中电流方向的问题 学生猜想:跟什么因素有关: (1)跟原磁场方向 (2)跟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学生演示实验,完成表格 总结规律1.根据实验表格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提示帮助学生引出中介,当两个物理量之间没有 直接联系时,考虑引入第三者 3.发现“B原——Φ的变化——B感”三者之间的 关系Φ增大时,B原与B感反向 Φ减小时,B原与B感同向 B感反抗Φ的变化 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阻碍产生 感应电流的磁场 1.学生寻找规律,遇到困难 2.找到“中介”,根据图中还涉及到 什么物理量?(奥斯特告诉我们: 电生磁。) 找出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 3.概括规律: 课题楞次定律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实质 2.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方法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探索、归纳、总结的素质和能力2.体验物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自然规律是可认识的,可利用的辨正唯物主义观点 3.学会欣赏楞次定律的简洁美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这一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的一般规律,它是通过感应电流的方向来表述的。由于它的内容抽象,涉及到电与磁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因此它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从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入手,质疑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的探究课题,通过探究实验,首先建立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接着理清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闭合电路原磁通量的变化等各变量间的联系,再互动突破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间变量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从磁通量、力和能量三个角度进一步深化对“阻碍”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1.楞次定律的实验设计和归纳2.楞次定律应用步骤的总结与使用 教学难点1.楞次定律的实验归纳与实质分析2.楞次定律应用步骤的总结与使用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导 入1.“电生磁”与“磁生电”自然 界中事物变化的对称性。 2.上节课学过磁生电的条件: 学生回答: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N G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2014-10-07 物理论文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作者/方升钱摘要: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全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断地涌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新时期下,课堂教学不光是简单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共同成长与多元次生命交流的过程。课堂实践是学生与教师思维碰撞与感情融合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教师用新型的物理教学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关键词:教学设计;研究方法;理念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1.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物理实验,因为物理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进行实验过后,教师要将实验穿插在物理概念的讲授之中,以给予学生具体鲜明的认识。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对现象形成属于自己的概念。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运动的描述》这一章中的《时间与位移》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应该教授学生认识知识,并通过时间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与时刻,让学生了解时间与时刻的含义以及区别。教师在让学生理解位移的过程中,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位移与路程的区别联系与矢量与标量之间的关系。在本课中,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课堂中的难点与重点,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先进行情境导入(例如可以为学生讲授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过程中的趣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上课之前就为学生展示一定的学习目标。 2.教师在授课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模板}

第4.3节摩擦力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楞次定律的深入研究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的深入研究》教学设计 张春华 沧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深入理解楞次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准确把握产生传导电流的洛伦兹力作用机制;准确把握形成位移电流及其磁效应的电磁场理论;提升能够运用物理学原理解析复杂物理现象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有探究性质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经历并融入科学探究历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并融入科学探究历程、体验科学探究方法、领略大自然的神奇规律,进一步提升学生热爱物理、热爱大自然、献身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探究法 三、教具、学具 教具、学具:条形磁铁,强磁铁,楞次定律演示器,铁块 四、教学重点 1.楞次定律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 2.使用条形磁铁、强磁铁与楞次定律演示器准确展示与讨论电磁

感应现象,特别是关于强磁铁与楞次定律演示器的展示与讨论尤为关键。 3.产生传导电流的导体切割磁力线理论 4.形成位移电流的变化电场理论 五、教学难点 1.能够透过复杂的物理现象看到物理本质 2.强磁场下对非闭合铝环运动现象的研究 六、教学过程设计【共设计用时14分钟】 (一)组织教学(0.5分钟) “同学们好!”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楞次定律,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磁通量的变化”。今天我们来进一步研究楞次定律”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二)创设问题情境(5分钟) 1.先简练介绍实验器材(1.5分钟) 条形磁铁(展示磁力),强磁铁(展示磁力) 楞次定律演示器(主体:由铝材料做成,带有两个圆环,一个闭合,一个不闭合带有窄缝;主体可以在支架上转动) 【过渡语】“我们先用条形磁铁和闭合铝环做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 2.用条形磁铁和闭合铝环做实验(2分钟) “条形磁铁靠近铝环,铝环不让靠近——离开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初步掌握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能力及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不怕艰苦的学习态度. 3、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从楞次定律的不同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由于此定律所牵 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 通量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安培定则和 右手螺旋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和使用,才能得到正确的 感应电流的方向.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学部分的一个 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可以通过教学软件,用计算机 进行形象化演示,将变化过程逐步分解,通过设疑——

突破疑点——理解深化,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 教法建议 在复习部分,先让学生明确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 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用计算机动态模拟导体切割情景,让学生顺利地用右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马上 在原题的基础上变切割为磁场增强,在此设疑:用这种 方法改变磁通量所产生的感应电流,还能用右手定则判 断吗?如果不能,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判断呢?使学生 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教学中去. 在新课教学部分,充分运用学生实验和媒体资源分析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了解规律,所设计的软件紧密联系实验过程,将动态演示和定格演 示相结合,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达到传统教学 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另外,在得到规律之后,为了 突破难点,首先利用软件演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然后重现刚 才学生实验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利用楞次定 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并提供典型例题,通过形 成性练习,使学生会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在对定律的深化部分,将演示实验、学生讨论、软件 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力学和能量守恒的角度 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最新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精品版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

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难点 领悟科学发现的方法和感受其艰难历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