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课程教案精华

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课程教案精华

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课程教案精华
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课程教案精华

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精华)

《江南》公开课教案 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

/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同学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同学自身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同学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同学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江南》公开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读录音带。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建议课时:1课时

公开课教案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

2、观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竞赛读生字。

3、教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全诗,了解诗意

1、抽同学读诗句,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同学朗读感悟。

2、请同学说说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么样。

四、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竞赛读。

3、背诵诗歌。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特别指导同学写好“采”和“鱼”两个字

和:板书

12 江南

鱼莲叶鱼

《江南》公开课教案 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江、南、鱼、叶”,能

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我的修改: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

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

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同学互相提醒写

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同学自身完成,并

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发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

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

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同学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同学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同学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出示:江南何田田(小)鱼(游)戏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局部,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

词语)

(2)“叶”要注意右边的局部。(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同学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习生字“可西”,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幼稚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同学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同学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同学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竞赛读,齐读。

(3)请同学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连起来读课文。

三、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身看图试背。扮演背。(引导同学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指名背诵。我的修改:齐背全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同学背诵古诗,教师协助同学设置台阶,从自身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扮演背诵,让同学装

体验学习的快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教育)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西可

2、同学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1)“可”字的末笔是竖钩。(组词)

(2)“西”按笔顺写准确。(组词)

4、同学描红,临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赛课必备)_1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 教案(赛课必备)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 风格。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 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 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如: 盘古开天》、 夸 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发明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身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投影出示:上 帝在发明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上帝依照自身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协助他工作。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 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江南》教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江南》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 (2)读熟课文.(学生) (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预设:

小学校本德育课程教学案例

小学校本德育课程教学案例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头市场。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 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 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德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4、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 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德育” 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 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5、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我校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 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 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德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 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6、丰富的课程资源我国早已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 规范》。我校各班还制订有学生《文明公约》。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 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 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 是我们对孩子进行德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7.3让家更美好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设计

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导入新课。 2.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你的家庭呢?为什么说“家和”才能“万事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活动:调查与交流 (1)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完成《家庭调查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调查结果。 教师归纳:(1)新的生活方式形成;(2)通信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 (3)生活方式越来越科学;(4)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5)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6)家庭变得越来越小;(7)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目标导学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1.制作、传递与分享“家庭美德快递卡” 活动步骤: (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分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家庭美德快递卡”。其内容包括: ◆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 ◆一个关于这种品德的家庭小故事。 ◆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小组成员签名。 (2)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小组成员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 (3)小组成员分享、总结。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收获和感受。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对比修辞、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2.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投影学习目标(见上) 二、导入新课与作者介绍: 1.导入新课 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美?(学生答)作家郁达夫,他选择了大家难发现美 的季节——冬季,并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这 节课就让我们借用大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2.投影作者 三、检查预习情况 (一)朗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煮茗 (míng)蛰居 (zh é)曝背 (p ù) 亘古 (g èn)赭色 (zh ě) 乌桕 (ji )ù 丰腴 (y ú)正月( zhēng)槎桠 (ch á y ā) 泊船 (b ó)中间 (jiān)搁下 (g ē) 湖泊 (p ō)间或 (ji n)à搁不住 (g é) 月晕 (y ùn)剥削 (b ō)文件夹 (ji ā) 晕头转向 (y ūn)剥花生 (b āo)夹衣 (ji )á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课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再给大家 3 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回答 1、作者写了江南冬天的哪几个场景? 2、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曝背谈天图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总结: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蓄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四、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学生对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一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 暖的阳光。

新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1 I love history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外研版(上)教案 Module 5 My School Day 一、学习目标: 1. 重点单词: half, past, o’clock, to, art, geography, history, IT, maths, (Am E math ), PE ( physical education ), lesson, then, like, difficult, love, subject, because, interesting, talk, begin, when, weekday, house, start, work, break, evening, watch, do, homework, bed, sleep, park, busy, wash, face, minute 2. 重点短语: go to school,get up, have breakfast, have lunch, go home, have dinner, go to bed, go to sleep 3.重点句子: 1) I love history. 2) It’s twelve o’clock . 3) We h ave Chinese at eight o’clock. 4) We don’t have maths. 5) —Do you like maths? —Yes, I do. 6) In the evening, I watch TV and have dinner with my family. 7) I get up at half past seven in the morning and have breakfast. 8) I drink Cola or water.

《江南》教案

3 江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 西”3 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学会把汉字写端正、匀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读生字。 教学疑点: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江南风光与风情。 教法:引导示范创设情境观察启发 学法:读说练背记游戏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师用书、网络平台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会是哪里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儿歌。边听边想这是哪里?(江南)这节课我们学习这首儿歌的歌词——《江南》。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3 江南)谁来读课题?指名读:你来——很好。你——也不错!齐读:一起读——真棒! a.学习“江”。 (1)这个字怎么读?谁来读一读?“江”字是几拼音节?声母是——j,介母是i,声母是ɑng.怎么拼读?谁来读一读?(你的声音很响亮,把后鼻音读准就更好了)谁再来读一读?(你的后鼻音读得真准,你带领大家读一遍好吗?) (2)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方法。 预设: 加一加:氵+工=江。(“江”是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是三点水,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系;)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4)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长江:有条大河叫长江。江南:我想去江南

中学德育课程教案

中学生礼仪常规xx教案 教学目标: 1、探讨什么是礼仪。 2、探讨中学生礼仪的常规。 3、探讨中学生礼仪常规的执行计划 活动过程: 1、上课时,身坐正,手平放桌面上,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与人交谈,神情专注,自然大方,不翘二郎腿。 3、在公共场合,入座讲究谦让,不争抢。身坐正,不斜靠,不影响他人。 4、就餐入座讲秩序,有长辈在场,应让长辈先入座。 5、长辈或其他客人来访,应起身示座。 (二)、立的礼仪 1、升国旗要行注目礼,唱国歌要肃立。 2、课堂xxxx要立正,两眼注视老师。 3、集合集会快、xx、齐。 4、上课发言或朗读课文,头正身直,自然大方。 5、有来宾询问情况,应主动起立。 (三)、行的礼仪 1、上下楼梯靠右走,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遇见师长,主动让师长先行。 3、登台发言或演讲,先行礼再发言,讲完后行礼再归位;接受奖状、奖品要双手接过,并鞠躬致谢。

4、集体活动,听从指挥,按队列行走。 5、平时走路落落大方,不奔跑追赶,不打架。 6、上、放学走(骑)人行道,不闯红灯,过马路时先两边看,再从容走过。 (四)、说的礼仪 1、上课迟到或进办公室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入室。 2、入他人居室,应轻轻敲门,征求室内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室。 3、找别人问话,用"请问",答后致谢。若对方答不上来也要表示谅解和谢意。 4、不直呼师长姓名,要用准确的称谓。 5、得罪别人要说:"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你道歉,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别人向你致谢,要说:"不用谢"。 6、遇到来宾或师长要主动问好,使用"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7、与同学别后初见应相互问候、打招呼,分别时互道"再见"。 8、在集会、教学楼区等安静的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 9、不吵架、不骂人、不说谎、不乱议论别人的缺点,有意见在适当时候面谈。 10、不叫同学不雅的绰号,不给他人取绰号。(五)、穿的礼仪 1、衣着整洁,xx。 2、不化妆,不佩戴首饰,女生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 【学习目标】 1.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2.总结归纳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生日的询问和应答来学习日期的表达法。 3.能够询问或确认他人的年龄及生日日期。 【学习重点】 1.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2.总结归纳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生日的询问和应答来学习日期的表达法。 【学习难点】 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学习提示 Review the questions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in a question chain. Task 1

?学习提示 Preview th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on P45.Students mark the new words and Chinese meanings in the text. 【学法指导】 基变序,有规律。一二三,特殊记。八减t,九去e,f来把ve 替,整十改y为ie,然后再加th。假如遇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Task 2 ?学习提示 完成3a和3b的任务,让学生结对自由对话。 【学法指导】 ?介词in/on用法 (1)on常与“日期”“星期”搭配,表示“在具体的某一天”。如: on October 2nd 在十月二日 on Monday 在星期一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Ask your partner a question chain like this. T:How old are you? S1:I'm thirteen. T:When is your birthday? S1:My birthday is on October 16th. T: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优秀教案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一、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二、品味细节和词语的情味。 三、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感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 教学重点:感受母亲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导入:什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是呀,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更带着一份期待,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 2、介绍史铁生: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散文随笔 集:《合欢树》、《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史铁生作品集》。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 3、我会读、我会解释:瘫痪侍弄整宿憔悴仿膳豌豆 诀别烂漫翻来覆去絮絮叨叨 二、听读课文,感受形象。 1、听读课文,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说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的双腿 瘫痪以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却默默地忍受,不但不责骂他,反而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 2、作者一开始写自己怎样活?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对生活感到绝望痛苦。) 3、母亲此时,是怎样活的? (忍受绝症的折磨,忍受儿子瘫痪的打击)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

德育课程教案

课题:阳光总在风雨后,挫折面前也从容授课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人生难免的,不同的态度对待挫折将成就不同的人生;要学会在挫折面前调整心态,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科学的方法对待挫折。 教学难点:将科学的方法转化为内心的动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表演、谈话相结合 板书设计: 阳光总在风雨后,挫折面前也从容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 二、挫折面前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 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投影I,《体验挫折》 “假如你失去双手,请用嘴在白纸上写下‘我'字。”请简单谈谈你写字的感受。 [ 学生充分体验后说出自己感受] 投影H,《无臂大学生王争的故事》

[ 学生思考讨论] (1)他会用嘴写字,用脚做事的能力是天生的吗? (2)王争在面对困难、挫折时采取了一种怎样的态度? (3)假如王争屈服于“失去双臂”的困难、挫折,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 [ 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总结] 王争会用嘴写字,用脚做事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他在面对困难、挫折 时采用积极的态度,成就了他的大学梦,他是生活的强者;假如王争 屈服于“失去双臂”的困难、挫折,他的人生将是另一种情景,他将是生活的弱者。 二、新课教学 投影皿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 (二)挫折面前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 积极进取、挑战--- 磨练意志、增长智慧、战胜挫折、发展能力-- 生活的强者(成功) 消极逃避、屈服 -- 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生活的弱者(失败) 投影W倾听[战胜挫折,我有办法] 投影V讨论[他们战胜挫折用的是什么方法?] [ 教师总结] 战胜挫折要用科学的、正确的方法,要有正确的心态。 投影W《三、如何积极应对挫折?》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优质公开课教案 (1)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在审美中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2、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评价一个人物,历史和文学两种角度是

不同的,加上不同时代不同个体,出现对立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先来历史地客观地认识一下曹操。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曹操?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章――《观沧海》。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课文。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个人配乐朗读。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 补充: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4、研读课文 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教学设计说明

3、江南 课文说明: 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可”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此处说荷叶非常茂密,那荷花应该也是很繁盛的,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所以采莲人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后五行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戏”字写出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这里写“鱼”,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和戏水的鱼儿一样,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采莲人划船之娴熟,船行之轻快,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就不难想象了。这是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 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连用了5 个叠句,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快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寥寥几笔的三两片荷叶,疏密结合、高低错落的构图,把莲叶茂密的样子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中国画笔墨以少胜多的代表。最后,那几条简笔画成的鱼儿,形象稚拙中不失灵动,使整个画面灵气十足。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

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 认识“江、南”等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 3 个字和竖钩、竖弯2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课前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2)读熟课文。(学生)(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中学德育课程教案1

中学生礼仪常规德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探讨什么是礼仪。 2、探讨中学生礼仪的常规。 3、探讨中学生礼仪常规的执行计划 活动过程: 1、上课时,身坐正,手平放桌面上,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与人交谈,神情专注,自然大方,不翘二郎腿。 3、在公共场合,入座讲究谦让,不争抢。身坐正,不斜靠,不影响他人。 4、就餐入座讲秩序,有长辈在场,应让长辈先入座。 5、长辈或其他客人来访,应起身示座。 (二)、立的礼仪 1、升国旗要行注目礼,唱国歌要肃立。 2、课堂师生施礼要立正,两眼注视老师。 3、集合集会快、静、齐。 4、上课发言或朗读课文,头正身直,自然大方。 5、有来宾询问情况,应主动起立。 (三)、行的礼仪 1、上下楼梯靠右走,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遇见师长,主动让师长先行。

3、登台发言或演讲,先行礼再发言,讲完后行礼再归位;接受奖状、奖品要双手接过,并鞠躬致谢。 4、集体活动,听从指挥,按队列行走。 5、平时走路落落大方,不奔跑追赶,不打架。 6、上、放学走(骑)人行道,不闯红灯,过马路时先两边看,再从容走过。 (四)、说的礼仪 1、上课迟到或进办公室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入室。 2、入他人居室,应轻轻敲门,征求室内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室。 3、找别人问话,用"请问",答后致谢。若对方答不上来也要表示谅解和谢意。 4、不直呼师长姓名,要用准确的称谓。 5、得罪别人要说:"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你道歉,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别人向你致谢,要说:"不用谢"。 6、遇到来宾或师长要主动问好,使用"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7、与同学别后初见应相互问候、打招呼,分别时互道"再见"。 8、在集会、教学楼区等安静的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 9、不吵架、不骂人、不说谎、不乱议论别人的缺点,有意见在适当时候面谈。 10、不叫同学不雅的绰号,不给他人取绰号。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搜集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资料及图片。

《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三点水和草字头。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莲叶、莲蓬、小鱼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看图揭题 1、教师配乐出示江南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旅游。你们想不想去? 生:想。 边播放音乐边出示图片 师:好,那我们出发吧,我们乘着小船,在小河里行驶着,看,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古桥、绿树和房屋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岸边小草青青,杨柳依依,尤其到了夏天,满池盛开的荷花更是吸引了许多的游人,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水乡——江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一首古诗——江南。 教师板书江南,带学生读两遍。 师: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的地方,是风景优美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配乐朗诵《江南》 师:同学们,你们听老师朗诵一下《江南》,看看《江南》这首诗是不是跟江南的景一样的美。 2、学生自读,点名朗读,教师正音。 3、识记生字 师:同学们,你们在读诗的过程中,是不是遇到了许多陌生的字宝宝? 生:是。 师:那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跟他们交个朋友吧。 ①利用偏旁识记生字“江”和“莲” 请同学观察江的偏旁,教师总结:江是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江河湖海都有三点水。 出示图片长江。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长江。 师:长江里有—— 生:江水。 带读长江,江水。 相同方法识记生字“莲”,草字头。 ②看图彩字法,识记生字“采”“鱼”

新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

3.江南

一、导入课题,出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创设情境,启 发式谈话,激发学生学习 课文的兴趣,并相机出示 课题。 2.教师结合课题,引 导学生认读“江南”。 1.说一说采莲的情况。 2.齐读课题。 3.认读“江、南”。 1.猜一猜。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 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 刀。 谜底: 二、初读课题、读准字词。(用时:10分钟) 1.教师引学:根据字 音,读读课文。 2.出示8个生字。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 方式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先带着拼音 读,然后去拼音读。 3.自由读。 4.开火车读,同桌赛读。 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1.我会连。 江南cǎilián 采莲dōnɡxī 东西jiānɡnán 三、指导写字。(用时:15分钟)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本 课生字的构字规律,记忆 生字。 1.观察字形。 2.学写生字。 3.自主积累词语。 2.比一比,谁写得好。 四、再读课文,检查反馈。(用时:10分钟) 1.把生字放到课文 里,你们还认识吗?教师 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1.学生认真听老师读课 文。 2.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我想说。 读了课文,我知道写的是 的情景。

情,展开想象,学习前两行诗。(用时:10分钟) 2.多媒体课件出示课 文图画,引导学生看图说 话。 (1)图中的儿童是怎 样采莲的? (2)周围的荷叶。荷 花长得怎么样? 2.边看图边思考问题。 3.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 充完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田田。鱼戏莲叶,鱼 戏莲叶,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北。 三、学习后五行诗。(用时:10分钟) 引导学生说一说:鱼 儿在荷叶间是怎样自由自 在地嬉戏的? 1.边看图边思考,说出鱼儿嬉 戏的快乐。 2.再读,边读边体会。 四、激发学生情感。(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反复诵 读。 2.指导学生背诵课 文,感受美景。 1.学生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2.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美景。 6.周末和爸爸妈妈去 荷花池边看一看,回来写 一写,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4 公开课教案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 1a-1c ---Make by···Background information: Students:57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lass 6, Grade 7 Gender: 29 boys; 28 girls Ages:14 years old Lesson duration: 40mins Teach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objectives: 1) Grasp the words about the furniture, such as table, chair, sofa and so on; 2) Grasp some sentences to describe the positions of the things Ability objectives: 1) learn to asking the location of the object and confirm the position; 2) use the sentences to have a little talk about the things’ position. Important points: 1)learn some words of furniture 2)Learn the usage of some direction prepositions, such as in, on, under;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use the direction prepositions and where sentence talk about the right position of things. Teaching contents: New words: table, chair, bookcase, bed, desk, in, on, under, where New sentences: 1)Where is .....? It is on/ under/in/.... 2)where are .....? They are ..... Teaching aids: blackboard, chalk, multimedia, paper, pictures.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校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德育处将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树立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本学期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3.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干部的影响。团员、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要定期对团员、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的同学一起进步。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

最新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课程Unit 5 公开课教学设计

牛津英语七年级预备课程Unit5 Visit my school 一、教学内容 词汇:football field, how many, office, toilet, playground, only, hun dred, beautiful, garden, floor, ground floor, reading room, any, of c ourse, swimming pool, building, library, hall, basketball court, tenn is court, study, draw 句型:Is this your school? Yes, it is./No, it isn't. Is there a swimm ing pool in your school? Yes, there is.?No, there isn't. Are there th ree buildings in your school? Yes, there are./No, there aren't. How m 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There is only one./There are six.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 掌握Is this.....?与Is/Are there......? 的一般疑问句以及它们的肯否定回答。 2. 学会对there be 结构中的数字进行提问。 3. 掌握名词复数的构成规则。 三、教学步骤 Step1 Revision 1. 默写第四单元的四会单词。 2. 口头翻译一些动词短语或句子。 Step2 Presentation 教师说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我的教室my classroom. But where is my classroo m? 由此进入我们的话题My school.教师让学生回忆他们学校有些什么,帮助学生复习单词football feild, building, office, toilet, library, hall, a rt room, swimming pool.然后以疑问的口气问他们Is there a swimming po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