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敏性休克诊疗指南

过敏性休克诊疗指南

过敏性休克诊疗指南

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累及多脏器症状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因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突然发生而且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一、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表现和过程不一,与XXX的强度、患儿的健康状况和遗传因素有关。一般症状开始很快,可发生在暴露于XXX后即刻或迟发。大多数患儿以皮肤症状开始,皮肤潮红并常伴出汗、红斑,瘙痒特别多见于手、足和腹股沟。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是暂时的,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重时可出现紫绀。上呼吸道症状有口腔、舌、咽或喉水肿,其中喉水肿从声音嘶哑、失语到窒息轻重不等,后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下呼吸道症状有胸部约束感、刺激性咳嗽、哮鸣、呼吸停止等。心血管系统症状有低血容量性低血压(严重时对升压剂无反应)、心率不齐、心肌缺血、心脏停搏。胃肠道症状少见,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其中腹痛常是本病的早期表现。神经系统症状有焦虑、抽搐、意识丧失等,患儿多疲乏无力。此外,患儿还会因暂时脑缺氧出现一些精神症状。

上述症状和体征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出现。大多数严重反应涉及呼吸和心血管反应。开始就意识丧失者可在几分钟内死亡,也可发生在几天或几周后,但一般过敏反应的症状开始越晚,反应的程度越轻。在早期过敏反应消散后4-8小时,可再次出现。

有些患儿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即发作-缓解-再发作;尽管采取适宜的治疗,仍可再次发作,约30%病例有再次发作;较迟的再发作可出现在首次发作后8-12小时。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发病前有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某种药物病史或有蜂类叮咬病史。2.起病急,很快产生上述全身反应,又难以药品自己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应立时斟酌到本病的可能。

(二)鉴别诊断。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严重哮喘、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异物吸入、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过度通气综合征和药物过量等。

3、治疗原则

过敏性休克的辨别&诊治

过敏反应:以免疫球蛋白E(IgE)为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 过敏样反应或假性过敏反应:是类似的临床综合症,但不是免疫介导的,如造影剂过敏。两者治疗相同。 过敏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导致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胸闷气憋、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四肢厥冷。 由于任何药物均可能导致过敏,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而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可危及性命,故医者必须熟练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方法。【病因】 基本上可以说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能导致过敏,比如昆虫叮咬(蜜蜂或黄蜂)及食物(坚果)及所有药物,以肠外用药多见,特别是抗生素、中药制剂及生物制品,甚至包括抗过敏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发病机制简介】 过敏性休克是以IgE为介导的对变应原的全身性反应。 1.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这种B细胞产生抗体,结合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状态称为致敏状态。 2.激发阶段: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结合(抗体+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复合体)→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织胺、前列腺素 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 3、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如可促使血小板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它亦使血管扩张、支气管收缩、肺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实验性过敏反应观察,PAF拮抗剂具有对抗负性肌力及血管扩张的作用。因此,对抗组胺治疗无效的过敏反应,PAF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介质。 【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有喉头水肿、肺水肿、支气管痉挛,多器官水肿及淤血(心、肾、脑、脾及肝)。有喉头、肺、胃肠的脏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及血IgE水平增高。 【临床表现】 由于过敏反应涉及全身各个器官,故症状繁多。(见表4-1) 一、发病过程本症突然起病,迅速进展。过敏性休克多见于静脉用药,特别是抗生素。但肌肉注射及口服用药亦可发生。50%发生于用药的5分钟内;90%在30分钟内。可发生于皮试阴性者,亦可发生于连续用药的过程中。用药与发病间期愈短(1-2分钟内),病情愈危重,可瞬间呼吸心跳骤停。 二、致死原因①突然血压测不到,继而呼吸心脏骤停;②严重喉头水肿以致窒息。 三、症状最常见症状是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及四肢厥冷;其次是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头晕、意识丧失、恶心、呕吐。 四、体征 1. 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压,多数收缩压在60-70mmHg之间,亦可血压测不到。 2. 心率与心律一般心率增快,多为110-130之间,亦可高达150次/分或以上。但如心率40-50次/分,常提示迅速心脏骤停。个别病人可有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 3. 呼吸一般呼吸增快。如有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紫绀、声音嘶哑,则提示喉头水肿。少部分病人可有典型的哮鸣音。个别病人可有罗音。 4. 皮肤少数病人可有皮疹或荨麻疹。 五、先兆表现在输液过程突然出现任何异常表现均应考虑过敏反应。如咳嗽、打喷嚏、胸 【诊断】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多系统速发过敏反应,主要机制是过敏原触发人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集中释放组织胺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痉挛。血管中35%的液体可在10分钟之内迅速渗透到血管外组织,引起皮肤水肿、喉头水肿、肺水肿、支气管痉挛。大量的液体渗透到血管外可使全身血容量骤降,引起血压下降。 过敏性休克致死的原因主要是急性呼吸道阻塞(59%),其次是循环系统衰竭(15%)。过敏性休克可在几分钟之内从最初轻微的皮肤症状迅速发展至死亡。有研究显示成人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每年5-15次/10万人。 常见过敏原: 1.食物:牛奶,鸡蛋,鱼,种子和坚果(花生,巴西坚果,杏仁,榛子,开心果,松子坚果,腰果,芝麻,葵花籽,棉籽)。香蕉,荞麦,猕猴桃,芥末,花斑豆,土豆,水稻。美国有300万人对花生过敏,每年因食物过敏诱发死亡150-200人。 2.毒液或唾液:火蚁、蜜蜂、黄蜂、海蜇等。 3.药物: (1)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包括氯霉素眼液)、环丙沙星、两性霉素B等。 (2)非甾体抗炎类药物:阿司匹林等。 (3)某些中药注射剂:鱼腥草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引发的过敏性休克死亡数据不详,隐藏的危机巨大。

4.放射造影剂: 5.血制品:全血、血浆、免疫球蛋白、冷沉淀等 过敏性休克症状体征及发生率: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88% 呼吸困难、哮喘47% 头晕、晕厥、低血压33% 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绞痛30% 面红46% 上呼吸道水肿56% 头痛15% 胸骨后疼痛6% 无疹性瘙痒% 癫痫发作% 过敏性休克现场急救: 1.快速识别: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出现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头晕、喉头水肿、低血压休克等危重表现。 2.呼救120 3.自我肾上腺素肌肉注射(成人儿童:下图:肾上腺素笔及注射部位 4.服用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如氯雷他定、强的松等。 5.对失去反应且无呼吸者,给予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过敏性休克急诊室急救 肾上腺素首选肌肉注射治疗。

休克的诊疗指南

休克的诊疗指南1000字 休克是一种紧急病况,必须及时诊疗才能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在 休克的诊疗中,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综合应用不同的治疗方 法非常重要。下面是休克的诊疗指南。 一、引起休克的原因和类型 引起休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血容量不足:如失血、脱水等。 2. 心功能不全:如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3. 血管扩张:如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 4. 血管阻力降低:如脑源性休克、脊髓性休克、药物性休克等。 根据休克的原因不同,可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1. 血容量不足型:如失血性休克、等容性休克等。 2. 心功能不全型:如心源性休克、心肌抑制性休克等。 3. 血管扩张型:如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 4. 血管阻力降低型:如脑源性休克、脊髓性休克、药物性休克等。 二、休克的诊断方法 休克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休克患者的表现特点是体温降低、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加快、脉搏细弱等。 2. 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 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包括心率、脉搏、呼吸、血压等,有助于 诊断休克类型和程度。 3. 进行实验室检查:

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尿液分析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疾病情 况和病情程度。 4. 进行影像学检查: 如胸部X光、腹部超声、CT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内部情况,并确 定休克的原因。 三、休克的急救处理 休克的急救处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认休克的类型和原因。 2. 立即处理引起休克的原因,如止血、输液、抗感染、药物调整等。 3. 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呼吸功能,如吸氧、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4. 维持循环功能,如进行体外循环、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5. 监测并调整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脉搏、呼吸等。 6. 对症治疗,如控制发热、缓解疼痛、纠正代谢紊乱等。 四、休克的预防措施 休克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患者出现低血容量情况,如积极预防失血、维持水平衡等。 2. 确保患者心功能的正常运行,如预防心肌梗死、提前发现心脏疾 病等。 3. 预防血管扩张,如预防过敏、控制感染、调整药物使用等。 4. 预防血管阻力降低,如预防脑源性休克、脊髓性休克等。 5. 提高抢救能力,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总之,休克是一种紧急情况,及时正确的诊疗措施,可以有效挽救 患者的生命。因此,相关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正确的诊治方法,提 高自己的抢救能力,尽可能避免休克的发生。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感染性休克 第二章出血性休克 第三章过敏性休克 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 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 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 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 第九章心律失常 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十一章脑出血 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 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 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 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 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 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

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二十一章急腹症 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 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十五章脑复苏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 五、清创缝合术 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感染性休克 【诊断】 1、病史:患者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或胆管、泌尿道、肠道等感染史。 2、临床表现特点: ①、症状:急性起病,以恶寒或寒战、高热起病、伴急性病容、消化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等,年老体弱者体温可不高。 ②、体征:呼吸急促、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 3、实验室检查特点: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伴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且核左移,中毒颗粒出现。血、痰、尿、粪、脑脊液、化脓性病灶等检出病原菌。 4、诊断要点: ①、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灶。 ②、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存在。 ③、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下降的幅度超过40mmHg至少1小时,或血压需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 ④、有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少尿(<30ml/h)超过1小时,或有急性神志障碍。 ⑤、血培养常发现有致病性微生物生长。 【治疗】 1、一般治疗: ①、体位: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或半坐卧位于平卧位相交替,而将下肢抬高至30°。 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不应作远距离搬运。 2、补充血容量: 如患者无心功能不全,首批输入1000ml,于1小时内输完最理想,可两路静注,一路快速输入右旋糖酐500ml,另一路输入平衡盐液500ml,继后输注5%碳酸氢钠250~

急诊科过敏性休克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过敏性休克临床诊疗指南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由喉头或支气管水肿痉挛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等。 2、循环衰竭症状:心悸、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弱、血压下降与休克等。 3、神经系统症状: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晕厥、昏迷、甚至抽搐等。 二、诊断要点: 1、明确的用药史,或毒虫刺咬史等。 2、具有上述的临床表现。 3、过敏实验:在过敏性休克康复后,可作皮肤试验以明确致敏原。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性反应的物质,由皮肤试验引起的,用止血带结扎注射部位的上臂。 2、肾上腺素: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最好在原来注射药物的部位注射,以减缓致敏药物的扩散。 用量:0.1%溶液,成人每次0.5~1ml,小儿每次0.02~

0.025ml/kg,肌注。严重病例可用肌注量的1/2~2/3,稀释于50%葡萄糖液40~50ml中静注。如心跳停止,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作用短暂,如注射首次剂量后不见效,可于3min后复注射。也可以1~2mg,加入5%葡萄糖液100~200ml中静滴。 3、吸氧和维持呼吸道通畅,常规吸氧,必要时可作气管内插管可进行人工通气。 4、补充血容量:恢复和维持足够的血容量,是抢救过敏性休克重要的一个环节。必要时可作静脉切开,但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过多,以免诱发肺水肿。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克服β受体阻断,在高浓度时可阻止CAMP分解。成人可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mg,或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以50%葡萄糖液40~50ml稀释后静注,必要时重复注射。 6、血管活性药物:间羟胺50~10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 7、针刺疗法:双侧内关,合谷及人中穴。 二、特殊方法: 1、治疗青霉素过敏性反应,可用青霉素酶80万u肌注1次。 2、链霉素过敏反应,10%葡萄糖酸钙溶液,成人一次用量10~20ml,缓慢静注。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X 目录 第一局部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那么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局部技术操作规X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展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场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去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去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假设呼吸停顿或通气缺乏,应连接简易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 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 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 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 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 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测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重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解决: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对的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因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积极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__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 急性颅脑损伤 二、 出血性休克 三、 过敏性休克 四、 急性呼吸衰竭 五、 急性左心衰竭 六、 急性心梗 七、 心律失常 八、 脑出血 九、 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 CPR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 技术操作规范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 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 GCS), 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 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过敏性休克用药指南

过敏性休克用药指南 【概述】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有很大差别,通常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能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符合休克诊断标准。 2、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或进 去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 【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立即纠正休克,脱离过敏原,抗过敏治疗。 2、立即停止进入并移开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 3、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或呼吸机支持 治疗。 4、肾上腺素立即给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0.3~0.5ml,病情需要可以间隔15~20分钟再注射2~3 次。也可用0.1~0.5mg缓解静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溶于5%的葡萄糖500-1000ml中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有:①心悸、头痛、血压升高、震颤、无力、眩晕、呕吐、四肢

发凉;②有时可有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由于心室颤动而致死;③用药局部可有水肿、充血、炎症。 5、皮质激素治疗甲强龙200~400mg静脉滴注或地塞米 松10~20mg注射。 6、补充血容量 0.9%生理盐水500ml快速滴入,继之可选 用5%葡萄糖或右旋糖酐,总入液量3000~4000ml/d。 7、血管药物治疗 (1)多巴胺:开始时每分钟1~5μg/kg,10分钟内以每分钟1~4μg/kg的快速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多巴胺的推荐极量为每分钟5~20μg/kg。 (2)去甲肾上腺素:起始剂量为每分钟0.04~0.2μg/kg,逐渐调节至有效剂量,可达每分钟0.2~0.5μg/kg。 8、抗过敏治疗氯苯那敏10mg或异丙嗪25~50mg,肌内注 射。 9、解除支气管痉挛氨茶碱0.25g加入40ml5%的葡萄糖 液中静脉推注。 10、对症治疗积极治疗休克所致的并发症。 【注意事项】 1、注意与其他原因所致休克进行鉴别。 2、休克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电血压监测,如有条件可进行 血流动力学监测。

过敏性休克诊疗指南

. '. 过敏性休克诊疗指南 过敏性休克诊疗指南 2010 年 09 月 24 日 14:48来源: 卫生部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 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累及多脏器症状群。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因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 通常突然发生而且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一、临床表现本病起病、表现和过程不一,与致敏原的强度、患儿的健康状况和遗传因素有关。 一般症状开始很快,可发生在暴露于致敏原后即刻或迟发。 大多数患儿以皮肤症状开始,皮肤潮红并常伴出汗、红斑,瘙痒特别多见于手、足和腹股沟。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是暂时的,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严重时可出现紫绀。 上呼吸道症状有口腔、舌、咽或喉水肿,其中喉水肿从声音嘶哑、失语到窒息轻重不等,后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下呼吸道症状有胸部约束感、刺激性咳嗽、哮鸣、呼吸停止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有低血容量性低血压(严重时对升压剂无反应)、心率不齐、心肌缺血、心脏停搏。 胃肠道症状少见,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其中腹痛常是本病的早期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有焦虑、抽搐、意识丧失等,患儿多疲乏无力。 此外,患儿还会因暂时脑缺氧出现一些精神症状。 上述症状和体征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出现。 大多数严重反应涉及呼吸和心血管反应。 开始就意识丧失者可在几分钟内死亡,也可发生在几天或几周后,但一般过敏反应的症状开始越晚,反应的程度越轻。 在早期过敏反应消散后4 -8小时,可再次出现。 有些患儿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即发作-缓解-再发作;尽管采取适宜的治疗,仍可再次发作,约 30%病例有再次发作;较迟的再发作可出现在首次发作后 8-12 小时。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 1.发病前有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某种药物病史或有蜂类叮咬病史。 2.起病急,很快发生上述全身反应,又难以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应马上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严重哮喘、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异物吸入、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过度通气综合征和药物过量等。 三、治疗原则由于死亡可发生于几分钟内,因此迅速处理十分重要。 开始治疗的关键是维持呼吸道通畅和保持有效血液循环。

一图读懂过敏性休克

一图读懂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多突然发生且严重程度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昆虫刺伤及服用某些药品(特别是含青霉素的药品)是最常引发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某些食物(如花生、贝类、蛋和牛奶)也会引起严重过敏性反应。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严重程度因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本病大都突然发生,约半数以上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如青霉素G注射等)5分钟内发生症状,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以后,极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出现。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休克表现,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四肢湿冷、发绀,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血压迅速下降乃至测不出,脉搏消失,最终导致心跳停止; 其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伴有一些过敏相关的症状。 过敏性休克的风险性非常高,由于缺乏前驱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可瞬间进展到随时可能死亡的状态。因此,如何进行快速、有效的抢救至关重要。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图: 国内疫情逐步降温,科室复工,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防控疫情是基础,口罩等防护工具不可少。 高效诊疗是关键,更快的完成分诊、检查、下处方,既帮助患者,也保护自己。 那么药药今天为大家送上科室复工5 大神器,上班助你节省一半查资料的时间,下班更有充电课程与指南,为医路晋升提前蓄力。更有KN90限量口罩福利! 活动今天(3.13)下午6点截止!

领取办法:截图保存下方海报,去微信扫一扫识别并关注「用药助手服务号」,回复「复工」; 或者直接去微信搜索「用药助手服务号」,关注后回复「复工」。

2023过敏性休克抢救

2023过敏性休克抢救 概述 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很多医生都遇到过敏反应,甚至是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指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多突然发生且严重程度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常表现为皮肤黏膜的潮红、瘙痒出皮疹、呼吸道梗阻,包括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同时伴有血压迅速下降,出现为循环衰竭、意识障碍、抽搐等情况。 过敏性休克大都猝然发生,约半数的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例如青霉素G 注射等)5分钟内发生症状,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后。症状发生后,医生该如何立刻开展抢救步骤? 一、过敏性休克的病因 引起过敏性休克常见性抗原有以下几种: ①异种蛋白类:胰岛素、加压素、蛋白酶、抗血清、青霉素酶、花粉浸液、食物异体蛋白等; ②药物:抗生素类、局部麻醉、化学试剂等。而在临床上最容易诱发过敏性休克的因素主要是放射性碘造影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蜂蛰等。心内科最常见的是碘造影剂过敏情况的发生,比如:碘普罗胺、碘克沙醇、碘帕醇等。那么怎么抢救以及抢救过程注意哪些细节,下面做全面讲解。

二、过敏性休克症状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首先是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 其次,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 皮肤黏膜表现: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呼吸道阻塞: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发绀,甚至窒息。循环衰竭: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甚至心跳停止。 意识:恐惧感、烦躁不安、头晕,进一步发展到意识不全或完全丧失。其他:打喷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大小便失禁等。 三、抢救流程与注意事项 (一)立刻去除过敏原,立即去除病因: 立即停止接触并移开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如患者在静脉用药时出现过敏反应,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继续置换上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滴入。 (二)体位: 立即将休克患者头及躯干抬高10°~15°,下肢抬高20°~30°,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凹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部血液供应的体位。 (三)立即吸氧:

(2020最新版)过敏性休克抢救知识及应急处置流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知识及应急处置流程 一、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严重程度因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本病大都突然发生,约半数以上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如青霉素G注射等)5分钟内发生症状,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以后,极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出现。 过敏性休克两大特点: 其一是休克表现,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四肢湿冷、发绀,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血压迅速下降乃至测不出,脉搏消失,最终导致心跳停止。 其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伴有一些过敏相关的症状。具体如下: 1.皮肤黏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症征之一,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而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声音嘶哑等。 2.呼吸道阻塞症状:喉头水肿、和(或)支气管痉挛(哮喘)是本病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之。患者出现咽喉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发绀、以致因室息而死亡。 3.其他症状: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二、鉴别诊断 1、迷走血管性昏厥(或称迷走血管性虚脱)多发生在注射后,尤其是病人有发热、失水或低血糖倾向时。患者常呈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继而可昏厥,很易被误诊为过敏性休克。但此症无瘙痒或皮疹,昏厥经平卧后立即好转,血压虽低但脉搏缓慢,这些与过敏性休克不同。迷走血管性昏厥可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 2、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症(hereditary angioedema)这是一种由常染色体遗传的缺乏补体C1酯酶抑制物的疾病。患者可在一些非特异性因素(例如感染、创伤等)刺激下突然发病,表现为皮肤和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性水肿。由于气道的阻塞,患者也常有喘鸣、气急和极度呼吸困难等,与过敏性休克颇为相似。但本症起病较慢,不少病人有家族史或自幼发作史,发病时通常无血压下降、也无荨麻疹等,据此可与过敏性休克相鉴别。 三、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及时 进行救治。 1、切断过敏原 临床上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以β-内酰胺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最 为多见,给药途径则以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约占78.22%。 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除去过敏原。如患者为静脉用药时,停止输液,换 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保留静脉通路。 2、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第一时间注射肾上腺素。 2.1肌内注射 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 药品: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1ml:1mg); 剂量: 成人: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也可用0.1-0.5mg缓慢静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静滴(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儿童:体重为30kg以下者:注射于大腿前外侧,一次0.01mg/kg,单次最高剂量为0.3mg,必要时可每5-10分钟重复给药一次。体重为30kg以上者同成人用法。

过敏性休克最全抢救手册【最新版】

过敏性休克最全抢救手册 过敏性休克大都猝然发生,约半数的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例如青霉素G注射等)5分钟内发生症状,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后。症状发生后,医生该如何立刻开展抢救步骤?先来看看这个病例: 患者,男,72岁,因“间断胸闷、憋气3月,喘息1月”入院。 药物过敏史:1年前,患者曾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用后出现瘙痒、胸闷等过敏样表现,具体药物不详;否认食物过敏史。 次日10:50给予多索茶碱注射液0.3g,静脉滴注。2min 后,患者诉周身瘙痒,胸闷、憋气; 立即停药,给予低流量吸氧,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针40mg,静脉滴注,患者血压测不出,意识清,四肢乱动、呼吸困难,给予口咽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

心电图示:心率108次/分; 11:06 监护示血氧波动在84%左右,心率:56-84次/min,血压仍测不出,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 11:16 患者心率118次/min,血氧97%,血压78/50mmHg,患者诉畏寒,四肢瘙痒,双上肢皮肤呈斑片状红疹; 11:20 给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静脉推注; 11:25 患者心率140次/分,血氧波动在84%-97%,患者诉畏寒,四肢瘙痒未见好转,四肢乱动,呼吸急促; 11:26 给予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肌肉注射; 11:27 给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静脉推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mg,静脉点滴; 11:29 患者心率104次/min,血氧97%,血压波动在114-116/63-68mmHg,患者仍诉瘙痒,畏寒好转。患者心率波动在80-90次/min,血氧98%-100%,血压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一、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及时 进行救治。 1、切断过敏原 临床上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以β-内酰胺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最为多见,给药途径则以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约占78.22% 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除去过敏原。如患者为静脉用药时,停止输液,换 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保留静脉通路。 2、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第一时间注射肾上腺素。 2.1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 药品: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1ml:1mg);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l(0.5mg)。 儿童给药方案各异,按年龄的肌注剂量如下: 6个月以下,50ug(0.05ml); 6个月~6岁,120ug(0.12ml); 6~12岁,250ug(0.25ml) 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直到患者的状况稳定。 特别提醒: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吸收较慢,6~15分钟后起效。国外皮下注射法早 已寿终正寝,希望国内再也见不到这一用法。 2.2静脉注射 极危重患者,如收缩压0~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象的患者,应该静 脉给予肾上腺素。 药品: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配制:取规格为1ml:1mg的肾上腺素注射液 1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倍。 剂量:取1:10000肾上腺素静脉注射3~5ml,缓慢静推至少5分钟。或:1ml 肾上腺素注射液(1ml:1mg)+5?糖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 1~4ug/min。 特别提醒1: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需要全程监控心电图、血压、脉氧,以 防发生高血压危象及心室颤动。 特别提醒2:即使在心肺复苏中,由于大剂量肾上腺素不利于长期生存,也不再 被推荐。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时的标准剂量为1mg,即把1mq肾上腺素稀释 在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再继续推注生理盐水20ml,然后抬高上肢305。 每3~5min给1次1mg。 3、液体支持 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既需要肾上腺素又需要液体支持。因为如果没有有效 地循环血量,肾上腺素是无效的。 可以用晶体或胶体溶液,通常为0.9%氯化钠注射液。起始量为10~20分钟内输人20ml/kg。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如果输液量超过40ml/kg要考虑多巴胺

休克的诊疗指南

休克的诊疗指南 【基本临床表现】 低血压: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较基础血压降低30mmHg以上,脉压减小。 生命体征改变:仰卧位无低血压,但怀疑存在休克时;改变体位后3-5min测量脉搏、血压,收缩压下降超过10-20俪血,伴脉搏增加超过15次/分;患者感头昏不适。 组织灌注不足:肢端湿冷;皮肤苍白或发纟甘;外周脈搀搏动未扪及或细弱;烦躁不安, 易激惹;神志淡漠,嗜睦,昏迷;尿量减少或无尿。 交感神经兴奋:精神紧张,焦虑;过度换气;大汗。 【各类休克临床表现】 心源性休克:心前区疼痛;牙痛、肩关节痛、上腹痛;呼吸困难及急促;颈靜脉怒张; 肺部啰音;心动过速、奔马律、心脏杂音、收缩期喀喇音;恶心、呕吐。 感染性休克:发热或低体温;呼吸浅速;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感染病灶表现。出血性休克:(1)轻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焦虑、心动过速、脉压增大。 (2)中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30%):心斑呼吸増快,脉压减小,尿量轻度减少。 (3)重度失血(丢失血容量30%以上):意识精神状态改变,少尿或无尿。 出血表现:呕血、便血、咯血、诊断性腹穿见不凝血、后穹窿穿刺见不凝血、产后出血、大血管穿透性损伤。 过敏性休克:有接触过敏原病史;突然发病;皮肤红斑和瘙痒;胸闷、气短;腹部不定位的隐痛或绞痛;恶心、呕吐、腹泻;二便失禁;喉头水肿和支气管水肿,呼吸窘迫,发纟甘;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烦躁不安。 【休克合并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內凝血;急性肝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急性心力衰蝎。 【问诊要点】 1、起病情况,可能诱因。 2,现病史:平时血压;心脏病状况;近期感染性疾病史;昆虫叮咬史;目前用药情况。 3,既往史: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手术外伤史;吸毒史;既往过敏史。 4、女性月经史。 【病因】 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乳头肌功能障碍;二尖瓣腱索断裂;心脏破裂;心肌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炎,心包压塞;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感染性休克:严重全身性感染(细菌、真菌);肺炎;肠穿孔;化脓性胆管炎;胆曩炎;腹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纵膈炎;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血栓性静脉炎;脏器脓肿。 出血性休克:脏器钝性或穿透性损伤(肝脾破裂,血胸,骨盆骨折);宫外孕;上消化道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大咯血。 低血容量性休克(出血以外):大面积烧伤;剧烈呕吐、腹泻;肠梗阻;用退热药后大汗,未及时补液。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 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 第二章出血性休克 第三章过敏性休克 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 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 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 第八章 AMI溶栓治疗常规 第九章心律失常 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十一章脑出血 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 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 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 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 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 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 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二十一章急腹症 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 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十五章脑复苏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 五、清创缝合术 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 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 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 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

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场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现场急救处理包括:1对可见的较粗动脉的搏动性喷血可用止血钳将血管夹闭; 2 对头皮裂伤的广泛出血可用绷带加压包扎暂时减少出血;在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粗 丝线将头皮全层紧密缝合,到达医院后需进一步处理时再拆开; 3 静脉窦出血现场处理比较困难,在情况许可时最好使伤员头高位或半坐位转送到 医院再做进一步处理; 4对已暴露脑组织的开放性创面出血可用明胶海绵贴附再以干纱布覆盖,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加重脑组织损伤; 3.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单纯颅脑损伤的病人很少出现休克,往往是因为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骨折、头皮裂伤等造成内出血或外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引起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