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常用卧位

护理常用卧位

护理常用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根据病人活动能力及意识状态,通常将卧位分为主动、被动和被迫3种。

1.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自己采取的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的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醒,也有更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而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病人,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

二、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

仰卧位又称平卧位,可分为下述3类。

1.去枕仰卧位

(1)适用范围

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术后的病人,去枕仰卧6~8h,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因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

痛)。

(2)操作方法:去枕仰卧,将枕头横立于床头,必要时头偏向一侧(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放平。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1)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3.屈膝仰卧位

(1)适用范围

1)腹部检查,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

2)导尿术及会阴冲洗,暴露操作部位,便于操作。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双臂放于躯体两侧,双腿屈膝,稍向外分开。

(二)侧卧位

1.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以放松注射侧的臀部肌肉。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2.操作方法病人侧卧,臀部稍后移,双臂屈肘,一手放于枕

旁,一手放于胸前,上腿弯曲,下肢稍伸直(臀部肌内注射时,上腿稍伸直,下腿弯曲,使臀部肌肉放松)。必要时在两膝之间、胸腹前和后背放置软枕。

(三)俯卧位

1.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配合胰、胆管造影等。

(2)腰、背、臀部有伤口或脊椎手术后,病人不能平卧或侧卧。

(3)胃肠胀气所致腹痛。因俯卧位可使腹腔容积增大,可缓解胃肠胀气。

2.操作方法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双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在胸部、髋部及踝部各放一个软枕。必要时在两腋下放小软枕支托。

(四)半坐卧位

1.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使肺活量增加,且减轻了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瘀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吸收性较差),使感染局限化和减轻中毒反应;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切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先摇起床头支架成30°~50°,再摇起膝下支架,以防病人身体下滑;床尾放一软枕,以免病人足底触及床档。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五)端坐卧位

1.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病人,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端坐。

2.操作方法病人坐位,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于桌上休息;摇起床头支架成70°~80°,背部放置一软枕,使病人背部也可向后靠;膝下支架成15°~20°,以防病人身体下滑;床尾放一软枕,以免病人足底触及床档。注意病人肩、背部的保暖。

(六)头低足高位

1.适用范围

(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排出。

(2)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引流排出,病人需同时采取右侧卧位。

(3)妊娠时胎膜早破,可防止脐带脱垂。

(4)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时,可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将枕头横立于床头,防止碰伤头部,床尾用木墩或其他支托物垫高15~30cm。此卧位不宜长期使用。

(七)头高足低位

1.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可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2)颅脑损伤、颅脑手术后的病人,可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床头用木墩或其他支托物垫高15~30cm,床尾放一软枕,以免病人足底触及床档。

(八)膝胸卧位

1.适用范围

(1)适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相应的治疗。

(2)适于矫正胎位不正及子宫后倾。

(3)产后促进子宫复原。

2.操作方法病人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与床面垂直,胸部贴于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头转向一侧。

(九)截石位

1.适用范围

(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如膀胱镜检查、阴

道灌洗、妇科检查等。

(2)产妇分娩时。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于支腿架上(或双脚踩于支腿架上),臀部齐检查台边缘,双手放于胸前或身体两侧。注意保暖和遮挡。

基础护理学第09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基础护理学第09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是基础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到病人的卧位调整、卧床护理和安全预防措施等方面。正确的病人卧位与安全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病人发生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对提高病人的康复程度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人的卧位调整 正确的病人卧位调整对病人的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在日常护理中,病人的卧位应根据病情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效果和舒适感。常见的卧位调整包括以下几种: 1.平卧位:又称仰卧位,病人仰卧于床上,可以保持病人的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适用于大多数病人。但对于一些特殊病人如颅脑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平卧位需谨慎使用。 2.俯卧位:又称趴卧位,病人俯卧于床上,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人如胃出血、呼吸衰竭等病人,有利于促进呼吸、循环和消化功能。 3.半坐位:病人坐在床上,背部支撑着,适用于一些需要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病人如肺炎、心力衰竭等患者。 除了以上常用的卧位调整,护士还要根据病人的特殊需要如手术后、骨折固定等进行其他卧位的调整,以满足病人的恢复和康复需求。 二、卧床护理 卧床护理是指病人在卧位的状态下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卧位舒适:确保病人的卧位舒适,床铺平整、软硬适中,床单 被褥干净整洁,避免病人受到不必要的刺激和疲劳。 2.防止压力性损伤:卧床的病人常常存在长时间受压,导致压力性损 伤的风险增加。护理人员应注意对压力易受损部位如褥疮高发部位如大腿、臀部、脊柱、踝关节等进行定期翻身、按摩和皮肤清洁,预防和减少褥疮 的发生。 3.呼吸道管理:卧床的病人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护理人员应注 意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预防血栓形成: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应鼓励病人活动,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和按摩,穿着弹力袜等预防 措施。 三、安全预防措施 在进行病人卧位与护理过程中,护士还应注意病人的安全,进行相应 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病人的意外伤害和事故发生。 1.摆放床栏:对于需要保持卧位安全的病人,护理人员应适度摆放床栏,避免病人从床上摔下。 2.避免翻身摔伤:在翻身等操作过程中,护士要协助病人进行动作, 避免病人突然摔倒和受伤。 3.防止意外滑脱:病人卧床期间易出现滑脱现象,护理人员应注意保 持床单、被褥干燥,提供抗滑效果的床单等,以减少病人滑脱的风险。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包括:去枕仰卧位,休克时卧位,屈膝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截石位。 1、去枕仰卧位:用于昏迷及全麻未醒的病人(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疼痛)。 2、休克时卧位:(仰卧中凹位)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利于呼吸,抬高下肢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位:腹部检查或导尿。 4、侧卧位:灌肠。 5、半坐卧位: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胸腹盆腔手术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术后减轻缝合张力;减少颈部颜面术后出血。 6、端坐位:心衰、心包积液、哮喘发作病人。 7、俯卧位:腰背部检查、手术。{来源:考{试大} 8、头低脚高位:胎膜早破;肺部引流、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引流;下肢、骨盆骨折行牵引术;严重的失血性休克。 9、头高脚低位:颈骨骨折牵引、开颅或头外伤后防止出血;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10、膝胸卧位: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矫正胎位不正和子宫后倾。 11、截石位:用于会阴、肛门部的检查、治疗、手术。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 一、病人的卧位 卧位是病人卧床的姿势。卧位与论断、治疗和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卧位的性质 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取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者,如意识丧失或极度衰弱的病人,必须由护士帮助更换卧位。 3.被迫卧位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被迫的卧位。 (二)常用的几种卧位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度-20度,抬高下肢约20度-30度,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法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屈,使腹肌放松,适用于胸腹部检查。 2.侧卧位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两膝之间、背后、胸腹前可放置一软枕。 用于灌肠、肛门检查。侧卧与平卧交替可预防褥疮。 3.半坐卧位病人卧床上,以髋关节为轴心,上半身抬高与床的水平成40度-50度角(自动床、半自动床、或手摇床),再摇起膝下支架。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若无摇床可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将病人上半身抬高,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在膝下将两端带子固定于床两侧,以免病人下滑,放平时应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半坐卧位适用于以下情况: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一、病人的卧位 卧位是病人卧床的姿势。卧位与论断、治疗和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卧位的性质 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取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者,如意识丧失或极度衰弱的病人,必须由护士帮助更换卧位。 3.被迫卧位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被迫的卧位。 (二)常用的几种卧位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法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屈,使腹肌放松,适用于胸腹部检查。 2.侧卧位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两膝之间、背后、胸腹前可放置一软枕。 用于灌肠、肛门检查。侧卧与平卧交替可预防褥疮。 3.半坐卧位病人卧床上,以髋关节为轴心,上半身抬高与床的水平成40°-50°(自动床、半自动床、或手摇床),再摇起膝下支架。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若无摇床可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将病人上半身抬高,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在膝下将两端带子固定于床两侧,以免病人下滑,放平时应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半坐卧位适用于以下情况: (1)用于心肺疾患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疾病。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可使静脉回流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瘀血和心脏负担;半坐卧位可使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 (2)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化。因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能较强而吸收性能较差,半坐卧位可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减轻中毒反应,同时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采取半坐卧位能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伤口愈合。 (4)端坐位病人坐在床上,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小桌,桌上垫软枕,病员可伏桌休息,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床头,使病人的背部也能向后依靠。 5.俯卧位病人俯卧,头转向一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适用于腰背部检查及某些手术后病人。 6.头低脚高法病人仰卧,头侧向一侧,将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床尾用木墩或其它支托物垫高15-30cm,适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检查,以及下肢牵引、体位引流、产妇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出。 7.头高脚低位病人仰卧,床头用木墩或其他支托物垫高15-30cm 或视病情而定,用于减轻颅内压,或作颅骨牵引时作为反牵引力。

常用卧位

常用卧位 1. 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协助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枕头横立于床头。适用范围: 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采取此种卧位,以避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采取此种卧位,以预防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病人头胸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 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位: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检查或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病人。 适用范围:腹部检查或作导尿术及会阴冲洗等。 2.侧卧位 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臀部肌内注射时,应下腿弯曲,上腿稍伸直,使臀部肌肉放松)。在两膝之间、胸腹部、背部可放置软枕支撑病人。 适用范围: ①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等。 ②臀部肌内注射。 ③预防压疮: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使病人舒适,并变换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发生。 3.俯卧位 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酌情在腋下用一小软枕支托。 适用范围: ①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 ②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③缓解胃肠胀气所致腹痛。 4.半坐卧位 ①摇床法:病人仰卧,先摇起床头支架成30°~50°角,再摇起膝下支架,以防病人下滑。必要时,床尾可置一软枕,垫于病人的足底,以免其足底触及床档;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②靠背架法:将病人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病人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在膝下,中单两端的带子固定于床缘,以防病人下滑,床尾足底垫软枕。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适用范围: ①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②急性左心衰竭病人:采用半坐卧位,可利用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 ③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病人:半坐卧位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同时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也减轻,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 ④胸腔、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其一可促进引流;其二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因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而吸收性较弱,这样可达到减少炎症扩散和毒素吸收的作用,减轻中毒反应。同时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其三可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促进舒适,避免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 ⑤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使其逐渐适应体位改变,利于向站立过渡。

卧位

第一节临床常用卧位 一、概念及分类 卧位是指病人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1、按卧位的自主性分 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医院随意改变体位(正常人及一般病人) 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因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 2、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分 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大,重心低,平衡稳定,感觉舒适(典型代表仰卧位) 不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小,重心较高,难以平衡(典型代表侧卧位) 二、卧位的种类(图) (一)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姿势要点:把枕头撤去,头部与躯干基本在同一平面上。枕头与其他去枕仰卧位一样,横放在床头,床尾放软枕(防止足下垂)。 适用范围: 1)腰麻或脊髓腔穿刺(腰穿)的病人,为防止穿刺后脑脊液从穿刺处漏出而导致脑压过低,引起头痛。 2)为保证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人的脑部保持一定量的血供,防止病人的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肺部并发症,须把病人的头偏向一侧。 2、中凹位 姿势要点:头胸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作用:前者膈肌下降,利于呼吸;后者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缓解休克症状。 适用范围:可用于休克病人。 3、屈膝仰卧位 姿势要点:平卧位,双膝屈起,稍向外分开。 适用范围:(1)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腹部检查;(2)导尿 (二)侧卧位 姿势要点:病人侧卧位标准姿势:上腿弯曲,下腿稍伸直,在两膝间、后背、胸腹前放软枕 适用范围:(1)预防压疮采用平侧卧位交替 (2)灌肠、肛门检查、臀大肌肌内注射、胃镜检查(左侧卧位,便于沿胃小弯走行入胃)。 (3)对单侧肺部病变者根据病情采取患侧卧位或健侧卧位。 (三)俯卧位 姿势要点:病人俯卧位,胸下、髋部及踝部垫软枕,双臂屈曲置于两侧。 适用范围:(1)腰背部手术或检查。 (2)腰背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3)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四)半坐卧位

卧位护理

各种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1、主动卧位主动卧位指患者自己采取的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被动卧位就是指患者无力变换卧位而需由她人帮助安置的卧位。 3、被迫卧位被迫卧位就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二、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主要为避免呕吐物误吸到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患者。 2、中凹卧位适用范围 :休克患者。因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及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3、屈膝仰卧位适用范围:胸腹部检查时,可使腹肌放松,便于检查;行导尿术及会阴冲洗时,便于暴露操作部位。 (二)侧卧位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臀部肌肉注射。 (三)俯卧位适用范围: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脊椎手术后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四)半坐卧位适用范围: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五)端坐位适用范围: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六)头高足低位适用范围: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减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七)头低足高位适用范围: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下肢骨折牵引。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八)截石卧位病人接受会阴、阴道、子宫颈及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护理或手术。 (九)膝胸卧位适用范围:作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 三、协助病人更换卧位 (一)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1、方法 (1)一人协助翻身法先将枕头移向对侧,然后将患者肩部、腰部及臀部移向护士侧床缘,再将双下肢移近并曲膝。一手托肩 ,一手托膝,轻轻将患者转向对侧,使患者背对护士。 (2)两人协助翻身法两人站在床的同一侧,一人托住患者颈肩部与腰部,另一人托住患者臀部与膝下部,两人同时将患者移向近侧。 (3)轴式翻身法:患者去枕仰卧,护士将大单铺于患者身体下。三名护士站于病床同侧,分别抓紧靠近患者头、肩、腰、髋及双下肢等处的大单,将患者拉至近侧,拉起床栏。 护士绕至床另一侧,三人分别抓紧患者近侧头、肩、胸、腰、背、臀及双下肢等处的远侧大单,同时将患者整个身体以圆滚轴式翻转至近侧,使患者面向护士,放枕头于近侧。 (二)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法 1、目的:协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患者移向床头,恢复正确而舒适的卧位。 (1)一人协助移向床头法患者仰卧屈曲,双手握住床头栏杆,双脚蹬床面。护士一手放于患者的肩部,一手放于臀部。 (2)二人协助移向床头法:患者仰卧屈膝。两人分别站在床的两侧,交叉托住患者颈肩部与臀部,同时抬起患者移向床头。 (四)保护具的应用 保护具就是用来限制病人身体或机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病人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一)适用范围

护理常用卧位

护理常用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根据病人活动能力及意识状态,通常将卧位分为主动、被动和被迫3种。 1.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自己采取的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的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醒,也有更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而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病人,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 二、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 仰卧位又称平卧位,可分为下述3类。 1.去枕仰卧位 (1)适用范围 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术后的病人,去枕仰卧6~8h,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因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

痛)。 (2)操作方法:去枕仰卧,将枕头横立于床头,必要时头偏向一侧(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放平。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1)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3.屈膝仰卧位 (1)适用范围 1)腹部检查,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 2)导尿术及会阴冲洗,暴露操作部位,便于操作。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双臂放于躯体两侧,双腿屈膝,稍向外分开。 (二)侧卧位 1.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以放松注射侧的臀部肌肉。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2.操作方法病人侧卧,臀部稍后移,双臂屈肘,一手放于枕

常用卧位的姿势和适用范围及案例

一.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1)姿势: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自然放平,将枕模立于床头 (2)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等病人。可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6~8小时的病人,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1)姿势:用垫枕抬高病人的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因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使休克症状得到缓解。 3.屈膝仰卧位 (1)姿势: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检查或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病人隐私。 (2)适用范围:胸腹部检查或行导尿术、会阴冲洗等。该卧位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或暴露操作部位。 二.侧卧位 1.姿势:病人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在两膝之间、胸腹部、后背部放置软枕,以扩大支撑面,增加稳定性,使病人感到舒适与安全 2.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 (2)预防压疮。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局部受压部位,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臀部肌内注射时,下腿弯曲,上腿伸直,可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4)单侧肺部病变者,可视病情采取患侧卧位或健侧卧位。 三.半坐卧位(fowler position) 1. 姿势 (1)摇床法:病人仰卧,先摇起床头支架使上半身抬高,与床呈30°~50°,再摇起膝下支架,以防病人下滑。必要时,床尾可置一软枕,垫于病人的足底,增进病人舒适感,防止足底然及床尾栏杆。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2)靠背架法:如无摇床,可将病人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病人下肢屈膝,用大单包裹膝枕垫于膝下,大单两端固定于床缘,以防病人下滑;床尾足底垫软枕。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2.适用范围 (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2)胸腔疾病、胸部创伤或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此卧位借助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增大,减轻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決血和心脏负担,有利于气体交换,使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改善;同时,有利于脓液、血液及渗出液的引流。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病人卧位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病人卧位 (一)卧位种类 1.去枕仰卧位 ①目的:用于昏迷、全身麻醉后未清醒及椎管内麻醉或腰穿后的病人等;②卧姿:去枕仰卧,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头转向一侧。 2.屈膝仰卧位 ①目的:胸腹部检查等;②卧姿:病人仰卧,头下放枕,双腿屈膝,使腹部肌肉放松。 3.侧卧位 ①目的:肛门检查、灌肠、臀部肌内注射、配合胃镜检查等;②卧姿:病人侧卧,双臂屈肘,分别放在胸前及枕旁,双腿屈膝屈髋。 4.俯卧位 ①目的:腰背部手术或检查,脊柱手术,背、腰、臀部有伤口者等;②卧姿:病人俯卧,头转向一侧,双臂屈肘放在头的两侧,需要时胸下、髋部及踝部各垫软枕。 5.半坐卧位 ①目的:减轻呼吸困难,腹腔、盆腔、头面、颈部手术后,腹腔感染时便于引流并使感染局限化;②卧姿:将床头摇起或用靠背支架

支起床头30°~50°,抬高膝下支架30°或双膝下放枕头等物品固定。 6.坐位 ①目的:为极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病人缓解症状;②卧姿:病人坐在床上,抬高床头支架60°~90°,膝部稍抬高,足下可蹬软枕以避免下滑。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 7.头低脚高位 ①目的:体位引流;产妇胎膜早破;右侧卧位用于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的引流;跟骨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用反牵引力,防止下滑。②卧姿:病人仰卧,将枕头横立予床头,床尾抬高15~30cm。 8.头高脚低位 ①目的:减轻颅内压,头部牵引;②卧姿:病人仰卧,床头垫高15~30cm。 9.膝胸卧位 ①目的:结肠、直肠、肛门检查和治疗;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②卧姿:病人先俯卧,双腿屈曲成直角,臀部抬高,双臂屈肘放在头的两侧,头转向一侧,头胸部贴在床面上,腹部悬空。 10.膀胱截石位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第八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一、考试重点 1.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主要介绍了病人常见的几种卧位、帮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方法及保护具的应用。常见卧位有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高足低位、头低足高位、截石位等。 2.卧位是指卧床的姿势。掌握卧位的概念,卧位的性质,病人常用的卧位种类及其适应范围。 3.协助病人翻身侧卧、协助病人移向床头等护理方法。适用于自己不能更换卧位的病人。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肾结石等并发症。 4.保护具包括有床档、约束带等的使用。保护用具的适用范围是针对那些容易发生意外的病人。如昏迷、谵妄、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婴幼儿等。 二、练习题 (一)概念题 1.舒适 2.主动卧位 3.被动卧位 4.被迫卧位 (二)填空题 1.休克病人应使用的卧位为___,抬高头胸部,有利于___;抬高下肢,有利于___。 2.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___流入盆腔,使感染___,从而减轻___反应,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而引起___。 3.帮助病人翻身时,不可___,以免擦伤皮肤。应将病人身体稍___再翻身。两人协助翻身时,注意动作___,同时注意___。 4.端坐卧位适合于___、___和___的患者。 5.对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护士应每___h协助病人翻身一次,翻身时应___病人,避免___、___和___等动作。 6.病人长期卧床,身心会受到很大压力,易出现___,___,___和___等不良后果,有些病人出现___和___等。 7.___、___或___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___流入盆腔,使感染___,从而减轻___反应,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而引起___。 8.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发生并发症___、___、___、___、___和___。 9.使用保护具,只能___使用,要是病人肢体处于___,并加强生活护理,松紧适宜,要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___、___、___及___,以不影响___为宜。 10.导致不舒适的原因有:___ 、___ 及___。 11.休克患者应使用的卧位为___ ,抬高头胸部约___ ,有利于___;抬高下肢约___ ,有利于___ 。 12.保护性制动措施只宜___使用,要使患者肢体处于___ 。 13.病人由于疾病的因素,如___、___、___、___和___等病人,易发生坠床等意外。对此

常用卧位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 常用卧位 内容提要 一、卧位的性质 二、临床常用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按照卧位的自主性,分为主动卧位、被动卧位和被迫卧位三种。 1.主动卧位(active lying position):指患者采取的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见于病 情较轻的患者,通常这些患者身体活动自如,患者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更换卧床姿势. 2.被动卧位(passive lying position):指患者自身没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只能采取 被安置的卧位。常见于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的患者。 3.被迫卧位(compelled lying position):患者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 被迫采取的卧位。患者此时意识清楚,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只是患者因为疾病的影响而被 迫采取某种卧位。如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二、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又称平卧位,是一种自然的休息姿势。仰卧,头下放一软枕,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两腿自然放平。根据病情或检查的需要,仰卧位又可以发生一些变化,分为下述情况。 1.去枕仰卧位 (1).姿势: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枕头横 置于床头。 (2)适用范围 a.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此卧位可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而引起患者窒息或肺 部的并发症。 b.腰椎穿刺术或椎管内麻醉后 6~8 小时的患者,由于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 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采取此卧位,可预防 因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1

基础护理学-卧位和安全的护理考点总结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一、卧位的分类 1.主动卧位病人自主采取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二、常见卧位 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2.中凹卧位 3.屈膝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用于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所引起的窒息或肺部并发症;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因为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用于休克患者。 1)要求: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 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位:用于导尿术或会阴冲洗、腹部检查者。 侧卧位 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下腿伸直,上腿弯曲。 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半坐卧位 床头支架呈30°~50°角 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端坐位 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 用于急性肺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极度呼吸困难患者。 俯卧位 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配合胰、胆管造影等。 2)腰、背、臀部有伤口或脊椎手术后,病人不能平卧或侧卧。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 2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 一、病人的卧位 卧位是病人卧床的姿势。卧位与论断、治疗和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卧位的性质 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取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者,如意识丧失或极度衰弱的病人,必须由护士帮助更换卧位。 3.被迫卧位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被迫的卧位。 (二)常用的几种卧位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度-20度,抬高下肢约20度-30度,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法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屈,使腹肌放松,适用于胸腹部检查。 2.侧卧位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两膝之间、背后、胸腹前可放置一软枕。 用于灌肠、肛门检查。侧卧与平卧交替可预防褥疮。 3.半坐卧位病人卧床上,以髋关节为轴心,上半身抬高与床的水平成40度-50度角(自动床、半自动床、或手摇床),再摇起膝下支架。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若无摇床可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将病人上半身抬高,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在膝下将两端带子固定于床两侧,以免病人下滑, 放平时应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半坐卧位适用于以下情况: (1)用于心肺疾患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疾病。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可使静脉回流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瘀血和心脏负担;半坐卧位可使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 (2)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化。因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能较强而吸收性能较差,半坐卧位可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减轻中毒反应,同时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采取半坐卧位能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伤口愈合。 4. 端坐位病人坐在床上,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小桌,桌上垫软枕,病员可伏桌休息,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床头,使病人的背部也能向后依靠。 5.俯卧位病人俯卧,头转向一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适用于腰背部检查及某些手术后病人. 6.头低脚高法病人仰卧,头侧向一侧,将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床尾用木墩或其它支托物垫高15-30cm,适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检查,以及下肢牵引、体位引流、产妇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出. 7.头高脚低位病人仰卧,床头用木墩或其他支托物垫高15-30cm 或视病情而定,用于减轻颅内压,或作颅骨牵引时作为反牵引力。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一节卧位 一、卧位的分类 1.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分类:主动、被动、被迫卧位。 2.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分类:稳定性卧位;不稳定性卧位。 二、常用9种卧位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去枕仰卧,枕头横置床头,头偏向-一侧。 ①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患者,以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6~8小时的患者,以免过早抬高头部致使脑脊液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头胸抬高10°~20°下肢抬高20° ~30°。适用于休克患者,抬高头胸部,保持气道通畅,有

利于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3)屈膝仰卧位:腹部检查或接受导尿、会阴冲洗等。 2.侧卧位 (1)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等; 。 (2)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3.半坐卧位 (1)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减少局部出血。 (2)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减轻腹腔脏器对心肺的压迫,增加肺活量。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促进炎症局限,防止炎症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4)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减轻腹部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 (5)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适应体位变化,向站立过渡。 4.端坐位: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

哮喘发作患者。 5.俯卧位 (1)腰背部检查或胰、胆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2)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3)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6.头低足高位 (1)肺部引流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2)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的引出; (3)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出; (4)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7.头高足低位 (1)颈椎骨折的患者颅骨牵引时,作为反牵引力; (2)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3)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8.膝胸位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2022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基础护理:卧位的性质及常用卧位

2022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基础护理:卧位的性质 及常用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1.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转变卧位的力量,躺在被安置的卧位。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存在,也有变换卧位的力量,由于疾病的影响被迫实行的卧位,称被迫卧位,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二、常用卧位 1. 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1)适用范围 ①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未糊涂等病人。可防止呕吐物流人气管而引起窒息及肺部并症。 ②用于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以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 2)方法:去枕仰卧,头部应转向一侧,将枕头横置于床头。 (2)中凹卧位 1)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低肢,有

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2)方法:抬高病人头胸部l0~20°,抬高低肢约20~30°。 2. 侧卧位 (1)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臀部肌内注射、协作胃镜检查等。 (2)方法:侧卧,下腿稍直、上腿弯曲,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 3. 半坐卧位 (1)适用范围 ①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可使局部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使静脉血回流削减,从而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 ②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削减炎症的集中和毒素的汲取。 ③腹部手术后病人,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开痛苦,有利于切口愈合。 ④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可削减局部出血。 (2)方法:摇床,先摇起床头支架呈40~50°角,再摇起膝下支架。放平常先放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4.端坐位 (1)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

临床常见卧位

一、卧位定义:卧位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卧位与诊断、护理和治疗有密切关系,正确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卧位的性质: 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采取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者,如意识丧失或极度衰弱的病人,必学由他人帮助更换卧位。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自己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学要所采取被迫的卧位。 三、常用的几种卧位: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1)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等病人。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肺部并发症。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6~8小时的病人,以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 2)方法:去枕仰卧,头部应转向一侧,将枕头横置于床头。 (2)中凹卧位 1)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2)方法:抬高病人头胸部l0°~20°,抬高下肢约20°~30°。 (3)屈膝仰卧位 1)适用范围: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2)方法:病人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 并稍向外分开。 2、侧卧位 1)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臀部肌内注射、配合胃镜检查等。 2)方法:侧卧,下腿稍直、上腿弯曲,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 3、半坐卧位 要求:摇床:由平卧位转变为半卧位时,先摇床头,再摇床尾。由半卧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要床尾,再摇床头。 1)适用范围:①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可使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使静脉血回流减少,从而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②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

常见卧位及病种

常见卧位及病种 ●卧位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求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正确的卧位对减少疲劳、增进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 各项检查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舒适卧位基本要求: A、卧床姿势:尽量符合人体力学要求,体重平均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关节 维持正常功能位置,体内脏器在体腔内拥有最大空间。 B、体位变换:应经常变换体位,至少2小时变换一次。 C、身体活动:在无禁忌情况下,患者身体各部位每天均应活动,改变卧位时应 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练习。 D、受压部位: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E、保护隐私:进行各项操作时均应保护患者隐私,根据需要适当遮盖患者身体。 一、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可分为: 1. 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 变卧床姿势。(见于轻症、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2. 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常见于昏迷、 极度衰弱的患者) 3. 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 要而采取被迫的卧位。(如肺心病患者被迫端坐卧位) 二、常用的几种卧位 1.仰卧位:即平卧位。 (1)去枕仰卧位:①姿势: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②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中凹(休克)卧位:①姿势:抬高头胸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 ②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抬高下肢, 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出量而使休克症状得到缓解。 (3)屈膝仰卧位:①姿势: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曲屈并稍向外分开,腹肌放松。②适用于腹部检查或接受导尿、会阴冲洗等。 2.侧卧位:①姿势: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两膝之间、胸腹部、后背部放置软枕,以扩大支撑面增加稳定性。②适用于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侧卧与平卧交替可预防褥疮;臀部肌肉注射(上腿伸直,下腿弯曲)。 3.半坐卧位:①姿势:病人卧床上,以髋关节为轴心,先摇起床头支架使上半身抬高与床成30-50°(自动床、半自动床、或手摇床),再摇起膝下支架;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若无摇床可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将病人上半身抬高,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在膝下,将两端带子固定于床两侧,以防病人下滑,床尾足底可垫一软枕。 ②半坐卧位适用于以下情况: a.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可减少局部出血。 b.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使静脉回心血流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瘀血和心脏负担;同时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减轻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

基础护理学--卧位和安全的护理考点总结

基础护理学--卧位和安全的护理考点总结 一、卧位 2017.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需采取端坐卧位,该卧位属于 A.主动卧位 B.被动卧位 C.被迫卧位 D.稳定性卧位 E.不稳定性卧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二)常用的卧位 1.仰卧位 ☆去枕仰卧位:枕头横立于床头,头偏向一侧 适用范围 (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防止呕吐物流引起的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2)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 2014.腰麻后头痛的主要原因是 A.术中血压下降 B.脑脊液外漏 C.颅内压增高

D.迷走神经亢进 E.精神因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腰麻后头痛主要是低压性头痛。其发生原因是腰椎穿刺时刺破了硬脊膜和蛛网膜,由于硬脊膜血供较差,穿刺孔不易愈合,故脑脊液不断从穿刺孔漏入硬膜外腔,致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性头痛。 ☆中凹卧位: 头胸抬高10 °~20°角 下肢抬高20°~30°角 适用:休克病人 (1)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 (2)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2013.患者女,32岁。因宫外孕造成失血性休克入院。该患者的卧位应为 A.头低足高位 B.去枕仰卧位 C.中凹卧位 D.半坐卧位 E.头高足低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中凹卧位又称休克体位。适用于休克病人。题干中患者发生了失血性休克,故选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