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越来越好,城市的规模和面貌发生了比以往更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持续的人口增长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它也增加了城市用水需求和废水排放,增加了给排水系统的运维管理难度。为有效平衡城市供水和供水需求,有效解决现有城市内涝问题,需要科学进行给排水设计,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给水的排水性能。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技术要点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化地面及给排水管道设计与建设,目的是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强化地面雨水的渗透与净化,优化城市给排水管道,实现对雨水的利用。因此,海绵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1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

1.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是借助一系列低影响开发设施来满足城市排水、蓄水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城市景观环境。低影响开发设施有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绿地、生态绿地等,其中生态绿地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在城市原有绿地基础上予以改进,发挥绿地作用优势,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优化城市蓄水功能。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城市内绿色植物及绿地覆盖面积增加,土壤及生物净化功能提升,城市内部环境得到良好改善,资源利用率增加,最终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居住空间。

1.2改善水循环系统

以往城市规划建设常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在海绵城市中,城市绿地面积不降反增,且在不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前提下,对生态环境系统展开最大程

度的保护,使原有被破坏的水循环系统实行完善和优化,排水和净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维护城市的用水安全,避免出现环境污染。

2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2.1现阶段我国市政给排水设计系统较为落后

传统的给排水系统无法达到现行排水需求,且无法按照城市发展状况,及时进行更新。较为突出的问题则表现在,排水管道施工质量差和容易出现管道坍塌,如出现较大降雨量,城市给排水系统可能会出现超载的状况,导致城市发生内涝。此外,大部分老城镇区域,市政工程所设计的给排水系统存在参数不合理、管道老化的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化排水需求,为城市给排水设计建设带来较大隐患性问题。

2.2管理难度大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数量较多,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繁杂,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难度。其次,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长,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管理效用发挥受到制约。再者,运营管理缺少充足资金扶持,海绵城市建设本身就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由于分给运营管理的资金有限,难以支撑管理作业的开展。

2.3气候因素的影响

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易受城市实际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因素。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各城市气候因素均有所不同,其降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对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质量有直接性影响。设计人员需考虑气候因素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雨水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城市给排水功能的效果。

3技术要点分析

3.1加强对城市海绵体的建设和管理

想要保证海绵体城市能够顺利进展下去,就需要当地政府加强对海绵体的建设力度,如果城市的海绵体有所欠缺,那么就需要城市政府加强对海绵体面积和

质量的建设,来保证城市的绿化。市政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同时,要对该城市海绵体的位置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好建设方案,保证城市的正常发展运转,并构建出完善的海绵体体系。

3.2道路建设

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路面层,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路面层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于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其与道路横坡方向、道路绿地及周边绿地等的垂直关系,以便径流雨水能够流入低影响开发设施。另外,考虑到道路径流雨水的影响因素,在其进入道路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前,应事先用沉淀池和预沉池进行处理,防止径流破坏绿地环境。低影响开发设施中的植物应根据水条件、径流和雨水质量进行选择,应选择当地耐盐、耐涝、防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凹形立交道路易形成城市拥堵水点,排水形式应强制协调。凹形立交道路的雨水系统大多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因此设置一个节约型的排水系统有助于提高整个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对于给排水要有合理有效的手段和应急措施,确保城市排水设计满足未来需要,防止暴洪等灾害。一些靠海的城市,多强降水天气,因此对供水、排水、防洪的要求更高,宜在道路两侧增加排水出口和应急排水设施。

3.3绿化带建设

城市道路绿化带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径流和雨水渗透破坏道路路面、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城市道路通过或穿越水源保护区时,应在道路两侧或优良河渠下游设计雨水应急处理和储存设施。雨水应急处理和储存设施应具有进入污染和事故中会泄漏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水源保护区的功能。另外,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绿色植物的建设重点是绿化带规划。绿化带存在于行车道路和行人道路的两侧,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个方面,还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核心项目。在绿化带规划中,要确保绿化带具有雨水过滤性能。雨水具有高效利用的价值,因此相关人员应强调收集和处理雨水。相关人员可在绿化带上适当放入石子,还可以安设排水管,这样雨水在落入绿化带的过程中能被自动过滤,使其纯净度指数提高。绿化带还应具备一定的雨水收集作用,雨水落地后,依托植

入土壤的模式梳理好雨水流通渠道,这样雨水可以均匀化呈现。绿化带拥有显著的雨水保存作用,需要在地形不高的区域中作业,实现雨水的全方位保留。

3.4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和后期管理

(1)管理人员在建设海绵体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海绵体建设的管理力度,保证海绵体的质量水平,建设完成后也要加强对海绵体的质量评估验收。后续运营维护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相应的定期评估,去除其风险因素。另外,将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建立海绵体建设数据库,将建设数据进行汇总,统一管理。(2)下凹式绿地。应及时补种及修剪植物杂草;进水口不能有效的收集汇水面径流雨水时,应该进行局部的下凹处理或加大进水口;进水口、溢流口因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时,应设置碎石缓存等其他措施;边坡出现坍塌时,应进行加固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要构建新型城市,建设海绵体城市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要加强对海绵体城市的建设规划力度。海绵体城市的建设不仅能够缓解城市污染,美化城市,同时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都要加强对海绵体城市的建设指导,更应当加快城市海绵体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罗永贵.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下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J].城镇建设,2021,(8):11.

[2]徐定宏.曲靖开发区排水防涝措施及海绵城市建设探讨[J].低碳世界,2021,11(5):81-82.

[3]溯帆,曹万春,张炜.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校园排水系统综合改造设计方案———以新沂第一中学为例[J].城镇建设,2021,(1):294-295.

[4]王颖.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21,(9):48.

[5]陆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以深圳市坪山区区委小花园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7):171-172.

[6]方宏宇,冯文凯,黎一禾,等.海绵城市建设对土壤污染物的削减效应研究———以四川省遂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为例[J].城市地质,2020,15(1):34-39.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摘要: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推出,全国各大城市积极开展海绵城 市申报和建设工作。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解决全国普遍存在的“海绵体”这一问题, 在城市雨水量比较集中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建设方法,从而以行业的标准,城市的 规划,以此保证各区域内水不外流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城市滞洪低地,确保植物生 长环境和建设结构安全,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矛盾。本文分 析海绵城市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难点及技术 关键点,以此提高海绵城市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技术要点 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建设方式不同会产生诸多不同的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使城市建设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化,由人工型向生 态型转化的日渐增加。海绵城市是由改造自然的传统建设模式转变为顺应自然, 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开发模式。 它能否顺利实施,能否有效解决传统建设模式所造成的严重城市病和生态危机,关系到人类今后的生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和作用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所谓的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较强的 适应能力,在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就是要求通过建设雨水循环 系统来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使得在不发生洪涝的同时又能够将 降雨合理利用并能维护水文生态安全。 2、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强调增加绿地,降低城市地面的硬化比例。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收集并处理雨洪水,这些被 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或者作为景观用水,补给地下水等,从而改善 城市生态环境;第二,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 保护利用,城市肌体中既有的园林、绿地、湿地及景观水体往往与水利调蓄设施 结合起来共同构筑城市的防排水体系,减少给排水管道混凝土的工程量,降低城 市市政建设、运营、维护费用;第三,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防、排、渗蓄、滞等措施有机结合,将极大地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效 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损失。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防、排、蓄、渗、 滞等措施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 灾害的发生,维护城市居民安定的生活环境;第四,解决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实现自然生态雨水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海绵城市建设对我国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初期如果缺乏针对性 的理性思考,只是模仿、不及时反思和评价,则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绿色海绵体”相对稀缺 在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地区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生态效益,填湖造地、侵占生态湿地,破环了原生态水系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绿色海 绵体锐减。其次,造成城市缺水的原因是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硬化不透水

海绵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城市建设经过数年的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享受城市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生态水平。近年来,随着降水的增多,城市内涝愈发严重,我国城市不得不面对水灾,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们要建设海绵城市,缓解城市的内涝,提升城市的生存环境。但海绵城市建设毕竟才刚刚起步,人们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还不够了解,因此,在建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应对对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我国的城市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海绵城市的内涵和作用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是指城市在面对环境的变化和大量雨水所带来的自然灾害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城市的地面径流丰富时,地面能通过吸水、渗水、净水把这些水资源合理有效的储存起来,当城市水资源缺乏时,能把水资源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既缓解了城市的内涝,又有效保障了水资源的供给,合理有效地使城市的生态发展得以平衡。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作用主要有几点:第一,缓解了城市的内涝问题,海绵城市最初建设的理念是解决城市降水过多的问题为出发点,我们要改变单纯靠市政排水管道和泵站排水的现状,要更好地依靠城市生态系统存储,排放降水,合理利用人为调节和生态

调节两方面来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第二,形成良好的水循环系统,保持城市的水土,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的内涝,也能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水质恶化的问题,为城市建立良好的水循环系统。第三,改善城市的绿化和自然景观,在建设海绵城市时,要对道路及居住的小区道路进行合理分割,加大绿地的使用面积,在道路上采用透水式铺装的办法,增加城市内部的水循环系统。此外,海绵城市的建设也会增加湿地、公园的建设,为城市增添美丽的自然景观。 2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1绿色海绵体的数量很少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开发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不舍得在土地上开发公共绿地,建设园林景观,这就使得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化园林几乎没有,街区沥青路蔓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如果城市在多雨季节,就会发生内涝,没有可以吸收多余水分的绿色植被,导致海绵城市中最基本的渗水功能得不到实现。 2.2海绵城市建设缺少国家政策法规支持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今年我国提出的一个新的城市建设目标,只是在一部分城市进行实施和试点,还没有实现全国海绵城市的统一要求。我国土地辽阔,跨度很大,每座城市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也不一样,政府提出的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法规政策需要一点点推行和完善,不断总结和归纳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就没有标准的硬性

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

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海绵城市建设。本文将简要分析海绵城市建设要点,包括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一、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有效地吸收、储存和释放雨水,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同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建设的首要环节。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方案。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雨水收集系统:通过优化城市地形、建设雨水收集管道等措施,将雨水收集起来,为后续利用做好准备。 2、雨水储存和调度:在雨水收集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储存和调度设

施,确保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3、渗透和净化: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建设湿地等措施,使雨水渗透到地下,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 三、基础设施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以下几方面: 1、管道系统:建设完善的雨水管道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放,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2、湿地建设: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应合理规划建设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 3、雨水收集系统:在适当的地点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为后续利用做好准备。 四、生态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应注重生态保护,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城市周边的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资

源,防止城市化进程对其造成破坏。 2、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种植耐水湿的植物,提高城市的“海绵体”效应。 3、生态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五、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1、能源与资源利用:优先选择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 2、环境友好: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适应性管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建立适应性管理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六、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湿地、湖泊和水 系逐渐消失,一些大中型城市出现了“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象,对人民 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何推动“海绵城市”的构建,实现雨水 的再生与再利用,使城市成为一个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一 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雨水资源优化;难点对策; 1、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 好“韧性”的城市。下雨时,下垫面能够有效地吸收、储存、渗透和浸水。在需 要时,储存的水可以适当地“释放”和利用,能够承受一定的自然灾害并适应环 境变化。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研究投入不足。 此外,每个城市的地理环境不同,公众的意识也不同,这增加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然而,建设“海绵城市”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我国 大城市问题的有效战略,因此,国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 2、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2.1“绿色海绵体”相对稀缺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由于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的生 态效益,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特点。湖泊围垦、湿地侵占和原有水系破坏是造成“绿色海绵体”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在城市建设中,大量采用了不 渗透的硬质路面,造成了雨水收集时间变短,从而造成了城市海绵体的不足,为 城市内涝埋下隐患。此外,考虑到流经城市的河流的泄洪情况,大部分河流已被 硬化和覆盖。河流两岸能够净化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绿色海绵”逐渐消

对海绵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路面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对海绵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路面施工技 术要点进行分析 摘要:海绵城市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能够弹性适应环境的变化,包括对雨水的应 对、处理和利用能力。因此,在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中也应当注意记 问题,在实际的施工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做好相关排水渠道和路面 工程的交错工作,以此确保排水性能以及地下储水性能稳步提升。对此,本文 就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技术及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 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雨水和洪水管理的概念,主要是指城市能够很好地弹性应 对环境的变化以及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作用。 1、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技术改变的必要性 11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往往造成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而海绵城市的设计和应用,可

以很好地对雨水进行吸收和储存。从而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人行道施工是市政 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采用新型的施工原料和先进的 施工技术。从而更加容易控制雨水的处理,有效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 1.2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率 海绵城市的设计和应用,能够将雨水进行吸收和储存。在这之后,当城市有 需 求时,可以对储存的雨水进行利用。例如,在较干早时,可以利用雨水增加 城 区的湿润度:或者当风沙、沙尘较大时,可以利用雨水吸附灰尘,从而改善 城 市环境。同样,人行道施工技术的理念,也应当能够将雨水进行吸收和储存,这样能够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作为可利用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 2、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技术的要点 2.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团队的选择、原材料选择以及 人行道透水性的设计等方面。对此,以下分别对这些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1)施工方案的确定。在人行道路施工前,根据工程概况、总体布置及工期 安排,施工技术方案,质量、安全目标和特殊季节保证措施结合当地的环境要求,遵循可行性的原则,来制定,并且设计人员要与施工人做好相应的沟通工作,让 施工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设计的原理及其细节之处,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施工方案 的可行性。 (2)原材料的选择。在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中,应当科学地选择施工原材料。 无论是任何建设工程,其开展的基础都离不开好的原材料,即使采用再好的 施工技术,如果原材料质量不过关,也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市政道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城市洪涝灾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逐渐兴起并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研究和讨论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 1. 定义和发展历程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依靠低影响开发技术、生态工程、自然保护等手段,将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城市水的循环和生态保育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8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设计 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涵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工程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2. 建设成果 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上海市嘉定区等地已经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运用各种新型材料和技术手段来改善城市的雨水利用、水净化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成都市通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修复生态系统、引导市民参与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等方式,也在不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二、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技术和经验的不足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成熟的技术和经验。

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如何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问题,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2. 建设费用问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对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新建生态系统、改善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费用。这对城市的财政压力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如何协调好海绵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和建议 1. 提升技术水平 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经验的研发力度,鼓励各方面的创新。比如,可以组织专家学者、设计师等进行交流和研讨,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广和应用一些新型的建设方式和材料。 2. 建立合理的经济激励机制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提供适当的经济补贴和奖励,鼓励城市规划和建设单位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可以探索建立基金或利用市场机制来支持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3. 加强公众的参与和意识提升 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引导公众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共同努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 结论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潜力。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只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摘要:水被誉为生命之源,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类聚集性居住大都围 绕着水资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自古至今人类城市的发展也大都 围绕着大江大河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一般河流越大,其附近也更容易形成繁华 的大都市。但是在城市发展中,城市的面积越来越大,城市的排水也逐渐成为一 个新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人们兴建了大量的排水系统,期待在必要的时候,能 够快速的将雨水排除城市,避免发生城市内涝。但是随着人类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也在逐年增加,加上城 市内部道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硬化面积越来越大,导致自然绿地、裸土、水体 等面积急剧减少,地表透水性极具下降,不但增加了市政管网的排水负担,也导 致了低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威胁城市安全。因此,我们需要改进当前的城市发展 模式,探寻一种满足人类活动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难点;对策 1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与“自然净化”为核心理念,旨 在利用各类渗水措施、蓄水措施、排水措施、滞水措施等加强对自然降雨的截留 与渗透,减少雨水在地表产生径流与漫流造成城市内涝现象,同时利用净水措施 与用水措施提高城市水质以及降水的循环利用率。 早期的城市雨水排放理念为:在市政管网体系中布设雨水管道,雨水落到城 市地表后经由雨水管道传输,在泵站等设施的作用下快速排放,减少雨水在城市 地表积留而导致的地表径流漫流或城市内涝。但是在极端暴雨天气下,原有的城 市雨水管道管径以及排水能力存在拓展与上升瓶颈,来不及汇流与排出的雨水会 在地表径流而导致城市局部积水,影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在硬质地表环境下,雨水径流速度较快,会带动地表的污染物共同进入周边的河道水系中,造成城市 周边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因此,在城市硬质化建设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探析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探析 摘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标志着我国雨洪管理正由传统的单一目 标控制,转向统筹考虑防洪排涝、水质保障、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多目标控制,还 标志着我国雨洪管理正由传统的工程治水方式,转向工程治水与生态治水结合的 治水方式。 关键词:海绵城市;问题;对策 一、打造“海绵城市”的工作思路 打造“海绵城市”就是以环境工程的手段实现生态科学的理念,利用城市内 自然水系和人工设施与构筑物组合模拟实现自然系统涵养水分和部分水循环的功能,在下雨时能够吸收、渗透、净化、蓄存、滞留雨水,用水时可以将存留的雨 水“释放”利用。建设“海绵城市”要以生态修复为主旨,以人工与自然相结合 的方式,构建“渗、滞、蓄、净、用、排”技术体系,从而实现人造景观体系生 态化、自然环境体系资源化,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城市排水现状及问题 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但是雨洪管理模式与技术应用还处于初 期探索阶段,城市雨洪管理以“排”为主,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就是频繁发生的城市内涝,这是因为相较于自然状态,城市的 不透水面积率更高,城市路面“硬化”使得城市水循环系统受阻,严重地削弱了 城市地表植物拦截吸收和地下土壤渗透蓄存的功能,导致了城市雨涝现象频繁发生。与此同时,大面积的不透水铺装还可能导致雨水截流作用逐渐减弱,地下水 补给日益不足,地表径流量逐年提高,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要想解 决这些“城市病”,决不是依靠简单的管道排水工程或是已经衰退减弱的城市水 系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创新雨洪管理模式,让城市地块重新拥有蓄存雨水、分流 下渗、调节行洪等功能,这需要通过打造“海绵城市”来实现。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与水息息相关。城市给排水系统在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的城市排水为“助导流,快 排式”排水模式,普遍认为雨水应尽快向城市外,汇集至河流中,避免产生城市 内涝,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开发强度越来越大,山体、绿地、水体 等自然环境面积骤减,人类高强度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的结构和形式,导致部分透水性下垫面被硬化路面所代替,加大了市政排水管网的负担。因此, 亟待探索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文章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在 市政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不足,简要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要点,展望未来海绵城市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现状;问题; 引言 近几十年,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造成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日益恶化, 城市所面临的水问题越发严峻,频繁出现极端气候与城市内涝等问题。城市扩张 使得不透水的灰色设施大量增加,雨水无法下渗,不能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引发 洪水灾害。内涝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地区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水灾害之一,对社 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据住建部资料显示,我国在2007-2015年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都曾 多次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 1“海绵城市”的内涵 作为一种新型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海绵城市”即让城市如同海绵一般,可 对环境变化进行自适应处理,在应对雨水类自然灾害时具有弹性。当城市进入雨 季后,“海绵城市”能够对雨水加以吸收和储存,比以往硬化路面具有更强的吸 水能力,连续降雨不会发生大面积连续径流,或在城市差异性区域内不会在短时 间内发生雨水集中在某区域的情况。经过净化处理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设

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措施

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措施 摘要:作为现代化城市产物,城市老旧小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印证了 城市历史发展,丰富了城市现代化建设内涵,所以需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设计,同时对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掌握,针对问题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全面开展各项工作。所以,基于海绵城市,需全面有效的改造老旧住宅小区,提升其居住品质,还应掌握改造要点,并注重遵循老旧小区居民的意愿,从而通 过社会合作及政府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保证改造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难点;建设措施 前言:在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项目的水平不断提升,但城市早 期发展所建设的老旧小区破损严重,甚至面临的危险。所以,在实际开展老旧小 区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在海绵城市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根据老旧小区的原有情况,制定针对性改造设计方案,这样可以最大化发挥改造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 分析海绵城市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要点,并阐述了实际改造设计方式及对策,仅 供参考。 1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要点 在城市化稳定发展的背景下,老旧小区的改造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必须要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创新,这样可以制定针对性发展方案,遵循海绵城市 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要点,实现科学规范的方式设计,下表1为老旧小区改造设 计要点。 表1老旧小区改造设计要点 2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

近年来,国内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些指导性意见,要求各地可以在现阶段,保障城市建成区内20%的面积满足建设目标,然后逐步让城市的建成区内80%之上面积均能满足目标。在我国,一些城市属于综合性的一类交通枢纽,一些城 市处在缺水严重的地区。在分析相关资料后可知,在更多城市进行开发之前,会 有25%左右雨水最终带来径流外排的状况,但在城市的开发建设后,会有约75% 的降雨导致径流外排的状况。在现阶段,更多城市会选择雨水排的更快、更多、 更顺畅这一市政传统模式,但对循环利用雨水的工作有所忽略,间接带来水资源 的短缺问题。针对老旧的各个住宅小区,尝试海绵城市的建设,能让海绵城市具 体目标要求得以满足,并让城市环境得以改善,让居民生活的实际环境得到有效 改善。 3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措施及效果 3.1改良施工方案做好监测 各地也要对施工方案做好优化,将监测工作加强。在老旧的各个住宅小区内,往往其室外的现有公共空间非常有限,且小区内的人口密度也会较大,在施工时 会让居民正常的出行受到一定影响。为此,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对小区周 边的地质做好详细的勘察工作,掌握基础的土层具体结构,明确不同土层土体的 性质,了解地下水的具体水位,并掌握地下管线方面的状况,如管线的材质、功能、埋深或者老化状况等。然后,需要对房屋的状况、地质条件、建筑结构等信 息综合考虑,将施工方案优化起来,尽量选择不会对土层有严重扰动的方案,并 且保障方案的工期会更短,最后让房屋安全得到保障,并尽量让施工给居民带来 的影响得以降低。 3.2做好雨污分流的改造 各地应该做好雨污分流的改造,让灰色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排水的能力。首先,应该对改造小区充分了解,掌握其中管道现状,明确要不要对旧管进行保留。而在有着严重堵塞、破损的管道,或者在管网的布置非常混乱时,应该将原有的 管道废除,对雨污分流式的管网重新建设。针对能够正常运行的各类管网时,可 以尝试将旧管保留,使其变成污水管,然后对雨水管网系统重新科学的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发展道路日渐开阔,如何 平衡城乡发展,推动城市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海绵城市是对具有包容力的城市规模的一种简称,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发展,各地区也在积极申报和建设海绵城市。 但是,由于改造步伐过快,步子迈的太大,使得海绵城市在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建设难点无法彻底清除,在技术上也缺乏科学的考量。针对目前城市在海绵 化发展存在的不足,必须从城市严格规划入手,遵从相关的制度体系,解决城市 现代化发展与海绵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推动城市发展朝着新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技术要点 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工程的核心,对于推进国家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 的作用。早在2013年,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工作会议上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新 思路,在2015年更是再次提出城市建设要完善基础设施工程,打造海绵城市。 短短几年间,海绵城市这一建设构想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追求的新目标,也是促 进水文循环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由于城市建设思路的影响以及建设规模过快 的制约,我国城市建设还存在严重的问题,无论是建设模式、前期规划还是工程 监督工作,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找准城市定位,对海绵城市有一个新的认识,就必须做好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进行建设,找到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难点并在技 术上予以完善。 一、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城市要像海绵一样,具有较强的吸收和 吸纳能力,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特点,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弹 性特点,实现对雨水的吸收、渗水、净化等功能,并在旱季释放存储的水资源, 维护好城市的生态平衡。 与一般的城市建设相比,海绵城市具备更突出的作用。其一,海绵城市可以 实现对水资源的良好保护,打破“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思路,对降水资源进行合 理的利用,建立循环的水资源体系;其二,海绵城市具备生态保护特点,可以有 效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利用生态化的多项技术开展渗、滞、蓄等功能,避免出现 水体污染;其三,在生态污染,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水等的污染影响下,海绵城 市能够发挥自身的建设作用,打破生态问题,通过城市道路、河道湿地等的建设,保护城市环境,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 (一)社会认知不明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水资源拥有量不足,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 家之一,且雨水灾害的爆发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这样一来,我国很多地区还没有 认识到雨水资源的循环作用,对海绵城市这一概念的理解也相对片面。现阶段, 各城市开展积极的海绵城市申报工作,但是对其具体功效和作用还缺乏认知,没 有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保证,建设工程相对混乱。 (二)“绿色海绵体”稀缺 “绿色海绵体”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绿地、草坪都是主要的绿色海绵体。 随着近年来城市开发力度的加大,房地产开发过热,建设工程存在哄抬物价的问题,造成了“绿色海绵体”数量的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城市在建设中由于忽视了 生态环境的问题,导致湿地被占用,填湖造地的现象屡见不鲜。

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中涉及的技术问题 城市是人口聚集度高、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也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环境承载能力的原因,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使得我国城市水生态面临着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城市内涝严重,雨洪管理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城市缺水严重,水资源供应严重不足。随之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气象灾害的频发,城市对给排水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保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修复城市水生态。 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在建设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净化的“海绵城市"。无疑,“海绵城市”建设是修复城市水生态的一条路径,能够解决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面临的水环境日益加重的生态危机。建设海绵城市也是生态文明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解决水资源永续利用、寻找雨水出路的必由之路。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1)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近几年,随着快速城镇化,城市不透水的面积迅速增加,导致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增快,洪峰流量加大,出现时间提前,增加了洪水的灾害性,并常常引起城市排水系统的水力过载,导致城市内涝的发生。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642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仍有340座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特别是非农业人口150万人以上的34座特大城市中仅7座达到防洪标准,一些新兴的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严重滞后.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防、排、渗、蓄、滞等措施有机结合,将极大地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效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损失.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防、排、蓄、渗、滞等措施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维护城市居民安定的生活环境。 (2)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城市肌体中既有的园林、绿地、湿地及景观水体往往与水利调蓄设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城市的防排水体系,减少给排水管道混凝土的工程量,降低城市市政建设、运营、维护费用。此外,建设海绵城市减少城市水灾,降低水灾经济损失及治理水环境污染的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3)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海绵城市强调增加绿地,降低城市地面的硬化比例。有研究表明,城市地面硬化直接阻断了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使地下水水位难以回升。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收集并处理雨洪水,这些被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或者作为景观用水,补给地下水等,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以说,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为构建绿色美好家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海绵城市建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实现自然生态雨水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5)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为城市老旧城区“海绵体”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大中型城市老旧城区占地面积比较大,与新城区相比,老旧城区的洪涝灾害、雨水径流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点分析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着降雨分布不均的现象,城市经常受到洪涝灾 害的影响。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后,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重新划分和 利用水资源,降低洪涝灾害的威胁,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基于此,以下对关于 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点;分析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 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 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 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1海绵城市重要性 海绵城市,如字面意思所言,城市就如海绵一般,能够将水分吸收进来,可 以更好地锁住降在城市中的雨水。其主要作用就是,在城市中利用吸水材料来建 立公园、广场等游乐场所,并将其当作一块吸水的海绵,在生活中,可以供市民 活动娱乐,如下大雨,此地方便可以作为蓄水的场所。蓄水的种类不限于吸水材料,泥土、树林等都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使雨水在局部 进行消化,而不会在某一个地方聚集泛滥。当然,大部分的雨水都被吸收后,自 然也就不会存在城市积水,海绵城市所吸收的雨水也可以重复使用,例如供洒水 车或者城市绿化使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水的压力。 2海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海绵城市建设区域相对独立没有形成系统

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不透水的城市硬化路面, 转化为透水路面,能够使城市恢复自然土壤表面对水分的消解能力,但是目前我 国推行的试点政策,将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划分为重点区域,新建或改造后的某一 片区域具有海绵城市的功能,而其他地区则不具备相关功能,整体上呈碎片化分布,因此在小范围考量海绵城市建设取得的较好的成效,而从城市整体角度来看,海绵城市建设率仍然较低,且建设区域没能形成互联互通的整体,在面对大范围 长时间的降雨时,对于雨水的吸收与消纳效果会受到影响。 2.2绿色海绵体稀缺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城市规划时,应积极采用多种绿化措施 来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想要作为海绵城市,就必须拥有“海绵体”,海绵城市中 的“海绵体”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公园设施、城市广场、草地等,但是现在 由于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面积被过度使用,一些开发商只注重眼前利益, 并降低了绿化面积,应有的绿化早已被水泥地、柏油路所占据,当城市中突发暴 雨时,就有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城市中绿化面积的不足、“绿色海绵”建设不足 成为海绵城市构建的一大难题。 2.3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部门缺乏联动机制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城市建设的综合工程,从初期设计、中期施工、到后期 维护等各个环节,涉及规划、市政、环保、水务、气象、园林、发改、财政等多 个部门,虽然目前我国有相应的协作机制,但往往在建设推进过程中会出现各部 门之间沟通联动困难,项目推进受到影响,在项目审批、施工等各个方面容易出 现拖延、浪费等问题,使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受到影响。 3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设施及要点 3.1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治理措施,是指利用植物对屋顶进行绿化 的方法,主要由植被层、基质层、过滤层、排水层和防水层组成,在削减径流、 净化水质、促进雨水资源化利用以及城市景观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植被层起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做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做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摘要:排水系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要对城市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的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增强城市排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最终使城市排水系统呈现出完善合理的状态。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中排水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海绵城市加强排水建设的意义,对于海绵城市排水建设方面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建设;注意的问题 城市规划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排水系统,我国城市的排水建设主要面临着内涝问题、水资源短缺和径流污染问题。因此,在进行排水系统规划时将海绵城市的设计技术要领融入进去,建成合理的排水系统,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不仅能够保障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还能够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城市排水面临的问题 1.给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导致我国城市建设面积不断扩大,建筑物高度不断增高。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供水管道的长度、结构和质量难以适应发展速度。另外,很多城市忽视了地下设施的建设,只针对城市地上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地上设施的水平高于地下设施水平,整体上来讲导致城市给排水系统设施滞后;一些城市的管理部门对城市的管道缺乏周期性的检查、保养和维护,也造成了城市的给排水设施的滞后。 2.对短时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较差 虽然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在不断提高,但是环境保护意识缺失仍然明显,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导致城市变暖、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城市很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比如强对流天气和强降雨等,这种天气给城市排水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由于给排水系统对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差,很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和供水系统污染,还可能会引发交通阻塞和基础设施损坏等社会问题的发生。 3.雨洪资源利用不足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进程和经济发展进程加快,远超过城市雨洪设施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能力的进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有如下两种:第一,城市中的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集于一根,使得长时间以来雨水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利用;第二,城市排水管网承受能力弱,雨洪资源利用设施的标准太低不能够承受较大的降雨量。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做法 海绵城市建设要尽可能的采用规划上的措施,比如利用渗透、滞留、储蓄、净化排放等,还要应用好技术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弥补排水措施的不足,提高极端天气的抵抗能力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率。海绵城市建设最终目标包括:渗、滞、蓄、净、用、排等六大方面。如图所示: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建设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指具备一定调蓄容积,并且可以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一般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

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对策 一、建设海绵城市存在的难点 1.“绿色海绵体”相对稀缺。其次,导致城市海绵体不足的原因是在市政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硬化不透水性路面,导致径流系数过大,汇水时间缩短,为城市内涝埋下了隐患。另外,流经城市的河道出于行洪的考虑,大多被硬化,被覆盖,沿河两岸可以净化城市环境和抵抗自然灾害的“绿色海绵体”逐步消失,这就自然降低了城市抵抗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好自然湖泊、湿地和水塘就是对绿色海绵体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2.海绵城市建设政策不完善。基于建设“海绵城市”的绿色理念,海绵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住建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但“海绵城市”建设不能仅靠拿来主义,还必须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国土资源、城乡建设、规划、水利、绿化、城市管理、防汛应急等多部门参与,因此需政府统一规划协调,出台完善的政策,以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在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审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目标与指标落实。 3.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缺乏认识。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

普遍缺乏认知,城市化建设的前期,人们只顾一味地追求建设速度,舒适性,而忽视了建成区与自然和谐共处。譬如,大面积的水泥硬化路面、广场的出现,使宝贵的雨水未经利用而付之东流,建设之初缺乏考虑如何将雨水资源无害化再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趋利避害。让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去想象未来城市会象海绵一样兼收并蓄,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4.资金需求量大。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透露,预计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将达到每平方公里1亿元至1.5亿元。按当前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有人估计,至2022年,全国658个城市建成区的20%以上面积需要达到设计标准,全国每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需要资金约16000亿元。 5.缺乏稳定收益回报。《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在基础设施上用得不错,比如污水处理等项目,每年政府作为公共投入的部分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回报给投资商,这方面已经很成熟。但是,“PPP模式用在海绵城市,怎么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 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在工程实际中主要应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在海绵城市实际建设过程中,主要存 在城市系统化难度大、改造难度大、缺乏相关技术规范等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为了更好地总结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主 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和解决对策。 1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水的生态循环理念,主要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 立足于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等,依托于绿色环保的技术手段来建立 起一套完整高效的水循环系统,既要为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稳定 可靠的水源,也要保障城市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避免在多雨天气状况下出现城 市内涝问题;同时还要保障城市水系统的高效循环,使得城市具备良好的储水能力,有效规避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 海绵城市在工程实际中主要应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 市水系等,主要应用形式有: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区、 雨水湿地、湿塘、蓄水池、雨水罐、植草沟等。 2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系统化难度大 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水的生态循环的理念,在这个水的生态循环系统中,需要形 成循环体系,循环体系越大,海绵城市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越强。 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零星项目的建设,而是应该贯穿于城镇雨水工程规划到 小区建筑的设计建设当中,并且应该系统的规划出建设时序和建设指引,按照建 设规划指引及资金安排逐步建成海绵城市。由于海绵城市循环体系大,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且涉及到城市的现状改造问题,所以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系 统化难度大,容易形成仅停留在零星的项目建设上,这也是制约我国海绵城市发 展的重要因素。 2.2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现状改造的难度大 由于老城区一般绿地率比较低,缺少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能够吸纳雨水的基础设施,且老城区的雨水管道管径较小,故老城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内涝频发的地方。 要使海绵城市的建设系统化,必须涉及到城市老城区的改造建设问题,由于老城 区普遍空间小、现状管线繁多、人员密集等问题让改造在客观上的难度很大,而 开展老城区原有基础设施的改造、水涝点的整治、绿化带的调整等工作,会触及 一些居民的利益更是让改造工作困难重重。 新城区尽管具有相对高的绿化率,但是硬质化的建设使其普遍缺乏海绵体功能。 对于新城区的改造,造成资金上的浪费、对民众生活造成影响等也会导致改造存 在一定难度。 海绵城市改造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因地制宜、合理改造等问题成为 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