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载火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车载火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车载火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车载火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在未来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数字化战场中,当我方火炮进行发射时,敌方先进的监视和侦察技术会迅速而准确地确定出我方火炮的发射位置,并采取有效的反击摧毁我方的火炮阵地。因此,未来的自行火炮系统必须从过去传统的相对静止的战术转变为高度机动的战术,在最短时间内以强大的火力同敌人迅速交战。轮式自行火炮在现在及未来的战场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了介绍轮式自行火炮,阐述其产生,装备现状,独到之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字:轮式自行火炮,历史,装备现状,独到之处,发展趋势

1.历史发展:

早在二战时期,轮式自行火炮就已投入战场使用。如在1933年,苏联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喀秋莎”轮式自行火箭炮,令德军闻风丧胆,成为当时苏军主要的火力突击力量。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为苏军最终赢得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喀秋莎”轮式自行火箭炮与T-34坦克一样成为当时战场上赫赫有名的武器。在随后的年代里,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一些采用轻型汽车底盘的轮式自行榴弹炮、火箭炮和迫击炮,大大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从上世纪70年代起,自行火炮逐渐成为火炮发展的主流,但履带式几乎成为自行火炮的唯一模式,轮式自行火炮收到冷落。到80年代,由于世界各地中低强度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加大且战场分布广,因此快速反应部队从美国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2003年,英国陆军向阿富汗战场派遣了一支装备新型120毫米轮式自行火炮的部队。这是英国2003年初刚刚研制成功的一种先进轮式自行迫击炮系统。该炮在阿富汗战场突出显示了它射程远、精度高、机动能力强等特点。当该炮配用精确制导追击炮弹时,多次有效地摧毁了远距离的装甲车辆。这种制导炮弹内装多枚子弹药,炮弹的头部装有半主动激光导引头,根据需要还可换装红外导引头,最远可摧毁15千米以外的目标。由于该炮的底盘是在LAV型8×8轮式装甲车底盘的基础改进而成的,它同LAV装甲车一样具有两栖能力。车轮无内胎,被击伤后仍可以20千米的时速行驶200千米,或以40千米的时速行驶40千米。在水中行驶时,由车体后下部的单螺旋桨推动,时速可达10千米。

法国AMX-10RC装甲侦察车,由于主要用于战斗侦查和反坦克作战,因此又被称为轮式装甲突击炮,曾在近20年的多次战争中屡立战功,如1983年到1984年11月参加了曼塔作战,1991年参加了“沙漠风暴”行动等。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中,装备AMX-10RC的法国第6轻型装甲师在得到加强后组成“幻鹿师”,在“沙漠军刀”地面进攻行动中与美国第18空降军协同作战,取得了赫赫战功。当时该师共装备72辆AMX-10RC型105毫米装甲突击炮,先后两次接受负责西线多国部队的护卫任务,并一举突破伊拉克军队防御纵深250千米,歼敌3000余人,俘获1000余人,摧毁伊军坦克、装甲车辆100多辆,火炮80余门。法军称以第6轻型师为核心的“幻鹿师”为“沙漠之师”。AMX-10RC在“沙漠军刀”行动中的战绩表明:轮式装甲突击炮完全适应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机动作战,从而彻底打消了人们对轮式装甲突击炮作战用途和实战价值的疑虑。战争的特点决定了武器装备的发展。现代化战争要求装备快速反应部队的武器装备必须具有快速启动、快速出发、快速到达和快速投入战斗及撤离的特点,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火力突击能力。火炮作为这种部队的核心火力突击力量,更应具备上述特点和能力,于是适应快速反应部队作战需求的现代轮式自行火炮便应运而生了

2.装备现状:

现代轮式自行火炮(榴弹炮、迫击炮和火箭炮)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火炮,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的许多轮式自行火炮仍在研制之中,已经装备部队并投入使用的只是少数。

目前的现代轮式自行榴弹炮可分为有炮塔型和无炮塔型。有炮塔型的现代化程度高、作战效果好、战场生存能力强,战术技术性能均属世界先进水平。无炮塔型又被称为车载式自行榴弹炮,最大特点是

重量轻、战略战术机动性强、便于中、小型运输机空运和直升机吊运。

目前世界上已装备和即将装备部队的轮式自行榴弹炮有斯洛伐克“塔那”和“袒扎那”,瑞典FH-77BD,南非C6和T5-52,法国“凯撒”,荷兰MOBAT。这些榴弹炮绝大多数采用155毫米39、45或52倍口径身管,只有少数采用105毫米口径。

各国装备的先进轮式自行迫击炮有俄2S23迫榴炮,英国AMS和TMS,芬兰和瑞典的“阿莫斯”(AMOS),法国的MO-120-2R2M等。

这些迫击炮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的甚至是进入21世纪以后才装备部队的。它们多数都装有电子计算机火控系统,自动或半自动弹药装填系统,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因此射速快、火力猛,有的甚至具有单炮多发同时弹着的射击能力。

目前,装备现代化轻型轮式自行火箭炮的国家比较少,除伊朗在20世纪90年代末装备的“法吉尔”3型240毫米和“法吉尔”5型333毫米两种轮式自行火箭炮外,美国的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HIMARS)提前5个月进入低速生产阶段,并于2005年初开始装备部队。

国外已经装备和即将装备部队的轮式自行反坦克炮有美国LAV-105、法国AMX-10RC、意大利B1“半人马座”、南非“山猫”等。他们均采用105毫米口径,绝大多数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研制的产品,配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可配用多种反坦克炮弹,能在行进间捕捉目标并完成短射停机。他们都具有装甲防护,车体为钢制全焊接结构,炮塔可防大口径机枪子弹和小口径穿甲弹的攻击。由于这些反坦克炮重量轻,均可用中小型运输机空运和直升机吊运。

3.独到之处:

现代轮式自行火炮都采用了多项高新技术,使这些武器装备成为

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现代化武器系统。如炮载火控计算机的使用,使单炮的射击指挥作业实现了自动化;炮载自动定位定向导航系统,使火炮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主设计能力;高强度轻型合金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的使用,使火炮的重量大幅度减轻;自动、半自动弹药装填和底火自动装填装置以及自动瞄准系统,使单炮多发成为了现实。火箭增程弹、弹底排气弹、末制导弹,和弹道修正弹等新型弹药的配用,使射程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并使这些火炮进入精确打击武器系列。

英国轻型机动式炮兵武器系统也采用轮式底盘火炮口径简单化,弹药通用性强火炮口径序列简单化是目前各国轮式自行火炮发展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从目前已经装备和正在研制的轮式自行火炮不难看出,155毫米口径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便

是105毫米口径。尽管有的国家研制了几种不同型号的轮式自行火炮,但采用的身管都是155毫米口径,只是配用了不同口径倍数的身管。各国的轮式自行迫击炮和轮式自行反坦克炮则清一色才从120和105毫米口径。简化口径序列最大的优点就是弹药的通用性强,特别是目前正在研制的一些精确制导炮弹和制导迫击炮弹很具有吸引力。因此许多国家再设计、研制各种新型火炮是,都把能够发射各种新型弹药作为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减轻战场上后勤保障的负担。

自动化程度高、射速快配用自动、半自动弹药装填系统是现代化火炮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轮式自行火炮的另一大特点,使火炮的最大射速、持续射速和爆发射速有了极大的提高。瑞典FH77BD式自行榴弹炮系统,可使火炮以爆发射速13秒钟3发,最大射速8/分的速度提供火力支援。“凯撒”配有液压自动瞄准系统和半自动装填系统,与先进的火控系统相结合,使该炮的持续射速为6~8发/分,爆发射速15秒钟3发。一个配备8门“凯撒”系统的炮兵连,不到1分钟就可发射总数达1吨多重的炮弹,可在战场上形成强大的火力攻势。

重量轻、战略战术机动性好在现代战场上,作战环境瞬息万变,这就需要作战部队不仅要有强大的火力,还要具有较强的战略战术机动能力。轮式自行火炮最突出的特点是重量轻。如“凯撒”是当今世界上重量最轻的155毫米52倍口径自行榴弹炮,其战斗全重只有18

吨,空运时只有16吨;新加坡155毫米LWSPH轻型轮式车载自行榴弹炮全重仅7吨,不仅可用C-130空运,还可以用CH-47D和CH-53直升机吊运。轮式自行火炮的公路行驶速度也大大优于履带式和牵引式火炮。通常这些轮式自行火炮的公路行驶速度都在70-80千米/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90-100千米/小时,而履带式自行火炮通常只有50-60千米/小时。

作战反应快、战场生存能力强作战反应迅速是现代战场上自我生存能力的重要保障。20世纪90年代以后研制的轮式自行火炮多数都装配了多种高科技产品,如炮载火控系统、陆地导航系统、GPS 接收机等等,使整个武器系统的作战反应速度有了惊人的提高。如FH-77BD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利用陀螺和加速度计检测火炮位置、神官方向和仰角等,系统展开后无需进行标定即可作战,大大缩短了作战反应时间,使火炮从行军状态到作战状态全过程用时仅为50秒;完成整个作战过程,即进入作战状态、发射8发炮弹、撤出战斗、转移到500米外,用时不超过180秒。试想,从发现敌情到结束战斗,整个过程只有3分钟,这样的作战反应速度,使敌人几乎没有还手之机,自然也就避免了遭受对方反火力袭击,提高了战场生存力。

4.发展趋势:

美军在《2010联合设想》中指出,未来的陆军将建设成为“一支反应更迅速、部署更便捷、行动更灵活、能力更全面、生存能力更强和耐力更持久的部队”。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为了解决目前重型师过重,轻型师火力不足,无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问题,美陆军已经开始建立一支轮式化中型部队。美国、英国、德国的陆军都在加大轻型轮式装备上的研制与改革。可以预见,在未来陆地战场上,这些

轮式装备将以其召之即来的高机动能力和稳、准、狠的火力,成为现代战场上的核心力量。

榴弹炮——大口径、长身管目前世界各国发展的轮式自行榴弹炮,除少数配用105毫米口径的身管外,大多数都采用了155毫米口径39、45或52倍口径的身管。特别是自从“凯撒”问世以后,相继出现了一些采用155毫米52倍口径身管的先进轮式自行榴弹炮,如美英联合研制的轻型轮式自行榴弹炮,法国和瑞士联合研制的轮式自行榴弹炮,南斯拉夫正在研制的轮式自行榴弹炮。另外还有一批现代化程度非常高地轮式自行榴弹炮,原本采用的是155毫米39倍或45倍口径长度的身管,但是认识到大口径、长身管火龙的优越性后,立即向这方面改进。

火箭炮——轻型、高机动同样是出于“火力足够。关键在轻”的原则,高机动轻型轮式火箭炮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继美国高机动轻型轮式火箭炮提前装备部队后,英国也加紧了其LIMAWS(R)轻型机动式火箭炮的制造工作,随后将进行一系列的机动性、空运、涉水以及发射试验。另外法国也在考虑研制轻型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以装备轻型部队,并已于2003年签订了掩饰样炮合同,计划两年内完成样炮制造。

迫击炮——主流120毫米与81毫米迫击炮相比,120毫米迫击炮无疑更具有杀伤力,如1发120毫米榴弹可以携带2.5~3千克的战

斗部,而81毫米迫击炮弹的战斗部重量仅为0.5~0.7千克。另外,120毫米迫击炮在发射新型弹药方面更具有优势,能发射子母迫击炮弹、智能迫击炮弹和制导迫击炮弹。特别是“灵巧”迫击炮弹,可使迫击炮在作战概念与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赋予了迫击炮能打击坚硬点目标(如装甲战车或掩体等)的能力。在维和行动中,用一发炮弹摧毁小型目标,并减小附带损伤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120毫米轮式自行迫击炮在近年多次战争中的不凡表现,使其倍受重视,甚至对武器装备的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已经有不少国家正在逐渐用120毫米轮式迫击炮系统取代过去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81、82毫米便携式迫击炮。轮式自行迫击炮将是未来战场上不可或缺的现代化武器系统。

5.结束语:

轮式自行火炮武器系统的大量研制和应用是近些年来世界武器装备研制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继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轮式车载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和高射炮以后,又相继出现了轮式自行反坦克炮、迫击炮、榴弹炮和远程多管火箭炮。这些轮式自行火炮武器的共同特点是:保持了原有火力系统的威力;选用了轻型装甲底盘,大大提高了其机动性能;配用了先进的一体化火控系统,具备了自主独立作战的能力。轮式底盘较履带式底盘一般要轻30%左右,一般只有15吨左右,体积也较小,便于战略空运、海运,甚至直升机吊运,

而且公路机动性能好,适应于快反、两栖及城镇地区作战。它一经问世即受到世界各国军界的高度重视。美、法、德、意等国纷纷研制,并很快将其装备于本国的快速反应部队。随着独立悬架和中央轮胎充放气等现代汽车技术的进步以及世界公路系统的飞速发展,轮式自行火炮已经也必将得到更加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谈乐斌,张相炎,管红根,陈新,戴劲松,陈昌顺.火炮概论.北

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增禄.陆战机动平台概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3.张相炎,郑建国,杨军荣. 火炮设计理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

版社,2005

4.武瑞文,徐大洋,蓝天翔.现代自行火炮武器系统顶层规划和总体

设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5.陈家瑞.汽车构造(第五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摘要: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针对2012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应加强防控风险的准备,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及时应对和化解各种冲击,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安全问题、经济增长。 一、周边国家“合纵连横”,利用上安全议题制衡中国。 2011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越、中菲之间的摩擦不断,冲突升级。中国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经成为美国与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一。周边国家“合纵连横”,试图共同制衡中国。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矛头也直指中国。美国以海上安全作为其构建“雁型安全模式”的主要“抓手”,得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积极配合,南海争端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未来,南海争端将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地区军备竞赛加剧。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整体上都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这种态势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目前,美国是全球绝对的军事霸主,带给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正在不断建设和巩固军事强国地位;印度推动全方位进攻性军事战略,成为中国周边的“上升性威胁”因素;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强军备建设,尤其是海军军备。 美国是亚太地区绝对的军事霸权国家,对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和政治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加速东移,未来一段时间,东亚是美国军事战略关注的首要地区,中国是其防范的重点。 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周边国家眼里,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幅度过快,而中国的意图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焦虑感的上升。中国“军事威胁论”随着中国军力的增长而被放大。虽然美国军费开支和军事实力远远高于中国,但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意识更强,这主要表现为:澳大利亚认为中国将成为亚洲的主要的军事力量;东南亚国家加快军备建设,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关系,尤其是菲律宾和越南;日本将中国列为主要防卫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周边国家正加强军事合作,联合制衡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研究_孔彬

52?2013年7/8月号 总第102/103期? 显示技术是人机联系和信息展示的窗口,广泛应用于工业、娱乐、通讯、教育、交通、医疗、军事等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显示产业也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性支 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2012年8月21日,科技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下简称“规划”),倡导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潮流。 1.概况 100余年来,世界显示技术日益呈现出技术融合化、种类多元化、应用综合化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图1): 一是传统的显示技术阶段,主要以物理光学显示为主,包括镜片投影显示。二是现代显像管显示技术阶段,以1897年发明CRT 技术为标志。三是现代平板显示技术阶段,开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现已形成了全球迅猛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四是当代新型显示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引发了全球显示产业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显示技术迅速取代CRT 等传统显示技术,出现了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和产品互相补充、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如图1所示。 目前,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 金阶段。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研究 孔彬 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其中,我国激光显示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3D 显示技术与国际同行差距较小,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产业发展迅速。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等主流显示技术自主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均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未来显 示储备技术场发射显示的发展势头也较明显, 多种显示技术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的集成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迎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期。 激光显示和3D 显示技术已经被人们熟知并处于大规模应用阶段,下文将重点介绍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等三种新型显示技术。 2.有机发光显示 有机发光显示,又称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的发光原理和无机发光显示相似。当元件受到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C)所衍生的顺向偏压时,外加之电压能量将驱动电子(Electron)与空穴(Hole)分别由阴极与阳极 注入元件,当两者在传导中相遇、结合,即形成所谓的电子-空穴复合(Electron-Hole Capture)。而当化学分子受到外来能量激发后,若电子自旋(Electron Spin)和基态电子成对,则为单 重态(Sing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荧光(Fluorescence);反之,若激发态电子和基态电子自旋不成对且平行,则称为三重态 (Trip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磷光(Phosphorescence)。OLED 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 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 图1 显示技术发展总体历程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西方的火炮射程差距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西方的火炮射程差距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其在世界海战史中不占重要地位,然而却成为欧洲人使用新式武器的一个试验厂。在这些战争中,火炮射程是制约东西方陆海炮战胜负的重要因素。此时期的清朝船炮技术处于“木质风帆时代”的水平。清军作战的主力绿营水师兵器是冷热并用,火器配置约占70%,冷兵器占30%,其中火炮配置达5%,比陆军火炮1%的比例高些。船小且易腐朽。船炮绝大多数由各省自制,形制大小不一,主导型火炮-红夷炮技术处于欧洲17世纪加农炮系列的水平上。我们今天按照其弹药装填方式的不同,对其划分6种类型:重型红夷炮、铁模炮、冲天臼炮、抬炮、子母炮以及纸质基体的火箭等。此时期的欧洲船炮技术正处于由“木质风帆时代”向“蒸汽铁甲舰时代”的过渡期。此始于19世纪30年代,于60年代基本完成,其船舶从17世纪中叶已经摒弃了人力手划桨,完全凭借风帆借助风力驱动,乃至在19世纪30年代以来又开始使用蒸汽动力运行。 发生在1856—1860年间清军与英法联军之役,英法战船是以螺旋桨推进器为武装的大轮船为主,其舰队是以四至六等级舰为作战主力。铁壳战船虽不大,但动力足,载舷炮数少,但炮身巨大,多是重炮或巨炮。这与中英鸦片战争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在第三次大沽口中西具体的陆海战中,2.1412万人的英法侵略军配炮1095门,炮兵比例达到了10%,火炮比例达到了5%。以英法为代表的主

要欧洲国家在17世纪中叶已全部淘汰冷兵器而进入火器时代,火炮技术正处于从前装滑膛向后装线膛的过渡期。 英海陆军使用的主导火炮也仍为流行370多年的前装滑膛炮———加农炮、17世纪末期以来创制的榴弹炮、陆海兼用的臼炮、1778年英国人发明的海上用卡龙炮、1805年英人康格里夫发明的直杆式火箭炮等,少部分1854年由英人阿摩士壮设计、1859年载于舰船、1860年8月12日在塘沽新河炮台首次实战的后装弹药和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线膛炮。侵华法军使用的火炮也是以前装滑膛炮为主,但以使用了12磅弹拿破仑青铜前装线膛炮为其特色。射程可分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两种,二者都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最大射程是指发射角为45°命中目标的距离;有效射程是指某距离上弹头的动能大于杀伤目标所需要的动能、弹头就能杀伤目标的距离。此时期的中西火炮射程主要指的是有效射程。因为最大射程通常对目标不构成伤害。 一、清军火炮射程的探讨 红夷炮原只是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之间,欧洲殖民者在侵略中国东南沿海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火器实物。中国政府在1600—1860年的260多年间掀起了4次仿制红夷炮的高潮。在此期间的中国火炮多属于欧洲重型加农炮型,主要使用斤两偏小的球形实心铁弹,其他形制如链弹、霰弹、爆炸弹等极少。球形弹常用“打水漂”方法以达到多次杀伤的目的,有效射程可以翻倍。中国工程家丁拱辰在1843年编撰了火器著作《演炮图说辑要》,

液晶显示器及其军事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概述 作为人机交互过程中最终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显示器是信息装备的重要器件。在战场、海陆空三军的作战指挥、武器控制及信息处理系统中,无论是大型固定设施、运动机械还是便携式仪器,都必须配置显示器以便为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例如,在飞行器座舱中,飞行员通过显示器获得关于超视距战术势态、本机状况、火控状态、导航等诸多信息。因此,显示器是现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通过改变电场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来调制来自背光灯的光强,从而达到显示信息的目的,通过在像素上加滤色片即可实现彩色显示。它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低电压 (3~5V)、微功耗(工作电流仅为μA/cm2量级); (2)易于彩色化,在色谱上可准确复现,彩色失真极小; (3)工作时电磁辐射极微弱; (4)体积小、厚度薄,显示画面为纯粹的平面; (5)重量轻,相对于阴极射线管(CRT)而言具有突出的优势。 当然,液晶显示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包括: (1)被动型显示,本身不发光,在黑暗环境下必须配外光源或背景光源;(2)视角较小; (3)亮度、响应速度、对比度较差; (4)多数产品工作温度范围不够宽(-30℃~+85℃)。 正因为液晶显示器独特的优点,从其问世之时起就引起了军方的关注,最早使用液晶显示器的是美国的海军航空飞行器。美国1983年就投资研制用于美国海军的轻型模块显示系统,并装备于F/A-18、F-14D战机,开创了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进入军用显示器件行列的先河。 不过,尽管AMLCD在平面度、重量、体积、构型等方面较之CRT具有优良的性能,但AMLCD尚不能广泛地应用,单从技术的角度看,还是因为AMLCD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尚未克服。为了使普通工业级甚至商用级的液晶显示器能够达到军用级要求。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军方,目前多采取对普通的十分成熟的商用AMLCD (多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进行加固,有针对性地对其性能加以改善,使其满足军方对显示器的性能提出的具体要求。 不同的军种以及不同的应用场合对液晶显示器的要求各不相同,对于具体的应用场合,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考虑包括成本等在内的非技术因素,制定适宜的技术指标。 二、军事液晶显示器应用现状 按照有效显示尺寸划分,液晶显示器可分为微型液晶显示器(Micro LCD)和平板液晶显示器(Panel LCD),本文关注的是平板液晶显示器。 平板液晶显示器有效显示画面尺寸一般为5.2~19.6英寸,目前的军事显示器主

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前景

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前景 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当然在发展和前进的过程中亦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这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能够继续坚持下去,而且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逐步深入,中国共产党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基础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将会有着更为新颖、更为全面、更为丰富、更为完善、更为科学的回答。面对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会重新审视已有的结论,该继承的决不放弃,与时代精神不相符合的,坚决予以更新,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树始终根植于实践的沃土之中。面对新的时代呼唤,中国共产党将不会固守过时的教条,注意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不断汲收人民群众的才智、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它的源头活水。这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能够走在发展变化的时代前列。 同时,随着政治民主化的逐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将会更多的摆脱历史的局限,构建起更为科学有效地新机制;随着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国的经济速度将会保持强劲的增长,经济质量将会进一步增强,国民生产总值将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国强民富将成为真正的现实。总之,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政治的不断完善,经济的不断增长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将再次向人们证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届时,人们就会进一步增强对它的认同感,并以更加自觉的态度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够继续巩固下去 中国共产党在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过程中,是成功还是失败,是世界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成功的走向未来,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得人心者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也,失人心者背离人民利益谋取个人的私利之。历史如是说,人民如此看。面对历史,面对人民,中国共产党将以更加崇高的思想境界,更加自觉的实际行动作出新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它作为党的行为准则和实践目标只会坚持不会放弃。一切言行以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最高标准,一切政策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正确尺度,将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选择和执着追求。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健全法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将进一步强化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这样,既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腐败,又能够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取信于民,树立中国共产党的廉洁形象。面对新的历史时代,面对新的历史任务,面对新的历史要求,中国共产党将会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通过强化学习,强化实践,强化管理,使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作风素质、业务素质全面提高,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继续巩固,所从事的事业代代相传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政治局面能够继续维护下去 未来的中国,能否继续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安定的政治局面,这是人们普遍

牵引火炮发展现状

牵引火炮发展现状 在历史上,牵引火炮与自行火炮系统相比,其缺点是进入和撤出战斗较慢,且易受到反炮兵火力的打击。技术对克服这些缺点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多数现代牵引火炮能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进入和撤出战斗。 生产商们目前正致力于减轻105mm和155mm火炮系统的重量,并增大其射程。尽管自行火炮系统的数量迅速增加,但牵引火炮由于具有以下两个优势而备受欢迎: ●牵引火炮重量轻,使105mm榴弹炮和某些新一代武器系统(如BAE系统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研制的M777式155mm榴弹炮)可用UH-60“黑鹰”等战术直升机吊运部署。牵引火炮适合快速反应部队、空中机动部队和两栖作战部队使用。以美国为首的驻阿富汗联合部队使用的火炮系统就是用飞机运送到阿富汗,并用直升机吊运部署,支援战术级军事行动。 ●牵引火炮比自行火炮价格便宜,使用费用也低。对所有陆军部队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不需要机械化部队的陆军部队而言。 采用计算机火控系统,能够保证首发命中概率,减少对目标产生某种毁伤效果所需的时间和弹药。采用52倍口径155mm火炮系统和远程弹药,使敌方很难有效地发挥反炮兵火力,除非敌方也装备了类似的远程火炮系统以及采用雷达和无人机实时提供目标信息的指挥控制系统。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了M198式155mm牵引榴弹炮,那时伊拉克还没有反炮兵的能力。 155mm轻型榴弹炮 英国BAE系统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研制的155mm轻型榴弹炮(美国将其定型为M777),是世界上第一种重量低于4218kg的155mm榴弹炮。该炮使用大量钛铝合金,因此重量减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把155mm轻型榴弹炮作为“维克斯”项目,研制一种射程与美国M198相同但重量小于4000kg的可用各种战术直升机吊运的155mm牵引榴弹炮。M198重7163kg,只能用美国陆军的CH-47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CH-53式重型运输直升机运送,因此限制了该榴弹炮的战术部署。M777能用陆军的UH-60式“黑鹰”突击直升机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型MV-22式“鱼鹰”倾斜旋翼机吊运。1997年,美国陆军/美国海军陆战队轻型155mm(LW155)联合项目选择该榴弹炮来替换M198,美国维克斯公司因此而获益。根据5年工程与开发合同,美国陆军订购了9门炮,首门炮2000年6月交付。2002年11月,该公司获得了一份价值1.32亿美元的94门M777小批量试生产合同。2004年1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完成了对该炮的作战试验,在试验中,4门生产型M777榴弹炮发射了近12000发炮弹。 M777榴弹炮采用39倍口径身管,发射普通榴弹的射程可达24.7km,发射火箭增程弹的射程能达到30km。生产型M777将配备通用动力公司的牵引火炮数字化/数字火控系统,命名为M777A1。该火控系统能为射击指挥中心提供定位、定向基准和数字通信。M777A1榴弹炮脱离拖车后能在4min内发射首发炮弹,在25km的射程上,圆概率误差为50m,不需要试射。软件和硬件升级后,该榴弹炮能发射“神剑”制导炮弹,改进型将定型为M777A2。陆军的首批M777A1式榴弹炮于2006年8月装备第25步兵师第2旅第11野战炮兵团第2

论中国政治未来的发展方向

论中国政治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分析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开始步入了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尤其是1840年~1945年这一个世纪的屈辱血泪史。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关键字】政治文明;封建统治;统治思想;发展方向;社会主义 【正文】 一、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政治文化极为深厚,历史发展的惯性非常大。从夏朝( 约公元前2070~1600年)开始到辛亥革命前,中国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 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繁荣期。其中春秋(公元前770 ~公元前476 年)战国(公元前475 ~公元前221 年)时期知识分子不断涌现及各流派思想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之后二十多个世纪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在此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

中国电磁炮发展历程.

中国电磁炮发展历程 经过17年的研究和实验,中国的新概念武器“超高速动能电炮”的研制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即将问世,2007进入局部试用阶段。据透露,现在世界一些主要的国家如美、俄等,都在研究这种新概念武器,中国虽起步稍晚,但有长足的进展,电磁发射技术并不比先进国家落后,更有可能首先拥有这种超高速动能武器。 电炮分为“电磁炮”和“电热炮”两类。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推进弹头到每秒50公里的超高速状态,常规武器望尘莫及,具有战略性武器的功能,分轨道炮、线圈炮和重接炮三种形式。电热炮是利用电热能量来推动弹头,最高射速每秒约3公里左右(传统火炮每秒2公里),可作为战术武器使用,分直热式和间热式两种形式。 我国的电磁炮的理论论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基本完成,从那时起就开始进行实用化的研究,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经结出丰硕的成果,2007年进部分装备部队进行量产前的定型试用。 一种电磁炮是口径20MM左右的车载反坦克电磁炮(也可能实现机载),该炮的核心设备包括**MW级的高脉冲发电机、超导线圈和高速装弹机,可以把超过120g的实心穿甲弹加速到3.5km/s以上,射速在10发/分到15发/分之间(射速和弹头初速要求有关)。实验表明,弹头虽小,但是由于初速高,完全击穿现役所有主战坦克装甲,效果就和用AK47扫射本田轿车一样。 这使人们不禁联想到在伊拉克战争中一辆M1A2侧甲上的神秘弹孔,该孔的直径和一发12.7MM弹丸类似。虽然这肯定不是中国电磁炮的杰作,但是我们可以猜想,其他国家的类似装备已经进入使用阶段的研究。

另有资料表明,我国高脉冲发电机的研究,已经为激光武器的实用提供了保证。与上述反坦克电磁炮采用相同发电机的高功率战术激光器已经达到了车载的水平,可以有效攻击近距离的空中飞行目标。 另外一种更具战略价值的电磁炮,口径在250MM-280MM之间,核心设备高脉冲发电机达到了**MW的水平,超大孔径超导磁体的储能达到了**兆焦耳以上,可以把超过150kg的弹丸加速到**km/s以上,射程超过300公里。 该炮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在解决电磁发射的实现及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后,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研制与之配套的弹丸,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消除强电磁场和高温(弹丸高速运动时产生)对弹丸内部设备的影响。最后研制出了特殊的高分子材料解决了这一问题,由这种材料制作的外壳可以保护弹丸内部。同时,弹丸装药的配方也进行了改进。 超高速弹丸的弹道特性我们也已经掌握,弹丸在发射后接近目标区时,屏蔽外壳脱落,打开尾翼以实现减速和姿态控制,进入滑翔状态,此时可以利用卫星定位信息进行精确打击。显然,在这时我们遇到了另外的瓶颈---卫星导航,这只有等“伽利略”或“北斗2”了解决了。 毫无疑问,在本世纪的头十年以后,战争的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化。那时,美国DDX上的155MM超级大炮将实现200公里以上的射程,而我们的“超级大炮”也没有落在后面。

论火炮的未来发展趋势

火炮------战争之神的未来 1208060110 张琦祺战场上,在敌我双方短兵相见之前,远距离打击敌人是基本不变的原则,古时有弓箭,有弩床,有投石机等,而火炮的出现则是将远程攻击有了质的飞跃。 在百度百科中,火炮被定义为指利用机械能、化学能(火药)、电磁能等能源抛射弹丸,射程超过单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口径不小于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击武器。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火炮最大的特点就是射程远,火炮之所以会被称为战争之神我想也是由这个决定的。 从历史记载最早的由中国的元朝在部队中装备的最早的金属身管火炮------青铜火铳开始,火炮就活跃在战场上。在古代战争中,以攻城战为例,攻击一方利用火炮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精度(相对于投石机而言)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集中、突然、连续地对城墙进行火力攻击,同时对守方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震慑。同时,守方利用火炮也能很好的将防守的攻击距离延伸,以对敌方扩大杀伤。 早期的火炮都是滑膛前装炮,因没有膛线,弹头没有旋转的能力,使得弹头在出膛之后,没有有如陀螺定轴性的作用,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命中率大大不足。同时炮弹从炮口装填。因滑膛炮的炮弹与炮膛弥合不严,火药燃气外泻,火药推力减小,射程较近。而线膛后装炮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些确定,将火炮的能力从粗犷的杀伤力度引上了精确打击的方向上。 总之,火炮的发展经历了炮身从最初的滑膛炮到线膛炮,弹药从最初的圆球形发展到筒形,从前装式发展到后装式,瞄准方式从直接瞄准到间接瞄准,从人工瞄准到自动瞄准,从最初的协助步兵作战,提供火力压制,到成为战场的主角,攻城略地的先锋几个历程,火炮逐渐开始在战场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不过导弹的出现又使得火炮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首先在实战中使用了V-1 和V-2 导弹,从欧洲西岸隔海轰炸英国。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导弹是一种携带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的飞行器。有翼导弹作为一个整体直接攻击目标,弹道导弹飞行到预定高度和位置后弹体与弹头分离,由弹头执行攻击目标的任务。导弹摧毁目标的有效载荷是战斗部(或弹头),可为核装药、常规装药、化学战剂、生物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摘要:全息显示技术突破了传统声、光、电局限,将美轮美奂的画面带到观众面前,给人一种虚拟与现实并存的双重世界感觉。本文将从全息显示的理论基础、现代显示技术的全息应用以及全息显示的发展潜力与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全息显示。未来全息显示技术市场发展潜力将是无可估量的。 关键词:全息技术3D投影全息照相全息印刷 Holographic T 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splay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bstract:Holographic display technology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limitations of sound, light, electricity,and will bring magnificent picture to the audience, give us a kind of virtual reality coexist with the double world feel. This text will discuss holographic display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the holographic display theory basis, modern display technology of holographic application and holographic display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trend in this show.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future holographic technology market will be invaluable. Keywords:Holographic 3D projection hologram Holographic Printing 引言: 全息技术其实就是实现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记录的难题早在1947 年就被攻克。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丹尼斯?伽伯博士发明了全息立体摄像,并因此获得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般的三维图只是在二维的平面上通过构图及色彩明暗变化实现人眼的三维感觉,而全息立体摄影产生的全息图则包含了被记录物体的尺寸、形状、亮度和对比度等信息,能提供“视差”。观察者可以通过前后、左右和上下移动来观察图像的不同形象——如同有个真实的物体在那里一样。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全息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目前,计算全息的主要应用范围是:二维和三维物体像的显示;此外,在安全方面也有独特的优点。随着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的不断出现,以及激光扫描器、电子束、粒子束等成像技术的发展,计算全息必将显示更大的优越性,展宽更多的应用领域。全息技术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市场,而且这种新技术正以极大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科技人员致力研究, 其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王缉思: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2008年11月7日,“北京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作了题为“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的主旨报告。以下为全文,选自《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要对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离不开对中国实力及其在全球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评估;同时,要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必须研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研究世界政治的走向和格局的变化。我想分四个方面,对当前世界政治的特点、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个人的一些分析和思考。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它促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技术进步、信息沟通、人员流动,增加了政府透明度。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降低了战争的危险,提高了政治冲突的门槛。但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伴随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出现的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超高消耗、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财富的集中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资本与人力资源加速流通所带来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矛盾。金融动荡、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非法移民、跨境犯罪、恐怖活动、传染疾病、产品安全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议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全球金融风暴,暴露了在缺乏有效、严格的国内监管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严重弊端。这场危机虽然发生在金融和经济领域,但是必然会蔓延到政治和其他领域,带来收益分配方面的更大失衡,激化一些国家的社会矛盾。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非传统安全问题同以领土主权为核心的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各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增加了国际政治中的冲突因素。例如,人们开始担心,能源、粮食、水资源的紧缺,将使一度趋于缓解的领土争夺死灰复燃。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冷战后世界上的武装冲突集中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为国内冲突,而国内冲突又经常引发国际冲突和地区动荡。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一旦危及实体经济,引发经济衰退,原有的冲突和动乱将会加剧。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30年。中国既同其他国家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成果,也同许多国家一样,正在遭遇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面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严重挑战。仅在2008年,就出现了南方寒冬雨雪、汶川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的事故。国际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西方金融风暴等国际因素,也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归纳起来,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至少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二是生态环境恶化;三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拉大;四是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自然灾害或传染病。

资深人士谈中国大口径火炮发展内幕 – 铁血网

资深人士谈中国大口径火炮发展内幕–铁血网 大口径压制火炮通常是指130毫米以上的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它们是各国炮兵部队的主要装备。建国50多年来,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购买到自研,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火炮研制强国。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大口径压制火炮技术逐渐在世界普及,我国过去取得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因此,我们在为过去取得成绩自豪的同时,应该继续努力开创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辉煌的明天。 装备现状 1956年我国以苏联D1型榴弹炮为原型仿制了56式152毫米榴弹炮,1959年以苏联M46型130毫米加农炮和M47型152毫米加农炮为原型仿制了59式130毫米加农炮和59式152毫米加农炮。至此,我国拥有了第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 D1型152毫米榴弹炮是苏联在二战前期研制的,带有浓厚的时代技术特点,身管外有被筒,采用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制退机在身管下方,复进机在身管上方。采用箱形开脚大架,防盾从中部开始向后倾斜,防盾中央载面可以向上滑动。高低机在炮架右侧,方向机在左侧。必要时火炮可幷架射击,

每个大架上有两个驻锄,一个用于硬地面,一个用于软地面。结构与M30型122毫米榴弹炮基本相同,两者除身管外的零件均可以互换。 M46型130毫米加农炮是苏联上世纪5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加农炮,以M1937型130毫米舰炮为基础,用于取代A19型122毫米加农炮,于1954年正式装备苏联陆军。后来苏联又根据M46型加农炮研制了M47型152毫米加农炮。这两者的炮架基本相同,除身管外,只要调整反后坐装置的阻力和更换炮口制退器就可以实现互换(这是当时火炮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两门不同口径的火炮,只要采用不同制退效率的制退器保证火炮后坐质量相同就可以安装在相同的炮 架上,一般把这两种火炬叫做姊妹炮)。M46型130毫米加农炮采用活动身管炮身,炮身由身管和被筒组成。炮口制退器为单室多侧孔冲击式制退器。具有变后坐长的沟槽式液压制退机装在炮身下方的摇架槽内,液气式复进机固定在炮身上方。摇架为槽型,方向机和高低机均为齿弧式。平衡机为气压式。上架和下架均为铸钢件,采用箱形开脚大架。右大架上安装有炮身推拉器,用于炮身战斗状态和行军状态的转换。另外,在左右大架外侧各有一个千斤顶,用于在行军和战斗状态转换中与前车连接。 第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基本满足了当时我国对大口径压制 火炮的需要,但多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56式152毫米

3D显示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3D显示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文章介绍了3d显示技术的显示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目前3d显示的主要技术类型,包含眼镜式3d技术以及裸眼式3d技术。详细阐述了3d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眼镜式和裸眼式3d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对比,分析了各类3d显示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3d显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前景。 关键词: 3d显示;液晶屏;眼镜式;裸眼式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3d display technology wang yong, sun ke, sun shi-xiang (faculty of microelectric engineering,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china) abstract: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3d display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type of 3d display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glasses type 3d technology and naked eye type 3d technology. 3d display technology, glasses type 3d technology and naked eye type 3d technology basic principle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components, basic theory, merits and demerits of various 3d display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3d display technology is previewed.

四大显示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四大显示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机、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也重要的作用。同时,显示 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显示技术是利用电子技术提供变换灵活的视觉信息的技术。 显示技术的任务是根据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利用各种显示设备和显示方法改变光的强弱、 波长等特性,组成不同形式的视觉信息。显示器件是将电信号转换成视觉信号的一种装置, 由于它具有速度快,无机械噪音,使用方便灵活,性能可靠,真实感强等优点,以被广泛 应用于电视、医疗、雷达、仪表及计算机等领域。在计算机系统中,显示器件被用作输出 和监控。由于网络的日渐发达与各式电子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也将愈来愈离不开各种 显示设备,人们花在屏幕上阅读的时间,将会远超过在纸上的时间,因此显示器的性能也就 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现在主要的显示器有传统的玻璃显像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离 子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一玻璃显像管显示器 是一种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器,阴极射线管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电子枪( ),偏转线圈( ),荫罩( ),荧光粉层()及玻璃外壳。 的工作原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的核心部件是显像管。经典的显像管使用电子枪发射高速 电子,经过垂直和水平的偏转线圈控制高速电子的偏转角度,最后高速电子击打屏幕上的磷 光物质使其发光,通过电压来调节电子束的功率,就会在屏幕上形成明暗不同的光点形成各 种图案和文字。彩色显像管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由红、绿、蓝三种涂料组合而成,由三束电子束分别激活这三种颜色的磷光涂料,以不同强度的电子束调节三种颜色的明暗程度就 可得到所需的颜色。 优点:(1)CRT显示器的分辨率可以调节,而且17英寸显示器一般都可达 到在1024×768分辨率、位真彩色下刷新85次的要求,高端CRT显16示器甚至能达到1600×1200的分辨率以上。 ()纯平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大,在多个人使用时不会出现明显的失真现象。 (3)点距较小。目前CRT显示器的点距大多为0.20~0.28毫米, (4)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亮度和对比度较高。 (5)反应速度快,特别是用来玩游戏、观看高速动态影像时,由于CRT的反应时间只有1ms,因此不会出现拖尾残影等现象。 (6)色彩表现力好,CRT可显示的色是无限的,所以,在色彩的表现力和过渡方面, 它具有无与伦比的优点。 缺点:().显示尺寸较小。因为显示器的尺寸实际上是其显像管的尺寸,可以用来显 示图像的部分根本达不到这个尺寸,因为显像管的边框占了一部分空间。对于同尺寸的其他 显示器来说,显示器的显示尺寸较小, ()CRT显示器由于考虑到散热,不得以在屏蔽罩上钻孔导致辐射的泄露。故的辐射大。()不能精确还原图像。由于CRT显示器是靠偏转线圈产生电磁场来控制电子束在屏幕上 周期性的扫描来达到显示图像的目的的。电子束的运动轨迹容易受到环境磁场或者地磁的影 响,无法做到电子束在屏幕上的绝对定位。 ()由於是显像管发光,所以无论刷新多高,都有闪烁,显示器的分辨率越高,其所能达到 的刷新率最大值就越低。一般来讲,屏幕的刷新率要达到以上,人眼才不易感觉出屏幕的闪烁,显示器的刷新率是由其行频和当时的分辨率决定的,行频越高,同一分辨率下的刷新率 就越高;而行频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则它所能达到的刷新率越低。 ()的体积和质量太大。的深度约等于它的对角线长度,也就是说,的显示面积越大,它的 体积也越大,往往占据了用户们大量桌面空间。另外,也不便于携带。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分封制,以西周为代表,秦汉虽有分封(汉朝)但是自武帝起逐渐加强中央集权,唐宋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改革中央地方的沟通,如唐朝的都护府和宋的节度使,明清干脆废除宰相,藩王侯爵无兵权,但是明朝为了加强内廷势力,大力发展宦官势力,导致阉祸不断。总之中央集权是越来越大 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1.世袭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夏商——逐步形成 西周——发展完备 春秋战国——逐渐解题 3.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 西周——发展完备 春秋战国——动摇破坏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势 原始社会制度(远古---夏朝的建立)------奴隶制度(春秋末期)---------封建社会制度(战国的正式确立----清亡) 简述;民族是从原始部落民族上万年的发展直至夏朝建国前是原始社会制度。而随着夏启建立中国第一个朝代时,奴隶制度也随之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并表示确立直到春秋木末期封建奴隶制度的逐步瓦解。而封建社会制度在春秋末期的缓慢建立以及在战国制度确立直到清朝的覆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封建社会制度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几乎都是在封建经济最高峰时所创造出来的。封建社会制度所一直伴随的君主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达到了最高峰,同时也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1.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西汉巩固: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隋唐完善: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加强:北宋初年,“杯酒释兵权”解决兵权的问题;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明清达到顶峰(衰落):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

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篇一: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演变规律 浅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演变规律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13政治班 学号:132131109 姓名:王鑫 浅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演变规律 自公元前22世纪末的夏建立至公元1911年清朝的覆灭,中国历经了十多个朝代的变迁,四千多年的王朝统治。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来看,这四千多年大致可分为两个大的时期,一是夏商周至秦,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处于一个较为松散稳定的状态,说其松散,是因为夏商周三代基本处于相对较为原始的部落联盟状态,缺乏一个强力的中央政府,其形式类似于近代社会出现的邦联制国家,尽管开国的几代君王都有意识的加强中央政权的权力,也建立了权力相对更加集中的中央政府,但随着开国的君王逝去,权力不可避免的由缺乏强力人物的王室向各国诸侯手中转移,导致权力的多极化;

说其稳定,是因为夏商周三代实施的分封制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起到了权力的分散与制约作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使得各国之间互相掣肘,达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格局,这一点从夏商两代五百多年、周代八百多年的统治时间就可以得到佐证。这一时期虽然持续时间与之后秦到晚清的时间相差无几,但从其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及其政治制度对中国整个政治制度史的影响来看,夏商周至秦的政治制度更像是一个萌芽,有着对整个政治制度史影响深远的东西,如宗法制等等,对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影响显然不如后两千年深远,因而其发展趋势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史的发展趋势。与这一时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到晚清的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既有其独有的特点,又具有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史演变的一般规律,因此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史的演变规律也基本可以从这一时 期政治制度的变迁中总结得出。 自秦始皇建立秦帝国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就进入了一个和之前迥然不同的时代,具有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人才选拔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的鲜明特点,而这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史的主要演变规律。 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关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主要发 展规律。应该说,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是对秦以前纷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