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化设计与制造

网络化设计与制造

网络化设计与制造
网络化设计与制造

2 网络化设计与制造

2 . 1 的魅力及企业 /

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采用 / 协议作为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世界范围内许许多多计算机网络联结在一起,成为当今最大的和最流行的国际性网络,也被人们称为全球信息资源网。I 以的主要功用有网络通信、计算机系统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网络信息服务等。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计算机的工作方式,而的出现,又改变了网络的工作方式。对用户来说不仅使他们不再被局限于分散的计算机上,同时也使他们脱离特定网络的约束。任何人只要进人 ,他就可以利用其中各个网络和各种计算机上难以数计的资源,同世界各地的人们自由通信和交换信息,以及去做通过计算机能做的无论什么事情。一经出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遍及美国大陆,并伸延到世界各个角落。

利用技术,可以构建不同的应用。对于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按照对内和对外分成和。

是一个在企业内用的开放标准建立起来的网络结构,整个结构都会在 / 上执行。整个企业网络采用、、、这样一些标准的优点首先是跨平台的应用,无论你用、或也好,所有的工作或工具都是基于的,易学易用;而因为所有的工具及应用程序也是用一个浏览器作为工作界面,使用者不用花时间去学或适应各种工具,像无纸办公的梦想也可能因为的出现而成真。其实是将企业接上供应商、服务商的网络,成为一个大 ,即称为。

、和了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在于是基础,是网络基础和包括和在内的各种应用的集合强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联系,业务范围仅限于企业内强调各企业间联系,业务范围包括贸易伙伴、合作对象、零售商、消费者和认证机构。由此可见业务范围最大次之最小。

2 . 2 组织无时空限制的团队的必然性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技术的应用推广到极致,同时也使基本经济原理得到更直观的体现,即资源配置方式是市场导向的、以效率为核心目标的、并且只有进行合理分工才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信息在网络经济里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在信息使用总成本里,网上检索和处理信息的成本(例如时间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知道,设计是一个知识密集的过程,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获得信息的最直捷的途径,但当检索和理解信息的费用超过一定限度时,雇佣“专家”就成为合理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与其在网络世界中自己去搜索信息再理解消化吸收,不如直接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组织一个各个设计环节的专家团队来完成项目任务.

与传统产业里的专家服务不同的是,网络在原则上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集结“专家”,而每一个专家由于有更多的机会研究和解决自己领域内的问题,可以变得更加专业化而不至于损失规模

经济效益。反映到设计与创新中,它将在不损失广泛性的前提下,提高创新的深度和专业化。同时,随着专业化的深人,专家与普通人之间关于专门知识的信息将越发不对称,需要专门从事将各种专业知识适当整合的工作以满足潜在的大众需求。这样,知识的层次渐渐深化,在最深层的知识到大众需求之间的是一个专家服务的链条,即“知识价值链”。设计是一个系统整合过程,通过网络这一纽带,完成知识与价值的完美结合,即专业化与产品开发的合成。

在一个复杂的设计过程中,每一个技术人员不可能成为所有环节的专家,知识链的各个环节的深层专业化的纵向整合,即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由这一环节的专家来完成,这些专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所考虑的间题将是最全面最有效的。这种纵向整合方式将大大提高设计中信.息的高度可复用性和系统的鲁棒性,降低了设计的总成本。

综上所述,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和人才(专家的知识整合扩大到全球范围.在必要的时候,组织无时空限制的设计团队成为可能,而这种开发模式又是网络经济中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2 .

3 网络化设计、网络化制造与网络化服务

设计与产品开发是多学科的交叉性思维碰撞,是知识整合的产物。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网络和信息为核心的知识爆炸使知识整合的难度越来越大,并且知识的整合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有的需要探索新的基于技术的新模式,有的需要对原有的系统结构进行调整,甚至有的需要在新的模式下探索新的技术与集成的可行性。

以网络为支撑,建立网络化设计与网络创新平台,实现设计共享,即设计视(如白板共享、知识共享、设计过程协同化、设计一生产一流通协同(工作流、数字化分发、个性化、、、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从而形成闭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开发环境,这将是网络化设计与网络化制造的新模式。

网络化设计是产品设计与网络化信息膨胀的必然产物,设计与创新是信息融合的产物,信息量越大,融合中的碰撞就越具有好的结果。网络化设计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对传统产品设计的集成与优化。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更好的开放性,以便与网络化制造系统的无缝集成,从而形成“设计一制造一流通”的一体化,实现传统产业的电子商务。网络化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设计与产品开发的学科交又性,决定了系统的复杂性,实现不同软件与硬件平台的无缝接口是真正实现一体化设计的关键。网络化设计模式的突破正是在于其平台无关性,通过建立基于的设计模型构架,包括通信模型、实体构造模型、知识表示模型、人机协同模型等、实现复杂的建模、设计评价、设计综合、设计协同等。

作为实现人性化设计的工具,网络化设计中的人机交互技术将更加重要,只有优化的设计工具才能创造优秀的产品。网络化设计中的人机交互是媒体、通信与设计实践的结合,与传统的人机交互不同,流媒体的特殊性使交互的对象、交互的方式(包括距离、协同等、传播的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网络化设计中的高可复用

性和高效的人机交互,把基于人机交互技术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将是网络设计研究的一个重点。

设计模型的复杂性,设计过程的知识综合性与流程交叉性决定了必须设计过程中将面对庞大的数据量、数据处理与维护工作。网络化设计模式对于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综合、流程整合与协同

化,通过互联网络环境,实现分布式数据处理。网络化制造将整合产品开发的传统模式,使“设计一制造一流通”融入统一的数字化框架中,减少产品的总成本,相对提高产品的生命周期。

集成化网络生产循环是效益成本关系与网络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连接生产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加速信息交换的速度、可信度以及知识的优化,减少设计成本与缩短设计周期、优化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把网络化服务整合人系统中,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这些充分表明,研究网络化设计与网络化制造的运行模式,使之与网络化服务相结合,将会在未来的电子商务时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 . 4 网络化设计与网络化制造的关键技术

1 .基于的设计

基于的设计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面向信息与知识驱动是未来产品设计的趋势,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发展,使现阶段的产品设计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数字化程度。

基于的高效率可视化(可视化数据传输的低带宽占用成为研究方向之一

( ,虚拟现实造型语言、3D 和正在建立的X3D 技术标准正是为满足这一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更重要的是,随着在线可视化技术的日臻成熟,可视化与知识系统的信息交换成为产品设计系统的核心,建立基于的3D 数据可视化的知识驱动机制,实现基于知识的可视化设计(包括可视化协同、知识系统可视化接口等是未来网络设计研究的一个重点。

2 .网络化设计描述语言

网络化设计语言是指建立适合网络运行环境和产品设计要求的系统化描述语言。可以大致分为实体建模描述语言、基本通信原语、协同化对话语言、概念化描述语言、知识可视化语言等。产品设计与网络的结合,使带宽成为3D 设计中大数据量的一个瓶颈。在提高带宽的同时,建立完善的适合网络传输的3D 建模语言,减少数据的传输,提高可视化的速度和交互式访问的可用性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同时要考虑平台独立性等问题。3D 、X3D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八P 已经成为公认的网络传输协议,在继承其标准的同时,协同化、知识综合与可视化和概念设计中,需要建立多系统通信原语和知识表达与3D 可视化的接口,利用 ( ,统一建模语言把挖掘知识、概念设计与可视化协同融人统一的框架中。

3 .在线协同设计模型与在线分布设计环境

在线协同设计模型是在前述的网络设计语言基础上构建的网络设计的协同化整体框架。这一框架将实现设计参与性协同、知识构造与知识利用的协同化。在线分布设计环境利用在线协同设计模型,把知识表达、参与性协作与在线3D 可视化相结合,实现可视化协同设计。

由于产品设计的学科交叉,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及专家的参与。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于在线设计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以实现专家控制与知识价值链的专业化整合.在此基础上,在线决策支持加强对专业化知识的纵向整合,简化专家知识的表达,提高产品设计中专业化

知识的可用度。这种决策支持的研究重点不仅包括一般的数据挖掘方法,还有分布式与协同化数据综合与分布可视化问题。

4 ·设计与生产业务流程重组( 一 , 设计与生产是产品开发中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的发展,必须对原有的设计流程重新设计,包括设计环节的重组和增删面向网络的设计环节,建立新的网络化设计流程模型,与生产、流通进行无缝接口。生产过程由于涉及的环节较多,必须对原有业务进行系统

化重组。其重组过程将是建立在网络智能基础上的集约化,包括生产过程的智能数据响应、网络的授权与访问控制、产品定制与生产、品质保证等一系列问题。

5 .产品模型的人机工程与可制造性评价

网络化设计的结果将转移到产品的制造环节,在进行制造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测试。人机工程评价是设计循环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制造循环的开始,它将对产品的可用性进行评价,从而减少产品进人制造循环后修正设计缺陷所带来的损失。

6 .产品模型数字化分发与生产数据管理

产品模型的数字化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利用模型直接用于加工和模具制造,将需要解决对模型的精度和力学、结构等加工特性进行校验的问题。可加工模型由于较大的数据量和计算密集度,在网络制造中对模型的分布式计算与数字化分发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需要将分布计算环境的并行计算与互联网络计算的带宽占用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分发速度和安全性。

数字化模型的分发必然涉及合理的生产数据管理问题。由于的普遍性,产品的生命周期与设计、创新、销售、分发、维护等每一个环节相关将缩短产品在设计与生产环节的停留时间,相对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作为网络化制造的核心,融人从需求收集、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到供应链集成与生产,产品维护的每一环节。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定义构架,整合数据的流转模型,完善不同的数据接口,为设计与生产中的进一步数据挖掘提供良好的数据与知识表示接口。

7 .工作流管理

工作流管理与是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两个组成部分,是从面向任务与面向信息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管理方法。应用工作流管理集成 ,是产品开发过程发展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把数据信息融人到生产的统一流程中,提高生产的效率。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组件是工作流应用规划接口和工作流制定服务。前者进行工作流、工作流行为与行为资源的标准化;后者包含执行接口和工作流引擎的执行服务。建立好的工作流管理,就是研究有效的从设计到生产的映射关系,实现产品分目结构

( , 、装配分目结构( 、作业分目结构( 与工作流模型、工作流制定实例的映射,这是今后工作流与研究的核心问题。

8 .供应链管理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供应链管理( , 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 作为网络设计与网络制造的纽带,在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

是网络化服务的整合,“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通过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一方面需要建立和优化供应链结构模型,另一方面要研究供应链系统的信息支撑技术,主要包括通过电子数据交换( , 实现可靠流通,有效减少低效工作和非增值业务,基于 / C / 的产品设计与生产的物流协同,基于的供应链企业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

网络化设计与网络化制造作为网络计算的一种应用模式,在网络发展中有一些共性问题,如安全性、可靠性、速度与可伸缩性等,这些共性问题将不作为网络化设计与网络化制造的核心问题考虑。

作者:汽车模具

万能工具显微镜智能化测控系统

万能工具显微镜智能化测控系统 万能工具显微镜、分度头、光学测角仪是用传统方法对长度和角度等几何量的测量的常用工具。基于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长期稳定性好等优点,这些仪器在几何量测量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测量仪器中的大型光学仪器,万工显功能特别强大。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并结合附件在直角坐标及极坐标下进行各种几何量的测量,在精密测量中使用十分广泛。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精密测量的精度、效率等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光学测量仪器达到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 设计应用光栅数显技术,能使万工显测量、读数实现数字化。这种数字化的智能测控系统用以解决老旧万工显操作繁琐、人为误差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这将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它可以对很多院校和厂矿这类老旧仪器进行改造,提高了读数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其在精密测量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实际的意义。 1 系统需求分析 本课题是基于成熟测量工具万工显的技术升级改造,既要保持原有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又要降低测量难度,所以要选择适用于万能工具显微镜改造升级并且经济实用的位移传感器;为避免误差积累影响系统精度,需自行设计机械安装方案;为避免错位松动影响系统稳定,需严格遵守安装说明。 1.基于DSP技术的信号细分及数据采集电路模块设计 原有仪器测量精度较高,稳定性好。改造升级后要达到甚至超过原来的测量精度,保持更好的稳定性。在满足这些要求的情况下,选择DSP技术对信号细分和数据采集。 2.功能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为了使样板、螺丝、齿轮、滚刀等的检测从不可能到可能,从不精确到精确,从复杂到简单。自行设计万能工具显功能軟件,实现简

单几何元素、基本几何元素、组合几何元素等规划测量功能。同时,系统完成了万能工具显微镜数字显示仪表的图形测量、图形构造、图形预置、公制/英制转换、坐标摆正、直角坐标/极坐标转换、参数设置、用户提示等先进的仪表功能的实现。 2.光栅检测原理及光栅位移传感器选型 1.光栅检测原理 光栅位移传感器也称光栅尺或计量光栅,由标尺光栅和光栅读数头两部分组成,指示光栅则装在光栅读数头中。标尺光栅一般固定在机床活动部件上,光栅读数头装在机床固定部件上。目前计量光栅的位置检测技术发展已相当成熟,被广泛用于角度位移检测,也可用于直线位移检测。 2. 光栅信号细分及数据采集 光栅的刻划密度基本上决定了光栅尺的分辨率。然而工艺水平限制光栅的刻划密度受,而且从成本来讲刻花线数越多,就越昂贵,因此很难依靠提高刻划密度来提高光栅尺的分辨率。采用光栅信号细分技术是提高光栅尺分辨率的另一途径。光栅测量系统本就有较高的分辨率,若再配合电子细分则可以达到很高的分辨率,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细分实现越来越简单、可靠。根据本课题实用型升级改造的要求,光栅信号细分技术来提高光栅尺的分辨率。 3.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采用为CCS(Code Composer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该环境下编程代码的可读性更好、可移植性更高,便于二次开发。 1.开发环境 CCS是一种针对TMS320系列DSP的集成开发环境,提供有环境配置、源文件编辑、程序调试、跟踪和分析等工具。它支持如下开发周期的所有阶段:设计、编程和编译、调试、分析。 2.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良好的设计方案可以减少软件的代码量,提高软件的通用性、扩展性和可读性。本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步骤如下:

网络化智能化总控系统方案简述

网络化智能化总控系统 1.前言: 这种模式是通过前端设备将模拟和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串行的多路音频流,在普通以太网上进行信号的传输和交换,并且可以通过PC对所有的信号和音频设备进行图形化监测监控。多路音频流在以太网上的传输采用国际标准的Cobranet协议,业内有很多厂家的产品支持该协议,能给用户留出足够的选择空间。 基于普通以太网音频路由器的播控模式,在全国已有几十家成功应用案例。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比较符合广电总局在《中国广播电台网络化建设白皮书》中所指示的发展方向。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很好的兼容性 具有模拟和数字音频接口,兼容几乎所有的现有音频设备,电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节约投资。同时也给电台以最大的灵活性。 ?给电台最大的选择权 采用国际标准的音频信号网络传输协议,具有几十个厂家的产品支持,给用户以最大的选择权。 ?易扩展性 由于采用的音频传输协议是国际标准,而且各种控制协议又是公开的,因此电台可以根据的实际需要,进行二次开发,组建具有特色的网络化播控系统。 ?很好的可扩展性 这种模式是基于普通的以太网,和音频工作站系统的网络结构完全一致,可以很方便地和电台其他进行联网和互控,组建一体化的广播电台综合台网。 ?完善的监测手段 通过网络,可以对所有音频路由器终端的工作组状态和音频信号进行监视监测,包括音频信号指标的在线监测,结合其他的监测手段,可以对全台所有的音频设备及其他影响安全播出的因素进行综合监测,组建智能化播控系统。 ?高度的安全性 由于网络音频传输系统是由多台音频路由器联网组成,整个系统不存在一个中心设备(系统主机),任何一个设备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较之其他以某台主机为中心的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系统具有多种冗余设计手段,可以更好地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采用网络音频路由器组建网络化播控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监控和自动播出网监测技术,设计了一套全网络化智能播控系统,使得全台音频信

030241004-网络化测控系统-陈亮-110926

《网络化测控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0241004 课程英文名称:Basis for the Design of Embedded Instrumentation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38 实验:10 上机:0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1.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测控系统的网络化结构和设计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网络化测控系统所能应用的领域; 2.掌握网络化测控系统原理的基本设计原理、方法; 3.具有一定的组态软件编写能力,能够掌握常用工控软件和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网络化测控系统的组成结构。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常用工业控制现场总线、DCS的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工业以太网的组成、工业无线网络的组成、组态软件的开发以及网络化测控系统设计的能力。 3.基本技能:掌握组态软件的开发、Dynamic C设计等 (三)实施说明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突出重点并及时补充相关计算机发展的新知识,特别注意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计算机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讲解,通过实验环节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动画设计制作基本概念、软件平台使用方法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不要求死记硬背,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开发动画的能力,重点是掌握软件开发平台的使用技巧,并能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动画开发。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组态王软件平台完成程序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选修课为《微机原理》、《电气工程制图》、《电子测量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本大纲立足于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习题从教材中选取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补充,基本每次课后都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实验环节要保证质量完成。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网络化测控系统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际应用的能力。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一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一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 答: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 2、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周期采样 指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相等,也称为普通采样。 (2) 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且同时进行采样,则称为同步采样。 (3) 非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但不同时开闭,则称为非同步采样。 (4) 多速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每个采样开关都是周期采样的,但它们的采样周期不相同,则称多速采样。 (5) 随机采样 若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不相等,则称为随机采样。 3、简述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和微分调节的作用。 答:(1)比例调节器:比例调节器对偏差是即时反应的,偏差一旦出现,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 P。比例调节器虽然简单快速,但对于系统响应为有限值的控制对象存在静差。加大比例系数K P可以减小静差,但是K P过大时,会使系统的动态质量变坏,引起输出量

振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 (2)积分调节器:为了消除在比例调节中的残余静差,可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加入积分调节。积分调节具有累积成分,只要偏差e不为零,它将通过累积作用影响控制量u,从而减小偏差,直到偏差为零。积分时间常数T I大,则积分作用弱,反之强。增大T I将减慢消除静差的过程,但可减小超调,提高稳定性。引入积分调节的代价是降低系统的快速性。 (3)微分调节器:为加快控制过程,有必要在偏差出现或变化的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使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微分调节的原理。微分作用的加入将有助于减小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 4、采样保持器LF398工作原理图如下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LF398的电路原理:放大器A2作为比较器来控制开关K的通断,若IN+的电压高于IN-的电压,则K闭合,由A1、A3组成跟随器,并向C H端外接的保持电容充电;IN+的电压低于IN-的电压时,则K断开,外接电容保持K断开时刻的电压,并经A3组成的跟随器输出至Aout。 5、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答: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模|z i|<1,即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 6、为什么会出现比例和微分饱和现象? 答:当给定值发生很大跃变时,在PID增量控制算法中的比例部分和微分部分计算出的控制增量可能比较大(由于积分项的系数一般小得多,所以积分部分的增量相对比较小)。如果该计算值超过了执行元件所允许的最大限度,那么,控制作用必然不如应有的计算值理想,

酒店客房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酒店客房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北京威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零零八年一月

目录 一、系统的概况及需求分析 (2) 二、威控客房控制系统为酒店带来的经济效益 (2) 三、VC-RC1000系统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VC-RC1000系统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节能、节省配置、节约人力资源、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更安全的保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人性化的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全面提高酒店管理水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高性能的成熟系统产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VC-RC1000系统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系统优势体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威控客房控制器与其它厂家控制器的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VC-RC1000系统的整体设计详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酒店客房控制系统的构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6.2单客房系统设计构成及主要设备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6.3通讯系统的结构及设备 (6) 6.3.1 系统通讯结构 (7) 6.3.2 系统通讯设备 (8) 6.4客房控制系统软件 (8) 6.4.1 最可靠的平台、最安全的技术保障 (9) 6.4.2 软件功能强大,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9) 6.4.3 可靠性高 (10) 6.4.4 灵活通用,模块化结构 (10) 6.4.5 界面友好 (10) 七、系统运行模式及功能 (12) 7.1无人模式 (12) 7.2入住模式 (12) 7.3欢迎模式 (12) 7.4普通控制模式 (13) 7.5睡眠模式 (13) 7.6已租外出模式 (14) 7.7退房模式 (14) 7.8特别模式 (14) 八、VC-RC1000系统的实施步骤 (14) 附图一:RCU工作原理图 (16)

网络化设计与制造.

2 网络化设计与制造 2 . 1 Internet 的魅力及企业Intranet / Extranet Internet 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采用TCP / IP 协议作为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世界范围内许许多多计算机网络联结在一起,成为当今最大的和最流行的国际性网络,也被人们称为全球信息资源网。I 以ernet 的主要功用有网络通信、计算机系统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网络信息服务等。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计算机的工作方式,而Internet 的出现,又改变了网络的工作方式。对用户来说,Internet 不仅使他们不再被局限于分散的计算机上,同时也使他们脱离特定网络的约束。任何人只要进人Internet ,他就可以利用其中各个网络和各种计算机上难以数计的资源,同世界各地的人们自由通信和交换信息,以及去做通过计算机能做的无论什么事情。Internet 一经出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遍及美国大陆,并伸延到世界各个角落。 利用Internet 技术,可以构建不同的应用。对于Internet 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按照对内和对外分成Intranet 和Extranet 。 Intranet 是一个在企业内用Internet 的开放标准建立起来的网络结构,整个结构都会在TCP / IP 上执行。整个企业网络采用HTTP 、FTP 、NNTP 、SMTP 这样一些hiternet 标准的优点首先是跨平台的应用,无论你用PC 、MAC 或UNIX 也好,所有的工作或工具都是基于Web 的,易学易用;而因为所有的工具及应用程序也是用一个Web 浏览器作为工作界面,使用者不用花时间去学或适应各种工具,像无纸办公的梦想也可能因为Intranet 的出现而成真。Extranet 其实是将企业Intranet 接上供应商、服务商的网络,成为一个大Intranet ,即称为Extranet 。 Internet 、Intranet 和Ext 了anet 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在于:Internet 是基础,是网络基础和包括Intranet 和Extranet 在内的各种应用的集合;Intranet 强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联系,业务范围仅限于企业内;Extranet 强调各企业间联系,业务范围包括贸易伙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定义 在现代工业控制领域,计算机以其无以伦比的运算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在测控系统中起到了很大了作用,测控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测控系统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测控系统处于自动测量、人工控制阶段,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但由人工操作,速度受到了限制,不能同时控制多个对象。 在20世纪60年代,采用电动单元组合式仪表测控系统,测控系统处于模拟式控制阶段,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速度都有了提高,但抗干扰的能力比较差,且对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比较高。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计算机集中测控系统以及分布式测控系统,才使得人类在控制领域实现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发展 首先,在60年代末期,出现了用一台计算机代替多个调节控制回路的测控系统,就是直接数字测控系统,它的特点是控制集中,便于运算的集中处理,然而这种系统的危险性过于集中,可靠性不强。 随着70年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由美国Honeywell公司推出了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总体分散型测控系统,它的含义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所以又称为集散测控系统。 分布式测控系统是在集散测控系统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新一代测控系统,分布式测控系统更强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协作,有明确的分解策略和算法。 因此,计算机测控系统就是应用计算机参与控制并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与被控对象联系,以达到一定控制目的所构成的系统 2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组成

测量设备计算机主控器执行机构 人机界面通讯模块 图1 测控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包括计算机主控器、测量设备、执行机构、人机界面或通讯模块所组成。 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的主要作用就是向计算机主控器输入数据。一般来说,是利用传感装置将被控对象中的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速度。转换为电量,如电压,电流,再将这些电量送人到输入装置中,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量,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例如:调节阀、电动机)接收主控器的控制信号,输出动作,完成控制目的。 人机界面 计算机系统人机界面是系统和用户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内部形式与人类可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人机界面一般而言分为基于窗体的界面和基于web 的界面,基于窗体的界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对动作的反应十分灵敏,能够及时响应,它是由内部的CPU 处理数据。而基于web 的界面是一个轻量型的界面,它是由远程服务器处理数据。 通讯模块 通讯模块就是通过网络,远程通信。它是计算机主控器与通讯网络之间的连接器,它可以为计算机主控器传递不同的讯号。 总而言之,一个测控系统,核心是主控器,必须有输入输出,一般而言还有人机界面或通讯模块,目的在于数据收集,参数控制。 3 主控器 主控器的结构

某小型无人机测控系统的设计

某小型无人机测控系统的设计 测控系统作为无人机电子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无人机测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描述了某小型无人机测控系统的组成。 标签:无人机;遥控遥测;地面站;操纵器 1 引言 无线电遥控遥测系统是实施对无人机飞行管理的核心,也是保证无人机安全飞行与回收的关键,无线电遥控遥测分系统简称为测控分系统,按功能可以分为无线电遥控子系统、无线电遥测子系统和地面站显示终端。无线电遥控子系统主要用于传输地面操纵人员的指令,引导无人机按操纵人员的旨意飞行以及对安全区的坐标数据进行传输;无线电遥测子系统用于传送无人机的状态参数、位置坐标等信息给地面站;地面站显示终端对无人机的飞行参数、飞行姿态、航向和航迹进行显示,并对程控航线和安全区域进行规化,将规化好的坐标以无线电方式实时转送到机载飞控系统,显示终端还可以对飞行数据进行保存和回放。 作为无人机飞行管理的核心,无线电遥控遥测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传送遥控指令; (2)显示无人机的航迹、姿态、位置、机载设备工作状态、当前遥控指令、测控数据传输质量等信息; (3)设置并装定无人机的原始参数、原点位置、飞行航路和安全区; (4)管理无人机飞行数据; (5)提供遥测信息的串口数据,以接入局域网。 2 测控系统的组成 该小型无人机测控分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它包括机载遥控遥测收发一体机、地面遥控遥测收发一体机、地面站、遥控指令操纵器及天线,并在地面站上增加了一个专用接口供数据接入局域网。 2.1 遥控遥测收发一体机 遥控遥测机载及地面收发一体机均由GD无线数传电台构成,该电台具有如下特点: (1)高性能、高稳定、高可靠,适用于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

网络化测控技术

摘要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分布式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技术的融合促进了网络化智能测控技术的产生,网络化智能测控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引起了相关技术和理论的变革。本文围绕工业现场测控网络、远程智能测控、网络化分布式智能测控等技术中的国内外研究热点问题,阐述了其发展现状及技术特点,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嵌入式Internet远程测控; Multi-Agent系统 A 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computer network, automatic control, and 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prompt the generation of intelligent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network is changing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but also caused a relevant technology and theory revolu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industrial fiel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network, remote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distribute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other hot issues, describes it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trends. Keywords: field bus; Industrial Ethernet;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embedded Internet; Multi-Agent System

无人机数据传输系统-手册

1.概论: 无人机,即无人驾驶的飞机。是指在飞机上没有驾驶员,只是由程序控制自动飞行或者由人在地面或母机上进行遥控的飞机。它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系统、遥控与遥测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着陆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飞行并得以控制。无人机与有人驾驶的飞机相比而言,重量轻、体积小、造价低、隐蔽性好,特别宜于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因此被广泛应用。 二、无人机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无人机没有飞行员,其飞行任务的完成是由无人飞行器、地面控制站和发射器组成的无人机系统在地面指挥小组的控制一下实现的。据此,无人机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单。没有常规驾驶舱,无人机结构尺寸比有人驾驶飞机小得多。有一种无尾无人机在结构上比常规飞机缩小40%以上。重量减轻,体积变小,有利于提高飞行性能和降低研制难度。 (2)安全性强。无人机在操纵人员培训和执行任务时对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保护有生力量和稀缺的人力资源。可以用来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 (3)性能提高。无人机在设计时不用考虑飞行员的因素。许多受到人生理和心理所限的技术都可在无人机上使用,从而突破了有人在机的危险,保证了飞行的安全性。 (4)一机多用,稍作改进后发展为轻型近距离对地攻击机。

(5)采用成熟的发动机和主要机载设备,以减少研制风险与经费投入,加快研制进度。联合研制以减小投资风险、解决经费不足有利于扩大出口及扬长技术与设备优势。 (6)研制综合训练系统。技术要求有: (1)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收集和融合,信息的评估和表达,防御性的信息战、自动目标确定和识别等; (2)设备组成包括低成本结构、小型化及模块化电子设备、低可见性天线、小型精确武器、可储存的高性能发动机及电动作动器等; (3)性能实现包括先进的低可见性和维护性技术、任务管理和规划、组合模拟和训练环境等。 三、无人机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主要包括四部分: (1)飞行器系统 包括空中和地面两大部分。空中部分包括:无人机、机载电子设备和辅助设备等,主要完成飞行任务。地面部分包括:飞行器定位系统、飞行器控制系统、导航系统以及发射回收系统,主要完成对飞行器的遥控、遥测和导航任务,空中与地面系统通过数据链路建立起紧密联系。 (2)数据链系统 包括:遥控、遥测、跟踪测量设备、信息传输设备、数据中继设备等用以指挥操纵飞机飞行,并将飞机的状态参数及侦察信息数据传到控制站。 (3)任务设备系统 包括:为完成各种任务而需要在飞机上装载的任务设备。

网络化制造

1网络化制造经典模式:企业动态联盟 2网络化制造的特征:网络化、协同化、敏捷化、集成化、最优化、远程化 3网络化制造的内涵:敏捷响应、资源共享、企业组织模式、生产方式特征、客户参与、虚拟产品、远程控制、远程监控 4网络化制造系统的技术体系的技术组成:综合技术、使用技术、基础技术和支撑技术。 5网络化制造标准体系组成:制造技术标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质量管理标准四部分。 6网络化制造的定义:网络化制造是按照敏捷制造的思想,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灵活活效,互惠互利的动态企业联盟,有效地实现研究、设计、生产的销售各种资源的重组,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响应和竞争能力的新模式。 7网络化制造系统的定义:是指企业在网络化制造模式的指导思想,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在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软件工具的支持下,结合企业具体的业务需求,设计实施的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 8网络化制造系统结构:1面向独立企业(该系统的结构包括计算机网络环境和数据支撑,企业内部网络化制造,面向企业外部的网络化制造等三个系统)2 面向企业集团(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母公司国有独资(或控股)与子公司职工持大股的矛盾,物质利益刺激与科学管理的矛盾,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其系统的结构由支撑层、集团层、分子公司层、平台层和其它层五个层面构成)3 面向制造行业4面向制造区域5面向现代制造企业的组织状态:独立企业、企业集团、制造行业、制造区域、动态联盟。 动态联盟 1五种常见的企业动态联盟的运行模式:动态决策与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企业信息数据库;联盟企业间的关系;CAD/CAPP系统;总体装配与各职能部门间的关系。 2企业动态联盟的分类:(1)基于产品的工程的网络化制造动态联盟:围绕同一功能环节的动态联盟;围绕产品结构的动态联盟;围绕产品价值链的动态联盟(2)面向供应链的网络化制造动态联盟:网络化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可以减少供应链的环节;生产厂商可以根据网上详细的客户信息,直接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和生产进度,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生产厂商可以按照小批量、多品种的方式组织生产;由于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减少,信息反馈的速度加快,信息采集、整理和传输成本降低,库存降低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因此商品流通成本低,消费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零售商可以专注于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得大中小企业发起和组建供应链成为可能;网络化供应链管理模式分类);网络化供应链管理模式分类;发散网结构的网络化供应链;聚会网结构的网络化供应链;“非”形结构的网络或供应链(3)不同集成对象的网络化制造动态联盟:基于信息集成的网络化制造动态联盟;基于过程集成的网络化制造动态联盟;基于知识集成的网络化制造联盟。 3企业动态联盟的运行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两个问题:(1)盟员企业的搜索和选择问题(2)联盟盟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市场化的盟员企业搜索、选择机制和市场化的竞价定价机制。 4我国企业实施企业动态联盟应注意的关键问题:(1)更新传统经营观念,正确认识精致与合作的关系:a、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观念。b、树立双赢的合作观念。(2)根据自身竞争优势,确定联盟领域动态联盟。(3)明确联盟目标,抓住市场机遇企业之所以要组建动态联盟,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抓住市场机遇。(4)培育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正确选择联盟方式。(5)正确评价与选择合作伙伴在企业确定联盟方式:a、双赢性b、信任性c、相融性d、互补性(6)加强动态联盟运作的管理与整合动态联盟组建:a、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

施肥机的智能化测控系统

施肥机的智能化测控系统 摘要:通过当前中国农业现状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设计一个通过管路连接到灌溉系统的施肥机,通过控制肥水量来实现智能施肥,它能够执行比较精确的施肥过程,预防肥水使用不足或者过度的现象。本设计的职能施肥机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作为控制器,监控软件选用VB 关键词:智能化;施肥机;PLC;VB 农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实现作物的自动施肥,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营养,而在我国这种技术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还处于研发阶段,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应用的智能控制器比较少。我国普遍应用的传统的施肥方式除肥料底施外,田间追肥多以地面撒施为主,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量上不太好控制,肥料的实际利用率只有30%左右,肥料的渗透、挥发严重,既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有污染了水源,空气和土壤。国外的自动控制施肥系统大多施肥和灌溉一体化进行,借鉴这一技术,并考虑中国的现状,可将施肥机设计成为通过管道将肥水混成适合浓度滴灌施加给植物,他能够执行比较精确的施肥过程,按照用户的设置营养配比适量的施肥。大大的提高利用率。 设计的施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应各种环境,加装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控制施肥流量,提高利用率 图1 施肥机的总体结构 智能施肥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设计采用上下位机结构,上位机选用VB软件作为监控软件,下位机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控制图如图2所示 图2 施肥机控制系统图 设计输入有EC值、PH值、流量、压力。EC和PH值是系统主要控制参量和流量、压力一样都通过PLC的模拟输入模块采集进入下位机,这些参数在下位机进行处理,EC,PH值得变化控制施肥阀的动作频率,压力如果超出管道的承受范围则启动调压设备并报警。设计控制部分输出有:电磁开关、调压开关、3路灌溉阀、3路施肥开关和肥料泵。施肥机的运行操作的核心是PLC的控制下进行的。上位机软件主要是显示设置参数、存储数据,观察设备运行状况等功能。 智能施肥机控制器的设计 1)需要灌溉时,控制灌溉阀的打开和关闭,一边按照用户需求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实现给作物的灌水。 2)需要施肥时,施肥控制阀按照系统设定的施肥频率将肥液混入灌溉管道,同时系统实时检测混肥管道中肥水的EC和PH值,并与用户设定的值比较,根据比较调整施肥频率 3)实时检测管道压力,如果压力过高,启动调压装置 4)检测施肥管道的流量,并将EC、PH、压力值发给上位机显示

网络化控制技术的综述

网络化控制技术的综述 姓名:王旭闽学号:预科 网络化控制系统NCS(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又称集成通讯与控制系统ICCS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System)。一般认为ICCS是一种全分布式、网络化实时反馈控制系统,是将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单元通过通讯网络连接起来形成闭环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其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系统节点的分布化和控制回路的网络化。这种网络化的控制模式具有信息资源能够共享、连接线数大大减少、易于扩展、易于维护等优点,但由于网络中的信息源很多,信息的传送药分时占用网络通讯资源,而网络的承载能力和通讯带宽有限,必然造成信息的冲撞、重传等现象的发生,使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时延。时延由于受到网络所采用的通讯协议、负载状况、网络速率以及数据包大小等情况到影响,呈现出或固定或随机,或有界或无界的特征,从而导致控制系统性能下降甚至不稳定,也给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带来困难。网络给NCS带来的主要问题包括:时延采样时刻和执行器响应时刻间出现了不可忽略的滞后;在某时间间隔内存在于时间相关的抖动;由于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发生丢失或冲突,导致时延增大甚至系统失稳。NCS的性能不仅依赖于控制策略及控制律器的设计,而且受到网络通讯和网路资源的限制。信息调度应尽可能避免网络中信息的冲突和拥塞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服务性能。 网络化控制系统是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书基于现场总线技术及自动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系统地介绍了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控制结构、建模方法,网络拥塞闭环控制机理,网络时延闭环控制方法,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及应用,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控制系统设计,基于Internet 和Web的网络远程控制系统设计。网络化控制系统软件开发技术,以及网络化控制技术在工业加热炉、工业锅炉和电厂锅炉湿法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传感器和执行器都是与计算机实现点对点的连接,传递信号一般采用电压和电流等模拟信号。在这种结构模式下,控制系统往往布线复杂,从而增加了系统成本,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性、灵活性和扩展性,特别在地域分散的情况下,传统控制系统的高成本、低可靠性等弊端更加突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也发生了巨大的技术变革,网络化控制系统(NetworkedControlSystem,NCS)应运而生,其主要标志就是在控制系统中引入了计算机网络,从而使得众多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主要功能部件能够通过网络相连接,相关的信号和数据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交换,避免了点对点专线的铺设,而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远程操作和控制,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控制系统中使用网络并不是一个新的想法,它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DCS)的诞生。在DCS出现之前,早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直接数字控制(DirectDigitalControl,DDC),在这种控制结构中,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都与同一台计算机点对点的连接。由于当时计算机昂贵,系统一般采用集中式的体系结构,整个生产过程和控制策略都由一台计算机完成,即使是计算机一个单一的故障也会使整个系统及其所有回路失效。伴随着计算机成本的下降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网络被首次引入到了控制系统,导致了DCS的产生。DCS将控制任务分散到若干小型的计算机控制器(也叫做现场控制站)中,每个控制器采用DDC控制结构处理部分控制回路,而在控制器与控制器、控制器与上位机(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之问建立了计算机控制网络,这种控制结构使得操作员在上位机中能够对被控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某个控制回路的

主排水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

正龙煤业城郊煤矿主排水泵房智能化控制系统 技术协议 甲方:河南省正龙煤业有限公司城郊煤矿 乙方:徐州上若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矿井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需要,对城郊煤矿副井底主排水泵房进行智能化控制系统改造,经甲、乙双方充分技术探讨、方案协商,达成如下技术协议: 一、遵守的主要现行标准及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2009版 MT/T 1004-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1006-2006 《矿用信号转换器》 MT/T 1008-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条件》 MT/T 1002-2006 《煤矿在用主排水系统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 MT 381-2007 《煤矿用温度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AQ 1029-200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 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示》 二、现场设备情况 (1)水泵 MD580-70×8型,10台,流量580m3/h,扬程560m。 (2)电机 Y500-4型,10台,功率1250kW,额定电压6kV,额定电流143.1A,转速1480转/分。 (3)排水阀门 Z941H-64型 DN250 Pg64,手动操作。 (4)排水管路 Φ426×14 3趟。 (5)抽真空方式

射流方式,射流泵DSP-3型,射流阀DN25-64型,吸水阀DN20-64型。 (6)开关柜型号:KYGC-Z型,10台(保护器为DL型) (7)水仓 共3个,通过配水阀与吸水井相通。 三、系统技术要求 1.系统总体要求 城郊煤矿副井底主排水泵房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技术和可编程控制技术,对主排水系统进行在线监测和水泵自动化操作控制,实现水泵的各项运行参数在线实时监测、统计和显示,通过智能专家系统使水泵始终处于高效率的安全运行状态,通过故障参数进行分析、预警,防止事故发生。同时,可根据操作员指令或预定控制程序,自动完成水泵的定时启动、定水位启动、自动切换启动、智能经济运行等操作,自动控制分时运行、削峰填谷,实现水泵的高效经济运行和现场无人值守运行功能。系统既可现场就地操作控制,也可远程操作控制,当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即所有水泵均不能自动运行)时,可切换至手动方式(由水泵司机人工操作)启动水泵,确保主排水系统正常启动运行。乙方提供给甲方的矿井主排水智能化控制系统,必须达到以下技术要求和功能: 1、具有优先控制功能:系统根据检测的水泵历史工况数据使流量最大,吨/百米电耗最低的水泵优先启动。 2、正常情况下,根据小井水位(或水仓水位)系统能自动控制水泵启动、停运台数。当水仓水位高于警戒值(还没有达到安全极限值)需要启动两台水泵或两台以上水泵时,系统则应根据历史检测的水泵工况数据,优先依次启动流量大、吨/百米电耗低、压力(扬程)和流量与第一台在用水泵工况相接近的水泵。当水位低于临界水位需要停运一台或二台及以上的正在运行的水泵时,则应根据历史检测数据,优先依次停运流量较小、吨/百米电耗较高、压力(扬程)和流量相对较低的水泵。当水位排至最低水位时,所有水泵应自动停止运行。 非正常排水(排水抗灾或有淹井危险)时,应具有依次启动主排水泵房所有水泵的自动监测监控功能。 3、水位监测监控传感器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与水仓相连的吸水小井内,且根据水位监测的实际情况,具有自动控制水泵依次启动运行或依次停运的

事件驱动网络化系统的状态估计融合及其应用

事件驱动网络化系统的状态估计融合及其应用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控制系统技术向网络化、分布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方向迅猛发展,网络化系统应运而生,以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和控制的迫切需求,如智能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智能交通控制、无人作战指挥系统等重要领域。然而,网络本身存在的带宽约束、随机丢包和时滞等问题给网络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严重时甚至会使得系统变得不稳定。因此,研究通信约束下网络化系统状态估计融合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传统时间触发采样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事件驱动网络化系统状态估计及其融合问题、量化驱动网络化系统状态估计问题,以及一类事件驱动动态系统执行器和传感器故障诊断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含有结构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网络化系统状态估计问题,基于交互式多模型滤波理论,设计了事件驱动的随机混杂系统状态估计算法。所提出的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省网络带宽和避免最优估计中的组合爆炸问题,而且能够对系统参数或结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2、针对事件驱动网络化系统状态估计融合问题,分别提出了序贯式和分布式的事件驱动状态估计融合算法。序贯式估计融合算法是集中式融合结构,而带反馈的并行式估计融合算法是最优分布式融合结构,且具有与集中式融合结构等效的融合估计效果。3、针对噪声相关的网络化系统状态估计融合问题,在充分考虑噪声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在线性最小方差意义下最优的事件驱动分布式状态估计融合算法。本文的线性矩阵加权

融合准则为线性方差意义下的最优融合框架。4、针对随机事件驱动 网络化系统状态估计融合问题,充分考虑连续系统离散化所引起的相 关性影响,设计了在最大后验概率准则下最优的分布式估计融合算法。本文的随机事件驱动机制能够严格意义上保持系统状态条件分布的 高斯特性。5、针对含有量化信息的网络化系统状态估计问题,综合考虑量化误差和通信不确定性之间的耦合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量 化驱动的状态估计算法。本文所设计的多级量化机制能够以统一的标量量化参数来并行处理测量向量的量化问题,避免了传统量化机制中 量化参数难以确定的困境。6、针对一类事件驱动系统的执行器和传 感器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基于交互式多模型框架的事件驱动故障诊 断方法。本文的故障诊断方法对于一种故障只用建立一个候选故障模型,能够有效降低模型集设计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对于故障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且能够准确地估计出执行器的故障幅值。

网络化控制系统研究综述_692

网络化控制系统研究综述_692 网络化控制系统研究综述 摘要:综述了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国内外学者从控制和信息调度角度对网络化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状态估计器设计以及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化控制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以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网络化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调度;故障诊断 Survey on Status of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ZHANG Wen-xia YUAN Jian Abstract: The state- of- arts of NCS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is surveyed firstly, and then some advances on stability, controller design, state estimator, and model- based fault-diagnosis and fault-tolerant control and so on from control and scheduling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Last the demanding problems on NCS and future research fields are provided. Keywords: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stability analysis; controller design; scheduling; fault diagnosis 1 引言 网络化控制系统NCS(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又称集成通讯与控制系统ICCS(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System),最早可见于Ray A.等人发表的论文中。一般认为ICCS是一种全分布式、网络化实时反馈控制系统,是将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单元通过通讯网络连接起来形成闭环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其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系统节点的分布化和控制回路的网络化。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