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和乳液聚合

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和乳液聚合

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和乳液聚合
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和乳液聚合

北京印刷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反应性非离子乳化剂的制备与乳液聚合

专业班级::2012级印刷工程(1)班

学生姓名:翟维贤

学号:110210132

合作人:

指导教师:李仲晓李仲晓

填写日期: 2015年12月14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两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属专业教研室审查通过后实施。

2、开题报告的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填写或用计算机打印,不得随意涂改或潦草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3、“二级学院”、“专业班级”等名称,应写中文全称,不能用数字代码。学生的“学号”应写完整。

4、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5~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5、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按照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如“2007年11月16日”或“2007-11-16”。

6、开题报告要求统一用A4纸打印。

一、结合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说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及现状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合成一种双官能团的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并用于乳液聚合,得到具有表面交联结构的聚合物纳米微胶粒。研究该反应性乳化剂的使用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包括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液的粒径大小和分布进行表征。

苯丙乳液是乳液聚合中研究较多的体系,由于苯丙乳液性价比高,具有无毒、不燃和污染小等特点,已在建筑涂料、乳胶涂料、防火涂料、胶粘剂、油墨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苯丙乳液性能的研究上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采用反应型乳化剂制备乳液更是热点之一。本次主要研究在苯丙乳液聚合中加入一种反应型乳化剂,并探究其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普通乳化剂是靠物理吸附而附着在乳胶粒表面,在许多情况下会发生解吸,从而导致许多缺陷。例如在高剪切力作用下,易产生凝胶;乳胶液的冻融稳定性差;在乳胶液中添加颜料等组分时,乳化剂与颜料分散剂在乳胶粒和水的两个界面产生竞争吸附,影响流变性和稳定性;在通过凝胶法制备固体产品时,乳化剂会残留在水相,造成环境污染;成膜时乳化剂会发生迁移;残留的乳化剂还会造成成膜速率慢,降低膜的耐水性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使用反应型乳化剂。反应型乳化剂是指能够参加聚合反应的一类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它们是通过共价键的方式键合在乳胶粒表面,这种较强的键合使乳化剂分子在乳胶液存放和使用中不会发生解析,所以在乳胶粒上不会有游离的乳化剂残留,不再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有助于从胶粒中分离出洁净的聚合物;在乳胶成膜时,避免了乳化剂的迁移,使膜的力学性能、光泽度、黏结性等都有很大的提高,从而能够解决许多传统乳化剂的不足。

反应性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为了研究反应型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情况,考察比较了有反应性乳化剂存在下的乳液的粒径、粒径分布及存放稳定性,并与不含反应性乳化剂的乳液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当反应型乳化剂的用量达到3%或以上时,聚合过程顺利且存放稳定;当反应型乳化剂的用量较低时(≤2%),聚合过程虽然比较稳定,但存放稳定性差,表明反应型乳化剂的使用对于乳液的稳定有利。

表1 反应性乳化剂的用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编号反应性乳化剂的

乳液的特能

用量(占单体的

质量比)

乳液1 0% 聚合过程稳定,无沉淀;存放1周,有明显

沉淀。

乳液2 1% 聚合过程稳定,无沉淀;存放1周,有少量

沉淀。

乳液3 2% 聚合过程稳定,无沉淀;存放1周,有少量

沉淀。

乳液4 3% 聚合过程稳定,无沉淀;存放2周,无沉淀。

乳液5 5% 聚合过程稳定,无沉淀;存放2周,无沉淀。

乳液聚合是单体借助乳化剂和机械搅拌,使单体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再加入引发剂引发单体聚合。在用乳液聚合方法生产合成橡胶时,除加入单体、水、乳化剂和引发剂四种主要成分外,还经常加入缓冲剂(用于保持体系PH不变)、活化剂(形成氧化还原循环系统)、调节剂(调节分子量、抑制凝胶形成)和防老剂(防止生胶及硫化胶老化)等助剂。工业化品种有乳聚丁苯橡胶,聚丙烯酸酯乳液等。

乳液聚合的优点:

(1)聚合反应速度快,分子量高;

(2)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温度易控制;

(3)聚合体系即使在反应后期粘度也很低,因而也适于制备高粘性的聚合物;

(4)用水作介质,生产安全及减少环境污染;

(5)可直接以乳液形式使用。

(6)生产方式灵活,利于新产品开发

可同时实现高聚合速率和高分子量。在自由基本体聚合过程中,提高聚合速率的因素往往会导致产物分子量下降。此外,乳液体系的粘度低,易于传热和混合,生产容易控制,所得胶乳可直接使用,残余单体容易除去。缺点是聚合物含有乳化剂等杂质影响制品性能;为得到固体聚合物,还要经过凝聚、分离、洗涤等工序;反应器的生产能力也比本体聚合时低。

乳液聚合的应用:

乳液聚合最早由德国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用此技术生产丁苯橡胶,以后又相继生产了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聚丙烯酸酯乳漆、聚醋酸乙烯酯胶乳(俗称白胶)和

聚氯乙烯等。与悬浮聚合不同,乳液体系比较稳定,工业上有间歇式、半间歇式和连续式生产,用管道输送或贮存时不搅拌也不会分层。生产中还可用“种子聚合”(即含活性链的胶乳)、补加单体或调节剂的方法控制聚合速度、分子量和胶粒的粒径。也可直接生产高浓度的胶乳。

参考文献:

[1] 黄增芳,马军现.含可聚合乳化剂的苯丙乳液合成及其在复膜胶中的应用[J]. 中国胶粘剂,2011,20(8):25-28.9.

[2] 刘国杰.水分散性涂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GUYOTA,TAUER K.Reactive surtactants in emulsion polymeriza-tion[J]. Adv Polym Sci,1999, (111): 45-61.

[4] UNZUE M, SCHOONBROOD HAS. Reactive surtactants in he-terophase polymerization. VI. synthesis and screening of polymeriz-able surfactantswith varying reactivityin high solids styrene-butylacrylate-acrylic aci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J]. JApplPolySci,1997, (66): 1 803-1 820.

[5]张茂根;翁志学;黄志明表面活性单体存在下的MMA/BA乳液共聚合乳液的稳定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01).

二、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包括实施步骤、方法等)

实验步骤

1 试剂与方法

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偶氮二异丁腈(ABVN)、聚乙二醇600、甲基丙烯酸乙基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去离子水,自制。首先,在室温下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并以逐滴滴加的方式进行乳液聚合,然后在65 o C的高温下进一步聚合。最终将得到的乳液通过TEM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液的微观形貌和平均粒径尺寸进行表征,从而探究反应型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 反应型乳化剂的合成

在配有磁力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250ml的烧瓶中,加入25g的聚乙二醇600,13g 的甲基丙烯酸乙基异氰酸酯,搅拌得到均一的溶液。然后加入2滴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在室温下搅拌反应8h,然后将温度设定到45o C继续磁搅4小时后停止反应,得38g的产物。

3 聚合物乳液的制备

将20g的苯乙烯和10g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放入150ml锥形瓶中,加入0.16g偶氮二异庚腈和计算量的反应型乳化剂,搅拌溶解,得到澄清的溶液。将1.11g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47g的抗坏血酸溶解在142g去离子水中,待水相中混合物全部溶解后,将制备的单体混合物溶液过滤并加入到上述的水溶液中,继续搅拌预乳化30分钟,然后用分散机均质高速均质5分钟后移入到250ml的四孔烧瓶中,四口瓶配有机械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温度计。在室温下机械搅拌30min,然后将过氧化叔丁基(0.38g,30%)的水溶液(27g的去离子水)用恒流泵以逐滴滴加的方式加到反应瓶中,引发乳液聚合。约1h滴加完毕,待温度计升温结束后停止滴加氧化剂,继续机械搅拌2小时。最后,将反应体系温度升到65o C继续搅拌反应3小时。冷至室温,减压过滤,得到聚合物乳液。

三、研究进度计划(分阶段完成的任务及阶段性成果形式)

计划时间计划完成内容

2015年11月27日~2015年12月12

下达任务书,调研,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15年12月13日~2015年12月16

设计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2015年12月17日~2016年4月31

实验

2016年5月1日~2016年5月19日撰写、提交论文

2016年5月20日~2016年5月30日论文答辩准备

年月日~年月日

年月日~年月日

年月日~年月日

年月日~年月日

年月日~年月日

年月日~年月日

年月日~年月日

四、指导教师意见(从“文献综述”的质量、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工作量以及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等方面进行评价)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五、专业审查意见

课程群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整理)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

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 乳化剂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而按其在两相中所形成乳化体系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 衡量乳化性能最常用的指标是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HLB值低表示乳化剂的亲油性强,易形成油包水(W/O)型体系;HLB值高则表示亲水性强,易形成水包油(O/W)型体系。因此HLB值有一定的加和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制备出不同HLB值系列的乳液。 乳化剂类型 乳化剂分子中有亲水和亲油两个部分。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负离子型乳化剂为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负离子亲水基团的乳化剂,如羧酸盐、硫酸盐和磺酸盐等。这类乳化剂最常用,产量最大,常见的商品有:肥皂(C15~17H31~35CO2Na)、硬脂酸钠盐(C17H35CO2Na)、十二烷基硫酸钠盐(C12H25OSO3N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结构式如)等。负离子型乳化剂要求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不能在酸性条件下使用。在使用多种乳化剂配制乳液时,负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互相混合使用,也可与非离子型乳化剂混配使用。负离子型和正离子型乳化剂不能同时使用在一个乳状液中,如果混合使用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 正离子型乳化剂为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正离子亲水基团。这类乳化剂的品种较少,都是胺的衍生物,例如 N-十二烷

基二甲胺,可用于聚合反应。 非离子型乳化剂为一类新型的乳化剂,其特点是在水中不电离。它的亲水部分是各种极性基团,常见的有聚氧乙烯醚类和聚氧丙烯醚类。它的亲油部分(烷基或芳基)直接与氧乙烯醚键结合。典型的产品有对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结构式如)。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聚醚链上的氧原子可以与水产生氢键缔合,因而可以溶解在水中。它既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也可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而且乳化效果很好,广泛用于化工、纺织、农药、石油和乳胶等的生产。 乳化剂的种类 第一大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醚类非离子助剂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 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系列、农乳100号 110 120 130 140 壬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 1:1 1:2 1:3 1:4 EO平均摩尔数 4-5 9-10 14-15 19-20 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 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 (C4H9)- -O(EO)nH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 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 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P、梧乳BP,浊点65-70℃

乳化反应的引发剂与乳化剂的种类与选择原则

引发剂: 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即初级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引发剂一般是带有弱键、易分解成活性种的化合物,其中共价键有均裂和异裂两种形式。又称启动剂。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显性肿瘤细胞的化学致癌物。引发剂具有下述特点:本身有致癌性,必须在促长剂之前给予,单次接触或染毒即可产生作用,其作用可累加,而不可逆,不存在阈量;可产生亲电子物质与细胞大分子(DNA)共价结合,绝大多数为致突变物。例如,反-4-乙酰氨基茋为引发剂。 引发剂能引发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物质。不饱和单体聚合活性中心有自由基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配位化合物等,目前在胶黏剂工业中应用最多的是自由基型,它表现出独特的化学活性,在热或光的作用下发生共价键均裂而生成两个自由基,能够引发聚合反应。 引发剂在胶黏剂和密封剂的研究和生产中作用很大,丙烯酸酯溶剂聚合制备压敏胶,醋酸乙烯溶剂聚合制造建筑胶和建筑密封胶,合成苯丙乳液、乙丙乳液、VAE乳液、丁苯胶乳、氯丁胶乳、白乳胶等,接枝氯丁胶黏剂,sBs接枝胶黏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固化,厌氧胶固化,快固丙烯酸酯结构胶黏剂固化等,都必须璃用引发剂。引发剂可以直接影响聚合反应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也会影响聚合反应速率,还会影响产品的储存期。 编辑本段分类 引发剂种类很多,在胶黏剂中常用的是自由基型引发剂,包括过氧化合物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及氧化还原引发剂等,过氧化物引发剂又分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2] 1、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有机过氧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R—O—O—H或R—O—O—R,R为烷基、酰基、碳酸酯基等。. 有机过氧化合物分为如下6类 (1)酰类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 (2)氢过氧化物(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 (3)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 (4)酯类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 (5)酮类过氧化物(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 (6)二碳酸酯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 有机过氧化物的活性次序为:二碳酸酯过氧化物>酰类过氧化物>酯类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 2、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无机过氧化合物因溶于水,多用于乳液和水溶液聚合反应,主要为过硫酸盐类,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 3、偶氮类引发剂 偶氮类引发剂有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属低活性引发剂。常用的为偶氮二异丁腈,使用温度范围50~65℃,分解均匀,只形成一种自由基,无其他副反应。比较稳定,纯粹状态可安全储存,但在80~90℃也急剧分解。其缺点是分解速率较低,形成的异了腈自由基缺乏脱氢能力,故不能用作接枝聚合的引发剂。 偶氮二异庚腈活性较大,引发效率高,可以取代偶氮二异丁腈。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引发活性适中,聚合反应易控,聚合过程无残渣,产品转化率高,分解产物无害,是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最佳替代品。 4、氧化还原引发剂

可聚合阳离子型乳化剂有机硅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可聚合阳离子型乳化剂有机硅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程琛,艾照全,胡茄,陈亚芳 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武汉, 430062 关键词:阳离子 有机硅乳液 可聚合乳化剂 有机硅高分子主链由Si-O-Si键组成,侧基为疏水性的烃基,是一类兼具无机和有机结构的高聚物[1],具有低的表面能、高的柔软性、耐高低温、耐候性、高的透气性、低的玻璃化温度等,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皮革、医学等方面[2]。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的阳离子型有机硅乳液具有很多优越性能,特别在织物整理和造纸工业中发挥着很多独特的功效。这是由于阳离子聚硅氧烷乳液表面带有正电荷, 而纤维表面带负电荷, 故聚硅氧烷能很好的吸附在纤维上而不易脱落。聚硅氧烷主链上的甲基能在纤维表面形成疏水基向外的反相吸附,增强了纤维的防水性和润滑性。但阳离子有机硅乳液的制备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稳定性较差, 在生产及存放中易漂油破乳, 成本较高等。本实验研究了可聚合阳离子乳化剂[3]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在乳液聚合中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 1实验部分 1.1 药品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i)为国产工业品;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氢氧化钾(KOH)、2-2’-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及冰醋酸均为化学纯,直接使用;实验中使用水均为除离子水。 1.2聚合方法 将一定量的DTAB、DMC和壬基苯酚聚氧乙烯(10)醚(OP-10)溶于60mL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D4和D4Vi在40℃条件下预乳化半小时。再在250mL四口瓶中将预乳化液加热升温到反应温度,加入氢氧化钾,反应6小时再加入阳离子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反应4小时后停止加热冷却到30℃用冰醋酸中和制得阳离子聚硅氧烷乳液。 1.3表征及数据处理 Autosizer Loc-Pc963 (Malvern)粒度分布仪测定乳胶粒径及分布。日本株式会社产100-SX透射电镜(TEM)用来表征乳胶粒的微观形态。 2 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对浮油率的影响 如图1所示,随温度的升高浮油率在下降,可见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很大。但温度从80℃增加到90℃浮油率的减少不是很明显,故选80℃为聚合反应温度。

乳化剂性质及应用

食品乳化剂的性质及应用 一、乳化剂的简介: 1. 乳化剂是一种双亲分子,是有一个亲油端及一个亲水端在体系中,分散 相称为不连续相,在食品中,亲油基常是食品级油或脂的长链脂肪酸,亲水 基可以是非离子型,如甘油,亲水基可以是阴离子型(带负电如乳酸盐),亲 水基可以是两性(如卵磷脂),亲水基可以是阳离子型,具有毒性,一般不 用。 2.乳化液: 常有O/W与W/O型分散液,总的说来,连续相是乳化剂的溶解度较大的一相。 3、HLB 亲水性与亲油性平衡值,理论上,HLB=(亲水性分子量/总分子量)×20=a/b ×20 由此可见,HLB在0~20 较小值代表乳化剂在油相中更易溶解,较大值则相反,常见乳化剂的HLB值:

两种乳化剂混合物的HLB=A×HLBa+B×HLBb 其中A、B表示质量百分数。 经研究: HLB在3~6范围内有利于形成W/O型乳化液 HLB在11~15范围内,有利于形成O/W型乳化液 HLB在6~11范围内,无良好乳化性,只有湿润性能 O/W型乳化液在HLB=12最稳定, W/O型乳化液在HLB=3.5最稳定。 二、乳化剂的作用: 1、乳化剂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互不相溶的水、油两相得以乳化形成均匀、稳定的乳状液,保持油和水的两相稳定。 2、与淀粉作用: 淀粉在水中形成@螺旋结构,内部有疏水作用,乳化剂疏水基进入淀粉@螺旋结构,通过疏水键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或络合物,降低淀粉分子的结晶程度,乳化剂进入淀粉颗粒内部会阻止支链淀粉的结晶程度,防止淀粉老化,使面包、糕点等淀粉类制品柔软,具有保鲜作用。 3、与蛋白络合,改善食品结构及流变特性增强面团强度。蛋白质因氨基酸极性不同具有亲水和疏水性,在面筋中,极性脂类分子以疏水键与麦谷蛋白结合,以氢键与

第十章 注射剂

第十章注射剂 一、名词解释 1. 热原 2. 等渗溶液 3. 等张溶液 4. 中药注射剂 5. 注射用水 6. 粉针剂 7.混悬液型注射剂 8. 乳状液注射剂 9. 眼用溶液剂 10. 输液剂 11.水醇法 12. 超滤法 13.氯化钠等渗当量 14. 反渗透 二、填空 1.注射剂由、、及组成。 2.按分散体系注射剂可分为、、、。 3.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包括、、、、、、。4.热原的基本性质包括、、、。 5.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有、、、、。 6.热原的检查方法有、。 7.注射剂的pH值一般应控制在范围内 8.静脉注射用混悬液中99%以上的微粒粒度应在以下。 9.乳浊液型注射剂的分散相粒径大小一般为范围内。 10.皮内注射剂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依次注射剂量在以下。 11.离子交换法净化处理原水是通过完成。 12.渗透压的调整方法有冰点降低数据法和。 13.超滤法是用于分离的膜滤过方法。 14.注射液的初滤常以滤纸或绸布为滤材,精滤通常用垂熔玻璃滤器G4和。 15.为保证注射剂的封口质量,玻璃安瓿的封口方法一般采用。 16.一般1-5ml的安瓿注射剂,可用通蒸汽100℃灭菌分钟。 17.由静脉滴注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称为。 18.输液剂灌封后,一般灭菌过程应在小时内完成。 19.血浆代用液又称血浆扩张剂,一般是指与血浆等渗而无毒的。 20.粉针剂的制备方法有无菌粉末直接分装法和。 三单选题 1.注射用抗生素粉末分装操作区域洁净度要求为()。 A.100级 B.10000级

C.100000级 D.300000级 E.B、C均可 2.注射剂的pH一般可允许在()。 A.pH=5 B.pH=5~6 C.pH=6 D.pH=4~9 E.pH=8~10 3.静脉注射某一药物,X0=75mg,若其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A.4L B.5L C.15L D.5mg E.75L 4.作为一级吸收过程输入的给药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静脉注射 B.肌内注射 C.多次静脉滴注 D.以上几项都不是 E.以上几项都是 5.输液剂应该用以下哪种方法灭菌()。 A.煮沸灭菌 B.流通蒸汽灭菌 C.低温间歇灭菌 D.微波灭菌 E.热压灭菌 6.下列有关热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热原可溶于水且耐热 B.热原具有滤过性 C.热原可以被活性炭吸附 D.热原具有挥发性 E.超声波可以破坏热原 7.以下可作为静脉注射用乳剂的乳化剂的是()。 A.吐温-80 B.司盘-80 C.月桂醇硫酸钠 D.卖泽 E.普流罗尼克F-68 8混悬型注射剂,若供静脉注射,必须严格控制微粒的粒度,其粒度要求为()。 A.95%以上的微粒粒度在2μm以下 B.99%以上的微粒粒度在2μm以下 C.95%以上的微粒粒度在5μm以下 D.99%以上的微粒粒度在5μm以下 E.99%以上的微粒粒度在10μm以下 9.我国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为()。 A、重蒸馏法 B、离子交换树脂法 C、电渗析法 D、反渗透法 E、凝胶滤过法 10.脂肪乳剂输液中含有甘油2.5%(g/ml),它的作用是()。 A.保湿剂 B.粘剂 C.溶媒 D.等渗调节剂 E.药物 11.下列注射剂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肌内注射剂 B.皮下注射剂 C.皮内注射剂 D.静脉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2.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A.纯化水 B.注射用水 C.灭菌蒸馏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制药用水 13.注射用水和纯化水的检查项目的主要区别是()。 A.酸碱度 B.热原 C.氯化物 D.氨 E.硫酸盐 14.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 A.注射用水 B.灭菌蒸馏水 C.去离子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蒸馏水 15.说明注射用油中不饱和键的多少的是()。 A.酸值 B.碘值 C.皂化值 D.水值 E.碱值 16.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的是()。 A、核糖核酸 B、胆固醇 C、脂多糖 D、蛋白质 E、磷脂 17.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内毒素=热原=磷脂 B.蛋白质=热原=脂多糖 C.内毒素=磷脂=脂多糖 D.内毒素=热原=蛋白质 E.内毒素=热原=脂多糖 18.对热原性质的正确描述为()。 A.相对耐热、不挥发 B.耐热、不溶于水 C.挥发性,但可被吸附

。。。乳液聚合的复习题(含详尽答案)

1 什么是乳液聚合?乳液聚合的特点? 乳液聚合是在水或者其它液体做介质的乳液中, 按胶束机理或低聚物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聚合或者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优点:1 反应热易排出2 具有高的反应速率和高的分子量3 水作介质,安全、价廉、环保缺点:1 需经一系列后处理工序,才能得到聚合物2 具有多变性3 设备利用率低 2乳液聚合技术发展简史 1929 年Dinsmore专利“合成橡胶及其制备方法”:烯类单体可用油酸钾和蛋清混合物作乳化剂,在50~70℃下反应6个月,得到坚韧、有弹性,可硫化的合成橡胶——第一篇真正的乳液聚合的文献。40年代,乳液聚合研究中代表性有Harkins、Smith及Ewart的工作。Harkins定性阐明了在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单体的乳液聚合反应机理及物理概念。后二者在其理论基础上发展了定量的理论:确定乳胶粒数目与乳化剂浓度及引发剂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提出三个阶段乳胶粒生成阶段,即成核阶段;乳胶粒长大阶段;乳液聚合完成阶段。 第二章乳液聚合原理 3什么是增溶现象?乳化作用及搀合作用分别是什么? 许多油类和烃类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是向水中加入少量乳化剂后其溶解度显著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增容现象。乳化作用:使两种互不相溶的的液体借助于表面活性剂(又称界面活性剂)的作用,降低它们之间的张力,使一种液体以极微小的状态均匀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掺合作用即分散作用,固体以极细小的颗粒形式均匀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叫做分散,在合成聚合物乳液中乳胶粒之所以能稳定的悬浮在水中而不凝聚,就是因为乳化剂的分散作用所致。 4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CMC)? 乳化剂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或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叫临界胶束浓度,CMC越小,越易形成胶束,乳化能力越强。 5 解释乳液聚合体系的物理模型? 分散阶段(加引发剂前) 乳化剂(三种形式):单分子(水相)、胶束、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胶束中 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诱导期结束到胶束耗尽 乳化剂(四个去处/形式):单分子(水相)、胶束、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胶束和乳胶粒 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胶束耗尽到单体珠滴消失;乳化剂(三种位置):单分子(水相)、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动态平衡;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乳胶粒中 阶段Ⅲ(聚合完成阶段)胶束和单体珠滴消失,仅存在两相:乳胶粒相和水相 6 乳液聚合三个阶段的特征? 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诱导期结束到胶束耗尽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胶束耗尽到单体珠滴消失阶段Ⅲ(聚合完成阶段)两相:乳胶粒相和水相 7什么是凝胶效应?玻璃化效应?产生原因? 凝胶效应:随着反应转化率提高反应区乳胶粒中单体浓度越来越低但是反应速率不仅不下降反而随转化率增加而大大增加这种现象叫凝胶效应。原因:随转化率增大,体系粘度增加,链自由基卷曲,活性端基受包埋,双基扩散终止困难,导致链终止速率常数降低而形成的。 玻璃化效应:某些单体的乳液聚合过程在阶段3后期当转化率曾至某一值时转化速率突然降低至0 这种现象叫做玻璃化效应。原因:阶段Ⅲ乳胶粒中聚合物浓度随转化率增大而增大,单体-聚合物体系的玻璃化温度T g也随之提高。当转化率增大到某一定值时,就使得T g刚好等于反应温度。此时在乳胶粒中,不仅活性分子链被固结,而且单体也被固结。是链增长速率常数K p急剧降低至零,故链增长速率也急剧降低至零。 8 Smith-Ewart关于阶段Ⅰ动力学理论的假定? ⑴阶段Ⅰ开始时,向体系中投入的乳化剂全部形成胶束,忽略在单体珠滴表面上吸附的以及在水中溶解的乳化剂;⑵进入阶段Ⅰ以后,乳化剂完全在胶束和乳胶粒之间进行分配⑶不管在胶束中还是在乳胶粒上,单位质量同种乳化剂的覆盖面积相等;⑷在阶段Ⅰ,乳胶粒中聚合物与单体的比例不变;⑸在阶段Ⅰ,每一个乳胶粒中聚合反应速率相等。 9 Smith-Ewart关于阶段Ⅰ动力学理论的两种极端情况?(推导过程见课本30—33) 假定所有的自由基全被胶束捕获而不进入乳胶粒,即所生成的自由基全部用于形成新的乳胶粒。这样,自由基生成速率将刚好等于新乳胶粒生成速率。乳胶粒数的上限方程。(2)不管粒子大小如何,单位表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捕获自由基的能力都是一样的。乳胶粒数的下限方程 10 Smith-Ewart关于阶段Ⅰ反应速率的理论? 在阶段Ⅰ的起点处,S p=0,S m=S,即全部乳化剂形成胶束。进入阶段Ⅰ以后,乳胶粒不断生成,且不断长大,所以S p 不断增大,这需要通过消耗胶束乳化剂来实现,致使S m不断降低。当胶束耗尽时,S m=0,而S p=S,此时全部乳化剂被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这是,新乳胶粒生成过程停止,阶段Ⅰ结束。 11 Gardon对阶段Ⅰ动力学理论研究的假定?

阳离子乳液聚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阳离子乳液聚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化工与材料学院 材化081—18 程如清

阳离子乳液聚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程如清 (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 摘要:本文简单的介绍几种比较主流的阳离子乳液的聚合方法,并且介绍了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在 造纸工业和纺织工业以及在建筑业的应用,并对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和发展作了 展望。 关键词:阳离子乳液聚合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应用研究进展 1. 引言 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对正负电荷具有良好的平衡性能, 用于纸张上浆剂[1, 2]、粘合剂[3,4]以及染印、钻井、化妆品、生物医学等领域[5- 7]。阳离子聚合物乳液的基本特征是乳胶粒表面或聚合物本身带正电荷,早在60 年代阳离子乳液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已有很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要赋予乳胶粒或聚合物正电荷, 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聚合方法。 2. 阳离子聚合物乳液的制备方法 2.1 常规乳液聚合法 用乙烯基单体、阳离子型乳化剂或高分子乳化剂, 在自由基引发剂或阳离子型引发剂作用下, 按常规乳液聚合法可以合成阳离子乳液。如sheetz[8]用十二烷基氯化铵作乳化剂, 在H2O 2- F3+e , pH= 2 中制得了稳定的阳离子聚合物乳液; Sarota 等[9]用十二烷基吡啶氯化铵作乳化剂, 加入少量的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 合成了稳定性良好的PSt 阳离子胶乳; 李效玉等[10]研究了利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如聚乙烯醇,N ,N - 二甲基,N - 十二烷基,N - 苄基氯化铵,N - 甲基,N - 十六烷基吗啉硫酸甲酯季铵盐(CMM ) 等对合成的阳离子乳液的稳定性、聚合转化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 CMM 作乳化剂, 聚合转化率最高, 乳液的稳定性最好。 2.2 转换法 转换法是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两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某些阴离子胶乳进行转换而制备阳离子胶乳。如Heinz 等[11]采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阴离子聚苯乙烯、丁二烯胶乳进行转换, 得到了阳离子胶乳;B low [12,13]在研究天然胶乳与阴离子合成胶乳时, 考察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胶乳稳定性和胶粒表面电荷的影响, 发现加入阳离子乳化剂使胶乳的稳定性降低, 但是在搅拌下把稀胶乳加到过量的阳离子表面活化剂中, 非常成功地转换成阳离子胶乳; 恩知钢太郎[14]采用烷基取代胺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为阳离子乳化剂, 对用转换法生产阳离子丁苯胶乳进行系统研究, 所用的乳化剂除具有同阴离子乳化剂混溶性好的特点外, 还可与胶乳微粒进行交联, 在该转换中, 乳化剂用量占胶乳中聚合物的3- 5% (重量) , 并且边搅拌边向阴离子胶乳(pH 为9- 12) 中定量加入浓度为30% 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然后将pH 值调到8 以下, 从而完成转换过程。 2.3 微乳液聚合法 微乳液聚合法是一种特殊的乳液聚合法, 合成的聚合物具有分子量分布窄、胶乳粒径小等特点, 通常利用可交联的功能单体作共聚单体, 以防止粘度增加

3.乳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掌握采用不同乳化剂制备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 掌握常见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实验原理: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也称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形成液滴的一相称为内相、不连续相或分散相;而包在液滴外面的一相则称为外相、连续相或分散介质。分散相的直径一般在0.1~10μm之间。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须加入乳化剂使其稳定。乳剂可供内服、外用,经灭菌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乳剂,也可供注射用。 乳剂因内、外相不同,分为O/W型和W/O型等类型,可用稀释法(水)和染色镜检(水/油性染料)等方法进行鉴别。 乳剂是一种动力学及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为提高稳定性,其处方中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加入乳化剂,并且需在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进行分散。乳化剂的稳定机理是通过在分散液滴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多分子膜、固体粉末膜等界面膜,降低了界面张力,防止液滴相遇时发生合并。常用的乳化剂有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乳化剂类型有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两性离子型乳化剂)、天然乳化剂(如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明胶 等)、固体粉末乳化剂(如Mg(OH) 2、Al(OH) 3 、Ca(OH) 2 等)和辅助乳化剂 (如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等)。乳化剂的选择根据乳剂的类型、乳化剂性能及给药途径。通常将乳化剂组成混合乳化剂来使用,以防止单独使用乳化剂所产生的不稳定性。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及新生皂法(nascent soap method)等。小量制备时可用乳钵研磨制得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大量生产可用搅拌机、乳匀机、胶体磨完成。

乳液聚合

一、判断 1、乳液聚合是单体和水在乳化剂的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 2、乳液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及油溶性引发剂四种成分组成。(×) 3、乳液聚合使用乳化剂使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表面张力降低。(√) 4、乳液聚合产品,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等用量较大的聚合物品种采用间歇操作。(×) 5、糊状聚氯乙烯的生产为典型的乳液聚合。(√) 6、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造聚氯乙烯糊状树脂常常利用二种规格的乳液作为种子,即第四代种子和第五代种子。所制成的聚合物乳液直径呈双峰分布,这样即可以降低增塑剂的吸收量,又可改善树脂的加工性能。(×) 7、自由基乳液聚合中的乳化剂的不同类型影响反应速率和胶乳粒子的大小及形态,也对胶乳液的稳定性影响。(√) 二、填空 1、丁腈橡胶乳液聚合,乳化剂的不同类型影响反应速率和胶乳粒子的大小及形态,也对胶乳液的稳定性影响。 2、乳液聚合是单体和水在乳化剂的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及水溶性引发剂四种成分组成。 3、如果在水相中加入超过一定数量(临界胶束浓度)的乳化剂,经搅拌后形成乳化液体,停止搅拌后不再分层,此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现象,此种稳定的非均相液体即是乳状液。 4、乳液聚合中,当乳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后,液相中离子浓度增加,在吸附层中异性离子增多,电中和的结果是使动电位下降,双电层被压缩。 5、乳液聚合的物料组成包括: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分散介质(水)、其他(包括各种调节剂、电解质、螯合剂和终止剂等)。 6、乳化剂按照亲水基团的性质分为:阴离子型乳化剂、阳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两性离子型乳化剂。 三、选择题 1、聚合的丁腈,分子量大,结构规整性高,含反-1,4结构多,加工性能 好。聚合丁腈胶支化度大,易产生结构化反应,交联结构增加,凝胶量多,生胶性能差。(A) A.低温,高温 B.低温,低温 C.高温,低温; D.高温,高温 2、HLB值是衡量乳化剂分子中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对其性质所作贡献大小物理量。HLB 值,其亲水性。对大多数乳化剂来说,其HLB值处于1-40之间。(A) A越大,越大 B.越大,越小 C.越大,不变 D.越小,不变 3、简单的乳状液通常分为两大类。习惯上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称油,将不连续以液珠形式存在的相称为相,将连续存在的液相称为相:(D) A. 内,内 B. 外,外 C.外,内 D.内,外

乳化反应的引发剂与乳化剂的种类与选择原则

引发剂: 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白由基(即初级白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白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引发剂一般是带有弱键、易分解成活性种的化合物,其中共价键有均裂和异裂两种形式。 又称启动剂。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显性肿瘤细胞的化学致癌物。引发剂具有下述特点: 本身有致癌性,必须在促长剂之前给予,单次接触或染毒即可产生作用,其作用可累加,而不可逆,不存在阈量;可产生亲电子物质与细胞大分子(DNA)共价结合,绝大多数为致突变物。 例如,反-4-乙酰氨基茂为引发剂。 引发剂能引发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物质。不饱和单体聚合活性中心有白由基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配位化合物等,目前在胶黏剂工业中应用最多的是白由基型,它表现出独特的化学活性,在热或光的作用下发生共价键均裂而生成两个白由基,能够引发聚合反应。 引发剂在胶黏剂和密封剂的研究和生产中作用很大,丙烯酸酯溶剂聚合制备压敏胶,醋酸乙烯溶剂聚合制造建筑胶和建筑密封胶,合成苯丙乳液、乙丙乳液、VAE乳液、丁苯胶乳、氯丁胶乳、白乳胶等,接枝氯丁胶黏剂,sBs接枝 胶黏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固化,厌氧胶固化,快固丙烯酸酯结构胶黏剂固化等,都必须璃用引发剂。引发剂可以直接影响聚合反应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也会影响聚合反应速率,还会影响产品的储存期。 编辑本段分类 引发剂种类很多,在胶黏剂中常用的是白由基型引发剂,包括过氧化合物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及氧化还原引发剂等,过氧化物引发剂又分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2]

1、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有机过氧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FHO—O— H或R—O—O-R,R为烷基、酰基、碳酸酯基等。. 有机过氧化合物分为如下6类 (1) 酰类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 (2) 氢过氧化物(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 (3) 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 (4) 酯类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 (5) 酮类过氧化物(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 (6) 二碳酸酯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 )。 有机过氧化物的活性次序为: 二碳酸酯过氧化物>酰类过氧化物>酯类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 2、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无机过氧化合物因溶于水,多用于乳液和水溶液聚合反应,主要为过硫酸盐类,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过硫酸铉和过硫酸钾。 3、偶氮类引发剂 偶氮类引发剂有偶氮二异丁腊、偶氮二异庚腊,属低活性引发剂。常用的为偶氮二异丁腊,使用温度范围50?65C,分解均匀,只形成一种白由基,无其他副反应。比较稳定,纯粹状态可安全储存,但在80?90C也急剧分解。其 缺点是分解速率较低,形成的异了腊白由基缺乏脱氢能力,故不能用作接枝聚合的引发剂。 偶氮二异庚腊活性较大,引发效率高,可以取代偶氮二异丁腊。而偶氮二异丁酸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重要性分析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管理员发表时间:2011-3-3 11:42:58 阅读:次 在乳液聚合体系中,乳化剂虽然不直接参加化学反应,但它是最重要的组分之一。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将直接影响引发速率及链增长速率。它也会影响决定聚合物性能的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以及影响与乳液性质有关的乳胶粒浓度、乳胶粒的尺寸及尺寸分布等。乳化剂选择是否合理,不仅涉及到乳液体系是否稳定,生产过程能否正常进行,以及其后的贮存及应用是否安全可靠,而且也关系到聚合物的成本。 乳化剂的HLB值供选择乳化剂时参考,因为它既不能确定所需乳化剂的浓度,又不能确定所生产的乳液的稳定性,但从实践中知道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聚合,HLB值为l2.1~13.7的乳化剂可获得为稳定的胶乳,HLB值为ll.8~12.4适用于丙烯酸乙酯的乳液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醑与丙烯酸乙酯共聚时(各50%)选择HLB值,为11.95~13.05的乳化剂较为恰当。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较差,生成的胶乳微粒的粒度较小,胶乳稳定性好,聚合过程中不太容易产生凝聚块。因此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易得到固含量高而稳定的胶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良好,但聚合反应速度较慢,所得微粒粒径较大,聚合过程中易产生凝聚块。由于以上特点,工业生产中乳液聚合主要使用阴离子乳化剂或阴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的混合乳化剂。很少单独使用非离子乳化剂。混合乳化剂中增高非离子乳化剂的比例可提高胶乳对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并增大胶乳微粒的平均粒径。混合乳化剂形成的胶束,其分子数小于阴离子或非离子乳化剂两者单独形成的胶束。因而使产品胶乳微粒分布加宽。 在一般聚合过程中,乳化剂的用量应超过CMC量,而与分子质量、单体用量、要求生产的胶乳粒子的粒径大小等因素有关。一般为单体量的2%~l0%,增加乳化剂用量,反应速度加快,但回收未反应单体时,容易产生大量泡沫,而使操作发生困难。因此,通常用量在单体量的5%以下,甚至少于l%。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乳液聚合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乳化剂,通常是在pH>7的条件下使用。重要的有: 脂肪酸盐R—COOM,例如肥皂(硬脂酸钠); 松香酸盐C19H29COOM,例如歧化松香酸钠; 烷基硫酸盐ROS03M,例如十二醇硫酸钠; 烷基磺酸盐R-S03M,例如十六烷基磺酸钠; 烷基芳基磺酸盐。

反应型乳化剂

反应型乳化剂1引言 膜的浓度高,微粒之间的粘结很少,易于分离。 1.1乳化剂 1.1.1常规的乳化剂

(1)产品稳定性差; (2)影响成膜速度、造成环境污染; (3)影响聚合产物及膜的性能。 1.1. 2.反应型乳化剂 1.1.3.反应型乳化剂的分类 常用的反应型乳化剂有甲基丙烯酸型、丙烯酰胺型、苯乙烯型、马来酸酐型。主要的代表物为烯丙基醚类磺酸盐、丙烯酰胺基磺酸盐、马来酸衍生物、烯丙基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等。另外对于现在一些公司生产的比较新型的反应型乳化剂有:1.丙烯酰胺基异丙基磺酸盐,它具有高亲水性,能与醋酸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类单体共聚;2.特殊羧酸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含烯丙基键的特性,于单体的共聚性优良,能迅速与各种单体进行共聚,使其生成稳定乳胶粒子。赋予乳液出色的冻融稳定性和耐水性。良好的乳化性,大大减少了普通乳化剂的用量。不含APEO。;3.特殊磷酸酯的表面活性剂,含烯丙基键的特性,于单体的共聚性优良,能迅速与各种单体进行共聚,使其生成稳定乳胶粒子。赋予乳液出

色的冻融稳定性和耐水性。良好的乳化性,大大减少了普通乳化剂的用量。不含APEO; 4.烯丙氧基丙基烷基醇醚磺基琥珀酸盐,含烯丙基键的特性(1): 与醋酸乙烯有良好的共聚性。对于苯丙体系乳液,种子乳液的合成中,尽量不用苯乙烯,可采用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乳化剂=5:1做起始剂,可增加起始的共聚性。另外乳化剂与单体均聚的好处是减少成膜过程的吸水小巢的形成,提高涂膜的耐水性;含烯丙基键的特性(2):自身的均聚性能不好,在CMC下水性体系,用过硫酸钾等催化,没有聚合倾向,在CMC以上,也只有百分之几的聚合(60℃, 24h)。适用于丙烯酸酯类,醋酸乙烯等的水性乳液的聚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广州航钦贸易有限公司经销的反应型乳化剂产品主要产自美国和日本,主要有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硫酸氨(阴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烯丙氧基癸基聚氧乙烯醚(10)硫酸氨(阴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磷酸酯类反应型乳化剂等。 通过查找文献和专利,并与郑工和张工讨论之后,选定烯丙基型和马来酸酐型方向。 2.实验方案 2.1 实验部分 本实验主要是以丙烯酸和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合成马来酸酐-丙烯酸型的复合型反应性乳化剂(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复合型反应性乳化剂是指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反应基团,这样可以按照需要设计不同活性基团,组成活性反应物,弥补因单个基团活性不能变化而导致乳化剂与反应单体不能同步反应的问题,这也是反应性乳化剂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2.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1)仪器 循环水式真空泵,SHZ-IIIA型,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电子恒速搅拌器,GSI2-2型,上海医械专机厂;红外光谱仪,TENSOR27型,德国BRUKER公司;扫描电镜,JSM 6700F NT型,瑞典Nanosurf公司;表面张力仪,JZ-200A型,河北承德精密试验仪器公司。 (2)药品 聚乙二醇200(PEG200),CR,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十二醇,AR,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丙烯酸(AA),工业品,北京东方化工厂,经减压蒸馏精制;马来酸酐,AR,天津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其分子溶于水发生电离后,与亲油基相连的亲水基是带阳电荷的面活性剂。亲油基一般是长碳链烃基,亲水基绝大多数为含氮原子的阳离子,少数为含硫或磷原子的阳离子,分子中的阴离子不具有表面活性,通常是单个原子或基团,如氯、溴、醋酸根离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带有正电荷,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带的电荷相反,两者配合使用一般会形成沉淀,丧失表面活性。它能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主要用作织物柔软剂、油漆油墨印刷助剂、抗静电剂、杀菌剂、沥青乳化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带正电荷,其疏水基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似。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离子中含有氮原子,根据氮原子在分子中的位置不同分为胺盐、季铵盐和杂环型三类。以下主要介绍季铵盐阳离子表活性剂: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式为[ ]x-,式中R为C10~C18。长链烷基,Rl、R2、R3 一般是甲、乙基,也可以有一个是苄基或长链烷基,X是氯、溴、碘或其他阴离子基团:多数情况下是氯或溴。 季铵盐的合成比较简单,主要是季铵化反应。一般由叔胺与醇、卤代烃、硫酸二甲酯等烃基化试剂反应制得。吡啶(C5H5N)也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叔胺,通常把吡啶与卤代烷的反应产物也归于季铵盐中。如溴代十六烷与吡啶反应得到的产物十六烷基溴化吡啶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并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好,既耐酸又耐碱且大多数具有杀菌作用。季铵盐与胺盐不同,其性质不受pH变化的影响,在碱性介质中也不会析出自由胺,因季铵盐是强酸、强碱形成的盐,不会发哼水解。季铵盐还有一个除表面活性之外的特性,即其水溶液有很强的杀菌能力,故常用作消毒、灭菌剂,一个典型的杀菌剂是“新洁尔灭”。季铵盐这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容易吸附于固体表面(因一般在水介质中固体表面常带负电荷),使表面变得疏水;于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某些特殊用途。如常用作矿物浮选剂、沥青乳状液(铺路用)乳化剂、纺织纤维柔软剂及抗静电剂,以及颜料分散剂等。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产量高、应用广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用作织物柔剂时,由于大部分纤维表面带负电,用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中和其电荷,因此有较好的抗静电作用。它们能在纤维表面形成疏水油膜,降低纤维的摩擦系数使之具有柔软、平滑的效果所以可作柔软剂。这种表面活性剂除可作抗静电剂柔软剂外,还可作护发产品中的头发定型调理剂,纺织工业中的匀染固色剂。但它有使机械生锈的缺点,价格也较贵。在清洗剂中常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成杀菌、消毒清洗剂。 另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分支,其规模发展呈稳步增长趋势,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全球稳定增长的趋势为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由于与发达国家在产品结构与技术上的差距,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对品种和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需要新品种的开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漫谈功能性乳化剂

漫谈功能性乳化剂 2006-4-24 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亲水的极性部分和亲油的非极性基两个部分组成的物质。亲水基为含羟基的多元醇类和糖类如甘油(丙三醇)、山梨醇(己六醇)蔗糖等。亲油基是含羧基物,如硬脂酸、油酸等。乳化剂使水和油两个相互排斥的相的表面张力降低,产生油水相互乳化、渗透、分散、增溶的作用。在食品加工中只使用少量(0.3%~1%)乳化剂,就可使油水相溶乳化、渗入淀粉和蛋白质内部产生交联、防止淀粉老化,使食品形成均质稳定的结构,改善口感并延长保质期。所以在食品工业中,例如,糖果、糕点、面食、肉食、饮料、冷饮,为了改善品质,均离不开一种食品添加剂——乳化剂。我国已经列入GB2760使用卫生标准的有:单硬脂酸甘油酯、山 梨醇酐单硬脂酸甘油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辛葵酸甘油酯、辛酸甘油酯、硬脂酸酰乳酸钙、改性大豆磷脂、酪蛋白酸钠等二十多种。研究选择适用并具有某些生理活性的乳化剂应用于各种食品中,这将使这些食品成为某些人群需要的特殊营养食品。 作为乳化剂必不可少的亲油基团原料的脂肪酸,通常使用的硬脂酸和油酸,均是长链脂肪酸,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但如果考虑脂肪酸的特殊功能,就必须选择中短链的脂肪酸。上世纪60年代,国外已研究发现,中碳链的脂肪甘油酯具有治疗胃肠病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常用油脂为长链(二十~二十二碳)的三酸甘油酯。它进入胃肠,首先要通过胰腺脂酶水解,转化成二酸甘油酯、一酸甘油酯、甘油和游离脂肪酸,才能在肠内黏膜细胞表面被吸收。而中碳链(十二碳以下)的三酸甘油酯无需经过脂酶水解及胆盐乳化,可直接被十二指肠肠道细胞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由此可见,中链脂肪酸酯对于胰腺酶低下和胆汁酸低下者,可迅速提供能量、缓解老年人脂肪消化不良症状。国外将中碳链的脂肪应用于病后调理食品、老年食品、运动员食品中。 美国科特公司推出的Benefat低卡脂肪是FDA批准的公认安全物质(GRAS),是长、短链脂肪酸混合的甘油酯。它的长链为硬脂酸,短链为丙酸和丁酸,外形白色至浅黄色固体,可通过调整长链脂肪酸的比例,改变其硬度,有和脂肪相同的圆滑和口感,且不易氧化。它也可和其他脂肪合用,但它的热量只有5kcal/g,可广泛用于巧克力、 糖果、烘焙食品。最近研究人员又研究成一种以山梨醇为原料的不饱和脂肪酸的3、4、5酯,同样有好的口感,可用于油炸、烘焙食品中,但热量只有1~2kcal/g。 此外,食品中微生物的活动,必须有水的存在。防腐剂的作用在于抑制微生物的代谢。而乳化剂既有亲水基团,又有亲油基团,能够透入微生物细胞膜磷脂层,破坏其完整性,干扰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产生抑菌作用。所以很多乳化剂均有防腐抑菌功能。 由于脂肪酸和糖醇类合成的乳化剂,进入体内,能代谢成相应的脂肪酸而被利用。因此用中碳链脂肪酸合成的酯类乳化剂,应用于食品,除了使食品乳化并附有抑菌作用以外,它进入体内将会同样具有中碳链脂肪酸对人体的某些生理活性和功能。现将已经工业生产的几个品种简介如下: 1.辛葵酸甘油酯我国早已将辛葵酸甘油酯列入使用卫生标准。较早由杭州油脂化工厂投入生产,是一种乳化性能优良的乳化香精用食品添加剂,

实验室常用乳化剂整理

1.吐温系列 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平平加系列) 3.乳化剂OP 系列 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 系列 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产品 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 8、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系列 9、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系列 10、聚乙二醇系列 1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 1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系列 13.烷基胺聚氧乙烯醚系列 1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 15.聚乙二醇系列 1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系列 17乳化剂TX 系列 18乳化剂SOPE 19乳化剂SG 20乳化剂LAE 系列 21渗透剂JFC 22JFC

1.吐温系列 商品名称:吐温 Tween 化学成份: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 性能及用途:本系列产品为黄色油状液体或蜡状固体,无毒无刺激,且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并溶于多种有机溶剂。由于本系列产品具有优良的乳化、润湿、分散和渗透性能,因而,作为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和渗透剂等,在化妆品、食品加工、制革工业、化纤油剂、农药、印染、金属加工、炸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质量指标:见附表

包装规格:液体采用 200Kg 镀锌桶包装,固体料采用 50Kg 塑料桶或 25Kg 编织袋。贮运:本品无毒、难燃,按一般化学品运输。贮存于通风、干燥处。 吐温系列==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指标/规格T-80 T-60 T-40 T-20 外观黄色至琥珀色油状液体或膏状物 羟值(mg KOH/g) 65-82 80-105 85-100 90-110 皂化值(mg KOH/g) 43-55 40-55 40-55 40-50 酸值(mg KOH/g) 2.0 2.0 2.0 2.0 水份(%) 2.5 3.0 2.5 2.5 HLB 值15 14.5 15.5 16.5 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平平加系列) 产品名称外观(25 ℃) 浊点℃HLB 值PH 值 平平加白色膏体85~90 12.8 5~7 -10 平平加白色固体≥9513.0/15 5~7 -15 平平加-10:用平平 -20 加白色固体≥10016.5/15.5 5~7 作纤维纺织 油剂的乳化金属清洗剂;平平 -25 加白色固体≥10017.0/16.5 5~7 剂、洗涤剂和 平平加-15:匀 染剂、纺织油平平加白色固体≥10017.5 5~7 剂组份、毛纺工业中作净-35 洗剂; 平平加-20:剂、剥色剂、合纤纺织油剂组份、乳化剂、抗静电剂; 平平加-25:印染行业作匀染剂、缓染剂、一般工业乳化剂、金属加工净洗剂、农业浸种渗透剂; 平平加-35:匀染剂、造纸皮革行业乳化剂、配制纺织染整前处理剂及后处理剂。平平加(AEO)系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