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卢崇汉先生处方集

卢崇汉先生处方集

卢崇汉先生处方集
卢崇汉先生处方集

卢崇汉先生处方集

1.荨麻疹:

桂枝尖20 青皮15 苍朮15 炙甘草5 生姜20 白芷15 小茴香20 南山楂20 地肤子15 蛇床子15 苍耳子15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2.干燥綜合徵:

製附片75 上肉桂15 生黄柏15 知母20 木蝴蝶20 砂仁15 白术15 生姜50 炙甘草5

3.慢性咽炎:

(1)木蝴蝶20 砂仁15 生黄柏15 炙甘草5

(2)製附片60 上肉桂15 木蝴蝶20 砂仁15 生黄柏20 炙甘草5 知母20 炮黑姜35

4.肺癌:

法半夏20陳皮15 石菖蒲20 瓜蔞殻15 硃茯神20

廣紫菀15 木蝴蝶20 杏仁15 浙貝15 蒼朮15 炙甘草5 南山楂20

生薑20 白及15 蘇子15 白朮15 黃芩15

廣茜根15 砂仁15 毛化紅15 竹茹15 甘草5 桂枝尖25 白蔻15 薤白15 製附片75 干姜50 茯苓15

5.冠心病:

桂枝尖25 石菖蒲20 南山楂20 薤白20 瓜蒌壳15 陈皮15 法半夏20 苍术15 炙甘草5 生姜30

6.风湿性心脏病:

桂枝尖25 陳皮15 法半夏20 蒼朮15 茯神20 砂仁15 生姜20 白蔻15 南山楂20 瓜蔞殻

15 厚朴15

7.高血压,小脑萎缩,脑动脉供血不足:

製附片60 陳皮15 法半夏20 白朮15 茯神15 炙甘草5 生姜50 胆南星15

南山楂20 石菖蒲20 天麻15

8.格林巴利綜合徵

桂枝尖25 陳皮15 法半夏20 蒼朮15 茯苓15 生姜20 炙甘草5 南山楂20

石菖蒲20 白芷15

9.胃炎:

桂枝尖25 陳皮15 法半夏20 蒼朮15 茯苓15 白蔻15 生姜20 南山楂20 石菖蒲20 砂仁15 白芷15 五灵脂15

10.胰头癌:

陳皮15 法半夏20 白朮15 茯苓15 白蔻15 藿香15 砂仁15 厚朴15 生姜20 大黄10 南山楂20

11.胆囊、胆管癌:

製附片75 桂枝尖25 大麦芽20 陳皮15 法半夏20 蒼朮15 茯苓15 炙甘草5 砂仁15 生姜50

12.肝癌,糖尿病

白朮15 炙甘草5 生姜60 砂仁15 木蝴蝶20 白晒参10 党参30 黄芪50 菌

灵芝20 肉桂15 郁金15 知母20

13.膀胱炎:

製附片60 陳皮15 苍朮15 茯苓15 炙甘草5 生姜50 桂枝尖25 香附15 车

前子20 海金砂30 金钱草30

14.前列腺炎:

製附片60 陳皮15 苍朮15 茯苓15 炙甘草5 生姜50 桂枝尖25 香附15 郁

金15 车前子20 金钱草30 石韦15

15.肾癌:

制附片75白术15炙甘草50 生姜60砂仁15 黄芪50潞党参30杭巴戟20 菟

丝子20

16.再生障碍性贫血:

製附片60 陳皮15 青皮15 法半夏20 白朮15 茯苓15 炙甘草5 生姜50 干

姜15 砂仁15 黄芪50 党参30 白晒参10 灵芝20 巴戟20 菟丝子20 枸杞20 阿胶20 炮黑姜20 南山楂20 大麦芽20 桂枝尖25 小茴香20 吴茱萸12 酸枣仁15 柏子仁20

17.骨髓异常增生綜合徵

製附片75 白朮15 炙甘草5 生姜60 砂仁15 木蝴蝶20 炒麦芽20 白晒参10 党参30 黄芪50 巴戟20 肉苁蓉20 菟丝子20 枸杞20 阿胶20

18.红斑性狼疮:

製附片60 陳皮15 法半夏20 苍朮15 白术15 茯苓15 炙甘草5 生姜50 砂

仁15 白豆蔻12 白芷15 藿香15 黄芪50 巴戟20 南山楂20大麦芽20 石菖蒲20 桂枝尖25 上肉桂15 龙骨牡蛎各30 知母20 木蝴蝶20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试卷(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1-3 章)培训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共40 分,每空2 分) 1、在我国,基本药物是指适应需求,、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 的药品。 2、基本药物的配给使用,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 。 3、医师应当根据、、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 、 、、、和注意事项开具处方。 4、处方一般不得超过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5、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可,降低疗效,或产生 作用,出现不良的药物反应和。 二、选择(共40 分,每题5 分) 1、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于病毒感染,除非有,否则不宜使用。 A 继发细菌感染 B 白细胞减少 C 哮喘发作 D 药物过敏反应

2、青霉素类药物具有很强的作用。 A 抗凝血 B 降血压 C 抗菌 D 抗虐原虫 3、下列那种药物属抗血吸虫病药物。 A 甲硝唑 B 吡喹酮 C 阿莫地喹 D 阿笨达唑 4、下列关于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哪一种是错误的。 A 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 B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C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D 注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 5、下列那类药物与青霉素合用对金黄色葡萄糖链球菌有协同抗菌作用。 A 环丙沙星 B 阿奇霉素 C 红霉素 D 阿米卡星 6、青霉素与合用,可加强抗凝血作用。 A 红霉素 B 华法林 C 氨苄西林 D 磺胺类药物7.头孢曲松钠与氨基糖苷类药合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但同时可能加 重对损害。 A 肝 B 心脏 C 肾 D 脾 8、甲硝唑在临床广泛用于的治疗。 A 厌氧菌感染 B 结核杆菌感染 C 念珠菌感染 D 真菌感染 三、判断题(共20 分,每题5 分) 1、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核心环节。( ) 2、药物的不同用量会起到不同的疗效,所谓用量就是“剂量”,即每次用药的量。(

卢崇汉老师讲稿 2

卢崇汉老师第四届扶阳论坛暨首届国际扶阳论坛讲稿 2 从卢氏来讲,我从事中医几十年,虽然从郑钦安到我祖父,到我大伯父。卢铸之,卢永定,他们没有明确提出桂枝法,四逆法。但是七十年代初,通过整理家里的病案,就发现了,在临床对疾病的处理,可以说无论什么疾病,到我们手上都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治疗。 首先看起来用了桂枝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最后,看起来用了四逆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1973年,我在南京做一个学术讲座,我将这个扶阳的思想在江南的应用。当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一些问题。那时我接近三十岁了。所以到后来,我一步步地认识到,我提出了卢氏的桂枝法。桂枝汤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桂枝法呢,我开了一千条桂枝法的方子,都有哪些?有桂枝,有苍术,或者白术,有陈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炙甘草,在一千个方子里面都是这样,并且涉及的病种相当多,不但是外感病,也有不是外感病。当然,在这些方子里面,还有其他的一些药物,这样根据临证处方。 在中医药大学的时候,我就讲,一个中医,你现在是中医学生,以后要当中医大夫,如果你能够把张仲景的桂枝汤用活了,你就能够解决临床遇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同学们不太相信,确实是,如果,你能够理解好桂枝汤,桂枝汤的机理,各家说法太多了。桂枝汤变成桂枝法就更加灵活了。 我就是在研究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桂枝汤的变化的基础上,

用桂枝汤的变化,仲景不外乎就是20多个方。那么用桂枝的,包括肉桂,仲景三百多个方子里面有70多个,但是还不是很广泛,如果你用桂枝汤,你可以演变出几千个方出来。我打比方,就像买彩票,虽然只有20多个,30多个号码,但是,可以有好多的排列。桂枝法中,如果有些药物不该选用,你选了,就是败了。桂枝法,这个有一定的难度,当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很好的境界,对桂枝法的应用,例子很难举,因为变化太灵活了,它可以是为某一个人定做的,别人就绝对不能吃。但就这几味药物,你大胆的用了,会比你没有使用它之前效果好得多。 我们谈四逆法,这个四逆法是我们天天在用的一个法,它可以是一,附片,炙甘草,生姜,可以是,二,附片,白术,砂仁,生姜,炙甘草,可以是,三,附片,苍术,益智仁,仙灵脾,砂仁,炙甘草,姜,它都有,附片,姜,炙甘草,对于四逆法有这样的认识。 七十年代初,我积累了三年的病例,通过三年的病例,一个方,一个方地找,附片,炙甘草,生姜,后头百分之九十以上就这些药物,这就有了共性了,所以我当时提出,当时大伯父卢永定也在,卢氏有很多法,但实际上都是四逆法的基础上得来的,如果没有这三个,就没有四逆法的存在。当时大伯父认可我的说法,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病,我们具备了几十年的治疗经验,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病例已经很齐全了。都是这样治疗的,虽然除了姜桂附,还有其他的药物。 六七年前,我讲过,我把1992年看病的资料做分析,总共用了多少桂枝,多少附片,多少姜。我对四逆法有很多研究,还在中医

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具体措施

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具体措施 一、本院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同时需符合一品两规的原则,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使用金额不得少于药品总使用金额的35%。 二、对于国家和湖北省动态调整新增补基本药物品种,在满足一品两规的情况下,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我院基本药物使用品种及数量达标情况和医院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提出意见,交主管业务院长批准执行。 三、凡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目录药物必须全部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平台”网上采购,采购价不得高于网上最高价限。 四、药剂科要定期公示基本药物价格,接受公众监督。 五、各科室应首先选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的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不低于各科室药品使用品数的50%,使用金额不得低于各科室药品使用金额的35%。 六、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相关专家对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实施监控,按季度通报各临床科室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基本药物用药品种比例和用药金额比例。 七、实行处方点评制度,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相关人员,定期对基本药物处方和处方调剂指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统计分析及反馈。定期公布不合理处方与药品调剂以及超常预警,干预不合理用药行为。对使用比例不达标的科室和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通报批评并加强培训,严重情况下进行经济处罚。 八、鼓励医师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发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的作用,为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九、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发挥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的

作用,促进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湖北省补充基本药物。 十、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列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并对不达标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罚。科室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基本药物品种数比例未达标的科室给予经济处罚。对于完成较好的科室给予奖励,由于特殊情况或特殊病人等因素影响未达标者,结合处方点评酌情扣减。 十一、执业医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两年内不得晋升职称或职务。 1.故意不使用基本药物; 2.不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相关要求开具处方的; 3.不能正确引导患者接受基本药物治疗,故意制造医患矛盾和纠纷的。 十二、医院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两年内晋升职称、职务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公职或者予以解聘。 1.不按规定执行基本药物价格的; 2.不按规定如实统计药品使用情况的; 3.不按规定认真查验申购药品的入库、出库,发现假劣药品或质量可疑药品没有及时报告的。

李可-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指导思想

中国第一批的赤脚医生啊也没有什么学问,就是在中医治疗的第一线,在乡下在农村为人民生命健康摸索出来这么一套行之有效有效的东西,我现在主要讲一下我的一些主要思路和方法,这个思路方法他是来源于易经,来源于内经,来源于伤寒杂病论,总起来有这么几点, 第一个,就是凡是病,都是人体的本气自病。所谓人体本气就是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构成的这个浑元一气,这个就是人体的本气,所有的病啊都是本气自病然后才形成的一些后果,这个外因不是占主要成分,本气呀这个为生命的两本,一个先天之本一个后天之本,如果两本飘摇哇,危若垒卵,就好像把那个鸡蛋罗在一块一样,随时有破碎的危险,这是我攻克疑难病症的一个主要观点。 第二个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久病、难症、痼疾,重危之症先救胃气,保的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枉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所以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 第三点,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中国在清代火神派的始祖郑钦安,讲过这么一句话,唯此一丝真阳为人身立命之本,清末民初的彭子益先生,他把这个命门之火,人身这个元阳叫做阳根,这个阳是人身的一个根子,如果这个根子动摇了,那个生命就危险了,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道理是根据河图洛书上的五行以土为中心的观点创立的,火可以生土,脾胃在人身就像一个釜,就是一个做饭的锅,而元阳就是釜底之火,所以凡是治脾胃之病,本药不效,你很快地去温阳,命门之火,这个火旺之后,自能生土,他的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就是这样的话,理中汤、桂附理中汤可以治百病。 第五一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这是张景岳的一个观点,他就说这个心肝脾肺肾的五脏伤损后果最后就损伤人的肾气,就是根本动摇,所以我总结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丝生机,这个就是我在六十年代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思路就以上这么五点。 另外谈一下我对伤寒学习的一些个领悟,我觉得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一个四逆汤一个理中汤,当然还有外感了。我们知道伤寒论太阳病条文最多,而且这个误治也最多,救误的方法也最多,所谓误治主要是汗吐下三法应用不当,损伤了胃气,也就是损伤了中气,所以所有救误的方法首先是救胃气,救人体的本气,因为这个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应当升的反而下降,应该降的反而上逆,这个五行运动啊就出现了偏颇,所以这个根据彭子益先生的观点,这个救胃气就是恢复中轴,他把人的这个12经的中气比成轴,中气为轴,这个救胃气就是保护这个轴,拨动这个轴来运转12经五脏六腑,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这个不但是易经的观点,内经的观点,也是伤寒论的精华所在,所以这个救胃气扶中轴升降通畅以后哇,因为这个中气是升降的一个枢纽,升降通畅以后哇中土运转正常,四维就是肝心脾肺运转复常以后这个病就好了,治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内经有句话说出入废则生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个就到了生死关头了,所以生死关头阳根将拔,就是把一个人的生命根基连根拔起了,破阴回阳以挽生命,就是刚才我上面讲的基本观念里的,生死关头救阳为急,我觉得我一生学习伤寒论,学的也不到家,有好多没有学好,这个要怎么样呢,重要的是由博返约,就是我们学了不仅是伤寒论,学了好多的古代的书籍,古代各家的学说,究竟怎么办,这么一大堆的东西,你从哪入手,这个由博返约非常重要,彭子益的圆运动古中医学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伤寒的理络就是表里寒热这四个字,表里寒热四个字就可以贯穿113方,如果把它和在一块不过3个方子而已,就是除了我刚才说的四逆汤、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成为治疗一切外感病的

一个好中医,就是一座三甲医院

一个好中医,就是一座三甲医院 如今,大家去医院看病,除了挂号、排队的问题,恐怕就要属不知道该看哪个科室了。医院的科室纷纷杂杂的,内科、外科、眼科、妇科、儿科、男科…… 琳琅满目的科室,对于极少去医院的我来说,太过陌生。 一个好中医,就是一座医院 去找中医看病,不必考虑太多,没有繁琐的各种检查(很多检查都是不必要的),不必托关系挂号,不必花费昂贵的医药费…… 很多人有亚健康的问题,一身的毛病,比如女性朋友们头晕眼花了,心悸多梦了,手足发麻了,月经量变少,或闭经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的毛病,这些小毛病看似都好不相关,要去医院看的话会怎样?内科、外科、妇科……一堆的科室等你去“拜访”,杂七杂八的药下来,不花个千八百才怪。最

后呢,这些小毛病好了没?没好,但是以为钱花出去不少,心疼的让这些毛病更加严重了几分。 找中医看呢?望闻问切,号脉、看舌头、问几句生活习惯,老中医一句:“姑娘,你这是血虚啊”,简简单单一个体质问题,OK了,开方拿药,不超过3百大洋,拿一大包药回去煎吧。有效吗?不敢确定有效吧,看大夫实力了。 为什么说一个好中医,就是一座医院,一个顶尖中医,就是一座三甲医院呢? 内、外、妇、儿……科,除了必须需要手术或者急救的病人之外,一位好的中医都能看。 太原张建银老师、成都卢崇汉卢火神中医堂、化州董草原中医堂、太原潘洪君潘老…… 还有很多很多的中医高手,朱良春、彭重厦、邓铁涛、倪海厦、李可……,他们,一个人就是一座医院,一个人就扛起了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重任。 曾经的古中医,一个村,一个县,只一位老先生,就担起了周围所有病人的各种疾病,一个人就是一座如今的医院,寻常感冒找他,沉珂重疾找他,人人都害怕的传染病、霍乱、鼠疫也找他,他只是一个人啊,却承担起了一所医院的责任。这就是我们的中医,这就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嫌弃厌恶的传承。相比于西医院豪华的样子,我更喜欢朴实的中医,更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基本药物就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得药品。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向其成员国推荐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目得在于使其成员国(特别就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供应。1977年WHO出版了第1份《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此后每两年更新一次,现已发布了17版。为了响应WHO得倡导,1982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1992年起结合医疗保险制度得改革,开展了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得工作。2009年,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得意见》,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8月18日,国家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与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9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及建议,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实施意见》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 暂行)》,同日,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正式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对基本药物得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得制度,通过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以达到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得目得。《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收录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205种、中成药102种(中药饮片未列具体品种),由于该目录收录药物品种偏少,不能满足实际临床需要,因此,多个省市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了纳入基本药物管理得非基本药物目录。 2012年1月30日,卫生部发布了《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提出多项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得措施,如: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完成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得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得制定工作;规范地方增补非目录药品;制定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开展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等。 开展基本药物处方点评,了解基本药物用药状况,对基本药物制度得实施,具有积极得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可从“可获得性”、“使用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价。 “可获得性”评价可从整体上分析处方使用基本药物情况,考察医疗机构对基本药物制度

2006年6月26日卢崇汉先生门诊处方全纪录

2006年6月26日卢崇汉先生门诊处方全纪录 卢崇汉先生2006年6月26日国医堂门诊病历情况,全部病例情况统计如下(单位为G) 李某女 79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两个月) 西医诊断:肺癌。 主诉:咳嗽、气喘促症状好转,痰少已无血丝,纳增,精神好转。 四诊:舌微绛,苔白腻罩黄,脉滑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广紫苑15 茯苓15 法半夏20 陈皮15 木蝴蝶20 杏仁15 石菖蒲20 浙贝15 瓜蒌壳15 苍术15 砂仁15 炙甘草5 生姜20 黄某某男 74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9个月) 西医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主诉:晚上未出汗了,胃口正常,二便调。 四诊:舌淡红,苔白腻罩黄,脉沉缓。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75 白术15 杭巴戟20 菟丝子20 白晒参10 黄芪50 砂仁15 木蝴蝶20 阿胶20 肉苁蓉20 枸杞20 炒麦芽20

路党参30 炙甘草5 生姜60 郑某某男 73岁成都初诊 西医诊断:高血压,小脑萎缩、脑动脉供血不足。 主诉:腿脚无力,无法正常行走,舌僵吐字不清,痰多不利。四诊:舌质淡淤,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60 白术15 胆南星15 石菖蒲15 法半夏20 陈皮15 明天麻15 南山楂20 硃茯神15 炙甘草5 生姜50 许某某男6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1年余)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诉:咳嗽减,已无黄痰,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减轻,人已不畏风了。 四诊:舌质暗,苔薄白腻罩黄,脉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90 白术15 砂仁15 地肤子15 桂枝尖25 茯苓20 木瓜20 淫羊藿25 杜仲20 炙甘草10 生姜60 干姜30 徐某女5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3次)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 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大纲 一、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一)培训目标。掌握各系统、章节疾病概述、诊断要点、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及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和需要现场及时抢救的急诊与危重症应用基本药物的处理。熟悉较为复杂疾病应用基本药物的初步处理。了解复杂或疑难疾病应用基本药物的有关处理。 (二)授课学时及重点内容。 1.第一章急诊及危重症和第十一章急性中毒 掌握:猝死和心肺复苏、高血压危象、急性左心衰、动物咬蜇伤、中暑、淹溺、电击伤、鼠药中毒、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性酒精中毒。 熟悉:休克、破伤风、亚硝酸盐中毒、苯二氮卓类中毒。 了解:糖尿病急性病发症、氰化物中毒、阿片类药物中毒、瘦肉精中毒。 2.第二章感染性疾病 掌握: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猩红热、肠道寄生虫病。 熟悉: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霍乱、阿米巴病、败血症、百日咳、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华支

睾吸虫病、肺吸虫病。 了解:急性脓胸、肺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布鲁菌病、炭疽、黑热病、绦虫病、囊虫病、包虫病。 3.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掌握: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咯血。 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呼吸衰竭。 了解:肺血栓栓塞症。 4.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 掌握: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病、消化性溃疡、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 熟悉:药物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 了解:食道喷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幽门梗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胰腺炎。 5.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掌握: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 熟悉:高血压心脏损害、高血压肾脏损害、心脏神经症、心力衰竭。 了解:心肌病、心包炎、心肌炎。 6.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 掌握:缺铁性贫血、过敏性紫癜、血友病。

如今的附子炮制过程看的我寒心痛心啊

(转帖)(转载 半部居士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一 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第一要药”。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使用附子来治疗阳虚、脱阳的方比比皆是,如着名的“四逆汤”、“白通汤”、“附子汤”、“附子理中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据统计,《伤寒论》全部112方中使用到附子共计10余方。而对于中医扶阳学派(火神派)来说,附子如同一国之君一般,其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在卢氏扶阳学派祖师爷卢铸之、卢永定老先生立法处方中,附子的运用占到全部处方的3/4以上。但到了现今“卢火神第三代传人”卢崇汉先生,附子的运用却在减少,甚至有段时间卢火神已少用附子,是什么原因促使最擅用附子的卢火神少用自己的拿手好药呢?卢火神的回答是:“附子的质量在下降,附子的药效在降低,甚至还有副作用在增加!” 附子的生长特性是:冬至一阳生时栽种,三月末打尖、去枝、修根(促进根茎和附子的生长),四月末二次修根,到夏至阳尽之时,附子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也正是采挖之时,如不及时采挖附子将很快烂掉。 很早卢火神就想亲自前往附子的产地实地考察附子的生长、采挖以及炮制过程,探索附子药效下降的真正原因,谋求恢复附子功效的方法。 夏至刚过数天,我们一行7、8人随从卢火神一道前往附子的道地之地——江油中坝,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 已时左右,驱车到达中坝的河西大桥。国家中药材公司中坝附子公司的汪总一行已在此等候多时,随及步行前往附近的田间观看采挖情况。 附子原图

半部居士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二 汪总从事附子有关工作已近40年,对附子生长、采挖、炮制均有发言权。据他介绍,中坝种植附子始于唐代,兴于宋代,盛于明清。而到60年代时达到鼎盛,种植面积最多达5000余亩。但从此开始衰退,近十多年更是快速萎缩,今年的种植面积仅为1200余亩。当然收购价格也是一低再低,前几年甚至为每公斤三、四块钱左右,极大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近两年价格才略略回升。汪总在分析这种现状时,总结出两点原因:一是教材原因,50年代为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在全国新办了许多中医院校,将全国优秀的名老中医从民间汇集于中医院校及中医医院,在课程设置上放弃中医经典,大肆采用统编教材,而统编教材的编制者恰恰是受金元以降医学思想影响较深之人,误解阴阳平衡,重用寒凉之法,加上教学与实践脱离,近亲繁值几代后,培养出的学生已无疗效水平,更不用说灵活使用温阳重剂——附子,大都陷入“附子有毒;非身凉、四肢厥则不可用;非危证不用”的怪圈,用汪总的话就是:“学院派不用附子”。二是政策原因,“药典”颁发后,里面明确记载附子用量的上限是15克,如果能用附子的医生开方用量超过15克的话,则有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责任人,而根本不管这医疗事故是不是附子用量造成的。综上所述,这是导致附子市场极度萎缩的两个主要原因。 我们不由得感概,从附子市场的衰败也可从一方面折射出中医、中药市场的全面衰败。政策往往是一把双忍剑,不管发心如何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大办中医院校,无非是想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想通过西方的教学模式大规模复制人才,但结果呢?现在许多中医院校的老师根本没有能力看病,不能看病的老师能培养出能看病的学生吗?基本上是天方夜谭。而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第一章:抗微生物药 (一)青霉素类: 1、青霉素 2、苯唑西林 3、氨苄西林 4、派拉西林 5、阿莫西林 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 (二)头孢菌素类: 1、头孢唑林 2、头孢氨苄 3、头孢呋辛钠 4、头孢曲松钠 (三)氨基糠苷类: 1、阿米卡星 2、庆大霉素 (四)大环内酯类: 1、红霉素 2、阿奇霉素 (五)其他抗生素: 1、克林霉素

2、磷霉素 (六)磺胺类: 1、复方磺胺甲唑片 (七)喹诺酮类: 1、诺氟沙星 2、环丙沙星 3、左氧氟沙星 (八)硝基呋喃类: 1、呋喃妥因 (九)抗结核药: 1、异烟肼 2、利福平 3、吡嗪酰胺 4、乙胺丁醇 5、链霉素 6、对氨基水杨酸钠 (十)抗麻风药: 1、氨苯砜 (十一)抗真菌药: 1、氟康唑 2、制霉素 (十二)抗病毒药:

1、阿昔洛韦 2、利巴韦林 3、抗艾滋病用药 3-1齐多夫定 3-2司他夫定 3-3拉米夫定 3-4去羟肌苷 3-5奈韦拉平 3-6依非韦伦 3-7茚地那韦 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 (一)抗疟药: 1、氯喹 2、伯氨喹 3、青蒿素类药物 3-1蒿甲醚 3-2青蒿琥酯 3-3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3-4青蒿素哌喹片 3-5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3-6阿莫地喹 (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1、甲硝唑 (三)抗利什曼原虫病药: 1、葡萄糖酸锑钠 (四)抗血吸虫病药: 1、吡喹酮 (五)驱肠虫药: 1、阿苯达唑 第三章:麻醉药 (一)局部麻醉药: 1、利多卡因 2、布比卡因 3、普鲁卡因 (二)全身麻醉药: 1、氯胺酮 第四章: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 (一)镇痛药: 1、芬太尼 2、哌替啶 (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 1、对乙酰氨基酚 2、阿司匹林 3、布洛芬

慎对扶阳派重用附子。

这里牵涉到对附子的药性的理解。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下品,属于不可长期服用之品。附子走而不守,并不能补益元气,它所起的作用是激发人体储存的元气或者说元阳,有人认为,这种激发作用和激素的作用相类似,都是将人赖以生存的能量提前支取,所以是不可持久的,有危险的。 阳和阴并非完全对立,非此即彼,除阴虚阳虚之外还有阴阳两虚,最为棘手。补阴则阳不足,壮阳则阴不足,而阴不足会导致血不足,壮阳会耗阴动气,导致气血双衰,又反过来引起阳虚,就象燃烧灯心,不加油光加火,最终要烧光光的。故畏寒之症不可一概以阳虚而论。伤寒论中有四逆散,也是治疗手脚怕冷的,其中并无壮阳之药物。即使阳虚,也分很多档次,重症才用附子。还有阳和汤,就用麻黄肉桂,不用附子,临床效果还是不错的。桂枝汤其实也是补阳的。我觉得火神派有点走火入魔的味道,动不动就是几十克附子,非常人可以承受,一病一方,因人而异为好 本品具有镇痛作用,临床上用于缓解癌痛,尤其适用于消化系统癌痛;外用时能麻痹周围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醉和镇痛作用;有消炎作用,本品毒性极大,能兴奋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兴奋麻痹胆碱能神经和呼吸中枢,兴奋心脏迷走神经,直接毒害心肌细胞。还有发汗作用 伤寒重温阳,也多用白虎清气,承气急下救阴 温病重护阴,也要生脉饮,参附汤,四逆汤回阳救逆

自东汉伤寒论后,一些医生学艺不精一味重温阳。 到宋金元时期始觉不能太过温燥,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滋阴降火,后来者不精通学习,一味苦寒,又太过了。 到明之后,张景岳等又纠正那些盲目尊崇刘河间,朱丹溪等人的错误,注重温补。 到清中期,又有叶天士,吴鞠通纠正那些盲目温补者,重竖温病派旗帜。 名家们都没错,错的是那些一味推崇某个单一学派,却不能全面,系统学习,学得一鳞半爪就认为练就屠龙技。 最近看叶案,虽以自拟方为主,但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栀子豉汤,半夏泻心汤,白虎汤,麻杏石甘汤,旋覆代赭汤,黄芩汤,真武汤,乌梅丸,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麦门冬汤,肾气丸,甘麦大枣汤等都常加减应用。 扶阳,最怕那些——画虎不成反类犬,动辄附子60,120克,把某某名家的个别病案当成金科玉律,能不出问题吗? 附子的用量与煎法 张仲景用附子分生、熟,生者用于回阳救逆如:四逆汤、白通汤,炮者用于温阳扶阳、散寒除湿,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等。考其用量,一般用一枚,甚者二枚,最多为三枚,按一枚20-25计算,大约在80左右,而扶阳派诸家用附子则多为大剂量,甚者超大剂量,郑钦安、吴佩衡、卢铸之、卢崇汉、范中林、李可等常用量都在30

处方点评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山东省药品使用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第三条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 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文件,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第四条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第二章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 处方点评工作在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

医疗治疗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务部和药学部共同组织实施。 (一)成立处方点评专家组 在业务科组织下,成立由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院感染、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见附件),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与指导。 (二)成立处方点评工作组 处方点评工作组(见附件)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和合理用药知识; 2、具有获得新药和临床正确、适宜使用药物新知识的 能力; 3、熟悉相关的药事法律法规。 二、处方点评方法、内容及标准 (一)点评处方的抽样方法和抽样率 1、抽样方法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随机抽取10份在院病历,在处方点评专家组的指导下进行点评。 2、抽样率 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病房医嘱单的抽样率不少于在院病人总数的1%,且每月点评在院病历绝对数不少于10份。 (二)点评内容 1、门急诊处方

卢崇汉病案(扶阳讲记后附病案)

卢崇汉病案 附录三 2006年6月26日卢崇汉先生门诊处方全纪录 卢崇汉先生2006年6月26日国医堂门诊病历情况,全部病例情况统计如下(单位为G) 李某女79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两个月) 西医诊断:肺癌。 主诉:咳嗽、气喘促症状好转,痰少已无血丝,纳增,精神好转。 四诊:舌微绛,苔白腻罩黄,脉滑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广紫苑15茯苓15法半夏20陈皮15 木蝴蝶20杏仁15石菖蒲20浙贝15 瓜蒌壳15苍术15砂仁15炙甘草5 生姜20 黄某某男74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9个月) 西医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主诉:晚上未出汗了,胃口正常,二便调。 四诊:舌淡红,苔白腻罩黄,脉沉缓。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75白术15杭巴戟20菟丝子20 白晒参10黄芪50砂仁15木蝴蝶20 阿胶20肉苁蓉20枸杞20炒麦芽20 路党参30炙甘草5生姜60 郑某某男73岁成都初诊 西医诊断:高血压,小脑萎缩、脑动脉供血不足。 主诉:腿脚无力,无法正常行走,舌僵吐字不清,痰多不利。 四诊:舌质淡淤,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60白术15胆南星15石菖蒲15 法半夏20陈皮15明天麻15南山楂20 硃茯神15炙甘草5生姜50 许某某男6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1年余)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诉:咳嗽减,已无黄痰,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减轻,人已不畏风了。 四诊:舌质暗,苔薄白腻罩黄,脉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90白术15砂仁15地肤子15 桂枝尖25茯苓20木瓜20淫羊藿25 杜仲20炙甘草10生姜60干姜30

徐某女5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3次) 西医诊断:荨麻疹。 主诉:全身瘙痒明显减轻,大便略干,多喝水后脘腹微胀痛。 四诊:舌质暗红,苔薄白根略腻,脉浮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桂枝尖20苍术15法半夏20地肤子15 小茴香20青皮15香白芷15蛇床子15 苍耳子15硃茯神15南山楂20生姜20 炙甘草5 雷某女43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4次) 西医诊断: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 主诉:昨日感冒,今日头微痛,咽痛,口干欲饮。 四诊:舌淡红,苔薄白,脉略紧浮。 处方1:三付,每日一付,先服。 桂枝尖20苍术15法半夏20香白芷15 石菖蒲20陈皮15广紫苑15茯苓15 南山楂20生姜25炙甘草5 处方2:三付,每日一付,后服。 路党参30白术15陈皮15砂仁15 秦归身15杏仁15石菖蒲20浙贝15 瓜蒌壳15杜仲15炒麦芽15木蝴蝶20 炙甘草5生姜20 岳某女40多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一年余) 西医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主诉:前两天过食生冷后导致腹痛、腹泻,牙龈未出血,皮下无出血点,汗多。四诊:舌质淡,苔薄白略腻,脉沉紧。 处方:三付,每日一付。 路党参30白术15小茴香20吴萸12 南山楂20青皮15法半夏20官桂15 桂枝尖15茯苓15炙甘草5干姜20 崔某某女47岁都江堰复诊(已连续复诊一年余) 西医诊断:红斑性狼疮。 主诉:已不咳嗽,疲倦乏力,早晨口苦,手心热。 四诊:摄制偏红,苔少,中根部略黄。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桂枝尖15苍术15茯苓15石菖蒲20 南山楂20白芷15陈皮15法半夏20 广藿香15白寇12炙甘草5生姜15 周某某女54岁武汉复诊(已连续复诊6次)

2019-2020年整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汇编

基药培训思考题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我国于___ __开始引入“基本药物”的概念 A、1982年 B、2009年 C、2012年 D、1979年 2、我国公布于_____了第1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但仅有目录而缺少制度,与生产、供应、 支付、定价、临床使用等环节脱节,缺乏强制性和监管措施 A、1979年 B、2009年 C、1982年 D、2012年 3、2009年8月,卫生部等9部委正式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并 发布_____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A、520 B、307 C、381 D、844 4、2009年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西药有_____种 A、307 B、205 C、102 D、317 5、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共____种 A、317 B、520 C、381 D、307 6、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共______种 A、317 B、520 C、203 D、102 7、《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补药物目录(2010版)》中增补药物共______种 A、317 B、57 C、844 D、381 8、与2009年版相比,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化学药主要增加了哪一类药物______ A、抗肿瘤类药物 B、呼吸系统用药 C、精神类药物 D、心血管系统用药 9、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______销售 A、10%利润 B、零差率 C、15%利润 D、5%利润 10、我国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规定基本 药物报销比例______非基本药物 A、低于 B、明显高于 C、等于 D、明显低于 11、我国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_____ 采购,统一配送。此后又提出单一货 源、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要求 A、单位集中网上 B、县级集中网上 C、省级集中网上 D、国家集中网上 12、基本药物需要具有可获得性,也就是指______ A、可负担性 B、可供性 C、可负担性和可供性 D、可负担性或可供性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转自医者佛日志)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转自医者佛日志) 中医难学,古有《此事难知》一书,尽谈学中医之难。但又有《医学实在易》一书,反而谈中医如何容易学。后人岂不是被搞糊涂了,到底中医好不好学呀。 我认为,中医不容易学好,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学者能有志向,有方法,循序渐进,则必能有所成就。朱子曾说过:居敬持志,读书之本;循序致精,读书之法。读书如此,学医何尝不是如此。心中执着一份信念,加上心思聪颖,配合切实的功夫,假以时日,必可医理贯通无碍。 近年来,经常有中医爱好者以及一些年轻学子问我学中医要看什么书,我曾经在博客里写过几篇关于如何学习中医的一些文章,并且也曾提供了三本可以读的中医书。但对于志在专精医术的同道看来,原来的答复有些粗糙了。因此我想再详细地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并提供一份学中医的书单。或许挂一漏万,或许被他医所不解,但只求一心积善,罪我怨我,一切不计。如果能帮助大家因此而走上中医之路,继而精通医术,则自觉善莫大焉。因此,此文是给将来的大医作个引路指南的。 要学中医,就要学最上乘的中医学。有了这个目标,才算是有了入门的动力。中医入门极为不容易,登堂入室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既要求学者吃苦肯学,还需要不错的天赋,那就是悟性。现在的中医情况堪忧,后继乏人,是因为真正领悟中医的人太少,反而靠中医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当前,社会上处处可见那些学了几天理论,背了几张方子,连混带骗地弄来一纸文凭,就开始打着中医的旗号去吆喝的庸医之辈。这般庸医行世,直接就败坏了中医的声誉,况且因此而害人无数,更数可憎。所以说,如果只想着抄几个秘方,会治几个小病,那不能算是学医,不过是浅尝辄止而已。只有学到第一流的中医学,才能真正走进中医、理解中医、相信中医,并能应用中医治疗一些大病重病危病疑难杂病。 我建议未学医时,可先从周凤梧的《名老中医之路》、李可的《人体阳气与疾病》以及刘力红的《思考中医》看起,既增兴趣,又增动力和信心。以后学医过程中,也可反复研读此三书,则其收获更多。 一则,修德为先。

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措施及考评机制

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措施及监督考评机制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黑龙江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1、为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人们群众用药,减轻医药费用,医生和药剂人员必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原则。 2、我院对国家基本药物和黑龙江省补充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是: ①药品的采购必须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②我院《药品目录》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数必须超过我院药品品种总数的35%,使用金额必须超过药品总使用金额的30%,并根据我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逐步调整。 3、对于国家和黑龙江省动态调整新增补基本药物品种和临床新需求的再次新增品种,在满足一品两规的情况下,由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我院基本药物使用品种及数量达标情况和医院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提出意见,交主管业务院长批准执行。 4、对于临床科室新引进药品,按照新药审批程序执行。若是引进的新品种为《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中的品种,可以优先考虑。 5、药剂科要定期公示基本药物价格,接受公众监督。 6、各临床科室应首先选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黑龙江省补充的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不低于各临床科室药品使用品数的35%,使用金额不得低于各科室药品使用金额的30%。 7、药事管理委员会和职能部门对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实施监控,检查,定期通报各临床科室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黑龙江省补充基本药物用药品种情况。 8、实行处方点评制度,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包括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定期公布不合理处方与药品

详细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doc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第一章:抗微生物药 (一)青霉素类: 1、青霉素 2、苯唑西林 3、氨苄西林 4、派拉西林 5、阿莫西林 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 (二)头孢菌素类: 1、头孢唑林 2、头孢氨苄 3、头孢呋辛钠 4、头孢曲松钠 (三)氨基糠苷类: 1、阿米卡星 2、庆大霉素 (四)大环内酯类: 1、红霉素 2、阿奇霉素 (五)其他抗生素:

1、克林霉素 2、磷霉素 (六)磺胺类: 1、复方磺胺甲唑片 (七)喹诺酮类: 1、诺氟沙星 2、环丙沙星 3、左氧氟沙星 (八)硝基呋喃类: 1、呋喃妥因 (九)抗结核药: 1、异烟肼 2、利福平 3、吡嗪酰胺 4、乙胺丁醇 5、链霉素 6、对氨基水杨酸钠 (十)抗麻风药: 1、氨苯砜 (十一)抗真菌药: 1、氟康唑 2、制霉素

(十二)抗病毒药: 1、阿昔洛韦 2、利巴韦林 3、抗艾滋病用药 3-1齐多夫定 3-2司他夫定 3-3拉米夫定 3-4去羟肌苷 3-5奈韦拉平 3-6依非韦伦 3-7茚地那韦 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 (一)抗疟药: 1、氯喹 2、伯氨喹 3、青蒿素类药物 3-1蒿甲醚 3-2青蒿琥酯 3-3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3-4青蒿素哌喹片 3-5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3-6阿莫地喹

(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1、甲硝唑 (三)抗利什曼原虫病药: 1、葡萄糖酸锑钠 (四)抗血吸虫病药: 1、吡喹酮 (五)驱肠虫药: 1、阿苯达唑 第三章:麻醉药 (一)局部麻醉药: 1、利多卡因 2、布比卡因 3、普鲁卡因 (二)全身麻醉药: 1、氯胺酮 第四章: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 (一)镇痛药: 1、芬太尼 2、哌替啶 (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 1、对乙酰氨基酚 2、阿司匹林

从《扶阳讲记》谈附子的临证应用

从《扶阳讲记》谈附子的临证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论坛第四讲 刘法洲老师 从《扶阳讲记》(以下简称《讲记》)附2中指出:《周易》在提示阴阳矛盾的对立、依存和消长转化的运动中,始终强调了“阳主阴从”的两者关系,如《彖传》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谈到“乾元”时则说是“乃顺承天”,其意是说,阳为统辖,阴为顺承。附1中说,“在生理上,维持生命的正常生存是阳气,它关系到生命的强弱与存亡……在兵变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阳气。”说得很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先哲就早已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可惜的是,先哲的话,没有被我们当代人所重视。《讲记·扶阳理路》第二节从八个方面谈了我们当代人,体内阳气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形,讲得很中肯,很深刻。卢崇汉老师说:“卢氏运用附子,没有脱离阴阳学说这一基本理论的指导。”所以在谈附子的临证运用之前,有必要谈谈用现代人的视角如何解读中医的阴阳学说,因为真理有时是需要重新勾勒的。 纪由先生说(《阴阳初探》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版):首先应了解人类所处的空间是属于阳性偏高的场。按照阴阳的本性,在阳性偏高的场区,由于阴少阳多,已经获得阴性中和的阳性,必然把阴性排在内部,这就是阳为表阴为里的根本原因。……这个空间属于阳性的光子还不能完全被淹没,是阳有余而阴不足(P57)。那么,“动属阳就是阳性之间互相排斥争夺阴性的现象。静是阴阳平衡时作用力相互抵消的现象”。“阴性偏少,缺者为贵,来之不易的阴性,只能深藏在内,才不会轻易被夺走。”而‘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的提法,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关系。P58,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度,这个温度本身如果与阴阳完全平衡淹没状态的温度是摄氏零下273度相比,自身已经是阳性偏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word版

第一章抗微生物药 本章药物按照它们的化学结构或所作用的微生物分类为:①青霉素类;②头孢菌素类; ③氨基糖苷类;④大环内酯类;⑤其他抗生素类;⑥磺胺类;⑦喹诺酮类;⑧硝基呋喃类; ⑨抗结核药;⑩抗麻风药;⑩抗真菌药;⑩抗病毒药。 多数感染性疾病是由侵人机体并进行繁殖的微生物所引起。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薄弱,不能将病原菌限于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周围扩散,经淋巴道或直接侵人血流,引起全身感染。导致血液、心脏、肺、脑、肾、肝和肠道等的变化,进一步发展为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抗微生物药可抑制或杀灭有关病原微生物,多用于治疗或预防相关微生物的各种感染。抗菌药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各不相同,请参阅各类或个别药物品种的叙述。抗菌药对控制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起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广泛应用,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或耐药性愈来愈严重和复杂,已引起全世界高度重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包括:接触抗生素后,细菌产生灭活抗生素的酶;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改变,对有的抗生素到达靶位起到屏障作用;改变靶位蛋白,使抗生素不能与其结合或亲和力降低,或与靶位蛋白结合数量减少。细菌耐药的机制非常复杂,许多细菌耐药往往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存,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避免滥用,对降低耐药菌的增长率和延长抗菌药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国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供参考,现将其重点概述于下。 1.选择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为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确立先决条件。 1)采集标本送检:尽快采集临床标本送检,以获得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2)进行常规药物敏感试验:体外药敏试验是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 (2)熟悉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作用和抗菌谱、药动学特征和不良反应;根据药物抗菌效应及疾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根据药动学特点和感染部位选药。 (3)按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等状态合理用药。 (4)尽量应用抗感染药的序贯治疗,即把及早从肠外给药转变为口服给药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5)对老年人的选药需谨慎。老年患者宜掌握下列原则:①选用杀菌剂(如氟喹诺酮类),并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②避免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等。必须应用时需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③老年人肝、肾等重要器官清除功能减退,药物易积蓄,剂量宜采用低治疗量,避免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④注意心脏功能以及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全身状况。 (6)避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2.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抗感染药分为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两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对中度以上感染,一日给药2次是不够的,最好每隔6小时给药1次,使血浆和组织中药物浓度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在有效水平。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则有所不同,其浓度越高,杀菌活性就越强,且有抗生素后效应,即足量用药后即使浓度下降到有效水平以下,细菌在若干小时内依然处于被抑制状态。因此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无需一日给药多次,将全日剂量1次静脉滴注效果更好,耳和肾毒性也更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也仅需间隔12小时给药1次。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 (2)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菌药联合应用的指征为: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④长期用药致病菌有产生耐药性可能;⑤联合用药毒性较大的药量须减少。 (4)注意肝肾功能减退者的应用。 (5)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总之,抗菌药的合理使用:第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病毒感染,除非有继发细菌感染,否则不宜使用。第二要尽快确定病原菌并作药敏测定。第三要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药动学特征和不良反应,结合疾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第四要联合用药仅限用于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长期用药致病菌有产生耐药性可能,同时注意毒性相加和适当减少剂量。此外,对毒性大的药物注意监测血药浓度,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关注不良反应,强调综合治理措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安全合理地使用好抗感染药物。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是一类重要的日内酰胺抗生素。本节包括天然的青霉素(由发酵液提取)和半合成的青霉素类药物为青霉素(注射剂),苯唑西林(注射剂),氨苄西林(注射剂),哌拉西林(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