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E工程师工作手册

IE工程师工作手册

IE工程师工作手册
IE工程师工作手册

IE工程师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IE概述

IE强调系统优化,以使整个系统效益最佳、IE充分考虑和重视人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改善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工业工程(IE)的职责: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

工业工程(IE)的任务:追求更高的整体效率

工业工程(IE)的目的(核心):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工业工程(IE)的意识:成本和效率意识

简化和标准化意识

变革意识(问题和改革意识)

系统意识(全局和整体意识)

人本意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

工业工程(IE)的目标: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

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最佳效益。

一.工业工程的四大基本职能

1.规划:确定研究对象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或服务所采取的特定行动的预备活

动。包括总体目标、政策、战略和战术的制定和各种分期实施计划的制订。

2.设计:为实施某一既定目标而创建具体实施系统的前期工作。包括技术准则、规范、

标准的拟订最优选择和蓝图绘制。

3.评价:对各种系统、规划方案、设计方案以及各类业绩,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确定活

动包括各种评价指标和规程的制订、评价实施。

4.创新:改正现行研究,使其更有效的生产,服务和动作。

二.工业工程与现场改善

1.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是一门应用科学,兼有管理及技朮的知识领域;

2.IE是以工程技朮为基础,配合科学管理的技巧来发现、解决、预防问题;

3.IE的最终目的是:由管理的动作,使企业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与成本或经济效益有关);

4.IE的操作理论均需能符合实际的需要;

5.IE是运用重点管理的技巧,在任何问题上做重点突破。

三.IE的定义

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的定议:“IE-------是研究人、物料、设备、能源的消息组成的综合系统的设计、改善和设置的工程技术,它应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来确定、预测和评价由该系统可得到的结果”。根据这一定义,IE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管理学等的综合、交叉型科学。这个定义也是最有权威和最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在日本工业工程称为经营工学或者经营管理。在日本工业工程被认为是一门管理技术它是一门工程学专业基础,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等,其中最基础应是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和信息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在日本工业工程协会对工业工程的的定义是:工业工程是将人、物料、设备视为一体,对发挥功能的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改革和设置,为了对这一系统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在利用数学、自然科学、人为科学中特定知识的同时,采用工程技术分析和综合的原理及方法。

中国工业工程对工业工程的定义是:是以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等知识,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等活动,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综合看来,工业工程就是综合运用各种专门知识和技术,为把生产要素级成更有效的系统所从事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活动。

IE是借着设计、改善或设定人、料、机的工作系统,以求得高生产力的专门技朮。

设计-------制订新的系统;

改善-------把原有的系统修改得更完善适合;

设定-------将﹝设计﹞或﹝改善﹞之系统,导入企业运作体系,并能够稳固的发挥。

四.工业工程的主要范围

1.工程分析

2.工作标准

3.动作研究

4.时间研究

5.时间标准

6.价值分析(V A)

7.工厂布置

8.运搬设计

五.IE主要技法/七大手法

1.工作抽样法

2.工作简化法 1.工作抽查法

3.工作研究 2.工作简化法

4.工程分析 3.动作分析法

IE主要技法:5.动作研究IE七大手法:4.动作经济原则法

6.动作经济原则 5.时间研究

7.时间研究 6.流程分析法

8.标准时间7.人机配置法

9.方法研究

10.生产线平衡法

1.日常工作的一般思路是从宏观到微观,即先用程序分析法对整个进行流程分析改

善,接下来用操作分析法对工序中的人、机、料进行合理调配,再用动作分析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方法,最后通过时间研究制订出标准的作业时间。标准的作业时间方法及标准工时就是标准作业指导书的主体。

2.程序分析法:以程序图为主要工具,对整个生产过程从第一个工位至最后一个工

位,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研究,以删除多余的作业,改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程序分析法按分析的主体不同分为两类:物型和人型,前者分析在生产或搬运过程中物料被处理的过程,后者分析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

3.人机配置法:以操作分析为工具,对以人为主体的工序进行详细研究,使操作者、

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合理的布置和安排,以减轻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工时消耗,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操作分析有人机联合操作分析法和双手操作分析等。

4. 动作分析法:研究分析估各种操作时的细微动作,发现和删除无效动作,消除浪

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降低劳动强调,提高效率。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标准的作业方法,为制订动作的标准时间作好技朮准备。

5.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朮。时间研究的目的有两个:

Δ一是作为工作的标准时间,作为生产管理及控制人成本的依据

Δ二是生产线平衡调整及作业改善

常用的有两种方法测试时间:秒表测试法及工作抽样法,前者是秒表连续不断地观察操作者的作业,后者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散地观察操作者的作业。后者忧其适用于间接作业人员的作业分析。实际测出时间需进行评估,通常是加上一定的宽放系数,才作为标准时间。

其本公式为:标准时间(ST)=(1+宽放系数)×实际时间(实测工时*评比系数)

Δ标准时间的用途:

A.操作方法的比较选择 F.新添设备依据

B.工厂布之依据G.流水线的平衡

C.工厂产能之估算H.人工成本之核算

D.生产计划的基础I.效率分析之基础

E.人力增减之依据

6.设施布置。其目的是要将企业内的各种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人和设备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以取得更佳的效益。主要有三种方式: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产品对象专业化布置、混全布置。设施布置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的加工特性,所需的投资,物料的搬运(即要顺畅合理,以尽可难减少搬运成本),对生产变化的适应必及工作环境等。

7.生产线平衡法。广义上来说是指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各个环节的平衡,狭义就是指一条生产线各工序之间工时的平衡。其目的就是消除作业瓶颈,稳定质量,提高效率。生产线平衡情况常用“不平衡率”表示。

生产线不平衡率=(最高工位工时×作业人数-各工位工时之和)/最高工位工时×作业人数×100﹪,此参数反映了因生产线平均所造成的工时损失

六.方法研究(Method Research MR)

IE的“工作研究"是以生产工厂的整个制造系统为主要的活动对象,而工作研究的动作技巧主要是由“方法研究”及“作业测定”所构成。

“作业测定”又是由“时间研究”发展而来,与“方法研究”同时配合进行,或者可以说是方法研究所确定的生产系统及工作方法,定量测定“多余的时间”要素及“无效的时间”要素等非生产部分,并进行削减,并作为以后管理计划及控制的依据。

针对以上对“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的了解,也可以说“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是一体两面,具有互补性。当在做“方法研究”时,虽然目的是要取得“最佳方法”,在取得后,就需把时间确定。

反过来说,当在做“时间”测定时,也要考虑测定的“时间”是否最佳的“方法”了。

1.工作研究的运作技巧

如何进行“方法研究”,首先应从生产现场的工作系统来探讨。

对生产对象(物):应经由作业过程、经由时间、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此部分也是广义的“工程分析”,也就是说是一咱“生产系统分析”。

可用产品工程分析表、生产流程图等分析工具,从原料到成品,来

做经济性的探讨。

对生产主体(人):人是生产的主体,对作业过程,在生产对象物的工作方面作分析研

究。此部分是广义的“作业分析”,也就是“工作方法分析”要藉由

作业者的作业规范、工作抽样、基本动作、PTS或影片进行分析,

或应用“动作经济原则”在作业过程,人、机的稼动状况。人与机的

配合上追求作业地区或信业者的作业方法的合乎目的性、合理性。

2.工作简化--------简洁就是美。【目的】消除浪费。

3.工作简化的方法:

(1)择出在生产上或业务上、工作上改善的项目:在生产上属于瓶颈(或问题最多)的工作;占大量的时间或人工的工作;反复性的工作;消耗大量材料的工作;看起来是不合理的工作。

(2)现况分析及检讨-------IE的分析手法

工程流程图

制品工程分析

作业者工程分析

工厂布置与搬运

动作分析

(3)运用「5W2H」法来发问:

What-----------完成了什么?有无更好的结果?

Where -----------何处做?有无更合适的地方?

When--------何时做?有无更合适的时间?

Who--------由谁做?有无更合适的人选?

Why-----------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无更合适的方法?

How( How to do)--------- 如何做?

How much-------成本如何?

(4)运用IE手法:剔(除)﹔合(并)﹔排(重排)﹔简化来寻求新方法。

(5)制订新的工作标准。

(6)效果跟催(Follow up)。

七.动作经济原则:最少的劳力达到最大的工作效果

1.动作活用原则:

◆脚部或左手能操作的事,不使用右手。

◆尽量使两手同时作业,也同时结束动作

◆双手不要使其同时静止,手空闲时,须动脑想另一工作

2.动作量节约原则:

◆尽量使用小运动来操作

◆物料、工具摆放于自然伸手(或伸臂)便能拿到的位置

◆简单的动作次数应尽量减少

◆工具、夹具要简化、易用

◆零配件应放在易取到的容器中

3.动作法改善原则:

◆动作规律化

◆双手对称反向运动

◆椅子、工作桌面高度适当(色括工位间距)

八.生产线不平衡(法):指工程流动间或工序流动间负荷之差距最小,流动顺畅,减少因时间面造成之等待或滞留现象。

1.平衡的目的:

(1)物流快速,减少生产周期

(2)减少或消除物料或半成品周转场所

(3)消除工程瓶颈,提高作业效率

(4)稳定产品质量

(5)提高工作士气,改善作业秩序

2.研究与改善方法:

(1)不平衡的检讨与改善:减少耗时最多的工序的作业时间﹔

(2)从作业方法改善:

与生产计划的节拍检讨改善:节拍时间>作业工序的最长时间(即TC>tl)。九. 改善方法

1.不平衡的改善

(1)如何减少耗时最长工序(第一瓶颈)的作业时间

作业分割:将该工序的部分分割至工时较短的工序位

利用或改善工具、机器﹔

提高机械效率﹔

提高作业者技能﹔

调换作业者(熟手人员)﹔

以上四项均无好效果之下考虑增加工作者。

(2)工作简化法(操作方法改善):

剔除------不必要的工作﹔取消不必要的工序、动作等,是流程分析改善的最高原则

合并------微小的动作﹔对无法剔除的必要的工作,看是否能合并,以达到简化、省时之目的

重排-----作业工序或动作﹔经过以上两步后,可根据“何人”“何处”“何时”对工序、动作重排,使流程组合最佳

简化------复杂的动作。用最简单的方法、设备、工具、动作完成必要的工作对于妨碍效率的布置或环境改善

2.与生产计划的节拍时间检讨改善:(节拍时间)>(作业工序的最长时间)

3.改善技巧注意:

(1)不平衡就增加人员,不足为取;

(2)对生产线新手绝对避免安排至瓶颈工位。

十.整理、整顿的重要性

1.仪容不整或穿着不整的工作人员

(1)有碍观瞻,影响工作场所气氛

(2)缺乏一致性,不易塑造团队精神

(3)看起来懒散,影响工作士气

(4)易产生危险

(5)不易识别,妨碍沟通协调

2.机器设备摆动放不当

(1)作业流程不流畅﹔

(2)增加搬运距离﹔

(3)虚耗工时增多。

3.原料、半成品、成品、整修品、报废品随意摆放。

(1)容易混料

(2)要花时间去找要用的东西

(3)管理人员看不出物品到底有多少

(4)增加人员走动时间

(5)易造成堆积

4.工具乱摆放

(1)增加寻找时间

(2)增加人员走动

(3)工具易损坏

5.运料通道不当

(1)工作场所不流畅﹔

(2)增加搬运时间﹔

(3)易产生危险。

6.工作人员座位或姿式不当

(1)易产生疲劳

(2)有碍观瞻,影响工作场所士气﹔

(3)易产生工作场所秩序问题。

十一.工序控制技朮的选择

1.自检适用于每个工序

2.点检适用于无精度的工序

3.阶段检查适用于关键零部件、产品或工序

4.统计技朮适用于大量的生产作业

(1)在实际生产前,它提供生产缺陷产品的可能性信息﹔

(2)它不要求对每一个每批进行实物检验来保持高的质量水平。

十二.工序控制检查

1.是否明确了需要书面作业指导的工序?

2.作业指导书是否提供了操作、使用的设备各工具、达到的接收数依据或标准的情况?

3.是否有完成工序能力研究的程序?

4.是否制订了工具、夹具、量具等的正确的贮存、维护和发放有程序?

5.是否制订在大批量生产前的工序批准程序?

6.是否明确了每个工序要监控的参数和产品特性?

7.是否制订了表明使用的技朮,实行的检查和观察、数据记录和分析方法、对工序调整的纠正措施和数据反馈的确定的工序控制指导书?

8.是否声速应用纠正措施以使工序受控?

9.是否工序失控,是否有一个程序来伫止工序运行和完成全面的调查?

10.是否保存了工序监控和纠正措施的记录?

11.是否规定了特殊工序?

12.是否制订了特殊工序控制的详细指导书?

13.特殊工序的工人或操作者是否经再培训、考核和证明?

14.是否有对特殊工序的操作者进行再培训各再评价以确定(保)维持必要的能力水平的程序?

第二部分 IE工程师工作职责

一.工业工程师的工作目标

工业工程师是为了达到经营者的目标(是企业取得最佳利润,冒最小风险)而贡献出技术的人,工业工程师帮助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在业务经营的设想、计划、实施、控制方法等方面从事发明和研究,以期达到更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经济资源。

工业工程师必须有革新精神,不断探索新方法去进一步改进工作,改善生产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求得更佳的整体效益。

第二部分:IE工程师工作职责

一.工业工程师的工作目标

工业工程师是为了达到经营者的目标(是企业取得最佳利润,冒最小风险)而贡献出技术的人,工业工程师帮助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在业务经营的设想、计划、实施、控制方法等方面从事发明和研究,以期达到更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经济资源。

工业工程师必须有革新精神,不断探索新方法去进一步改进工作,改善生产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求得更佳的整体效益。

二.工作职责

1、编制和完善生产工艺文件(或指导技术员编制和完善生产工艺文件),保证生产顺畅进行

a、了解新产品设计进度和新产品工艺制作计划

b、按时完成新工艺(或指导技术员按时完成新工艺)的拟制和审批

c、拟制或审核SOP,保证输出正确性和及时性

d、及时更新完善工艺(或督促技术员及时更新完善工艺)

2、指导产线生产,确保生产顺畅进行

a、指导产线试产和第一次生产

b、工艺发生更改时指导产线注意

c、指导赠送品的包装,提供包装流程

d、了解和观察生产工艺的可执行性

3. 监控生产效率,掌控生产现状

a、指导产线填写生产效率日报表

b、检查产线填写的生产效率日报表

c、准时准确完成生产效率日报表的汇总

d、了解产线生产状况

e、通过效率汇总表发现存在问题

f、通过其它辅助方式了解发现效率问题

4.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a、简化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b、提升拉平衡提升生产效率

c、减少停拉转产时间提升效率

d、改善提高品质来提升效率

e、减少其它时间损失提升效率

f、改善治工具善提升效率

g、引进新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h、减少非必要工作提升效率

i、宣导效率观念,指导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提升效率

5. 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润

a、根据产品产能规划生产部人员配置

b、损失工时的汇总,统计,分析

c、(供应商的问题造成的)重工费用的核算

6. 执行专案改善,提升系统品质

a、专案改善提高产能

b、专案改善提升品质

c、专案改善节约成本

d、专案改善提高工作舒适度(人因工程)

7、解决生产异常,保证生产顺畅进行

a、生产异常时,在线工艺指导、协调处理生产异常

b、包装材料异常的确认、处理

c、反馈影响生产效率的异常,督促相关人员及时解决

8、完成上级临时指派工作和其他部门和科室需要协助的工作

a、完成科室6S工作

b、完成科室OJT工作

c、落实工厂、部门各项章制度

第三部分岗位工作流程

一、文件和资料控制流程图

二、生产制造管理流程

三、效率报表管理流程

四、生产部各效率中心效率管理流程

五、新产品工程工艺评审流程

第四部分流程执行细节及要点

一.文件和资料控制流程执行细节和要点

1.SOP基本要素

1.1 文件名称:文件名称中要有机型或料号、产品状态(电池盒、插件后焊、面件或成品等)等明确信息

1.2 文件编号:GYK —Y□□□□-□。后面的方框代表为流水号,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字母。但短横线后的数字或字母,规定如下:成品装配为1,面板组件为M,电源适配器为Y,电池盒为C,显示屏组件为X,遥控器为K,其它半成品为PCB编号的第一位数字或字母且后面加C(代表插件)或H(代表后焊),如主面板4DL339A-1用4,三合一卡板ADL339-1用A等,MP3生产中胶料加工组为J。例:KD005的成品总装配的工艺文件编号为GYK-YKD005-1,KD005面件工艺文件编号为GYK-YKD005-M,KD005的主面板4DV977A-1的插件工艺文件编号为GYK-Y5448062-4C,DL339的显示器组件工艺文件编号为GYK-YDL339-X等

1.3 版本号

A、文件和资料更改后必须提升文件版本号,文件初次发行时的版本号为“0.0”

B、版本号标识方法:“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如2.2表示该文件版本号为

2.2,即第二版本部分修改过两次版本

C、文件和资料的更改换版分为整份换版和部份换版

a .整份换版

Ⅰ、整份文件换版条件:更改内容及幅度较大时或更改涉及到文件页数增减时或已作了9次部分更改时

Ⅱ、整份文件换版时提升版本号小数点前面的数值,小数点后面数值统一为“0”

b.部份换版

Ⅰ、文件部份更改条件:更改内容及幅度较小且不涉及页数增减时

Ⅱ、文件部分更改时只提升更改页的版本号小数点后面的数值

Ⅲ、、生产现场使用的生产作业指导书(SOP)可依据实际变更需要,由IE 权责人员直接在文件上作书面非正式修改,但需签名确认及记录修改生效时间,并记录更改

文件的内容(包括份数)状况,并于非正式修改后一星期内,由工程部权责IE依据Ⅲ、Ⅳ步骤完成换版工作。

Ⅳ、同一份文件不同页面(包括附件)版本号小数点前面的数值必须相同,小数点后面的数值可以不同,但不能大于“9”,该文件的整体版本号为小数点后面数值最大的版本号

1.4 页次(共几页第几页)

1.5 生效日期/限制日期/限量状况

1.6 具体内容

1.7 拟制、审核、批准人签核

二.生产制造管理流程执行细节和要点

要跟踪生产计划,在生产前准备好SOP,以便产线领用。在生产中,对产线进行工艺知道,并逐步完善SOP。

1.现场工艺指导

1.1试产工艺的指导

在试产的前一天,通知试产产线领走SOP,如有特殊工艺、特殊工装治具和特殊

测试要求,需要提前告之产线,并要求产线准备好物料、人员以及工具。

试产时,IE现场逐工位指导产线装配、测试和包装。对工艺的重点、难点、注意

事项要向操作工和班组长交待清楚,特殊工艺要动手演示给操作工看。

在工艺指导的同时,思考、观察工艺是否需要改进,为工艺改善做准备。

1.2转拉时的指导

拉线转拉生产以前没有生产过的机型时,IE应到产线指导生产。

1.3包装赠送品指导

第一次包装赠送品时,IE到现场指导,布置测试、包装要求。随后制作包装流程,并通过OA正式公布。

2.包装物料异常的处理

生产时,经常出现包装物料异常,IE需要处理此类异常。问题出现后,IE根据相关文件和经验处理。如果无法确认和把握,则需要咨询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彩盒、纸箱以及宣传彩页异常,可与营销部相关人员沟通确认;说明书异常可以开发部说明书制作员联系;整机丝印、遥控器丝印异常可与工业造型设计组沟通;保用卡、调查问卷可与品牌与战略管理部联系;如果涉及到安规认证方面的问题,可请教型式试验中心的相关人员。

3.工艺的完善

工艺完成后,后续的动态完善贯穿于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

3.1在生产现场发现的工艺问题。

IE在现场指导、巡视的时候,如发现工艺问题,或产线和IPQC在生产现场告之IE的工艺问题,IE在现场手改SOP,并签字确认。在一周之内,IE分发正式的SOP 取代手改的SOP,并把手改的SOP报废处理。

3.2根据ECN,更改SOP

工程部公布ECO后,IE查看ECO,确认是否更改相应SOP,如需要,则更改,并把更改后的SOP发给相应产线,收回原来的对用SOP,报废处理。

3.3工艺调整,更改SOP

IE在工艺调整时,需要更改SOP,并把更改后的SOP发给相应产线,收回原来的报废SOP,报废处理。

三.效率报表管理流程执行细节和要点

1.IE首先提供准确的单机标准工时、作业员人数;

2.产线如实填写效率报表,要填全,包括异常的相关信息:异常描述,异常产生的工时

以及人数等

3.IE根据生产部提报的效率报表进行核对、分析、整理。可参照的信息有:产线工时报表,生产异常汇总,生产目标总结等,要核对产线提报信息的准确性,如有异常,需联系产线相应管理人员确认,更正效率报表,以使效率报表如实反映生产事实。

四.生产部各效率中心效率管理流程执行细节和要点

1.IE提供准确的单机标准工时、半成品的生产总点数;

2.生产部各拉线提供准确异常工时,生产办对工时和生产人数进行汇总;

3.生产部计算各效率中心的效率;

4.根据生产办公布的各效率中心的效率,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后续提升效率。

五.新产品工程工艺评审流程执行细节和要点

新成品的工艺评审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对后续的顺利试产和量产有积极的作用。IE须认真对待新产品工艺评审这项工作。评审的要点都是在长期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需要在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时着重关注。当然,在生产中还会有新情况出现,也需要IE及时更新工艺评审要点。

1.常规DVD总装配工艺评审要点

A..螺钉:固定半成品在铁螺钉柱上的螺钉应为机攻螺钉

固定半成品在塑料支架上的螺钉应为自攻螺钉,且比塑料支架长4.5MM~5.5MM

固定上盖的螺钉建议用PWT 3×6×7 镍,可盖住掉漆问题

螺钉规格种类少、数量少

常规DVD固定面壳底部螺钉数量不多余两个

螺钉的位置:从上面打,螺钉空间位置大(易预对位)

螺母需要打红胶固定

螺钉是否过长(底部漏出来刮手)

B.排线:24P机芯扁平电缆线的折叠(走向)应简单;

底壳上应印有24P机芯扁平电缆线走向压痕;

使用8801、8802机芯框架以及吸入式机芯的机型,24P扁平电缆线插在光头端的蓝色补强板应短于4.5MM

24P扁平电缆线应避开机芯传动部件;

24P扁平电缆线插在解码板端长度应稍长1~1.5CM;

排线应远离屏蔽罩导热块;

排线长短适中,既便于操作又不应过长;

合壳后,排线应没有被压断、螺钉打坏的隐患(尤其是塑胶外壳的机型);

排线应没有擦碰传动装置的隐患;

排线不要从PCB半成品下面穿过,否则有被元件脚刺破的隐患;

排线、扁平电缆线多余部分不要被塞在PCB半成品下面,否则有被元件脚刺破的隐患;

排线应避开电源板高压区;

排线如果经过电源板高压区,经过高压区的部分是否包有绝缘套;

排线是否有被屏蔽罩割伤、刺破的隐患;

排线不要被夹在两个部件之间,否则会导致部件变形或排线被夹伤;

排线装配顺序,是否有特殊要求;

排线是否有被元件脚或部件刺破的隐患;

排线是否从机芯下面穿过;

是否用45P扁平电缆线

排线不要塞在机芯下面(尤其是24P扁平电缆线电缆线解码板端长的部分不要塞在机芯下面)

插排线时,一定要留有操作空间

半成品固定好后,再插排线

排线插座下尽量不要悬空,插座下面附近要有支撑物

C.塑料支架:塑料支架规格是否一致;

塑料支架是否插到位后较松;

D.整机外观是否易划伤,是否易脏污;

是否易合壳;

合壳后是否易拆解(可维修性如何);

整机外表是否有锋利的棱角,易伤手、易被碰坏

仓门是否易调整;

电源线是否易缠绕;

整机大小是否适合在现有生产线上生产、老化;

新功能如何测试;

翻盖是否易打开,是否易松动,是否丝印正确;

整机丝印是否正确(电压范围、机型型号、工厂编码、端子名称、面板按键名称、读碟类型等);

下盖、后盖是否有多余的通孔;

包装特殊要求;

贴纸的特殊要求。

2.PCB半成品工艺评审要点

2.1.所有板通用要求

A..拼板方式:

a. 元件不得伸出板边影响其它板的元件位置

b.不能使板过波峰后发生变形,长的板只能“目”字形排列不能“田”字形

c.大小合理,符合要求

单位:mm

B.工艺边设置合理,使两侧无元件区大于等于4mm

C.孔径大小适中,PCB焊盘尺寸得当,吃锡良好:

a.插件元件孔径与焊盘:

b.贴片元件焊盘尺寸要求:

D.有方向的元器件方向尽量一致

E.如果PCB外形不规则,需加板边填充以利于定位。

F.元件不要太靠边,以免影响分板机分板

分板机要求空间:D=0.27H+0.13T (如下图)

G.拼板V形槽适度,既不能插件断板,也不能难以分板,具体要求如下图:

2.2电源板

A.可AI元件针脚与板平行或垂直,尽量AI操作

B.元件种类不要太多,以防出错。

2.3主面板

A.显示屏下反面不能有元件,确保显示屏可插件做

B.尽量把元件设置到同一面,尽量插件

C.精度不要要求太高,防止操作困难,容易发生品质问题

D.元件种类不要太多,以防出错。

2.4副面板

A.尽量把元件设置到同一面,尽量插件

2.5解码板:

A. AI元件针脚与板平行或垂直。

B.元件间隔要有足够空间,AI可行。

C.零件高度不得高于AI和SMT要求

2.6.A V板、OK板、卡板:

无特殊要求,按通用执行。

3.P-DVD工艺评审要点

螺钉装配工艺评估:螺钉的位置:从上面打,螺钉空间位置大(易预对位),螺钉是否过长,螺钉规格是否能达到要求,螺钉数量、规格是否过多,可否进行增减,固定PCB时,螺钉不能挤压PCB板引线,装配时,螺钉不能与PCB板干涉,存在短路隐患

PCB板装配工艺评审:PCB板之间的连接导线或排线是否过长、过短,装配有无困难,PCB 板之间的连接避免使用导线焊接方式,避免锡渣溅入。两PCB板避免直接接触,尤其是焊点面及元件脚面。PCB板应避免产线二次焊接,如有焊接元件应用明显极性标识。

各PCB应有比较完全的测试点,以满足基本测试要求,PCB板焊点间距是否适当,是否存在短路隐患,整机内PCB尽可能少。固定PCB时,PCB与底壳有无干涉。

排线装配工艺:排线长短、直径等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焊接引线有无明显颜色区分极性,排线不要从PCB半成品下面穿过,否则有被元件脚刺破的隐患,插排线时,留有操作空间是否适当,机芯排线长度是否合适,是否便于操作(贴双面胶),排线长度是否适当,走线时,排线有无干涉,机芯的小电机上是否有锋利毛边,是否会刺破机芯排线的隐患。

组件装配工艺:面壳组件上的小件(灯镜、镜片等)固定方式,是否更加合理,电芯固定方式避免使用红胶、双面胶等固定,便于拆装。电池卡位是否存在刮手及划伤底壳隐患。

电池PCB上电池引线必须明确的极性标识,电池组件中,除电芯需焊接外,其它元件应避免再次焊接,显示组件内部排线规格是否存在干涉合盖隐患

整机装配及外观工艺:整机外观是否易划伤,是否易脏污,是否易合壳,合盖及开仓后,是否从缝隙中见到机器内部排线。合壳后是否易拆解(可维修性如何),内部固定方式避免使用红胶、460及502等难拆卸料;两组件相互装配是否便于操作。整机内部应预留排线走线的卡位,避免使用白胶、美纹纸等固定,整机外表是否有锋利的棱角,易伤手、易被碰坏,整机大小是否适合在现有生产线上生产、老化;整机面壳是否需加贴绒布垫,避免划伤面壳,包装部分是否有特殊要求。显示屏是否需要贴PET片?4.面件工艺评审要点

一些小件是否需要固定,如何固定?(导光镜,电源键,功能键等)

主面板到副板的排线是否很好固定,是否走卡位?

主面板到副板的排线长度是否合适?

面件外观是否易划伤,是否易脏污

5.MP3工艺评审要点

装配困难点需找出,并给出改善办法:显示屏的安装是否方便?显示屏的安装方式是否可能导致高损耗。面壳中壳底壳是否易装配?各类装配是否易拆解(可维修性如何),

维修后回收利有率问题。

预先确定工位安排:确定哪些操作在胶料加工组,哪些在PCB加工组,哪些在前装进行。

确定原则为效率,品质。

功能(特别注意新功能)如何测试,在哪测试?各类PVC片,软垫贴装位置具体贴的部位,并注意特别要求。需不需要打BGA胶?USB插座,耳机插座,SD卡座,电源插座需不需要补焊?

条码问题:条码命名规则问题,条码可输入整机性问题,条码贴装位置及要求问题,条码外形要求问题。

来料挑选加工问题:来料是否需要挑选加工?如要加工在哪挑选加工?可否移到外协挑选加工?

来料包装合乎要求问题:包装需不需要有胶袋?来料如何包装可方便产线操作?

产线包装问题:贴纸的有无特殊要求?各类贴纸的位置规划。整机是否需包胶袋?吊绳,皮套,适配器,USB线,耳机线是否需包胶袋?需不需要筛选?

发现其他各种潜在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

发现其他潜在导致的高不良率原因。

第五部分岗位必备的其它课程/知识

一、财务基础知识、工程经济、生产计划与控制、成本管理与控制、质量管理与控制

二、管理基础知识

第六部分相关文件和表格

一.规章制度

1.影碟机分厂治具管理规定

2.影碟机厂职员工行为管理规定

3.流程执行管理规定

4.公司印章管理规定

5.薪资管理制度

6.办公室电话使用管理规定

二.程序文件

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2.生产制造管理程序

3.新产品开发设计流程

4.改善活动管理程序

三.工作指导书

1.八步工作法指导书

2. 新产品工程工艺评审指导书

3.文件和资料编写指导书

4.新产品工程工艺评审指导书

四.表格

效率报表

ERP实施工程师的岗位职责

ERP实施工程师的岗位职责 ERP实施工程师负责ERP系统实施、维护、分配用户权限,编写培训手册,培训最终用户等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ERP实施工程师的岗位职责。 ERP实施工程师的岗位职责1 职责: 1、根据项目经理制定的工作计划,进行系统的实施部署、与客户进行沟通并指导使用,协助控制项目需求,进行客户使用培训; 2、项目实施进度管理,按时完成实施相关的文档; 3、严格按照实施流程和规范,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项目实施和验收; 4、收集与分析客户需求,编写需求文档,引导客户需求,对需求变更进行有效控制; 5、跟踪协助技术支持和开发完成客户问题处理和需求交付;

6、解决系统使用中客户碰到的问题,维护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基本要求: 1、25岁-35岁,计算机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业,具有优秀的文档编写能力(可视实际情况调整);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接受能力,良好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 3、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团队意识,善于学习和总结; 3、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勤勉、踏实、能吃苦的、可出差; 4、计算机/信息管理/经济或相关专业毕业,有企业ERP项目实施或者维护经验; 5、熟悉sql存储过程编写,熟悉并掌握Oracle数据库存储过程优先; 6、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才是重点) 7、熟悉鞋服行业流程和ERP系统应用者优先; ERP实施工程师的岗位职责2 职责:

1. 独立实施公司电视音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2. 根据开发进度,实施方案,完成相应模块的设计,开发任务 3. 与产品设计人员协作,完成产品UE,UI在产品上的实现 4. 编写项目相关的技术文档 任职要求: 1.具有1年以上软件开发经验,其中JAVA开发经验熟练,使用常用设计模式 2.熟练使用JAVA的开发框架。熟悉各种开源的HTTP请求框架,内存管理框架等 3.掌握高品质android页面交互制作技巧,用户体验平滑流畅 4.具备较强的独立项目实施能力 5.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沟通能力强 6.有完成作品演示者优先,有多媒体开发经验者优先 ERP实施工程师的岗位职责3 职责: 1、负责公司金蝶K3CLOUD ERP系统的实施工作、人员培训,保障系统顺畅、稳定运行。

实施工程师工作手册

实施工程师工作手册

目录 一、出差安排 (3) 二、实施准备阶段 (3) 三、项目实施阶段 (4) 四、系统上线、验收阶段 (5) 五、工作周报 (6) 六、出差注销 (7) 七、各个文档归档要求以及处罚措施。 (8) 八、文档模板 (9) 工作周总结 (9) 初步调研报告 (10) 项目实施计划表 (11) 系统培训人员签到表 (13) 基础资料整理确认书 (14) 客户满意度评价表 (16) 系统启用系统的通知 (17) 医保接口调试完成通知书 (19) 农合接口调试完成通知书 (20) H EALTH O NE启用证明 (21) CNHIS启用证明 (22) 实施总结报告 (23) 现场服务确认书 (24) 项目实施备忘录 (25) H EALTHONE系统具体模块培训计划表 (1) 九、出差规范流程阅读确认表 (1) 为规范出差流程,并准确记录实施工程师的工作,特制定此流程,该流程会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完善。

各流程都提供了对应的模板表格供工程师使用。各实施工程师对此流程如有好的建议和意见。 一、出差安排 1、实施工程师接到主管通知,拿到实施派遣单。详细了解实施 模块。同时应该主动和市场签单人员联系,了解客户相关信息以及注意事项。 2、工程师和客户联系,了解现场的准备情况。如客户现场的硬 件条件不具备,则协调客户推迟到达时间。同时远程协助客户做好基础资料的整理工作。 3、根据客户的准备情况,约定到达的现场的时间。查询出差的 线路,以及转换车等详细情况。通知部门助理协助订票。必须选择客户上班的时间段到达现场,便于与客户协商食宿安排。 4、差旅乘坐交通工具应优先考虑火车硬卧,如果机票价格合适 的情况下可考虑乘坐飞机。 5、工程师出发前在部门助理处填写出差任务书,并由部门主管 签字确认。同时根据行程安排通知客户的到达时间,争取对方的接待或者等候。 6、工程师到达实施现场后,及时通知部门主管。 7、在外实施工程师更换工作地点,应听命于本部门主管。工程 师有权拒绝其他人的安排。 关键词:《实施派遣单》、出差登记、订票、基础资料准备 二、实施准备阶段 工程师到达医院之后,先安排好食宿。对于客户的食宿安排条件较差的,及时反馈公司,由市场人员出面与客户协商。基本生活安排好后,进入正式的实施准备阶段。

车辆研发工作要求

开闭件附件工程师 职能类别:车辆研发 招聘人数: 1 工作地点:北京 岗位职责 1. 负责制定并实施车身附件(如密封、锁、升降器等相关附件)的技术方案、开发计划,控 制具体零部件设计及开发并按节点提交合格的交付物; 2. 在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前提下,指导或联合供应商进行设计,并控制设计质量; 3. 发布和修订所负责零件的开发验证规范; 4. 分析和解决开发过程中、生产和售后的车身附件系统相关技术问题; 5. 支持整车试制、试验、生产及售后质量优化; 6. 参与所属系统零件的设计开发指导手册的编写,丰富所属系统的知识库。 任职资格 1. 全日制本科或以上学历,车辆工程、机械等相关专业; 2. 大学英语CET-4级或以上,有良好的英语口语及书写能力; 3. 熟悉车身附件系统(如密封、锁、升降器等相关附件)相关零部件的最新技术和相关法规 的要求,并熟练掌握相关产品标准; 4. 从事车身附件设计或开发工作5年以上,熟悉整车开发流程,具有2个以上车型项目开发 经验; 5. 熟悉车身附件的材料、加工工艺及相关试验要求; 6. 熟练使用本专业相关软件;能独立完成2D、3D建模相关工作; 7.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责任心以及高效沟通能力。 电气测试工程师 职能类别:车辆研发 招聘人数: 1 工作地点:北京 岗位职责 1. 根据整车项目规划以及各电器部件技术规范,设计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搭建HIL、台架 环境,按照项目试制计划完成整车电器功能的测试任务; 2. 根据整车网络设计规范,设计相应测试规范,编写测试软件包并完成各部件单元、系统的 网络测试; 3. 根据整车原理图、接口电路以及线束图,设计整车电性能测试方案,完成测试并分析数据 整理问题; 4. 根据整车试制计划,完成网络、功能、电性能测试验证,样件管控、缺陷管理以及供应商 管理; 5. 建立并完善整车电气测试流程体系; 6. 支持样车试制,主导定位并解决整车电气问题。

技术部项目工程师工作手册

技术部项目工程师 工作手册 2018年08月30日 目录 1.概述 (01)

2.项目工程师基本要求 (10) 3.技术部组织架构 (10) 4.新员工工作要求 (20) 5.新产品开发流程 (30) 6.量产产品问题解决 (40) 7.问题沟通与解决 (50) 8.质量标准要求 (60) 9.体系审核 (70) 10.文件标准化 (80) 11.企业文化 (90) 12.员工期望的实现 (100) 13.束语 (110) 概述

本手册的编制是根据公司和员工自身发展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由技术部全体员工共同协商讨论,技术部主管起草,公司高层领导全面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完成了此项工作。 本手册从一名合格项目工程师的入职资格、新手试用、新产品开发流程、量产产品问题参与解决、问题沟通与解决,到公司的质量体系的建立及审核、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并让自己融入企业生活,形成良好工作习惯最终实现自身价值,使自己和企业共同获得发展和提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勤能补拙,能够吃苦耐劳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工作也是一门学问。勤奋可以成就人生,但也有可能依旧默默无闻,但懒惰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走向颓废的边际。因此本手册的编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融入全新的工作环境,不仅能够熟悉项目工程师的工作流程,并且还能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少走很多弯路。由于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文化,因此对于一名项目工程师而言,尽快了解和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助于自身的成长,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促进自身价值的提升,自我期望的实现。 最后感谢公司领导的帮助的指导,感谢公司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宝贵建议,相信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XX公司能够越走越好,越走越强,员工的个人价值也能充分得到体现,个人期望也能予以实现,最终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项目工程师基本要求

现场调试工程师手册

中国亿万电器网>>亿万论坛>>其他技术交流区>>【工控技术视点】>>现场调试工程师手册(给需要的人) 现场调试工程师手册(给需要的人)seesun,2008-10-2814:18:31 在我从事自动化的职业生涯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发现现场调试的工程师的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项目的成败是最关键的因素。但许多工程师在赶赴现场执行任务前,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因此,到现场后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这里把自己的一些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够对所有的技术工程师有一些启发。 一、出发前的准备 从事PLC的技术支持的人,如果是要到现场开始进行系统调试,无论是对OEM客户,还是对一个过程控制的系统集成,都要在事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就像一个“驴友”出行前,要更换自己的尤其是鞋子,带好水、食品,还要准备在野外的一些防身用品,如果是过夜的话,还要有帐篷、手电筒等一样,作为一个职业的PLC技术支持工程师,也有不少的东西是要准备的。 首先要安排自己的行程计划和衣食住行。如果是需要住宿的话,那么如何定机票、酒店(旅馆、招待所),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时间很长(如超过一个月),为了省钱,就要考虑在当地租房子了,尤其是出发的是一个小组,而不是一个人的时候。衣食住行,这些问题与普通的旅行是一样的,虽然这些问题对你完成任务的影响力并不亚于你的专业水平。想象一下,你到了现场,因为食物中毒导致一个星期拉痢疾的情况会对工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就知道该准备那些东西了。通常,有经验的自动化公司的行政部门会为工程师考虑好这些情况,但是,作为工程师自己一定要进行确认,看看是否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 安顿好了衣食住行的后,要准备自己的工具。作为PLC的现场调试工程师,并不需要很多的调试工具。但是,一个螺丝刀、一台万用表,还是必备的。另外,如果要与现场的仪表传感器进行系统联调的时候,还要有一台信号发生器来模拟现场仪表的信号,以确定当发生问题时,现场的信号是完好的。还有,一台结实的手提电脑,是你编程和调试的必需的工具。虽然这些工具你可以要求用户准备好,但是,作为一个职业的PLC工程师,如果连这几样工具都没有,会被用户怀疑你的职业水平的。其它的一些仪器仪表,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向公司或者客户提出来,让他们提前准备,比如,示波器、稳压电源等等。毕竟这些不那么通用的仪器,通常是不可能随身携带或备用的。 有一些常被忽视的小东西,你准备了之后一定有用的。如,电气胶带、热缩套管、打火机(你吸烟的话自然会有,没有别人也会有),束线带、还有,如果现场接线已经完成了,要准备好一些与信号线相同的电缆,和一些固定基座的螺丝。你可能怀疑要这些做什么用,相信我,带上这些,虽然有些只值几分钱,但到了现场后,可能会节约你一天甚至几天的时间,尤其是你去的地方是在一个偏远的山区的时候。虽然在发货的时候厂家都有螺丝钉,但是到了现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如果螺丝钉不够(而这是每次都必然发生的),会引起许多问题。 除了以上的东西,就是这次调试所要带的备品备件了。虽然现场的货物清单可能会已经考虑了备品备件的问题,但为了应付万一的情况,有些备件你最好还是自己要随身携带。首先是PLC的基板(有的成为机架)、电源、CPU模块,因为这些是一台PLC能够工作的基础,如果现场只有一套系统,那么这些模块就只有一个,假如没有备分的话,一旦出现故障,你的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停下来。因此最好带上一套。 其它的I/O模块和通讯模块,如果现场只有一个的,你都要考虑在多带一个。对于那些现场已经有两块以上的模块,你就不用考虑自己带了。 二、设计交底工作 如果系统设计不是你自己做的,那么在出发前,就要与系统的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不清楚和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弄清楚,确保自己清晰地理解了要完成的工作目标,和设计者的意图。不要轻易否定设计者的方案,也不要轻易地说别人那里设计得不行。 但是,因为你是从事现场的工程师,因此,也不必过于迷信设计者。你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PLC的机架和CPU模块和I/O模块的搭配原则,可能有时候,设计师不知道你所用的PLC的机架有4槽、6槽和8槽,甚至12槽的,因此,也许全部都选了8槽的,而导致了几个槽的空缺,你可以建议它修改为4槽或6槽的。 方案设计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通讯,现场调试最麻烦的地方也是通讯,所以对于通讯的部分,你必须清晰了解系统的框架结构,并且对需要进行通讯的东西在出发前就要全部进行一遍调试,而且要确认其中的所有需要通讯的模块是可以通讯的。比如,操作台电脑、触摸屏、PLC、变频器、其它的PLC、一些智能仪表和仪器,如果这些东西需要通讯的话,你必须要确认它们相互之间是可以通讯的,如果你不确认的话,就要与厂家联络,并亲自再试一次。如果PLC的节点数较多,要考虑距离和厂家CPU的限制。 如果系统较大,远程单元、本地机架数量、每个机架的模块数量的限制,并非出于系统功能和技术上的限制,而是由于使用规范性的限制。在系统硬件组态时,要考虑这些模块的搭配作用。 对于电源模块的配置,一个资深的工程师应该能够做出比较合理的搭配。例如,电源模块通常有5A和10A的分别,如果模块较少,可以选用功率小的电源模块,如果模块较多,则应该选用大功率的电源模块。而一般,如果现场仪表需要PLC也供应24V直流电源而不是采用外部电源供电(如RTU)的情景,通常CPU所在的机架上选用大功率的电源比较合理。 此外,在I/O模块的安装时,根据不同的系统,通常同型号的模块放置在一起。但是,如果对于输出模块与输入模块形成回路的,则可以将一个回路的参量所涉及的模块放置在一个机架上(或一个CPU所控制的机架上)比较合理。有的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不会考虑这一点,你可以调整过来。 在选型的时候,因为各种PLC都有大型、中型、小型的分别,这些分别主要是由CPU模块的性能不同造成的。在实际上,并非一定大型的功能就是合适的。除了价格方面的考量之外,主要是,如果控制点数不多,小型的CPU模块完全可以胜任,则小型的CPU反而比大型的CPU模块工作还要可*一些。因为,小型的CPU所涉及的资源少,而大型CPU的资源多,在程序执行中,为处理那些程序不需用到的资源时,也要分配时间去处理,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可能在程序处理上不及小型CPU可以更单纯和稳定地工作。 在设计交底的过程中要指出的是,对于设计中的任何变更,你只能提建议,而不是擅自做修改。因为,你的职责是按照设计施工,而不是设计,因此,对于任何你发现的不合理的东西,你可以提出意见,但必须要等到设计变更确认书下到你手里后,你才能按照变更后的设计工作,尽管这个变更可能是你的意见。还有,即使最初的设计也是你做的,你在变更后,也要通知客户,并取得客户的书面同意。 三、装机步骤 到了现场后,进行系统安装前,需要考虑安装环境是否满足PLC的使用环境要求,这一点可以参考各类产品的使用手册。但无论什么PLC,要不能装设在下列场所:含有腐蚀性气体之场所,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温度上下值在短时间内变化急遽的地方,油、水、化学物质容易侵入的地方,有大量灰尘的地方,振动大且会造成安装件移位的地方。

设计总工程师岗位工作手册

一、岗位说明书 二、设计过程要求 设计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为工程项目设计过程控制的责任人。按《设计过程控制程序》执行。 1.设计任务评审 参加设计部组织的对项目设计任务的内容、范围、质量和进度要求进行评审,并在《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会签栏上签字确认。 参加合同评审活动,并在《合同(招标书)评审记录》、《合同修改评审记录》签署意见。 参加设计部门的修改设计方案涉及勘测问题评审。 2.设计策划 在接到《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后,与有关设计部主任和专业组长协商确定项目各专业主设人的人选,并在《工程设计计划》中公布。 组织召开“工程启动会”,负责编写《工程启动会议纪要》,负责报批和分发给本项目各有关部门和专业主设人。 负责编制《工程设计计划》组织审批前会签,审批后《工程设计计划》分发。 负责组织制定创优措施、报优材料,编写《创优计划》。 负责针对特殊要求项目编制《工程质量计划》。组织《工程质量计划》的会签、审批和分发至各会签部门和专业主设人。《工程质量计划》的编制规定按照本公司《工程质量计划编制办法》执行。

参加项目专业主要技术原则、四新的应用等策划的活动。 决定是否编制并批准《专业设计计划》。 负责对《工程设计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填写《工程设计计划更改记录表》。批准《卷册进度》、《专业设计计划》的更改。负责将更改通知有关人员。 负责签署可研、初设阶段属重要类别资料、施工图设计阶段综合性的重要资料的《专业间互提资料交接单》。按《电力勘测设计专业间联系配合制度》执行。 负责设计过程中设计接口的协调配合会,并编制《会议纪要》,分发给有关人员。 负责审核《勘测联系书》。 负责审批由主设人列出需顾客提供产品的清单及要求,发文提交顾客。 外部设计接口管理按《设计过程控制程序》3.3.5、3.3.6条款和《勘测设计过程采购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3.工程现场踏勘与测量收资 负责在收资前编写“综合性收资提纲”并报批;批准“专业性收资提纲”。 4.设计输入 负责勘测资料输入的设计评审,具体包括: 1)组织勘测、设计人员对所有勘测资料进行交底和评审,编制《会议纪要》作为设计输 入; 2)在工程启动会上或《工程设计计划》中明确前阶段成品作为本阶段的设计输入。 负责验证综合性输入资料与报批。负责资料的保管与归档。 负责监督勘测部对《勘测联系书》的跟踪关闭。按《设计过程控制程序》3.3.4条款要求。 负责综合性假定资料写入《工程设计计划》或有关会议纪要并报批。批准《专业设计计划》或专业《会议纪要》,组织对拟采用的假定资料做出评价和报批。 负责顾客提供综合性产品的验证、保管和归档,对不能满足要求或不适宜盖验证章的产品填写《顾客提供产品验证记录表》负责将验证意见反馈给顾客,要求修改或补充。签署专业《顾客提供产品验证记录表》。 5.确定设计方案及设计评审 负责组织综合设计评审,评审后编写《设计评审记录表》并报批和分发。参加、会签专业《设计评审记录表》。负责设计评审内容的跟踪关闭。 6.设计输出 负责审批设计成品文件,如:设备清册、图纸、说明书、概(预)算书、计算书、专题报

硬件Layout元器件布线规范篇

硬件Layout元器件布线规范篇

目录 概述 (3) 1.1.C OMMON R OUTING R ULE (3) 1.2.PWM的布线 (15) 1.3.CLK的布线 (21) 1.4.RJ45 TO T RANSFORMER的布线 (25) 1.5.SFP的布线XFP的布线 (28) 1.6.SGMII,GMII(RGMII),MII的走线(MAC TO PHY端) (33) 1.7.POE部分的布线 (38) 1.8.RS485布线 (46) 1.9.CPU子系统的布线 (47)

概述 本文是用来描述硬件研发部元器件布线设计规范手册,从EMI,散热,噪声,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等角度,来规范元器件布线设计。此部分的Check应该Layout 布线阶段执行,并在Layout Review阶段做Double Check,若升级时Key Component 有更改,需要对以下内容再次Check。 Common Routing Rule 1.1.1传输线 传输线分为2种:微带线(Microstrip)和带状线(stripline) 微带线(Microstrip):一般走在外层的Trace. 带状线(stripline):一般走内层的 Trace. 微带线与带状线的特征阻抗不一样,必须避免不同形态的传输线存在于不同的层面上。 1.1.2跨Plane 高频信号走线必须注意不跨不同的Power Plane的问题,否则会因为回流路径不好造成信号完整性的问题。 铜箔在VCC GND Plane 层面尽量避免有连续的破孔出现,如有,请确认不会造成对电源完整性,和参考平面有影响。 如下图所示:图1第一层有2个不同的Plane AGND&DGND,图2 CLK Trace 同时跨在AGND与DGND, 此信号严重会受到干扰。所以此类问题一定要检查一下!

EMU盘工程师手册文档

FONST系列 SDH传输系统 工程师手册 EMU盘工程师手册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中心技术支援部 2004年4月

目录 阅读说明 (9) 序 (9) 读者对象 (9) 如何阅读本手册 (9) 手册内容 (10) 目标 (10) 安全使用说明 (11) 第一部分EMU盘TP4协议基础 (12) 1.本文目的及适用对象 (12) 1.1.本文的目的 (12) 1.2.本文的适用对象 (12) 2.烽火公司光传输网设备网元级管理系统简述 (12) 2.1.网元级管理系统的构成 (12) 2.2.网元级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13) 2.2.1网元级管理系统实现了以下基本功能 (13) 2.3.网元级管理系统的组织方式 (14) 3.EMU盘概述 (16) 3.1.EMU硬件简述 (16) 3.2.EMU软件简述 (16) 4.若干基本概念 (17) 4.1.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17) 4.2.M与A (17) 4.3.程序与数据 (17) 4.4.管理配置 (17) 4.5.结构配置 (18) 4.6.设备配置 (18) 4.7.时间 (18) 4.8.实网元、引用网元和虚拟网元 (19) 4.9.网元可达性的判断方法 (20) 4.10.路由协议 (20) 4.11.用户侧与网络侧 (21) 4.11.1.DCC信道U/N侧的设置原则: (21) 4.12.EMU与BCT的关系 (22) 4.12.1.BCT嵌入在各个单盘上,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22) 5.若干重要的使用注意事项 (22) 5.1.关于EMU盘的拨号开关 (22) 5.2.关于工程上更换EMU盘的操作规范 (22) 5.3.关于小f口软件的使用 (23) 第二部分EMU盘IP协议基础 (23)

科技公司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手册

长春市**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2002-001 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手册 VER 2.0 编制:质管部 审核: 批准: 日期:2002-10-10 地址:长春市 电话: 传真: 邮编:

目录 1 手册说明第01页 2 手册修改控制第02页 3 质管部组织结构与职责第03页 4 工程质量管理总则第05页 5 工程质量检查工作流程第08页 6 工程质量自检第13页 7 工程质量过程监控第19页 8 工程过程文档质量检查第27页 9 工程完工质量检查第30页 10 工程质量问题整改第34页 11 工程满意度调查办法第36页 12 工程质量奖罚措施第39页 13 工程质量控制中管理人员的处罚规定第42页 14 对违反服务规范的处罚规定第43页 15 免检工程师认证管理实施办法第50页 16 免检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第53页 17 工程质量控制网络管理规定第54页 18 工程文档归档管理规定第55页 19 工程质量检查整改管理规定第56页 20 技术培训与考试管理规定第58页

手册说明 1.1 手册适用范围 本手册是为本公司进行的华为工程安装和设备维护服务业务而编写。 本手册适用于质检工程师,是质检工程师的工作指导,同时适用于安装调试工程师、各级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1.2 手册内容 本手册依据公司《质量手册》和本公司的实际相结合编制而成,包括: (a)工程质量管理的总体原则 (b)质检工程师工作流程 (c)质量检查流程 (d)工程过程监控 (e)各项检查制度 (f)工程质量奖罚措施 (g)免检工程师认证和管理 (h)其它质量管理制度 1.3 手册的发布、批准、保管、修改 (a)本手册为公司的受控文件,由质管部经理批准颁布执行。手册管理的所有相关事宜均由质管部统一负责,未经质管部经理批准,任何人不得将手册提供给公司以外的人员。 (b)手册持有者应妥善保管,不得损坏、丢失、随意涂改。 (c)在手册使用期间,如有修改建议,各部门负责人应汇总意见,及时反馈到质管部;质管部应定期对手册的适用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应对手册予以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简历示例

个人简历 姓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2.8.2联系电话:151*** 学历: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工作经验:3年民族:汉 毕业学校:***工程大学 住址:*** 电子信箱:*** 自我简介: 三年以上国内IT一线主板厂商硬件设计工程师,负责基于不同chipset的桌面型平台产品系统硬件的开发,熟练运用多种开发工具,如orcad、示波器等,精通PC架构,熟练掌握多种计算机语言,良好的理解、学习能力,对团体合作有深刻的理解。 求职意向: 目标职位:硬件工程师| 电子工程师·电路工程师| 电信工程师·通讯工程师| 集成电路(IC)芯片开发 目标行业:电子·微电子| 通信(设备·运营·增值服务) | 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 IT服务·系统集成 期望薪资:面议 期望地区:*** 到岗时间:面议 工作经历: 2006.3- 至今***电子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电子为***科技在江苏省***市投资设立的专业生产电脑主板、NoteBook、多媒体等产品的高科技台资企业。占地50万余平方米(約750亩),预计生产的产品包括主机板,NoteBook,多媒体绘图卡,STB,IA等咨讯产品。 其母公司***科技为全球前5大专业主板制造公司, 自成立於1986年8月, 一直以來始終秉持著『產品卓越、品質精良、服務完美、客戶滿意』的四大經營原則,專精於主機板和各式顯示卡的設計及製造,基於對客戶滿意的堅持下,歷經嚴格的考驗脫穎而出,躍身成為全球前五大及台灣前三大的主機板製造商;而顯示卡的表現更是令人讚嘆,已連續兩年榮獲全球第一顯示卡製造商美譽。 硬件工程师 工作职责和业绩: 1、.根据PM提供的开案Spec,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完成项目立案及***评估等工作并确定schedule。 2、负责硬件原理图设计、设计前的仿真,***机构、指导协助***工程师完成***工作,负责最终Gerber out,提供给PCB板厂进行加工。 3、完成新开发产品的调试工作和协助***工程师、***工程师验证及解决问题,负责完成产品功能设计验证。 4、负责完成产品化工作,审核相关部门的包装、手册等工作,跟踪量试工作,配合完成文档管理的评审工作,保证产品可以尽快稳定的推向市场。 5、支援出货后问题反馈及解决. 职业技能和特长 1. 熟悉PC架构、模拟、数字电子电路设计、电源设计; 2. 熟练运用ORCAD、allegro等EDA工具; 3. 熟练应用示波器等仪器; 4. 对于计算机主机板的design和debug经验较为丰富; 5. 精通X86架构的硬件设计; 项目经验 本人目前为***市场Intel主板主要硬件设计工程师,本人具有Intel多个chipset的设计经验及AMD RS880设计经验,对信号完整性及信号仿真有一定的经验。 2009年9月-至今H55M-P33 【项目描述】:Intel 5系列chipset,支持clarkdale、lynnfield CPU,符合***标准,支持DVI、HDMI数字接口。 2009年6月-2009年8月G41M-E43系列 【项目描述】:Intel G41平台,此主板具有DVI/HDMI/VGA接口、支持DDR3 1066/800内存、MSI APS节能技术,可完美组建家庭高清平台。 2009年3月-2009年6月G31TM-P35系列 【项目描述】: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升级Intel G31平台,支持MSI APS技术、易超频技术。APS技术主要是运用动态相数切换技术,来控制电源供应开关,让主机板根据系统负载量自动调整,可以让玩家轻松达到省钱、省电、延长产品寿命的效果,并且保护我们的地球。 2008年12月-2009年3月P41T-C33系列 【项目描述】:Intel G41平台中的中端产品,支持MSI APS技术、易超频技术,主

硬件电路设计、故障定位与工程案例分析--(Randy 王)

硬件电路设计、故障定位与工程案例分析 【2017年公开课时间安排】 8月24-25日北京8月28-29日上海8月21-22日深圳 【学习费用】4980元/两天*买一赠一,单独一人收费3200元 【参加对象】硬件工程师、电路工程师、PCB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研发部门经理等 讲师介绍: Randy 王 Randy Wang,王老师,高级电路设计专家,硬件经理,先后在华为等公司的核心硬件研发部门任职,在电路设计领域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元器件选择及常见故障分析、电源、时钟、电路板噪声抑制、抗干扰设计、电路可靠性设计、电路测试、高性能PCB的信号及电源完整性的设计,有极丰富的经验。其成功设计的电路板层数包括40层、28层、26层、22层、16层、10 层、8层、4层、2层等。其成功设计的最高密度的电路板,网络数达两万,管脚数超过八万。 自2010年开设电路设计培训课程以来,Randy接触过数百家不同类型的企业、研究所,帮助这些单位解决过大量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以上独特的经历,使Randy的课程非常贴近工程实践,完全做到了课程中的每个案例都来自于工作中的问题,每个技术要点都正中电路设计和故障调试的靶心。 因此Randy的课程以实战性、实用性、能真正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真正帮助工程师提升设计水平而广受好评。 至今,Randy已举办过电路设计公开课及内训课程八十多场,培训学员三千多人。 课程大纲: 第一章简化电路设计的方法 1.电路设计中一些关键误区的澄清 2.方法---如何判断电路设计中:哪些部分是必须重视、并严格控制的;哪些部分的要求可 以放松一些;哪些部分可以不关注。 3.信号分析法---简单实用的电路分析方法介绍 4.信号分析法的应用与实例 4个实例:针对常见的几个设计困境,分析如何用信号分析法快速解决。 第二章常规元器件应用中的技巧、选型方法、案例分析 1.如何活用电阻,解决电路设计中的复杂问题 2.电容的两个重要而又经常被忽略的作用,及其对设计的重要指导

实施工程师工作手册

换掉糟糕的系统,精彩立即体验!实施工程师工作手册

换掉糟糕的系统,精彩立即体验! 目 录 一、出差安排 (3) 二、实施准备阶段 (3) 三、项目实施阶段 (4) 四、系统上线、验收阶段 (5) 五、工作周报 (6) 六、出差注销 (7) 七、各个文档归档要求以及处罚措施。 (8) 八、文档模板 (9) 工作周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步调研报告 .................................................................................................................................................................................................................................................................. 9 项目实施计划表 ....................................................................................................................................................................................................................................................... 11 系统培训人员签到表........................................................................................................................................................................................................................................... 13 基础资料整理确认书........................................................................................................................................................................................................................................... 14 客户满意度评价表 .................................................................................................................................................................................................................................................. 15 系统启用系统的通知........................................................................................................................................................................................................................................... 16 医保接口调试完成通知书 ............................................................................................................................................................................................................................... 18 农合接口调试完成通知书 . (19) H EALTH O NE 启用证明 ................................................................................................................................................................................................................................. 20 CNHIS 启用证明 ...................................................................................................................................................................................................................................................... 21 实施总结报告 ............................................................................................................................................................................................................................................................... 22 现场服务确认书 ....................................................................................................................................................................................................................................................... 23 项目实施备忘录 ....................................................................................................................................................................................................................................................... 24 H EALTHONE 系统具体模块培训计划表 ................................................................................................................................................................................................ 1 九、出差规范流程阅读确认表 (1)

HP系统管理员手册HP小型机

C a t c h e y D i n g 二OO三年五月

前言 尊敬的客户,首先欢迎您购买HP9000小型机服务器。 尊敬的系统管理员,您选择了惠普的产品,同时也就选择了惠普的服务。您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孤立无援,在您们的身后有一个惠普计算机系统响应中心在时刻准备着为您提供技术服务。不论是系统故障,还是Unix方面的技术问题,甚至是某条命令用法,您都可以致电惠普响应中心。该中心配有经验丰富的软件、硬件工程师,可以通过电话或计算机远程访问确定故障点,以最快速度解决用户问题。 所以,在系统运行发生故障时,欢迎拨打惠普计算机系统服务响应中心电话请求援助。联系方法是: 1)( 010 ) 6564 3800 2)800-810-7000(免费服务电话) 3)传真:(010)6566 8208 为了让系统管理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获得有关HPUX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以及HP 9000小型机硬件的基本构造,指导管理员进行日常系统维护,我们特意为您订做了这本『必读』。 该『必读』分为机房环境、系统管理员日常工作、数据备份与恢复以及双机热备的方面简单介绍了HP9000小型机及其操作系统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故障诊断的简单技巧。尽管惠普计算机系统服务响应中心和分布在全国十四个城市的惠普技术服务工程师都准备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和故障,通过您的努力,能够亲手排除。一来可以最快的解决问题,二来您也可以小有成就感。这是我们编制此『必读』的另一目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有关机房现场环境.............................................. 一、机房总体要求...................................................... 二、机房内环境要求.................................................... 三、电源要求.......................................................... 四、HP9000小型机的功率及散热量指标.................................... 五、HP9000小型机和机柜的尺寸及重量................................... 第二章、故障诊断(TROUBLE-SHOOTING) ................................... 一、硬件故障诊断...................................................... 二、软件故障诊断...................................................... 三、网络故障.......................................................... 第三章、系统管理员的日常工作 .......................................... 一、关于HP-UX的硬盘资源的逻辑卷管理.................................. 二、关于系统主控台C ONSOLE的说明与设置 ................................. 三、系统的开关机和PDC简介............................................ 四、HP S ECURE W EB C ONSOLE 的配置与维护 ................................... 五、有关DDS磁带机.................................................... 六、日常设备维护检查.................................................. 第四章、系统备份与灾难恢复 ............................................ 一、系统备份与恢复常用命令............................................ 二、系统备份/恢复方法及策略 ......................................... 第五章、有关HP双机热备软件 ........................................... 一、手动启动MC/SG ..................................................... 二、单点启动后,加入另一个节点:...................................... 三、实现节点切换...................................................... 四、监测C LUSTER 运行状态............................................... 五、停止C LUSTER 运行................................................... 六、停止运行某个节点而C LUSTER 在其它节点继续运行....................... 七、在R UNNING C LUSTER 中运行某一个包.................................... 八、停止一个运行中的包................................................ 九、改变一个包的切换属性.............................................. 后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