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口岸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管理规定.

云南口岸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管理规定.

云南口岸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管理规定.
云南口岸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管理规定.

云南口岸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管理规定

(试行)

第一条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进境木材及其制品传入我国,保护我国森林、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安全和促进对外贸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商务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发2001年第2号公告(以下简称2号公告)、国质检[2001]4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木材是指各种原木、方材、板材、树瘤、木雕及其它以木材为原料的加工制品。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云南口岸通道从境外输入的木材及其制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云南局植检处负责云南口岸进境木材的全面管理和协调,并具体负责昆明地区及不设分支局(办事处)的口岸通道进境木材的日常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分支局(办事处)负责所辖区域内进境木材的日常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根据进境木材的产地、防疫措施、除害处理等情况,将进境木材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一)低风险进境木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害生物

防控体系完善、已进行有效除害处理国家和地区的进境木材。

(二)中风险进境木材: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对有害生物有防控措施,已进行除害处理的进境木材。

(三)高风险进境木材,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没有防控措施和除害处理措施,且危险性有害生物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境木材。

第六条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当在木材进境前或进境时向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报检,如实申报输入木材的种类、数量、规格、货值及加工、存放地点,并提交云南省政府出具的现汇贸易核准证和输出国出具的有关证书、合同、码单等单证。

第七条进境木材报检后,根据木材进境情况联系检验检疫事宜,确定检验检疫实施方案。检验检疫机构根据以下依据对进境木材实施检验检疫。

(一)我国与进口国签定的植物检疫协议;

(二)我国法律法规对进境木材的检疫规定;

(三)贸易合同订明的检疫要求;

(四)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五部委联发2号公告的要求。

第八条货主或代理人在木材进境时,应按照云南检验检疫机构的要求,运往指定地点,由检验检疫人员进行现场检验检疫,包括对木材品种、品质、数量、规格进行检验鉴

定,检查是否有病害为害状,是否有天牛、白蚁、蠹虫等钻蛀性害虫,对发现的腐烂变质木材及查获的病虫害进行实验室检验。

第九条检验检疫对进境木材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根据风险等级确定抽检的比例和抽检的数量,一般抽检比例为5-30%,按照检验检疫结果,确定检疫除害处理方法。

进境带皮原木和中、高风险木材,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中低风险进口木材,在境外未进行有效除害处理的原木,或除害处理不彻底的、不及时的,必须整批在入境口岸进行有效除害处理,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又无有效方法作除害处理的,该批货物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第十条对进境木材的除害处理方法,参照中国进境原木检疫除害处理方法及技术要求进行。

第十一条检验检疫和除害处理合格的进境木材,由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入境货物监管单(通关单)或入境货物预检单或入境货物除害处理证明,货主凭检验检疫机关签发单证办理报关、调运手续。

第十二条为方便和推动边境贸易,对同一批进境木材,可自检验检疫及除害处理合格之日起在检疫有效期内多次签单核销放行。未加工调运的,以检验检疫的实际数量放行;经加工后调运的,按加工出材率核定数量放行。

第十三条检验检疫机关对进境木材的生产、加工、存放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境木材加工厂、贮木场实行注册登记,每年对已注册的加工厂、贮木场进行年度审验和日常监督管理,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加工企业是否配备有消毒、杀虫器械及药品等设施,有健全、完善的防疫管理体系和制度。

(二)是否带有病虫害特别是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规定的病虫害,能否及时有效进行熏蒸等除害处理,防止病虫害的传播、蔓延。从事木材加工、存储的外边贸企业应认真按照检验检疫机构要求指定专人管理,货物堆放有序,堆垛整齐,已加工的和未加工的木材分类堆放或分仓存放,室外场地基本硬化。

(三)边角废料是否及时有效处理,防止病虫害滋生蔓延。

(四)木材调入加工厂前是否经过熏蒸等有效的除害处理,调离贮木场时不带有活虫。

第十五条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检验检疫机构填写《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记录》或《年度审验记录表》。发现不符合检验检疫要求和防疫措施不到位的,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企业限期整改。

第十六条检验检疫机构应根据进境木材产地、种类、

季节和除害处理情况,对贮木场加大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贮木场进行有效的除害处理,防止有害生物在贮木场内发生交叉感染,造成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第十七条检验检疫机构建立进境木材加工企业、贮木场的检疫管理档案,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派员到木材加工厂、存放地进行检验检疫、疫情调查和监督管理,有关单位应予以配合。

第十八条从事木材加工、存储的外边贸企业应指定2-3名经检验检疫机构培训合格的协检员,协助检验检疫机构做好检验检疫监管、卫生除害处理等工作,同时做好加工原料和产品的出入厂登记、自检记录,并如实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供月报表。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规定的有关当事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给予处罚。

第二十条本规定由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四川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川办发[2004]1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四川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四年七月十日 (盖章)

四川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名牌兴川战略的实施,加强四川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四川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积极争创名牌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我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四川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省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用户满意程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第三条四川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建立以企业自律、市场评价为基础,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为保证,以用户(顾客)满意为宗旨的总体推进机制。 第四条四川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坚持企业自愿申请,科学、公正、公平、公开,不搞终身制,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四川省名牌战略领导小组负责四川名牌产品的培育、争创、确认和管理。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四川名牌产品推进工作的目标、计划和任务。四川省名

牌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四川省名牌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级各行业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四川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并积极推进四川名牌产品的宣传和培育。 第七条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有关行业专家组成若干专业委员会,按照产品类别分别提出四川名牌产品评价实施细则和方案进行具体评价工作。评价工作结束后,各专业委员会自行解散。 第八条各市(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四川名牌产品的申报和推荐工作并组织实施对四川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申请条件 第九条申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应具备下列条件:(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 (二)实物质量在同类产品中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出口创汇率、品牌知名度居省内同类产品前列; (三)年销售额、实现利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居本行业前列; (四)企业具有先进可靠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居行业前列;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公布全省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名录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公布全省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名录的通知 鲁政发〔1999〕34号 各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强道路管理,确保安全畅通,根据我省公路路网现状及加强公路交通管理和控制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疫情的需要,确定对现有部分路段的固定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进行调整,现予以公布,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整后的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设站地点由省交通厅、林业厅按照合理布局、同点设置、分别执法、保障畅通、便于监督的原则确定,并分别设置标志。 二、各级交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的管理。公路检查工作要实行统一执法和综合执法。交通稽查站(队)和木材检查站要严格在限定的范围内执法,严禁多线检查和重复检查。站点要从简建设,执法人员应按照规定培训合格后上岗执勤,并做到人员精简、热情服务。 三、本通知自1999年5月1日起执行。省政府以前公布的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名录同时废止。 附:山东省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名录 一九九九年四月六日 附件:山东省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名录 1.济南市历城区交通局交通稽查站(大桥) 2.济南市交通局交通稽查站(崮山) 3.平阴县交通局交通稽查站(大桥) 4.青岛市交通局交通稽查站(李沧区沧沙) 5.青岛市城阳区交通局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流亭) 6.青岛市崂山区交通局交通稽查站(城关) 7.平度市交通局交通稽查站(城关) 8.淄博市博山区交通局交通稽查站(乐疃) 9.枣庄市台儿庄区交通局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台儿庄) 10.滕州市交通局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南郊) 11.枣庄市峄城区交通局交通稽查站(金寺) 12.东营市河口区交通局交通稽查站(河口) 13.垦利县交通局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城关) 14.莱阳市交通委员会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城西) 15.莱州市交通委员会交通稽查站、木材检查站(沙河) 16.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委员会交通稽查站(五指山路)

省级名牌产品认定准则 范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政〔〕号)和《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名推委〔〕号)的有关规定,为加快品牌建设,培育和发展省名牌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准则。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坚持企业自愿申报、严格标准、择优认定的原则; 3、坚持以市场认定和消费者、用户认可为基础,以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用户满意度和市场质量信息为依据,以政府引导、推动、监督、规范为保证,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行业专家认定为主要方式的原则; 4、坚持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的原则。 二、申报条件 1、申报企业必须依法在省境内工商登记注册,且连续生产经营3年(含3年)以上。申报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 2、产品实物质量(或服务质量)在同类产品(或同行业)中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居全省乃至全国同类产品前列; 3、企业具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4、产品(或服务)按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5、企业有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保证能力; 6、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有效运行; 7、企业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用户满意度高; 8、产品质量长期稳定,近三年产品在国家质量监督检查、出口商品检验中合格;未出现重大质量、环保、安全等责任事故。 三、申报程序 1、省名推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发布省名牌产品申报通知或公告。 2、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自愿填报《省名牌产品申报表》、《省服务名牌申报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和材料,申报表包括企业承诺书。 3、由省辖市名牌战略推进机构或政府质量主管部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签署推荐意见,报送省名推委秘书处。 4、省名推委秘书处对企业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提出符合初选申报产品名单。 四、认定程序 1、省名推委秘书处组织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组成资格审查组,对申报企业和产品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环保政策,有无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等情况进行客观认定。具体审查要求:(1)申报条件审查:申报产品必须符合本准则规定的八项申报条件。 (2)商标审查:商标注册和使用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申报产品应具有合法有效的国内注册商标。 (3)许可资格审查。申报产品凡列入行政许可要求的,必须取得许可资格。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3C认证)、“生产许可证管理”、“出口质量许可管理”以及执行其他行政许可的产品,申报企业应出具有效证书,未提供有效证书的,不予受理。 (4)其他方面的审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申报资格: a、近三年内出现过重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 b、企业环保治理未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 c、企业近三年内出现过偷漏税被曝光或被处理的行为; d、出口商品因质量问题造成较大损失遭到外方索赔的; e、企业存在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1

关于进境原木未经检疫熏蒸处理禁止运离绥芬河辖区的补充通知(2020)

关于进境原木未经检疫熏蒸处理禁止运离绥芬河辖区的补充通知(2020) 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2001年第2号公告及《关于执行进口原木检疫要求(2001年第2号公告)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质检联〔2001〕43号)相关规定,按照《哈尔滨海关关于规范绥芬河进境木材检疫处理工作意见》要求,凡未经加工或除害处理合格的原木(含未去皮板材)及原木加工下角料(未去皮板皮、削片等),严禁通过公路运离绥芬河市辖区。 为此,我市发布了《关于进境原木未经检疫处理禁止公路运输的通告》,并在边合区森联国际园区内建设进境原木落地熏蒸场地,现已投入使用。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我市企业利益,鼓励原木进口,我市对进口落地加工的原木免予熏蒸处理。近期个别企业违反规定,将未经熏蒸的原木运离绥芬河辖区,导致我市口岸进口原木加工免熏蒸政策将被取消,为严肃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特补充通知如下: 1.各进口原木企业对是否落实进口原木检验检疫相关规定负有主体责任,进口企业要与绥芬河海关签订承诺书,承诺在进口原木熏蒸季节不得将未经加工或检疫处理的原木自行或由下游采购企业、个体经营户经公路运离绥芬河。绥芬河海关将本着“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原则,对守信企业提供快验快放、优先实施检疫处理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对不履行主体责任甚至违法违规的企业,将采取严密监管、依法严格处罚或进口原木无论加工与否都要强制做检疫处理等措施。 2.成立由公安局、林草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开展检查,对未经除害处理离绥的原木,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依法责令进行除害处理,同时倒查责任,严肃处理。 绥芬河市人民政府 2020年7月7日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企业创三级名牌和三级名品的实施意见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企业创三级名牌和三级名品的实施意见 发文单位: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 文号:昆政发〔2008〕46号 发布日期:2008-8-5 执行日期:2008-8-5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管 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鼓励全市企业争创三级名牌(国家驰 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市级知名商标)和三级名品(国家名牌产品、省级名牌产品、市级 名牌产品),打造产业品牌,营造品牌城市,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 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争创名牌名品的重要意义 名牌名品是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的体现,反映着一个国家、地区的综合 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市企业争创名牌名品工作取 得了较好成效,名牌名品在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 出。但是总体上我市名牌名品数量少,企业创名牌名品的基础薄弱,对实施名牌名品战略认 识不足,对培育名牌名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争创名牌名品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提升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要把争创名牌名品 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推动工作落实,实现打造“品牌城市”和“城 市品牌”的目标。 二、争创名牌名品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推动、企业主体”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创建名牌名品的认识,增强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集合社会力量,为企业创建名牌名品提供帮助和服务;强化政策引导与扶持,建立政府性扶持资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等手段,推动、扶持、培育和发展昆明市的名牌名品和生产企业。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名牌名品战略,培育更多的三级名牌和三级名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名牌名品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形成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名牌名品和龙头企业,使名牌名品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 1.保持现有各级名牌名品存量,2008年,帮助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4件,新申报云南省著名商标40件,获得认定不少于30件,新培育注册商标300件;争创4个中国名牌产品,新增13个云南名牌产品。到“十一五”末,实现中国驰名商标15个以上,云南省著名商标250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20个以上,云南省名牌产品150个以上。到“十二五”末,实现中国驰名商标40个以上,云南省著名商标400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50个以上,云南省名牌产品400个以上。 2.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带动一大批配套产品、基础产品的发展,并积极开发系列产品,推动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三)实施步骤 1.制定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计划,建立名牌名品培育库。将具有良好基础条件、有潜力的企业列入年度名牌名品培育计划,排出重点培育企业和产品。做到成熟一批,推荐一批,又积极储备一批,形成“品”字型的品牌梯队,确保创牌不断层,不停步。 2.建立名牌名品保障机制,保护现有名牌名品,确保到期名牌名品重新认定。 3.加强对“双创”企业的宣传。在坚持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创牌企业的宣传,形成名牌名品效应。

木质家具制造行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规范

木质家具制造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木质家具制造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包括了建筑设计、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警示标识、申报、检测评价、制度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培训、档案管理等)基本要求和应急救援处置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从事木质家具制造的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及相关部门对木质家具制造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l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T18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195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GBZ/T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18053、GB18083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J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Tl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职业危害 occupational hazard 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和伤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s 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家具制造业 furniture industry 指用木材、金属、塑料、竹、藤等材料制作的,具有坐卧、凭倚、储藏、间隔等功能,可用于住宅、旅馆、办公室、学校、餐馆、医院、剧场、公园、船舰、飞机、机动车等任何场所的各种家具的制造行业。 木质家具制造业 ligneous furniture industry 特指用木材、竹、藤等植物材料制作的,具有坐卧、凭倚、储藏、间隔等功能,可用于住宅、旅馆、办公室、学校、餐馆、医院、剧场、公园、船舰、飞机、机动车等任何场所的各种家具的制造业,包括红木仿古家具的整修、翻新。 4. 基本要求 4.1 【生产工艺】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控制、过程可控、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选择职业危害小的技术和工艺,积极采用无毒或低毒原(辅)料,并对职业危害进行综合治理。 4.2 【生产设备】用人单位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设施在设计时应符合GBZ1中的要求。 4.3 【生产布局】用人单位应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做到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有效隔离。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 4.4 【作业环境】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控工作应持续改进,不断降低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职业危害特性,设置通风、排毒、除尘、屏蔽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使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符合GBZ2.1/2.2《工作场

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提高我省产品(服务)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浙江省质量振兴实施计划(1998-2010年)》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名牌产品的通知》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浙江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际或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省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用户满意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经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依据本办法认定的产品(服务)。 第三条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工作建立以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以市场评价为依据,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为保证,以用户(顾客)满意为宗旨的总体推进机制。 第四条浙江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坚持企业自愿申请,科学、公正、公平、公开,不搞终身制,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浙江名牌产品的认定、管理工作,并推进浙江名牌产品的宣传、培育。 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是由省级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综合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及社会团体和有关专家组成的非常

设机构。浙江名牌认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浙江名牌认定委员会成员单位组成。办公室设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浙江名牌认定委员会的日常事务,承担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六条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每年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若干专业评审组,各专业评审组在浙江名牌认定委员会的组织下,根据产品类别分别提出浙江名牌产品评价实施细则和方案,进行具体评价,评价工作按《浙江名牌产品评价办法(暂行)》进行。评价工作结束后,各专业委员会自动解散。 第七条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并处理投诉,组织实施对浙江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 各市(经济强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浙江名牌产品的申报和推荐工作,并对辖区内浙江名牌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申请条件 第八条申请浙江名牌产品的要求: 1)、申请浙江名牌产品的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 1、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与申请产品(服务)的注册商标和核准范围一致; 2、具有先进可靠的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居行业前列; 3、具有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保证能力; 4、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有效运行,未出现重大质量责任事故;

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制作管理规定

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制作管理规定(2005年5月27日国家林业局令第14号公布 自2005 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制作,正确实施林业行政处罚,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制作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格式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补充制定相应文书格式的,应当报国家林业局备案。法律、法规对文书格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统一管理。 采用计算机印制方式制作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的,应当符合规定的格式,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同意。 第五条 制作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应当内容完整、准确,填写字迹清楚、文字规范、文面清洁。 第六条 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应当用蓝色、黑色的水笔或者签字笔填写。用计算机制作的,可以用打印方式填写。 填写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因书写错误需要进行修改的,可以用杠线划去修改处,在其上方或者接下处写上正确内容,并在改动处加盖修正专用印章,或者由当事人签名、盖章。 第七条 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首页不够记录的,可以附页。附页应当加盖印章并经当事人签字。 第八条 林业行政处罚询问笔录、勘验、检查笔录、听证会笔录等文书,在当场交由有关当事人审阅或者向当事人宣读后,由当事人在笔录上书写“以上笔录属实”并签字确认。当事人认为记录有遗漏或者有差错的,应当予以补充或者修改,并在改动处签名或者盖章。 第九条 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中有关同类栏目的填写要求如下: (一)“案件性质”栏目,填写对违反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行

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管理办法

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规范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的评价和管理,保证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提高我省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系会议工作制度》和《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系会议成员单位主要工作职责》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是指产品质量处于省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内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顾客满意程度高,由本省企业生产,经广东省农业名牌带动战略委员会确认的农业投入品、农林牧渔的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农业类产品。 第三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工作由企业自愿申报,坚持市场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坚持不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 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 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督,保证广东省名牌产品(农

业类)评价工作的科学、公平、公开、公正。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评价工作由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推进委员会(简称委员会,下同)负责,在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系会议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委员会由省农业厅牵头,会同海洋与渔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经贸委、工商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社团组织和专家组成,办事机构设在省农业厅。负责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拟订、修改名牌产品(农业类)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负责对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委员会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海洋与渔业产品、林业产品、农产品加工产品、农业投入品等若干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在委员会的组织下,依据产品类别分别提出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的实施细则和方案,具体开展评价工作,并向委员会提交评价报告。 第七条各地级以上市(简称市,下同)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能分工,牵头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推动、引导和监督管理。具体负责组织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申报、审核和推荐工作。 第三章申请条件 第八条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申报单位(简称企业,下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银- 2 -

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登记编号:云府登314号 云南省经济委员会 公告 2008年第1号 《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5月9日云南省经委第2次委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二OO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中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充分发挥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建立我省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我省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 第二条企业技术中心是在企业组建的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具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研究开发实体和技术管理部门,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组织保障,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 第三条为推进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对我省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代表省内行业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扶持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条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昆 —1 —

明海关、省国税局、省地税局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 1.省经委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具体负责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日常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2.省财政厅主要负责监督评价拟申报和已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扶持企业技术中心、鼓励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并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3.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昆明海关、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主要负责企业技术创新有关政策的指导和落实工作。各州市企业技术创新主管部门和省直有关单位(以下统称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推荐和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认定 第五条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受理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5月31日。 第六条申请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登记设立、在云南省境内注册的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 —

最新整理木材管理规则

最新整理木材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木材经营、加工和运输的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木材经营、加工、运输及其管理活动。 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涉及木材经营、加工、运输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木材,包括原木、锯材、竹材、单板、木片、枝桠材、薪材(含柴炭)、树蔸、胸径5厘米以上的移植树木和木(竹)制半成品等。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木材经营、加工和运输的管理。 工商、税务、公安、交通、铁路、航运和海关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木材经营、加工和运输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木材经营与加工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优先、节约资源的原则,编制木材加工行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编制木材加工行业规划应当以下列条件为依据: (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二)市场需求情况; (三)当地现有森林资源和外来木材利用状况; (四)原材料林基地建设规划; (五)地方木材加工传统工艺水平。 木材加工行业规划应当包括规划年限、加工企业种类和加工厂(点)数量、规模、布局、原料保障等内容。限制初级加工项目和以原生阔叶树种为原料的加工项目。 第七条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申请《省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以下简称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但是,村民利用合法来源的木材加工少

量的农具、家具和修建房屋等除外。 第八条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监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实行一厂(店)一证。 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应当核定经营、加工的方式和产品种类、规模、地点、有效期限等具体项目。 第九条申请木材经营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合法的、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木材来源渠道; (二)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经营场所; (三)经营原木的,应当配备木材检验员;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申请木材经营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 (二)个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三)木材来源渠道证明; (四)固定经营场所证明; (五)经营原木的,应当提交木材检验员证和聘请木材检验员合同书。 第十一条申请木材经营许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申请木材加工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当地城乡规划、木材加工行业规划的要求; (二)有合法的、与其加工规模相匹配的木材来源渠道; (三)有与其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加工场所; (四)有与其加工规模相适应的设备、技术人员; (五)工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名牌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制度格式

名牌产品管理暂行办法 制度格式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附件1 北京名牌产品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规范北京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引导、支持企业创名牌,指导和督促企业提高质量水平,增强我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和我局职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北京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际或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效益居同行业前列,用户满意程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第三条北京名牌产品评价工作以市场评价、社会公众及中介机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为保证,以顾客(用户)满意,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宗旨。 第四条北京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坚持企业自愿申请,科学、公平、公正、公开,不搞终身制,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职责 第五条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政府部门负责北京名牌战略的推进工作。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北京名牌战略推进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北京名牌战略推进办公室由有关政府部门、全市性社团组织组成。

第六条北京名牌战略推进办公室根据需要聘任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若干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依据产品及行业类别制定北京名牌产品专业评价细则,进行具体评价工作。评价工作结束后,各专业委员会自行解散。 第七条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制定北京名牌产品评价工作目标及原则,对评价工作进行的监督和管理,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北京名牌产品及生产企业进行表彰。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八条申请北京名牌产品,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商标注册两年以上。商标归北京地区注册企业所有。 (二)产品实物质量在本市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品牌知名度居国内同类产品前列。 (三)产品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形成适度的经济规模,消费类产品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非消费类产品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并有一定的出口创汇能力或潜力。 (四)企业具有先进可靠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居行业前列。 (五)产品按照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标准或国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六)企业具有适宜的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保证能力。

河南省名牌产品管理规定

河南省名牌产品管理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河南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加强对河南省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河南省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名牌,指导和督促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增强我省产品和企业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和省政府制定的《河南省质量振兴实施意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河南省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同行业前列、用户满意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按本办法认定公布的河南制造的产品。 第三条河南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建立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以社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规范为保证,以用户满意为宗旨的总体推进机制。 第四条河南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企业自愿申报; (二)科学、公正、公平、公开; (三)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

(四)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名推委)统一组织实施河南省名牌产品的培育、申报、评价、宣传和管理工作,并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统一部署,负责河南产品申报中国名牌的材料的初审和推荐工作。 第六条省名推委是由政府部门、社团组织、新闻单位和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非常设机构。省名推委秘书处设在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处,负责省名推委的组织、协调及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实施河南省名牌战略培育和发展规划; (二)组织拟订河南省名牌产品评价实施细则和方案; (三)组织实施河南省名牌产品申报、评审的各项具体工作; (四)审定并公告河南省名牌产品名单; (五)组织实施对河南省名牌产品的宣传工作; (六)组织实施对河南省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 (七)审查并推荐省内有望争创中国名牌的产品。 第七条各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辖区内所属企业的省名牌产品申报和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云南口岸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管理规定

云南口岸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管理规定 (试行) 第一条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进境木材及其制品传入我国,保护我国森林、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安全和促进对外贸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海关总署、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商务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发2001 年第2 号公告(以下简称2 号公告)、国质检[2001]43 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木材是指各种原木、方材、板材、树瘤、木雕及其它以木材为原料的加工制品。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云南口岸通道从境外输入的木材及其制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云南局植检处负责云南口岸进境木材的全面管理和协调,并具体负责昆明地区及不设分支局(办事处)的口岸通道进境木材的日常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分支局(办事处)负责所辖区域内进境木材的日常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根据进境木材的产地、防疫措施、除害处理等情况,将进境木材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 (一)低风险进境木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害生物

防控体系完善、已进行有效除害处理国家和地区的进境木材。 (二)中风险进境木材: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对有害生物有防控措施,已进行除害处理的进境木材。 (三)高风险进境木材,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没有防控措施和除害处理措施,且危险性有害生物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境木材。 第六条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当在木材进境前或进境时向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报检,如实申报输入木材的种类、数量、 规格、货值及加工、存放地点,并提交云南省政府出具的现 汇贸易核准证和输出国出具的有关证书、合同、码单等单证。 第七条进境木材报检后,根据木材进境情况联系检验检疫事宜,确定检验检疫实施方案。检验检疫机构根据以下依据对进境木材实施检验检疫。 (一)我国与进口国签定的植物检疫协议; (二)我国法律法规对进境木材的检疫规定; (三)贸易合同订明的检疫要求; (四)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五部委联发2 号公告的要求。 第八条货主或代理人在木材进境时,应按照云南检验检疫机构的要求,运往指定地点,由检验检疫人员进行现场检

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规范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活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建农业品牌,提升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云南名牌农产品是指农产品质量水平高、消费信誉好、市场占有率大、经济效益显著、经评选认定获得“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并允许使用云南名牌农产品证书及标志的农产品。 第三条凡在云南省境内注册的企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的农产品均可申请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并以原产地命名的产品可由县级人民政府或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第四条云南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遵循自愿、无偿、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获得“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的农产品在生产基地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云南省农业厅负责组织云南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设立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具体负责云南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和监督管理日常工作。 第七条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选专家组。评选专家组在云南省农业厅的领导下开展云南名牌农产品的评选工作。 第八条州(市)、县(市、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云南名牌农产品的申请、审核和推荐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云南名牌农产品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章申请 第九条申请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的条件 (一)企业、协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请云南名牌农产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 2.生产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产品有注册商标; 3.产品在省内有固定的生产基地,批量生产和销售已满二年; 4.产品执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

木材加工厂的消防安全管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木材加工厂的消防安全管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6 页

木材加工厂的消防安全管理 2008年9月2日16时15分左右,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大横镇一木材加工厂因使用柴油发电机不当引起爆炸起火,导致成品仓库突发大火,过火面积近千平方米。9月4日3时01分,泗阳县博峰板材厂发生火灾,3时41分被扑灭,火灾烧毁厂房4间、机器设备2台、板车3 辆和部分木材原料,直接经济损失8000余元。另据统计:我市自2002年至2008年,木材加工厂已发生火灾30起,直接财产损失100多万元。 连续多起木材加工厂火灾的发生,已经为木材加工厂的消防安全敲响警钟,消除木材加工厂的火灾隐患刻不容缓。 随着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我市的加工企业也不断增多,目前已有二千多家。由于一般木材加工厂的厂房耐火性能较低;加工的原料都是可燃物质(燃点一般在250300℃,自燃点一般在350℃左右);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锯未、刨花、木屑等比木材更易燃烧,其中,如木屑等遇火后,阴燃时间较长,不易及时发现;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常采用人工干燥法(烤房)进行干燥,使用明火多,用电量大;有的工序还需使用易燃易爆液体做胶料,相应地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木材加工企业一旦发生火灾,燃烧猛烈、蔓延发展快,易造成火烧连营。但是由于一些木材加工业主对防火工作认识不足,且大多存在侥幸心理,造成许多火灾隐患。 目前我市木材加工厂存在火灾隐患是:一是主管审批的各职能部门缺乏相互制约机制。长期以来,在木材加工企业审批过程中,各主管部门之间没有完全建立起相互制约的机制。造成许多分布在乡村的木材企业在建厂之期漏审,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就投入生产,造成先天性隐患突出。二是木材加工企业多是简易建筑,耐火等极低。从事木材加工 第 2 页共 6 页

山西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山西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实施质量兴晋、名牌兴企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高我省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山西省名牌产品是指我省企业生产的质量优良,市场占有率高,企业信誉好,经济效益显著,有发展前景,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第三条山西省名牌产品分山西标志性名牌产品、山西名牌产品两种。 第四条山西省名牌产品的申报、推选,坚持企业自愿和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以产品的实物质量和市场评价为主,不实行终身制,不增加企业负担。 第五条山西省名牌产品的推选工作在山西省名牌战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名牌办)履行山西省名牌产品推荐委员会的职能,负责山西省名牌产品推选的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条件 第六条山西名牌产品要求具有以下条件:(一)产品设计先进,性能可靠,产品质量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产品适销对路,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生产规模在我省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宣传意识; (三)企业有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认真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不断强化标准化、计量技术基础工作,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四)企业具有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并按标

准组织生产; (五)企业具有较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制度,市场评价好,消费者满意,有一定的知名度; (六)产品在近二年内,省及省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抽查中质量全部合格,未发生过质量事故; (七)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安全认证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获得相应证书;新产品必须经鉴定并批量生产两年以上; (八)企业环保必须达到国家及省有关规定的要求,且近年内未发生重大环保事故。 第七条山西标志性名牌产品是各种不同产品类别中的龙头产品,除必须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要求的全部条件外,还应具备: (一)产品在设计、性能、质量上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二)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三)必须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高、发展前景好的产品,企业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产品在近三年内,省及省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抽查中质量全部合格,未发生过质量事故。 (五)按照产品认证或质量体系认证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 第三章程序 第八条申报山西省名牌产品的企业,应按要求填写《山西省名牌产品申报表》并附必要的附件材料,向所在市(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报,并由市(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依据本《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初审,合格后在规定时间内统一上报省名牌办。 第九条省名牌办对各市(地)的初审合格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建档,并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监督抽查、市场调查、消费者评价和专家评审等形式,对企业产品实物质量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