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鼠小肠吸收模型

大鼠小肠吸收模型

大鼠小肠吸收模型

大鼠肠吸收单向灌流模型的建立

取禁食12 h(可自由饮水)的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1)将其麻醉。将麻醉的大鼠固定于恒温手术台上以保持体温,沿腹中线打开腹腔,分离待考察肠段,长度10~15 cm,于两端切口,用37 ℃的生理盐水洗净肠内容物,然后,用空气将生理盐水排空,插入塑料管,并结扎固定,用预热至37 ℃的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循环10 min,再用空气排出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10]。接着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的供试药液以0.5 mL·min-1的流速泵入肠段,使肠段内充满药液,后将流速调至0.25 mL·min-1,同时开始记时,约0.5 h后,吸收达到稳定状态[11]。进口处用已知质量的装有供试液的小瓶进行灌流,开始每隔15 min在出口处用另一已知质量的小瓶收集一次(同时迅速更换下一个供试液小瓶和收集液小瓶),称质量,计算灌入和收集的供试液的质量[12]。于出口处收集流出的灌流液直到105 min,即分别于记时后的45、60、75、90和105 min取样。实验结束时,将灌流肠段剪下,测量其长度和内径。所取样品置于1.5 mL离心管中,12000 r·min-1离心20 min后,取20 μL上清液用于测定峰面积,剩余的样品利用UV 测定吸光度值(A)。

大鼠外翻肠囊模型的建立

取禁食(不禁水)12小时的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1)将其麻醉,开腹取出相应肠段,以生理盐水灌流冲洗至无肠内容物,将小肠移至4℃人工肠液中,在不损伤肠管的情况下,剥离肠表面的脂肪及血管[13],然后,用滤纸沾干表面水迹。将一与肠腔口径相适的塑料软管轻轻插入肠段(从口端向肛门端方向),用丝线将肛门端结扎在塑料软管一端,用手指轻柔地将肠管翻转使粘膜面朝外,用0℃的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内表面[14],然后用注射器向肠内注入适量阴性对照液,使得肠囊的长度约为4 cm,再用丝线扎住口端,剪去塑料软管。迅速将此肠段置入一通有95%O2及5%CO2的混合气体(2mL·min-1)的25 mL预热至37℃的沙棘黄酮供试液的烧杯中,烧杯放入37 ℃恒温水浴中,分别于15、45、75 min,取肠外液1 mL置于离心管中,12000 r·min-1离心20 min后,取上清液20 μL用于测定三种苷元的峰面积。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第一章皮肤 一、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和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口角部、肛门、包皮和乳头周围有特化的皮脂腺。 2、汗腺,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 3、乳腺 数量大鼠的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个别的大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和形态随大鼠的年龄和性周期有明显的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和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二章骨 一.脊柱大鼠的脊柱由57 —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 荐锥 4、尾锥27 —31块。锥式C7T13L6S4Cy27—31。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的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2毫米增加到4毫米),锥管的直径平均为3.3毫米,较颈部的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的长度比较一致,约 6 —7毫米。锥管直径由前面的 4 毫米向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 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突,棒状的剑突后面接一盘状的剑状软骨。胸骨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肉系统(省略) 第四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消化管可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和胰。 第一节消化管

、口腔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但是有两条侧系带。 一、食管 分为颈、胸、腹三部。成年大鼠食管的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在膈后的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侧。 一、胃 位置:横位于腹腔的左前部,其壁面几乎完全为肝的左叶所覆盖。 大小:胃重为体重的0.5% ,属单室胃。 形态:胃小弯朝向背前方,食管在其中部入胃。胃大弯朝向腹后方,其边缘 有双层的口袋状大网膜。贲门部外观呈半透明状,内壁有粘液腺。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长度:长约100毫米。 位置:从幽门发出向右后行,再折向前终于右侧。可分为降支(向右后行)、横支(水平部)、升支(向前行),它们构成一个不完全的环,包围着部分胰腺。 颜色:淡红色。 2、空肠 长度:为小肠的最长部分,大约有700—1000毫米。 位置形态:盘旋在腹腔的右方腹侧部。 3、回肠 长度:较短,约有40毫米。 位置形态:以三角形的系膜回盲褶与盲肠的末端相连,向盲肠的开口与结肠的起始部紧密相接。 二、大肠 1、盲肠 长度:是介于小肠与盲肠之间的一个大的盲囊。长约60毫米,直径约10毫米。位置:通常位于腹腔的左后部。盲肠呈锥体形,分为基部、体部和尖端。 2、结肠 长度:长约100毫米。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验指导

前言 本教材是在长沙医学院药学系领导下,由药剂学教研室组织编写,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配套实验教材,充分结合了本系教与学的实际情况,供药学专业教学使用。 实验课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使课堂中讲授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得到验证、巩固和充实,并适当地扩大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实验方法在医药学相关领域的应用,掌握专业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一、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由指导教师讲皆实验的基本原理、要求、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及主要设备的操作方法; 2.实验小组人数为3~5人,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3.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所记录的现象和数据、使用的仪器和负责的清洁工作,经指导教师检查,符合要求,方可离开实验室。 4.教学实验除验证课堂理论外,并要求掌握相关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始记录、结果、结论、讨论等部分的内容; 2.每个实验的实验报告应于实验结束后第三天,交实验指导老师处批改; 3.实验结束时,实验报告中的原始记录应由指导教师检查并签字。 三、考核与报告 1.实验完成后,由学生将实验过程、原理、目的及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 2.指导教师对每个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 3.每次实验成绩的平均成绩记为实验考试成绩,不另外进行实验考试。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 1 -

- 2 - 实验一 磺胺嘧啶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鼠在体肠管泵循环法研究吸收的实验方法。 2.掌握药物肠管吸收的机理和计算吸收速度常数(ka)、吸收半衰期(t 1/2(a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药物消化道吸收实验方法可分为体外法(in vitro )、在体法(in situ )和体内法(in vivo )等。在体法由于不切断血管和神经,药物透过上皮细胞后即被血液运走,能避免胃内容物排出及消化道固有运动等的生理影响,对溶解药物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吸收的方法。但本法一般只限于溶解状态药物,并有可能将其他因素引起药物浓度的变化误作为吸收。 消化道药物吸收的主要方式为被动扩散。药物服用后,胃肠液中高浓度的药物向细胞内透过,又以相似的方式扩散转运到血液中。这种形式的吸收不消耗能量,其透过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可用下式表示: h C C DkS dt dC P GI -=- (1) 式中 dt dC 为分子型药物的透过速度;D 为药物在膜内的扩散系数;k 为药物在膜/水溶液中的分配系数;S 为药物扩散的表面积;C GI 为消化道内药物浓度;C p 为血液中药物浓度;h 为膜的厚度。令Dk =P ,则P 为透过常数。 一般药物进入循环系统后立即转运至全身各个部位,故药物在吸收部位循环液中的浓度相当低,与胃肠液中药物浓度相比,可忽略不计。若设 'k h PS =,式(1)可简化为: C k dt dC '=- (2) 式(2)说明药物透过速度属于表观一级速度过程。以消化液中药物量的变化率dX/dt 表示透过速度,则: X k dt dX a =- (3) 上式积分后两边取常用对数,变为: t k X X a 303 .2lg lg 0- = (4)

实验报告-大鼠

姓名:薛桂凤学号:132015200300 实验报告(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鼠的抓取和固定。 2.掌握大鼠的编号与标记方法。 3.掌握大鼠的常用实验方法。 4.掌握大鼠的常用麻醉方法。 5.掌握大鼠的安死术。 6.掌握大鼠的釆血方法。 7.了解小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8.了解小鼠各种脏器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实验器材:SD大鼠、电子称、手套、实验托盘、固定板、烧杯、注射器(3支)、 剪刀、镊子、灌胃针头、毛细管、酒精棉球、5%水合氯醛、生理盐水 三、实验内容 1.抓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大鼠颈部,使其头部固定,右 手拇指及无名指分别在大鼠前爪下抓住大鼠身体。第二种方法类似单手抓取小鼠的 方法,用右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并捏住大鼠颈部背部皮肤。 2.称重:小鼠放在烧杯中称重(去除烧杯重量),记录小鼠体重210g。 3.鉴别大鼠性别:观察生殖器雄性大鼠的阴囊非常明显。 4.编号:染色法:逆毛方向涂上有色斑点,顺序由左到右,由上向下,用两种颜色 可标记99只动物。 5.给药: (1)皮下注射小于1ml/100g(俯卧固定,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提起,右手持针沿纵轴方向刺入皮肤,阻力消失后回抽无血注入药物,拔针)(2)皮内注射小于0.1ml (麻醉后进行,先备皮)(俯卧固定,与皮肤平行刺入捏起的皮肤,阻力大,注射药物局部有皮丘后停留片刻后拔针)(3)腹腔注射0.01-0.02ml/g(仰面固定,在腹正中线两侧腹股沟平行的位置30-45°进针,挑起皮肤和肌肉,回抽无血,注药) (4)灌胃1-2ml/100g (大鼠固定身体呈一条直线,灌胃针头顺着上颚插入咽部,先少量注药证明未入气管后继续给药) 6.釆血:尾尖釆血法、眼眶静脉丛釆血法、心脏釆血法(麻醉后) 。 7.大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1)少量采集:在抓取固定时受到刺激排出少量尿液和粪便 (2)长期大量采集:使用代谢笼 8.麻醉:根据大鼠体重计算麻醉药物用量5%水合氯醛按300mg/kg,给药,计算药 量为 1.26ml,ip 麻醉小鼠,观察小鼠麻醉期。 (1)全身麻醉的第一期(随意兴奋期):出现运动和运动失调;35秒 (2)全身麻醉的第二期(不随意兴奋期):是由意识完全丧失至深而规则的自动 呼吸开始时止;2分30秒 (3)全身麻醉的第三期:角膜反射由迟钝渐趋消失,翻正反射消失,疼痛反射 消失; 9.安死术:颈椎脱臼法:用左手按住动物的头部于实验台上,右手抓住尾根部,快速、 不间断地向后、略向上使劲拉,以致脊椎脱臼,脊髓与脑干断离而死亡。 10.解剖:观察大鼠的脏器解剖结构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 实验目的一 、学习离体小肠平滑肌灌流的实验方法;1 、证明小肠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和紧张性活动,观察若干刺激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2 实验原理二 动物的胃肠道由平滑肌组成,胃肠道平滑肌除具有肌肉的共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运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收缩,缩性之外,尚有自己的特性,小肠还有分节运动及摆动。胃还有明显的容受性舒张,主要有紧张性收缩,蠕动。此外,动,、温度以及气体供应等pH如果将动物的小肠平滑肌离体,放置在各种化学成分、渗透压、并可以观察可保持离体小肠段长时间地存活下来,因子十分接近机体的内环境的溶液中时,温度刺激、化学刺激十分到小肠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紧张收缩性、伸展性和对机械牵拉、将小肠的一端通常用台式液做灌流液,敏感,而对电刺激和切割刺激不敏感等一系列特性。固定,另一端连张力换能器,即可通过一定的记录装置记录下小肠肌的收缩曲线。使用仪器、材料三 仪器:细线,注射器,恒温平滑肌槽,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万1、能支架,螺旋夹,双凹夹,温度计,橡胶管,制氧机等。溶液,溶液,1mol/LHCl:10000乙酰胆碱,1êCl1:50002、材料:台氏液,肾上腺素,12 1mol/LNaOH溶液,阿托品等。. 实验步骤四37摄氏度。、开启恒温平滑肌槽电源,使其恒温工作点定在1 2-3cm长的十二指肠,用台氏液漂洗,置于低温台氏液中备用。、猝死兔子,剪取2连接各种仪器,将小肠的两端分别与标本固定钩和张力换能器连接,让制氧机正常为台3、氏液供氧,进入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摄氏度台氏液中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待中央标本槽内的台氏液37、先后观察、记录4待台氏液中恢复供氧,停氧1min ,记录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温度稳定在37摄氏度后,℃37记录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再灌流分别换成22℃,45℃的台氏液,的小肠稳定后,溶溶液,1êCl溶液,台氏液待肠段活动恢复后,依次滴加1mol/LNaOH1mol/LHCl2乙酰胆碱,阿托品观察肠段收缩曲线的改变。每次实验:100005000肾上腺素,1:液1 次。37在观察到明显变化后,都应用预先准备好的℃台氏液冲洗3实验结果及分析五 )缺氧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收缩张力最小值为/min,17次从图一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离体家兔肠段收缩频率为对浴槽内的离体小肠停氧的瞬间可以看到基线明显上移接着又下降回35g。26.8g,最大值为34.6g,最大值为。收缩张力最小值为原来状态,其节律为16次/min, 23.7g 张力:g 图一缺氧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2.5s/Div)s 单位:1 / 5 . 分析:在缺氧情况下,家兔离体肠段收缩频率和强度都略有下降,但在缺氧瞬间上移的基线是小肠对生理需要的适应,故收缩有所加强但时间很短。从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说明,氧气也是影响小肠活动的因素,缺氧时对小肠收缩活动有抑制作用。)低温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2最大张力次/min,小肠收缩张力最小为16g,离体小肠在适宜的温度下,其节律为17℃的台氏液后,

大鼠解剖图

图Ⅷ-31左心房与左心室The left atrium and left ventricle 11左心房left atrium 12左心室left ventricle 13肺动脉右支right branch of pulmonary artery 14肺静脉pulmonary vein 15前腔静脉precavalvein 16肺动脉左支left branch of pulmonary art 7tery 17后腔静脉postcaval vein 18心中静脉 middle cardiac vein 19头臂动脉brachiocephalic artery 20主动脉弓aortic arch 21乳头肌papillary muscles 22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23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 24右前腔静脉right precaval vein 25心外膜extracardium

图Ⅷ-56前肢内侧面The anterior limb. Medial aspect

图Ⅷ-57后肢内侧面(1)The posterior limb. Medial aspect(1) 1腋神经axillary nerve 2桡神经radial nerve 3头静脉cephalic vein 4正中神经median nerve 5正中动脉median artery 6肌支muscular branch 7尺神经ulnar nerve 8臂动脉brachial artery 9胸长神经long thoracic nerve 10胸外侧动脉external thoracic artery I1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12主动脉弓aorta arch 13左心耳left auricle 14右心耳right auricle 15食管esophagus 16胸主动脉thoracic aorta 17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epigastric artery 18腹壁浅静脉superficial epigastric vein 19隐动脉saphenous artery 20隐大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

磺胺嘧啶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实验一 磺胺嘧啶在体小肠吸收实验(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要求 1.掌握大鼠在体肠管泵循环法研究吸收的实验方法。 2.掌握药物肠管吸收的机理和计算吸收速度常数(ka)、吸收半衰期(t 1/2(a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药物消化道吸收实验方法可分为体外法(in vitro )、在体法(in situ )和体内法(in vivo )等。在体法由于不切断血管和神经,药物透过上皮细胞后即被血液运走,能避免胃内容物排出及消化道固有运动等的生理影响,对溶解药物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吸收的方法。但本法一般只限于溶解状态药物,并有可能将其他因素引起药物浓度的变化误作为吸收。 消化道药物吸收的主要方式为被动扩散。药物服用后,胃肠液中高浓度的药物向细胞内透过,又以相似的方式扩散转运到血液中。这种形式的吸收不消耗能量,其透过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可用下式表示: h C C DkS dt dC P GI -=- (1) 式中 dt dC 为分子型药物的透过速度;D 为药物在膜内的扩散系数;k 为药物在膜/水溶液中的分配系数;S 为药物扩散的表面积;C GI 为消化道内药物浓度;C p 为血液中药物浓度;h 为膜的厚度。令Dk =P ,则P 为透过常数。 一般药物进入循环系统后立即转运至全身各个部位,故药物在吸收部位循环液中的浓度相当低,与胃肠液中药物浓度相比,可忽略不计。若设 'k h PS =,式(1)可简化为: C k dt dC '=- (2) 式(2)说明药物透过速度属于表观一级速度过程。以消化液中药物量的变化率dX/dt 表示透过速度,则: X k dt dX a =- (3) 上式积分后两边取常用对数,变为: t k X X a 303 .2lg lg 0- = (4) 以小肠内剩余药量的对数lgX 对取样时间t 作图,可得一条直线,从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吸收速度常数k a ,其吸收半衰期t 1/2(a )为: a a k t 693 .0)(2/1= (5)

实验报告-大鼠

姓名:薛桂凤学号: 实验报告(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鼠的抓取和固定。 2.掌握大鼠的编号与标记方法。 3.掌握大鼠的常用实验方法。 4.掌握大鼠的常用麻醉方法。 5.掌握大鼠的安死术。 6.掌握大鼠的釆血方法。 7.了解小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8.了解小鼠各种脏器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实验器材:SD大鼠、电子称、手套、实验托盘、固定板、烧杯、注射器(3支)、 剪刀、镊子、灌胃针头、毛细管、酒精棉球、5%水合氯醛、生理盐水 三、实验内容 1.抓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大鼠颈部,使其头部固定,右 手拇指及无名指分别在大鼠前爪下抓住大鼠身体。第二种方法类似单手抓取小鼠的 方法,用右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并捏住大鼠颈部背部皮肤。 2.称重:小鼠放在烧杯中称重(去除烧杯重量),记录小鼠体重210g。 3.鉴别大鼠性别:观察生殖器雄性大鼠的阴囊非常明显。 4.编号:染色法:逆毛方向涂上有色斑点,顺序由左到右,由上向下,用两种颜色 可标记99只动物。 5.给药: (1)皮下注射小于1ml/100g(俯卧固定,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提起,右手持针沿纵轴方向刺入皮肤,阻力消失后回抽无血注入药物,拔针)(2)皮内注射小于(麻醉后进行,先备皮)(俯卧固定,与皮肤平行刺入捏起的皮肤,阻力大,注射药物局部有皮丘后停留片刻后拔针) (3)腹腔注射(仰面固定,在腹正中线两侧腹股沟平行的位置30-45°进针,挑起皮肤和肌肉,回抽无血,注药) (4)灌胃1-2ml/100g (大鼠固定身体呈一条直线,灌胃针头顺着上颚插入咽部,先少量注药证明未入气管后继续给药) 6.釆血:尾尖釆血法、眼眶静脉丛釆血法、心脏釆血法(麻醉后) 。 7.大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1)少量采集:在抓取固定时受到刺激排出少量尿液和粪便 (2)长期大量采集:使用代谢笼 8.麻醉:根据大鼠体重计算麻醉药物用量5%水合氯醛按300mg/kg,给药,计算药 量为,ip 麻醉小鼠,观察小鼠麻醉期。 (1)全身麻醉的第一期(随意兴奋期):出现运动和运动失调;35秒 (2)全身麻醉的第二期(不随意兴奋期):是由意识完全丧失至深而规则的自动 呼吸开始时止;2分30秒 (3)全身麻醉的第三期:角膜反射由迟钝渐趋消失,翻正反射消失,疼痛反射 消失; 9.安死术:颈椎脱臼法:用左手按住动物的头部于实验台上,右手抓住尾根部,快速、 不间断地向后、略向上使劲拉,以致脊椎脱臼,脊髓与脑干断离而死亡。 10.解剖:观察大鼠的脏器解剖结构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 实验目的:学习一种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方法;观察离子成分,酸碱度,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 平滑肌的作用;分析平滑肌活动的某些生理特性及理化 环境改变对它的影响。 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较大的伸展性,对化学物质,温度及牵张刺激较为敏感等生理特性。将离体的 组织,器官置于模拟的内环境中,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 其功能,从而为我们检测它们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提 供了便利的条件。功能和维持的时间长短与模拟内环境 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有关。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2.5kg,雌雄不拘。 实验器材:台氏液,0.01%肾上腺素溶液,0.01%乙酰胆碱溶液,0.01%阿托品溶液,1mol/L盐酸溶液,1mol/L氢氧化钠溶液。 恒温平滑肌槽,小烧杯,丝线,温度计,张力换能器,污 物杯,双凹夹。 实验步骤:1..处死动物 2.制备肠段标本 注意事项:1.肠管勿牵拉过紧或过松,且连线必须垂直,且不得与浴槽的管壁,通气塑料管接触,以免摩擦。 2.浴槽中液体的量以高过肠段为准,并保持液面高度一 致。

3.药物应滴在肠管附近,药物要事先预热至38度。各药 用量系参考剂量,若效果不明显,可以增补加药,但不 可一次过多,以免引起不可逆反应。 4.每次加药出现反应后,必须立即更换浴槽内的台氏液 至少三次,待肠管恢复稳定活动后,再观察下一项目。 实验结果:1. 正常情况下,离体小肠平滑肌在台氏液中可以自由缓 慢收缩,但其节律性不规则。在浴槽中加入乙酰胆碱 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增强,描计曲线出现收缩频率变 快,幅度增加。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消化道平滑肌 产生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与钙离子的内流有关,乙 酰胆碱可与肌膜上的M受体结合,使得两类通道开 放:一类为电位敏感性钙离子专用通道,另一类为 特异性受体活化钙离子专用通道。前一类对Ach敏 感,小剂量Ach即引起开放;后一类对Ach相对不 敏感,只有大剂量才会引起开放。这两类通道开放 都使得肌浆中钙离子增高,进而激活肌纤蛋白—肌 凝蛋白—ATP系统,使平滑肌收缩,肌张力增加。 当加入抗胆碱药阿托品后,现象消失。

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沖尢丿、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鼠在体肠管泵循环法研究吸收的试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研究药物消化管吸收试验方法:体外试验法、在体试验法和体内试验法。 2、 消化管吸收药物主要方式是被动扩散。 这种形式的吸收不消耗能量,其透过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 正比, 可用下式表示: -dQ/dt=DKS (C-C b )/h ( 1) ? -dQ/dt=PSC/h=k '(2) dQ/ dt :分子型药物的透过速度 D :药物在膜内的扩散系数 k :药物在膜/水溶液中的分散系数 C :消化管内药物浓度 C b :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h :膜的厚度 式(2)说明药物透过速度属于表观一级速度过程:以消化液中药物量的变化率 dx/dt 表示透过速度, 则: -dX/dt=KaX ----------- lnX=lnXO-Kat lnX 对取样时间t 作图,可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吸收速度常数 k a ,其吸收半衰期t 1/2为: t1/2 = 0.693/Ka 小肠在吸收过程中,不仅吸收药物,也吸收水分,导致供试液体积减少,故不能用直接测定药物浓度 的方法计算剩余的药量。酚红不被小肠吸收,因此向供试液中加入定量的酚红,在一定间隔时间测定酚红 的浓度,就可以计算出不同时间供试液的体积,再根据测定的药物浓度,就可以得出不同时间小肠中剩余 的药量或被吸收的药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蠕动泵 试剂:供试液(SD 浓度:20ug/ml 、酚红浓度:20ug/ml )、酚红液(酚红浓度: 20ug/ml )、20%乌拉坦、 生理盐水、0.1%NaNO2 溶液、1mol/L 盐酸、0.2mol/L NaOH 、0.5%氨基磺酸铵(NH 2SO 3NH 4)溶液、0.1% 萘乙二胺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循环试验的操作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学生姓名: ___________ 2、掌握药物肠管吸收的机理和计算吸收速度常数( ka )和吸收半衰期t i/2的方法。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第一章皮肤 一、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和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口角部、肛门、包皮和乳头周围有特化的皮脂腺。 2、汗腺,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 3、乳腺 数量大鼠的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个别的大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和形态随大鼠的年龄和性周期有明显的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和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二章骨 一。脊柱大鼠的脊柱由57-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锥4、尾锥27-31块。锥式C7T13L6S4Cy27-31。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的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2毫米

增加到4毫米),锥管的直径平均为3。3毫米,较颈部的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的长度比较一致,约6-7毫米。锥管直径由前面的4毫米向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 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突,棒状的剑突后面接一盘状的剑状软骨。胸骨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肉系统(省略) 第四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消化管可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和胰。 第一节消化管 一、口腔 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但是有两条侧系 带. 一、食管 分为颈、胸、腹三部。成年大鼠食管的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在膈后的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

小肠的吸收

小肠的吸收 一.摘要 饲料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其分解产物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多且量大,所以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因此评价小肠的吸收能力对于生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各种营养物质的小肠吸收动力学及吸收促进剂、ph值对其在小肠吸收速率的影响,探讨小肠吸收机制。 二.关键词:小肠吸收吸收机制吸收动力学 三.吸收特点 2.1 小肠有许多有利的吸收条件: (1).在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类消化为可收的物质。 (2).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行皱襞, 皱襞上有许多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 (3).小肠绒毛的结构特殊,有利于吸收。绒毛内有毛细 血管、毛细淋巴管(乳糜管)、平滑肌纤维及神经纤维网, 消化期间小肠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可促进绒毛内的 血液和淋巴流动。 (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能被充分吸收。 2.2 小肠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2.21 吸收途径 (1)跨细胞途径 腔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绒毛上皮 细胞的腔面膜进入细胞,在经细胞 的基膜和侧膜进入血液和淋巴。 (2)旁细胞途径 腔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上皮细胞 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再进 入血液和淋巴。 2.22 吸收机制 吸收机制主要可分为被动转运、主 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四研究观点 综合对小肠吸收的研究,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对小肠的吸收进行分析:1)小肠的吸收能力 2)小肠吸收机制 3)小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 3.1 小肠的吸收能力

3.11 小肠在口服药物的吸收中,药物浓度的时间曲线表明,小肠内药物浓度总体呈指数衰减,但有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约为90 min,给药4 h 后,小肠内药物浓度在小肠蠕动后大幅下降至较低水平,提示在天麻素注入小肠后,小肠内天麻素溶液被小肠液所稀释,浓度急剧下降,而且小肠的分节运动或蠕动冲使天麻素在小肠内液体中不断重新分配,造成浓度的波动。药物在该小肠段内的排空时间约4h。静脉血液的药物浓度比动脉血液药物浓度高一个数量级,并随小肠内药物浓度变化而变化。 3.12 在对小肠吸收改善实验中,紫草素微乳和异甘草素微乳通过提高肠壁通透性一定程度地改善其吸收,在小肠的吸收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在体单向灌流实验结果表明,微乳剂型可明显改善异甘草素的实验性肠吸收。药物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结肠吸收最好,异甘草素微乳在各肠段的Ka均高于原型药物,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05) ;异甘草素微乳在各质量浓度下的Ka均高于原型药物。 3.13 研究发现在热应激条件下,饲粮中添加Gln 有利于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小肠组织结构,并提高小肠的吸收能力,缓解热应激对肉鸡造成的危害,且对后期的影响优于前期,综合考虑可知前期添加2.0%较好,后期添加1.2%较好。 3.2 小肠吸收的机制 3.21 在羟基喜树碱细胞转运的试验中,当加入P-gp抑制剂环孢菌素A 和维拉帕米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明显增加; 当加入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EL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有所增加,但不够明显; 而加入TPGS 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明显增加,可能是因为Cremophor EL 的P-gp 抑制作用没有TPGS 的强而导致的。 3.22 在巴戟多糖在体肠吸收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可促使膜脂质和蛋白质溶解,表面活性剂分子可插入脂质双分子层,提高膜通透性,促进药物吸收。结合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吸收促进剂主要通过改变小肠细胞膜结构来促进巴戟多糖的小肠吸收,通过考察不同吸收促进剂对巴戟多糖的吸收促进作用,启发我们利用吸收促进剂可以提高口服巴戟多糖的生物利用度,对于进一步研究巴戟多糖的口服剂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巴戟多糖溶液在大鼠小肠内的Ka无显著性差异,符合Fick 扩散定律,表明巴戟多糖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的方式吸收,所以确定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3.23在蝙蝠葛酚性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研究也确定了蝙蝠葛酚性碱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随着肠循环液pH 增大,蝙蝠葛酚性碱Ka 增大。 3.3小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 3.31 研究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实验方法是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方法建立牛蒡子苷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 动物给药后,小肠在吸收过程中不仅吸收药物,也吸收水分,从而导致供试液体积减少,故不能采用直接测定药物浓度的方法计算剩余药量。酚红为大分子络合物,不被小肠吸收,可用来测定被小肠吸收的水量。通常苷类药物在肠循环液中较不稳定,易水解代谢为苷元,实验分别考察牛蒡子苷在37.4 ℃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在肠吸收实验过程和样品储存过程中,牛蒡子苷较稳定,未发生水解。实验结果表明,牛蒡子苷10~50 μg/mL,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相关指标K a、t1/2、P、Papp的值不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基本保持恒定。3.32 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吸收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体外油水分配系数测定试验可模拟药物在体内水相与生物相间的分配情况。根据经典理论,log P < 0 时药物在肠道中极不易被吸收,仅适于血管给药; 0 < log P < 3 时可经胃肠道给药吸收。试验结果表明,红景天苷是含酚羟基的酚类化合物,其log P 在不同pH 条件下均为负数,亲水性强,亲脂性弱,不易透过生物膜,口服不易吸收;酪醇的log P 在不同pH 条件下均在1 左右,说明其具有一定的亲水亲脂性,口服吸收较好,该结果与原位肠循环灌注试验中红景天苷和酪醇

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大鼠,小鼠,小鼠的基本实验操作,大鼠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一小鼠的基本实验操作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小鼠的一般操作方法,包括小鼠的抓拿、标记、给药(灌 胃、腹腔注射、皮下、肌肉、尾静脉注射)、取血(眶后静脉丛,摘眼球)、脊椎脱臼法处死、大体解剖。 二、实验动物:昆明小鼠2只(1雌1雄) 三、实验步骤 1、抓取与固定,标记 2、去毛 3、给药:消化道、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 4、取血:眼眶后静脉丛、尾静脉、眼球摘除法、断头法 5、麻醉:氯胺酮腹腔麻醉 6、处死:脊椎脱臼法 7、解剖: 雄性:睾丸、附睾、输精管、鼠蹊腺(在膀胱下方,胶质状,透明) 雌性:双角子宫、卵巢 肾上腺、胆囊、甲状腺、胃、肝脏、脾、肺、肾、心脏、甲状腺 四、实验结果 1、抓取与固定标记: 抓取:抓小鼠的尾根部 固定:抓住小鼠的尾根部,让小鼠在粗糙平面上爬行,后拉尾跟部,右手的拇 指与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及其间的颈部皮肤,小指与无名指将尾巴固定在手掌面。并标记: 2、灌胃法:左手抓取小鼠固定后,右手持特制灌胃针,沿一侧口角进针,紧贴咽后壁,头后仰以便伸直消化道,进针2/3后灌生理盐水0、5ml 3、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 从下腹部的两侧进针 ,进针时针与腹部成45°。进针后稍微晃动针,如无粘滞感则可注射药物 尾静脉注射:一人固定小鼠,另一人用左手中指与拇指将尾拉直,食指托住尾部,在尾动脉位置进针注射0、5ml生理盐水。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 4、采血 从眼角内侧0、5cm处进针 眼球摘除法:左手抓取用固定小鼠,右手持弯头镊在眼球根部将眼球摘除,头朝下,眼眶内血迅速流出。 5、麻醉: 0、5%氯胺酮腹腔麻醉:本小鼠重22g,按100mg/kg的药量给药,2分钟麻醉成功 6、处死: 脊椎脱臼法:按住头部,将尾根部向后上方以短促的力量拉即可致死 7、解剖: 雄性:寻找到睾丸、附睾、输精管、鼠蹊腺 雌性:双角子宫、卵巢 3、7、2 肾上腺:米粒大小 胰腺:位于胃下方,类似于脂肪组织,浑浊状 3、7、4 ,胆囊:芝麻大小,浅绿色,半透明,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离体小肠平滑肌灌流的实验方法; 2、证明小肠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和紧张性活动,观察若干刺激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动物的胃肠道由平滑肌组成,胃肠道平滑肌除具有肌肉的共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之外,尚有自己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收缩,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运动,主要有紧张性收缩,蠕动。此外,胃还有明显的容受性舒张,小肠还有分节运动及摆动。如果将动物的小肠平滑肌离体,放置在各种化学成分、渗透压、pH、温度以及气体供应等因子十分接近机体的内环境的溶液中时,可保持离体小肠段长时间地存活下来,并可以观察到小肠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紧张收缩性、伸展性和对机械牵拉、温度刺激、化学刺激十分敏感,而对电刺激和切割刺激不敏感等一系列特性。通常用台式液做灌流液,将小肠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张力换能器,即可通过一定的记录装置记录下小肠肌的收缩曲线。 三使用仪器、材料 1、仪器:细线,注射器,恒温平滑肌槽,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万 能支架,螺旋夹,双凹夹,温度计,橡胶管,制氧机等。 2、材料:台氏液,1:5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1%CaCl2溶液,1mol/LHCl溶液, 1mol/LNaOH溶液,阿托品等。 四. 实验步骤 1、开启恒温平滑肌槽电源,使其恒温工作点定在37摄氏度。 2、猝死兔子,剪取2-3cm长的十二指肠,用台氏液漂洗,置于低温台氏液中备用。 3、连接各种仪器,将小肠的两端分别与标本固定钩和张力换能器连接,让制氧机正常为台 氏液供氧,进入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4、先后观察、记录37摄氏度台氏液中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待中央标本槽内的台氏液 温度稳定在37摄氏度后,停氧1min ,记录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恢复供氧,待台氏液中的小肠稳定后,分别换成22℃,45℃的台氏液,记录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再灌流37℃台氏液待肠段活动恢复后,依次滴加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1%CaCl2溶液1:5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阿托品观察肠段收缩曲线的改变。每次实验在观察到明显变化后,都应用预先准备好的37℃台氏液冲洗3次。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缺氧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 从图一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离体家兔肠段收缩频率为17次/min,收缩张力最小值为26.8g,最大值为35g。对浴槽内的离体小肠停氧的瞬间可以看到基线明显上移接着又下降回原来状态,其节律为16次/min, 收缩张力最小值为23.7g,最大值为34.6g。 张力:g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实验讲义 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 2006年12月

目录 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 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 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 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 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各种仪器、容器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用毕要清洁后放回规定位置。

小肠平滑肌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消化实验 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 [目的要求] 1、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 2、了解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基本原理] 哺乳动物消化管平滑肌与肌肉组织共有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与收缩性等。但消化管平滑肌又有其特点,即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富有伸展性,具有紧张性、自动节律性,对化学、温度与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等。这些特性可维持消化管内一定压力,保持胃肠等一定的形态与位置,适合于消化管内容物的理化变化,在体内受中枢神经系统与体液因素的调节。将离体组织器官置于摸拟体内环境的溶液中,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功能。本实验以台式液作灌流液,在体外观察及记录哺乳动物离体肠段的一般生理特性。 [动物与器材] 兔、恒温平滑肌槽、支架、烧杯、20ml注射器、张力传感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温度计、台式液、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1:10000)、阿托品针剂(1支)。 [方法与步骤] 1、装好实验装置,平滑肌槽恒温调至37℃。 2、制备离体兔肠段 用木槌猛击兔后头延髓部,致其昏迷后立即剖开腹腔,找到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在十二指肠起始端扎一线,取出十二指肠、空肠、放入冷台式液内。先用20ml注射器冲洗内容物,冲洗干净后剪成若干约1、5cm长的小肠段(每一实验小组一段)在其两端结扎,一端做一短线环固定在通气的浴皿内,另一端扎线与张力传感器相连。将肠段完全浸浴在调好温度的平滑肌槽中,并调整好台式液充气量(小气泡接连不断)。 3、开启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接通与张力传感器相连的通道。固定管并调节扎线与张力传感器,使肠段运动自如又能牵动传感器(注意:扎线不可贴壁或过紧过

生理实验十三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实验十三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 2、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某些因素对它的影响。 3、加深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消化管、血管、子宫、输尿管、输卵管以及输精管等均由平滑肌组成。哺乳动物消化管平滑肌与骨骼肌、心肌一样,具有肌组织共有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但消化道平滑肌又有其特点,即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富有伸展性,具有紧张性、自动节律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等。这些特点对维持消化管内一定压力、保持胃肠等一定的形态和位置,适合于消化管内容物的理化变化具有生理意义。这些特点在整体内受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家兔小肠平滑肌上存在α、β、M受体。其作用是:α、β受体兴奋可使小肠平滑肌抑制而舒张;M受体兴奋可使小肠平滑肌兴奋而收缩。 下面是各类药品对小肠受体的分别作用: 1、乙酰胆碱(Ach):M受体激活剂,乙酰胆碱可兴奋M受体,使小肠收 缩幅度增加,蠕动加强。 2、阿托品(Atro):M受体阻断药,为竞争性拮抗剂,单独用药对肠管无 作用,可阻断M受体,对抗乙酰胆碱的M样作用,使肠管收缩幅度降 低。 3、肾上腺素(Ad):α、β受体激活剂,可激活α、β受体(主要是β 2受体),α、β受体激动可产生与M受体激动相反的效应,表现为肠 管舒张,小肠蠕动减弱。 4、氯化钡(Bacl 2 ):Ba2+ 进入细胞与钙调蛋白结合,使平滑肌收缩。Ba2+ 可使细胞膜发生去极化。所以加入Bacl 2肠管会发生强直性收缩,Bacl 2 并非作用于受体,所以阿托品不能对抗这一作用。

5、盐酸(HCl):加酸可使Ca2+ 内流减少,肌浆网Ca2+ 释放减少,从而 Ca2+ 与肌钙蛋白结合减少,因此平滑肌收缩频率和幅度都降低。 6、氢氧化钠(NaOH):加碱后[H+]降低,Ca2+ 内流增加,肌浆网Ca2+ 释放 增多,从而Ca2+ 与肌钙蛋白结合增多,因此平滑肌收缩频率和幅度都 升高。 7、磷酸组织胺:作用于静息电位较高、兴奋性也较高的Ah型神经,使其 兴奋性进一步增强,冲动发生频率增加,破坏了神经丛原有的冲动发 放频率,使得小肠平滑肌痉挛,持续收缩而不舒张。 三、动物与器材 实验动物:家兔 1只。 实验器材:恒温水浴槽、滴管、小烧杯、培养皿、张力换能器、桥式放大、细线。 实验试剂:台式液、1/10 000肾上腺素、1/100000乙酰胆碱、0.01%磷酸组胺、1mol/L的NaOH溶液、1mol/L的HCl溶液、0.5mg/ml 硫酸阿托品、1%氯化钡溶液。 四、方法与步骤 1、恒温浴档的准备:使用平滑肌槽恒温仪,浴槽用电热棒及恒温仪控制加热, 恒温工作点定在38C左右。实验前将台氏液加入4支小试管,放入浴槽水域中。开电源开关,使其加热,同时指示灯亮(若恒温控制失灵时,需用温度计随时探测浴槽中的温度)。 2、通入氧气:连接氧气管,经橡皮管送入装有台氏液的培养皿中,调整气体量 至3-5个泡/s。调整Powerlab,准备张力换能器,使其固定于营养管正上方。 3、制备标本:用木检猛击免头忱部,使其昏迷,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 十二指肠交界处。由此取长20一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肠系膜沿肠缘剪去,再将此肠管两端分别用线结扎,干结扎两端内侧剪断.取出肠段,置于古氏液中轻轻漂洗,当肠内容基本洗净后,将肠管分成数段.每段长2—3cm、两端各系一条线,保存于供氧的35℃左右的台氏液中。 4、标本安装:将小肠段一端固定于营养管钩子上,一端连于张力换能器,放入 营养管中,使肠段完全浸于台氏液中,且保证其不贴壁,液未碰到其他阻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