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归去来兮辞》述评

《归去来兮辞》述评

《归去来兮辞》述评
《归去来兮辞》述评

归去来兮辞翻译、解析

归去来兮辞 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序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复习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二、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官职”,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三、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练习)学生版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②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 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 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 ③形容词作名词: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④动词作名词: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⑤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 ⑥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 ⑦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三、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5)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泛指。 (9)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10)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11)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 (12)问征夫以前路 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 (1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14)景翳翳以将入 古义:阳光。今义:景色 四、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古诗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赏析

古诗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赏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

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桌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 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瓶:同”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字词汇总

归去来兮辞 一、实词 1、会.有四方之事:恰逢 2、遂见.用于小邑:被 3、及.少日:等待 4、因.事顺心:因为 5、田园将芜胡.不归:何,为什么 6、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7、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8、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9、觉今是.而昨非:正确 10、载.欣载.奔:一边……一边…… 11、三径就.荒:接近 12、引.壶觞以自酌:取 13、审.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 14、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15、请息交以绝.游:断绝 16、复驾言兮焉.求:哪里 17、或.命巾车:有时 18、善.万物之得时:羡慕 19、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20、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21、帝乡不可期.:期望、期求 22、怀.良辰以孤往:留恋、爱惜 23、聊.乘化以归尽:姑且 二、虚词 1、以(仅列举部分代表性语句) (1)用来:耕植不足以自给足以为酒 (2)把:诸侯以惠爱为德农人告余以春及 (3)因为:家叔以余贫苦 (4)让:既自以心为形役 (5)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舟遥遥以轻飏云无心以出岫 (6)表顺接关系,来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7)表并列关系的连词:请息交以绝游 2、为 (1)动词,做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做)诸侯以惠爱为德(作为) 足以为酒(造) (2)介词,被:既自以心为形役 (3)介词,为了: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滕王阁序 一、实词 1、接:地接衡庐:连接扶摇可接:到达 接孟氏之芳邻:结交 2、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潦水尽而寒潭清:干 尽是他乡之客:全,都 3、穷:穷岛屿之萦回:极尽响穷彭蠡之滨:遍 穷睇眄于中天:极、尽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 4、豫章故.郡:旧 5、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 6、胜.友如云:美好的 7、序属.三秋:属于,是 8、即.冈峦之体势:依附 9、舸舰弥.津:满 10、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11、所赖君子见机.:预兆 12、老当益.壮:更加 13、酌贪泉而觉爽.:清爽 14、岂效.穷途之哭:效法 15、等.终军之弱冠:等同于 16、盛筵难再.:第二次 17、幸.承恩于伟饯:荣幸 二、虚词 1、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转折,反而) 2、之(仅列举部分代表性例句) (1)结构助词,的 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2)定语后置的标志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识盈虚之有数 3、而 (1)表示并列关系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2)表示因果关系: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3)表示转折关系:怀帝阍而不见酌贪泉而觉爽 (4)表示修饰关系:抚凌云而自惜

《归去来兮辞》文言实词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复习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汇总(学生用) 学习目标: 1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此文中主要的实虚词、通假字、实词活用、文言句式等知识点; 2 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准确地翻译原文中的句子,做到“信、达、雅”; 3 对原文的习作技巧、思想内容作更加深入的理解; 4 通过上述内容的复习巩固,促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5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汇总 一实词。结合具体语境,把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思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此处的实词解释也包括实词活用、通假字等训练项目。极个别虚词也放在了此题) 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 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3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4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5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 违己()交()病(“交病”:)。

6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7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8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9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10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1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1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1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15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 而遐()观。

归去来兮辞文本分析

【课题】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教学目标】 知识:1.掌握文中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及盈\资\就、审等重点词语。 2.了解辞赋的特点并熟读成诵. 能力:1.学生能流畅诵读本文,能准确理解作者所述之志。 2.通过探究交流,学生能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并对作者 的思想进行简评。 情感:学习作者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借助诵读,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2.准确背诵全文并归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教学方法】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辅以重点句段的点拨引导。 【媒体使用】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畅诵读本文。 2.在熟读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注解大致理解文意,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2.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及思想追求,据此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怀。 3.认真诵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为背诵打下基础。 一.导入 投影并讲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个人是——陶渊明。 在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大背景下,他却沉迷于采菊栽柳、登高舒啸、临流赋诗。并且,为着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他毅然抖落身上沉重的官袍,抛却名利,归隐山林。《归去来兮辞》就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那篇洗尽铅华的千古妙文——《归去来兮辞》。二.通读序文,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 教师提问:序文向我们交待了作者归隐原因有二,试用原文回答。 参考1. 质性自然,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深愧平生之志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第一点是根本。在《归园田居》中,作者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可见崇尚自然,性行随意才是作者的情趣与追求。官场有违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三.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读——正字音。凭借注解,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二读——准句读。简介辞赋的特点,读准停顿。 附:关于辞赋的知识: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 材料二: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

(完整版)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陶渊明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 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 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注釋 〔1〕幼稚:指孩童。〔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4〕术:方法。〔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6〕脱然:犹言豁然。有怀:有做官的念头。〔7〕靡途:没有门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9〕诸侯:指州郡长官。〔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风波:指军阀混战。〔12〕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3〕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4〕质性:本性。〔15〕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18〕一稔(rěn ):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19〕敛裳:收拾行装。〔20〕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1〕骏奔:急著前去奔丧。〔22〕仲秋:农历八月。〔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正文 归去来.[助词,无义]兮,田园将芜.[荒芜]胡不归?既自以心.[意愿]为形.[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失意的样子]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谏正,劝止],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以.[而]轻飏y áng [舟慢行的样子],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行人]以前路,恨晨光之熹x ī微.[微明,天未大亮]。 乃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载z ài 欣载z ài [语助词,且;一边……一边]奔。僮t óng 仆p ú欢迎,稚子..[幼儿]候h òu 门。三.径j ìng [院中小路]就.[近于]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满杯]。引壶觞sh āng 以自酌,眄mi ǎn [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的意思]庭柯.[树枝]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审.[觉察]容.膝x ī[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之易安。园日涉. [涉足,到走]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柱着]扶老..[手杖]以流憩q ì[游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矫ji ǎo [举]首而遐.[远]观。云无心.. [无意地]以出岫xi ù[山穴,此处泛指山峰],鸟倦飞而知还。景y ǐng [同“影”日光]翳y ì翳y ì[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 án [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w éi [不相合],复驾言..[指出游。言,助词]兮焉求..[何所求,求什么]!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指耕种之事]于西畴ch óu [田地]。或命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棹zh ào [原来是船桨,这里作“划”讲]孤舟。既窈y ǎo 窕ti ǎo [幽深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 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hu áng 遑.[不安的样子]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天帝所居,也就是所谓仙境]不可期. [至,及]。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z ǐ。登东皋g āo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归去来兮辞》主旨新探

李中发张相龙 内容摘要:《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名作,在过去的诸多点评中,都认为此文着重表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愿望,突显了作者不为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原则。但作者通过多年对此文的教学,认为之前的点评并未说重要害,通过分析后提出了对此文主旨的另类看法。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主旨新探 历来评点陶潜在人生转折关口所写的名篇《归去来兮辞》,大都以为重在表现作者辞官归隐的欢悦,认为是一篇不与世俗合流同朽的宣言,是文人风骨彰显的标杆,是旷达隐逸志趣的滥觞。可是,我教此文多遍,从字里行间读出的却尽是委屈与不甘,品尝的尽是激荡与躁动,感觉的是作者怀抱未展而又无奈的牢骚,品尝的是如屈子般怀瑾握瑜而自沉的痛楚与决绝。这是一个坚守自我而又梦想破灭的文人的憋屈的宣言,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智识之士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身处的末世所唱的一曲别样的挽歌。 人说言为心声,最能反映作者真实思想的不是别人的解说,而是作者自己的文本。 古人写诗为文,大多追求含蓄蕴藉,不到迫不得已,很少开篇即直抒胸臆,大吼大叫的。故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以赤子般感叹开篇的写法被称为别开生面的异类。《归去来兮辞》也是如此。作者郁积已久的情怀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作者以严厉自责的口吻表达了强烈的激愤而又无奈的情感。对于世代簪缨的陶潜,对于诗书传家的陶潜,对于二十九岁即侧身官场的陶潜,说不想建功立业、光耀门楣那是假的,但现实的黑暗,十三年来官场的污浊,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蒙蔽了他原本清澈的双眸,已经三番两次地灼伤了他那原本炽热滚烫的心灵,已经持续不断地碾碎着他原本纯真美好的梦想。官场沉浮十三载,眼暗了,梦碎了,心冷了。检讨满身心的伤痛,仅余对操守的坚持还能支撑着他。他只能选择离开,可心又不甘,只能吼一嗓子以舒泄。他本有满腔郁愤,本有诸多不平,可饱览世情的他,不管是为了读书人的操守,还是为了远祸全身,都不能怨天,不能尤人,只能以深深的悔恨自责来拷问本心,来平定郁愤,来安慰伤痕累累的魂灵:“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稚子受教,少艾织梦,成立追寻,中年归隐,只能自怨自艾,用新剜的肉补旧有的疮。 有人说,本文为归居之后的实录,则归家之途、天伦之趣、诗酒风物之享,当为作者疗治魂灵伤痛的外敷汤药。有人说,本文是归隐之前的臆想,则归隐之乐只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梦呓,更显其内心的不安与苦痛,更显辞官归隐的窘迫与无奈:想回乡,回乡之途是身轻心畅、归心似箭,还是前途迷茫,近乡心怯?见家人,家人是有志一同、体谅抚慰,还是满怀忧思、追问生计?回家后,是独享安乐,还是窘迫彷徨,为酒食奔号……作者长于守志而拙于谋身,干脆选择性地使自己沉溺于前者的臆想之中,而主动忽略后者以求暂时的忘忧,不正彰显作者内心深重的苦痛吗? 而且,作为归隐田园欢愉说立论的根本的这第二段文字,也大有玄机,不知是作者有意泄露,还是无意之举。文本依次写了:归途——归心似箭,到家——饱享天伦温情,室中之乐,园中之乐;在回家的新鲜劲过去之后,作者似乎心满意足地过了一段“宅男”生活,也许是静极思动,也许是其心根本就未真正地冷静、平静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室内“引”、“眄”“倚”、“审”之后,踏出了门槛,每天在园子里晃荡,虽说没出园子门,但却宁可“策扶老以流憩”,也不愿再回到室内,甚至不愿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坐下来;而且,在园子里时间长了,心自然也倦了,故身虽仍在园内,心实早飞出园墙:“时矫首而遐观”。他“遐观”什么呢?他为什么“遐观”?他看到云在出岫入岫,因无心故无羁;他看鸟在兴起而飞,兴尽而还——园墙既关不住无心的云,也关不住振翅的鸟,却关住了拄杖的“我”,所以,虽然太阳要落山了,我也不愿意回去,“我”只能抚着那“孤独”的松树,徘徊再徘徊。 有哲人说,人的心是躁动的,总在家与流浪中徘徊。陶潜因倦飞而归,又因“久”归而思飞。这段描写归园之乐的文字,暗中正反映出其身归而心未归、身想静而心欲动的困苦与矛盾—

《归去来兮辞(并序)》注释、分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①。幼稚盈室②,缾无储粟 ③,生生所资④,未见其术⑤。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⑥,脱然 有怀⑦,求之靡途⑧。会有四方之事⑨,诸侯以惠爱为德⑩,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 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 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 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 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 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 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 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 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 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 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51,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52,抚孤松而盘桓○53。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5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55?悦亲戚之情话○56,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57,将有事于西畴○58。或命巾车○59,或棹孤舟○60。既窈窕以寻壑○61,亦崎岖而经丘○62。木欣欣以向荣○63,泉涓涓而始流○6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65。 已矣乎○6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6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8?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69。怀良辰以孤往○70,或植杖而耘耔○71。登东皋以舒啸○72,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73,乐夫天命复奚疑○74! 【作品注释】 ①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 ②幼稚:指孩童。盈:满。 ③缾(píng):同”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④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

《归去来兮辞(并序)》虚词详解

《归去来兮辞(并序)》虚词详解 李国民 归去来(助,无义)兮(助,舒缓语气)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连,用来。目的关系)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助,……的条件)资,未见其(代,我)术。亲故多劝余为(动,做)长吏,脱然有怀,求之(代,指做官)靡途。会有四方之(助,的)事,诸侯以(介,把)惠爱为(动,做为。与前面的“以”构成“以……为”结构)德,家叔以(介,因为)余贫苦,遂见(介,被)用于(介,在。与“见”构成“见……于”结构,表被动)小邑。于(介,在)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助,的)利,足以(连,用来。表目的关系)为()酒。故便求之(代,指做彭泽令)。及少日,眷然有归欤(助,无义)之(助,的)情。何则(助,表疑问语气)?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助,……的)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动,从事)人事,皆口腹自役。于(介,因)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助,的)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介,在)武昌,情在(介,在)骏奔,自(介,从)免去职。仲秋至冬,在(介,在)官八十余日。因(连,因为。表原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助词,无义)兮(助,轻微感叹语气)》。乙巳岁十一月也(助,陈述语气)。 归去来(助,无义)兮(助,感叹语气),田园将芜胡(代,为何)不归?既自以(介,让)心为(介,被)形役,奚(代,为何)惆怅而(连,并列关系)独悲?悟已往之(助,主谓间,无义)不谏,知来者(代,不译)之(助,主谓间,无义)可追。实迷途其(助,舒缓语气)未远,觉今是而(连,并列关系)昨非。舟遥遥以(连,修饰关系)轻飏(yáng),风飘飘而(连,修饰关系)吹衣。问征夫以(介,把)前路,恨晨光之(助,主谓间,无义)熹微。 乃(副,于是)瞻衡宇,载(连,又)欣载(连,又。与前面的“载”一起构成“载……载”,意为“一边……一边”)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连,目的关系)自酌,眄庭柯以(连,目的关系)怡颜。倚南窗以(连,目的关系)寄傲,审容膝之(助,主谓间,无义)易安。园日涉以(连,结果关系)成趣,门虽设而(连,转折关系)常关。策扶老以(连,修饰关系)流憩(qì),时矫首而(连,目的关系或承接、修饰关系)遐观。云无心以(连,修饰关系)出岫(xiù),鸟倦飞而(连,结果或承接关系)知还。景翳翳(yì)以(连,修饰关系)将入,抚孤松而(连,修饰关系)盘桓。 归去来(助,无义)兮(助,感叹语气),请息交以(连,并列关系)绝游。世与我而(连,修饰关系)相违,复驾言(助词,无义)兮(助词,舒缓主气)焉(代,什么)求?悦亲戚之(助,的)情话,乐琴书以(连,目的关系)消忧。农人告余以(介,把)春及,将有事于(助,在)西畴。或(代,有时)命巾车,或(代,有时)棹孤舟。既窈窕以(连,修饰关系)寻壑,亦崎岖而(连,修饰关系)经丘。木欣欣以(连,修饰关系)向荣,泉涓涓而(连,修饰关系)始流。善万物之(助,主谓间,无义)得时,感吾生之(助,主谓间,无义)行休。 已矣(助,感叹语气)乎(助,感叹语气。与前面的“矣”连用,加强感叹语气)!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代,为什么)不委心任去留?胡(代,什么)为(介,为了)乎(助词,舒缓语气)遑遑欲何(代,哪里)之(动,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连,修饰关系)孤往,或(代,有时)植杖而(连,修饰关系)耘耔。登东皋以(连,承接或目的、修饰关系)舒啸,临清流而(连,修饰关系)赋诗。聊乘化以(连,修饰关系)归尽,

归去来兮辞赏析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一)、心为形役之悲。文章第一段交待诗人归隐的原因和决心。陶渊明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归隐的。关于归隐的原因,《宋书?陶潜传》说是“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这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陶渊明自己说的,则与此略有不同。他在《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缸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劝告下,“脱然有怀”,入于仕途,求得彭泽县令一职。但未过多久,便“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敛裳宵逝”。恰恰这时,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职”,写了这篇《归去来兮辞》。不管是他传还是自序,都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是“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结合《宋书》和小序来分析,“心为形役”含义有二:一是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一旦醒悟,便觉得“往者不可谏”而“来者犹可追”;觉得“迷途未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这中间固然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陷身官场、铸成大错的沉痛。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中更有痛彻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责自悔。 (二)、居家涉园之痛。文章第二段直写自己想象中的归途情景和归隐后闲适自在的家园生活,这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焦急迫切,也有终于冲破“尘网”、挣脱“樊篱”的欢欣鼓舞;有久别重逢、安享天伦的欢畅喜悦,也有闲庭信步、触目成趣的宁静安逸;有饮酒寄傲、与世隔绝的孤高自许,也有策杖流憩、矫首遐观的自然情趣。总之,一句话,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沉醉不醒。我们品读文章,也会感同身受,灵犀相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自然段中也出现了一些刺人眼目、动人心魄的词句,逼人沉思,耐人寻味。“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写蓝天白云,高蹈尘外,任意东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无心”喻指白云飘浮不定,了无心机,自自然然,顺顺当当。写山林飞鸟,朝出暮归,远近觅食,行于当行,止于所止。“厌倦”暗示飞鸟奔波劳碌,归林投巢,安于静谧,自得其乐。无论是白云还是归鸟,它们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逍遥闲适,生意盎然,这实际上反衬出诗人沦落尘网,陷身官场,与世沉浮,受人羁绊的不

《归去来兮辞序》课文梳理(字词详解)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小孩)盈室,瓶无储粟,生(维持)生(动作名,生活)所资(凭借),未见其术。亲故(故交)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无,没有)途。会(适逢)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战乱)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道理)?质性自然,非矫厉(造作勉强)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身心都感到痛苦)。尝从人事(做官),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感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成熟),当敛裳宵逝(离去)。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离开)职。仲秋(农历八月)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心意),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内心)为形役,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正确)而昨非(错误)。舟遥遥以轻飏(飞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同“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形作名,幼儿)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随便看看)庭柯以怡(使……快乐)颜。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神情),审(明白,知道)容膝(动作名,容纳膝盖的小屋)之(取独)易安。园日(名作状,每天)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拄着)扶老(拐杖)以流憩,时(有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同“影”,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以……为乐)亲戚之情话,乐(以……为乐)琴书(名动,弹琴、读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农事)于西畴(田地)。或命巾车,或棹(名作动,用桨划)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以……为善,即羡慕)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寄托)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扶着)杖而耘(除草)耔(培苗)。登东皋(高地)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顺应)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什么)疑!

《归去来兮辞》赏析

归去来兮辞及赏析 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赏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字词整理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整理 余家贫,耕植 ..【耕田植桑。】不足以 ..【足够用来】自给 ..【供给自己的生活。】。 幼稚 ..【小孩,古今异义】盈室 ..【盈室:满屋】,瓶无储粟,生生 ..【维持生计】所资.【凭借,依赖】,未见其术.【经营生计的本领。】。亲故 ..【亲戚朋友】多劝余为长吏, 脱然 ..【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求之靡.【mǐ,没有】途。会.【恰逢】有 四方 ..【出使的差事】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被】用 于小邑【被动句】。于时风波 ..【战乱未平息】未静,心惮.【害怕】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等到】少日, 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语气词】之情。何则 ..【什么道理呢】?质性 ..【本性】 自然,非矫厉 ..【造作勉强】所得。饥冻虽切.【急迫。】,违己交病。尝从人. 事.【做官】,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 ..【失意的样子】慷慨 ..【感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rěn,庄稼成熟】,当敛裳宵.【在夜晚】逝。寻.【不久】 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像骏马奔驰一样】,自免去.【离开】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田地荒废】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认识到】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实【确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认为正确】而昨非 【认为错误】。舟遥遥 ..【漂摇放流的样子】以轻飏 ..【形容船行驶轻快。】,风飘飘 而吹衣。问征夫 ..【行人】以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 ..【天色微明】。 乃瞻.【望见】衡宇 ..【指居处。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屋子。】,载.【zài 语助词,有“且”、“又”的意思】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接近】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miǎn斜视】庭 柯.【树枝】以怡.【使动用法,使愉快】颜。倚南窗以寄傲 ..【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明白,深知】容膝 ..【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走】以成 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拄著】扶老 ..【手杖】以流.【周游】憩,时矫首 ..【矫首:抬头】而遐.【xiá远望。】观。云无心以出岫.【xiù山峰】,鸟倦飞而知还。 景.【日光】翳翳 ..【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交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语助词】兮焉求 ..【何求,追求什么】?悦.【意动,以……为喜悦】亲戚之情话 ..【知心话】, 乐.【意动,以……为快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到】,将有事 ..【指耕种之事】于西畴.【田地】。或.【有时】命巾车 ..【有布篷的小车】,或棹.【名做动,用桨划】孤舟。既窈窕 ..【水路深远曲折】以寻壑.【山沟】,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喜好,羡慕。】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 ..【将要结束。指死亡。】。 已矣乎!寓.【寄托。】形.【身体】宇内复几时?曷.【为什么】不委.【顺从,随从】心任去留?胡为 ..【为什么】乎遑遑 ..【huáng心神不定的样子】欲何之 ..【之,去,往。何之:到哪里去。】?富贵非吾愿,帝乡 ..【天帝之乡。指仙境。】不可期。 怀.【留恋,爱惜。】良辰以孤往,或.【有时候】植.【扶着】杖而耘耔 ..【yún zǐ,耘:除草。耔:培苗。】。登东皋.【gāo,高地】以舒啸 ..【放声长啸】,临.【面对】 清流而赋诗。聊.【姑且】乘化 ..【随顺自然的运转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什么】疑! 逍遥游知识点整理 北冥.【通“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变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即鼓起翅膀】 而飞,其翼若垂.【悬挂】天之云。是.【这】鸟也,海运 ..【古今异义,海动】 则将徙.【迁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 ..【古今异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也。《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判断句】《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 也,水击.【.拍打】三千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 ..【旋风】而上者九万里, 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气息,指风】者也。【状语后置句】”野马 ..【古今异义,游动的雾气】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吹拂】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表选择,是……还是……】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 是.【这样】则已 ..矣.【罢了】。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粘,指着地】,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则,就】在 下矣,而后 ..【这样以后】乃今 ..【才开始】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阻塞】者,而后乃今将图.【计划】南.【向南飞】。蜩与学鸠笑.【嘲笑】之曰:“我决.【一下子,指快速的样子】起而飞,抢.【撞,碰】榆枋而止,时.【有时】则.【或 高三文第 1页 (共4页) 高三文第 2页 (共4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