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

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

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
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

劳动经济学课程

论文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过程

1、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平等主体的劳动力供求双方交换行为和交换关系的综合,是价值规律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挥调节作用的内在功能和外部表现。外部表现指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体系、服务手段等市场载体,内部表现为市场机制。在中国,劳动力市场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劳动力市场的叫法比较多,在我国改革前主要有“劳务市场”和“劳动市场”两种叫法,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市场。其基本内涵是指劳动力的供给方即劳动者和劳动力的需求方即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竞争,自主达成劳动契约关系。构成劳动力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和价格。劳动力市场就是指在劳动力管理和就业领域中,按照市场规律,自觉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对劳动力的流动进行合理引导,从而实现对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的机构。

2、劳动力市场基本特征

1. 市场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确立劳动关系;2.通

过劳动力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通过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劳动力市场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4.建立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

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市场主体提供保障条件;5.通过建立完备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体系,为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劳动力在社会范围内的流动提供社会服务。

3、 劳动力市场的历程

从建国到改革前30年中,中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个存在、缩小直至消失的过程。1949~1952年中国存在劳动力市场;1953~1957年劳动力市场由缩小到基本消失;1958~1978年劳动力市场完全消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也成为劳动力市场复苏的契机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劳动制度的改革,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逐渐兴起,并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原来僵化的劳动力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劳动力市场悄然兴起。

1979—1991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79年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前,是劳动力市场发育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突破“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代之以“三结合”的就业制度;为了解决失业问题,还建立和发展了劳动服务公司;并在招工过程中,试行考试制度,进行择优录取。这样,部分城市新加入就业队伍的劳动者走向了市场就业的道路。

第二阶段:

从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88年,这是劳动力市场的成长阶段。随着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劳动、工资、保障制度的改革,非国有经济的蓬勃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主体的地位开始确立,在业劳动力资源也开始受到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一时期,劳动力市场成长的表现与运行特征主要是:用人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开始确立;劳动力市场流动规模扩大;收入水平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程度大大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提高;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多样化。

第三阶段:

从1989年到1991年,是劳动力市场整顿和局部发展的阶段。为了渡过失业高峰,国家采取行政措施控制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加强对企业增人的管理,使城镇劳动力的供需趋于缓和。但在这种相对缓和的表象下,隐含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例如企业内部富余人员过多和隐性失业问题相当严重,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所有制结构更趋于恶化等治理整顿是在坚持改革取向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此

期间,劳动力市场虽然受到整顿,但不可能象50年代那样被完全窒息。此期的劳动、工资、保障、仲裁制度的改革是积极稳妥地进行的,并取得明显成效;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也得到较大发展,并形成以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劳动服务企业和待业保险为主的四大支柱。

4、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

1.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并开始步入发育阶段,尤其是在新就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已发挥了基础用。

2.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处于发育初级形态,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和作用程度相对较弱,市场调节的深度和层次高。

3.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具有不均衡的特点,这种不均衡在城乡、产业、地区、所有制几方面都体现得很明显。甚至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主体也有不同步的特征。与新就业劳动者相比,在业劳动力资源受市场机制的作用较弱。 4.我国劳动力市场具有分割性和规则的不统一性,区域和行业色彩较浓,市场只具有有限的开放性.

4、中国劳动力市场特点:

1、第三产业人才有过度集中的趋势

报告表明,我国人才产业分布的突出特点是,人才产业结构与国民经济的产业布局分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专技术人才数量明显偏低,就业人员的学历状况急需改善。从三个产业的产值看,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是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50%、21%、29%,而中专技术人才的比例分别是5%、18%、77%,大专以上的学历人才比例分别是1.2%、15.2%和83.6%,差异太大。这就意味着第三产业在集中大批人才的同时,人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其他产业,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发展制造业大国的目标不相适应

2、非公有制单位将是接收人才的绝对主体

报告指出,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形成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也带来我国人才队伍结构状况的根本性变化。其突出表现是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总量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10949万人,到2001年,仅为7409万人,平均每年减少5%以上;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999年以来减少了130万,下降4%;党政人才减少59万,下降7%;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1998年的262.5万人,减少到2002年的212.3万人,2003年又有所回升。与此同时,1994年-2003年,非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分别增长了29倍和3.4倍;非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和

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占全国职工总数的比例分别提高了23%和11%,报告预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将会成为我国人才就业的主要方向。

3、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很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

1、不同所有制单位人才分布不合理。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事业单位。

2、产业和行业分布需要调整。例如第三产业内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金融管理、房地产、商贸餐饮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人才比例偏低,这些都需要补充和加强。三、学科或专业分布机构不合理。教育、卫生、经济、会计等类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以上,而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仅占总数的18%。在从事研究与发展(R&D)的专业人才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等类专业人才短缺为了适应劳动力社会发展,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建设我们应该:1.理顺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2.早日促进双轨制用工制度并轨,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3.改进现行的工资制度,职工收入市场化,促进劳动力 市场均衡价格形成。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加强劳动立法,完善劳动法规,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6.建立市场型劳动力信息组织,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7.加强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标市场营销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目标市场营销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细分市场。其做法是按不同的细分变量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顾客群。企业应明确不同的细分市场的方法,勾勒出细分市场的轮廓。第二,选择目标市场。即制定衡量细分市场吸引力的标准,选择一 个或几个要进入的市场。第三,产品定位。即确定企业的竞争地位及其向每个目标市场提供 的产品。 二、市场细分的涵义 在市场上,由于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的消费者通常有不同的欲望和需要,因而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购买习惯和购买行为。正因为如此,企业营销人员可以按照这些因素把整个市场细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子市场。第一个子市场都是一个有相似的需要的消费者群。事实上,任何一 个市场,只要有两个以上的购买者,都可以细分为若干子市场。例如,日本资生堂公司1982 年对日本妇女用化妆品市场作了调查研究,按照妇女消费者的年龄,把所有潜在的妇女顾客分为四种类型(即把妇女用化妆品市场细分为四个不同的市场部分或亚市场):第一种类型为15—17 岁的妇女消费者,她们正当妙龄,讲究打扮,追求时髦,对化妆品的需求意识较强烈,但购买的往往是单一的化妆品。第二种类型为18—24 岁的妇女消费者,她们对化妆品也非常关心,采取积极的消费行动,只要是中意的化妆品,价格再高也在所不惜。这一类妇女消费者往往购买整套化妆品。第三种类型为25—34 岁的妇女,她们大多数人已结婚,因此对化妆品的需求心理和购买行为也有所变化,化妆也是她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第四种类型为35 岁以上的妇女消费者,她们可分为积极派(因为“徐娘半老”)和消极派(因为即将进入老年),但也显示了对单一化妆品的需要。这就是市场细分。 曲此可见,所谓市场细分,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按照细分变数,即影响市场上购买者的欲望和需要,购买习惯和行为诸因素,把整个市场细分为若干需要不同的产品和市场营销组合的市场部分或亚市场,其中任何一个市场部分或亚市场都是一个有相似的欲望和需要的购买者群,都可能被选为企业的目标市场。 三、市场细分的好处 企业实行市场细分可得到如下好处: (1)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现最好的市场机会,发展市场营销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因为企业通过市场营销研究和市场细分,可以了解各个不同的购买者群的需要情况和目前满足的程度,从而发现哪些顾客群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没有充分满足。在满足水平较低的市场部分,就可能存在着最好的市场机会。例如,美国钟表公司在战前通过市场营销研究和市场细分,把美国手表市场细分为三类不同的购买者群:第一类购买者群想以可能最低的价格购买能计时的手表,他们占美国手表市场的23%;第二类购买者群想以较高的价格购买计时更准、更耐用或式样更好的手表,他们占美国手表市场的46%;第三类购买者群想购买名贵手表,他们购买手表往往是作为礼物,追求象征性或感情性的价值,这类购买者群占美国手表市场的31%。那时,着名的钟表公司几乎都是以第三类购买者群为目标市场,这些公司主要制造名贵手表,广告宣传和推销活动主要集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第四章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概念,是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得尔·斯密(Wendell R .Smith) 提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是买方市场环境下的一种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企业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消费者群,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准备进入的目标市场,并针对该目标市场的特点,制定和实施适当的营销组合技术方案,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细分化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的营销观念。企业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化(Segmenting) 、确定目标市场(Targeting) 、进行市场定位(Positioning) ( 也称STP 战略) ,决定营销组合策略,是企业营销成败的关键。( 图4 — 1) 。 STP 战略图4 — 1 导入案例:成功在于定位 所谓市场定位,是指在目标市场中为产品找到一个与其它竞争产品相比,具有明确、独特而又恰当的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要根据所选定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产品所处的为止和企业自身条件,从各方面为企业和产品创造一定的特色,塑造并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信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 定位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空子——江崎泡泡糖 无数事实证明, 即使是已经成熟的市场, 也并非无缝可插, 无隙可乘。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市场细分和定位, 寻找对方的相对弱点或漏洞, 用己之长, 攻其之短, 通过见缝插针, 拾遗补缺, 变潜在市场为现实市场。例如, 日本泡泡糖市场年销售额约140 亿日元, 大部分为“ 劳特” 所垄断。江崎糖厂成立市场研究班子, 专门研究霸主“ 劳特” 产品的不足和缺点, 寻找现有市场的缝隙。经过周密调研, 他们发现了“ 劳特” 的四个漏洞:一是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泡泡糖市场正在扩大, 而“ 劳特”

关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关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不含生产处室87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21.8%;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34.48%。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7.12%。 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1.13%。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2.3%。 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

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 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公司多年存在的问题 1、人员臃肿、人力成本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00多人的非生产性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工资加上单位交纳的“四险一金”(单位部分人均年交约4500元),平均按20000元计算,全年下来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万元。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编置过大,造成人浮于事。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部分岗位可以部分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工人的结构性问题,公司现有具备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52人,占员工总数的2.3%,这个比例与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技术 含量,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实际上在这些技师中尚有20名技师不在岗。这是公司目前技术工人结构上的矛盾。 3、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问题,公司现有技术人员249人,占员工总数的11.02%;实际上中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65人,而且大部分进入领导岗位,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很少。从而制约了公司在技改、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 4、激励机制的问题,严格地来说我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激励员工的管理体系。尽管公司多年来陆续出台了技师津贴、班组长补贴、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津贴、主办科员待遇提高(上述均为公司已聘人员)。

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2年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上海市职介中心 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是上海成功取得世博会主办权的一年,上海的GDP 连续第十年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就业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受到各级党、政府组织更大的重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新网络运行,覆盖面扩大 2002年1月4日,新的“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运行,相当一部分原先活动于街道层面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被纳入网络管理范围,劳动力供需总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1.2002年先后有15000余家用人单位进入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所发布招聘信息,共招聘本市劳动力48.37万人,比2001年的35.34万人和2000年的34.05 万人,分别增长了36.9%和42.1%。 2.2002年本市求职人数为57.42万人,比2001年的38.03万人和2000年的34.97万人,分别增加了51.0%和64.2%。 二、求职者素质有所提高 1.持有中、高级证书的求职人数成倍增长。持有中级证书的从2001年的3.77万人增加到2002年6.65万人,持有高级及高级以上证书的从2001年0.16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0.38万人;这表明政府补贴培训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 2.高中以上学历的求职人数大幅上升,从2001年的23.92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34.16万人,增幅达42.8%。 三、供求总量矛盾更加突出 从供求比较分析来看,求职人数的增加幅度远大于招聘人数的增幅,求人倍率为0.84,比前两年明显下降。 反映供求平衡状况的求人倍率连续两年下降,劳动力需求缺口日益扩大。这其中的原因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来源有三:第一,2002年借助新系统的运行和就业援助员工作的开展,让一部分以前不了解公共职业介绍功能的劳动者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第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劳动力机械增长幅度加大;第三,再就业服务中心完成历史使命,劳动力资源全面实现市场化配置。 四、制造业需求量激增

市场细分的方法

市场细分的方法 市场细分的方法主要有单一变量法、主导因素排列法、综合因素细分法、系列因素细分法等;市场细分作为一个比较、分类、选择的过程,应该按照市场细分的程序来进行,通常有正确选择市场范围、筛选等七步……(查看:市场细分的程序) 1.单一变量法 所谓单一变量法,是指根据市场营销调研结果,把选择影响消费者或用户需求最主要的因素作为细分变量,从而达到市场细分的目的。这种细分法以公司的经营实践、行业经验和对组织客户的了解为基础,在宏观变量或微观变量间,找到一种能有效区分客户并使公司的营销组合产生有效对应的变量而进行的细分。例如:玩具市场需求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计适合不同需要的玩具,这早就为玩具商所重视。除此之外,性别也常作为市场细分变量而被企业所使用,妇女用品商店、女人街等的出现正反映出性别标准为大家所重视。 2.主导因素排列法 主导因素排列法即用一个因素对市场进行细分,如按性别细分化妆品市场,按年龄细分服装市场等。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顾客需求。 3.综合因素细分法 综合因素细分法即用影响消费需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素进行综合细分,例如用生活方式、收入水平、年龄三个因素可将妇女服装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如图4—1所示。

4.系列因素细分法 当细分市场所涉及的因素是多项的,并且各因素是按一定的顺序逐步进行,可由粗到细、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细分,这种方法称为系列因素细分法。目标市场将会变得越来越具体,例如某地的皮鞋市场就可以用系列因素细分法做如下细分: 市场细分案例分析 [编辑] 案例一:汇源果汁的果蔬汁饮料市场开发 在碳酸饮料横行的90年代初期,汇源公司就开始专注于各种果蔬汁饮料市场的开发。虽然当时国内已经有一些小型企业开始零星生产和销售果汁饮料,但大部分由于起点低、规模小而难有起色;而汇源是国内第一家大规模进入果汁饮料行业的企业,其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是其他小作坊式的果汁饮料厂所无法比拟的。“汇源”果汁充分满足了人们当时对于营养健康的需求,凭借其100%纯果汁专业化的“大品牌”战略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开发速度,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跃升为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其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等均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从而成为果汁饮料市场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其产品线也先后从鲜桃汁、鲜橙汁、猕猴桃汁、苹果汁扩展到野酸枣汁、野山楂汁、果肉型鲜桃汁、葡萄汁、木瓜汁、蓝莓汁、酸梅汤等,并推出了多种形式的包装。应该说这种对果汁饮料行业进行广度市场细分的做法是汇源公司能得以在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初期取得领导地位的关键成功要素。 但当1999年统一集团涉足橙汁产品后一切就发生了变化,在2001年统一仅“鲜橙多”一项产品销售收入就近10亿,在第四季度,其销量已超过“汇源”。巨大的潜力和统一“鲜橙多”的成功先例吸引了众多国际和国内饮料企业的加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娃哈哈、农户山泉、健力宝等纷纷杀入果汁饮料市场,一时间群雄并起、硝烟弥漫。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02年第一季度的最新统计显示,“汇源”的销量同样排在鲜橙多之后,除了西北区外,

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武汉华大餐饮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为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情况和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掌握了解,进而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本人在2014年4月7日到4月30日通过到一线实习、人员座谈、抽样检查等方式,对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了一定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招聘方面。 1)主要反映在公司的招聘计划、招聘条件、招聘渠道和面试者沟通技巧,以及招聘的员工的稳定性方面,尤其对一线的服务工人(如服务员、洗碗工、清洁工等)需要吃苦耐劳,灵活应变,服务及服从意识较强,并有能具备良好稳定性的员工,对人力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2)各食堂经理在处理人员招聘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评定技巧。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岗位的员工才能治本、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自己、年龄的范围、性别的要求等等都是模糊不清,往往犯了“行与不行,先进再说”的错误,结果员工干不了多长时间便自离或者被辞退,给人力资源后续的管理和食堂安全卫生带来诸多问题。如:原格力食堂有名员工,因为考虑到自己要离职,但又不清楚领导是否会批

准,担心结不到工资,所以在岗位上屡次出现作风不良现象,最后被辞退。 2、新进员工环境培养方面。 主要反映在食堂管理者现今依然采用90年代粗放式的管理手段。对员工缺乏耐心,批评教育以高压方式为主,人性化管理不够。对员工的关心和尊重不够,“愿干就干,不干快走”的话在管理人员口中使用频繁,根本不去考虑这种行为对生产和管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高压强压政策使员工慢慢的失去了对公司的信任和热情。新员工到职后,作为管理者没有从管理角度去考虑,往往是将其往工作岗位上一放,指定个师父后,任其自生自灭。做的好点的管理者,偶然还会在各岗位中巡视,做的官僚的管理人员甚至大部分时间呆在办公室,新工人入职一周后,仍然不能知道名字,更不用说和员工谈心和为员工解决新环境中的难点、难题了。 3、培训指导方面:食堂经理普遍认为干部或者是具有文化水平的员工才是接受培训的主要阶层,这个思想是片面的。尤其是一线的经营管理者,应该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来管理,而非是传统的、机械的、生搬硬套式的教育。对人力资源组织的培训,以及新员工入职后的跟踪方面提出了质疑。自本人入职以来,组织和经历的培训共有2次,每次通知各单位参训人员时,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想尽各种理由推诿,一些不需要参训的管理者更是庆幸有加。大家浑然不知知识对于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培训讲师所交代的课余作业更是置之不理。

(市场分析)年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市场分析)年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 告

概述 2010年4季度全市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各类用工单位共提供岗位67487个,比3季度减少了7866个岗位,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74个岗位;进入市场求职的人数达55960人,比上个季度增加了7711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75人。本季度求人倍率为1.21,和上个季度相比提高了0.03。 本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继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出现壹个供需俩旺的“小高峰”后,本季度虽然求职人员有所增加但各类单位的需求人数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预计春节后将迎来新的高峰期。 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依然需求活跃,第三产业经过三季度的小幅下挫后,本季度需求比重猛增9.31个百分点,需求比重达到6 3.38%,继续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3.就业困难群体援助活动更加深入的开展,大大缓解了“4050”人员的就业困难,45岁之上人员的需求比重增加了1.04个百分点,求人倍率为1.07;对技能无明确要求岗位的需求比重仍维持于37.63%。 4.大专毕业生的需求比重增加了6.48个百分点,求职比重也上升了3.16个百分点,于各种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中,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于1以下,这说明用人单位对人

力资源的文化要求逐渐提高,进入市场求职者的整体素质也于逐步提高,但求职者整体文化技能水平偏低的现象仍没有改变。 分析 壹、供求总体情况 表1.供求总体人数 本季度人力资源市场,各类用工单位共提供岗位67487个,进入市场求职的人数达55960人,比上个季度增加了7711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75人。本季度求人倍率为1.21,和上个季度相比提高了0.03,总需求仍略大于总供给。 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表2.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市场细分Market-Segmentation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 一、什么是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又叫做市场区隔(market segmentation)。这个概念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Smith)于1956年美国《市场营销杂志》著文提出的。它是根据构成总体市场的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购买习惯,将他们细分为若干相类似的消费群体,然后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从产品计划、分销渠道、价格政策直至推销宣传,采取相应的整套市场营销战略,使企业商品更符合各个不同消费者阶层和集团的需要,从而在各个细分的小市场中提高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比重。 以市场细分理论是一种现代营销观,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的新形势下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必然产物。市场细分理论基于这样一个普遍认识:在多元选择的市场背景下,消费者也是多样化的,任何的单一策略来对应所有消费者都不是一种优秀的战略选择。 从操作层面上来看,市场细分实际上是一个两步式战略:发现特殊性;制定针对性。首先,要在一个混合的巨大市场中识别出具有某种共同需求和特征的人群,找到他们对产品效用的共同兴趣,将这些人群聚合成为稍大的细分市场。这里所说的特殊性具有“群”的意义。在该群体内,他们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他们的消费具有某种共性,他们对产品或者品牌具有大致相同的需求。但是,在此群体与彼群体之间,他们是具有特殊性的。所谓细分,一定要把这些特殊性细分出来。然后,生产者、营销和广告人员正是根据这种特征设计出针对这些消费者的产品或者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当然,一个企业的目标市场往往并不只针对一个细分市场,而是细分后的系列市场。国际日用消费品巨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浙江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全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继续存在,其中需求呈稳中有升;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劳动者素质技能不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在不同地区出现,虽属局部现象,但短期内难以消除。下面,我将以浙江省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浙江省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矛盾 当前,浙江省劳动力供求结构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有时间性结构矛盾、区域性结构矛盾、性别性结构矛盾、年龄性结构矛盾、文化性结构矛盾、技能性结构矛盾等。接下来,我就围绕这几类矛盾展开分析。 (一)时间性结构矛盾 从发展趋势看,浙江省求人倍率呈上升趋势,时间特征从季节性、行业性向持续性、常年性转变。2005 年以前,结构性矛盾一般呈现出季节性和行业性特点,一般在农历春节前后较为突出。2005 年以后,求人倍率逐年上升,表现为常年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从描述统计量看,需求人数离散程度较强,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用人需求变化幅度较大的特点。(见表1)流量差距不断缩小的现象表明,浙江省劳动力供应将日趋紧张。 表 1 2005年至2011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时间特征 (二)、区域性结构矛盾 从发展趋势看,不同区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存在很大差异,区域特征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变。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求人倍率一直较高;2009 年金融危机以来,湖州、嘉兴、金华、丽水等不发达地区的求人倍率也呈上升趋势。从描述统计量看,由于通货膨胀、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求人倍率不同程度上升,也反映出经济区域内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 (三)、性别性结构矛盾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 (根据讲课内容整理,准确内容于12月28日下午复习才知道)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2、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3、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也即剔除了物价影响的名义工资就是实际工资。 简答题: 1、如何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 (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劳动力市场有有形和无形之分。 (3)、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和空间。 (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是价格。 (5)、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受多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2、劳动力市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市场的一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市场性、竞争性、开放性、层次性、规范性。由于劳动力要素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还有自身的特性,表现在: (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3、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如何体现? 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工资水平的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另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 另外,歧视也是影响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一个重要非经济因素,种族、性别、原有国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都有可能引起工资差别,甚至职业差别。 论述题:1、试论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一般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上的表现,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1)、供求机制。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的基本要素,供求机制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自身协调机制。完善的、原来意义上的供求机制,应该反映劳动力价格(工资)与供求关系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供求关系影响工资。当劳动力供给超过社会需要时,工资会下降,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工资高低也反过来影响供求。(2)、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它反映劳动力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供求双方互相选择,以及劳动力供应者之间、劳动力需求者之间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进行竞争的有机联系。 (3)、工资机制。 工资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的自我制衡机制,它反映在工资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运动。市场经济中,工资是企业衡量人力投入、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工资还是劳动者个人提供劳动能力,按劳动贡献获取劳动报酬,从社会获得消费资料,借以谋生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利益驱动之下,工资水平影响着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也指示着劳动者的择业方向,激励其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劳动力市场是在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自己有序地运行。在三大基本机制的交互作用中,市场运动不断循环往复的进行。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劳动力需求: 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量。它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2、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发生变动,将会引起劳动力需求量相应的变动,而此时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就是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3、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有两类:A和B,那么A类劳动力需求变动对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就称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劳动力供给: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主体(家庭或者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称为劳动力供给

市场细分的步骤

市场细分的步骤 市场细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分成六个阶段:定义市场范围、确定细分变量、收集和分析数据、市场细分、评估细分市场、设计营销策略,如图6-3所示。 1.定义市场范围 进行市场细分的目的可以多种多样:是增加现有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是吸引新的顾客:还是把客户从竞争对手那里吸引过来;是为短期规划服务;还是为长期战略服务……因此,进行市场细分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定义市场范围。 这些市场信息包括: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介入程度有多深;客户对这种产品、服务或该行业了解有多深;客户愿意而且能够讨论到何种程度:这是一种新产品还是现有产品;公司管理者和销售者对现有市场结构的看法等。 2.确定细分变量 市场细分是以顾客特征为基础的,其出发点是消费者对商品与服务的不同需求与欲望。细分变量即细分标准,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地理因素、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及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见表6-1。 细分变量的确定决定了我们进行市场细分的方向,因此对于市场细分至关重要。但实际情况是,整体市场很少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有的细分子市场同时拥有其他细分子市场的一些特征,即在一些地方重叠。 3.收集和分析数据

然后,我们需要通过市场信息调研(详见第4章内容)收集得到大量的数据。一般而言,细分市场研究需要调查结论能推断消费者总体,因此,多采用随机性较好的走访调查和留置调查:如果目标市场为特定产品的购买者,也可采用定点拦截访问。由于细分市场调查问卷—般较长,访问时间多在30~50分钟,且涉及较多受访者个人信息,因此进行电话访问的难度较大。 图6-3给出了一种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计算机数据分析结构,即将我们采集的实测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少数几个因子,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将数据进行聚合形成细分市场,我们再通过对各细分市场的分析归纳出各自的特征。当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CHAID分析等:工具是经常被采用的数据分析工具,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些分析工作基本由计算机实现,下面分别作简单介绍。 (1)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因子)的多元统计方法。其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使用因子分析检验数据,可以剔除相关性很大的变量。因子分析常用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等各个方面,在市场营销策划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如用于市场细分等。基本卜所有的统计软件都有因子分析这个功能,如SAS、SPSS、SYSTAT、 MINiTAB等。 (2)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彼此不同的属性进行辨认,将具有相似性的事物聚为一类,使得同一类事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不同类的事物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例如,可以利用聚类分析将众多的手机潜在用户分成追求最新技术型、价格敏感型、讲求外观型等不同的类别。 聚类分析法是理想的多变量统计技术,主要有分层聚类法和迭代聚类法。其过程正是市场细分的过程:将受访者按某种方法分组,使组内个体之间差别最小而不同组的个体之间差别最大。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不同的聚类方法产生的细分方案会很不相同,如果几种聚类分析产生几乎相同的结果,那么应该说这种细分是很接近现实情况的。 (3)CHAID分析 CHAID分析是一种敏感而直观的细分方法,是专用的市场细分软件。它根据细分基础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先将受访者分成几组,然后每组再分成几组。因变量通常是一些关键指标,如使用水平、购买意向等。每次程序运行后会显示一个树状图:顶端是所有受访者

劳动力市场调查与探究

劳动力市场调查与探究 一、劳动力市场综述 (一)劳动力市场含义、功能及特点 1、劳动力市场含义 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市场。其基本内涵是指劳动力的供给方(劳动者)和劳动力的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竞争,自主达成劳动契约关系。构成劳动力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和价格。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渐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是党中央以决定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搞市场经济要有劳动力市场,并且要求把培育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要由市场作基础性的配置,这包括土地、资金、原材料、技术、劳动力等,而在这些生产要素中,其他都是物的要素,只有劳动力是人自身具有的要素,它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所以劳动力市场在我国市场体系中是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独立完整的市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基本发育成型,并呈现良性运转的态势。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第一、以劳动力成本的杠杆分配劳动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这里劳动的支配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根据投入产出的原则作为劳动力配置的基本目的。 第二、调节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劳动力成本相对降低。当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任何一个劳动市场中,都存在着劳动者把自身拥有的劳动力交付给经营者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以及报酬状况都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第三、竞争机制是劳动市场的又一个重要功能。劳动者素质与劳动力成本是决定劳务市场竞争市场的主要因素,劳动者为选择合适的企业而竞争,企业为选择合格的人才而竞争。

关于人力资源市场的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 课程: 姓名: 班级: 学号:

关于人力资源市场的调研报告 —基于对武汉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 前言: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源市场是指人力资源的供给方(劳动者)与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总称。这种市场化配置活动区别于传统的计划配置方式,其内容主要指人力资源供求主体的活动及相互关系,其外延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服务机构和中介活动以及管理、服务中的相互关系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以及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企业间的竞争由产品经营竞争发展到资本经营的竞争,再逐渐发展到智力资本经营的竞争,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 一、当前武汉人力资源市场状况 武汉城市圈还处在襁褓阶段,成长及发展空间巨大。以武汉为核心的100公里区域,占全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城市密集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2004年,武汉城市圈贡献了全省59.4%的GDP,65.3%的财政收入,吸纳63.4%的投资,承载62.5%

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湖北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域。武汉市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是中部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交通中心。高等教育水平仅次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108万在校大学生全球第一。 然而,作为中部特大城市,武汉市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体系,却呈明显的低端化。报告显示,眼下武汉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28家,从业人员9800人左右。其中,仅22.38%从业者具有人力资源及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半路出家者占七成以上。同时,大专和大专以下从业者为53.4%,86%的职员擅长职业介绍、派遣等低端传统业务。且七成从业者工作不满5年。 二、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七成机构恶战招聘 目前,武汉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涵盖招聘、派遣、培训、测评、网络信息服务、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服务范围,去年营业额总额约66亿元。 数据显示,武汉73.6%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营招聘,而以人才测评为主营业务的仅14.9%,低端、同质竞争严重。 这种低端同质竞争,导致只有2.56%的公司能在主营业务中挣到70%及以上的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在10%—30%之间的机构占43.59%。

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一、供求总体情况 报告中所统计的数据分别来自无锡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江阴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宜兴市职业介绍所以及崇安、南长、北塘、滨湖、新区、锡山、惠山区职业介绍所市、区两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以及成功、恒升、鸿鑫、世纪、政和5家民营职业介绍所,均为本季有效数,经统一汇总分析,基本上可反映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状况。 1、供求总体概况 2008年一季度,各类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用人员106605人,同期共有124339名各类人员求职,求人倍率为0.86,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继续呈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受今年春节偏迟以及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本季度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较上季度不增反降,但较去年同期有小幅增长。 表1.供求总体情况 2、产业需求概况。 第一、二、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依次为0.62%、54.86%和44.52%。 3、行业需求概况。

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占需求总数的51.95%、14.42%和11.2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用人需求呈上升趋势。 4、各经济类型企业需求概况。 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需求人数居各类企业的前三位,所占比重分别为31.93%、26.8%和17%。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用人需求增长明显。 5、各职业大类供求概况。 用人需求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为主,所占比重分别为37.87%和24.74%;求职人员则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分别占求职总数的40.36%和17.82%。 6、求职人员构成。 各类失业人员和外埠人员是求职主体,分别占求职总数的37.61%和42.9%,外埠人员所占比重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比重也有上升。 7、用人需求和求职人员结构及供求状况对比 对性别无要求的用人需求比重为45.32%,对男、女劳动者的需求比重分别为27.41%和27.26%;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16-24岁、25-34岁年龄组,所占比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

专题一劳动力市场概论 一、劳动力市场的涵义 劳动力市场包括了劳动力买方与卖方全部交易活动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对市场再运行产生影响的行为 二、劳动力的基本概念 美国的法定劳动年龄是16周岁(世界大多数国家以16周岁作为劳动年龄的分界线)以上的人口;中国的法定劳动年龄是男性为16周岁一60周岁,女性为16周岁一55周岁 如果以16周岁作为劳动年龄的分界线,则劳动力指在人口总体中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正在就业的,积极谋求就业的或暂时被解聘等候重新招用的人口总数 三、就业人员与失业人员 就业人员:也称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失业人员: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求工作的人员 四、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一)劳动寓于劳动者的脑体之中 因此:在劳动力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劳动力的供求方不仅关注工作中的劳动条件,不仅关注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而且还关注其他大量的非经济性因素,而这些特点在其他类型的市场上基本是不存在的 (二)就业合同期限较长 原因: 对企业来说,企业对职工已经支付了一定的成本并从事过一定的人力资本投资,况且,职工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频繁地易“主”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另外,从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看,如果以一个较长的合约替代若干个较短的合约,无疑会降低签约费用 对劳动者来说,与企业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就业关系也是有利的: 一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就业期限越长,晋升的机会越多,加之工资和其他的福利性待遇也往往同就业期限成正比;二是心理方面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者往往更注重就业的安全感,更珍惜多年来所建立起的良好人际关系,更珍惜已经熟悉了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三是为了稳定的提高生活质量,雇员持风险厌恶态度,乐于签订长期合约而不是短期合约签订长期合同对雇主更有利: 一是可以阻止劳动力“跳槽”或自由流动; 二是合约对供给方只是简单地规定一下,而具体细节则留待以后确定,这为企业日后配置生产要素提供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三是可以掠取劳动力的期权价值 (三)劳动者和工作非匀质性的特征 劳动者的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经验、技艺、天赋、秉性、工作动机及工作态度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而,买卖这些产品就不仅要考虑价格,同时也要考虑某些非价格性因素 劳动者拟选择的企业和选择的工作在工作强度、距离、工资和福利、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等方面也有差别 五、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 市场性要素组织性要素社会性要素、 (一)市场性要素

市场细分

问题导入 1、一个企业是否能满足市场上所有人的所有需求?为什么? 2、一个企业是否能满足市场上一个人的所有的需求?为什么? 现在有一颗子弹,是瞄准一只鸟将其击落,还是对着一群鸟放一枪,惊飞所有的鸟呢? 不管你的生意有多大,资金有多雄厚,你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 -----杰克.韦尔奇 案例:美国爱迪生兄弟公司经营了900家鞋店,分为4种不同的连锁店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是针对一个不同的细分市场,有的专售高价鞋,有的专售中价鞋,有的专售廉价鞋,有的出售时髦鞋。在芝加哥斯泰特大街短短距离的3个街区内就有该公司的3家鞋店。尽管这些商店彼此很近,但并不影响相互的生意。因为它们是针对女鞋市场上的不同细分市场。 一、市场细分的概念 以顾客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分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体的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子市场。 如果要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你怎样切? 1、我们中绝大多数人都会沿着果核的方向下刀,然后得到两半对称的苹果。 2、但是,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切法,就是将苹果横着切开,结果你会看到一颗五角星。 市场细分就像切苹果 市场细分战略的发展(图) 二、市场细分的依据 1、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市场细分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根据需求差异对消费者进行分类的过程。消费者需求的同质性或类似性,因此称为“同质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异质或差异性,称为“异质市场”。2、企业资源的有限性 由于市场外部环境的不可控性和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满足市场上所有顾客的要求。不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即使是一个在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的大企业,也不会在市场营销的全过程中占有绝对优势。 问题: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市场细分? 三、市场细分的作用 (1)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市场营销机会是已出现于市场但尚未加以满足的需求。这种需求往往是潜在的,一般不易发现。运用市场细分的手段便于发现这类需求,并从中寻找适合本企业开发的需求,从而抓住市场机会,使企业赢得市场主动权。例如,香港香皂市场竞争一直很激烈,但我国外贸部门通过市场细分发现,香港香皂市场竞争激烈的主要是高中档产品,低档香皂却是一个“空档”。于是,大陆香皂业利用工资低的优势,顺利地进入了香港低档香皂市场。又如,我国服装市场竞争较激烈,通过市场细分可以看出,竞争激烈的主要是青年服装市场和儿童服装市场,老年服装市场却很冷清。于是有些服装企业把目标市场放在老年服装市场上,生产出各式各样的老年服装,结果大获成功。这些“空档”市场,都是企业的市场机会。 (2)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综合考虑产品、价格、促销形式和销售渠道等各种因素而制定的市场营销方案,就每一特定市场而言,只有一种最佳组合形式,这种最佳组合只能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前些年我国曾向欧美市场出口真丝花绸,消费者是上流社会的女性。由于我国外贸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2、劳动就业: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3、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也即剔除了物价影响的名义工资就是实际工资。 简答题: 1、如何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 (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劳动力市场有有形和无形之分。 (3)、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和空间。 (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是价格。 (5)、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受多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2、劳动力市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市场的一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市场性、竞争性、开放性、层次性、规范性。由于劳动力要素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还有自身的特性,表现在: (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3、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如何体现? 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工资水平的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另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 另外,歧视也是影响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一个重要非经济因素,种族、性别、原有国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都有可能引起工资差别,甚至职业差别。 论述题: 1、试论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一般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上的表现,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1)、供求机制。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的基本要素,供求机制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自身协调机制。完善的、原来意义上的供求机制,应该反映劳动力价格(工资)与供求关系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供求关系影响工资。当劳动力供给超过社会需要时,工资会下降,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工资高低也反过来影响供求。 (2)、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它反映劳动力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供求双方互相选择,以及劳动力供应者之间、劳动力需求者之间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进行竞争的有机联系。 (3)、工资机制。 工资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的自我制衡机制,它反映在工资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运动。市场经济中,工资是企业衡量人力投入、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工资还是劳动者个人提供劳动能力,按劳动贡献获取劳动报酬,从社会获得消费资料,借以谋生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利益驱动之下,工资水平影响着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也指示着劳动者的择业方向,激励其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劳动力市场是在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自己有序地运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