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报送审定品种标准样品的相关要求

关于报送审定品种标准样品的相关要求

关于报送审定品种标准样品的相关要求
关于报送审定品种标准样品的相关要求

关于报送审定品种标准样品的相关要求

依据农业部办公厅文件《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品种标准样品征集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10]79号中“今后审定通过的品种,标准样品由品种审定机构从参加品种区域试验的种子样品中获取”的规定,制定北京市审定品种标准样品的相关报送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标准样品由品种选育单位在申报品种审定时提供。

2、标准样品必须是遗传性状稳定、未经过药物或包衣处理,无检疫性有害生物、质量符合国家种用标准的新收获的种子,亲本种子可以送交磨碎粉剂,磨碎前水分要降低至10%以下。

二、数量要求:

1、玉米、小麦、大豆需要提交2套(即一套送交农业部、一套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留存)完全相同的标准样品(每套由三个独立小包装组成)。

作物品种是杂交种的,须同时提供亲本种子。即:父本、母本各100克。

2、大白菜、西瓜只需要提交1套标准样品(每套标准样品由三

个独立小包装组成)。

作物品种是杂交种的,须同时提供亲本种子。即:父本、母本各50克。

三、包装要求:

1、标准样品(作物品种为杂交种时,指的是F1和父、母本)使用纸袋包装、磨碎的亲本粉剂使用塑料袋包装。

2、亲本包装和杂交一代的第一个独立包装(即“小包装1号”)一并打捆,要求用胶带固定在第一个独立包装外。

3、标准样品包装袋内、外均应附着标签,标签质地结实,内容完整、醒目、字迹不易磨损。

标签上必须标注以下5项信息:

(1)样品编号(此项由种子管理站填写,品种选育单位不用填写);

(2)作物种类;

(3)品种名称;

(4)品种审定编号(此项由种子管理站填写,品种选育单位不用

填写);

(5)品种选育单位。

包装袋上同时明确标注包装袋的序号(即“小包装1号”或“小包装2号”或“小包装3号”)。

亲本包装袋内、外均应附着标签。标注:组合名称、父本或母本名称。

4、标准样品由品种选育单位封缄,要求在封口处粘贴封条,并在封条与包装袋的连接处加盖单位公章(即“骑缝章”),同时在“骑缝处”由品种选育人签字(品种选育人为多人的,由主要品种选育人签字)。

四、《承诺书》和《登记表》要求

在提交标准样品时须同时提供《标准样品品种真实性承诺书》和《农作物标准样品登记表》。《标准样品品种真实性承诺书》要求一个品种提供一份。《农作物标准样品登记表》要求同一作物种类的若干品种填写在一张表上,不同作物种类分别填写。

标准样品品种真实性承诺书

本单位、本人知悉和保证提供的(作物种类)、(品种名称)标准样品的真实性,并承担因提供本标准样品产生的法律责任。

品种选育单位负责人(签字):

品种选育单位(公章):

年月日

农作物标准样品登记表

品种选育单位(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

2、“标准样品编号”由种子管理站填写,品种选育单位不用填写;

3、“种子类别”按“常规种”或“杂交种”填写;

4、常规种只需填写“品种来源”不需填写“父本名称”和“母本名称”;杂交种除填写“品种来源”外还需明确填写“父本名称”

和“母本名称”;

5、“品种审定编号”由种子管理站填写,品种选育单位不用填写。

标准物质与标准样品

1 概述 在国际上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英文名称均为“Reference Materials”,由 ISO/REMCO组织负责这一工作。在我国计量系统将“Reference Materials”叫为“标准物质”,而标准化系统叫为“标准样品”。实际上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一些微小差异(见表1)。 2 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 2.1 标准物质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子法—标准物质管理办法(1987年7月10日国家计量局发布)中第二条之规定: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和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按其标准物质的属性和应用领域可分成十三大类,即:

l 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有色金属及金属中气体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核材料成分分析与放射性测量标准物质; l 高分子材料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l 化工产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地质矿产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环境化学分析标准物质; l 临床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煤炭石油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l 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l 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2.2 标准物质的分级 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与二级,它们都符合“有证标准物质”的定义。 2.2.1 一级标准物质 一级标准物质是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若只有一种定值方法可采取多个实验室合作定值。它的不确定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良好,在不确定度范围之内,并且稳定性在一年以上,具有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的包装形式。一级标准物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它的代号是以国家级标准物质的汉语拼音中“Guo”“Biao”“Wu”三个字的字头“GBW”表示。 2.2.2 二级标准物质 二级标准物质是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

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

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 【法规类别】林业资源保护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令第8号 【修改依据】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2017修订)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 【发布日期】2003.07.14 【实施日期】2003.09.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令 (第8号) 《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已经2003年6月24日国家林业局第一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周生贤 二00三年七月十四日 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工作,公正、公开、科学、及时地审定林木品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主要林木品种审定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林木品种,是指按照《种子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确定的主要林木品种,包括品种、家系、无性系以及种子园、母树林、采种基地和种源区种子等。 第二章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四条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承担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的林木品种审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承担在本行政区内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的林木品种审定工作。 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第五条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承担林木品种审定的具体工作。 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根据审定工作的需要,可以聘请临时委员。临时委员的比例不得超过专业委员会委员总数的30%。 第六条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由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承担,负责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负责林木品种审定的组织和审定工作。主任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组成。 第八条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具体组成办法、委员的权利和义务等由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章程规定。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 第九条申请人可以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主要林木品种,向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审

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 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 2.10 特异性distinctness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

医疗器械首营企业、品种、客户所需资料

首营企业:公司采购部对首次开展经营合作的企业应进行包括合法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核(查)。审核供货方资质及相关信息,并获取加盖供货者公章原印章的相关资质证明文件,内容包括: 1.供货单位为生产企业需提供资料(进口产品同样适用):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有变更的,提供变更证明文件复印件; (二)《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或者《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有变更的,提供变更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附“医疗器械生产产品登记表”复印件。 (四)供货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和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授权书和身份证复印件都必须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 (五)销售授权书应载明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有效期限等项目。 (六)与供货者签订的采购合同或者协议(采购部自行存档备查); (七)供货单位相关印章样式(鲜章) (八)首营企业审批表。 2.供货单位为经营企业需提供的资料(进口产品同样适用):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有变更的,提供变更证明文件复印件; (二)《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或者《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有变更的,提供变更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供货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和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授权书和身份证复印件都必须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 (四)销售授权书应载明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有效期限等项目。 (五)与供货者签订的采购合同或者协议(采购部自行存档备查); (六)供货单位相关印章样式(鲜章) (七)首营企业审批表。 首营品种:1. 审核购入医疗器械(品种)的合法性,并获取加盖供货者公章原印章的相关证明文件或复印件,包括: (一)《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或者《医疗器械注册证》复印件;有变更的,提供变更证明文件复印件; (二)产品质量标准(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 (三)医疗器械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实样; (四)价格批准文件、商标注册证等资料; (五)存在委托生产的,还需提供《医疗器械委托生产备案凭证》复印件。 (六)首营品种审批表; 销售部在销售医疗器械时,应当将医疗器械批发销售给合法的购货者,销售前应当对购货者的证明文件、经营范围进行核实,建立购货者档案,保证医疗器械销售流向真实、合法。购货单位档案应含以下资料;(注意:所有资料必须加盖购货单位公章原印章。) 客户:(一)购货单位为医疗机构的,需收集如下资料: 1.营利性: 1.1《营业执照》;

国家品种审定条件和程序

国家品种审定条件和程序 一、申报品种审定的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品种可申请省级审定: (一)经省品审委组织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的区域试验和1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试验的品种。 (二)经两个以上受省品审委委托的地级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持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的区域试验和1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试验的品种。 (三)经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的跨地级市多点比较试验,并由省品审委组织专家现场鉴定的特殊作物品种。 二、申报材料 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或个人,应在12月1日前向省品审办提交如下材料:(一)《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书》(附软盘); (二)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总结报告; (三)品种品质、抗病性、光温敏感性等特殊性状鉴定报告; (四)品种选育报告,包括亲本组合以及杂交种的亲本血缘、选育方法、世代、特性描述; (五)品种(含杂交种亲本)特征描述,以及株、茎、根、叶、花、穗、果实等标准图片; (六)适量育种家种子(含杂交种亲本种子); (七)省品审委认为有必要的其它相关材料。 三、办理程序 1、省品审办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者。 对于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者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交纳审定费。逾期不交纳审定费的,视同撤回申请。 对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不予受理。申请者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陈述意见或者予以修正,逾期未答复的视同撤回申请;修正后仍然不符合规定的,驳回申请。 2、品种审定实行专业组初审,全体会议审定制度。 各专业组对报审品种进行初审,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并将初审意见及表决结果提交全体会议。全体会议对专业组的初审意见进行审议后,再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数超过法定人数1/2以上的品种,审定通过。 3、审定通过的品种,由省品审委编号、颁发证书,省农业厅公告。 4、审定公告在相应的媒体上发布。审定公告公布的品种名称为该品种的通用名称。 5、审定未通过的品种由省品审办在审定公告之日起15日内通知申请者。申请者对审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省品审委申请复审,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附件1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

环境标准样品DOC

环境标准样品 标准样品是指具有足够均 匀的一种或多种特性量值经过 充分确定了的材料或物质,主要 用于评价测量方法、校准测量仪 器、或确定其他材料与物质的特 性量值。国家标准样品是经国家 权威部门认证的标准样品,其一 种或多种特性量值是通过建立 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并可溯源 到准确复现表示该特性量值的 计量单位,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 不确定度。环境标准样品是为了满足环境监测分析工作需要的一类标准样品。国家环境标准样品与国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一样,是国家环境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环境监测分析的测量标准、量值传递的载体,是有效开展环境监测量值溯源的重要工具。国家环境标准样品一般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以“GSB”进行编号,目前已有230余种,主要包括气体、水、土壤、生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标准样品以及各种环境监测分析用标准溶液。为了保证全国环境监测分析数据的可溯源性和准确可比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一直非常重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的研究、制备、生产和应用工作,如专门发文“指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样品研究所负责环境标准样品的研

究、制备和生产工作”、并要求“在对各级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及分析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考核;校准、检验分析仪器;制备标准溶液;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以及其他环境监测工作活动中,都应使用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我国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现已广泛应用于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及其他各行业的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质控考核、方法验证、技术仲裁等工作中。 环境标准样品目录 一、气体标准样品(1) 1.1、选用指南 1.2、气体标样 1.3、气瓶 1.4、气瓶更换相关服务 二、液体标准样品(2) 2.1、选用指南 2.2、水质标样 2.3、有机标样 2.4、大气标样 三、固体标准样品(7) 3.1、选用指南 3.2、固体标样 四、能力验证样品(8) 4.1、选用指南 4.2、能力验证样品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消费安全和用种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五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 第三条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农业部制定和调整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发布列入登记目录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表,建立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品种登记平台)。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具体工作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品种登记受理、申请文件审查,具体工作由省级种子管理机构承担。 第二章申请、受理与审查 第六条品种登记申请实行属地管理,单位在注册地、个人在户口所在地,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 1

请。申请品种登记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应当在品种登记平台上实名注册。 一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只能在一地申请登记。 第七条一个品种由两个以上申请者分别提出品种登记申请的,最先申请的为申请者;同时申请的,最先完成该品种育种的人为申请者;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还应当经过品种权人的同意。 第八条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机构、个人在境内申请品种登记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境内种子企业代理。 第九条申请登记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二)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三)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品种名称。 第十条申请者申请品种登记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文件,申请文件包括: (一)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表,包括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申请者、品种选育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育种者)、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不少于1个生产周期的品种比较试验报告,包括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等; (三)抗性鉴定报告; (四)育种过程以及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报告; (五)种子、植株及果实等实物照片。 2

2016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6年最新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下面,托普云农为您带来《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全文内容,欢迎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6年第4号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已经农业部2016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7月8日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第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品种审定工作监督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品种选育、审定工作的区域协作机制,促进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五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建立包括申请文件、品种审定试验数据、种子样品、审定意见和审定结论等内容的审定档案,保证可追溯。 第六条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5名。 第七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八条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9-23人的单数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本辖区种植面积小的主要农作物,可以合并设立专业委员会。 第九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组成。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 第十条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机构和个人在境内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境内种子企业代理。 第十一条申请者可以单独申请国家级审定或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申请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还可以同时向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审定。 第十二条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二)与现有品种(已审定通过或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的其他品种)有明显区别; (三)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 (四)遗传性状稳定; (五)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 (六)已完成同一生态类型区2个生产周期以上、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其中,申请国家级品种审定的,稻、小麦、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20个点,棉花、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10个点,或具备省级品种审定试验结果报告;申请省级品种审定的,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5个点。

最新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制度56572

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制度 1、目的:确保企业依法经营,规范对供货企业、品种的审核工作,保证购进药品质量。 2、范围:规定首营企业、首营品种审核工作的内容。 3、职责:主管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购进人员、各相关人员。 4、内容: 4.1为确保企业经营行为的合法性,保证药品的购进质量,把好药品购进质量关,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4.2首营企业,是指与本企业首次发生药品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经营企业。首营品种,是指本企业向某一药品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药品,包括药品的新品种、新规格、新剂型、新包装等。 4.3本企业应对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进行质量审核,确保供货单位和所经营药品的合法性。 4.4购进首次经营药品或与首营企业开展业务关系前,业务部门应详细填写“首营品种(企业)审批表”,连同规定的资料及样品报质量管理部。 4.5审批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必备资料: 4.5.1首营企业应提供加盖首营企业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 4.5.2与本企业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提供药品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首营企业质量认证的有关证明、加盖委托企业原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的法人委托授权书,并标明委托授权范围及有效期; 4.5.3购进首营品种时,应提供加盖生产单位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药品质量标准、药品生产批准证明文件、首营品种的药品出厂检验报告书,以及药品包

装、标签、说明书实样及批文等资料。 4.6质量管理人员对业务部门填报的“首营品种(企业)审批表”及相关资料和样品进行质量审核后,报企业质量负责人审批。 4.7首营品种及首营企业的审核以资料的审核为主,对首营企业的审批如依据所报送的资料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时,业务部门应会同质量管理人员对首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由质量管理人员根据考察情况形成书面考察报告,再上报审批。 4.8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必须经质量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业务往来,购进药品。 4.9首营品种或首营企业的审批原则上应在5天内完成。 4.10质量管理部负责收集审核批准的“首营企业审批表”和“首营品种审批表”及报批资料,建立质量档案。

2013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修订的作用和意义

2013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修订的作用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4年1月17日 编者按 去年12月27日,新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农业部2013年第4号令的形式下发。较之2001年的《办法》,这次修订的主要动因是什么?有哪些新的变化和亮点?将给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1月6日,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接受了记者专访,对《办法》进行了详细解读。 重要的地位 业内受关注度最高的规章 “种业的核心是品种,品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品种审定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事关企业的生存和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办法》是《种子法》出台后最重要的一个配套规章;另外,这个办法涉及的环节多,事关育种者、品种测试人员、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管理人员等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品种审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它也是业内受关注程度最高的规章。”马淑萍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办法》的重要性。 据介绍,2001年《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和省两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主要农作物品种约1.7万个,退出品种约0.7万个,尤其是审定了Y两优1号、济麦22、郑单958、鲁棉研28号等一批综合水平高、适应范围广、推广面积大的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

96%以上,品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 修订的目的 为了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从2001年出台到目前,《办法》已经运行了13年,农业在变革,种业在发展,原有的规章制度已经远远跟不上种业的市场化步伐。 区试点数少、容量小,难以满足试验需求。目前,国家区试点数量少,部分试验代表性不够,已经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规模;另一方面,企业要求参加区试的品种太多,过去没那么多育种单位,现在随着种业市场化的发展,育种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有科研单位,有企业;有国内企业,也有国外企业;有单位,还有个人。申请试验的品种数量多和试验容量不足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矛盾。 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对品种提出新要求。现代农业生产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更有利于机械化、设施化普及的新品种,病虫害频发和极端天气的出现对品种的安全性提出要求。品种改变,与之相对应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手段也要随之改变,试验密度要高、抗倒能力要强、穗粒要整齐;要风险降低,就要增加测试指标,对产量、抗性、抗寒、抗旱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行政审批制度的变革,对审定流程有了新参照。从国家整个政府行政审批的发展来看,过程规范、公开透明已是基本要求,此《办法》的修订,就是对审定的各环节都要更加规范、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 修订的内容 开辟两条“绿色通道”是最大亮点

首营品种需提供的资料及要求—非药品类

申报首营品种需提供的资料及要求 非药品类 非药品包括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食品、消毒用品、化妆品、日用品。 请提供以下资料复印件并加盖最终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保证资料真实、有效。 一、医疗器械(不包括已经营医疗器械的相关配件): 1. 国产医疗器械: 1.1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一类医疗器械提供当地药监部门备案文件); 1.2 营业执照及其年检证明; 1.3 医疗器械注册证及注册登记表、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或备案登记表; 1.4 最终供货单位对销售人员的授权书原件及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授权书应符合以下要求: 1.4.1 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 1.4.2 授权书载明被授权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 1.4.3 授权书应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名。 1.5 如由经营企业供货,另需增加: 1.5.1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各供货企业的各级商业委托书; 1.5.2 最终供货企业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需提供,一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请提供当地药监部门备案文件)、营业执照、相关印章、随货同行单样式、银行开户许可证、国税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详见首营企业所需资料)。 2. 进口医疗器械提供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器械注册产品注册登记表,另需提供1.4、1.5项下资料。 二、保健食品: 1.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且生产范围包含所报品种); 2. 营业执照及其年检证明;

3.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4. 说明书、包装原件或复印件; 5. 最终供货单位对销售人员的授权书原件及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授权书应符合以下要求: 5.1 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 5.2 授权书载明被授权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 5.3 授权书应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名。 6 如由经营企业供货,另需增加: 6.1 生产企业对供货企业的经销委托书; 6.2 供货企业的经营许可证明、营业执照、相关印章、随货同行单样式、银行开户许可证、国税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详见首营企业所需资料)。 三、食品: 1. 食品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且生产范围包含所报品种); 2. 营业执照及其年检证明; 3. 说明书、包装原件、复印件或影印件; 4. 最终供货单位对销售人员的授权书原件及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授权书应符合以下要求: 4.1 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 4.2 授权书载明被授权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 4.3 授权书应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名。 5. 如由经营企业供货,另需增加: 5.1 生产企业对供货企业的经销委托书; 5.2 供货企业的经营许可证明、营业执照、相关印章、随货同行单样式、银行开户许可证、国税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详见首营企业所需资料)。 四、消毒用品、化妆品及日用品: 1. 营业执照及其年检证明; 2. 消毒用品卫生许可证、化妆品生产备案凭证;

论-农业部制定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

24/768 要闻聚焦 2015年8月4日,农业部公开了对今年“两会”期 间政协4669号提案的答复,表示对提案中提到的推进转 基因产业化发展、加强转基因技术研究及转基因科普宣 传等问题高度重视,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相关工作。 农业部在答复中指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转基因品 种审定办法,修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 积极推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 建立健全转基因产业化的相关制度。 棉花转基因技术获突破 干旱、盐碱、虫害,成为当前转基因研究要解决的 重点突破领域。目前,国产转基因技术已在棉花领域实 现突破和推广。据了解,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市场 份额已达96%以上。中国农科院统计结果显示,1951- 2009年,我国年均农作物受灾面积每十年增加7000万亩 以上,年均因灾损失粮食每十年增加100亿斤以上,年 均农业经济损失每十年增加200亿元以上。 据了解,旱灾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总 数的60%,而洪涝和病虫害各占到10%左右。2013年, 农业部种植业司负责人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 制度变革,我国病虫害灾变规律发生新变化,严重制约 我国粮食持续丰收。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 重发态势,每年发生面积近70亿亩次,因防控能力不足 每年造成粮食损失近500亿斤、经济作物损失350多亿斤。 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以抗旱、抗虫为重点突破领 域。根据农业部答复,针对我国干旱、盐碱、病虫多发、 气候变化等农业发展重大问题,转基因研究与应用应加 强技术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优先攻克抗虫、耐除草、 抗旱等性状在主要农作物应用上的技术难关,培育转基 因棉花、玉米、大豆等重大品种,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 带动现代种业发展。 主粮未进入转基因审定 从批准进行基因研究,到走出实验室进入区域试验, 再进入审定环节,这是一颗转基因作物种子进入产业化 推广之前的必经步骤。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转基因作物要进行 商业化种植,必须拿到审定证书、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 营许可证。然而目前除了转基因棉花,其他转基因作物 尚未进入品种区域试验环节。 进行一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需要先对要进行转移 的基因安全性作出评估,在确认该基因安全性之后,才 可以将基因与作物进行转移,而成功进行了基因转移的 作物,是否具备市场推广价值,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为期 两年的区域试验,从抗性、适宜区域、品质、产量等数 据作出判断。“到目前为止,除了棉花,尚无其他转基 因作物品种参加区域试验,事实上,在参加审定之前还 需要有至少两年的区域试验报告,而据我所知,尚无转 基因作物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如是说。 而在前不久关于《种子法》修改的争议中,关注焦 点多给予了“审定制度”,要求取消“审定制”的呼声 甚高,而对“审定制”进行改革更已成为普遍共识。 在此前提下,转基因作物将以怎样的速度通过品种 审定,进而进入产业化推广环节?“事实上就算从现在 起转基因作物进入区域试验,也需要两年的时间才可以 总结出试验数据,再接受是否值得进入市场推广的考察。” 有关业内人士说到,“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距离转 基因水稻、玉米等真正进入商业化推广环节,还早。” 农业部制定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 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 2.10 特异性distinctness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 2.11 一致性uniformity 申请审定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2.12 稳定性stability 申请审定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3 内容与依据 3.1 审定内容 品种的特征特性、生育期、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等。 3.2 审定依据 3.2.1 特征特性、生育期 以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记载结果和DUS测试结果为主要依据,并参考申请审定时提供的材料。 3.2.2 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以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为主要依据。 3.2.3 抗逆性、品质

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

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第44号令 《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已经2017年9月29日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国家林业局局长建龙 2017年10月25日 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工作,公正、公开、科学、效率地审定林木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对主要林木实行品种审定制度。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 从事主要林木品种审定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林木品种,是指按照《种子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确定的主要林木品种,包括品种、家系、无性系以及种子园、母树林和优良种源区的种子等。 第二章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设立国家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承担在全国适宜生态区域推广的林木品种审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设立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承担在本行政区适宜生态区域推广的林木品种审定工作。 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每届任期5年。 第五条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负责林木品种审定的组织和结论公布工作。主任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8—10名。 第六条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按照林木用途分别设立专业委员会,承担林木品种审定的初审工作。各专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2名。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第七条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秘书处,由同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承担,负责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1—2名。 第八条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可以连任。委员不履行职责或者不宜继续履职者,由

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制度

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 核制度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1. 目的:加强公司经营质量管理,确保从具有合法资格的企业购进合法和质量可靠的药品。 2.适应范围:适用于公司对首营企业合法资格、质量信誉和首营品种合法性、质量可靠性的审核工作。 3.定义: 3.1首营企业:购进药品时,与本企业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 3.2首营品种:本企业向某一药品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药品(含新规格、新剂型、新包装等)。 4.职责: 4.1药品采购部门负责药品供应厂商的选择和评价。 4.2质量管理部负责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质量审核。 4.3公司主管经理负责首营企业、首营品种的审批。 5.工作内容: 5.1首营企业的审核 5.1.1对首营企业应进行包括合法资格和质量信誉的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①索取并审核加盖首营企业原印章的《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以及有供货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药品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岗位证书、质量保证协议书等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有效性。

②审核是否超出有效证照所规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③经营特殊管理药品的首营企业,还必须审核其经营特殊管理药品的合法资格,索取加盖首营企业原印章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5.1.2对首营企业资料审核还不能确保其质量保证能力时,药品采购部门应会同质量管理部进行实地考察,并重点考察其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药品质量的要求等。 5.1.3首营企业的审核由采购部门填写《首营企业审批表》,质量管理部在一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成,报公司主管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购进。 5.1.4首营企业审核的记录和有关资料,按《资料档案管理程序》有关规定要求归档保存。 5.2首营品种的审核 5.2.1对首营品种应进行合法性和质量基本情况的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①直接从生产企业购进药品应审核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合法证照、药品生产批准文件、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若有商品名称则要提供同意其使用该名称的批件、商标注册证批件、价格批文、所购进批号的出厂检验报告书和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实样等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有效性。 ②生物制品应审核加盖供货单位质检机构原印章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出具的对该品种的《药品检验报告书》及所购批号的出厂检验报告书。

首营审核所需资料大全

首营审核所需资料大全 一、药品生产企业 (一)、首营企业审批资料 1、生产企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GMP认证证书复印件。 4、质量保证协议书。 5、法人授权委托书(包括委托权限:区域、时间、品种及相应规格)。 6、被委托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7、销售人员购销资格证书复印件(中、西药购销员证) 8、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9、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国税、地税、一般纳税人登记表)。 10、质量体系调查表或合格供货方档案。 11、开票资料(须有财务部门红色印章) (二)、首营品种审批资料 1、药品生产批件或药品注册标准。 2、药品质量标准。 3、同批号药品检验报告书。 4、生物制品须有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 5、药品最小包装盒及及说明书实样。 6、物价批文。 7、药品包装及说明书批件。 ★首营品种在更换包装、规格、剂型时应视为首营审批。 ★传真件除供货方质量体系调查表可以先传真再邮寄外,其它内容传真一律视为无效。(传真件经过一段时间后,字迹会变模糊,甚至消失) ★首次经营品种一律上网查询。

管部印章) ★审批程序:1、采购部洽谈,同意后填写《首营企业审批表》 2、经质管部审核签名后,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 3、验收员进行实物验收,无检验报告书者视为证件不全,由相关部门出具相关证件并签字后方可进货。 二、药品经营企业 (一)、国产品种 1、经营企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GSP认证证书复印件。 4、质量保证协议书。 5、法人授权委托书(包括委托权限:区域、时间、品种及相应规格)。 6、被委托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7、销售人员购销资格证书复印件(中、西药购销员证) 8、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9、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国税、地税、一般纳税人登记表)。 10、质量体系调查表或合格供货方档案。 11、开票资料(须有财务部门红色印章) (二)、进口药品 1、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港、澳、台)复印件,并盖有经营公司质管部红章。 2、生物制品须有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 3、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的复印件,并盖有经营公司质管部红章。 (三)、保健食品 1、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2、《营业执照》复印件上应有所食品、化妆品的经营范围。 ★传真件除供货方质量体系调查表可以先传真再邮寄外,其它内容传真一律视为无效。 ★以上证件,国内企业均应加盖公司红色公章,外企为公司蓝色公章。 ★首次经营品种一律上网查询。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经2013年12月18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3年第4号公布。该《办法》分总则、品种审定委员会、申请和受理、品种试验、审定与公告、品种退出、监督管理、附则8章45条,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农业部2001年2月26日发布、2007年11月8日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予以废止。 目录 1基本信息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 ?第四章品种试验 ?第五章审定与公告 ?第六章品种退出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八章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3年第4号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业经2013年12月18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农业部2001年2月26日发布、2007年11月8日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同时废止。[1-2] 部长:韩长赋 2013年12月27日 2审定办法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以及各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1至2种农作物。[2]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第五条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每届任期5年。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5名。 第六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七条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11-23人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征求意见稿) 申请审定的品种应符合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的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符合相应作物品种审定基本条件和分类条件。 小麦 1 基本条件 1.1 抗病性 鉴定病害5种,即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除特殊用途品种外,条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且其他4种病害中至少有1种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1.2 抗倒伏性 倒伏程度≥4级且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30%。 1.3 生育期 冬水组参试品种熟期比同组对照品种晚熟≤2天,其他组别参试品种熟期比同组对照品种晚熟≤3天。 1.4 产量 见各类型品种具体产量标准。 2 分类条件 2.1 高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品种或杂交品种且同等级品质,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每年增产≥1.0%,生产试验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申请审定品种为杂交中筋品种,对照品种为常规中筋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8%,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2 绿色品种

2.2.1抗病品种:依据抗性鉴定结果,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5种病害中,2种病害高抗(含条锈病)或3种病害中抗及以上或赤霉病中抗及以上,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减产≤3%,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2.2节水品种:节水指数大于0.8 且节水试验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2.3节肥品种:在比常规施肥量减少20%以上试验条件下,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3 优质专用品种 2.3.1强筋、弱筋品种 强筋品种:籽粒容重≥770 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0%、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30.0%、面团稳定时间≥8.0 分钟,且每年≥7.0分钟;弱筋品种:籽粒容重≥770 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2.5%、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26.0%、每年面团稳定时间<3.0 分钟。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增产≥0.0%,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3.2旱地品种:抗旱性鉴定等级为4 级及以上,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0%,且每年增产≥1.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3.3抗穗发芽:白皮小麦抗穗发芽检测(小麦抗穗发芽的检测方法 NY/T1739-2009)结果达到抗及以上级别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0.0%,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4 特殊用途品种 2.4.1彩色小麦 2.4.2糯小麦 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减产≤5%,达标试验点比例≥6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