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附件1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

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

2.10 特异性distinctness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

2.11 一致性uniformity

申请审定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2.12 稳定性stability

申请审定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3 内容与依据

3.1 审定内容

品种的特征特性、生育期、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等。

3.2 审定依据

3.2.1 特征特性、生育期

以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记载结果和DUS测试结果为主要依据,并参考申请审定时提供的材料。

3.2.2 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以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为主要依据。

3.2.3 抗逆性、品质

以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机构的鉴定、检测结果为主要依

据。

3.2.4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以DUS测试结果和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机构DNA指纹鉴定结果为主要依据。

3.2.5 品种田间试验表现

申请审定品种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DUS测试田间表现,包括田间抗逆性、一致性、特征特性等。

4 评判规则

4.1 符合审定标准,且经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投票表决,赞成票数达到法定票数的品种通过初审。

4.2 特殊类型品种,由各专业委员会参照本标准进行初审。

4.3 品种审定委员会认为有重大缺陷的品种不予审定。

5 其他

5.1 根据主要农作物生产、育种、种业发展变化等实际情况,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可适时对本标准进行修订。

5.2 本标准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5.3 本标准自2014年8月28日起实施。

稻品种主要指标

1 优质品种

1.1 丰产性、稳产性

1.1.1 对照为同等级优质品种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65%;以杂交稻为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60%;以常规稻为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75%。

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增产试验点比例≥50%。

1.1.2 对照为非同等级品种

品质比对照品种优1、2、3个等级,每年区域试验产量相应比对照品种减产≤0.0%、≤3.0%、≤5.0%;生产试验产量不低于相应区域试验产量水平。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不低于相应减产幅度试验点比例≥50%。

品质差于对照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75%,生产

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0%。

1.2 抗病性

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区,下同)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6.5,同时,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0级,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 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0级,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 每年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0级,且稻瘟病抗性(指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下同)不差于对照品种。

1.3 品质

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

1.4 生育期

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0.0天,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中早粳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长江上游中籼、华南晚籼、黄淮海中粳和南方单季晚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

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1.5 抗旱性

旱稻品种抗旱性良好,抗旱级别≤5级。

2 普通品种

2.1 丰产性、稳产性

2.1.1 对照为优质品种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75%,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0%。

2.1.2 对照为普通品种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65%;以杂交稻为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60%;以常规稻为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75%。

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增产试验点比例≥50%。

2.2 抗病性

每年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6.5,同时,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0级, 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 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0级,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

级≤5.0级; 每年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0级。且稻瘟病抗性不差于对照品种。

2.3 品质

品质不差于对照品种。

2.4 生育期

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0.0天,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中早粳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长江上游中籼、华南晚籼、黄淮海中粳和南方单季晚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

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2.5 抗旱性

旱稻品种抗旱性良好,抗旱级别≤5级。

3 抗病品种

3.1 丰产性、稳产性

3.1.1 南方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北方稻区和武陵山区稻瘟病抗性达到抗及以上,同时优于对照一个及以上等级, 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的品种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0.0%,增产试验点

比例≥5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增产试验点比例≥50%。

3.1.2 稻瘟病抗性≤3.0级,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的品种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75%,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增产试验点比例≥50%。

品质优于对照1、2、3个等级,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0%、0.0%、-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不低于相应增减产幅度试验点比例≥50%。

3.2 品质

品质不差于对照品种。

3.3 生育期

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0.0天,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中早粳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长江上游中籼、华南晚籼、黄淮海中粳和南方单季晚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

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3.4 抗旱性

旱稻品种抗旱性良好,抗旱级别≤5级。

小麦品种主要指标

1 中筋品种

1.1 丰产性、稳产性

1.1.1 常规小麦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每年增产≥2.5%;生产试验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0.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1.1.2 杂交小麦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10.0%,且每年增产≥8.0%;生产试验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8.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1.2 抗病性

长江上游冬麦区高感条锈病、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高感赤霉病、东北春麦早熟区高感秆锈病、东北春麦晚熟区中感和高感秆锈病的品种,不予审定。

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性水地品种、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性水地品种、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品种、北部春麦区品种、西北春麦区水地品种,对鉴定病害均高感的,不予审定。

1.3 抗寒性

冬小麦抗寒性鉴定,越冬死茎率>25.0%且超过抗寒性鉴定对照的品种,不予审定。

1.4 抗旱性

旱地品种,抗旱性鉴定等级为极弱的品种,不予审定。

1.5 抗倒性

倒伏程度≥4级且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超过当年汇总试验点30%的品种,不予审定。

1.6 生育期

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2 强筋品种、弱筋品种

2.1 丰产性、稳产性

2.1.1 常规小麦

2.1.1.1 同类型对照品种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每年增产≥2.5%;生产试验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0.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1.1.2 中筋对照品种

每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中筋对照品种增产或减产不显著;生产试验比中筋对照品种减产不超过3.0%。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及减产不显著试验点比例≥60%,生产试验增产及减产不超过3.0%试点比例≥60%。

2.1.2 杂交小麦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中筋对照品种增产≥5.0%,且每年增产≥3.0%;生产试验比常规中筋对照品种增产≥3.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2 抗病性

长江上游冬麦区高感条锈病、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高感赤霉病、东北春麦早熟区高感秆锈病、东北春麦晚熟区中感和高感秆锈病的品种,不予审定。

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性水地品种、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性水地品种、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品种、北部春麦区品种、西北春麦区水地品种,对鉴定病害均高感的,不予审定。

2.3 抗寒性

冬小麦抗寒性鉴定,越冬死茎率>25.0%且超过抗寒性鉴定对照的品种,不予审定。

2.4 抗旱性

旱地品种,抗旱性鉴定等级为极弱的品种,不予审定。

2.5 抗倒性

倒伏程度≥4级且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超过当年汇总试验点30%的品种,不予审定。

2.6 生育期

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附录A:小麦品种类型

A.1 强筋品种

籽粒容重≥770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0%或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30.0%、面团稳定时间≥8.0分钟,且每年不低于7.0分钟。

A.2 中筋品种

籽粒容重≥770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2.5%或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26.0%、面团稳定时间≥3.0分钟。

A.3 弱筋品种

籽粒容重≥770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2.5%或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26.0%、每年面团稳定时间<3.0分钟。

以上各类品种指标以两年区域试验品质检测结果平均值为准。不属以上三种类型的,归入中筋品种类型。

附录B:小麦抗逆性鉴定项目

B.1 长江上游麦区冬麦品种

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叶锈病。

B.2 长江中下游麦区冬麦品种

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B.3 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性水地品种、春性水地品种

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B.4 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品种

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抗寒性。

B.5 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品种、旱薄地品种

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抗旱性,抗寒性。

B.6 北部冬麦区水地品种

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抗寒性。

B.7 北部冬麦区旱地品种

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黄矮病,抗旱性,抗寒性。

B.8 北部春麦区品种

叶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

B.9 东北春麦区早熟品种

秆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

B.10 东北春麦区晚熟品种

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根腐病。

B.11 西北春麦区水地品种

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

B.12 西北春麦区旱地品种

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抗旱性。

玉米品种主要指标

1 普通玉米

1.1 丰产性、稳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或比参试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3.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70%。

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普通玉米,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0.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0%。

1.2 抗倒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点次比例≤20%。

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普通玉米,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3.0%。

1.3 品质

容重≥710克/升,粗淀粉含量(干基)≥69.0%,粗蛋白含量(干基)≥8.0%,粗脂肪含量(干基)≥3.0%。

1.4 抗病性

1.4.1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东北中熟春玉米区、东北早熟春玉米区、极早熟春玉米区

丝黑穗病在所有试点的平均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0%,单点发病株率≤15.0%,发病株率5%~15%的试点比率≤10.0%,田间人工接种发病株率≤25.0%;大斑病和茎腐病(极早熟春玉米区大斑病)田间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非高感。1.4.2 西北春玉米区

茎腐病田间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非高感。

1.4.3 黄淮海夏玉米区

小斑病和茎腐病田间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非高感。

1.4.4 西南玉米区

纹枯病、穗腐病、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田间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非高感。

1.4.5 东南玉米区

纹枯病、茎腐病田间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非高感。

1.5 生育期

1.5.1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东北中熟春玉米区、东北早熟春玉米区、极早熟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

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比对照品种晚熟≤2.0天。

1.5.2 黄淮海夏玉米区

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品种晚熟≤3.0天。

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普通玉米,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比对照品种早熟≥2.0天。收获时籽粒含水量≤25%,穗位整齐,苞叶松紧适中;亩适宜密度≥4500株。

2 高淀粉玉米、糯玉米(干籽粒)、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

2.1 丰产性、稳产性

2.1.1 对照品种为同类型品种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或比参试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3.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3.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70%。

2.1.1.2 对照品种为普通玉米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减产≤3.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减产≤3.0%的试验点比例≤50%。

2.2 抗倒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10.0%。2.3 品质

2.3.1 高淀粉玉米

粗淀粉(干基)含量≥75.0%。

2.3.2 糯玉米(干籽粒)

粗淀粉含量(干基)≥69.0%,支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97.0%。

2.3.3 高油玉米

粗脂肪(干基)含量≥7.5%。

2.3.4 高赖氨酸玉米

赖氨酸(干基)含量≥0.4%。

在上述基础上,品质比同类型对照品种每提高一个等级,增产幅度可以降低3个百分点。

2.4 抗病性

2.4.1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东北中熟春玉米区、东北早熟春玉米区、极早熟春玉米区

丝黑穗病在所有试点的平均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0%,单点发病株率≤15.0%,发病株率5%-15%的试点比率≤10.0%,田间人工接种发病株率≤25.0%;大斑病和茎腐病(极早熟春玉米区大斑病)田间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非高感。2.4.2 西北春玉米区

茎腐病田间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非高感。

2.4.3 黄淮海夏玉米区

小斑病和茎腐病田间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非高感。

2.4.4 西南玉米区

纹枯病、穗腐病、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田间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非高感。

2.4.5 东南玉米区

纹枯病、茎腐病田间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非高感。

2.5 生育期

2.5.1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东北中熟春玉米区、东北早熟

春玉米区、极早熟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

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比对照品种晚熟≤2.0天。

2.5.2 黄淮海夏玉米区

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品种晚熟≤3.0天。

3 鲜食甜玉米、糯玉米

3.1 丰产性、稳产性

3.1.1 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与对照品种(85分)相当(8

4.1-8

5.9分)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鲜穗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5.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与对照品种相当,且比对照品种早熟≥5.0天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鲜穗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减产≤20.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20%。

3.1.2 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优于对照品种(86.0-87.9分)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鲜穗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减产≤5.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40%。

3.1.3 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之和明显优于对照品种(88.0-89.9分)

2014最新公文写作标准格式必用参数

2014年最标准公文格式 2014最新公文写作标准格式(必用参数)一、正文排版(针对文件内容) 文件标题:小标宋字体,2号,居中显示; 文件抬头(报送机关):仿宋,3号,顶格。 正文内容:仿宋字体,3号。(先设置此项) 段落标题:仿宋,3号,黑体。 结构层次序号:一般用“一、(一)、1、(1)”标注。 第一层用黑体,第二层用楷体,第三、第四层用仿宋体。 段落设置:首行缩进2格;行距:29磅。 如果已建好公文模版,从其他文件中复制文字内容到当前位置时,一定不要普通粘贴,要选择性粘贴。才能保持当前的公文版式。 二、基础设置(一次设置,保存为模版文件,即可长期使用) (一)页面设置(菜单): 1、设置页边距(在页边距标签): 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 2、设置页脚位置(在版式标签): “页脚”距边界设置为2.6厘米。 3、设置正文的字体字号(在文档网格标签,最下方中部): “字体设置”按钮:仿宋,3号。 4、设置每页行数及每行字数(在文档网格标签): 选中“指定行和字符网格”, “每页”设置成“22”行;“每行”设置成“28”个字符。

(二)插入页码: Word菜单—插入—页码:页码字号设置成“4号”,宋体。 具体设置方法步骤 一、公文的模板制作 (一)页面设置 1、设置页边距: 选择“文件”——“页面设置”选择“页边距”附签,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 2、设置页眉和页脚: 选择“版式”附签,将“页眉和页脚”设置成“奇偶页不同”,在该选项前打“√”,“页脚”距边界设置为2.6厘米。 3、设置字体字号: 选择“文档网格”附签,“字体设置”,“中文字体”设置为“仿宋”;“字号”设置成“3号”,单击“确定”按钮; 4、设置每页行数及每行字数: 选中“指定行网格和字符网格”;将“每行”设置成“28”个字符;“每页”设置成“22”行。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就将版心设置成了以三号字为标准、每页22行、每行28个汉字的国家标准。 (二)插入页码 选择“插入”——“页码”,“位置”设置为“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设置为“外侧”。然后单击“格式”按钮,“数字格式”设置为 “1.2.3……”的显示格式,单击“确定”按钮,再次单击“确定”按钮。双击页码,在页码两边各加上一条全角方式的短线;并将页码字号设置成“4号”;字体宋体。选定页码,选择“格式”——“段落…”,奇数页的页码设置成右缩进1字符,偶数页的页码设置成左缩进1字符。单击“确定”,完成页码设置。 (三)发文机关标志制作

国企中的标准公文格式

标准公文格式设置 一、公文的模板制作 进入系统:“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Word”——进入Word 界面, 1 进行页面设置 选择“文件”——“页面设置”选择“页边距”附签,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选择“版式”附签,将“页眉和页脚”设置成“奇偶页不同”,在该选项前打“√”。选择“文档网格”附签,“字体设置”,“中文字体”设置为“仿宋”;“字号”设置成“三号”,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指定行网格和字符网格”;将“每行”设置成“28”个字符;“每页”设置成“22”行。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就将版心设置成了以三号字为标准、每页22行、每行28个汉字的国家标准。 2 插入页号 选择“插入”——“页码”,“位置”设置为“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设置为“外侧”。然后单击“格式”按钮,“数字格式”设置为全角的显示格式,单击“确定”按钮,再次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码设置。双击页码,在页码两边各加上一条全角方式的短线;并将页码字号设置成“四号”;字体任意;奇数页的页码设置成右空一个汉字,偶数页的页码设置成左空一个汉字。 3 发文机关标识制作 选择“插入”——“文本框”——“横排”菜单项,鼠标将会变成“┼”,在Word 2000版面上单击鼠标左键,出现一个文本框,在该文本框内输入发文机关标识,输入完成后,选中该文本框,单击鼠标右键——“设置文本框格式”,在这里来设置红头的属性。 选择“颜色和线条”附签,“颜色”设置成“无填充颜色”。选择“大小”附签,“高度”设置成“2cm”;宽度设置成“15.5cm”。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尺寸。选择“版式”附签,单击“高级”按钮,水平对齐:“对齐方式”设置成“居中”,“度量依据”设置成“页面”;垂直对齐:“绝对位置”设置成“页边距”,“下侧”设置成“2.5cm”——平行文标准,“8.0cm”——上行文标准,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尺寸。然后单击“确定”。 选择“文本框”附签,左、右、上、下都设置成“0cm”,单击“确定”完成。文本框属性全部设置完成,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文本框内的全部文字,将颜色设置成“红色”,字体设置成“小标宋简体”,字号根据文本框的大小设置成相应字号,但要尽量充满该文本框,这样,宽为155mm、高为20mm、距上25mm 的红头制作完成。 4 红线制作 首先将“视图”——“工具栏”——“绘图”选中,单击“绘图”工具条的直线工具,鼠标会变成“十”字形,左手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右手拖动鼠标从左到右划一条水平线,然后选中直线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红线的属性在这里进行设置。选择“颜色和线条”附签,“颜色”设置为“红色”;“虚实”设置为“实线”;“粗线”设置为“2.25磅”。选择“大小”附签,“宽度”设置为“15.5cm”。选择“版式”附签,单击“高级”按钮,水平对齐:“对齐方式”设置成“居中”,“度量依据”设置成“页面”,垂直对齐:“绝对位置”设置成“页边距”,“下侧”设置成“7cm” ——平行文标准,

2016年最标准公文格式

2016年最标准公文格式 第一节公文格式的种类 根据公文载体的不同,分为文件格式、信函格式、电报格式、命令格式、纪要格式等。 文件格式信函格式

命令格式纪要格式 二、公文格式的基本要求: 1.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g/㎡~80g/㎡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纸张白度80%~90%,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 2.纸张大小:A4型纸:210mm×297mm。 3.版面: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版心尺寸为156×225mm。 4.字体:如无特殊说明,公文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5.行数和字数: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6.公文应当双面印刷。 7.公文应当左侧装订。

三公文的通用格式 版头: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 主体: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版记: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 一件完整的公文由三部分组成:

一、版头部分 1.份号:公文的份数序号也就是每份公文的编号,根据印制份数,编流水号。公文份数序号是为了掌握公文的发放方向,便于公文的保密管理,便于掌握公文的去向。 涉密公文一定要标注份号,如果发文机关认为有必要,也可对不涉密公文标注份号。 如需标识份号,一般用6位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份号用黑色标注。 2.秘级和保密期限: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国家秘密分为秘密、机密和绝密三种。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份号之下;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 3.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加急”。 电报格式的公文紧急程度分为四级,从急到缓依次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 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 2.10 特异性distinctness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

办公室常用公文格式标准

办公室常用公文格式标准 办公室常用公文格式标准 一、通知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就某一具体事项布置工作,交待任务;同级机关及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就某一项具体工作的进行或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要求对方配合、协助办理等。事务性通知通常由发文缘由、具体任务、执行要求等组成。会议通知属事务性通知的一种,会议通知的内容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名称,通知对象,会议的时间、地点,需准备的材料等。 [ 范例] 关于举办湘潭大学第十二届相声小品比赛的通知各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为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底蕴,丰富校园生活,加强各学院的联系,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同学们的曲艺表演水平,我校将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举办湘潭大学第十二届相声小品大赛。 湘潭大学大学生艺术团 ____ 年__ 月 ___ 日 二、请假条请假条是请求准假不参加某项工作、学习、活动文书。 [ 格式要求] 1.居中写标题; 2. 请假对象的称谓; 3. 请假原因; 4. 请假起止时间; 5. 祝颂语; 6. 请假人签名; 7.请假时间。 [ 范例] 请假条 尊敬的老师: 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同学需请假 ________ 月_______ 日_____ 节。请 予以支持为感! 共青团湘潭大学委员会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 三、证明证明信是各组织单位为证明有关人员的身份,经历以及与其事件关系而出具的信函,有公文式、书信式以及便条式三种。用可靠的材料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实和说明人与事物具体表现或特性的专用文书。 [ 格式要求] 证明的格式由文种名称[ 证明] ,收信单位名称,正文,落款,盖印等主题组成。需要存根备查。 [ 范例] 证明 __________ 同学系我校外国语学院09 级法语一班的学生,湖南郴州人,因赴西班牙演出,该同学未能参加外国语期末考试。由共青经湘潭大学共青团查证该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

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2013新版)

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2013年) 标题(2号小标宋体) 发文对象:(标题下一行顶格,3号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一、X X X(黑体)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一)X X X(楷体)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1.X X X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1)X X X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附件:1.X X X(正文下一行右空两字) 2.X X X 单位名称(附件下两行居成文日期中) 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用阿拉伯数字)(联系人:……;联系电话:……)(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说明)1.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2.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3.附件: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 4.发文机关署名: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5.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6.页码: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 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此样式根据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编写而成,标准中未提及具体行距,一般公文中标题行距28磅。正文及其他单倍行距。如有不当请指正。

政府公文格式规范

附件1 上报公文参考格式 一、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 (一)幅面尺寸 公文用纸采用GB/T148中规定的A4型纸。 (二)版面 1. 页边与版心尺寸。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下白边为35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右白边为26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发文机关上边缘至用纸上边缘约72mm,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 2. 字体和字号。标题采用2号方正小标宋简体(方正小标宋_GBK),“签发人”三字使用3号方正仿宋(方正仿宋_GBK),签发人姓名使用3号方正楷体(方正楷体_GBK),正文使用3号方正仿宋(方正仿宋_GBK),版记中的要素使用4号方正仿宋(方正仿宋_GBK)。 3. 行数和字数。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即行距固定值28磅。特定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4. 文字的颜色。公文中除了发文机关标志、版头中的分隔线、发文机关印章和签发人签名章为红色外,其余文字部分均为黑色。 二、公文的版头

(一)发文机关标志 1.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2. 发文机关居中排布,用小标宋体字(方正小标宋简体),颜色为红色。 (二)发文字号 1. 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2. 发文字号编排在发文机关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不得使用“[ ]”方括号或“()”圆括号;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3. 如果是平行文,居中排布;如果是上行文,则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同处一行。 (三)签发人 1. 请示报告类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2. 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三字用3号方正仿宋(方正仿宋_GBK),签发人姓名用3号方正楷体(方正楷体_GBK)。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附件1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

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

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 标题(2号小标宋体) 发文对象:(标题下一行顶格,3号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一、X X X(黑体)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一)X X X(楷体)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X X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1)X X X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附件: X X(正文下一行右空两字) X X 单位名称(附件下两行居成文日期中) 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用阿拉伯数字)(联系人:……;联系电话:……)(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 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说明)1.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2.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 仿宋体字标注。 3.附件: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

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 4.发文机关署名: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5.成文日期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 1不编为01)。 6.页码: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 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此样式根据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编写而成,标准中未提及具体行距,一般公文中标题行距28磅。正文及其他单倍行距。如有不当请指正。 函的写作格式 函的类别较多,从制作格式到内容表述均有一定灵活机动性。主要介绍规范性公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 2、主送机关。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三)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 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 (四)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或函复的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结束语,如属便函,可以 像普通信件一样,使用“此致”、“敬礼”。 (五)结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署名机关单位名称,写明成文时间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XXX关于XXX的函(2号小标宋体) 主送机关:(标题下一行顶格,3号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特此函达,恳请批复。(结语灵活变动) 附件: X X(正文下一行右空两字) X X 单位名称(附件下两行居成文日期中) 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用阿拉伯数字)

最新版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2017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1.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 1.1幅面尺寸公文用纸采用A4型纸。 1.2版面 1.2.1页边与版心尺寸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 1mm订口(左白边)为28mm 1mm 版心尺寸为156mm 225mmn 1.2.2字体和字号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1.2.3 行数和字数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1.2.4文字的颜色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文字的颜色均为黑色。 2.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2.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标准将版心内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 页码位于版心外。 2.2 版头2.2.1 份号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2.2密级和保密期限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数字标注。

2.2.3紧急程度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2.2.4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 联合行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各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2.2.5发文字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怕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2.2.6签发人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 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2.2.7版头中的分隔线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线。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消费安全和用种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五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 第三条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农业部制定和调整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发布列入登记目录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表,建立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品种登记平台)。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具体工作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品种登记受理、申请文件审查,具体工作由省级种子管理机构承担。 第二章申请、受理与审查 第六条品种登记申请实行属地管理,单位在注册地、个人在户口所在地,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 1

请。申请品种登记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应当在品种登记平台上实名注册。 一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只能在一地申请登记。 第七条一个品种由两个以上申请者分别提出品种登记申请的,最先申请的为申请者;同时申请的,最先完成该品种育种的人为申请者;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还应当经过品种权人的同意。 第八条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机构、个人在境内申请品种登记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境内种子企业代理。 第九条申请登记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二)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三)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品种名称。 第十条申请者申请品种登记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文件,申请文件包括: (一)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表,包括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申请者、品种选育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育种者)、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不少于1个生产周期的品种比较试验报告,包括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等; (三)抗性鉴定报告; (四)育种过程以及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报告; (五)种子、植株及果实等实物照片。 2

行政公文格式规范标准

行政公文格式规 第一节公文格式的种类根据公文载体的不同,分为文件格式、信函格式、纪要格式等。 第二节公文格式的基本要求 1、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定量为60g/m 2~80g/m 2的胶版印刷纸或 复印纸。纸白度80%~90%,横向耐折度≥15 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 ~9.5 。 2、纸大小:A4 型纸:210mm×297mm。 3、版面: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公文用纸订口(左 白边)为28mm,版心尺寸为156×225mm。

4、 字体:如无特殊说明,各要素一般用 3 号仿宋字体。特定情况 可作 适当调整。 5、 行数和字数:一般每面排 22 行,每行 28 个字,并撑满版心。 特 定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6、 公文应当双面印刷 7、 公文应当左侧装订

第三节公文的通用格式版头:份号、密级和期限、紧急程度、签发人。 主体:标题、正文、附件说明、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版记:印发单位、日期、页码。 一、版头部分 1、份号:公文的份数序号也就是每份公文的编号,根据印制份数, 编流水号。公文份数序号是为了掌握公文的发放方向,便于公文的管 理,便于掌握公文的动向。份号一般用6 位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 版心左上角第一行。份号用黑色标注。 2、密级和期限:涉及公司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期限,公司秘 密分为秘密、和三种。 如需标注密级和期限,一般用3 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 份号之下;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 3、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 、 “加急”。 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 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 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期 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4、签发人: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签发人平行居右空1 字。签 发人用3 号仿宋字体,签发人用3 号楷体字标注。

最标准公文格式模板(含样式)

最标准公文格式模板 (含样式)

NO 00001 特急 ××××文件(小标宋体字) ×〔2014〕×号(三号仿宋)签发人:某、某 (只有上行文才需注明签发人)某(楷 体) (下空两行) 标题(2号小标送,梯型或菱形) (空一行) ×××1、×××2:(主送机关) ××××××××××(正文,一般用三号仿宋_GB2312) ××××××(转发,印发文件类的通知,用三号楷体 _GB2312) 一、×××××(一级标题,黑体,作为小标题的句尾无 标点) (二)××××(二级标题,楷体,作为小标题的句尾标 点可有可无) 1. ××××(三级标题,仿宋,句尾有标点) (1)××××(四级标题,仿宋,句尾有标点)

(空一行) 附件:1. ××××××××××××××××××××××××××××(结尾无标点) 2. ×××××××××××××× (空一行) 发文机关1 发文机关2 ×年×月×日 (成文日期下空一行) (×××××)(附注,一般用于向下普发的公文,对印发、传达范围作说明。)

附件2(三号黑体字,后面无符号,下空一行是正文) (空一行) 标题 正文×××××××××××××××××××××××××××××××××××××××××××××××××××××××××××××××××××××××××××××××××××××××××××××××××××××××××××××××××××××××××××××××××××××××××××××××××××××××××××××××××××××××××××××××××××× 抄送送:××,××,××。(4号仿宋_GB2312) ××办公室(部)年月日印发

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

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 ?| ?更新:2014-06-05 11:26 ?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 标题(2号小标宋体) 发文对象:(标题下一行顶格,3号仿宋)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一、X X X(黑体)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一)X X X(楷体)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1.X X X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1)X X X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附件:1.X X X(正文下一行右空两字) 2.X X X 单位名称(附件下两行居成文日期中) 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用阿拉伯数字) (联系人:……;联系电话:……)(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说明)1.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2.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3.附件: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 4.发文机关署名: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5.成文日期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6.页码: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 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2016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6年最新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下面,托普云农为您带来《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全文内容,欢迎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6年第4号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已经农业部2016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7月8日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第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品种审定工作监督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品种选育、审定工作的区域协作机制,促进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五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建立包括申请文件、品种审定试验数据、种子样品、审定意见和审定结论等内容的审定档案,保证可追溯。 第六条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5名。 第七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八条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9-23人的单数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本辖区种植面积小的主要农作物,可以合并设立专业委员会。 第九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组成。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 第十条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机构和个人在境内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境内种子企业代理。 第十一条申请者可以单独申请国家级审定或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申请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还可以同时向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审定。 第十二条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二)与现有品种(已审定通过或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的其他品种)有明显区别; (三)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 (四)遗传性状稳定; (五)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 (六)已完成同一生态类型区2个生产周期以上、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其中,申请国家级品种审定的,稻、小麦、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20个点,棉花、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10个点,或具备省级品种审定试验结果报告;申请省级品种审定的,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5个点。

公文常用格式要求

公文常用格式要求 1、标题字体为2号小标宋体字 2、主送机关名称位于正文左上方,与正文标题空一行,顶格排印,用3号仿宋_GB2312。 3、正文中的层次序数 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一般依次用汉字“一”、汉字加圆括号“(一)”、阿拉伯数字“1”、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1)”,不得逆向使用。 层次序数: 第一层“一、”(黑体)(作为小标题时句尾无标点); 第二层“(一)”(楷体)(作为小标题时句尾标点可有可无);第三层“ 1.”(仿宋)(无论是否作为小标题,要有标点); 第四层“(1)”(仿宋)(必须有标点)。 4、附件说明 附件说明分别与正文和发文机关署名之间空一行,字体字号用3号仿宋_GB2312。 “附件:”前空2个字,后接排附件名称,名称后不加标点

符号,附件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每行位置对齐,如“附件:1.×××”。 有两个以上附件时,应注明顺序并分别标注于各附件首页的左上方。 5、发文机关署名 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字体字号用3号仿宋_GB2312,位于正文的右下方(与正文或附件说明空一行),居右排,后空2个字。 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发文,发文机关名称上下并排,等距撑开,长度相同。 6、成文日期应写明年、月、日,位于发文机关署名右下方,字体字号用3号仿宋_GB2312,首字比发文机关首字右移2个字,如长于发文机关,居右排时后空2个字。 7、附件正文部分,用3号黑体在左上角顶格注明“附件”,有序号时应加序号,序号后不再加标点符号。

?附件应排在版记之前。 ?附件序号和附件标题应与附件说明表述一致,附件标题与“附件”之间空两行。 ?被批准的下级机关公文或被转发的上级、同级机关公文,不属于公文的附件,应在批转、转发“通知”之后另页 排印。 8.页码 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方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mm。 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 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

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2014年)

发文对象:(标题下一行顶格,3号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一、X X X(黑体)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一)X X X(楷体)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1.X X X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1)X X X仿宋 X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 附件:1.X X X(正文下一行右空两字) 2.X X X 单位名称(附件下两行居成文日期中) 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用阿拉伯数字) (联系人:……;联系电话:……)(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说明)1.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2.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3.附件: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 4.发文机关署名: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5.成文日期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6.页码: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 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此样式根据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编写而成,标准中未提及具体行距,一般公文中标题行距28磅。正文及其他单倍行距。如有不当请指正。 函的写作格式 函的类别较多,从制作格式到内容表述均有一定灵活机动性。主要介绍规范性公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 2、主送机关。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三)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 (四)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或函复的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结束语,如属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样,使用“此致”、“敬礼”。 (五)结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署名机关单位名称,写明成文时间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2017最新标准公文格式

2017标准公文格式 一、公文格式的种类 根据公文载体的不同,分为文件格式、信函格式、电报格式、命令格式、纪要格式等。 文件格式信函格式 页脚内容1

命令格式纪要格式 二、公文格式的基本要求: 1.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g/㎡~80g/㎡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纸张白度80%~90%,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 2.纸张大小:A4型纸:210mm×297mm。 3.版面: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版心尺寸为156×225mm。 4.字体:如无特殊说明,公文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5.行数和字数: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6.公文应当双面印刷。 7.公文应当左侧装订。 页脚内容2

三、公文的通用格式 版头: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 主体: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 版记: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 一件完整的公文由三部分组成: 一、版头部分 1.份号:公文的份数序号也就是每份公文的编号,根据印制份数,编流水号。公文份数序号是为了掌握公文的发放方向,便于公文的保密管理,便于掌握公文的去向。 涉密公文一定要标注份号,如果发文机关认为有必要,也可对不涉密公文标注份号。 如需标识份号,一般用6位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份号用黑色标注。 2. 秘级和保密期限: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国家秘密分为秘密、机密和绝密三种。 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份号之下;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 3.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加急”。 页脚内容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