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知识概述

机械设计知识概述

机械设计知识概述
机械设计知识概述

第二章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体力劳动工具。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机械产品品种和门类日益增多,例如,各种各样的金属切削机床、仪器仪表、工程机械、重型机械、轻工机械、纺织机械、食品包装机械、石油化工机械、产品加工机械、交通运输机械、海洋作业机械、钢铁成套设备、发电设备以及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等等。在现代社会,人们运用各种类型的机械,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运用越来越多的机械,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可以说,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类自身生活中使用机械的程度,是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机械工程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后形成系统的技术科学,从明代我国逐步引进了此技术,但是至今我们在机械设计方面不属于世界先进行列。主要问题是:1、缺乏技术价值观念。2、缺乏大量技术实践。3、教学与工厂实际脱离,把机械技术变成了读书,缺乏对机械技术的全面实践,培养的人不能动手,不会设计真实东西。

工业设计师应当是通才。从专业要求看,必须了解机械工艺、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工程师的思维方式,才能够较顺利设计产品。

此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机械技术和设计方面的职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机械产品有实际经验,通过拆装实验,讨论,解决实际产品设计,从中了解设计过程。

照传统说法,一切机器都可分为三部分,动力源、传动和执行机构。一切机器的作用不外两点,一是利用能量来代替微弱的人力、畜力,另一则用机器的运动来代替人手的动作。虽然两者都是为了减轻劳动,可是它们发展的历史却很不一样。能源开发是近代的成就,应该说由水车开始,而且从历史眼光看其发展并不能说很快,一般是量变。用机器运动来代替手工动作则历史长得多,而且进步也比较大。只要比较一下上古制作陶器的陶车和近代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外科手术的机器人便清楚了。这可能是因为能源开发虽然艰巨,其目标却是单一的。用机器运动代替人工劳动,目的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形成很多复杂的行业。

到底机器的哪部分是用来产生代替人手的动作呢?事实上这和传统的原则性的说法略有不同。倘若机器要执行的动作非常简单,则动力源一传动一执行这划分还是对的。但近代机器常常极其复杂,对它要求的动作也非常精细而且复杂。这种精细复杂的运动,通常要从传动中获得。这就使机器的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的界限模糊了,同时也使传动成为更复杂的技术。表面上好像很简单的问题,做起来可能会很困难。在这里提及一个历史上的例子:当瓦特设计他的蒸汽机时,他需要一个直线运动来带动阀门。从表面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在今天用一个导轨便成了。但在那时的加工设

备和润滑技术,还不能制出导轨,而须用连杆。但瓦特想不出这样一种连杆,便要求格拉斯哥大学的数学家们帮忙,但数学家们也想不出。后来事情传开了,竟发现全世界的数学家都解决不了这问题。瓦特只得用了一个近似的直线机构。这问题直到瓦特死后几十年,才由一位法国数学家解决了。这一事实说明了在机器上对传动机构要求之高和问题解决之难。只要机器还在使用,传动机构也必然要继续发展。

各种各样的机械是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及其他领域的重要装备。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机械产品不时提出新要求,除了优质、高效、低能耗、低廉价格之外,突出的课题是性能优越的、适应高精尖发展的机械功能。一般地说,机械设备均为实现某种工艺动作过程,或者实现生产过程与操作自动化。在新形势下,必须致力搞好创新设计,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抢占市场,满足客观需求。机械的创新设计的着重点是机构设计,也就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构系统设计的核心,是选择灵巧的工艺动作过程、满意地达到特定的机械功能要求。机构系统的开发、设计,机构的选用和它们的巧妙组合,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机械功能。机构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机械产品的性能、效率、成本,因此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不言而喻,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竞争必然愈来愈剧烈。一个产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设计。产品设计如有闪失,则常常是属于根本性的问题,对产品生产、市场竞争的贻误,可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设计,尽心尽力搞好设计。

§2.1 机器、机构与机械的基本概念

机械设计的研究对象是机器和机构。那么什么是“机器”和“机构”呢?

机器这个概念,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得以逐步充实和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特别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对于机器的设计与制造具有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机器”的含义相应逐渐在更新与变化。对于现代机器,由于广泛采用机电一体化,可以把机器定义为:机器是一种具有操纵控制系统的、作机械运动的装置,它用来变换能量、物料和信息,以代替或减轻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这个定义中,物料是指被加工的对象、被搬运的重物。根据机器用途的不同,我们又可把机器分为动力机器、加工机器和信息机器。

动力机器是把任何一种能量变换成机械能,或者把机械能变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内燃机、压气机、涡轮机、电动机、发电机等等都属于动力机器。

加工机器的用途是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例如,金属切削加工机床、轧钢机、织布机、缝纫机、包装机、汽车、机车、飞机、起重机、输送机等等都是。

信息机器是用来获得和变换信息。如果信息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则该信息机器就称为计数机或计算机。计数机有计算器、机械式积分仪、记账机等。打字机、绘图仪等等也是属于信息机器。对于实现数学运算的电子计算机(指CPU、控制器、运算器和内存等),由于它并没有机械运动的存在,从机构学的观点来看,电子计算机不能算是机器,但计算机整机中的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电源风扇、CPU风扇等仍包含有机械运动,需要相应的传动机构去完成各种运动要求。

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机器与其他装置(或设备)的主要不同点:机器一定要作机械运动,并用机械运动来实现能量、物料和信息的变换。

凡是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能完成能量、物料和信息的整个变换过程的机器,称为自动机。自动机中的各个机械动作,一般都采用各种各样的机构来完成的。

完成一定工艺过程的自动机群,通过自动运输装置联接起来,可组成自动线。

机器,特别是自动机,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能减轻人的劳动、提高生产率和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过程。

随着各种各样新机构的出现,“机构”的定义也应有所变化。以前人们认为机构只能由刚体所组成(狭义机构),现在已经把液体和气体都认为直接参与机械运动的变换,同时把在特定条件下的可变形体和挠性体参与机械运动的变换(广义机构)。因此,机构可以定义为:机构是用作把一个或几个刚体的运动变换成其他刚体所需的运动的机械装置。如果液体或气体也参与运动的变换,这种机

构就相应地称为液动机构或气动机构。

从对各种各样机器的分析可以看出,各个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各种机构。一部比较复杂的、完整的机器,可能包含多种类型的机构。例如,内燃机由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组成的。但是,简单的机器,也可能只包含一种机构,例如,手工送料的冲床就是由曲柄滑块机构单一机构构成的。

一部机器,特别是自动机,由于要实现较为复杂的工艺动作过程,往往有较多的各种类型的机构来组成的。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广泛应用,一部机器中的机构数目和复杂程度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从机器必须实现某一工艺动作过程来看,机构还是大多数机器的最重要部分。此外,在仪器、设备和日常用具中,也大量用到各种机构;因此,研究机构的结构和设计受到了机械设计人员的重视。

各种类型的机器,尽管它们的用途、结构和性能不相同,但都有如下三个共同的特征:

(1)它们都是人为的实物组合;

(2)它们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在工作时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作为机构,只具备机器的前两个特征,而不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为了简化叙述,人们常常用“机械”一词作为“机构”和“机器”的总称。

图0—1所示的内燃机即为常见通用机械

之一,它由气缸体(连同机架)、活塞、连杆、

曲轴、齿轮、凸轮、进气阀推杆和排气阀推杆

等组成。燃烧的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通过连

杆推动曲轴转动。转动的曲轴通过齿轮带动凸

轮轴控制进气与排气,同时输出机械能。内燃

机工作时能将燃气的热能转变为曲轴旋转的

机械能,因此,它是一台典型的机器。

能够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

机器称为原动机,如电动机、内燃机、涡轮机

等。能够利用机械能来完成有用功,或者能将

机械能转变为其它形式能量的机器统称为工

作机,如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空气压缩机

等。

在图0—1所示的内燃机中,为了将热能

转换为机械能,必须依靠各个最基本的组合体

的协调动作。这些最基本的组合体就是机构。

图中凸轮4、进气阀2的推杆与气缸体1组成

一凸轮机构;凸轮5、排气阀3的推杆与气缸

体1也组成一凸轮机构;活塞11(称为滑块)、

连杆10、曲轴8(称为曲柄)与气缸体1组成曲

柄滑块机构;齿轮7、6和气缸体1组成齿轮

机构。

机构是由各个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运动单元所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称为构件。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整体。例如齿轮、轴和键这三个零件可联接成一个构件。构件和零件的区别是。构件是运动的单元,而零件是制造的单元。在各种机械设备中都会用到的零件,称为通用零件,如螺栓、键、轴承、齿轮等。只是在某些机械设备中用到的零件,称为专用零件,如活塞、曲轴等。

§2.2 机械设计概述

一、设计基本概念

设计一词的英语为Design,它源于拉丁语Designar,由De(记下)与Signare(符号、记号、图形等)两词组成。因此,“设计”的最初含义是将符号、记号、图形之类记下来的意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设计的内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设计的含义愈来愈深刻和愈来愈先进。

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活动之一,设计是复杂的思维过程,设计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的机会。设计的目的是将预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规划与分析决策,产生一定的信息(文字、数据、图形),形成设计,并通过制造,使设计成为产品,造福人类。

设计过程是指明确设计任务到编制技术文件所进行的整个设计工作的流程。一般来说,整个设计过程可分为明确设计任务要求、原理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四个主要阶段。

现代设计是过去设计活动的延伸和发展。随着设计实践经验的积累,生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设计思想、理论、方法和手段得到不断的丰富、充实和发展,促进了传统设计方法的变革,使现代设计方法随之产生。现代设计方法使机械产品的设计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促进了机械产品的改进、更新、升级、换代速度的加快。

机械产品的设计由于情况不同可以有三类不同的设计:

1.开发性设计:在工作原理、结构等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出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这是一种完全创新的设计。

2.适应性设计:在原理方案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产品作局部的变更或设计一个新部件,使产品在质和量方面更能满足使用要求。

3.变型设计:在工作原理和功能结构都不变的情况下,变更现有产品的结果配置和尺寸,使之适应于更多的容量的要求。这里的容量含义很广,如功率、转矩、加工对象的尺寸、速比范围等等。

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开发性设计目前还占少数,为了充分发挥现有机械产品的潜力,适应性设计和变型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作为一个设计人员,不论从事哪一类设计,都应该在“创新”上下功夫。“创新”可以使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和变型设计别具一格,耳目一新。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设计人员必须把新产品的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上,使产品不断更新、技术储备更加增强,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机械设计发展情况

人类的设计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直觉设计阶段

为了有效地从事生产、抵御野兽的侵害和其他部落的掠夺,人们发明了弓箭、杠杆、辘轳、轮车、风车、水力机械、畜力机械等等。那时人们只是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示,或是全凭直观感觉来设计制作工具和机械。一般只知道这些工具和机械能够省力、提高工效,但不知其所以然。直觉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经验设计阶段

自17世纪数学与力学的结合以后,人们开始运用经验数学公式来解决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如材料和结构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等。18世纪工业革命后,机器的创造发明层出不穷。19世纪科技发展更是促进设计工作的发展。这阶段设计的特点是主要依靠个人的才能和经验,运用一些基本设计计算理论借助类比、模拟和试凑等设计方法来进行的。一般来说,经验设计只能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但在成本、性能、质量诸方面都可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一阶段的产品完善周期一般很长,一个产品从发明到实际应用,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的改进演变过程。

(三)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段

本世纪初,图纸设计法替代了试凑法,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减少了设计中的浪费。这个阶段由于加强了设计基础理论和各种专业机械产品设计机理的研究,从而为设计提供了数据、图表和手册等;由于加强了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研究,大大提高了设计速度和成功率;由于加强了“三化”研究,即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进一步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这样也可以使设计减少盲目性,增加合理性。

但是,这一阶段的设计还缺乏系统化的观点,尚无创新开发的办法和综合优化的思想。因此,它还没有完全摆脱经验设计的局面。

三、现代设计方法的产生

如上所述,现代设计是过去设计活动的延伸和发展。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由于电子计算机日渐广泛的采用、设计方法学和创造方法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在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的同时,运用有关科学、技术原理进行复杂的、甚至在这以前认为不可能的计算和设计,从而机械产品的设计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大约于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在机械产品设计领域中,国际上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学科分支,主要有设计方法学、优化设计、价值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可靠性设计、工业艺术造型设计、模块化设计、反求工程;有限元法、机械动态设计等等;还有不少新的设计方法,如相似性设计、系统化设计、人机学、模态设计、动态设计、疲劳设计等等。其中不少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人们把国际上新崛起的有关设计的新兴学科称为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在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对象、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都有着显著特点和先进性。从设计指导思想来看,它由过去的经验、类比方法提高到逻辑的、理性的、系统的新设计方法;从设计对象上来看,它考虑了人、机、环境的相互协调,从而发挥产品的最大潜力或提高系统的有效性;从设计方法上来看,它广泛采用CAD、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工业艺术造型设计、创造性设计,使设计的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设计手段上来看,它充分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自动绘图和数据库管理等。这样大大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稳定性和设计效率,并且使修改设计十分方便。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工具。

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运动简图设计中的应用,必然会使这项设计摆脱经验、类比设计的局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机械运动简图。

四、机械设计的一般进程

机械设计过程并没有一个通用的固定的顺序,而须按具体情况确定。机械设计的一般进程,可分为产品规划、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改进设计四个阶段。下面探讨其各阶段的设计任务。

(一)产品规划阶段

在产品规划阶段的中心任务包括:确定设计目的(需求分析、市场预测)和设计思想,可行性分析,确定设计参数及制约条件,最后给出详细的设计任务书(或要求表),作为设计、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产品开发是从需求识别开始的。优秀的设计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预感能力,在市场竞争形势中,分析出社会的需要,并抢在市场需要前完成产品的开发和试制工作。需求有两种:一种为显需求,即人们都知道的需求;另一种是隐需求,即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但客观存在的那种需求。设计人员的任务,不仅仅去不断改进、提高那些满足人们显需求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去开发那些满足人们隐需求的产品。

需求:发现现有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普遍性问题和难点性问题),包括产品功能、性能质量、数量等的具体要求;竞争对手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优缺点;现有产品的销售情况等等。

对产品开发中的重大问题,经过技术、经济、社会各方面条件的详细分析和对开发可能性的综合研究,提出产品开发的可行性报告,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市场需求预测;

(2)有关产品的国内外水平和发展趋势;

(3)预期达到的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包括设计水平、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

(4)提出设计、工艺等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在现有条件下开发的可能性论述及准备采取的措施;

(6)预算投资费用及项目的进度、期限。

(二)方案设计阶段

市场需求的满足或适应,是以产品的功能来体现的。产品功能与产品设计是因果关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体现同一功能的产品,可以多种多样。因此这一阶段就是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构思、探赜索隐、优化筛选,取得较理想的功能原理方案。对于机械产品来说,机械运动示意图(机械运动方案图)和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就是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产品功能原理方案的好坏,决定着产品性能和成本,关系到产品水平及竞争能力,是这一设计阶段的关键。

方案设计阶段要完成产品功能分析、功能原理求解和评价决策得到最佳功能原理方案,也就是初步完成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为进一步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打下基础。

(三)详细设计阶段

将表述功能原理的机械运动简图使之实现功能原理方案,须得予以具体化,成为机器及其零部件的合理结构,这是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因此,要完成产品总体设计、部件和零件设计、全部生产图纸,并编制设计说明书等有关技术文件。在此阶段中,零部件的结构形状、装配关系、材料选择、尺寸大小、加工要求、表面处理、总体布置等设计合理与否,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设计人员应注意:

(1)零部件设计必须满足其设计功能要求;

(2)要考虑功能的合理分配和零件结构形状的合理设计;

(3)从便于制造加工和降低成本考虑,力求零件结构形状简单,加工面少,材料利用率高;

(4)常用零件尽可能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

(5)总体设计还应满足总功能、人机工程、造型美学、包装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详细设计的步骤一般由总装草图分拆成部件、零件草图,经审核无误后,再由零件工作图、部件图绘制出总装图。

最后还要编制技术文件,如设计说明书,标准件、外购件明细表,备件、专用工具明细表等等。

(四)改进设计阶段

试制产品根据试验、使用、鉴定中所暴露的问题,进一步从设计上完善相应的技术和效能,以确保产品质量。这是改进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决不允许可有可无。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产品的效能、可靠性和经济性提高之后,产品就更具有生命力。

总之,按上述一般进程有步骤地设计对提高设计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五、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个产品,只有在技术性能、经济指标、整体造型、操作使用和可维修性等方面得到统筹兼顾、协调一致等得以满足,这样的设计才是合理的,才会受到用户的欢迎。因此,如何拟定机械设计的要求,是产品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前提。

(一)拟定设计要求的原则与方法

设计要求拟定的一般原则是:详细而明确,合理而又先进。详细就是尽可能列出全部设计要求,编制出一份设计要求明细表;明确就是对设计要求尽可能定量化。合理就是对设计

要求的提出要适度、要实事求是;先进就是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产品的功能或技术性能、经济指标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设计要求定量化方法,视具体产品的情况而定。有些产品可依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来确定;有些可通过直接计算而得;有些可通过统计法、类比法、估算法、试验法等来确定。

(二)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可分为主要要求和次要要求。主要要求是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功能、性能、技术经济指标的那些要求,次要的要求是指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那些要求。

1.主要要求

(1)功能要求:即产品的功用。可以从人机功能分配、价值工程原理和技术可行性等三方面来分析。

(2)适应性要求:即对作业对象的特征、工作状况、环境条件等工况发生变化的适应程度。

(3)性能要求:即指产品所具有的工作特征。

(4)生产能力要求:是指产品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工作量的多少。

(5)可靠性要求:是指产品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在预期使用寿命内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6)使用寿命:是指正常使用条件下,因磨损等原因引起产品技术性能、经济指标下降在允许范围内而无需大修的延续工作的期限。

(7)效率的要求:是指输入量的有效利用程度。

(8)使用经济性要求: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与同时间内使用费用的差值。

(9)成本要求。

(10)人机工程学要求。

(11)安全防护、自动报警要求。

(12)与环境适应的要求。

(13)运输、包装的要求。

2.其他设计要求:为了保证实现主要设计要求而提出的要求。主要有:

(1)强度、刚度要求。

(2)制造工艺要求。

(3)零件加工技术要求。

(4)各作业动作间的协调配合要求。

以上的各项设计要求对于各种产品设计都是适用的。但是,某一具体的产品设计,所涉及的设计要求的内容,其主次轻重是不同的。设计人员应作具体分析,以拟订出祥细、明确、合理而又先进的设计要求。在拟定设计要求时,要着重考虑人、机、材料、成本,一般就简称为四个“M”(Man,Machine,Material,Money)。对于机械设计的可靠性、适用性与完善性的考虑,一般可以归结为:保证功能要求与适当使用寿命下的不断降低成本。

六、机械设计的原则和法规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还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法规,以确保设计的质量,杜绝不应有的浪费。

(一)基本原则

对于设计过程中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现简述如下:

1.需求原则:产品的功能要求来自于需求。产品要满足客观的需求,这是一切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不考虑客观需要会造成产品的积压和浪费。客观需求是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了的需求是设计升级换代产品的依据。客观需求有显需求和隐需求之分,显需求的发展可导致产品的不断改进、升级、更新、换代;隐需求的开发会导致创造发明,形成新颖的产品。

2.信息原则:设计过程中的信息主要有市场信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测试信息和加工工艺信息等。设计人员应全面、充分、正确和可靠地掌握与设计有关的各种信息。用这些信息来正确引导产品规划、方案设计与详细设计,并使设计不断改进提高。

3.创新原则:设计人员的大胆创新,有利于冲破各种传统观念和惯例的束缚,创造发明出各种各样原理独特、结构新颖的机械产品。

4.系统原则:每个机械产品都可以看作一个待定的技术系统,设计产品就是由系统论的方法来求出功能结构系统,通过分析、综合与评价决策,使产品达到综合最优。

5.收敛原则:为了寻求一个崭新的产品,在构思功能原理方案时,采用发散思维;为了得到一个新型产品,则必须综合多种信息,实行收敛思维。在发散思维基础上进行收敛思维,通常都会取得很好效果。

6.优化原则:这是属于广义优化,包括方案择优、设计参数优化、总体方案优化。也就是高效、优质、经济地完成设计任务。

7.继承原则:将前人的成果,有批判地吸收,推陈出新,加以发扬,为我所用,这就是继承原则。设计人员悟性地掌握继承原则,可以事半功倍进行创新设计,可以集中主要精力去解决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8.效益原则:设计中必须讲求效益,既要考虑技术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

9.时间原则:加快设计研制时间,以利抢先占领市场。同时,在设计时,要预测产品研制阶段内同类产品可能发生的变化,保证设计的产品投入市场后不至于沦为过时货。

10.定量原则:在方案评选、造型技术美学、产品技术性能、经济效益等等的评价,都尽量采用科学的定量方法。

11.简化原则:在确保产品功能前提下,应力求设计出的产品简化,以降低产品成本,并仍确保质量。在产品初步设计阶段和改进设计阶段,尤应突出运用这个基本原则。

12.审核原则:要实现高效、优质、经济地设计,必须对每一项设计步序的信息,随时进行审核,确保每一步做到正确无误,竭力提高产品设计质量。

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过去设计经验的科学总结,可以帮助在设计中少走弯路,提高质量。对于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人员还可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和自己的经验不断加以补充、完善。

(二)基本法规

设计过程中还必然会涉及一些基本法规,例如各种标准、政策和法令。设计人员对此必须十分熟悉,并在设计中加以贯彻执行。

1.标准化:与设计有关的标准有如下:

(1)概念的标准化:即各种名词术语、符号内容、计量单位等等的标准化。

(2)实物形态的标准化:即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结构型式及其尺寸、性能、性质等的统一规定或标准。例如各种标准零件、通用部件,在设计时应查照有关机械设计手册,凡有标准的均应按标准来设计。

(3)方法的标准化:即对生产技术有关的设计方法、操作方法、测量方法、试验方法、抽样验收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等等的统一规定。

(4)程序的标准化:即对设计程序、加工步骤等等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尺度之一,是衡量设计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政策与法令:设计人员除了精通本身的业务外,还应熟悉国家有关的政策法令,并在设计中认真贯彻执行。与没计有关的许多政策、法令,例如原材料与能源方面的政策;对某些企业、产品的优惠政策;企业的技术改造政策;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政策;海关法;商品检验法;专利法;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技术协议和同法等等。对于出口产品,还要了解和遵循国际标准或有关国家的法规。

935机械设计基础

2018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机械设计基础 一、机械原理部分 1.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概念;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和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方法和Ⅱ级、Ⅲ级杆组的结构特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方法。 2.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 速度瞬心的概念;机构速度瞬心的数目和瞬心位置的确定方法;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3.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急回运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及极位夹角,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平面四杆机构设计图解法。 4.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性;凸轮机构偏心、凸轮基圆、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理论轮廓与实际轮廓、从动件行程及机构压力角等概念,并能在图中标出;了解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正配置、负配置对压力角的影响;理解基圆半径与压力角的定性影响关系;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设计各类盘形凸轮轮廓曲线,重点是图解法;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确定的原则(压力角、基圆半径和滚子半径)。 5.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齿轮机构的类型;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的性质及渐开线齿廓的特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应满足的条件(正确啮合的条件、无侧隙啮合条件及标准安装、连续传动的条件);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啮合特点、斜齿轮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和当量齿数、斜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传动特点)。 6.轮系及其设计 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7.其他常用机构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8.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9.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机械速度波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调节方法。 8.回转件的平衡

机械设计概论复习题

机械设计概论复习题 一、判断题: Y 1、当材料的循环次数超过其循环基数No时,材料进入无限寿命区。 N 2、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可用于分析该材料在不同循环特征系数下的应力极限。 Y 3、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可用于分析该材料所制零件在不同循环特征系数下应力极限。 N 4、为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以加大螺栓直径。 Y 5、阶梯轴轴肩处采用圆角过渡可提高轴类零件的疲劳强度。 N 6、材料允许的循环次数越多,其对应疲劳极限应力越大。 Y 7、当转动的零件上受静载荷作用时,其上也可能产生变应力。Y 8、机械零件的计算分为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两种计算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机械零件在正常使用期限内发生失效。 Y 9、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综合影响系数Kσ及零件尺寸、应力集中、表面状态等因素有关。 二、选择题 1、寿命系数应用于AC。 A.稳定变应力疲劳强度计算 B.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疲劳强度计算 C.静应力疲劳强度计算 D.静强度计算 E.其它

2、表示材料受B载荷作用的疲劳极限。 A.静 B.对称循环 C.脉冲循环 D.其它 3、表示D之间关系曲线叫疲劳曲线。 A、应力和时间t B、应力幅和平均应力 C、疲劳极限和应循环次数N D、疲劳极限和应力循环次数 4、表示B之间关系的曲线叫极限应力曲线 A、应力σ和时间t B、应力幅σa和平均应力 C、疲劳极限和应循环次数N D、疲劳极限和应力循环次数 5、为变应力的循环特性。 6、机器寿命长,其B也长。 A、磨合阶段 B、稳定磨损阶段 C、磨合+稳定磨损阶段 7、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轴的应力时,公式中折合系数α是考虑D。 A、材料抗弯及抗扭的性能不同; B、强度理论的要求; C、轴的结构设计要求; D、弯曲应力和扭转切应力的循环特性不同 8、四个结构及性能相同的零件甲、乙、丙、丁,若承受最大应力的值相等,而应力的应力比r分别为+1、0、-0.5、-1,则其中最易发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1-18节全)

机械设计概述 1.1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1.2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1.3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 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1.4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液体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触,被液体油膜完全隔开,摩擦系数极小,摩擦是在液体的分子间进行的,称为液体润滑。边界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但由于边界膜较薄,不能完全避免金属的直接接触,摩擦系数较大,仍有局部磨损产生。混合摩擦的特点是同时存在边界润滑和液体润滑,摩擦系数比边界润滑小,但会有磨损发生。 2.2磨损过程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磨损过程分三个阶段,即跑合摩合磨损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跑合磨损阶段磨损速度由快变慢;稳定磨损阶段磨损缓慢,磨损率稳定;剧烈磨损阶段,磨损速度及磨损率都急剧增大。 2.3 按磨损机理的不同,磨损有哪几种类型? 答:磨损的分类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点蚀、腐蚀磨损。 2.4 哪种磨损对传动件来说是有益的?为什么? 答:跑合磨损是有益的磨损,因为经跑合磨损后,磨损速度减慢,可改善工作表面的性质,提高摩擦副的使用寿命。 2.5如何选择适当的润滑剂? 答:选润滑剂时应根据工作载荷、运动速度、工作温度及其它工作条件选择。 当载荷大时,选粘度大的润滑油,如有较大的冲击时选润滑脂或固体润滑剂。高速时选粘度小的润滑油,高速高温时可选气体润滑剂;低速时选粘度小的润滑油,低速重载时可选润滑脂;多尘条件选润滑脂,多水时选耐水润滑脂。 2.6润滑油的润滑方法有哪些? 答:油润滑的润滑方法有分散润滑法和集中润滑法。集中润滑法是连续润滑,可实现压力润滑。分散润滑法可以是间断的或连续的。间断润滑有人工定时润滑、手动油杯润滑、油芯油杯润滑、针阀油杯润滑、带油润滑、油浴及飞溅润滑、喷油润滑、油零润滑等几种。 2.7接触式密封中常用的密封件有哪些? 答:接触式密封常用的密封件有O形密封圈,J形、U形、V形、Y形、L形密封圈,以 2.8非接触式密封是如何实现密封的? 答:非接触式密封有曲路密封和隙缝密封,它是靠隙缝中的润滑脂实现密封的。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 摘要:设计必须科学化,这意味着要科学的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这些基础上,科学的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同时也要求设计人员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先进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科学的进行设计工作,这样才能及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关键词:机械设计、古代机械设计、近代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 主要内容: 1 机械设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按时间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如果按其内容来分,可分为: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和理论设计阶段。两种划分是一一对应的,是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每一个阶段在设计理论,方法和制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下面就按时间来划分,把机械设计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论述。 1.1 第一阶段: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 我国近代的考古发现了一些传说和记载,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郑裴李岗等遗址中都发现了七八千年以前制造相当精致的农具如石铲等。我国古代经书中,对古代使用,制造机械的情况有许多记载。《周易》“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剡楫之力以济不通”,“断木为杵,掘地为舀”。可见,在4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已经发明了车,船,农具和许多生活用具。在《周易》第47卦“困”的卦辞中有“困于金车”,金车指用铜装饰起来的豪华马车。清代学者章诚说“六经皆史”,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随处可以见机械产品与人民生活密切的联系,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著作《道德经》中有“三十辐共一毂,像日月也”的说法,而在秦陵发掘出来的二号铜车马,车融会贯通就有30个车辐。虽然据统计,当时的车每个车轮用30个轮辐,但是对轮辐的数目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此外,我国古代在武器,纺织机械船舶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到秦汉时期我国机械设计和制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世界机械工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的地位。 在我国古代,机械发明,设计者与制造者是统一的。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的机械的设计水平。唐代的时候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东海岸贸易频繁,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的一些国家有很大影响。由于贸易的发展,要求商品增加,从而改进生产设备,使机械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造纸,纺织,农业,矿业,陶瓷,印染,兵器等都有了新的进展,机械设计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步,宋代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的许多科学成就,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水平。世界其它的国家也有不少机械的成果。但这些设计多是凭设计者的经验完成的缺乏必要的,有一定精度的理论的计算。 1.2 近代机械设计 17世纪欧洲的航海,纺织,钟表等工业的兴起,提出了许多技术部题,1644年英国组成了“哲学学院”,德国成立了实验研究会和柏林学会,1666年,法国,意大利也成立了研究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工作的意大利人伽里略(1564~1642)发表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还进行过梁的弯曲实验;英国人牛顿提出了到家动的三大定律,1688年,他提出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必修主干技术基础课,也可作为其它各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 它是培养和检验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要求是:应考者比较系统的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方法,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运用机械零部件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0 绪论 课程内容 0-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 0-2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0-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1、机器的组成 机器与机构的含义和区别;构件与零件的含义和区别。 2、机器和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课程内容 1-1运动副及其分类 1-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3平面机构自由度 1-4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运动副的含义;平面运动副的分类 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副和构件的表示符号和表示方法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意义;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 束的形式 4、正确判断和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进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能判 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相对运动 5、速度瞬心的含义和求法;能用速度瞬心法求简单平面机构的速度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 课程内容 2-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2-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2-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机构 2、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 摘要: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机械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前进的动力。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发展史、传统机械、近代机械、现代机械 我国机械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早期的传统机械;中期的近代机械;发展至今的现代机械。 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一、传统机械 传统机械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然而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青铜器的出现,铁器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唐宋时期我国传统机械发展进入一个高水平发展的时期。 石器时代:初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弓箭等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到新石器时代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和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这都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只有人力、畜力等并用。在材料方面多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商周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到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体现出机械工程的不断进步。并且这一时期机械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这充分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3)要点

机械基础习题5 一、填空题 1.机械零件丧失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称为(。 2.载荷按其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两类。 3.根据原动机或负载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叫(。 4.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叫(。 5.按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 6.合理选择安全系数的原则是:在保证(的原则下,尽可能(安全系数。 7.疲劳设计有(和(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8.在疲劳曲线中,纵坐标 rN表示零件材料的(。 9.许多机器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10.按工作原理,机械传动可分为(和(两大类。 1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传动在工作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和(。 13.V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转速高时可采用(。 14.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和(现象,工作可靠,具有准确的(,传动效率较高。 15.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和滑动率的大小与(和(的拉力差有关,随着传递(的增加,弹性滑动和滑动率也将增大。 16.单根V带所能传递功率主要取决于(和(。

17.链条的长度以(来表示,一般应尽量避免(节。 18.滚子链传动最主要的参数是(。 19.按螺旋机构的工作情况,螺旋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和(螺旋。 20.按照母体形状,螺纹分为(螺纹和(螺纹。 21.按螺旋和螺母的运动情况,螺旋传动有四种结构,但它们的(关系是相同的。 22.按螺纹副的摩擦性质,可分为(螺旋、(螺旋和(螺旋。 23.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和(。 24.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5.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6.齿轮能承受动载荷的大小取决于齿轮的(及(。 27.设计齿轮传动时,为限制整个传动的尺寸过大,一般应限制大小齿轮的齿数比≤(。, 28.对闭式蜗杆传动,为避免油温升高而导致胶合,设计时要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 1.机械零件的计算载荷由(确定。 A.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效率 B.工作机的负载和机械效率 C.零件名义载荷和工作应力 D.零件名义载荷和附加载荷

关于机械设计那些事要点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机械设计的努力目标是:在各种限定的条件(如材料、加工能力、理论知识和计算手段等)下设计出最好的机械,即做出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许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制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环境污染。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师?应该储备哪些知识?具备怎样的素质呢?小编特为您奉上一位资深机械设计师难得的经验与感悟。 机械设计所要了解的周边知识以及所要具备的观察视角 1、熟练翻阅机械设计手册 对于标准件以及常用件的一些技术特征要了熟于心。比如要清楚各类轴承,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丝杠传动,蜗轮蜗杆等的使用场合,使用方式,以及相关的技术特征。对于具体应用时的选型计算则可对照设计手册的图表和公式进行具体确定。 2、知道N家常用件供应商并熟练翻阅其产品样本 现在机械设计趋向于模块化,对于机械设备制造工厂的整体技术要求更侧重于对于一些配件和部件的组装应用。比如台湾HIWIN,日本THK,德国FAG,FESTO。对于此,要做到当你在设计某个零件或部件或要完成某个动作或功能的时候必须得知道目前是否有专业的厂商在生产或提供能实现某个部位的功能要求的成熟的零配件。 3、熟悉原材料情况 比如你要知道目前市场上有卖的冷轧或热轧铁板以及各类型材的规格尺寸,有经验的工程师往往都会知道你安排给采购的单子往往到最后是会变得面目全非的。因为在钢材市场,普遍存在变薄,变窄,变短这些情况,采购买回来的东西往往是和你坐办公室根据设计手册里选出来的相关数据存在比较大的折扣。 4、深度了解各类常用机床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

机械设计(1.1)--机械设计概述

第 0 章 机械设计概述

0-1 机械设计概述 一、机械定义一、机械定义(机构+ 机器) 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 能实现能量转换或作有用功 机械的作用: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0-1机械设计概述 二、机械的组成 二、机械的组成原动机工作机 传动装置控制系统抽象:制造角度(机械设 计)零件:制造单元具体 :运动角度(机械原理)构件:运动单元零件—构件—机械(机构、机器)

三 、机械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4. 操作、维护方便; 5. 造型美观; 6. 运输方便 等。 3. 制造、运行费用低; 1. 使用要求--完成预定功能,生产率高 ;2. 安全可靠、寿命足够; 0-1机械设计概述 三、机械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四 、机械设计一般程序明确设计目的、要求拟定系统组成、方案选择确定原动机功率、零件运动动力参数、零件参数设计、系统总装图设计考虑结构、公差工艺要求, 绘装配图、零件工作图 调试测试控制功能 0-1机械设计概述 四、机械设计一般程序 设计任务分析 方案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设计控制系统设计调试仿真分析、修改设计、工程试 验 定型产品设计

0-1机械设计概述 五、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五、课程的内容、任务、特点 阐述机械设计的共性问题 研究通用机械设计的理论、方法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标准规范等。内容:工作特点、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参数选择、结构设计、整机应用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共性基础理论 联接件:螺纹联接、键联接、轴毂联接…… 传动件:齿轮、蜗杆、带、链…… 支撑件:轴、轴承(滚动、滑动)…… 其 他:联轴器、离合器、弹簧……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设计概述

第二章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体力劳动工具。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机械产品品种和门类日益增多,例如,各种各样的金属切削机床、仪器仪表、工程机械、重型机械、轻工机械、纺织机械、食品包装机械、石油化工机械、产品加工机械、交通运输机械、海洋作业机械、钢铁成套设备、发电设备以及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等等。在现代社会,人们运用各种类型的机械,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运用越来越多的机械,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可以说,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类自身生活中使用机械的程度,是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机械工程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后形成系统的技术科学,从明代我国逐步引进了此技术,但是至今我们在机械设计方面不属于世界先进行列。主要问题是:1、缺乏技术价值观念。2、缺乏大量技术实践。3、教学与工厂实际脱离,把机械技术变成了读书,缺乏对机械技术的全面实践,培养的人不能动手,不会设计真实东西。 工业设计师应当是通才。从专业要求看,必须了解机械工艺、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工程师的思维方式,才能够较顺利设计产品。 此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机械技术和设计方面的职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机械产品有实际经验,通过拆装实验,讨论,解决实际产品设计,从中了解设计过程。 照传统说法,一切机器都可分为三部分,动力源、传动和执行机构。一切机器的作用不外两点,一是利用能量来代替微弱的人力、畜力,另一则用机器的运动来代替人手的动作。虽然两者都是为了减轻劳动,可是它们发展的历史却很不一样。能源开发是近代的成就,应该说由水车开始,而且从历史眼光看其发展并不能说很快,一般是量变。用机器运动来代替手工动作则历史长得多,而且进步也比较大。只要比较一下上古制作陶器的陶车和近代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外科手术的机器人便清楚了。这可能是因为能源开发虽然艰巨,其目标却是单一的。用机器运动代替人工劳动,目的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形成很多复杂的行业。 到底机器的哪部分是用来产生代替人手的动作呢?事实上这和传统的原则性的说法略有不同。倘若机器要执行的动作非常简单,则动力源一传动一执行这划分还是对的。但近代机器常常极其复杂,对它要求的动作也非常精细而且复杂。这种精细复杂的运动,通常要从传动中获得。这就使机器的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的界限模糊了,同时也使传动成为更复杂的技术。表面上好像很简单的问题,做起来可能会很困难。在这里提及一个历史上的例子:当瓦特设计他的蒸汽机时,他需要一个直线运动来带动阀门。从表面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在今天用一个导轨便成了。但在那时的加工设备和润滑技术,还不能制出导轨,而须用连杆。但瓦特想不出这样一种连杆,便要求格拉斯哥大学的数学家们帮忙,但数学家们也想不出。后来事情传开了,竟发现全世界的数学家都解决不了这问题。瓦特只得用了一个近似的直线机构。这问题直到瓦特死后几十年,才由一位法国数学家解决了。这一事实说明了在机器上对传动机构要求之高和问题解决之难。只要机器还在使用,传动机构也必然要继续发展。 各种各样的机械是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及其他领域的重要装备。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机械产品不时提出新要求,除了优质、高效、低能耗、低廉价格之外,突出的课题是性能优越的、适应高精尖发展的机械功能。一般地说,机械设备均为实现某种工艺动作过程,或者实现生产过程与操作自动化。在新形势下,必须致力搞好创新设计,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抢占市场,满足客观需求。机械的创新设计的着重点是机构设计,也就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构系统设计的核心,是选择灵巧的工艺动作过程、满意地达到特定的机械功能要求。机构系统的开发、设计,机构的选用和它们的巧妙组合,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机械功能。机构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机械产品的性能、效率、成本,因此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不言而喻,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竞争必然愈来愈剧烈。一个产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设计。产品设计如有闪失,则常常是属于根本性的问题,对产品生产、市场竞争的贻误,可能会造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 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 of Machine Design 学分:7 学时:112 (其中实验学时20) 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电子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必修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结合应用力学、机械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为学生进行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创新、维修维护以及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经过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侧重理论和技能两者并重、相互结合。所以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初步具备分析、选用常用机械机构的能力;掌握机械中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计算的工程方法;初步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选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械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并进而具备向新技术渗透和联接的接口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学时92+实验学时20) 第1讲绪论(3学时+0) 熟悉机器与机构,零件与构件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内容、性质和任务,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步骤及基本要求,熟悉零件的机械物理特性。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20100313 哈工程 摘要: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机械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前进的动力。而机械设计则是机械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设计必须科学化,这意味着要科学的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这些基础上,科学的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及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关键字:机械设计、古代机械设计、近代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展望 “设计"的最初含义是将符号,记号的意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设计的内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设计的含义愈来愈深刻和愈来愈先进。机械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的活动之一,是复杂的思维过程,过程中蕴含着创新和发明的机会。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按时间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如果按其内容来分,可分为: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和理论设计阶段。两种划分是一一对应的,是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每一个阶段在设计理论,方法和制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下面论述一下机械设计发展史的三个阶段及中国机械发展。 一、机械设计发展史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 我国近代的考古发现了一些传说和记载,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郑裴李岗等遗址中都发现了七八千年以前制造相当精致的农具如石铲等。我国古代经书中,对古代使用,制造机械的情况有许多记载。《周易》“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服牛乘马,引以致远”。可见,在4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已经发明了车,船,农具和许多生活用具。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随处可以看见机械产品和人民生活密切联系。此外,我国古代在武器,纺织机械船舶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到秦汉时期我国机械设计和制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世界机械工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古代,机械发明,设计者与制造者是统一的。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的机械的设计水平。唐代的时候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东海岸贸易频繁,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的一些国家有很大影响。由于贸易的发展,要求商品增加,从而改进生产设备,使机械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造纸,纺织,农业,矿业,陶瓷,印染,兵器等都有了新的进展,机械设计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步,宋代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的许多科学成就,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水平。在国外,这一时期以16世纪达芬奇的创造活动为顶点,由于作为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力学尚未成熟,因此这一阶段设计最高水平就是达芬奇所构想的齿轮,螺旋,而中国的记里鼓车和秦代出现的齿轮传动则比达芬奇更早的达到这个水平。世界其他的国家也有不少的机械成果,但这些设计多是凭设计者的经验完成的,缺乏必要的,要有一定精度的理论的计算。

贵州大学2019年研究生考试大纲847 机械设计基础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名称:847/机械设计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机构设计方面的知识; 2.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失效形式,选用和维护方面的知识; 3.能应用理论知识,进行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和计算,具备基本机械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机械工程专业。 三、考试形式 闭卷,180分钟 自带有函数的计算器、直尺、圆规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命题难度 基础类型占30%,分析类型占50%,综合类型占20%。 (二)考试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改错题等。 (三)命题范围与考试要求 1.绪论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过程 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掌握零件、构件、运动副、约束、机构等基本概念; 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识别和处理复合较链、局部自由度和常见虚约束; 掌握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3.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与传动特性; 熟练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存在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以及死点位置)。 4.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了解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关系; 掌握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凸轮轮廓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5.齿轮机构与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理解渐开线的形成,掌握渐开线性质,并能绘制渐开线上各点的压力角;掌握渐开线齿廓啮合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掌握啮合线是直线、啮合过程中压力方向不变、中心距具有可分性等特点; 熟练掌握渐开线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了解重合度和标准安装等概念; 了解齿轮加工的根切现象、最小齿数和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 掌握齿轮轮齿的五种常见失效形式(轮齿折断、齿面点蚀、过度磨损、胶合、塑性变形),特别是轮齿折断和齿面点蚀; 熟练掌握闭式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 理解计算载荷和名义载荷的关系,熟练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包括作用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 了解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计算公式的理论依据,理解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和对强度的影响; 熟练掌握接触强度公式的应用:理解相啮合大小齿轮的接触应力相等、大小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不等、强度计算时应取大小齿轮许用接触应力值中之较小者; 熟练掌握齿根弯曲强度公式的应用:理解齿形系数YFa的含义和相啮合的大小齿轮齿形系数不等、大小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不等、大小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不等、强度计算时应取大小齿轮齿形系数与许用弯曲应力之比值中的较大者。 了解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齿廓形成原理,掌握法向模数mn与端面模数mt 、的关系及正确啮合条件,能计算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如d、d a 、α、β等; d f 熟练掌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能判定各分力的方向。 6.蜗杆传动 理解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含义; 掌握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理解有关参数对啮合效率、蜗杆刚度的影响; 理解相对滑动速度与蜗轮材料选择的关系; 了解热平衡计算的目的,了解散热及冷却措施,了解传动的效率与润滑的关系; 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能判定各分力方向以及蜗杆和蜗轮的旋转方向。 7.轮系 了解齿轮系的分类及功用; 熟练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及简单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方法。 8.连接 了解螺纹的分类和应用,螺纹的主要参数; 掌握螺旋副受力分析和自锁条件; 了解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应用场合及螺纹紧固件;

机械设计的学科前沿和动态发展

机械设计及其理论的前沿和动态发展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发展概述 一、机械设计学科形成历史 专为工业生产所运用、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而又形成体系的机械设计, 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一段时间才被确立起来。英国人斯密顿(Seaton,J),对纽可门(Newcomen,T),发明的各种功率的蒸汽机进行了系统分析,写出许多实验报告,并整理出一套计算公式;瓦特(Watt,J),就是在他工作的基础上,先后于1756年和1782年研制出新一代的蒸汽机。机械设计经历了反复多次的失败,才逐步积累了技术经验,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形成完整的体系。 两百多年前的个体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现在已由大规模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所代替。过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完全依赖于劳动者个人的经验和手艺,而现在已经可以做到由电子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的适应性控制,使得产品成量好、成本低。人类在自己的生产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推动生产向前发展同时,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又不断向科学技术提出新课题。这一切必然反映于机械设计发展过程。 二、机械设计的形成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公式进行的经典设计阶段。机械工业生产主要在欧美各国进行,设计主要是依据经典设计公式的组合进行。力学各分支的发展,加上在机械制造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机械设计的实验、试验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确立了基本观念,形成了基本体系,也

做了不少基础性的工作。 第二阶段,以经验为主的实验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1940一1960 年) 。是机械工业在数量方面扩大生产的时代,主要在美国。这一阶段的机械设计,主要是通过实机或模型试验获得基本数据,然后以此进行设计。机械设计可分为机能设计和强度设计两大方面。以强度设计为例,它应兼顾三个方面内容: (1)以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弹性设计;(2)以屈曲等塑性破坏为对象的极限设计;(3)基于安全寿命预测、许用损伤限度等的疲劳设计。 第三阶段,以静态解析为主的理论设计,这个阶段(1960-1980年)是机械设计由实验设计转入理论设计的发展阶段。1960年以后,在机械生产数量增加的同时,要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机械性能,出现了应用液压技术、电子技术等系列设计。 第四阶段,以动态解析为主的理论设计,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机械生产日益向高速、高效、精密、轻量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对机械的工作性能也要求越来越高。为使机械安全可靠地工作,其结构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静、动特性。另一方面,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机械振动和噪声损害操作者的身心健康,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此,由静态解析为主的设计开始向动态解析转移,以满足机械静、动特性和低振动、低噪声的要求。 第二部分现代机械设计技术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现代设计技术主要包括:优良性能设计基础技术、竞争优势创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机械类,近机类周学时/总学时90 适用年级二年级层次三年制高职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 力学、金属工艺学 后续课程 拟定单位机械教研室执笔人薛隆泉 系(部)意见(签章): 年月日教务处审核意见(签章): 年月日 一、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通用零件与部件以及一般机器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设计计算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介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

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 职业能力目标 1.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素质目标 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总课时:90) 理论课时74,实验课时16 (一)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课时:74) 基本内容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教学方法课时 绪论1 本课程的地位、内容、任务、研 究对象; 2 机器的组成与特征; 3 机械设计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1 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 2 掌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 概念; 3 明确本课程性质、任务及要求。 课堂 讲授 2 第一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1 机构组成、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及其运动简图; 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 了解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意义; 2 理解运动副的概念; 3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课堂 讲授、 实验1 5+2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1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和演化; 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3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1 了解四杆机构基本型式、演化; 2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3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 4 理解四杆机构存在曲柄条件; 结合 挂图、 实物 讲授 6 第三章凸轮机构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3 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4 凸轮机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 类及应用; 2 理解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 掌握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结合 挂图 讲授 实验2 6+2 第四章间歇运动机构1 棘轮机构; 2 槽轮机构; 3 不完全齿轮和凸轮间歇机构。 1 理解解间歇运动机构的概念; 2 掌握常见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 运动特性及其应用。 课堂 讲授 2 第五章带传动与链传动1 带传动的类型与应用; 2 V带和V带轮; 3 带传动的受力和应力分析 4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5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6 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 7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8 滚子链和链轮; 9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 特点、类型和应用,以及解V带传 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 2、掌握V带传动的参数选择和设 计计算; 3、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 特点、类型和应用,链传动的受力 分析和多边形效应; 4、掌握链传动的参数选择和设计 结合 实物 讲授 实验3 10

机械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

机械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 ……………………. 摘要: 本文阐述了机械设计方法发展的几个阶段,将机械设计方法按机械设计思路展划分为五各阶段,其中并不都是按时间划分。阐述了机械设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及主要成果,最后预测了一下未来机械设计方法的前景。 关键词: 机械设计,方法,发展历程 引言: 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机械设计的发展史,不过机械实际的发展还是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个人经验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指机械设计的初期,还没有发展出机械设计的相关理论,主要是人们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发明的,这一时期的机械结构简单,完全靠设计者的经验,没有一定的理论方法,至多靠人们口耳相传获得经验,不过依然成果显著。典型的代表如春秋战国时期控制射击的弩。 第二阶段,实机或模型试验阶段。这一时期机械设计已经发展相对成熟,机械设计已经发展为一项比较重要的事业,但是机械设计还没有发展到理论公式设计的水平,不过人们已经总结出了一些机械的成品, 例如:《天工开物》记录了许多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创见。记载了许多机械性能及制造方法。内容涉及泥型铸釜、失蜡法铸造以及铸钱等铸造技术,还记述了提花机和其他纺织机械以及车船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规格等。这一时期的机械设计发展到了一个小顶峰,例如中国古代先贤们早就发明了”记里鼓车”,”地震仪”等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的机械,在中国古代带的机械设计基本都属于这个阶段。虽然这一阶段机械设计的成果辉煌但是还不能称之为“现代机械设计”,因为在这一时期没有设计机械的理论和公式,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人们不能通过理论的计算与推导来设计机械,依然是通过经验,只不过是在这一阶段经验已经相当成熟,而且经验的传播变得很广泛。如《天工开物》就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经验的传播。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发展出了比较经典的机械产品,但没有发展出机械设计的理论。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本科插班生 二、考试目的 本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机器和机构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机构的基本设计理论、简单机构的基本设计方法、对通用零件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标准零件的选用原则和校核计算方法的掌握等情况。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试题总数:约45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利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景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即使大题目也不应占分太多,应适当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客观性的题目应占30%的份量。 6、题目类型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5分) (3)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J”,错的打“X”。每题1分,共10分) (4)绘图题(每题10分,共10分) (5)分析题(共20分) (6)计算题(共30分) 四、考试内容、要求 绪论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了解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在四个现代化中的作用。 (一)平面机构的自山度和速度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山度等基本概念;能绘制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能熟练计算平面机构的自山度。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能用瞬心法对简单高、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