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英国小说

19世纪英国小说

19世纪英国小说
19世纪英国小说

1 司各特被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 1771-1832)的浪漫主义历史小说为他赢得“西欧历史小说之父”的声誉。《密得洛西恩监狱》(The Heart of Midlothian)、《艾凡赫》(Ivanhoe)等小说的特点是讲述卷入重大历史事件的普通人物的故事,并展示导致书中人物所作所为的那些社会力量和历史力量。

他的小说,在内容上凸现了历史的整体感和广阔性,体现了他贯穿着妥协调和思想倾向的历史哲理思考.他笔下最有光彩的人物,是苏格兰下层平民.在描写上,他着眼于人物生存环境的时代背景,并按自己的理想作了自觉的历史化改造,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文以<威弗利>为主要对象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了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主要特点,从而肯定了他在欧洲文学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2司各特被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沃尔特·司各特

(Walter Scott, 1771-1832)的浪漫主义历史小说为他赢得“西欧历史小说之父”的声誉。《密得洛西恩监狱》(The Heart of Midlothian)、《艾凡赫》(Ivanhoe)等小说的特点是讲述卷入重大历史事件的普通人物的故事,并展示导致书中人物所作所为的那些社会力量和历史力量。他的小说,在内容上凸现了历史的整体感和广阔性,体现了他贯穿着妥协调和思想倾向的历史哲理思考.他笔下最有光彩的人物,是苏格兰下层平民.在描写上,他着眼于人物生存环境的时代背景,并按自己的理想作了自觉的历史化改造,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文以<威弗利>为主要对象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了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主要特点,从而肯定了他在欧洲文学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3哥特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4在英国文学史上,勃朗特三姐妹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她们既作为璀璨的星座而闪耀,又作为单独的巨星而发光,至少就夏洛蒂和艾米莉来说是如此。经过一百多年时间的考验,《简·爱》和《呼啸山庄》已经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安妮作为三星有机体的一员,也被带进了不朽者的行列。

21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尽管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22英国作家。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生平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6年开始发表《鲍兹随笔》,这是一部描写伦敦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写集。同年,陆续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数期后便引起轰动。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形式的幽默作品,漫画式地反映了英国现实生活。《匹克威克外传》初获成功后,狄更斯与凯瑟琳结婚,并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

23不同的人看到的角度不同,呈现出来的现象不同,如果单凭眼睛去看,就下决断是个危险的事情,因此,多看,兼听,体验,讨论…… 看到事实本质。用脑袋去判断东西。

24英国十九世纪作家特罗洛普的“巴塞特郡小说”:《养老院院长》(1855)、巴塞特寺院(1857)、《索恩博士》(1858)、《弗拉姆利教区》(1861)、《阿林顿小屋》(1864)和《巴塞特最后的纪事》(1867)。

属于政治小说或称议会小说,写当时英国上层政治家的相互斗争。他的写实手法揭露讥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中、上层社会,并自觉灌注道德教育意图。他的小说情节发展自然流畅,文笔犀利幽默,人物形象生动,心理刻画逼真深刻。

19世纪英国小说专题考试试题

19世纪英国小说专题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4*5') 1.欧洲历史小说之父:司各特被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 1771-1832)的浪漫主义历史小说为他赢得“西欧历史小说之父”的声誉。 2.现实主义思潮 哥特式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3.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 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4.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 朗特 二、简答(5*10') 1.谈谈简·奥斯汀小说的特点 一、以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为背景,描写乡村绅士和淑女的日常生活、家庭、爱情、婚姻始终是其作品的中心。 在嘲讽生活的同时保持着崇高的道德感,不把生活漫画化,而是机智、幽默地向读者呈现出生活中因个性冲突而造成的种种感情纠葛。 二、善用白描手法塑造“球形”或“圆形”人物 比如《傲慢与偏见》 应该说,简作品里的人物都是一部关于年轻人自我

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成长史。 三、作品具有明显的戏剧性 初版时比较明显,大多是三卷加一个序幕,像个三幕剧,带有承、传、转、合的意味。 因为:一是叙述起来比较方便,再者她对人物的外部表现和细腻的场景描写非常感兴趣。 四、作品具有“反传奇”的特点针对“风俗小说”、“哥特式小说” 总的来说,简在19世纪初英国小说流于感伤和猎奇之际,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写出了真实的人际关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从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侧面和一个阶层的精神面貌,这是简小说一方面的成就。 2.查尔斯·狄更斯的创作概况:早期(1833-1841) 大多以幽默风趣见长,同时也表现出善于抒情和渲染的特点。作品中虽有对社会弊端的揭露,但笔调却是喜剧性的,对生活的态度是乐观的,带有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匹克维克外传》、《奥列佛·退斯特》、《尼古拉斯·尼考贝》、《老古玩店》。 国外旅行时期(1841-1847) 除早期特点之外,还多了一分愤懑,更多地表现出慈悲之心和仁爱精神。《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故事集》鼎盛期(1848-1861)

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第4版)教材-第4章 15世纪(1400~1550)【圣才出品】

第4章15世纪(1400~1550) 4.1 复习笔记 Ⅰ. Historical background(历史背景) (1) The Hundred Years’ War(百年战争) The Hundred Years’War continued and in 1415 at the Battle of Agincourt King Henry Ⅴ (1413~1422) defeated the French army and claimed himself the heir to the French throne. 百年战争还在持续,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亨利5世(1413~1422)战胜了法国军队,并宣布自己是法国的继承者。 (2) The War of the Roses (1455~1485)(玫瑰战争) The War of the Roses, or the Thirty Years’ War, was a series of civil wars fought between the two great families, both of which claimed the right to the English throne. It lasted for thirty years until King Henry Ⅶ defeated Richard Ⅲ(1483~1485) at the Battle of Bosworth and ended the civil war. 玫瑰战争,又叫三十年战争,是发生在两个家族之间的一系列内战,他们都宣称自己有权统治英国。它持续了30年,直到亨利7世在博斯沃思战争(1483~1485)中打败理查德3世,内战宣告结束。 (3) The discovery of America and the new sea routes(美洲大陆和新航海线路的发现) In 1492, a Genoese mariner, Christopher Columbus (ca.1436~1506) who believed that he could reach India by sailing west, landed in America with the

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第4版)教材【复习笔记+考研真题典型题详解】-第1~6章【圣才出品】

第1章盎格鲁-撒克逊时期(450~1066) 1.1 复习笔记 Ⅰ. Historical Background(历史背景) (1) The earliest settlers of the British Isles were the Celts, who migrated to the British Isles about 600 B.C. 不列颠群岛最早的定居者是凯尔特人,他们大约在公元前600年移民到不列颠群岛。 (2) From 55 B.C. to 407 A.D. the British Isles were under the rule of the Roman Empire. 从公元前55年到公元407年,不列颠群岛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 (3) About 450 A.D., waves of the Angles, Saxons, and Jutes invaded the British Isles. They settled in England, and drove the Celts into Wales, Scotland, and Ireland. 公元450年左右,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占领了不列颠群岛。他们在英格兰定居,将凯尔特人驱逐到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 (4) It was around 500 A.D.,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Cerdic, the founder of the kingdom of Wessex, that the Celtic King Arthur, a legendary figure, is said to have acquired his fame. 大约在公元500年,在与威塞克斯王国创始人塞迪奇的斗争中,传说中的凯尔特王亚瑟获得了他的名声。 (5) Beginning from the later part of the 8th century, the Danes, or the Vikings, came to invade England, at first,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but later they threatened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思潮。在创作方法上与现实主义的不同,浪漫主义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常用热情奔放语言、瑰丽的想象和矿长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而浪漫主义作为思潮,是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盛行并发展于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同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里传播很广。圣西门、傅利叶、欧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企图通过空想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助长了耽于空想、脱离现实的倾向。 浪漫主义作家: (一)德国 弗里德利希·史雷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发挥了席勒在《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的论点,使“古典的”和“浪漫的”两个概念逐渐传播于西方文论中。他在美学论著《断片》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论,认为人的主观精神高于一切,“而世界便是它的艺术品”。诗人写诗,是为了表现自我,表现人类的完整个性,因此,“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进步的诗”,“许多艺术家虽然不过存心只写一部长篇小说,实际下却描绘了自己本人”。史雷格尔的浪漫主义,是主观唯心论在文学理论上的反映,他的论点通过英国柯勒律治、法国史达尔夫人等人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诺瓦利斯(1772-1801)是耶拿派的作家代表。他敌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的,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的《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里,他把中世纪描绘成牧歌式的黄金时代。 阿尔尼姆(1781-1831)、布伦塔诺(1778-1842)。他们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对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感兴趣。民间诗歌的朴素、单纯,对当时的文学发生了很大影响。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当时涌现出来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共同搜集民间故事、传说和童话,整理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即《格林童话集》(1812-1814),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财富。其中脍炙人口的《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这些童话所宣扬的正义、忠诚、善良、勇敢等品德对全世界都有教育作用。 霍夫曼(1776-1822)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奇异和荒诞的色彩。主题上,写人的生活受到一种阴暗的、幽灵般的力量的支配,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对社会进行批判,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上,幻想和现实相交织的手法,深刻的心理描绘,丰富的想象力。为20世纪现代派开启先河主要作品有《金罐》、《公猫摩尔》、《小查克斯》。海涅(1797-1856)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走上创作道路的。他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1832),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进行了批评。他早期创作的诗歌体现浪漫主义特色。一是歌颂爱情,描写理想女性。二是想象丰富,描写梦境。通过对形形色色的梦境描写,来延伸诗人的现实感受,追求超脱现实之外的理想境界或幻想世界。梦幻性超过现实性。三是热爱大自然,描绘自然美,采用民间文学题材。主要作品《诗歌集》和《新诗集》、《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罗曼采罗》

概论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写作主题

概论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写作主题 刘寒冰 摘要: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开始抛弃早期模仿男性作家的写作风格,有意识地树立起独立的见解,她们的作品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从内容上来讲都日趋成熟。作品的主题涉猎广泛,包括家庭、婚姻、爱情、自由和教育等各方面,女性作家开始在她们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去抗争男权社会中的不平等。其中,婚姻与爱情、女权主义和与传统的冲突成为主要的三个方面,出现在许多的小说和诗歌中。简要分析她们的写作主题,能使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女性作家作品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女性作家;主题;婚姻;爱情;女权主义;冲突 I.婚姻与爱情 婚姻与爱情是大多数作家,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创作中心,但对女性作家而言,无疑又是她们最关注的话题。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繁荣阶段,阶级斗争的形势更严峻,工业大发展使人口的迁移变得容易和迫切,不同地区的思想交流更广泛。虽然进行了民主改革,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还是不断涌现,其中尤以女性的社会问题更突出。当女性看到整个社会在不断前进,繁荣发展,但自己的社会地位仍处于被人们尤其是男性忽视的状态,她们要为自己争取权利,不是通过发动革命战争,而是利用手中的笔,告诉社会他们的需求,而最为迫切的就是改变妇女在家庭――-最小社会单位――-的地位。因此,婚姻与爱情就成为许许多多女性作家反复讨论的话题,以期从中表达自己的诉求。 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之上的,这几乎是19世纪所有英国女性作家的共识,她们通过不同的写作方式和不同的人物特点来表达这一共同的主题。而真爱到底是什么,怎样表现出来,以及怎样的婚姻才算幸福,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以简·奥斯丁和艾米丽·勃朗特最有代表性。 首先,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以平等来阐释真爱和幸福的婚姻。小说中的平等包含了思想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和感情上的平等。简·奥斯丁认为,婚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婚姻不应屈从于任何压力,结婚不为财富,不为社会地位,只为纯真的爱情。 而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的爱情则让人多了几分惋惜和伤感,西斯克里夫与凯瑟琳的这条爱情之路走得坎坷感人,忠诚成为爱人之间最重要的东西。勃朗特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通过凯瑟琳告诉读者,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也可以产生爱情,因为在人性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II.女权主义 除了以上所分析的和每位女性都相关的婚姻与爱情外,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关注的另一个更为严肃的话题就是女权主义。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使她们开始注意更多的女性社会问题,包括在民主,政治,教育和工业发展等方面,这种积极地为女性争取各种社会权利的思想,可以理解为女权主义的具体表现。 伴随着19世纪的工业大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尤其是有关女性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女性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拥有的权利和受教育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相称,似乎已成为被抛弃的一个社会团体,这种危机感促使女性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需求。可喜的是,这种抗争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和乔治·艾略特等的小说中都有不同的描写。其中,夏洛蒂的《简·爱》普遍被人们认为是反传统的典范。 悲惨的童年生活使简·爱慢慢地变成一个坚强的女性。叔叔家和福利院就像一个残酷的战场,不反抗就无法生存。如果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痛苦只因年纪小无依无靠,那么,成年以后对周围环境的抗争则表现出一个成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不仅是思想上的,而且用行动实施出来。由于受到一定的教育,使简可以成为家庭教师,从而取得经济上的独立。用政治经济学上的观点可解释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也是女性能够取得社会地位的基础。因此才有简质问罗切斯特是那段关于平等的经典台词。 与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主人公各自对对方的深入了解最终平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同,夏洛蒂·勃朗特想要表达的是简·爱不仅可以自立,还可以从情感上和生活上去帮助罗切斯特。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了,女性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和男性一样的平等社会地位。这种女权主义的思想成为许多女性激励自己的武器,不断向男权社会发起挑战,以便得到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权利。 III.与传统的冲突 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作家作品中,另一个关注的话题就是女性的需求与传统观念的冲突。在众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既积极表达愿望,却又时常受到传统思想道德的压迫,女性作家总是在社会传统和超越自我之间挣扎,这些挣扎都真实地被反映在作品中。 157

英国文学18-19世纪浪漫主义

Part Five: Romanticism in England the Age of Poetry Teaching Arrangement: I. Historical Background II. Romanticism III. A. poets 1. Escapist romanticists / Lake Poets(湖畔派诗人) (William Wordsworth,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Robert Southey) 2. active romanticists /demonic group/Satanic school (撒旦派) (George Gordon Byron, Percy Bysshe Shelley, John Keats) B. essayists (Charles Lamb, William Hazlitt, Thomas De Quincey) C. novelist (Walter Scott) I. Historical Background (1) Industrial Revolution —transformed Britain from agricultural to industrial country,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ge in the pattern of social life and the worsening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2) American revolution in 1775—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ritten by Thomas Jefferson in 1776, with its emphasis on individual rights; (3) The French revolution in 1789 —introduced the democratic ideals: liberty,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for everybody; (4)the abolition of slavery in the British colonies; (5) the introduction of system of national education; (6)the Factory Acts《工厂法案》by which the employment of children under nine was forbidden by the law. (7) Lyrical Ballads, 《抒情歌谣集》a collection of poem by William Wordsworth and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published in 1798, which marked the start of Romanticism as a literary trend. II. English Romanticism 1. definition—English Romanticism is generally said to have began in 1798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 & Coleridge‘s Lyrical Ballads and to have ended in 1832 with Sir Walter Scott’s death and the passage of the first Reform Bill《改革法案》in the Parliament. English Romanticism is a revolt of the English imagination against the neoclassical reas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of 1789-1794 and the Engl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ert great influence on English Romanticism. Romanticists show in their works their profound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social reality and their deep hatred for any political tyranny, economic exploitation and any form of oppression, feudal or bourgeois. In the realm of literature, they revolt against reason, rules, regulation, objectivity, common senses, etc. and emphasize the value of feelings, intuition, freedom, nature, subjectivism, individuality, originality, imagination, etc. 2. The features of the Romantic writings: 1)?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bourgeois society. 2) Their writings filled with strong-willed heroes or even titanic images, formidable events and tragic situations, powerful conflicting passions and exotic pictures. 3) pay attention to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life of man. Most works are supernatural and full of

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2、3单元【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单元杰弗里·乔叟 Ⅰ. Fill in the blanks. 1. The Canterbury Tales contains in fact a general prologue and only _____ tales, of which two are left unfinished. 【答案】24 【解析】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计划写120个故事,但最后只完成总序和24个故事,其中两个未完成。 2. The Canterbury T ales contains the _____ and 24 tales, two of which left unfinished. 【答案】General Prologue 【解析】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包括总序和24个故事,其中两个未完成。 3. Chaucer employed the _____ couplet in writing his greatest work The Canterbury Tales. 【答案】heroic 【解析】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使用了英雄双韵体(heroic couplet) 4. The _____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the tales in The Canterbury T ales, and it comprises a group of vivid pictures of various medieval figures.

【答案】Prologue 【解析】《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序言部分提供整本书的基本框架,生动地刻画了一群各种各样的中世纪人物画卷。 5. In The Canterbury Tales, from the character of _____, we may see a very vivid sketch of a woman of the middle class, and a colorful picture of the domestic life of that class in Chaucer’s own day. 【答案】the Wife of Bath 【解析】《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乔叟通过对来自中产阶级的巴斯夫人的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中产阶级多彩的生活画卷。 6. In the 14th century, the two most important writers are _____ and Langland. 【答案】Geoffrey Chaucer 【解析】乔叟和兰格伦是英国14世纪两位最重要的作家。 Ⅱ.Multiple Choice 1. _____ creative work vividly reflected the changes which had taken root in English culture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4th century. A. Chaucer’s B. Byron’s C. Shelley’s D. Eliot’s

13、十九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群的崛起与英国文化

第23卷第4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7月V ol .23 No .4Journal of C hang C hun T eache r s College Ju l 2004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群的崛起与英国文化 龚北芳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 要]十九世纪英国有30多位女作家相继登上文坛,她们以女性视角对妇女的处境进行描述,创作 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 [关键词]十九世纪;英国文化;女性作家;女性作品 [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04)04-0123-02 英国妇女写作开始于17世纪,但直至18世纪末,拉德克利沃夫夫人和玛丽亚埃奇沃思为首的女性作家才开始以小说的形式进行创作,并在文坛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到十九世纪,女作家已达30位之多,而且大多是有影响的作家,如简奥斯汀,乔治爱略特,盖斯凯尔夫人,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布朗宁等,成为世界文坛上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十九世纪只有英国的文坛出现了女性作家群的崛起,这应从英国文化、女性写作传统及女性创作中潜在的社会文化内容等方面来探究它的必然性。 一、英国文化与女性作家 谈到英国文学就不能不涉及英国的文化。英国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建立了一个君主立宪制,并一直持续至今。这种形态对英国的文化影响是多重的。首先保留了王室,人们把王室作为英国尊严的象征,王室的存在成为英国文化的中心和英国的传统文化的象征,它使每个英国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尊重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秩序的血液。其次,英国选举制度和两党执政制度使英国成为民主意识深入人心的世界头号强国。第三,英国的民主制度,具体表现为对个体的尊重。人们能够为了自己的权利而进行斗争,这标志着人的权利受到重视,权利得到保护。 英国人民政治制度的稳定和经济上的繁荣,使十九世纪英国的文化显示了它的特点:民主、自由、独立、尊敬个体,遵守社会秩序。 民主的文化促进了英国的人人平等。男女是否平等历来被用来衡量社会是否民主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十九世纪英国文化已达到真正民主的程度。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英国女性形成了独立的、自信的、坚强的性格。妇女所受到的普及教育又使她们摆脱愚昧状态,在阅读大量的书籍中,顺其人的本性去憧憬理想和品味现实。英国经济繁荣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妇女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妇女们可以有思想,可以博览群书,……男人们开始赞同并帮助她们要变得聪明、智慧,而不是嘲笑 或阻止她们。”[1]尤其是中产阶级妇女,不必为了生活而拼命奔波,有了闲暇时间读书写信,又有一定的 文化素质去用心体验生活中滋味。女性作家在十九世纪英国的民主文化阳光普照时期,感受到了温暖而迅速地成长起来了。她们吸吮着民主的文化,开始了艺术创作,并把自己的创作贡献给养育着她们的英国民主文化,必然要展现了民主、自由、独立、维护社会秩序的文化特征。两相融合、又相互促进,女性文学终于蓬勃而起。 二、英国文学传统与女性作家 伍尔芙说:“伟大的作品不可能单独地无缘无故地诞生,它是成年累月共同思考的结晶,大家都作 过努力,单个声音的背后隐藏着大众的才智”[2]埃伦莫尔斯也说“对女作家来说,那种通过简单地从 男性文学成就中吸取营养的做法已被阅读相互的作品所取代,已被一种交混回响所代替。”[3]她认为简 奥斯汀在小说上取得的成功就是由于有一大批优秀的和不足道的女作家写的小说供她借鉴。作为民主文化的一部分,英国女性文学有着它的优良的文化传统。 早在17世纪,英国就出现了以写作谋生的女作家贝恩,正是由于贝恩的示范,在十八世纪才出现 [收稿日期]2004-03-27 [作者简介]龚北芳(6 )女,黑龙江林口人,大庆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3 192-21

生活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

生活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在欧洲大陆是第一个将人物心理分析纳入到小说创作的先行者之一。我们在对其小说进行阅读和欣赏的时候,需要学习和探讨的是:作者是如何运用独特的写作手法对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的。 根据劳伦斯的观点,他认为任何一个正常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在最初都是建立在性冲动基础之上的。性是人类生命力量的象征,任何有意识的或潜意识的对性的压抑都会有悖于个体自然的心理发展。过度的焦虑、抑郁会导致人性如火山般爆发。他的这一观点恰如其分地解释了在他的小说创作过程中,人物的内心深处剖析为什么有时读起来荒诞,甚至不合乎常人思想的逻辑。原因在于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不可被预测的性的冲动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伦斯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两个自我的组合。其中一个自我,我们姑且称为“潜意识自我”,它代表着个体内心深处真实的情绪和情感的流露,也可以说是感性的领悟。另一个自我,我们不妨叫它“社会的自我”,它则代表着个体对自我社会形象的维护,它更趋向于对理性的捍卫。这两个自我独立地存在于个体的心灵深处,但又无时无刻不在针锋相对,激烈地抗争。一方面,当潜意识的自我在经过一番较量,终于战胜社会的自我时,人物的心灵就会表现出愉悦和健康的一面;另一方面,当社会的自我凌驾在潜意识自我之上时,个体则会表现为自我封闭、意志薄弱、生命活力殆尽,以至最终沦落为精神上的木偶。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这两个自我的抗争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基于上述的理论和观点,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劳伦斯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他笔下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笔墨不多,但细微传神,使人物心理刻画这一独特的写作手法对整篇文章情节的发展,小说背景气氛的铺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试以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一文为例,分析劳伦斯是如何运用人物心理刻画这一写作手法来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发展的。该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梅宝和年轻乡村医生杰克间的故事。身为马贩子的女儿,梅宝的家境一度富足,但父亲去世后,

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单元 17世纪英国诗人)【圣才出品】

第4单元17世纪英国诗人 The Flea 1.Why does the poet say that"this cannot be said a sin,or shame,or loss of maidenhead"? Key:Because it is the flea that sucked their blood and made them mingled together,they are not sinful or shameful,and the man’s beloved does not loss her maidenhead.The flea has joined them together in a way that“alas,is more than we would do”. 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addressee’s parents’attitude toward the poet’s wooing? Key:The addressee’s parents’attitude is against the poet’s wooing. 3.What is the real purpose of the poet to say that in killing the flea"thou"are actually killing three lives? Key:The poet compares the killing of the flea to murder.He thinks that if his beloved kills the flea,he and she would be killed within the flea.He even states that the act of killing the flea would be“sacrilege”.If the lover denies the fact that their blood and therefore their lives are contained within the flea,it is similar to committing an irreligious act.This would seem to acknowledge that their closeness within the flea is allowable.The importunate lover wishes his mistress

19世纪英美女性作家的比较分析

19世纪英美女性作家的比较分析 ——以《飘》和《简·爱》为例《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简·爱从令人讨厌的学校毕业,在罗切斯特先生的庄园找了份家教的工作,负责教育罗切斯特先生的女儿,在此过程中两人擦出爱的火花,但在两人结婚当天,意外得知罗切斯特先生的前一位夫人并没有死,而是疯了,并且正关在庄园里,于是简爱离开庄园,并碰到自己的表哥表妹,正当简爱犹豫是否与表哥一起离开英国做传教士的妻子时,罗切斯特的庄园由于疯妻纵火毁于一旦,他本人也受伤致盲,心灵有所感应的简爱赶回庄园,两人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 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性格刚强、才华出众,她的灵魂塑造了简·爱,发出了女性独立自尊的呼声,百年以来感动了世界各地无数女性的心。她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她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然而由于没有人来就读,学校没能办成。但是她在意大利学习的经历激发了她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促使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部小说带有自转的色彩,将自己的人生遭遇加以渲染融入到《简·爱》这本小说里,让读者被书中主人公的故事撼动的时候感受到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小说中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19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流露于小说的字里行间,让人仿佛回到那个年代的英国。而同一时代的美国正经历着南北战争等一些大的社会动乱,整个美国处

19世纪英国文学总结

19世纪末迎来英国戏剧的复兴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 《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年) 《莎乐美》(Salomé,1893年) 乔治·萧伯纳G 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 ?《圣女贞德》(Saint Joan) The Victorian Age—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Victorian literature: Novel became the most widely read and the most vital and challenging expression of progressive thought. Writers like Charles Dickens, William Thackeray, George Eliot, Thomas Hardy showed their primary concern is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society with sympathy for the poor and the unfortunate and became the major voice of the literary world by presenting a faithful picture of the horrible capitalist England. The big output by the Victorian poets, especially Alfred Tennyson,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oet of the time, and Robert Browning, the most original and experimental poet, paved the way for the 20th-century modern poetry, both in subject matters and technique. Dickens Points of view: He hates the social evils and intends social reform by exposing and critic izing in his works all the poverty, injustice, hypocrisy and corruption in the 19th –century England. He thinks that the state should intervene to control the rapacity of landlords and capitalists. He wants improvement in the life of the poor, but is afraid of a real revolution. Dickens is a humanitarian who pours all his love and sympathy for those poor, weak, innocent, injured and neglected good people.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Major Works There is abundant variety in Dickens’s invention of character and situation. Dickens has often been compared to Shakespeare for creative force and range of invention. 1836—1841, first period, Period of youthful optimist: fun, high spirit, naive optimism 1) Sketches by Boz (1836) ?博兹特写集?, the first book 2) The Pickwick Papers (1837) ?匹克威克外传? 3). Oliver Twist(1837-1838)?奥克佛·特维斯特?,《雾都孤儿》 4). Nichols Nickleby (1838-1839)?尼古拉斯·尼克尔贝? 5). The Old Curiosity Shop (1840-1841)?老古玩店? 6). Barnaby Rudge (1841) ?巴纳比·拉奇? 1842-1850, The second period-- Period of excitement, irritation and frustration: exposing the corrupting influence of wealth and power, optimism turned into dissatisfaction and irritation 1) American Notes (1842) ?美国札记? 2) Martin Chuzzlewit (1843-1844)?马丁·朱述尔维特? 3) A Christmas Carol(1843)《圣诞颂歌》 4) The Chimes《教堂钟声》

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第4版)教材-第8章 浪漫主义时期(1798~1832)【圣才出品】

第8章浪漫主义时期(1798~1832) 8.1 复习笔记 Ⅰ. Historical Background(历史背景) (1) The American and French Revolutions(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merican and French revolutions,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s and democratic movements swept across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England was no exception. 在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运动席卷整个欧洲。英国也不例外。 (2)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工业革命) It brought great wealth to the rich and worsened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oor. With the invention of new machines, many skilled workers were replaced by women and children and working hours for young children lasted fourteen to sixteen hours a day. 工业革命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随着新的生产机器的发明,妇女和儿童渐渐取代了熟练的工人,为了生存,他们每天必须工作十四到十六个小时。 Ⅱ. Intellectual Background(学术背景) (1)Rousseau (1712~1778)(卢梭) H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romanticism, and he rejects th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