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冷战后塞尔维亚族的民族主义

论冷战后塞尔维亚族的民族主义

论冷战后塞尔维亚族的民族主义
论冷战后塞尔维亚族的民族主义

论冷战后塞尔维亚族的民族主义

摘要:塞尔维亚族(简称塞族)是南斯拉夫主体民族之一,到1981年共有814万,拥有数百年的辉煌历史。当今民族主义这个词语使用广泛而定义并不统一,塞族的民族主义的与众不同之处体现在自20世纪末以来短时间内的兴衰剧变,笔者通过波斯战争、塞黑解体、科索沃独立三大事件剖析塞族的民族主义,分析民族主义在这些事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这些事件又对民族主义有何反作用。

关键词:斯拉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激化矛盾狂热

一.界定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简言之,即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其具体定义一直是学术界所共同探讨的话题。

①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民族主义种类繁多,凯尔特人团结一致英勇抵抗凯撒率领的罗马军团被称为民族主义的起源“原初主义”;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为国家民族主义的最佳范例,体现于墨索里尼的口号中:“一切为国家;无所自外于国家;无可反对于国家。”爱尔兰民族主义与天主教教义相关,近百年来的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们皆为天主教徒……论塞尔维亚族的民族主义,总体来说应当归属于种族民族主义,即以先人的血缘世系为要素,也包含群体成员与其祖先之间文化共享、语言共享的观念。然而塞族的命运自20世纪末可谓命途多舛,经历了南斯拉夫的分裂、战争的洗礼、塞黑分裂,到如今的科索沃独立,塞族的民族主义经受着各种考验,体现于不同方面,又超越了种族民族主义本身狭隘的定义。

二.上世纪90年代起的塞族发展

(一)塞尔维亚族的内部结构

塞尔维亚族,南斯拉夫主体民族之一。共有814万人口(1981年),为全国人口总数的36.3%。其中618万人在塞尔维亚共和国,132万人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53万人在克罗地亚共和国。由此看来,虽然塞族虽然是塞尔维亚的主要民族,但由于塞尔维亚作为独立国家存在的时间短,民族所经历的动荡较大,并且国内其他民族,例如匈牙利族、波斯尼亚族、阿尔巴尼亚族等和塞族祖先都是斯拉夫人,塞族与其他民族的小摩擦、矛盾不断,其民族现在在巴尔干半岛基本站稳了脚跟,塞尔维亚与黑山、克罗地亚等国家的关系基本缓和。

塞尔维亚为多党制国家,民主党历史悠久,党员数量却退出了塞尔维亚前三甲;塞尔维亚民主党致力于建立一个与塞尔维亚民族地位相称的国家,其本质不难看出是种族民族主义;塞尔维亚激进党主张建立大塞尔维亚国,简单可以理解为统一巴尔干半岛(大塞尔维亚,后文有更详细的阐述);塞尔维亚社会党、塞尔维亚复兴运动前者主张实行民主社会主义,后者主张恢复君主政体。这么多的政党其主张的国家意识形态却泾渭分明,有的塞族人是明显的种族民族主义者,有的是国家民族主义者,有些淡化了民族主义这一理念。

①参考吉尔·德拉诺瓦(法)的《民族与民族主义》,2005年12月三联书店出版,郑文彬译

(二)历史的积淀

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接连发生了三场战争:1912~1913年,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保加利亚结盟,联合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罗马尼亚一起反对保加利亚的"同盟战争",即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塞族在这两场战争中的胜利,引燃了族内人民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欲望,受到狂热的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者的煽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于是从这里引燃。可以说,一战前后塞族的民族主义已然显露,为冷战后民族主义的集中体现埋下了种子。

(三)波黑战争(1992-1995)

91年6月起,前南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坚决反对独立。92年3月,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92年4月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战争爆发。

论战争背景,笔者认为引发波黑战争的根本原因有二。其一是“大塞尔维亚主义”①,指塞族人长期追求建立一个以其为中心的巴尔干大国的民族主义,它在饱受大国统治与瓜分和在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并不断与其他民族主义产生碰撞,成为塞尔维亚民族与其他民族矛盾与仇恨的意识根源。大塞尔维亚主义扩大了民族主义的内涵,它兼并了种族民族主义者的地缘政治学思想和国家民族主义对国家权威的考虑,没有走向极端的法西斯主义,其表现形式也不像如今巴以争夺戈兰高地一样猛烈。第二,是斯拉夫民族各个分支的摩擦,激化了民族间的矛盾。在波黑这块土地上,塞族信奉东正教,克族信奉天主教,穆族信奉伊斯兰教。不过宗教民族主义与种族民族主义拥有许多相似性,它充其量是塞族发动战争的借口之一,但塞族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不符合其“政府若因严守教义而取得法统,神权国家而非民族国家”的定义。

94 年8月,南联盟为摆脱国际社会制裁,在塞族拒绝接受美、俄、英、法、德五国联络小组提出的和平方案后与之断绝一切联系,使塞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军事优势受到削弱。95年7月,塞族武装攻占斯雷布雷尼察进行持续11天的屠杀,大约8000名当地穆斯林男性被枪杀。战争结束后塞族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03年改名为塞黑)。

米洛舍维奇、卡拉季奇、姆拉迪奇这三位前塞族领导人被称为“前南三奇”,他们对穆族进行惨绝人寰的屠杀无疑都靠煽动狭隘民族主义起家,他们也都曾获得成功,在他们所掀起的“大塞尔维亚”狂潮中,狭隘的民族主义成为他们的保护伞,民族主义者之所以狂热支持“三奇”,是指望通过他们的政治冒险,让塞族获得更多的地盘,更大的好处。然而塞族“民族主义”就是这样被野心膨胀的统治者利用,结局就是战争后,前南解体,塞族失去了波黑、克罗地亚的塞族地区讽刺的是,“大塞尔维亚主义”越狂热,南斯拉夫联盟就解体得越彻底。②(四)塞黑解体

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为前南斯拉夫余下没有独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03至06年组成的松散联邦国家。06年5月,黑山举行独立公投,

①《浅析大塞尔维亚主义》,孙丰怡,《现代企业教育》,济南,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主办,2009年18期

独派以微弱的优势获胜,6月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随后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联邦因而解体并从此消失,塞族失去了最铁杆的伙伴黑山。

塞尔维亚与黑山最终分道扬镳,无疑会带给塞族人更多的无奈与伤感。黑山国内黑山族人仅比塞族人多10%,两个民族的人口都会根据当时的政治气氛有较大的波动,同时还有人会同时认同两个民族。事实上早在90年代中后期黑山人就开始酝酿独立风潮,92年到95年塞族人身陷波黑战争,使得黑山地区人民被迫遭受国际社会长达十多年的谴责,一直受塞尔维亚的连累,两个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和平终结。

在塞黑解体这件事上,塞族无论何种民族主义者都受到了强烈的挫败感,因为他们是被动独立,只能接受这枚苦涩的果实。那个曾经身处欧洲脊背的庞大的相对富裕的南斯拉夫荡然无存。黑山独立,离不开塞族人以狭隘的民族主义发动波黑战争,再究其根源,无非野心膨胀的统治者落下的祸根,塞族人的后代使其承受者。

(五)科索沃独立

科索沃是塞族的民族发源地,于08年2月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科索沃问题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阿尔巴尼亚族坚持要求独立,但塞方要求保证塞尔维亚领土完整,从06年2月起展开谈判,经过两年的谈判与周旋,科索沃议会已于并获得了75个国家的承认。海牙国际法院10年7月裁决,科索沃单方面独立并未违反国际法。

类似塞黑解体,科索沃的独立同样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酝酿已久的,只不过科索沃走了一条更血腥的路,科索沃近90%人口都是阿尔巴尼亚族,塞族同阿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常常酝酿成流血冲突1994年阿族激进分子又在境外机构的支持下建立了“科索沃解放军”,试图通过暴力活动争取独立;再者,人口区区37万的黑山都能独立,120万的科索沃阿族人为何不能建立自己的国家呢?另外,其他西方力量的影响也加速了科索沃的独立。①塞族民族主义者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圣地,是塞族文明的摇篮,出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尔维亚不能放弃科索沃。而从种族的角度来看,科索沃已越来越阿尔巴尼亚化了。经历了战争、联合国维和等过程,塞尔维亚保证绝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独立。这无论对坚持大塞尔维亚主义者、种族民族主义者、宗教民族主义者都是一个悲恸的事实,他们在自从25年前被“三奇”利用的事实(波黑战争一事)对后世有着持续长久的影响,民族主义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塞族人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它不利的那一面,哪怕是面对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科索沃。

三.结语

在被通缉16年后,前波黑塞族部队司令姆拉迪奇于今年5月26日在塞尔维亚被捕。16年后,这个名字再次唤醒公众的记忆,昔日神采奕奕的“火爆将军”如今沦为了阶下囚,极端民族主义者的末路往往如此。

从冷战后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可以总结出,塞尔维亚人追求民族主义,来源于一个大民族(斯拉夫)的小分支谋求自身存留、发展、壮大,而塞尔维亚族的民族主义以种族民族主义为核心,还包含国家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的成分。在如今大塞尔维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塞族人的民族主义日益淡化,今后其发展还需看塞尔维亚国家的未来。

①当代科索沃问题的国际政治因素,陈志强著,选自《史学集刊》2010年第3期

浅谈对冷战起源的认识

浅谈对冷战起源的几点认识 摘要:冷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虽然冷战已结束近十年了,但是作为一种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近半个世纪之久的特殊历史现象,却一直是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重点。研究冷战史,一个不可回避和必须首先加以面对的问题就是冷战的起源,本文就冷战的起源问题提出笔者的几点看法,以期对冷战的起源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冷战起源、战后世界格局、意识形态、美苏国家利益、英国 正文: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和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种对抗除了直接的军事对峙之外,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等一切领域,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各种各样,笔者认为,冷战是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结果,是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的统一,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本文现就冷战的起源提出笔者的几点认识。 一,冷战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结构性转变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旧的势力均衡,使德国和日本的力量瓦解,将英国和法国降为二流的国家,称雄世界几个世纪的欧洲已精疲力竭,它丧失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安排世界的能力,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权利真空。战后,美苏成为最有实力争霸世界的力量,成为主要对手。其中,美国在实力上占据较大优势,经济上美国鹤立鸡群。军事上美国也成为头号强国,拥有装备最精良的陆军和世界最强的海、空军力量,并垄断着核武器。苏联作为另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虽在战争中备受摧残,但经济基础并没有崩溃。而且军事上,经过战争的洗礼,苏联拥有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美苏之间战时的同盟关系已无法维持,打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也不可能,他们尝试着用非战争的方法进行全面对抗,在对抗中维持冷和平。这样,战后就出现了美苏围绕争夺世界霸权展开的全面的冷战,并形成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 二,意识形态的分歧 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冷战起源的主要因素,并且加重了美苏冷战的色彩。意识形态作为一个与社会存在相区别、相联系,涉及政治、法律、哲学等重要领域的范畴,必然与国家对外政治具有密切的联系。战后,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实力的强弱,但意识形态却潜在地影响着国家关系。战争后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已逐渐暴露出来了,战后日趋明朗化。苏联和美国,一个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是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国的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为此,苏联在战后不断巩固和扩展社会主义阵营,在意识形态方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体系形成了威胁。 三,美苏国家利益相悖 (美英) 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和利益范围,确立了苏联和美国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雅尔塔体制内,苏联是最大赢家,基本上满足了它追求战后国家利益的目标。雅尔塔体制满足了苏联在领土安全、建立势力范围和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发言权等方面的广泛要求,使苏联由一个战前被包围的欧洲大国变成了一个战后在各方面处于优势的世界大国。战后,政治和军事安全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避免危及美国生存的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保证西方世界不受来自东方的政治和军事威胁等,这是防御性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练习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选择题 1.1999年,北约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打出手,发动了代号“盟军行动”的持续性大规模空袭。这表明( ) A.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 C.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期 D.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 2.小马同学阅读了《科索沃战争启示录》一书后,对科索沃战争被称为“非接触性战争”的原因还没有搞清楚。请你从下列叙述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以帮助他理解上述概念( ) A.国际社会没有介入 B.南联盟对科索沃实施大规模空袭 C.美国与科索沃不接壤 D.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大规模的空袭 3.某班开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军同学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其中不准确 ...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B.美苏冷战 C.多极化趋势 D.科索沃战争 4.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开罗宣言》、多极化趋势 B.《九国公约》、全球化趋势 C.《慕尼黑协定》、全球化趋势 D.《九国公约》、多极化趋势 5.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 A.1955年 B.1956年 C.1961年 D.1973年 6.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的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 D.欧洲联盟的成立 二、材料分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了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帝国主义创造出了殖民统治的新理论,建立了新的世界体系。 材料二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政治的力量。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新的世界体系”指的是哪一体系? (2)材料二中杜鲁门的演说,说明美国即将对苏联采取什么政策。为了配合这个政策的实施,美国主导成立了什么组织?

关于美苏冷战的起源问题

2001年第2期(总第89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wnalof Qi“ghiNormaIUnivers时(PhnosophyandSochl S ciences)No.2.2001GeIleralNo.89关于美苏冷战的起源问题 沈毅(宁波慈湖中学,浙江宁波315000) [擒要]冷战作为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彤式,已随着苏联的解体成为历史.今天t人们可以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通过对冷战的起源、性质和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过去:清醒地面对现在.积薹妻童藿骚交。9萋主要i莆曼!喜妻;蠢萋i骛霎誊≤囊§毫llil霉蛋囊确削9蓥;薹妻藿墓ii赛童《il;i萎昌i;氢}、?i;{’i§一鹾确爵粪罄二聋萋灞濠萋瞄薹罐易雩地塑耄曼g叫蝉型;鬈筝奏埋漂譬墓趟霉蠢笨士市i攀■曩薹拿蕞鞣霪弼人人 有工作,只不过失业率不超过4%而已。目前,仍有lo“的雇员享受不到任何职业保障,主 要是企业主及其雇员,小农场工人和部分家庭服务人员等。在享受职业保障雇员中,大约只 有35%的人享有稳定的职业保障,其余大多数只能有资格领取失业保险金,能同时领取失业 保险金和补充失业津贴的,只有少数部门和行业,其中处境最差的是小企业的雇员、青年和 妇女。由于种族歧视和其他历史、社会原因,黑人和西班牙裔移民的就业条件最差,失业率 最高,大多敷少数民族雇员从事农业劳动,或当家庭雇员,享受不到任何职业保障。按集体 合同法规定,雇主裁员是依雇员在企业工作年限进行的?因而青年人失业率远远高于成年人。 尽管联邦和各州政府规定对妇女就业不得歧视,但一些企业明文规定不吸收已婚、有孩子妇 女。普遍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妇女失业率高于男子.此外,以其实行得较成功的老年 退休保险为例.美国人中的许多个体经营者、临时工、季节工。至今生活在社会保障安全网 之外.大约有10%的美国人既没有参加医疗保险,也享受不到其他医疗照顾,这些人多属于 贫困家庭,这种情况引起许多人对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AnalysisontheSocialInsuranceLawofAmerica CHEN Ping (£c删历b蛳n删o,h2^。。u”撕岫?(№^f口抽‘o0020?ch抽n) Abstr丑cl:SincecheSocia】I璐uranceLawofAme“∞wasadoptedinl935,theUnjtedStates ofAmericahasachievedcompletesuccess.(1)Greatadvanceshaveb∞nmadeimeconomy. (2)Socialstabilityhasbeenprornot“.(3)unemploymentinsurance且asbeensci】lregarded asthemainproblem.(4)Educationhasbeenmoreandmoreimportant.(5)Thethirdindustry isfo‘gi“grapidly.S0meproblemsisstillexisted.(1)Thefinancialburdeni3critical.(2)The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 第15课“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练习 北师大版

第15课“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超级大国——美国 1.超级大国 (1)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美国地位的上升有很大影响。

(2)概况:“冷战”后的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拥有大量的科技人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2.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1)核心思想:仍与“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一脉相承,即维护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塑造世界。 (2)具体表现: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对外政策方面表现出浓郁的霸权主义 色彩。21世纪初以来,美国不断为伊拉克、阿富汗和叙利亚等国际问题所困扰。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与此同时,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等多强的力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并都根据新形势调整了对外战略,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因此,美国难以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 知识点2 欧盟与日本 3.欧盟 (1)背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西欧只有进一步深化联合才能更强大。 (2)成立:1991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召开,会议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共体改称欧盟。 (3)影响:欧盟成员国之间相互依存、不断合作,通过一体化建立的协商合作机制解决了许多矛盾,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从欧共体到欧盟,其发展不仅表明欧洲一体化向纵深迈进,而且更显示出欧盟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4.日本崛起 (1)经济方面: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居发达国家前列。 (2)政治方面:日本还试图进一步推进其“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军事方面:日本为了加快向“军事大国”迈进,军费支出不断増加,引起周边邻国的不满和警惕。日本国内始终有一股势力不愿承认对华侵略战争的罪行,始终把中国作为潜在的对手和敌人,力图获取日本在东亚的“正常”优势地位。 知识点3 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兴起

冷战后的美国霸权文献综述

冷战后的美国霸权文献综述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美国在世界上获得了全面优势地位,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十多年来,美国凭借其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科技实力,利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机会,挟美国在世界高科 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大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建立单极格局,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相比,冷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更具有欺骗性、侵略性和危险性。 一、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 1、首先,美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明显优势地位驱使美国向全球扩展其霸权 统治。战后国际系统中权力结构的变化,使美国相对权力地位提高,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权力差距加大,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空前膨胀,急于谋求建立由它主宰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新秩序”。 2、其次,美国近年来“新经济”的强劲发展,为美国霸权膨胀奠定了经济基础。 自1991年3月至2000年,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入高增长、高利润率、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运行最佳期,从而巩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 3、第三,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浪潮为美国推行霸权战略创造了机 遇。由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超强地位和对于世界经济组织的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有浓厚的美国色彩。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中自由市场经济向全世界扩展、资本流动加快、自由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组织作用加大的机会,增强了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在谋求经济扩张的同时,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 二、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1、首先,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美国的全 球战略不再是被动地遏制某一敌对国家的扩张,而是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美国的目标不再是与苏联争霸世界,而是独霸世界;美国全球战略的实施也不再有特定范围和限度,而是实施的空间范围更广,手段更多,目标更大。 2、其次,“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

关于冷战起源的解释

《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 王 帆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所,邮编:100037) 摘 要: 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一直有争论,但总体而言,没有超出国际因素、国家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三个方面。对于冷战起源的种种解释正是围绕这三个层次而展开的。无论作何种解释,美国作为第一责任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笔者同时认为冷战起源与冷战思维的形成密不可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冷战思维的影响依然存在于一些国家决策者的脑中。 关键词: 冷战起源;层次分析;冷战思维 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实际上涉及到对战后国际关系性质、特征和相关国家的对外政策的认识。在本世纪经历了两次全球规模的大战之后,力量组合出现了新的平衡、新的特征,形成了有别于以往的新的模式,这种模式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出现了持续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正是为了揭示这种模式形成的背景和深层原因。对冷战起源的研究还有助于我们把握和认识影响国际关系和对外决策长达几十年并在一些决策机构中持续至今的冷战思维的形成过程。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呈现出分阶段、分层次、不同角度切入的特征,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和为国家政策宣传服务的功利性和局限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些反映冷战时期政府决策的重要档案相继解密,加深了历史研究的深度,也减少了历史研究的盲目推测和主观想象。 在介绍冷战起源研究的几种观点之前,首先有必要界定一下什么是冷战?冷战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冷战一词最早见于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于1947年发表的评论文章,此后逐渐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冷战是指以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这种对抗除了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之外,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等一切领域,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简而言之,冷战的形成是以大国的对外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为标志的,具体而言,美国1947年推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组建具有军事联盟性质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改变了战时的合作政策,建立与北约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从欧洲开始与美国针锋相对的较量,标志着冷战的形成,争夺范围迅速遍及全世界。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以美苏两个大国争夺霸权为主线的。两个大国陷于明显的然而又是无法调和的冲突之中,并且时时面临核大战爆发的危险。但与此同时双方又划定了所谓的最后底线,形成了所谓危机惯例,尽量避免有可能引发大战的直接冲突。 34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威胁着世界安全。 过程与方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联系的观点,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根源。 【教学重点】 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世界格局虽然尚未形成,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特点?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各国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作出了哪些努力?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引导学生回顾: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和结束的。教师补充说明: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中的一极消失,两极格局终结。教师过渡:两极格局终结后的世界形势是怎样的呢?学生阅读回答: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教师提问:当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地区冲突、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高科技军备竞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2.学生阅读美军轰炸“南联盟”和占领伊拉克的资料,提问:美军轰炸“南联盟”和占领伊拉克等军事行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学生思考回答: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重挑战。 目标导学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教师讲解: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拥有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综合国力,在国际格局中的确占据着优势地位,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

十年来关于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综述

十年来关于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综述 牛军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1990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冷战后十年来美国外交研究的成果。文章包括三个部分,即:(一)十年来研究冷战后美国外交的概况和成绩;(二)冷战后美国外交研究综述;(三)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研究已经有专门的文章介绍,故本文不再将其包括在内。 (一)十年来研究冷战后美国外交的概况和成绩。 1990以来,研究界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进步迅速,研究成果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经过十年的发展、培养和磨练,研究队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首先从纵向看,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结合的结构。老一代学者和研究人员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年一代挑起了骨干的重任,年轻一代则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研究工作中,并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横向看整个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研究人员中有较高学历、学位的人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另外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回国的研究人员参加到研究队伍中。上述变化使研究队伍从总体上看,素质大幅度的提高,将这些研究人员的经验、理论、锐气和实干综合起来,理应取得超过以往的成绩。 2,研究成果涵盖面比较广。从现有的两百多篇(包括学位论文)论文和几十部专著的内容看,几乎涉及到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所有方面,包括美国对各个地区的政策,对主要国家的政策和对许多功能性问题的政策。其涵盖范围之广泛、涉及问题之多,都是空前的。 3,研究的理论色彩与思辨性明显加强。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加,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校教育中正规化和基本理论教育的持续提高,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显示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理论色彩与思辨性越来越强。不少研究将美国外交思想、意识形态、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等等作为选题。即使一些个案研究,也开始注重理论分析和方法的应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博士论文已经开始将应用方法的阐释和运用作为基本规范,这将有力地推动有关研究的理论发展。可以预期,长期以来研究缺乏理论规范的状况将会较快地发生变化。 上述特点比较明显地表现在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中,以下将做大致的评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本文的介绍只能选择一些重要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 (二)冷战后美国外交研究综述。 一,美国的全球战略。 在有关美国外交的论著中,专门研究美国全球战略的成果数量并不多。但是根据学术界“纲举目张”的论述习惯,不论研究美国对哪个地区和对哪一类问题的政策,差不多都是从美国的全球战略研究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全球战略又是被涉及最多的问题。 1,关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性质。

关于冷战起源研究概述

关于冷战起源研究概述 葛兆富 摘 要:冷战作为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已载于史 册。关于冷战的起源这个老话题,却引起了世人的激烈争论,至今众说纷纭, 尚无定论。本文把冷战起源的研究概括为五种观点,即/美国霸权论0、/苏联 扩张论0、/美苏共振论0、/英国主动论0、/综合作用论0,力图把繁杂的观点理 出一个头绪。 关键词:冷战起源;美国霸权论;苏联扩张论;美苏共振论;英国主动论;综 合因素论 /冷战0是指二战后形成的各自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除采取直接交战方式之外的全面对抗。它始于战后初期,终于1991年苏联解体,持续四十多年。东西方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对世界各国乃至整个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冷战的影响,至今余波犹存。本文将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情况加以概述,以使史学/鉴往知来0之功能得以发挥。 关于冷战史研究,重中之重是起源问题。中外学者、政客围绕着在冷战起源中各大国应负何种责任,起了何种作用;谁是主动挑起者,谁是被动应战者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其一、/美国霸权论0。持此观点者多为苏、中学者,也有部分西方学者。苏联学者认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建立世界霸权,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一手导演了冷战(1)。中国学者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 发动的,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竺培芬认为,美苏之间爆发冷战是二战后期两国在波兰问题和德国问题上利害冲突的延伸。战后美国实力雄厚,处处盛气凌人,成为冷战的发起者,而苏联则是被动应战者(2)。 张宏毅、董宝才指出,造成冷战紧张局势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从两大阵营形成的基本过程看,也反映出美国是冷战的责任者。并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大国安排世界0和/划分势力范围0体制造成冷战局面的观点是/片面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0(3)。 美国修正学派史学家认为美国应对战后美苏关系的破裂负主要责任,阿尔佩罗维茨、霍罗维茨、威廉斯和费波等为其代表。阿尔佩罗维茨认为,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并不是处于军事上的需要,而是要向苏联炫耀实力,希图以此使苏联在东欧的行动有所收敛(4)。霍罗维茨认为,杜鲁门上台伊始就改变了罗斯福 的对苏怀柔政策,是美国分裂了战时同盟,发动了冷战(5)。威廉斯等人认为,二战后美国所推行的是一种 对外经济扩张的政策,目的是占领海外市场,建立世界霸权,于是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 (6)。60年代末,美国新左派史学家也同样强调,/至少是美国决定了冷战的发展进程0,因为/它比苏联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选择去影响冷战的发展0(7)。 其二、/苏联扩张论0。此观点流行于西方政界与学界,特别为美英史学家与政客所乐道。西方政客的/铁幕演说0、/八千字电报0、/多米诺骨牌理论0、/烂苹果理论0、/杜鲁门主义0等等,全都渗透着对苏联扩张的忧虑和恐惧,认为必须对苏联进行遏制。西方学界则配合政客的需要,大力抨击苏联,把冷战的责任第18卷第2期2001年6月 青 岛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Vol.18No.2 June 2001

美苏文化差距对冷战发源影响

美苏文化差距对冷战发源影响 美苏文化差距对冷战发源影响预读: 摘要:相关文章:美苏文化差距对冷战科学解释以及历史解浅谈希腊理性思维文明发源阶段性理论深究工业化以及英国古代罗马与中国的交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小议日本隋唐史研究探索现代中美史研究博洛尼亚历史保护的剖析全球化时期的红剖析近代早期英国国美苏文化差距对冷战发源影响范文一、关于冷战起源的解释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全面对抗之外,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等一切领域,包括政治上的对抗、经济上的封锁、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等等,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冷战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和整个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对冷战的研究也成为了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也从多个角度讨论冷战的起源.本文则从众多因素中择取一支即从美苏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价值观分析文化冲突对冷战起源的影响. 二、美苏文化的差异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哲学卷对文化下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 1、美国的文化 美国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文化却源远流长.美国最初是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是由移民组成的社会,最初的移民肩负着上帝所赋予的一种特殊使命,来到这个上帝特别恩赐的地方,要建立一座“山巅之城”,这就造就了美国人民的使命观,而且美国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这种使命观对美国处理与外部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自诩为拯救其他黑暗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它要把圣光投向其他地区,使命观这种文化价值观就成了美国推行他的文化霸权以及政策的最好借口.正如美国

著名政治家威廉?富布莱特指出:“我们绝大多数人深深地依恋着自己的价值观念并笃信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是当你查看一下外交政策就会发现政治领袖们的慷慨陈词,坦诚地谈论理想,却很少描述他们的真实政策.” 此外,美国是以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为立国之本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是最完美最合理的制度,正如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国家将称得上是一个自由的进步的伟大国家.它为人类树立了一个始终由正义与仁慈所指引的民族的高尚而且新颖的榜样”.再加上美国人认为美国有责任让其他国家接受这种世界上最好的政体.作为在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并且深受这种文化熏陶的政府决策人物很难摆脱这种观念的影响.在他们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他们受到了使命观和自由民主这些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作出了甚至会影响世界格局的决策.如杜鲁门总统认为“世界各地自由民族均期望吾人之支持,以维持彼等之自由”.美国决策者们认为美国优越于世界上任何国家,注定要领导世界.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发挥对其他国家的支配权,并将其的社会制度、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观推行全世界,而美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意识又成了获得了美国人民广泛支持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基础. 因此,美国要求领导世界,要拯救和统治落后民族向其他国家输出 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排斥异己价值观,而这便与另外一个欲实现全球扩张的国家即苏联产生了矛盾. 2、苏联的文化 由于东正教的信仰,俄罗斯民族也形成了强烈的“大国使命感”.19世纪的俄国有一个很著名的思想“我们出生在西方死亡的时刻”俄罗斯民族认为,只有东正教代表了基督精神,西方的新教对基督教精神的歪曲.因此,俄国而且只有俄国人是上帝的选民,负有继承和捍卫基督教的历史使命.俄罗斯应该成为一个大国、强国、肩负起他的特殊历史使命,占据它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决定世界的政治命运,这已经

2020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6.2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提升检测新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6.2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提升检测 1.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为名,把大量先进武器布置到亚太地区,将军舰派到我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美国的这些行为说明() A.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B.冷战已经结束 C.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2.《后美国世界》中写道:“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其中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多极化 C.经济全球化 D.技术信息化 3.“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倒塌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势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D.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4.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人口数量 B.经济实力 C.资源数量 D.军事实力 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从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实质是()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B.国家民族意识再次觉醒 C.霸权主义政治受到制约 D.国际力量的多元化 6.下图是某教师在讲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所画的简图,图中“E”是指()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 陈耀华 [摘要]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的对外战略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了相应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研究进步迅速,研究成果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本文的介绍只能选择一些重要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 一、关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1、关于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形成与调整 在有关美国外交的论著中,专门研究美国全球战略的成果数量并不多。但是不论研究美国对哪个国家或地区和对哪一类问题的政策,几乎都要涉及美国的全球战略。 多数论著认为,冷战后的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一个形成和调整的过程,有关论著的不同点在于对调整时期的划分。王传剑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调整,这一调整到克林顿第二任期最终完成”,其标志是克林顿连任的总统就职演说。[1]钟振明则认为,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提出的“参与扩展战略”,就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它有一个逐充实发展的过程,不过实质并没有变化。[2]王缉思等学者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安全战略经历了三次战略评估,三次战略调整。1989年乔治·布什执政后不久,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战略调整;克林顿第一任期提出的“参与扩展战略”是第二次战略调整;克林顿连任后于1997年提出《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在军事战略上的相应调整,标志着第三次战略调整的完成,“面向21世纪的美国 [1]王传剑:《美国在中亚:政策、手段及其影响》,第32页。 [2]钟振明:《析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第17页。

试论冷战的起源

试论国家利益与冷战的起源 2012级历史本科班魏小栋 内容提要:二战结束以后,国际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法西斯势力已被打败,昔日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已经逐渐衰落下去;新的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和二战后崛起的苏联在战后战略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成为冷战爆发的根源。 关键词:国际新环境美国苏联英国战后战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外交政策 史学界开始对冷战的起源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与冷战的爆发同时开始的。美苏两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开始的都较早,但是俄国的史学家们一直到苏联解体以后利用大量新解密的有关冷战的档案文献,对冷战的起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新的观点:美苏两国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那林斯基《苏联对外政策和冷战的起源》,这一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冷战由美国挑起,它应负全责”的观点——几乎在冷战时期占据着苏联史学界冷战史的统治地位。 西方对冷战起源这一课题的研究以美英两国为代表。史学界根据时间和观点的不同将冷战研究学派划为四个派别,即正统派,修正派,

后修正派和非极化派。1总的来看,他们的观点与苏联冷战史学派的观点相较,即有着相似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起初:美苏都将冷战的罪魁祸首归咎于对方。后来,双方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美苏对冷战的爆发都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西方在整个冷战起源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发展性,即:将责任归咎于对方——归咎于己——双方都负有责任——第三方对冷战的爆发有着重要影响。这不仅仅体现了研究的深入性,同时也为其他各国对冷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观点。中国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着兼容并包的特点。 本文作者将综合各方面的主要观点对冷战起源进行探讨。 一战后世界的新局面 欧洲是二战的主要战场。欧洲人民以付出巨大的牺牲为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的欧洲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她面临着严重的衰败和难以恢复的损失。 英国作为欧洲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将反法西斯斗争坚持到底。同时,战争也给英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在战争中,近三十万英军战死,六万平民丧生,英国的商船损失惨重,约一半的运载量在战争中被毁,三万五千名海员被打死。2四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战时的年费开支多达二百五十亿英镑,美元与黄金储备已消耗殆尽。为了进口武器,英国出卖了四十二亿英镑的海外资

冷战的起源浅析

冷战的起源浅析 论文导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和领域。在东欧建立“安全带”和确保东欧势力范围。关键词:战后的世界,意识形态,安全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道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持续了接近半个世纪,对二十世纪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论文发表。“冷战”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194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后来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和引用。“冷战”是相对于“热战”而言的。一言以蔽之,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和竞争状态,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和领域,是一种暗藏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同时又是以和平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战争状态。 各国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研究从未终止,但始终对冷战的起源莫衷一是。美国学者就此问题的看法可以分为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三个学派。概括讲,“正统派”在四五十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冷战不可避免,是因为苏联队外扩张政策和集权的政治制度。“修正派”在60年代末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冷战式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生的。苏联主要是自卫的,如果美国不疏远苏联,冷战或许可以避免。美国向苏联施加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是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美国的政策和行为方式,迫使斯大林与西方敌对。“后修

正学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国和苏联领导人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一系列的决策错误和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责任。而且,他们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在冷战中的作用。苏联学者对于冷战的看法,基本上是苏联政府的观点,即美国所奉行的帝国主义政策和“实力政策”等是冷战的起源。 那么,又是什么愿因使得美苏两大战时盟友走向冷战的呢?从历史的长镜头中考察冷战的起源,不仅要考察冷战爆发的国际背景,还要考察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建构等方面。 一、战后的世界 (一)战后美苏两个力量中心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战争波及到的世界诸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美国在这次战争中一跃而成为全方位的世界性大国。从1939年到194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1.2倍,出口增长了1. 8倍。战后初期,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化黄金储备的2/3,工业生产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由于军火订单的刺激和政府采购,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还垄断着原子武器的技术,拥有庞大的、先进的空中力量,是世界上最大海军强国,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膨胀,是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物质基础。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受了严重的损失,丧失了15%的人口和50%的基础设施。40%以上的集体农庄、国营农场被洗劫,农业总产

欧洲冷战的起源

欧洲冷战的起源——对战后苏联外交战略的思考摘要:冷战,20世界国际政治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把世界格局划分成两个阵营,苏联和美国在其中充当着领头羊的作用。作为一个建立仅仅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苏联在冷战拉开序幕后需要做出很多重大的调整,其中在外交政策方面的调整显得尤为突出。外交政策的调整是苏联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1,冷战内涵 判断冷战内涵有三点:1、是否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2、是否形成了两大集团、不同阵营的对抗的世界政治格局;3、冷战而非热战,并非是直接战争冲突。从这三个标准判断可知斯大林、丘吉尔的演说和伊朗危机都不是冷战的起源。沈教授本场报告重点根据对苏联档案的解读分析苏联战后对外关系的重新确定。沈教授指出,“凯南报告”认为苏联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上都要求扩张,在逻辑上说的通,但重要的是事实上斯大林是否要搞世界革命? 一从马克思、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斯大林提出“一国社会主义论”的背景,这一论说的提出标志着苏联在理论上放弃了世界革命。在现实上苏联又利用了世界革命的形势和手段,成立共产国际,但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苏联被资本主义国家所逐渐承认,斯大林不再以革命领袖出现而是以大国领导人出现,共产国际成为苏联外交工具。1943年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是为了取得英国等西方信任。共产国际的解散也标志着苏联战后外交是与西方合作而非对抗。 二从苏联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用事实证明了这一观点。二战末期苏联处于极度匮乏、贫困的状态,苏联的出路在于和美国等西方合作。苏联通过工业化、集体化实现发展军工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已经形成了制度,是这种军事制度,无法在常态下延续,是二战挽救了斯大林模式。所以苏联战后必须和美国合作,与之决裂对抗是不合逻辑的。因此苏联在战后初期促成周边国家都搞联合政府,一方面维护自身安全,又让西方放心,实现和解。从伊朗危机、土耳其希腊危机等单个事件看都是斯大林机会主义的产物。同时美国杜鲁门宣言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苏联看法的转变,但这不是冷战的爆发。冷战是双方都采取政策,形成对抗的。苏联冷战政策的起点是联合政府政策的破产。首先是1947年5月在法国政府危机,接着在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共产党被排挤出政府;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又让苏联感到美国在挖自己在东欧的墙角;苏联召集共产党成立“情报局”,这

(完整版)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分析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新闻评论,培养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并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观点来观察和分析时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经济实力决定各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我们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教学重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教学难点: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国际新秩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究竟有哪几“极”?对世界产生了哪些新的影响?二、讲授新课: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冷战结束后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提示: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2启发学生思考: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3. 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 提示:结局: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迫接受和平协议,南联盟军队撤离科索沃,科索沃自治等问题由联合国解决。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其间,北约战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名记者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评价: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 4.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美国的意图: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它的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同时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实施霸权主义,推行其全球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途径。危害: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使得美国朝着它的全球战略目标迈进了一步,却给相关地区造成极大损害,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曲折,联合国的作用遭到削弱,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浅析冷战起源的几个因素

浅析冷战起源的几个因素 【摘要】:冷战是以美苏争夺为核心的多种因素凑合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对抗的表现形式,是战后美苏两国政策直接碰撞的侧面反映,也是英国推波助澜的历史产物。 【关键字】:冷战起源;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美苏政策;英国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这种对抗除了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之外,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等一切领域,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它始于战后初期,终于1991年苏联解体,持续进半个世纪。本文主要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冲突,战后两国政策及英国的推动作用三个方面对冷战起源是做探讨。 一、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对立 美苏两国意思形态及社会制度是迥然不同的,可以说是直接对立的,冷战之所以爆发,其理论渊源正是源于两国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冲突。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的“天赋人权”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为主要的思想原则。亨廷顿认为,意识形态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基础性资源①;而苏联则以马克思、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作为立国的思想原则。美国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奉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苏联反对个人拥有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由中央指令的计划经济制度。美国有一种“使命感”或曰“救世主”精神,认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是最合理的社会制度,美国应把它推广到全世界,以民主自由的传播者、捍卫者自居,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正如罗斯福的亲密助手霍普金斯所说:“努力利用我们的外交力量,推进和鼓励民主政权在全世界建立。我们不应当害怕向世界表明我们的外交立场,即要求世界上的人民都享有建立一个真正民选政府和权利。我们坚信,我们具有生命力的民主 政体是全世界上最好的”②。苏联则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苏联是共产主义的先锋队,基地与壁垒,以推动世界革命为己任,以在全球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最终目标正如斯大林所说:“苏维埃社会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比它更稳固,更优越。”“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包含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的因素,因此,它的发展并不是平稳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