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总结归纳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总结归纳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总结归纳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总结

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3

4

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精心整理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ρ

m V = ρ m V = 原B 、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沉入水中形 状 不 规 则

质量 工具天平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ρ=m/V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精心整理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及典型试题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及典型试题 知识点一:因式分解的总体思路 第一步:定项(以加减号为准,区分三项以下的和三项以上的两种因式分解)第二步:三项以下的要观察是否有公因式,有公因式先公因式提再分解。 第三步:三项以上的要分组,分组后再用公式法分解。 第四步:用公式法分解(如果是两项用平方差;三项用完全平方或十字相乘法)知识点二:公因式确定方法:各项中系数取最大公因数,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乘起来作为公因式 1.(2016?平南县二模)分解因式m﹣ma2的结果是() A.m(1+a)(1﹣a)B.m(1+a)2C.m(1﹣a)2D.(1﹣a)(1+a) 2.(2016春?东湖区校级月考)计算:22014﹣(﹣2)2015的结果是() A.22015 B.22014 C.﹣22014D.3×22014 3.(2015?菏泽)把代数式ax2﹣4ax+4a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A.a(x﹣2)2B.a(x+2)2C.a(x﹣4)2D.a(x+2)(x﹣2) 4.(2015?宜宾)把代数式3x3﹣12x2+12x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3x(x2﹣4x+4)B.3x(x﹣4)2C.3x(x+2)(x﹣2) D.3x(x﹣2)2 5.(2015?长沙校级自主招生)多项式a n﹣a3n+a n+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A.a n(1﹣a3+a2)B.a n(﹣a2n+a2)C.a n(1﹣a2n+a2)D.a n(﹣a3+a n)6.(2015?杭州模拟)下列代数式3(x+y)3﹣27(x+y)因式分解的结果正确的是()A.3(x+y)(x+y+3)(x+y﹣3)B.3(x+y)[(x+y)2﹣9] C.3(x+y)(x+y+3)2D.3(x+y)(x+y﹣3)2 7.(2016?温州校级一模)多项式x2﹣1与多项式x2﹣2x+1的公因式是() A.x﹣1 B.x+1 C.x2﹣1 D.(x﹣1)2 8.(2016?赵县模拟)若ab=﹣3,a﹣2b=5,则a2b﹣2ab2的值是() A.﹣15 B.15 C.2 D.﹣8 9.-6xyz+3xy2-9x2y的公因式是()A.-3xB.3xzC.3yzD.-3xy 10.(1)m(a-2)+n(2-a)(2)(y-x)2+2x-2y. 11.(2014春?玉环县期中)分解因式:x3﹣2x2﹣8x=. 12.(2014春?诸城市校级月考)分解因式:x3﹣4x2﹣21x=. 13.(2013秋?瑞安市校级期末)分解因式a3﹣a2﹣2a=. 14.(2013?南充模拟)分解因式:2x2﹣2x﹣12=. 15.(2015春?文昌校级期中)分解因式:x4﹣3x3﹣28x2= 知识点三:平方差公式使用的条件:前提是两项;必须是平方的形式;平方的两项符号必须相反;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平方差公式。 1.(2016?富顺县校级模拟)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有() ①x2+y2;②x2﹣y2;③﹣x2﹣y2;④﹣x2+y2;⑤﹣x2+2xy﹣y2. A.1个B.2个C.3个D.4个 2.(2016春?梅州校级月考)下面哪个式子的计算结果是9﹣x2() A.(3﹣x)(3+x)B.(x﹣3)(x+3)C.(3﹣x)2D.(3+x)2 3.(2016?天门模拟)分解因式(2x+3)2﹣x2的结果是() A.3(x2+4x+3)B.3(x2+2x+3)C.(3x+3)(x+3)D.3(x+1)(x+3)

因式分解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版本

因式分解知识点归纳总结概述 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作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互为逆变形。 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 注意三原则 1 分解要彻底 2 最后结果只有小括号 3 最后结果中多项式首项系数为正(例如:-3x^2+x=-x(3x-1)) 分解因式技巧 1.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为逆变形。 2.分解因式技巧掌握: ①等式左边必须是多项式; ②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以乘积的形式表示; ③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多项式的次数; ④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注:分解因式前先要找到公因式,在确定公因式前,应从系数和因式两个方面考虑。 基本方法 ⑴提公因式法 各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具体方法: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的相同的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取最低的。

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成为正数。提出“-”号时,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注意:把2a^2+1/2变成2(a^2+1/4)不叫提公因式 提公因式法基本步骤: (1)找出公因式; (2)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 ①第一步找公因式可按照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先确定系数在确定字母; ②第二步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注意要确定另一个因式,可用原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即是提公因式后剩下的一个因式,也可用公因式分别除去原多项式的每一项,求的剩下的另一个因式; ③提完公因式后,另一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例如:-am+bm+cm= a(x-y)+b(y-x)= ⑵公式法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方法叫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 2; 注意: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三项式,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或式)的平方和的形式,另一项是这两个数(或式)的积的2倍。 例如:a2 +4ab+4b2 = ⑶分组分解法 能分组分解的方程有四项或大于四项,一般的分组分解有两种形式:二二分法,三一分法。 比如:ax+ay+bx+by=a(x+y)+b(x+y)=(a+b)(x+y) 同样,这道题也可以这样做。 ax+ay+bx+by=x(a+b)+y(a+b)=(a+b)(x+y)

人教版高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

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 编稿:辛文升 审稿:孙永钊 【考纲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5.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6.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407426 知识要点】 考点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推理的概念 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事实(或假设)得出一个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叫做推理.从结构上说,推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已知的事实(或假设)叫做前提,一部分是由已知推出的判断,叫做结论. 2.合情推理 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称为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又具体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类: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这 推 理 与 证 明 归纳 推 理 证 明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数学归纳法 综合法 分析法 直接证明 类比 间接证明 反证法

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3.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它包括: (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3)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要点诠释: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1)从推理模式看: ①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③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从推理的结论看: ①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证明。 ②演绎推理所得的结论一定正确。 (3)总体来说,从推理的形式和推理的正确性上讲,二者有差异;从二者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角度考虑,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合情推理的结论需要演绎推理的验证,而演绎推理的内容一般是通过合情推理获得的;演绎推理可以验证合情推理的正确性,合情推理可以为演绎推理提供方向和思路. 考点二: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综合法 (1)定义: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的命题.综合法是一种由因索果的证明方法,又叫顺推法. (2)综合法的思维框图: 用P 表示已知条件,1i Q i =(,2,3,...,n )为定义、定理、公理等,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1P Q ?()→12Q Q ?()→23Q Q ?()→.........n Q Q ?() 2.分析法 (1) 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断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法或执果索因法. (2)分析法的思维框图: 1Q P ?()→12P P ?()→23P P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3.反证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98×5表示求5个9 8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4 3表示求9 8的4 3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 几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位置是相对的,要指出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以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2、东偏北30。也可说成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 一、 知识梳理 1.因式分解 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因式分解。 即:多项式→几个整式的积 例:111 ()333 ax bx x a b += + 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进行的一种恒等变形,是整式乘法的逆过程。 2.因式分解的方法: (1)提公因式法: ①定义: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这个变形就是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公因式: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公因式可以是一个数字或 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 ?? ??? 系数——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都含有的字母 指数——取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例:33 323 422 1286a b c a b c a b c -+的公因式是 . 解析:从多项式的系数和字母两部分来考虑,系数部分分别是12、-8、6,它们 的最大公约数为2;字母部分33323422 ,,a b c a b c a b c 都含有因式32 a b c ,故 多项式的公因式是232 a b c . ②提公因式的步骤 第一步:找出公因式; 第二步: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提公因式时,可用原多项式除以公因式, 所得商即是提公因式后剩下的另一个因式。 注意:提取公因式后,对另一个因式要注意整理并化简,务必使因式最简。多项 式中第一项有负号的,要先提取符号。

例1:把 2233121824a b ab a b --分解因式. 解析:本题的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是ab ,故公因式为6ab 。 解: 2233 121824a b ab a b -- 226(234)ab a b a b =-- 例2:把多项式3(4)(4)x x x -+-分解因式 解析:由于4(4)x x -=--,多项式3(4)(4)x x x -+-可以 变形为3(4)(4)x x x ---,我们可以发现多项式各项都含有公因 式( 4x -),所以我们可以提取公因式(4x -)后,再将多项式写成 积的形式. 解:3(4)(4)x x x -+- = 3(4)(4)x x x --- = (3)(4)x x -- 例3:把多项式2 2x x -+分解因式 解: 22x x -+=2(2)(2)x x x x --=-- (2)运用公式法 定义:把乘法公式反过来用,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22222 33223322.()().2().()() .()() a a b a b a b b ab b a b c a b a b a ab b d a b a b a ab b -=+-±+=±+=+-+-=-++逆用平方差公式:逆用完全平方公式:a 逆用立方和公式:(拓展)逆用立方差公式:(拓展) 注意:①公式中的字母可代表一个数、一个单项式或一个多项式。 ②选择使用公式的方法:主要从项数上看,若多项式是二项式可考虑平方 差公式;若多项式是三项式,可考虑完全平方公式。

因式分解知识点归纳

因式分解知识点回顾

1 1 如: 2 3 ( ')3' 2 8 10、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注意: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的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幕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如:2x2y3z?3xy 11、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 m(a b c) ma mb mc( m,a,b,c都是单项式) ①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如:2x(2x 3y) 3y(x y) 1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的的积相

(3a 2b)(a 3b) (x 5)(x 6) 三、知识点分析: 1.同底数幕、幕的运算: a m - a n=a m+n(m, n 都是正整数). (aO n=a mn(m, n都是正整数). 例题 1.若 2a 2 64,则a= ;若 27 3n( 3)8,则n= 例题2.若52x1125,求(x 2)2009 x的值。 例题3.计算x 2y 32y 练习 1.若 a2n 3,则 a6n= 2.设4x=8y-1,且9y=2产,则x-y等于 2.积的乘方(ab)n=a n b n(n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幕相乘 p 4 例题1.计算:n m m n n m p 3.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 a b a b a2 b2

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梳理

课题:数学归纳法 备课教师:沈良宏参与教师:郭晓芳、龙新荣审定教师:刘德清 1、教学重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2、教学难点: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 3、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一般地,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证明当n=n0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证明一个与无限多个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3.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1)(归纳奠基)验证当n=n0(n0为命题成立的起始自然数)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推导n=k+1时命题也成立. (3)结论:由(1)(2)可知,命题对一切n≥n0的自然数都成立. 注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关键在于两个步骤要做到“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因此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验证是基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表明:第一个步骤是要找一个数n0,这个n0就是我们要证明的命题对象的最小自然数,这个自然数并不一定就是“1”,因此“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是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 (2)递推是关键.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k”到“k+1”的过程,必须把归纳假设“n=k”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来导出“n=k+1”时命题成立,在推导过程中,要把归纳假设用上一次或几次,没有用上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 (3)正确寻求递推关系.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递推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寻找递推关系呢?①在第一步验证时,不妨多计算几项,并正确写出来,这样对发现递推关系是有帮助的;②探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要善于观察式子或命题的变化规律,观察n处在哪个位置;③在书写f(k+1)时,一定要把包含f(k)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k)中的最后一项.除此之外,多了哪些项,少了哪些项都要分析清楚. 4、容易出现的问题: (1)混淆数学归纳法与归纳法; (2)忽视第一步的归纳基础,数学归纳法的解题步骤有两步,第一步是归纳基础,第二步是归纳假设,在证明命题成立时,归纳假设这部分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比较重视第二步的证明,却对忽视了归纳基础。常见的错误有: ①没有写第一步,而是直接假设成立,进行第二步归纳假设的证明; ②有写第一步,但是只是形式上写一下归纳基础,并没有进行验证是否成立,容易发生第一步是不成立的情况。因为第一步往往是正确的,而且是比较显然的,所以学生容易忽视它,但是就像玩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如果第一块骨牌没有办法倒下,那么就算后面的骨牌排得多么整齐都不会倒下. 5、解决方法: 针对数学归纳法的特殊证明思路和特点,讲解清楚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及它的特征和相关要点,并结合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多注重基础,多找出有代表性的典例适时强化学生理解

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

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几 。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5)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1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是、比、相当于、占、等于”后的规则。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计算方法是:(甲-乙)÷乙= 甲÷乙-1甲比乙少几分之几?计算方法是:(甲-乙)÷甲 = 1-乙÷甲 (4)“增加”、“提高”、“增产”等蕴含“多”的意思,“减少”、“下降”、“裁员” 等蕴含“少”的意思,“相当于”、“占”、“是”、“等于”意思相近。 (5)当关键句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要把关键句补充完整,补充成“谁是谁的几分之几之几”或“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甲比乙少几分之几”的形式。(6)乘法应用题中,单位“1”是已知的。 (7)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加减属相差比,始终遵循“凡是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知识点归纳总结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注意底数可以是多项式或单项式。 如:532)()()(b a b a b a +=+?+ 2、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n m ,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如:10253)3(=- 幂的乘方法则可以逆用:即m n n m mn a a a )()(== 如:23326)4()4(4== 3、积的乘方法则:n n n b a ab =)((n 是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如:(523)2z y x -=5101555253532)()()2(z y x z y x -=???-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a ,,0≠都是正整数,且)n m φ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如:3334)()()(b a ab ab ab ==÷ 5、零指数; 10=a ,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方等于1。 二、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6、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 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如:=?-xy z y x 3232 。 7、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 mc mb ma c b a m ++=++)(( c b a m ,,,都是单项式)。如: )(3)32(2y x y y x x +--= 。 8、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的的积

数学归纳法知识点大全(综合)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与正整数n 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正确性的一种严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竞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第一数学归纳法 设)(n P 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0n n =(N n ∈01.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时,)(n P 成立; ②假设),(0N k n k k n ∈≥=成立,由此推得1+=k n 时,)(n P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0n n ≥时,)(n P 成立. (2)第二数学归纳法 设)(n P 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当0n n =(N n ∈0)时,)(n P 成立; ②假设),(0N k n k k n ∈≥≤成立,由此推得1+=k n 时,)(n P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0n n ≥时,)(n P 成立. 2.数学归纳法的其他形式 (1)跳跃数学归纳法 ①当l n ,,3,2,1Λ=时,)(,),3(),2(),1(l P P P P Λ成立,

②假设k n =时)(k P 成立,由此推得l k n +=时,)(n P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1≥n 时,)(n P 成立. (2)反向数学归纳法 设)(n P 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n P 对无限多个正整数n 成立; ②假设k n =时,命题)(k P 成立,则当1-=k n 时命题)1(-k P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1≥n 时,)(n P 成立. 例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为非负实数,有 在证明中,由 真,不易证出 真;然而却很容易证出 真,又容易证明不等式对无穷多个 (只要 型的自然数)为真;从而证明 ,不等式成立. (3)螺旋式归纳法 P (n ),Q (n )为两个与自然数 有关的命题,假如 ①P(n0)成立; ②假设 P(k) (k>n0)成立,能推出Q(k)成立,假设 Q(k)成立,能推出 P(k+1)成立; 综合(1)(2),对于一切自然数n (>n0),P(n),Q(n)都成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例如:-2.-5.33.-45.-2/5 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 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 5、数轴: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 负数<0<正数或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1/3>1/6 -1/3<-1/6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80﹪. 六折五=6.5/10=65/100=65﹪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一成=1/10=10﹪八成五=8.5/10=85/100=80﹪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10﹪ 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85﹪ (二)、税率和利率 1、税率(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2、利率(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6)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率) 购物策略: 估计费用: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购物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能够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学后反思:做事情运用策略的好处 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

数学归纳法案例分析

数学归纳法案例分析 一、内容提要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数学归纳法这一方法,贯通了高中数学的几大知识点: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等。通过对它的学习,能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素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引导发现法和感性体验法进行教学。 在引出的《数学归纳法》这个课题后,我通过一个盒子中的十个乒乓球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导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这两个概念,又通过的两个例子促进学生对“ 递推关系” 的理解,明了两个概念的必要性,为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前提和场合提供形象化的参照物。 同点做准备时抓住这两个问题的类似之处,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掌握本堂课的重点,为进一步突出难。 三、设计理念 1 、初步掌握归纳与推理的能力;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质。 2 、掌握了自主探索问题、自主学习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内在美的感悟能力。 四、教学片断 师:问题1 :这个盒子里有十个乒乓球,如何证明里面的球全为白色? 问题2 :请大家回忆,课本是如何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

教师引导学生明了以上两个问题的异同点。由此,得出归纳法的概念,同时指明了完全归纳法与不完全归纳法的区别。 师:若盒子里的乒乓球有无数个,如何证明它们全是白色球呢? 生:①证明第一次拿出的乒乓球是白色的;②构造一个命题并证明,此命题的题设是:“ 若某一次拿出的球是白色的” ,结论是:“ 下次拿出的球也是白色的” 。以上两步都被证明,则盒子中的乒乓球全是白色的。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上两个步骤如果都得到证明,是否能说明全部的乒乓球都是白色的?由此,得出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 师:这种思考方法能不能用来证明第二个问题呢? 生:能,学生对比上一问题与此问题类似之处,进而得出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思路和步骤。 让学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第二人个问题( 略) 。 师再强调数学归纳法的“ 奠基步骤” 和“ 递推步骤” 这“ 两个步骤” 以及“ 一个结论” 。 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教学归纳法是一种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它适用于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 ②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缺一不可否则结论不能成立。 ③在证明递推步骤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必须进行恒等变换。 五、课后反思 ? 通过一个生活事例和一个课本公式的比较,引导学生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也使学生掌握递推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结构可以,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错,让学生清楚学习数学归纳法的用途,指明的方向。 对数学归纳法的解题步骤可再介绍具体一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浅谈数学归纳法在高考中的应用

1、数学归纳法的理论基础 数学归纳法,人类天才的思维、巧妙的方法、精致的工具,解决无限的问题。它体现的是利用有限解决无限问题的思想,这一思想凝结了数学家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无疑形成了数学证明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它的巧妙让人回味无穷,这一思想的发现为后来数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如用有限维空间代替无限维空间(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用有限过程代替无限过程(积分和无穷级数用有限项和答题,导数用差分代替)。 1.1数学归纳法的发展历史 自古以来,人们就会想到问题的推广,由特殊到一般、由有限到无限,可人类对无限的把握不顺利。在对无穷思考的过程中,古希腊出现了许多悖论,如芝诺悖论,在数列中为了确保结论的正确,则必须考虑无限。还有生活中一些现象,如烽火的传递,鞭炮的燃放等,触动了人类的思想。 安提丰用圆周内接正多边形无穷地逼近圆的方法解决化圆为方;刘徽、祖冲之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去无穷地逼迫圆,无穷的问题层出不穷,后来古希腊欧几里得对命题“素数的个数是无穷的”的证明,通过了有限去实现无限,体现了数学归纳法递推思想。但要形成数学归纳法中明确的递推,清晰的步骤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自觉运用进行数学证明却是近代的事。 伊本海塞姆(10世纪末)、凯拉吉(11世纪上叶)、伊本穆思依姆(12世纪末)、伊本班纳(13世纪末)等都使用了归纳推理,这表明数学归纳法使用较普遍,尤其是凯拉吉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2 333 (1)124n n n +++??????+= 这是数学家对数学归纳法的最早证明。 接着,法国数学家莱维.本.热尔松(13世纪末)用"逐步的无限递进",即归纳推理证明有关整数命题和排列组合命题。他比伊斯兰数学家更清楚地体现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基础,递进归纳两个步骤。 到16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毛罗利科对与全体和全体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证明作了深入的考察在1575年,毛罗利科证明了 21n n a a n ++= 其中1231,2k a k =+++?????? =?????? 他利用了逐步推理铸就了“递归推理”的思路,成为了较早找到数学归纳中“递 归推理”的数学家,为无限的把握提供了思维。 17世纪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为数学归纳法的发明作了巨大贡献,他首先明确而清晰地阐述数学归纳法的运用程序,并完整地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了他所发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通国:全国。诲:教导。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鸿鹄:天鹅。援:引,拉。俱:一起。弗:不。矣:了。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重点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辩斗:辩论,争论。以:认为。去:离。日中:正午。及:到。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决:判断。孰:谁。汝:你。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写作特色: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本文是他24岁时所写),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仿写: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又再圆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因式分解相关知识点整理【竞赛专用】

因式分解相关知识点整理【竞赛专用】1.因式分解的思路:“一提、二代、三分组” 2.常用公式: [1]a 2 b 2(a b)(a b) [2](a b) 2 a 22ab b 2 [3]a 3b3(a b)(a 2?ab [4](a b)3 a 33a 2b3ab 2⑸若n为正奇数,则a n b n ⑹若n为正整数,则a n b n b 2 ) b3 (a b)(a n1 a n 2b a n 3b 2 (a b)(a n i a n 2b a n 3b 2 应用公式时,按某个字母降幕排列是一个简单而有用的措施,值得注意。 3.常用分组方法(注意:每组项数须平均分配): (1 )按不同字母分组 (2) b.按不同字母的幕分组(幕次相近的放在一起) (3)按不同项的系数分组 注:当分组不当,无法继续分解原式时,就应回到分组前的状况 4.拆项与添项 (1 )若整式按某一字母的升幕或降幕排列,那么以拆开中项为宜 (2)可以配完全平方(配方法) 5.十字相乘法(二次齐次式ax 2bxy cy2也可用此法分解,令y1代入原式即可) ax+c例子: X bx+d x+2 X x+3 adx bcx+cd abx2+3x+6 x 2+ 2 x abx2+(ad bc) x+cd x 2+5x+6将以上竖式简化,就可以得到十字相乘法的竖式: a - b c -d 1 1 X2 3 ab bc5 补充一个结论:— 若二次三项式ax bx c的系数和a b c 0,则ax bx c (x 1)(ax c) ax 2 bxy cy 2 dxz eyz fz2的三元齐次式.) 把其中三组二元三项式或二元齐次式分别用十字相乘法来分解,如果其中两组包含相同字母ab n2 b n1) ab n 2 b n 1 ) 第1页-2008.09 - v1.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