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报告内容及分类

传染病报告内容及分类

传染病报告内容及分类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传染病报告内容及分类

★2013年11月1日起,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40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

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2种):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如常见的8种):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AFP、结核性胸膜炎等。

★根据卫生计生委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我院位于城镇,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应为: 一、法定传染病报告内容及时限: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重点监测疾病:不明原因肺炎 另附加:结核性胸膜炎也要网上直报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一些疾病的传染,其实这些传染疾病你有没有想过属于哪种分类呢?我们国家对于这些传染疾病进行了一个比较详细准确的划分为三种分类。我们在日常只有正确认识了这些疾病才能够很好的做好预防工作,强身健体也能够很好的预防疾病,抵制疾病的入侵。 传染病的出现让人们闻风丧胆,关于这三种疾病的传染分类很多人都会对其混淆,我们只有在日常学会分辨传染病的分类才能够在日常准确的选择治疗方案,及时的治愈传染疾病。 ★1.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共2种。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2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共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26种。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这两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乙类二十六种传染病

破麻布,百钩悬; (破伤风、麻疹、布鲁氏菌病、百日咳、钩端螺旋体) 飞禽集合(结核)吸脑肝。 (非典、禽流感、流脑脊髓膜炎、结核、血吸虫、乙脑、乙肝) 灰犬热,红梅寒, (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梅毒、伤寒、副伤寒) 白米登临(淋)艾滋坛(炭)。 (白喉、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登革热、淋病、AIDS、炭疽)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报告时限编辑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我院位于城镇,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应为: 一、法定传染病报告内容及时限: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重点监测疾病:不明原因肺炎 另附加:结核性胸膜炎也要网上直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户籍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 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 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报告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备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 甲型H1N1流感病例信息附卡

常见传染病分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甲类:霍乱、鼠疫(共两种). 乙类:二脑六肺三热记,肠传脊肝伤寒痢,性传淋梅与艾滋,虫传疟疾与血吸,狂咬破布钩炭疽(共26种,注:二脑指流脑与乙脑;六肺指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六种,其中三种病原体为病毒,即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麻疹,另外三种病原体为细菌,即白喉、百日咳、肺结核;三热指猩红热、登革热和流行性出血热:肠传指经胃肠道传播,主要有脊灰、病毒性肝炎【暂且归为此类,因为乙、丙、丁型肝炎是经血液传播】、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与阿米巴型痢疾;性接触传播的有淋病、梅毒与艾滋病;虫媒传染病是疟疾与血吸虫病;最后一句指的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与炭疽),另外新加了甲型H1N流感。0 U* P, f- W$ ] `9 p( Q7 r9 v 丙类:一急一黑,二风二虫三流(急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黑指黑热病;二风指麻风与风疹,二虫指包虫与丝虫,三流指流感、流腮与流斑),另外还有除霍乱、细菌性与阿米巴型痢疾、伤寒与副伤寒以外的其它感染性腹泻,在新加手足口(共11种)。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2)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 限(2)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一、目的 为了使医务人员能掌握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和要求,按要求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 二、范围 适用于全院医务人员。 三、职责 1、医护人员:首诊医生发现法定的39种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 2、科室负责人:负责科室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收集、核对传染病疫情卡,并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四、标准 (一)法定传染病的种类(39种) 1、甲类:2种(鼠疫霍乱) 2、乙类: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甲型H1N1流感。

3、丙类 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二)计划免疫相关性疾病 1、 AFP病例:14种(15岁以下,含15岁) ①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②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③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④多神经病(药物性、有毒物质引起、原因不明性),⑤神经根炎,⑥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部肌药物注射后),⑦单神经炎,⑧神经根和神经丛炎,⑨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高钾、正常钾软瘫和家族性周期性麻痹)⑩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⑾急性多发性肌炎,⑿肉毒中毒,⒀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⒁短暂性肢体麻痹。 2、麻疹、新生儿破伤风、15岁以下(含15岁)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性传播性疾病(3种)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4、农药中毒及职业中毒病例 (1)生产活动中使用农药或生活中误用(包括自杀)各类农药而发生的农药中毒病人。 (2)职业病病例。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的分类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7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 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 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乙类二十六种传染病 破麻布,百钩悬;(破伤风、麻疹、布鲁氏菌病、百日咳、钩端螺旋体) 飞禽集合吸脑肝。(非典、禽流感、流脑脊髓膜炎、结核、血吸虫、乙脑、■ 乙肝) 灰犬热,红梅寒,(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梅毒、 伤寒、畐J伤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米登临艾Y —登革热、淋病、AIDS、 炭疽) _______ 丙类传染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类传染病 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2008年5月2 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 ■ 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发现传染病应当采取的措施及提供的服务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9种传染病及报告时限

39种国家法定传染病及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小时上报; 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上报。(乙类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报告时限为2小时,其余24小时上报) 39种国家法定传染病及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小时上报; 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上报。(乙类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报告时限为2小时,其余24小时上报)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2)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一、目的 为了使医务人员能掌握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和要求,按要求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 二、范围 适用于全院医务人员。 三、职责 1、医护人员:首诊医生发现法定的39种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 2、科室负责人:负责科室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收集、核对传染病疫情卡,并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四、标准 (一)法定传染病的种类(39种) 1、甲类:2种(鼠疫霍乱) 2、乙类: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甲型H1N1流感。

3、丙类 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二)计划免疫相关性疾病 1、 AFP病例:14种(15岁以下,含15岁) ①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②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③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④多神经病(药物性、有毒物质引起、原因不明性),⑤神经根炎,⑥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部肌药物注射后),⑦单神经炎,⑧神经根和神经丛炎,⑨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高钾、正常钾软瘫和家族性周期性麻痹)⑩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⑾急性多发性肌炎,⑿肉毒中毒,⒀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⒁短暂性肢体麻痹。 2、麻疹、新生儿破伤风、15岁以下(含15岁)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性传播性疾病(3种)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4、农药中毒及职业中毒病例 (1)生产活动中使用农药或生活中误用(包括自杀)各类农药而发生的农药中毒病人。 (2)职业病病例。

传染病报告卡(2017版)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写有效证件号,包括居民身份证号、护照、军官证、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尚未获得身份识别号码的人员用特定编码标识。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同时填报出生日期和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注意选择年龄单位为天或月。 工作单位(学校):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学生、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如病人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报告单位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者献血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需填写至小时;采供血机构填写确认实验日期。 死亡日期:病例的死亡时间。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种名称。 订正病名:订正报告填写订正前的病名。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填卡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医生姓名。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修订稿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天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传染病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9 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甲型H1N1流感(新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新加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注:我国法定传染病有哪些(最新调整新加甲型H1N1流感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是要强制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要严格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是要监测管理的。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

人时,均应及时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则应按不同种类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隔离、预防、控制等措施,管理好传染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制作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备注:请各位门诊医生遇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按时间、按程序、按要

传染病分类

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目录 一、一般护理 二、麻疹 三、细菌性痢疾 四、病毒性肝炎 五、流行性出血热 六、猩红热 七、水痘 八、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环境要求 1.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采光充足,定时通风。 2.病床间距合理,床单位整洁、舒适。 消毒隔离要求 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病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应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分别戴好口罩,加穿隔离衣,操作前或操作后进行手的消毒。餐具做到定时消毒,出院做好终末消毒。 1.呼吸道传染病,严格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2.消化道传染病,有条件的应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如同收一室,应采取床边隔离措施。对所用检查、治疗物品最好分病种使用,否则应进行消毒后,再给另一病种病人使用或使用一次性物品。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均应先进行消毒再处理。 3.经血传播传染病,取血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管、一消毒制度;对有皮肤破损者,接触污染血源及分泌物时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侵入接触者的粘膜或破损皮肤上。 4.自然疫源性传染病⑴昆虫媒介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操作时需戴口罩,勿需加穿隔离衣,但要注意灭蚊蝇;⑵

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应分室收治,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时须戴口罩、加穿隔离衣、换鞋、戴手套和防护镜,其分泌物、污染物品一律焚烧。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用后严格消毒。换药物品先浸泡消毒后,再经高压蒸气灭菌,伤口敷料必须焚烧。 传染病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填写护理记录单。 2.急性期、高热及伴有合并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出现烦躁、谵妄者,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急性期、恢复期,伤寒等病人要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 4.做好心理护理,掌握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及急燥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养病;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5.针对不同病种,建立健全健康指导材料,使病人在出院后仍能合理的安排休养,巩固治疗效果。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观察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确保医疗安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相应的有关规定。消毒隔离参照各种物品消毒、灭菌法严格执行。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 时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 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截止到2014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 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 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 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 疾、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 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 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 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

法定传染病及分类

法定传染病及分类 本文摘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5〕53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一、传染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二、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 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 告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结合实际情况,除以上国家法定传染病外,以下疾病也须报校医院保健科: 1、水痘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依据江苏省疾控中心指导意见,须按照丙类传染病管理,上报 疫情。病毒疹也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未列入国家法定传染病),但须按照传染病及时报告并处理疫情。 2、除肺结核外的其它结核病(如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等)也须及时报告。 3、肺部感染(如肺炎等)患者须及时报告,校医院保健科和学院对患者应加强随访。患者明 确诊断后,排除传染病者可正常学习、工作。诊断为传染病者,按照传染病疫情处理。 4、发现有输入性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例如黄热病、寨卡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须 及时报告。 苏州大学医院

传染病报告卡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编号:报卡类别: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 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 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报告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备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 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

种法定传染病分类

39种法定传染病分类 35种后增加到37种,至2009共39种。 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009年4月30日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备注: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备注: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5N1流感),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制定此制度。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遵循谁接诊,谁报告的原则。 2、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或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或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3、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要求上报的传染病后,应立即询问患者,在登记本上详细登记要求上报的各项内容,做到字迹清楚,并在规定时限内填报传染病报告卡,送交本单位网络直报人员。 4、网络直报人员在审核传染病卡片(有无逻辑错误、填卡是否正确和完整)后,进行网络直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doc

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 一、 二、 三、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后第一时间向传染病专干汇报,同 时报卡。传染病专干收到报告卡审核、登记并网报。报告时限:甲类和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2小时内、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四、传染病报告流程: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7种。 甲类传染病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爆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我院位于城镇,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应为: 一、法定传染病报告内容及时限: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传染病上报及流程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 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报告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备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 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

分享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笔试大纲 一、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定义、常见流行病学分支、研究方法与策略。 2.疾病分布;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疾病的人群分布、地区分布、时间分布的内容。 3.流行病学研究的类型;常见方法的适用范围、组织实施、优缺点与注意事项;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常见偏倚与控制。 4.流行病学病因和常见的病因模式;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过程和方法;因果推断方法和准则。 5.疾病监测的定义、种类和用途;疾病监测的内容和设计;监测系统的评价;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的区别。 6.暴发及其调查;流行曲线。 7.公共卫生;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疾病三级预防。 8.免疫规划的基本概念、监测与评价;我国免疫预防接种的实施;疫苗相关疾病流行病学概况;我国主要疾病免疫预防进展;WHO对免疫预防策略;全球主要疾病免疫预防进展。

9.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我国艾滋病监测系统、主要防控策略、流行病学概况;艾滋病发病和行为因素监测系统及其运行。 10.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征、调查要点与预防控制措施。 二、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传染病报告管理 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人与义务报告人;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与报告时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分类。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治法相关内容。 2.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流行过程的概念、三个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预防控制措施;疾病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预防接种的定义与分类,我国的免疫规划程序,不良反应的报告与处理;常见传染病的诊断、疫情的调查与处理。 三、卫生统计学 1.统计学基本概念,定量资料与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常用概率分布的种类、指标计算与意义;参数估计基础。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审批稿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原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7种,近年来增加2种。现法定传染病共39种。 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 甲型H1N1流感(新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新加)。 甲类传染病:是要强制管理的; 乙类传染病:是要严格管理的; 丙类传染病:是要监测管理的。

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应及时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则应按不同种类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隔离、预防、控制等措施,管理好传染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制作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