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

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

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
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

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 导纲要(试行) 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对体育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主要依据。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体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体育素养与健全人格养成,提高职业准备水平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教育、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

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态度。 第四条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及高职高专的专业特性制定的。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知识素养、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观赏能力,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设置与结构 第五条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列入课表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六条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打破原有的院(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各校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数应不少于8个;学生接受同一项目的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学年。 第七条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体育兴趣、专业(群)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开设体育选修课。对部分因病、因伤、肢体残疾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要学习目标的体育课程。 第八条要强化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体育锻炼工作的管理,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落实。 第九条应努力将公共体育课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

2020年自考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最新)

1考公务员、积分落户、单纯拿学历 选择标准:符合招考要求,耗时短、容易通过 对专业类型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注重本科学历结果,这一类学员要选择好考的、通过快的专业。 专业推荐:人力资源管理、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 2考研 选择标准:符合招考要求,专业尽量对口,容易考高分 有考研打算的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尽量选择与考研专业相似的专业,这样在参加硕士考试时更容易备考,在面试时也更容易受到主考老师的青睐。 专业推荐:英语、汉语言文学、管理类专业、金融类专业 3升职加薪、找工作 选择标准:对工作内容有所助益 有这个目标的学员选择自考,除了获得本科学历后找工作更有优势之外,选择一个与工作内容相符的专业会对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如果未来的职业方向比较固定,就选择对工作有帮助的专业。 专业推荐:工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具体要由考生自主分析选择) 4考职业证书、转行 选择标准:与职业相关、符合考证书条件 无经验转行是非常难的,如果考取职业资格证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转行的话,那么一个相关专业的毕业证就是你进入这个新行业的敲门砖。 专业推荐:英语、会计、计算机、播音与主持、设计类等入行门槛较高的专业 5兴趣导向、拿二学历 选择标准:兴趣第一、难度第二

纯为了兴趣而学习的同学,不用多说,喜欢什么选什么就好啦!不过如果你对拿学历仍有需求,建议你在选择自己爱好的同时,注意专业的难度,看自己是否能够应付得来。 选择专业第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同学们一定要做到理性选择,因为这个专业直接决定了你未来两年的学习体验,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的走向。 如果在经过思考之后,你仍然不知道选什么专业,那么可以在热门专业当中选择一门:会计、工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护理学、法律。这几门是大家考得比较多的,并且公认来说比较容易考且对未来职业帮助比较大的专业。考的人多,不会出现因为冷门而没有课程辅导、没有同学交流的尴尬情况。相对来说,是非常安全的专业了。

香港大学法学院课程表

L145/714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gulations and Syllabuses for Master of Common Law Plus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Format Etc of Dissertations for Higher Degrees by Coursework 2014-2015

REGULATIONS FOR THE MASTER OF COMMON LAW (MCL) (See also General Regulations) These regulations apply to students admitted to the MCL curriculum in the academic year 2014-15 and thereafter. Admission requirements LL59To be eligible for admission to the courses leading to the Master of Common Law, a candidate shall (a)comply with the General Regulations; and (b)(i)hold a degree of Bachelor of Laws with at least second class honours or an equivalent qualification in a non-common law jurisdiction; or (ii)have been admitted to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law in a non-common law jurisdiction. A candidate for admission shall, if required, produce evidence of sufficient academic attainment, and shall satisfy the examiners in a qualifying examination if such an examination is required. A candidate who fail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 above may, i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be admitted provided that the Faculty Higher Degrees Committee is satisfied that by reason of his or her background,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if any, the candidate is fit to follow the courses, and the candidate satisfies the examiners in a qualifying examination. Qualifying examination LL60(a) A qualifying examination may be set to test the candidate's formal academic ability or his or her ability to follow the courses of study prescribed. It shall consist of one or more examination papers or a research paper. (b) A candidate who is required to satisfy the examiners in a qualifying examination shall not be permitted to register until he or she has satisfied the examiners in the examination. Award of degree LL61To be eligible for the award of the Master of Common Law, a candidate shall (a)comply with the General Regulations; and (b)complete the curriculum and satisfy the examine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set out below. Curriculum LL62The curriculum for the Master of Common Law shall normally extend over one year of full-time study. To complete the curriculum, a candidate shall (a)follow instruction and attend classes as required, and complete all coursework required; (b)satisfy the examiners in each of a total number of courses amounting to at least 48 credits in value and selected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Programme Director) from the courses listed in the course syllabuses below, which shall include at least 30 credits of courses designated below as “common law subjects”.

大学体育课程

课程教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4、了解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5、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教学要求: 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况、场地器材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 2、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把体能的发展与知识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4、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 三、教学内容 (一)体育基础理论

自学考试有哪些专业

自学考试有哪些专业 目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达500多个,涵盖农、林、医、经济、法律等许多学科。为帮助考生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有途高考网将各类自考专业简单介绍如下: ?自学考试有哪些专业1.经济管理类专业范围包括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现代经济管理、工(商)业经济管理、农(林、渔、牧)业经济管理、运输经济、劳动经济、股份制经济管理、贸易经济、技术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经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工业外贸、财政学、税收、金融学、金融管理、农村金融、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投资经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保险、统计学、会计与统计核算、应用统计与优化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公司管理、国际企业管理、乡镇企业管理、乡镇建设与管理(部分)、邮政通信管理、会计学、财务会计、企业会计、行政 事业单位会计、农业会计、金融会计、税务会计、涉外会计、铁道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理财学、资产评估、企业财务管理、现代财务管理、基建财务与预算、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商品学、市场调研、工商企业营销、国际营销、经贸公关、旅游管理、导游、旅游经济、历史与文化旅游、饭店管理、酒店管理、宾馆管理、餐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工资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评估与开发、土地规划与地产市场管理、土地管理、管理工程(部分)、电子商务、财税等专业。2.政治学类专业范围包括政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市政管理、乡镇管理、后勤管理、机关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等专业。 3.法学类专业范围包括律师、法学、法律、民法、经济法、国际法、行政法、商法、国际经济法、涉外经济法、监所管理、刑事司法、劳动改造学等专业。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表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表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120202 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1.企业管理专业注重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构建了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民商法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研究的范式。从改善企业管理绩效的角度对企业再造、组织文化的群体行为的变革,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组织变革与公司董事制度,企业资源规划与电子商务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2.注重职业生涯管理和绩效评价的研究。本专业的研究人员围绕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规划的发展特点、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因素、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薪酬管理、绩效评价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3.注重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本专业的研究人员研究现代信息组织与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以解决各种环境下信息的有效组织与检索问题;本专业研究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信息化企业竞争力的培育问题和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将传统的管理信息系

统(MIS)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开发(CAD)、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指导下,采用数据库、人工智能、多媒体、多元化信息集成等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各类企业设计、开发各种能够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企业的高、中层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或者通过继续学习能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的研究型人才。 2.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发展趋势和现代技术分析方法;具有在企业(公司)中从事调查研究、分析决策、组织管理或者在高等学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中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 3.此外,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并鼓励学习第二门外国语(达到初级以上水平)。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专业详细介绍

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专业具备能力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达到相当于全日制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的水平,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高等法律专门人才。 二、河南电大法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具有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行政执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高等法律专门人才。 三、中央电大法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一)、课程介绍 课程共分为7部分,分别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综合实践、补修课。 (二)、公共基础课详细介绍 1、统设必修课: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英语Ⅱ(1)、英语Ⅱ(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2、选修课:大学语文(1)、大学语文(2)、英语Ⅲ(1)、英语Ⅲ(2)、学位论文指南。 (三)、专业基础课详细介绍 1、统设必修课:中国法制史、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

2、选修课: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涉外经济法总论。 (四)、专业课介绍 1、统设必修课:劳动法学、合同法、法律文书。 2、选修课:证据学、婚姻家庭法学、税法、国家赔偿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商法与实务、竞争法、公司法、财政金融法、现代产权法律制度专题等 (五)、专业拓展课 财务管理、期货交易实务、商务谈判实务、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管理综合专题、房地产评估等。其中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与现代管理综合专题为相似课程。 (六)、通识课详细介绍 通识课设置及通识教育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识课模块课程不得免修免考;已取得电大毕业证书的学生,若再次注册学习电大相关专业,原修专业已注册过的通识课程,在新修专业中不得再次注册学习(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此类课程将不能实现注册)和申请办理课程免修免考,此模块最低毕业学分通过修读本模块的其他通识课程获得. (七)综合实践课详细介绍 综合实践课由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组织实施。该环节不得免修。 (八)、补修课

农村医学教学计划与大纲

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一、培养目标农村医学专业中等学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的高素质初级卫生技术人员。毕业后能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事对常见病的防治、卫生保健、防疫及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工作。二、培养标准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能掌握本专业人才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防治多发病、常见病的实践技能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业务要求1.具有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2.具有农村医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应用农村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展乡村预防、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3.具有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老

年保健、营养指导、健康检查、急救、慢性病的农村社区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工作的能力。4.具有流行病学调查的一般知识和能力。5.具有制定乡村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6.具有对乡村常见病及危重症的初步诊治能力。三、修学年限修学年限:三年学科门类:医药卫生类总学时: 2864 四、课程设置学分计算 1.课程设置由5个模块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毕业实习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包括拓展模块1(基础课程)、拓展模块2(社科人文课程)、拓展模块3(专业相关课程)。2.学分计算(1)必修课程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必修课程(毕业实习另计)17学时计1学分。(2)毕业实习1周计1学分,共计48学分。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1.德育(136学时,其中理 论教学12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主要内容是职 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

中国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现状情况的总结]

中国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现状情况的总结] 乡村医生现状情况的总结乡村医生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 服务网络的“网底”,直接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医改在基层的持续发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乡村医生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低下等问题,仍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与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一、队伍现状截至目前,通州区共有在岗乡村医生891名(含2018年新上岗的38名农村医学生)。 1.年龄结构老化。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20岁。其中,60岁以上499人,占56%;45~60岁202人,占2 2.67%;35~45岁99人,占11.11%;30岁以下仅108人,占12.12%。全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在岗乡村医生已占到半数以上。 2.学历层次不高。本科学历仅8人,占0.89%;大专学历41人,占4.60%;中专学历362人,占40.62%;高中及以下学历497人,占55.78%。虽然对在岗乡村医生采取了中专学历补偿教育,但仍有五成以上的乡村医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 3.执业资格较低。具有执业医师资格17人,占1.90%;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85人,占9.53%;具有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188人,占21.09%;具有执业护士资格45人,占5.05%;具有乡村医生资格514人,占57.68%;新上岗农村医学生(试用期)59人,占6.62%。目前大部分乡村医生仍是持《乡村医生资格证书》执业。 4.收入待遇一般。全区乡村医生人均年收入约6.8万元(含各类保险补助及村卫生室运行经费等)。其中,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

体育课程设置

大坡坪学校落实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 安排的评价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确保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校严格执行和落实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并且做了大量的夯实工作,现对这一工作的展开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端正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减负提质工作落到实处。 二、确定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阳光 三、确定实施对象 全体学生 四、保证活动时间 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由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时间组成。具体安排如下:

1、早操:组织学生在每天早上起床后,开展15至20分钟的早操活动; 2、大课间:在每天上午第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25分钟的课间操,即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3、体育课:每周3节体育课; 4、课外体育活动:放学后组织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体育活动。 5、眼保健操:在每天上午第三节和第四节课之间和下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之间,一天组织学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 五、活动内容的落实 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身体练习的方式,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强健体魄。其活动内容应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各学校实际进行,做到既有规定项目,又有各校特色,同时,所开展的各种运动项目应达到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真正起到运动效果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早操的活动得到切实保障:广播体操或自编操、集体跑操等,以集体跑操为主; 2、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开展第一、二套中学生系列 广播体操、分班级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3、明确体育课内容:按照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4、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锻炼身体、达标争优”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踢

自考生选什么专业好

自考本科生报考前比较纠结的就是选择专业了,哪些专业比较实用? 一、自考本科生选择什么专业比较好 自考生选择报考专业,主要看自己的需要,如果只是为了拿到本科学历,那么选专业越简单越好,可以选择纯文科性质的专业,比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就是教育专业等等。这些专业需要记忆的东西多,主要是靠背,实践性不高。另外参加自考的考生大多是已经工作了的社会人员,或者是刚刚毕业步入社会的学生,可以选择和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专业,或者是结合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来考虑选择报考专业。这样就能有目标的学习,还能培养个人的专业素质。 二、自考本科哪些专业比较实用 1、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算是文科类专业,是需要考生背的,汉语言文学是为文字类工作打下基础的,所有的文字类的工作者都是以自身文字的基底来进行工作的。 2、会计专业

这是一个不过时的专业,基本上每个公司都需要一名会计从业者,所以有基础的自考生可以考虑下这个专业,或者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考生也可以学习。 3、学前教育专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均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 4、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熟练掌握室内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和装修施工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掌握室内室外环境设计的方法和技能,能根据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和剖面施工图;掌握电脑效果图技法,能正确制作电脑效果图;掌握装修材料及工艺,能进行工程管理和概预算。 5、商务英语专业 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英语人才,尤其是懂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有精通商务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特制定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 达到上述目标的具体要求是: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科学理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遵纪守法,热爱祖国。 2.学术型研究生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攻读的研究方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熟悉本研究方向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对相关学科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 4.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二级学科下设定。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注意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应考虑本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三、学习年限 我校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 学术型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5至4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5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至3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实习、实践、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研究生逾期不能毕业者,按《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精而新”的要求,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要重视专业基础学位课程的教学,加大其学时比重,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按宽口径原则设置课程。 政治理论课程和外语课程的设置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灵活性原则。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考虑财经院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应根据分类培养的需要,灵活设置学术类和应用类模块课程。学术类课程注重理论研究,应用类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3.个性化原则。根据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实际制订研究生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4.创新性原则。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司法实务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在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和法学教育、研究以及社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际规则; 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理论前沿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趋势; 3.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调查、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和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专业核心课程 宪法学、法学导论、法理学、刑法学(总论、分论)、民法学(总论、分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学、商法学、国际法、中国法制史、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律文书写作。 五、各类课程学分分配 1. 课程学分结构

2.开课规划 六、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修完本专业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获得14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学科基础课程18学分,专业核心课程45学分,专业拓展课程16学分,实践课程18学分,即可毕业,发给法学专业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一)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 1.必修课(41学分)

农村医学实习生自我鉴定

农村医学实习生自我鉴定 农村医学实习生自我鉴定篇一炎炎夏日,我们不畏酷暑;漫漫路途,我们勇往直前。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实践自我,锻炼自我的一个平台。而医疗服务则是作为医学院学生的实践内容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小组为了更好地实践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青春理想,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为了更好的关注外来务工人员,为他们送去社会温暖,所以我们结合自己专业,特为他们开展了大型体检义诊活动。 活动地点选在一家主要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私人服装厂企业。根据人员和地点的特殊性,我们分别进行了预防流感的宣传活动,及误伤后的急救技能和操作的传授活动,并向他们讲解了医疗健康和保健知识。 我们的活动受到了员工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义诊活动不仅向外来务工人员宣传了健康生活的理念,也进一步密切了外来务工人员与社会的关系。对我们而言,义诊活动使我们医学生有了可以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的机会,同时使我们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表达能力。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通过开展义诊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

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们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医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所以以后的实习课显得十分重要,而我们作为大二学生离实习还有一段时间,义诊就成为我们实习的第一个平台。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社会实践能让走出校园的我们,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加入到社会中。它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知识。同时,社会实践中有很多我们在学校里无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 (4)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学校体育以体育教学、课外锻炼、业余训练、运动竞赛等主要形式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手段。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的深化,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对体育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新调整,使体育课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体育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和勇于拼搏,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 二、课程设置内容及要求 1. 为1、2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本、专科学生必须修满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8 个学分。任何学生不得免修。 体育学院公共课指导性计划(四年标准学程) ( 2007级开始执行,文/ 理本科适用)

2. 第1、2两个学期里,为体育素质课,以自然班形式授课。 3. 第3、4两个学期里,以学生自主选课形式授课,开设的课程有: 男女生: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和保健。 4. 对部分身体特型和病、残、弱和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为主的适 应性体育课程。 三、课程结构 1.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不同体质学生的需要。 2. 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每学期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的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布置课外练习。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3、4学期实行学生自主选课方式教学。 四、考核与评分标准 1.一年级设体育素质课,以速度、灵敏、柔韧、力量和综合练习项目为主,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素质训练。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50米和立定跳远。 2.二年级设体育选项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和保健项目为主。考核各专选的内容。

自考专业介绍

自考专业介绍 1.经济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主与法治建设需要,德才兼备、具备并能胜任法律实务工作要求的大学本、专科层次应用型与复合型法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律师司务所从事相关的法律工作,会计、审计事务所、证券所以及企事单位从事法务等工作;国际贸易企业从业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与经济法工作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实践中熟练、灵活应用,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能适应经济建设需要,与国际接轨的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到政府有关部门等单位从事人才发展规划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 3.生物制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基本技能;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工艺设计、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生物制药企业、药品检验、医药管理部门,从事生产、销售、质量控制、技术管理、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4.药物制剂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各种制药企业、药品检验、医药管理部门,从事生产、销售、车间管理、新药物剂型开发等工作。

5.项目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项目融资、成本、风险、质量、时间、软件等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实现中国项目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就业方向:从事建筑企业、工业企业、农业工程、物流企业、房地产开发、科研院高校和政府管理部门等工作。 6.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的专业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 7.护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省、市级医疗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及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 8.公司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公司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就业方向:能在公司、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9.法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各种法学知识,熟悉我国各项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的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咨询等法律工作。

研究生课程设置

软件学院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创新性、复合性和工程性,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技能培训课程、项目管理课程等。为加强软件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要求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课程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0学分) 1.自然辩证法(60610012)2学分(考试)2.外国语(60648003)3学分(考试)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82558001)1学分(考查)4.学科前沿讲座(69998012)2学分(考查)5.基础理论课(不少于3学分) ●组合数学(74100043)3学分(考试) ●经济数学(74100093)3学分(考试) ●工程硕士数学(60428004)4学分(考试) 6.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算法分析与设计(74100033) 3学分(考试) ●面向对象技术与应用(74100012) 2学分(考试) ●软件项目管理(84100062) 2学分(考试) ●软件体系结构(74100152) 2学分(考试) ●软件过程改进(84100072) 2学分(考试) ●计算机网络技术(74100022) 2学分(考试)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74100102) 2学分(考试) ●软件测试技术(74100132) 2学分(考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74100172) 2学分(考试) ●软件度量技术(74100142) 2学分(考试) ●数据库管理技术(74100062)2学分(考试) ●软件平台与中间件技术(74100082)2学分(考试)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4100072)2学分(考试) ●软件需求工程(84100102)2学分(考试)(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2学分。可用必修课程中的专业课代替,

《全国高等职业 专科 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 要(试行) 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对体育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体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体育素养与健全人格养成,提高职业准备水平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教育、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态度。 第四条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及高职高专的专业特性制定的。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知识素养、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观赏能力,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设置与结构 第五条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列入课表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