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地分组
- 格式:doc
- 大小:283.00 KB
- 文档页数:13
齿轮检验的3个公差组一般厂家检验ff、Fβ、Fr、Wk、ΔW,欧洲厂家主要要求检测Fi″、fi″、Fr、Wk。
还有一个隐含要求,就是装配后噪音要小。
1、齿轮的检测有三方面要求:传递运动的精确性、平稳性、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2、这三个公差组各有数个检测项目,按国标要求每个公差组只检一项或两项(当然不是随意选)一般情况下设计者会给出每个公差组的精度等级和需检测的项目。
3、但有时图纸上会给出数个项目或只给精度等级和标准,这种情况下个人认为最好和设计沟通一下,看对方有什么要求,否则你费了半天劲可能人家一句话你就得从头再来。
若设计没什么要求那你可以按标准要求每个公差组检一项或两项就可以了,记住是按照标准要求,不是自己随意挑的。
4、个人感觉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每一公差组检FP或公法线变动和FR,第二公差组检Fα和FPT,第三公差组检Fβ。
纯属个人感觉没有依据。
5、除了这三方面的要求外,还有齿厚要求,当然这个是好检的,可测公法线或跨棒距。
渴望与大家一同进步,有愿意讨论的可加我QQ951666310,注明机械,或发邮件wzfsxx@一典型零件检测view09f4486fb84ae45c3b358ce1.html1.5齿轮的检测1.5.1 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只供学习与交流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5.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6.进行检测;7.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一典型零件检测1.5齿轮的检测1.5.1 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5.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6.进行检测;7.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只供学习与交流8.上交检测报告,进行评价。
齿轮各公差组的检验组及各项误差的公差数值
项目公差数值
第的Ⅰ检公验差组组ΔF i′ (用于4~8级精度)
ΔF iΣ″ (用于7~12级精度的直齿锥齿轮;用于9~12级精度的斜齿、
曲线齿锥齿轮)
ΔF P与ΔF PK(用于4~6级精度)
△F P(用于7~8级精度)
△F r(用于7~12级精度,其中7~8级用于中点分度圆直径大于1600mm
的齿轮)
F i′=F P+1.15f c
F iΣ″=0.7 F iΣC″
F P、F PK、F r在“齿轮各项误差
的公差值表”查取
第的Ⅱ检公验差组组Δf i′(用于4~8级精度)
Δf iΣ″(用于7~12级精度的直齿锥齿轮;用于9~12级精度的斜齿、
曲线齿锥齿轮)
ΔfΣK″(用于4~8级精度、纵向重合度e大于表“纵向重合度的界限
值”界限值的齿轮)
△f ptt与△f c(用于4~6级精度)
△f ptt(用于7~12级精度)
f i′=0.8(f Pt+1.15 f C)
f iΣ″=0.7 f iΣC″
fΣK″按表“周期误差的公差”
规定
±f ptt t按表“齿距极限偏差
±f ptt 值”规定
f c按表“齿圈跳动公差”规
定
第的Ⅲ验公组
差组的接触斑点*
表“接触斑点”规定可供参
考
注:*接触斑点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由设计者根据齿轮的用途、载荷和轮齿刚性及齿线形状特点等条件自行规定。
对齿面修形的齿轮,在齿面大端、小端和齿边缘处,不允许出现接触斑点。
注:主传动齿轮或重要的传动,偏上限选择;辅助传动或一般传动,居中或偏下限选择。
表2各类机器所用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范围机器类别机器类别精度等级精度等级汽轮机金属切削机床航空发动机轻型汽车载重汽车3 ̄63 ̄84 ̄85 ̄87 ̄9拖拉机通用减速器锻压机床起重机农业机械6 ̄86 ̄86 ̄97 ̄108 ̄11表3常用精度等级齿轮的加工方法及应用范围精度等级5级(精密级)6级(高精度级)7级(比较高的精度级)8级(中等精度级)9级10级(低精度级)加工方法齿面最终精加工齿面粗糙度Ra/μm应用范围效率(%)③在周期性误差非常小的精密齿轮机床上展成加工精密磨齿。
大型齿轮用精密滚齿滚切后,再研磨或剃齿0.8在高精度的齿轮机床上展成加工精密磨齿或剃齿在高精度的齿轮机床上展成加工不淬火的齿轮推荐用高精度的刀具切制。
淬火的齿轮需要精加工(磨齿、剃齿、研磨、珩齿)精密的分度机构用齿轮;用于高速、并对运转平稳性和噪声有比较高的要求的齿轮;高速汽轮机用齿轮;8级或9级齿轮的标准齿轮①①用于在高速下平稳地回转,并要求有最高的效率和低噪声的齿轮;分度机构用齿轮;高速减速器的齿轮;飞机、汽车和机床中的重要齿轮②①用于高速、载荷小或反转的齿轮;机床的进给齿轮;需要运动有配合的齿轮;中速减速器的齿轮;飞机、汽车制造中的齿轮②①对精度没有特别要求的一般机械用齿轮;机床齿轮(分度机构除外);特别不重要的飞机、汽车拖拉机齿轮;起重机、农业机械、普通减速器用齿轮、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并且在低速下工作的齿轮99(98.5)以上99(98.5)以上98(97.5)以上97(96.5)以上96(95)以上用展成法或仿型法加工用任意的方法加工不磨齿。
必要时剃齿或研磨不需要精加工12.5253.2 ̄6.31.600.8注:本表不属国家标准,仅供参考。
①Ⅱ组精度可以降低1级;②Ⅰ组精度可以降低1级;③括号内的效率是包括轴承损失的数值。
表4齿轮圆周速度与最低精度(Ⅱ组)的关系直齿斜齿(平行轴)最低精度Ⅱ组等级()ν≥1515>ν≥1010>ν≥66>ν≥22>ν≥3030>ν≥1515>ν≥1010>ν≥44>ν56789圆周速度ν/(m/s)注:本表不属国家标准,仅供参考。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的说明名词解释: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Fi′、FP、FPk Fi″、Fr、Fw 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fi′、fi″、ff ±fPt、±fPb、ff β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Fβ、Fb、±FPx 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测量齿轮3~5 一般用途减速器6~8 透平机用减速器3~6 载重汽车6~9 金属切削机床3~8 拖拉机及轧钢机的小齿轮6~10 航空发动机4~7 起重机械7~10 轻便汽车5~8 矿山用卷扬机8~10 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5~8 农业机械8~11关于齿轮精度等级计算的问题某通用减速器中有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副,模数m=4mm,小齿轮z1=30,齿宽b1=40mm,大齿轮2的齿数z2=96,齿宽b2=40mm,齿形角α=20º。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的说明名词解释: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 Fi′、FP、FPk Fi″、Fr、Fw 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 fi′、fi″、ff ±fPt、±fPb、ffβ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 Fβ、Fb、±FPx 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测量齿轮 3~5 一般用途减速器 6~8 透平机用减速器 3~6 载重汽车 6~9 金属切削机床 3~8 拖拉机及轧钢机的小齿轮 6~10 航空发动机 4~7 起重机械 7~10 轻便汽车 5~8 矿山用卷扬机 8~10 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 5~8 农业机械 8~11关于齿轮精度等级计算的问题某通用减速器中有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副,模数m=4mm,小齿轮z1=30,齿宽b1=40mm,大齿轮2的齿数z2=96,齿宽b2=40mm,齿形角α=20º。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1) 精度等级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参见齿轮传动精度等级选择(2) 齿轮检验与公差根据齿轮副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选定检验组来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
(3) 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接触班点位置和大小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四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
(4) 齿轮侧隙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应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 nmax(或j tmax)与最小极限侧隙j nmin(或j tmin)来规定。
中心距极限偏差(±f a)按“中心距极限偏差”表的规定。
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E ss及下偏差E si从齿厚极限偏差表来选用。
例如上偏差选用F(=-4f Pt),下偏差选用L(=-16f Pt),则齿厚极限偏差用代号FL表示。
参看图“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
若所选用的齿厚极限偏差超出齿厚极限偏差表所列14种代号时,允许自行规定。
(5)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齿距累积公差F P及K个齿距累公差F PK齿向公差Fβ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轴线平行度公差中心距极限偏差(±f a)齿厚极限偏差接触斑点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形公差F f齿距极限偏差(±f Pt)基节极限偏差(±f Pb)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齿坯基准面径向和端面跳动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圆柱直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6) 图样标注在齿轮零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
标注示例a) 齿轮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其齿厚上偏差为F,下偏差为L:b) 第Ⅰ公差组精度为7级,第Ⅱ、Ⅲ公差组精度为6级,齿厚上偏差为G,齿厚下偏差为M:c) 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4级,其齿厚上偏差为-330μm,下偏差为-405μm: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按机器类型选择按速度、加工、工作条件选择注: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齿距累积公差(FP)及K个齿距累积公差(FPK)值注:1. F P和F PK按分度圆弧长L查表:查F P时,取L=πd/2=πm n z/2cosβ;查F PK时,取L=Kπm n/cosβ(K为2到小于z/2的整数)。
轮齿的失效形式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 129 更新时间:2006-7-18正常情况下,齿轮的失效都集中在轮齿部位。
其主要失效形式有:● 轮齿折断整体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这是因为轮齿相当于一个悬臂梁,受力后其齿根部位弯曲应力最大,并受应力集中影响。
局部折断,主要由载荷集中造成,通常发生于轮齿的一端(图18-1a)。
在齿轮制造安装不良或轴的变形过大时,载荷集中于轮齿的一端,容易引起轮齿的局部折断。
图18-1 轮齿的失效形式a)局部折断b)齿面点蚀c)齿面胶合d)磨粒磨损e)塑性变形齿轮经长期使用,在载荷多次重复作用下引起的轮齿折断,称疲劳折断;由于短时超过额定载荷(包括一次作用的尖峰载荷)而引起的轮齿折断,称过载折断。
二者损伤机理不同,断口形态各异,设计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般地说,为防止轮齿折断,齿轮必须具有足够大的模数。
其次,增大齿根过渡圆角半径、降低表面粗糙度值、进行齿面强化处理、减轻轮齿加工过程中的损伤,均有利于提高轮齿抗疲劳折断的能力。
而尽可能消除载荷分布不均现象,则有利于避免轮齿的局部折断。
为避免轮齿折断,通常应对齿轮轮齿进行抗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
必要时,还应进行抗弯曲静强度验算。
● 齿面点蚀轮齿工作时,其工作齿面上的接触应力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脉动循环应力。
齿面长时间在这种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微小的金属剥落而形成一些浅坑(麻点),这种现象称为齿面点蚀(图18-1b)。
齿面点蚀通常发生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
实践证明,点蚀的部位多发生在轮齿节线附近靠齿根的一侧。
这主要是由于该处通常只有一对轮齿啮合,接触应力较高的缘故。
提高齿面硬度,降低齿面粗糙度值,采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以及进行合理的变位等,都能提高齿面抗疲劳点蚀的能力。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其齿面硬度。
为了避免出现齿面点蚀,对于闭式齿轮传动,通常需要进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齿面胶合齿面胶合是相啮合轮齿的表面,在一定压力下直接接触发生粘着,并随着齿轮的相对运动,发生齿面金属撕脱或转移的一种粘着磨损现象(图18-1c)。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1) 精度等级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参见齿轮传动精度等级选择(2) 齿轮检验与公差根据齿轮副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选定检验组来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
(3) 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接触班点位置和大小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四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
(4) 齿轮侧隙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应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 nmax(或j tmax)与最小极限侧隙j nmin(或j tmin)来规定。
中心距极限偏差(±f a)按“中心距极限偏差”表的规定。
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E ss及下偏差E si从齿厚极限偏差表来选用。
例如上偏差选用F(=-4f Pt),下偏差选用L(=-16f Pt),则齿厚极限偏差用代号FL表示。
参看图“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
若所选用的齿厚极限偏差超出齿厚极限偏差表所列14种代号时,允许自行规定。
(5)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齿距累积公差F P及K个齿距累公差F PK齿向公差Fβ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轴线平行度公差中心距极限偏差(±f a)齿厚极限偏差接触斑点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形公差F f齿距极限偏差(±f Pt)基节极限偏差(±f Pb)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齿坯基准面径向和端面跳动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圆柱直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6) 图样标注在齿轮零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
标注示例a) 齿轮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其齿厚上偏差为F,b) 第Ⅰ公差组精度为7级,第Ⅱ、Ⅲ公差组精度为6级,齿厚上偏差为G,齿厚下c) 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4级,下偏差为L:偏差为M:其齿厚上偏差为-330m,下偏差为-405m: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按机器类型选择按速度、加工、工作条件选择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测量齿轮3~5一般用途减速器6~8航空发动机4~7起重机械7~10透平机用减速器3~6载重汽车6~9轻便汽车5~8矿山用卷扬机8~10金属切削机床3~8拖拉机及轧钢机的小齿轮6~10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5~8农业机械8~11注: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齿距累积公差(FP)及K个齿距累积公差(FPK)值mL(mm)精度等级大于到 5 6 7 8 9 10-11.2 20 32 50 80 160 11.220325080160315710121416202811162022253245162228323645632232404550639032455663719012545638090100125180注:1. F P和F PK按分度圆弧长L查表:查F P时,取L=d/2=m n z/2cos;查F PK时,取L=K m n/cos(K为2到小于z/2的整数)。
2. 一般对于F PK,K值规定取为小于z/6(或z/8)的最大整数。
齿向公差(F)值m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值m齿 向 公 差(F)值 m轴 线 平 行 度 公 差x 方向轴线平行度公差 f x=FF 见表“齿向公差F 值”y 方向轴线平行度公差 f y=0.5F中心距极限偏差(±fa)值m500630355587630 800 1000 12508001000125016004045526262708297100115130150齿厚极限偏差C=+1f Pt G=-6f Pt L=-16f Pt R=-40f PtD=0H=-8f Pt M=-20f Pt S=-50f PtE=-2f Pt J=-10f Pt N=-25f PtF=-4f Pt K=-12f Pt P=-32f Pt注:对外啮合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 wms=E SS cos-0.72F r sin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E wmi=E Si cos+0.72F r sin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E wm=T S cos-1.44F r sin接触斑点接触斑点精度等级5678910按高度不小于%55(45)50(40)45(35)40(30)3025按长度不小于%807060504030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值m分度圆直径mm法向模数mm 精度等级大于到5678910径向综合公差值(Fi″) m齿形公差(Ff)值m齿距极限偏差(±fPt)值m基节极限偏差(±fPb) 值m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i″值m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注:①当三个公差组的精度等级不同时,按最高的精度等级确定公差值。
②若顶圆不作测量齿厚的基准,尺寸公差按1T11给定,但不大于0.1m n(1T11查表“标准公差数值”)。
齿坯基准面径向跳动* 和端面圆跳动公差m注:*当以顶圆作基准面时,本栏就指顶圆的径向跳动。
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推荐值m基准孔或轴0.2,0.40.80.8,1.6 1.6 3.2 3.2注: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0=20°,ha*=1)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6431.56551.56631.56701.56751.56791.56831.56861.56881.56901.56921.56941.56951.56961.56971.06161.05601.05141.04741.04401.04111.03851.03621.03421.03241.03081.02941.02811.02681.0257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1.57061.01191.01171.01141.01121.01101.01081.01061.01051.01021.01011.01001.00981.00971.00951.00941.00921.0091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57071.00641.00641.00631.00621.00611.00611.00601.00601.00591.00591.00581.00581.00571.00571.00561.00561.00551.00551.00541.00541.00531.00531.00531.00521.00521.00511.00511.00501.00501.00491.00491.00491.004825261.56981.02471.0237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1.57071.00901.00881.00871.00861.00851.00841.00831.00811.00801.00791.00781.00771.00761.00751.00741.007427281.56991.02281.022029 1.5700 1.021330311.57011.02051.0199323334351.57021.01931.01871.01811.017636371.57031.01711.01673839401.57041.01621.01581.015441 1.5704 1.015042 431.01471.014385868788899091929394951.00731.00721.00711.00701.00691.00681.00681.00671.00671.00661.00651291301.00481.004744454647484950 511.57051.01401.01371.01341.01311.01281.01261.01231.0121131132133134135140145150齿条1.57081.00471.00471.00471.00461.00461.00441.00421.00411.0000注:1. 用成形铣刀加工齿轮时,标注和测量分度圆弦齿厚和弦齿高;用范成法加工时,可以标注或测量固定弦厚和弦齿高。
2. 对于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使用本表时,应以当量齿数z d代替z(斜齿轮:z d=z/cos3b;锥齿轮:z d=z/cos)。
z d非整数时,可用插值法求出。
3. 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齿厚极限偏差代号II组精度法向模数分度圆直径≤8080~125125~180180~250250~315315~400400~500500~630630~800800~100051~3.5LM LM LM MN MN NP NP NP NP NP3.5~6.3JK KL KL LM LM LM MN MN MN NP6.3~10JK JK KL KL LM LM LM LM LM MN10~16JK KL KL LM LM LM LM MN 61~3.5JK JL JL KM KM LN LN LN LN LN3.5~6.3GJ HK HK JL JL KM KM LN LN LN6.3~10GJ HK HK HK HK JL JL JL KM LN10~16GJ HK HK HK HL JL KM KM 71~3.5HK HK HK HK JM KM JL KM KM LN3.5~6.3GJ GJ GJ HK HK HK JL JL KM KM6.3~10GJ GJ GJ GJ HK HK HK HK JL KM10~16GJ GJ GJ HK HK HK HK JL 81~3.5GJ GJ GK HL HL HL HL HL JM JM3.5~6.3FH GJ GJ GJ GJ GJ HK HK HL HL6.3~10FH FH FH GJ GJ GJ GJ GJ HK HL10~16FH FH GJ GJ GJ GJ GJ 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