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

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

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

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

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地分组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1) 精度等级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参见齿轮传动精度等级选择 (2) 齿轮检验与公差根据齿轮副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选定检验组来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3) 齿轮副 的检验与公差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接触班点位置和大小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四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4) 齿轮侧隙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应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 nmax(或j tmax)与最小极限侧隙j nmin(或j tmin)来规定。中心距极限偏差(±f a)按“中心距极限偏差”表的规定。 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E ss及下偏差E si从齿厚极限偏差表来选用。例如上偏差选用F(=-4f Pt),下偏差选用L(=-16f Pt),则齿厚极限偏差用代号FL表示。参看图“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若所选用的齿厚极限偏差超出齿厚极限偏差表所列14种代号时,允许自行规定。 (5)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 齿距累积公差F P及K个齿距累公差F PK齿向公差Fβ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 轴线平行度公差中心距极限偏差(±f a)齿厚极限偏差接触斑点 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形公差F f齿距极限偏差(±f Pt) 基节极限偏差(±f Pb)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 齿坯基准面径向和端面跳动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圆柱直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 (6) 图样标注 在齿轮零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标注示例 a) 齿轮三个公差组精度 同为7级,其齿厚上偏差为F,下偏差为L: b) 第Ⅰ公差组精度为7级,第Ⅱ、Ⅲ公 差组精度为6级,齿厚上偏差为G,齿厚下 偏差为M: c) 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4级, 其齿厚上偏差为-330μm,下偏差为 -405μm: 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按机器类型选择按速度、加工、工作条件选择 注: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

Q未注公差的极限偏差(正文)分析

Q 徐州徐工特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XGT 0103-2003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极限偏差 2003-9-10发布2003-9-15实施 徐州徐工特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发布

QJ/XGT 0103-2003 前言 本标准制定了非配合尺寸未注公差的极限偏差。根据企业标准的实用性,本标准部分采用了行业标准JB/T 5936-1991《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JB/T 5943-1991《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以及JB/T 4381-1999《冲压剪切下料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的内容。本标准包含一般公差的定义、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值。 本标准由研究所与技术处提出。 本标准由总师办标准化室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广荣。 审核:苏云山 批准:高晔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极限偏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图样中未注公差的等级和极限偏差。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和非金属切削加工中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金属板材的剪切、气割下料件的尺寸,也适用于冲压加工中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2 引用标准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JB/T 4381-1999 冲压剪切下料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JB/T 5936-1991 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5943-1991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3 定义 一般公差是指在车间一般加工条件下可保证的公差。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在该尺寸后不需注出极限偏差值。 4 金属切削加工件未注公差的极限偏差 4.1根据孔加、轴减、长度尺寸取双向公差的原则,金属切削加工件未注公差的极限偏差,孔径的内尺寸按H14级选取,轴径的外尺寸按h14级选取,长度尺寸按JS(js)14(±1/2 IT14)级选取,其数值见表1(IT14级标准公差)。 4.2盲孔钻孔深度未注公差的极限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mm a.深≤50mm时,极限偏差为+3.0 b.深≥50mm时,极限偏差为+5.0 mm 5 剪切下料件未注公差的极限偏差 5.1剪切下料件未注公差的加工精度,按JB/T 4381-1999中B级的规定,用于12mm

常用公差配合 标准公差等级 极限偏差

H9/d9 转动灵活,间隙很大的配合,液体摩擦情况尚好。用于温度变化大,高速或轴颈压力大的转动配合,如一般通用机械中的平键连接,柴油机活塞环与环槽宽度,空压机活塞与压杆,热工仪表中精度较低的孔与轴,滑动轴承及较松的皮带轮等的配合。 H8/f7中等间隙、液体摩擦良好的转动配合。适用于中等转速及中等轴颈压力的一般精度的传动,也可用于易于装配的长轴或多支承的中等精度的定位配合。如机床中轴向移动的齿轮与轴,木工机械中轴与衬套,蜗轮减速箱轴承端盖与孔,离合器活动爪与轴等的配合 H7/g6间隙很小,适用于有一定的相对运动,不要求自由转动,并且精度高的定位要求的配合,也适用于转动精度高,转速不高,以及转动时有冲击,要求一定的同轴度或紧密性的配合。如机床的主轴与轴承,机床的传动齿轮与轴,中等精度分度头主轴与轴套,矩形花键的定心直径,可换钻套与钻模板,柱塞燃油泵的轴承壳体与销轴,拖拉机连杆衬套与曲轴,压缩机十字头销轴与连杆衬套的配合。 H7/h6 间隙较小,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定位配合,较好的同轴度,一般多用于常拆卸,或在调整时需要移动或转动的联接处,工作时滑动慢,导向精度高。例如,机床变速箱的滑移齿轮和轴,离合器和轴、钻床摇臂和立柱,风动工具活塞与缸体,往复运动的精确导向的压缩机连杆孔和十字头,橡胶滚筒密封轴上滚动轴承座和筒体的配合。 H8/h7 配合间隙极小,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配合,适用于较高导向精度,零件之间滑移速度很小的结合,当结合表面较长,形状误差较大,或者在变载荷时,为防止冲击及歪斜,通常可代替H7/h6使用。如柱塞燃油泵的调节器壳体和定位衬套,立式电机和机座,一般电机和轴承,缝纫机大皮带轮和曲轴的配合。 H7/k6 精密定位配合,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过渡配合,得到过盈的概率为41.7~45%,当基本尺寸至3mm时,得到过盈的概率为37.5%,同轴度精度相当高,拆卸方便,用手锤轻打即可装卸,用在冲击负荷不大的地方,如扭矩和冲击较大时,应加辅助件紧固。用于机床不滑动齿轮和轴,中型电机轴端与联轴器或皮带轮,减速器蜗轮和轴,精密仪器中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 H9/h9 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定位配合,零件装卸自由,加辅助件键、销等,可传递扭矩,工作时一般无相对运动,同轴度要求低。如齿轮和轴,皮带轮和轴,离合器和轴,滑块和导向轴,剖分式滑动轴承壳与轴瓦的配合。 H7/n6过盈较大的高精度定位配合,得到过盈的概率为77.7~82.4%,基本尺寸至3mm时,过盈概率为62.5%,平均过盈比H7/m6、M7/h6、H8/n7以及N8/h7都大。绝大部分均为过盈,极少有间隙。可以承受很大的扭矩、振动和冲击负荷,但均需加辅助紧固件,同轴度高,配合紧密性优良,拆卸困难,常用于不拆卸的结合。例如,爪型离合器和轴,链轮轮缘和轮心,蜗轮青铜轮缘和轮心,破碎机等振动机械中齿轮和轴,柴油机泵座和泵缸,压缩机连杆衬套和曲轴衬套,电动机转子内径与支架的配合。 H7/p6过盈定位配合,相对平均过盈为0.00013~0.002,相对最小过盈小于0.00043。基本尺寸至3mm时为过渡配合,过盈概率为75%。小过盈量的过盈配合,用于定位精度高,要求保证部件刚性及对中性,而对内孔承受压力无特殊要求,不依靠配合过盈量传递摩擦负荷的场合。如增加辅助紧固件,则可传递扭矩。是一种轻压配合,采用压力机压入装配,用于拆卸的轻型静联接,变形较小,精度较高的部位。如冲击振动、重负荷的齿轮和轴,压缩机十字头销轴和连杆衬套,柴油机缸体上口和主轴承瓦,凸轮孔和凸轮轴,轴和轴承孔等的配合 H7/s6中型压入配合中较松的一种过盈配合,基本尺寸大于10mm时,相对平均过盈为0.0005~0.0018,相对最小过盈为0.0004~0.00075,适用于一般钢件或用于薄壁件的冷缩配合;用于铸件能得到较紧的配合;用于不加紧固件的固定连接,过盈变化比较小,因此适于结合精度要求高的部位。此种配合应用广泛。例如,空气钻外壳盖和套筒,柴油机气门导管和汽缸盖,燃油泵壳体和销轴等的配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