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上科学知识要点

四上科学知识要点

四上科学知识要点
四上科学知识要点

四上科学知识要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

2、天气预报图中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3、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可以更好的认识天气。

4、(云量)、(降水量)、(温度)、(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5、(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温度)、(风速)、(风向)。

6、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要注意: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也可以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7、测量气温要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清晨)和(晚上)温度

最低,一天中(下午2时或午后)的气温最高。

8、看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平视)读

数。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看红旗的飘动方

向判断的风向,就是红旗飘动的(相反)方向

10、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只要

看箭头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最高等级为(12)级,最低为(0)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直筒)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雨量器的要求是(粗细均匀)。气象学家根据一大(24小

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0.1~9.9毫米的是小雨,10-24.9毫米是

(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100-249.9

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为特大暴雨。

15、自制雨量器的刻度纸条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直筒透明)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

16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24)小时的降水总量

17,(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在高空有冰晶组成的纤

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8积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

19、在我们简化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0”表示(无风),数字“1”表示(微风),

数子“2”表示《大风)。

20、27℃读作二十七(摄氏度)。

21、利用(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可以准确地观测天气。

2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

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

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二、溶解

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

滤纸的边缘。

2、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靠住(三层)

滤纸一侧。

3、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尽量靠近(烧杯内壁)。

4、在做过滤实验是需要(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

5、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6、(看不见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不能过滤出米),就说明物质已经溶解。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7、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8、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我们选择(一份一份)地加。搅拌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到杯子(内壁)

9、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暴晒)、

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10、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需要(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和(火柴)。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11、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燃着的(火柴)点燃。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酒精灯,然后在(重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打不开。不能用(酒精灯)为

另一个酒精灯对火,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

酒精灯(对火)

12.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14、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然后在太阳下暴晒就能将海水中的食盐分离提取出来

15、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35)克食盐

16、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17、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8、“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中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19、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

等气体

20、水中的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2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2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三、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代表音叉每秒振动的(次数),小音叉声音(高),大音叉声音

(低)。同一只音叉的声音高低(不会)发生变化,声音强弱(会)发生变化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

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

4、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大人的声音(低),小

孩的声音(高),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

5、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不是同一回事

6、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声音是向(四

面八方)传播的

7、收音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

8、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从话筒传到听筒。

9、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调,钟罩里闹钟铃声(越来越轻)

10、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空气),所以不能在月球上直接对话。

11、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桌面)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12、(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13、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有(耳道):中耳有

(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

中耳;鼓膜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是将振动转化

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述

15、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6、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1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18、(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月球上,因

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相互对话,他们是通过(无线

电设备)来进行通话的。

19、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20、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者音频播放器

2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高),拉得松,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22、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低):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弱),

用力拨动时声音(强)

幅度大声音强,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敲声音强,轻轻敲声音弱。振动快声音

高,振动慢声音低。皮筋紧声音高,皮筋松声音低。细短少声音高,粗长多

声音低

四、我们的身体

1、从外形上看,人体左右成对称结构,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

们的(内脏器官)。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

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

蒸气增加,但(氮气)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

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除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流出)心脏,心肌舒张,血液(流回)心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肝、小肠、大肠)。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

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8颗、犬齿4 颗、臼齿20颗)三类。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

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氧气),需

要的能量来自(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口腔是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胃)里、

胃是暂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消化)和

(吸收)养分最重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

燥的被消化的食物粪便。

13、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4、老人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肺活量)增大,(心脏)强健。

四上科学知识要点

一、天气

1、天气( )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 )。

2、天气预报图中不同符号表示( )的天气。

3、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 )起来考虑,可以更好的认识天气。

4、( )、( )、( )、( )、( )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5、(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 )、( )、( )、( )、( )。

6、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要注意: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也可以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7、测量气温要选择( )的地方。通常情况下,( )和( )温度最低,一天中( )的气温最高。

8、看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 )上升或下降后,才能( )读数。

9、风向是指风( )的方向,由北向南吹吹来的是( ),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 )。看红旗的飘动方

向判断的风向,就是红旗飘动的( )方向

10、风向可以用( )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 )的方向,只要看箭头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 )。

11、我们可以用( )方位来描述风向。

12、( )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是测量风速的仪

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 )个等级,最高等级为( )级,最低为( )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14、(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 )。( )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雨量器的要求是( )。气象学家根据一大( )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0.1~9.9毫米的是小雨,10-24.9毫米是( ),25-49.9毫米是( ),50~99.9毫米是( ),100-249.9毫米是( ),大于250为特大暴雨。

15、自制雨量器的刻度纸条是用来( )的。( )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

16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 )小时的降水总量

17,( )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 )、( )、( )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是( ),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 ),在高空有冰晶组成的纤

细的雨状云是( )。

18积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 )天气。

19、在我们简化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0”表示( ),数字“1”表示( ),数子“2”表示()。

20、27℃读作二十七( )。

21、利用( )和( )可以准确地观测天气。

2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 )、( )、( )。当天空中

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 ),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 ),阴天时云

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 )

二、溶解

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 )

滤纸的边缘。

2、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玻璃棒( )。玻璃棒靠住( )

滤纸一侧。

3、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尽量靠近( )。

4、在做过滤实验是需要的( )、( )、( )、( )。

5、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 )的( )、( )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 )或( )的方法分离

6、( ),( ),( ),就说明物质已经溶解。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7、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

8、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我们选择( )地加。搅拌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到杯子( )

9、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 )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 )、放在( )里烧、放在酒精灯上( )等。

10、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需要( )、( )、( )、( )和( )。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让蒸发皿( )受热

11、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燃着的( )点燃。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灯帽( ) 酒精灯,然后在( )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打不开。不能用( )为

另一个酒精灯对火,不能用( )吹灭酒精灯的火焰。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 )

12.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 )或( )扑灭

1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 )、( )、( )有关

14、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然后在太阳下暴晒就能将海水中的食盐分离提取出来

15、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 )克食盐

16、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让它溶解

17、水中的气体是通过( )或( )溶解的

18、“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中溶解了大量的( )

19、水除了能溶解( )和( )外,还能少量地溶解( )、( )等气体

20、水中的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 )进行呼吸的

2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 )的

2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 )的方法进行分离

2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三个部分,( )的温度最高,( )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三、声音

1、音叉是一种( )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 ),数字代表音叉每秒振动的( ),小音叉声音( ),大音叉声音( )。同一只音叉的声音高低( )发生变化,声音强弱( )发生变化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 )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3、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

4、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大人的声音( ),小孩的声音( ),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5、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不是同一回事

6、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当(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声音是向( )传播的

7、收音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8、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到听筒。

9、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调,钟罩里闹钟铃声( )

10、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 ),所以不能在月球上直接对话。

11、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12、( )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13、人耳分为( )、( )、( )三部分。外耳有( ):中耳有( )和( );内耳有( )和( )。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中耳;鼓膜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是将振动转化

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表述

15、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

16、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 ),振动越慢,声音越( )

17、声音能在( )、( )、( )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 ),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 ),气体中传播的( )

18、(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相互对话,他们是通过( )来

进行通话的。

19、耳朵是我们的( ),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 )。

20、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者音频播放器

2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 ),拉得松,声音(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 ),轻轻拨,声音( )。

22、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 )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 ):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 ),用力拨动时声音( )幅度大声音强,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敲声音强,轻轻敲声音弱。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皮筋紧声音高,皮筋松声音低。细短少声音高,粗长多声音低

四、我们的身体

1、从外形上看,人体左右成对称结构,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 )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它( )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 )。

3、骨骼与( )、( )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交换,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 )减少了,( )和水

蒸气增加,但( )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 )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 )等废物,再排除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 )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 )心脏,心肌舒张,血液( )心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 )。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

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 )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 ),我们的牙齿可分为( )三类。门齿有( )食物作用:犬齿有()食物作用;臼齿有( )食物作用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 ),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 ),需要的能量来自( )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口腔是使食物( ),并消化少量( );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 )里、胃是暂存食物,( )、( )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 )和( )养分最重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 )中的( ),( )干燥的被消化的食物粪便。

13、口腔里的牙齿能( ),舌头能( ),唾液可以( )。

14、老人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 )粗壮,( )发达,( )灵活, ( )增大,( )强健。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科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显微镜的结构有: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通光孔、反光镜等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4.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5.微生物的种类:细菌、霉、病毒 6.常见的微生物: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7.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8.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微小,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9.细菌的功与过:①生产腐殖质②生产新的食物③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④有的细菌会致病 10.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13.酶的功与过 ①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②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③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能杀死一些细菌。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14.英国人胡克发现了细胞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15.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细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这些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二单元 1.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1519年9月-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进行了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 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 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 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 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 化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 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4、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5、(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6、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7、(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8、(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9、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 阿基米德定律。 1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1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5、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 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6、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1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 出浮力的大小。 1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20、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2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2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2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5、将马铃薯放在(清水)中,它会(沉)在水底,这表示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再将食盐不断的 加入清水中,不久马铃薯会从水底(浮上来). 2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27、“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28、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29、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最上层的应是油。 3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3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3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二、问答题: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 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2.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3.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 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就大,排开的水量小,受到的浮力就小 3. 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 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石块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放入水中会下沉。 4.制造一艘小船 1.相同质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船的发展史:木筏→独木舟→明轮船→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轮→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 1.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 2.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 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表。 4.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生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5.在同一条轨道上,小球运动时间短,表示运动快;小球运动时间长,表示运动慢 第6课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距离长短。 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3.两位同学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地点和出发时间都不相同,要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比较精准的方法是走相同的时间,测量走的距离。 4.不同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时,运动的距离长,表示运动快;运动的距离短,表示运动慢。 第7课时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过山车”时,需要先知道设计的具体要求。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 1.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其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oC表示。 5.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6.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7.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叫做量筒。一般用毫升做单位ml表示 8.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9.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10.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 1.通过研究不倒翁我们知道了物体上轻下重是不容易倒。(√) 2.1升等于1000毫升。(√) 3.只有统计图才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统计表格也可以反映。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少的一杯降温一定降的慢。(×)少的降温快。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放在液体中一段时间,当液柱静止后才能拿出来读数。(×)不能拿出来读数。 6.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7.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用手可以摸出袋子中的物品,所以说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手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正确答案:眼睛 9.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 10.科学是神秘而不可捉模的。( × )正确说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1.我们经常作的观察活动看起来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但是我们这样的研究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12.所有动物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 × )猫头鹰老鼠都不是 13.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不相同 14.充足气的皮球比没有充足气的皮球抛得高。(√ ) 15.所有的植物都开花。( × .) 不开花的植物有很多 16.小汽车的外型很光滑,是为了减少前进时空气的阻力。(√ )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科学每日一背 1.你知道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热水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最后降到与室温相同的温度。 2.说明一件你知道的仪器或设备,是延伸了人体的哪个器官,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听诊器是听觉的延伸,能听到更小的声音,显微镜是视觉的延伸,能观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

2017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运动着的世界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 3、(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4、在搜集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5、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类别)、(编号)、(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等。 二、动物运动会1、我们都喜欢动物,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跳跃动物、飞行动物、爬行动物、奔跑动物和游泳动物。 2、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观察动物的运动?(3个)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 3、我会模仿青蛙跳,你会模仿小鸟飞、兔子跳、乌龟爬、青蛙跳。 4、动物运动会上,老鹰、鸽子、麻雀、蝗虫和燕子可以进行飞行比赛;袋鼠、青蛙、跳蚤和兔子可以进行跳跃比赛。 5、给动物分类的标准有哪些?按动物的食物分:草食性的、肉食性的、杂食性的;按动物的外形分:有翅膀的、没翅膀的;按动物的生存环境分:在水中生存的、在陆地生存的、水陆两生的。 6 动物通过运动获得食物,逃避天敌的伤害,找到适合的生存环境。 7、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 多万种。 7、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飞行最高的是,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游速最快的是旗鱼。 三、生命在于运动1、你最喜欢的运动是跑、跳绳、散步,每天进行大约半小时的运动。 2、我们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所以,要提醒家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 3、对运动前后的身体状况进行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平静,否则对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比较就不够准确。 4、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发生扭伤。 5、运动后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经过长期运动,身高和体重都会增长,肌肉会变粗。 6、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 7、正常人的心跳次数比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慢)。 8、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就会有利于健康。 四、小吊车1、吊车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械。 人们利用它可以把比较重的物体提到高处。 2 小吊车臂是怎样工作的?答: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放松下牵引绳,拉紧上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3、我们人体的上臂是怎样运动的?答: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前臂向内收;当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时,前臂向外伸展 4、人体的运动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5、手臂的运动是肌肉收和放的结果。 6、请你举出仿生学的例子?根据的复眼发明了蝇眼照相机、根据蛋壳发明了薄壳建筑结构屋顶、根据草的叶子发明了锯、根据竹叶发明了筒形叶桥、根据蛇发明了机器蛇。 根据飞蓬草发明了车轮,根据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人造热眼,根据狗鼻子发明了电子鼻,根据萤火虫发明了日光灯。 7、飞机的飞行与鸟的运动方式相似,超声定位仪是在蝙蝠的启示下发明的,电子蛙眼是受青蛙的启示制造的。 8、机器蛇的作用:可以在有粉尘、有毒及战场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在地震、塌方以及火灾后的废墟中寻找伤员;在狭小和危险条件下探测和疏通管道。 9、(仿生学)是人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的科学。 10、小吊车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绳子)有关。 11、2001 年10 月,我国第一条(蛇形机器人)研制并实验成功。 又称(机器蛇)。 12、在(飞机)的发明过程中,无数科学家对鸟类进行了研究。 五、确定位置 1、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2、要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方向、距离。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下册复习资料总汇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

1.小车的运动 1.推和拉都会产生,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推力和拉力也有和。 2.说一说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为什么会使他后退呢? 用手推墙,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也会对小孩产生推力,使小孩后退。 3.小车在斜坡上为什么会自己向下跑? 因为重力的缘故,使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跑。 4.小车的运动和拉力和推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 器材:小车、细线、钩码、秒表等。 操作步骤 1.在操作台上从边缘到中央量取1米得距离。 2.用细线拴住小车,放到操作台的1米得标志处,细线的另一端垂到操作台下面,打个小圆环。勾上2个钩码。 3.小车放到1米标志处,在放小车的同时掐表;在1米结尾处按停小车同时掐表,记录时间。重复3次,取平均值。 4.勾上3个钩码,四个钩码,重复2.3.步。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拉力越大,小车越快。

程度的实验? 1)器材:木块,钩码,木板,弹簧秤,毛巾,细线等 2)步骤:A.将木块放到玻璃板上,用细线拴上木块,弹簧秤勾住细线,使木块匀速移动,读取弹簧秤的读数,并记录。反复3次取平均值。 B.将木块放到木板上,重复A.的步骤。 C.在木板上铺一层毛巾,重复A.步骤。 D.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3.跷跷板 1.天平是人们根据平衡原理制成的。主要结构包括、、、以及和等附属部件。 2.使用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使天平()。 A.左右两端平衡 B.先把砝码放在天平托盘上 C.偏向一端 3.使用天平时,取砝码必须用()。A.镊子 B.手 C.磁铁 4.请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纸板上找到一点,使它们能在直立的铅笔尖上保持平衡。 正方形的应该是在对角线的交点上。圆形的应该是圆心。 4.弹簧里的学问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基础知识(带答案)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2-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沉浮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 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11、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4、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5、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 18、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 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 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 (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概念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

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 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有关系吗 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没有关系。不同方向放臵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答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周期 一、概念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的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橡皮铅笔1只。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