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白酒的特点,名称和起源

中国白酒的特点,名称和起源

中国白酒的特点,名称和起源
中国白酒的特点,名称和起源

中国白酒的特点、名称和起源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我国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数这样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几年,国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数,有不少较大的酒厂,已试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市场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劲头小”。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好的品种了。白酒以前叫烧酒、高粮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烧酒?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

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兰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

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中国白酒的香型我国白酒的香型,目前被国家承认的只有5种:即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和其他香型。白酒的香型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发酵、设备等条件。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生产工艺、发酵方法和什么样的设备,就能生产什么样香型的酒。如:酱香型白酒是

采用超高温制曲、凉堂、堆积、清蒸、回沙等酿造工艺,石窖或泥窖发酵;浓香型白酒是采用混蒸续渣工艺,陈年老窖或人工老窖发酵;清香型白酒是采用清蒸清渣工艺和地缸发酵;米香型白酒是采取浓、酱两种香型酒的某些特殊工艺酿造而成;其他香型的酒如西凤、董酒、景芝白干等,其生产工艺也各有千秋。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浓香型白酒:亦称泸香型、五粮液香型,以泸州老窖特曲及五粮液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特点可用六个字、五句话来概括:六个字是香、醇、浓、绵、甜、净;五句话是窖香浓郁,清冽甘爽,绵柔醇厚,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浓香型白酒的种类是丰富多采的,有的是柔香,有的是暴香,有的是落口团,有的是落口散,但其共性是:香要浓郁,入口要绵并要甜(有“无甜不成泸”的说法),进口、落口后味都应甜(不应是糖的甜),不应出现明显的苦味。浓香型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窖香(乙酸乙酯),并有糟香或老白干香(乳酸乙酯),以及微量泥香(丁乙酸等)。窖香和糟香要谐调,其中主体香(窖香)要明确,

窖泥香要有,也是这种香型酒的独有风格,但不应出头,糟香味应大于香味,浓香要适宜、均衡,不能有暴香。清香型白酒:亦称汾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米香型白酒:亦称蜜香型,以桂林象山牌三花酒为代表,属小曲酒类。小曲香型酒,一般以大米为原料。其典型风格是在“米酿香”及小曲香基础上,突出以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与B-苯乙醇为主体组成的幽雅清柔的香气。一些消费者和评酒专家认为,用蜜香表达这种综合的香气较为确切。概括为: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甘冽,回味怡畅。即米酿香明显,入口醇和,饮后微甜,尾子干净,不应有苦涩或焦糊苦味(允许微苦)。其他香型酒:亦称兼香型、复香型、混合香型、属大曲酒类此类酒大都是工艺独特,大小曲都用,发酵时间长。凡不属上述四类香型的白酒(兼有两种香型或两种以上香型的酒)均可归于此类。此酒的代表酒——国家名酒董酒、西凤酒。口感特点:绵柔、醇甜、味正、余长,其特有风格突出。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生产,五粮液牌,大曲浓香60度、

52度、39度。五粮液酒无色透明,具有浓郁,纯画龙点睛的乙酸乙酯为主的酯类香气,味醇厚、甘美、净爽,香味谐调、回味悠久。五粮液是以优质高梁、梗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为主要原料,以小麦子制曲为粮化发酵剂,以稻壳为填充剂,用泥窖、续、固体发酵、混馏,再经贮存,精心勾竞兑调味而成的浓得型白酒,故名“五粮液”,是享誉国内餐的名酒之一。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至1995年先后共20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根据市场抽查,仿冒名酒以五粮液最多。真品五粮液商标用纸、印刷、色彩规范。“五粮液”三个字系用凹版印制,表面光滑,有凸出感,字体清晰,边缘不毛,字体线条无断裂,整体色彩饱和,套印准确,印刷精致商标上的净含量,酒精度、原料、厂名、厂址等铅印部分的各小字非常清晰。假“五粮液”商标印刷粗糙,“五粮液”三个字笔划有断裂。印刷用油墨光洁度不好,整体色彩不饱满,不均匀,字体边缘模糊,毛糙。再从酒瓶上看,真品玻璃系用高白料或普通白料制成,造型典雅,玻璃白净、透明、整体均匀精致无、无气泡、无褶皱,瓶上字体清晰端正。假酒酒瓶粗糙,有褶痕、气泡,瓶上的字也不清晰。“五粮液”瓶盖子的接口外(即锁口)衔接的是否平整、光滑。五粮液瓶盖上是否有防伪标记,标记是滞正规。五粮液瓶盖采用金属扭断盖,色彩为金色,光洁度好,盖顶印制该厂厂徽图案,周围字体清晰端

正,锁口平整光滑。瓶盖顶部有两项防伪措施:一是光刻,从1993年7月1日、10月1日起,分别在五粮液鼓型和晶质瓶盖顶部,打上激光光刻图案——五粮液酒厂厂徽,用10倍放大镜观察,清晰可见,线条因激光灼糊而略显黑色,用手或湿布无法擦掉;二是隐形喷码,从1994年1月1日起,在鼓形和晶质型五粮液瓶上使用暗喷,在紫外灯照射下,可见蓝色厂徽图案和“W·L·Y”(五粮液汉语拼音缩写),整个图案色彩均匀,线条清晰,轮廓清楚,没有断裂。开启瓶盖时,用于沿箭头方向稍加拧动即可旋开,绝无使用剪刀剪断撬开之必要。假冒五粮液酒瓶盖,图案、文字不端正,制作粗糙,使用铝材较薄,色彩暗淡,光洁度差。锁口工艺水平低,不平整光滑,甚至有的还有硬器挤压磕碰造成的凹痕迹。一些假冒五粮液酒瓶盖上也有仿制的防伪标识,但假冒光刻图案多为硬器挤压而成,图案及线条呈白色,线条模糊、有断裂,有的可用湿布擦掉,有极少数假冒喷码图案,有的线条之间连接不好而显模糊。1995年6月10日该厂推出五粮液高级防盗盖三防盖,高防改进型(红色),该盖系从意大利原装进口,其特点是酒液可从瓶口倒出,但不能回灌,盖身色泽鲜明,光洁度好,印有“五粮液”字样。在盖的上、下端有一拉带,拉带上有一金色铝质环。仿冒的五粮液红色防盗盖,色泽暗淡,光洁度差,盖身中部往往有一圈出的痕迹。用手触摸可以感觉到。在五粮液酒瓶上所贴的

标签背面,通过玻璃瓶观看时,可以找到用蓝色印章标出的生产日期。生产日期的年月日均以两位数字表示,中间以横线相连,如“96—01—20”。批号为85开头的6个数字串,其中第5与第6个数字间有一空格,如“85654 6”。大多数假酒所有标签印刷质量低劣,色形不匀、字体边缘模糊而不光挺,线条有断裂,注册商标标记R,外圆常有缺口,所用的印刷油墨无光泽,套色不齐,特别应注意的是“五粮液“三个大字的黑边与金底色是否密合,金色露在黑边之外是假标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铝盖与瓶口咬合不紧则是假酒的又一标志,有的甚至可以随意旋转,乃至倒置后会漏酒,标签背面的生产日期与批号,有的在生产日期中印上了“年、月、日”,而不是用横线隔开,有的以“1995”、“1996”表示年份。有的还用汉字标年、月、日,或用红色印章打印生产日期,这些都是假冒“五粮液”露出破绽。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在北京和昆明等地一些城市发现了仿冒“高防盖”的假酒,鉴别这些假的高防盖可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假盖色泽发暗,光洁度差,盖身中部往往有一圈出痕迹(用手摸可以感觉);二是盖上所印的字与塑料之间附着力很差,只要用指甲轻轻一刮,就会掉下来;三是瓶盖无法旋紧,可以不停地旋转。从1996年6月22日起,五粮液酒一律采用晶质刻花瓶,玻璃材质晶莹透明。而假冒五粮液玻璃瓶材质较差,瓶身往往有明显折皱和气泡,瓶身不端正,色调偏绿。

合格证鉴别:五粮液酒厂使用合格证,纸质厚实,为印金卡,正面印刷图案及文字清晰,背面盖有质检员印鉴章,假冒合格证的纸质粗糙,印刷模糊,色泽暗淡。五粮液的理化鉴别:52%、39%、35%均执行国家标准GB/T1078.1和

GB/T11859.1. 感官鉴别是区分真假五粮液酒的重要标准,五粮液酒的独特风格概括为: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在大曲酒中以酒味全面而著称。以上各项鉴别,只要有一项内容不符,即可判为假酒。从80年代以后,“五粮液”采取了一系列防伪措施,先后经历了从塑料盖热膜胶烫、一次性金属瓶盖、激光微刻加萤光隐形喷码、意大利三重防伪盖等四个阶段,这些防伪措施,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未能最终遏制造假者的仿冒手段。1996年9月,五粮液酒厂与美国3M有限公司合作,国内首家达成制作“3M回归反射防伪胶膜”协议,投资2亿元用于该项工程第一期建设,从而使“五粮液”防伪技术进入全国最新、最高档次。五粮液“3M回归反射防伪胶膜”是根据光的回归反射原理,在五粮液专用防伪酒瓶盖上,用光把直径为0.06mm的玻璃微珠,涂布在可视印刷品的表面上,形成特定的五粮液厂徽图案,并对印刷品的可视部分起到保护作用。消费者在自然光下,可以清晰地看到白底红字的五粮液防伪标记,然后用手持专用检测器巾近眼部,按动开并,通过检测器可看到原有红字五粮液标识隐去标识反射出耀

眼夺目的五粮液酒厂厂徽,真伪立即可辨。

白酒芳香浓郁,醇和软润,风味多样。我国的名白酒,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65度。根据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二种。原料配方凡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粮食类的高粱、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酒曲、酒母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

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所用设备 1.原料处理及运送设备。有粉碎机、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式输送机、送风设备等。2.拌料、蒸煮及冷却设备。有润料槽、拌料槽、绞龙、连续蒸煮机(大厂使用)、甑桶(小厂使用)、晾渣机、通风晾渣设备。3.发酵设备。水泥发酵池(大厂用)、陶缸(小厂用)等。4.蒸酒设备。蒸酒机(大厂用)、甑桶(小厂用)等。我国的白酒生产有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固态发酵的大曲、小曲、麸曲等工艺中,麸曲白酒在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故此处仅简述麸曲白酒的工艺。制作方法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

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应保持一段糊化时间。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白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6.入窖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

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

中国白酒分类基础知识

传统白酒基础知识 白酒的几种主要的香型: 1.酱香型酒:所谓酱香,就是用淀粉反复发酵时发出的—种酱香味。这种酒的特征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丰富醇厚,回味悠长,香而不艳,低而不淡。茅台酒就属此类酒的典型代表,且具有隔夜留吞、饮后空杯香犹存的特点。 2.浓香型酒:例如泸州特曲,五粮液酒属此类之代表,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它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很受消费者喜爱,这种香型酒在市面上较多,贵阳大曲、习水大曲,鸭溪窖酒等都属于浓香型白酒。江苏地方的三沟一河也都是这种酒。 3.清香型酒:这种香型的酒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的结合为主体香。它的主要特征是:清香醇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甘润爽口,具有传统的老白干风格。山西杏花村汾酒、河南宝丰酒是这类香型的代表。其它如特制黄鹤楼酒也是清香型白酒。 4.米香型酒:如桂林三花酒、冰峪庄园、西江贡、全州湘山酒、广东长乐烧等属于此类白酒,以清,甜、爽、净见长,其主要特征是: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冽,回味怡畅。如果闻香的话,有点象黄酒酿与乳酸乙酯混和组成的蜜香。 5.凤香型酒:如陕西凤翔的西凤酒,以乙酸乙酯为主,一定的乙酸乙酯香气为辅。 6.其它香型酒:不属以上四种香型而又没有给定香型名字的白酒,暂时统统划为其它香型白酒.如董酒(药香型)、平坝窖酒、匀酒、朱昌窖酒以及白云边、白沙液等许多好酒都属于其他香型,他们都有各自的特殊香味和特殊风格。 6.董香型:以贵州董酒为代表 白酒的香型分为五种: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它香型。(1993年国家又颁布了“兼香型”和“凤香型”)前四种香型比较成熟,趋于标准化和定型化。除前四种香型外,还有不少具有自己特点的好酒,其香气,口味、工艺不仅不同于已定型的香型酒,而又有自己特殊的工艺、风味。进而恰如其分的表达其香型名称,如董酒、西凤酒、白云边、白沙液等就是这样的酒,划归不到四个香型中去,只好暂时定为其它香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白酒香型的划分并没有最后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酿酒工业的发展,白酒的香型也必将更加丰富多彩。事实上,食品中,植物中的香味是多种多样的,酒的香味也会不断

中国秦腔界的“西北花脸王”李志翔

中国秦腔界的“西北花脸王”李志翔 他1996年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戏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梨园漫步》清唱一等奖;2000年他主演的《斩单童》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一等奖;他曾于2013年、201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春节晚会演唱《铡美案》和《十二生肖大拜年》;2016年11月,他还受文化部委托,应中国广播艺术团邀请去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参加中国海外春节晚会《魅力中国》;2016年参加歌剧《大汉苏武》荣获文华大奖;201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庆五一晚会“中国梦,劳动美”。他就是有中国秦腔界“西北花脸王”之美誉的陕西戏曲研究院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爱徒李志翔先生。 早就耳闻李志翔有中国秦腔界“西北花脸王”之美誉,当和他在渭源一个农家小院面对面时,深深地被他独特的脸型和打扮吸引住了:光头,脑袋稍大,微胖,黑色唐装,神采奕奕,满脸是戏,全身上下透着一股霸气和自信。

1963年,李志翔生于渭源县七圣乡(现属清源镇)年家河村贾家川社,五个姊妹中排行老大,父母皆为农民。他自幼酷爱秦腔艺术,先后在七圣小学、七圣中学读书。 1980年在七叔李德清动员下,考入了甘肃省定西市戏曲训练班,师承高发贵、王月平,主攻铜锤兼架子花脸表演,又受到著名二花脸演员刘茂森先生亲传。 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渭源县秦剧团,一待就是两年。先后在渭水源头的大大小小剧院演出过,只因农村户口,与转为正式干部无望,再加上生活的困顿,不得不回乡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并没有压垮他心中火热的追求,李志翔的心仍然飞翔在优美的秦腔旋律中。 时任定西文化处处长王洁武了解他的处境后关切地问他:“李志翔,你这样好的秦腔资质,蹲在地里,难道你不觉得可惜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在王洁武的帮助下,李志翔走进了定西市秦腔团,飞翔的梦想持续了10个春秋。 1994年是李志翔人生的转折期。那年他加盟青海西宁市秦剧团,参加宁夏西北五省省会城市演出,被《宁夏日报》誉为“江河源头第一黑头”“难得的花脸奇才”,深受广大戏迷的欢迎和喜爱。 1999年李志翔成为甘肃省秦剧团知名演员,2001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他不骄不躁,更加努力,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教诲,在艺术上层楼更上。由于长期的舞台实践,借鉴京剧之特长,使他的表演、唱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演唱吐字清晰,铿锵有力,把秦腔花脸“炸音”与“喉咀音”巧妙地与其他剧种中的花脸声腔结合在一起,使“龙音”与“虎音”参为一体。代表剧目有:《忠保国》饰

(完整版)中国白酒香型的来源及分类

中国白酒香型的来源及分类 一、白酒香型的来源 酒的风格是出色、香、味三大要素组成。按酒香的类别来划分乃情理之中。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谈到酒的香型,均就白酒而言。对其它的有色酒及洋洒,为什么又不以香来划分呢?因为有色酒,如葡萄酒,西方有一套完整的法规,从原料到工艺都严加规定。井在商标上注明,消费者可以识别。因此,世界各国均采用或借鉴其办法来进行管理。 白酒是我国的传统而独具的产品。酿造工艺丰富多采,酿制的酒风格千姿百态。为了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相互学习,做好评比,结合我国国情,于60年代中期,对我国白酒的香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对酒内香味成分的剖析,香气成分与工艺关系的研究,并经酿酒界和专家认可。于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实施按香型进行评比。自此。白酒的香型遂为国内广大消费者接受。 二、白酒香型的分类 目前,白酒的香型分为五种: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刑和其它香型。(1993年国家又颁布了“兼香型”和“凤香型”)前四种香型比较成熟,趋于标准化和定型化。除前四种香型外,还有不少具有自己特点的好酒,其香气,口味、工艺不仅不同于已定型的香型酒,而又有自己特殊的工艺、风味。单目前又不能拿出定性定量的数据说明其化学组分,划定成型,进而恰如其分的表达其香型名称,如董酒、西凤酒、白云边、白沙液等就是这样的酒,划归不到四个香型中去,只好暂时定为其它香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白酒香型的划分并设有最后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酿酒工业的发展,白酒的香型也必将更加丰富多彩。事实上,食品中,植物中的香味是多种多样的,酒的香味也会不断发展,不断增加,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酱香型白酒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 【摘要】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介绍了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研究了其深刻内涵,最后探讨了中国酒文化的现实意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酒文化研究的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国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起源与发展;内涵;现实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饮酒已经摆脱了单纯的食用价值,凝结了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创作,上升为一种饮食文化。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中国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具有很大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酒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刻的意义,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1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酒文化起源于酒的酿造,而民间对酒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例如仪狄酿酒,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战国策》中有这样的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杜康酿酒,《说文解字·巾部》中也有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这个说法在民间广为流行;酿酒始于黄帝时期,《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神农本草》载有酒的性味;酿酒与天地同时,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然而无论那种说法,都能说明我国的酿酒历史距今起码在四千年以上,当今的许多考古发现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不过现代观点认为酒是谷物自然发酵的产物,晋代江统《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或云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果酒和乳酒是第一代饮料酒,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水果中含有较多糖分,易自然发酵生成果酒;动物乳汁中含有蛋白质和乳糖,也易发酵成酒。商代出现了利用谷物糖化再酒化的酿酒技术;先秦时期,出现了活性微生物或其酶类的直接酿酒法;汉代发展了制曲技术并从西域引进了葡萄酒的生产;唐宋开始酿造果酒和药酒;元代出现了蒸馏法酿制的烧酒技术;明清时期,伴随着造酒业的进一步发展,酒度较高的蒸馏白酒迅速普及。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酒文化。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晶。 2 中国酒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国酒文化与礼仪 酒礼,是酒行为的礼节,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国秦腔演员简历3

中国秦腔演员简历(三) 全巧民 全巧民,国家一级演员,祖籍河南,1938年生于西安。著名秦腔花旦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49年进入西安易俗社学戏,是易俗社第14期学员,蒙师田少易,先后受教于王天民、凌光民、宋尚华、贺孝民、刘建中等先生。全巧民天资聪颖,学艺过程中,善于把前辈艺人的独创之处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舞台实践中。她勤奋好学,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修养,因而善于捕捉人物内心情感,所塑造的角色都十分得细腻传神。其表演具有鲜明的个性,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她善于用恰当的行腔、吐字细腻深刻的倾吐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通过娴熟的技巧表达出来,从而显露出自己所特具的风格。50年代以主演《貂禅》、《绿绮计》、《镇台念书》等戏脱颖而出。1957年梅兰芳、张蝶芬先生亲授《贵妃醉酒》。次年拜荀慧生先生为师,得其《豆汁计》真传。1958年参加三大秦班晋京演出时,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陈毅、贺龙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梅兰芳先生撰文对全巧

民扮演的贾莲香作了高度的评价。1959年参加陕西省戏曲演出团,赴13省市巡回演出,取得成功。 1960年参加电影《三滴血》拍摄,成功得塑造了妙龄少女贾莲香一角。她的唱腔细腻委婉,把一个聪明伶俐、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演的神情逼真、栩栩如生,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1981年随访日演出代表团出访日本,在东京、京都、奈良、大阪等城市演出《柜中缘》等戏,受到日本观众的好评。她主演的《三滴血》的电影版和舞台版均被制成VCD光盘、《貂禅》被录制成唱片向全国发行。 肖玉玲 肖玉玲,女,1939年12月生,陕西省长安县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工闺阁旦,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秦腔演员。曾任陕西省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演员学会会员,陕西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等。 肖玉玲1952年春考入原西安三意社学艺,其天赋条件较好,禀性纯真,学习刻苦,在名师姚鼎等先

中国白酒地特点、名称和起源

中国白酒的特点、名称和起源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我国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数这样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几年,国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数,有不少较大的酒厂,已试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市场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劲头小”。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好的品种了。白酒以前叫烧酒、高粮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烧酒?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

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公元834年)诗云:“自到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

浅谈中国中小白酒企业发展之路

浅谈中小白酒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目前,白酒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低端白酒品牌数量剧增、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市场极度细分、广告饱和、生产成本增加等等,对于依靠生产低端白酒生存的中小白酒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些企业运作市场中,一方面传统的促销组合已经无法有效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每个传统的营销层面上相互打压,终端站、价格战、成本战、促销战等等恶性竞争已经将这些中小白酒企业推向悬崖的边缘。 从白酒行业的分析,由于受国家的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的变化和生产成本的增加等等,不同类型的白酒企业都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险;从目标消费者角度分析,酒品的消费已经趋于多元化,一些白酒企业借健康理念大肆宣传,不断影响社会白酒的消费观,促进了社会对其它酒品的勇于尝试和接受。还有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对全国名牌和强势地方品牌的青睐越来越高;从竞争环境分析,中小白酒企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内忧主要是因为一些白酒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直接导致资源浪费、品牌乏力、流通混乱等等。随着全国性名牌完成对目标区域市场的中高档消费界面的重点突破后,便会跟进适合于地方市场的低价位流通产品,这将使得中小白酒企业的价格优势被大大削弱。外患则除了税赋外,还有最近几年黄酒、洋酒的市场争夺,而传统白酒自身又存在“低品质、高包装”等问题。这些竞争态势使得中小白酒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窄,最终迫使一

些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型、转行、甚至倒闭。 从而中国整个白酒市场的格局呈现的新格局,白酒品牌开始出现规模和竞争力量上的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那么中小白酒企业如何才能杀出一条自己的路呢? 首先,集中优势力量,做到区域为王。 集中资源,谋求在区域市场做深、做强和做精,建立差异化市场竞争力优势,是近年来众多中小品牌白酒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所在。作为中小白酒企业,从综合实力上还不具备全国市场都有覆盖的能力,只要某一区域市场具备领导者效应和竞争能力,这也是中小品牌白酒营销的必然趋势之一。安徽有迎驾、皖酒、金裕皖,河南有宋河、宝丰,江苏双沟、今世缘,山东则是景芝、泰山、百脉泉等。 对于许多中小白酒企业,可以围绕地方特色如典故、文化等来塑造特色文化,争取在地方打出第一品牌的旗号。例如山东济南趵突泉,将趵突泉白酒文化与济南市文化融为一体;景阳岗酒,使景阳岗酒文化与武松打虎的景阳岗区域文化相结合等等无不都带有鲜明的不可替代的地方个性文化特色。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就是让酒成为这个地区特色文化的一种象征,当人们需要表达这种文化、这种情感的时候,想到的载体就是象征这种文化的酒。当然,做区域市场离不开有效的战略定位和战术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区域市场和多大的区域市场竞争半径作为抢跑的据点,对以区域市场突破寻找成长机会至关重要。这涉及产品特点、品牌文化和企业整体综合实力,切不可茫然入迷。

酒水部基础知识(2、9)

酒水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一、什么叫做酒吧? 通常指给客人饮酒时放手或放酒用的长方形台。酒吧是指专门为客人提供酒水及饮用服务的场所。 二、酒吧具备的三个特征。 1、配备有一定数量的酒水并按一定的规律及性质存放及摆放。 2、配备有一定数量装载各种酒水的杯具及容皿。 3、配备有供应各数酒水必备的设备及用具。 三、酒吧的分类(可分五类酒吧) 1、主酒吧(也叫开放式酒吧)(OPANY BAR/ MAIN BAR ) ——是指客人直接面对调酒师,可坐在吧台欣赏调酒师调酒的过程及吧内酒架的名酒,主酒吧不但要装饰高雅,别致、美观,而且在酒水摆设和酒杯摆设中要创造气氛吸引客人来喝酒,操作要求高标准,其特点流动量大,周转快。 2、酒廊(LOUNGE) ——此类酒吧带有咖啡厅的形式,主要为客人提供各类饮品及各种小食并且在一定时间内播放轻音乐或有歌舞表演或其它表演是客人休闲的地方。包括二种:1、大堂吧2、音乐厅酒吧。 3、服务吧(SEVICE BAR) ——调酒师不需要直接面对客人,主要由服务员拿单来,见单出品,是新手的训练场地。 4、宴会吧(BANQUET BAR) ——根据宴会形式的大、小及档次的高低以及客人的需要或要求而设定的一个临时性酒吧。 5、外卖吧(CATERING BAR) ——是宴会吧的一种,其形式较特殊,在外卖的情况下按合理的地形位置及客人的要求摆设的一种临时性酒吧。 四、酒吧组织结构 酒吧经理——副经理——总调酒师——酒吧主管——领班——高级调酒师——初级调酒师——实习生

第二节 一、什么叫酒? ——是一种用水果、谷物、花瓣或其它含糖或淀粉的植物经过发酵、蒸馏等方法产生的一种含酒精的饮料。 二、什么叫酒精?(ETHY)又叫乙醇 ——是一种含糖的液体,它是将含有淀粉或糖份的物质经过发酵所产生的一种挥发物。 特点:无色透明、易挥发、消毒杀菌、发热助兴、易燃烧;冰点114℃沸点78.3℃基本上说任何含有25%—75%的乙醇,可以喝的液体,可以称之为酒精饮料。 三、什么叫酒度? ——酒精在饮料中的含量称为酒度。 四、酒的分类 1、按生产工艺分为:酿造酒、蒸馏洒、混合酒、这是国际流行的分法。 2、按生产原料可分为:果类、谷物类、果杂类。 3、按服务性质可分为:餐前、餐后、佐餐酒。 4、按我们国家商业习惯又可分为: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 五、什么叫做酿造酒? ——是一种在含有糖份的液体中加入酵母,经过发酵而成的含低度酒精的饮料(如:啤酒、葡萄酒、香槟、汽酒)。 六、什么叫蒸馏酒? ——是指把含有糖分的物质和谷物经过酵母发酵蒸馏或多次蒸馏而成的一种含高度酒精的饮料(如:中国白酒、国外烈酒等)。 七、什么叫混合酒? ——也叫配制酒是指将发酵酒和蒸馏酒按一定比例及配方加入不同药材或植物的根茎、叶或果实等材料,然后装入容器中密封起来或经过再蒸馏的方法而成的(如:餐前、餐后酒)。 八、什么叫开胃酒(APERITIF) ——开胃酒又称餐前酒,具有生津开胃增进食欲之功效,酒精度底,通常以葡萄酒或蒸馏酒作基酒,加入香料蒸馏而成,勿需发酵。 常见牌子:Campari , Martini , Pimm’s NO 1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 中国人爱酒,中国的文人更爱酒,嗜酒如命。会朋友吃饭要酒,勤于政事要酒,打通关系要酒,做文章要酒,做书法要酒,春风得意时要酒,悲苦自伤时要酒,平时自己自斟自饮也是无比的惬意,尤其是老人,大多数的老人们并不需要什么五粮液,什么茅台,如果能给他们一碟花生米,再来二两老白干,那便是老来人生得意之事。品了酒,也品了人生。中国被认为是酒的发源地之一,当然就的文化也是由来已久的,沉积千年的。这里我写亵谈酒的狂欢,也是取自醉酒后妄谈一切之意,亦不必为那些烦人的责任去承担什么,也不必去规规矩矩的写什么论文,谈到哪算哪,岂不自由,快哉! 中国的造酒技术甚早,那些史学家们大多认为源起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酒为何人所造呢?这恐怕是说法不一的,有“上天造酒”、“猿猴造酒”、“仪狄作酒”、“杜康造酒”等传说,但这毕竟是传说,我们很难知晓,即便知晓又有何用呢?曹孟德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以看得出来,酒的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功能的文化。一些事物的起源往往不必究的得那么甚之又甚,欧洲诸国各说我们的酒文化才是真正的酒文化,我们有“酒神”,这有什么必要呢?酒大体上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你说你早,我说我早,大家都有道理,因为我们都曾经经历过。在中国,我可以说我们中国人个个都是“酒神”。醉酒后的狂欢,是一个平等的话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地位、阶级的局限可以被忽视,人们可以纵欲,可以狂舞,一切都变得肆无忌惮,这就是酒的狂欢。然而酒的狂欢释放着人们天然的真意。仿佛我们忘记了痛苦。但仿佛又一说我们仿佛可以探得,中国的酒神仿佛就是远古的巫文化的代表--萨满。中国的祭祀少不了酒。王国维说:“盛玉亦奉神人之器谓之酉,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谓之醴,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中国上古时期,在祭祀中,萨满以之那迷狂的舞蹈,使人神相通,上古的人民享有这一份迷狂的崇拜。我们也可以从这嗅出“酒神”的味道来吧!这仿佛在屈原那光怪陆离的诗歌更能窥得一斑。 酒的狂欢,是一种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的心理相互妥协的载体。酒可以使人释放出早已郁积在心中的郁闷,显现真的自我;但也可使人堕落,甚至亡国。夏朝,仪狄发明旨酒(当然一说也有杜康),

秦腔现状及发展

突围之路——定西市秦腔剧团生存现状调查 作者:巩富强 ? 出自:戏里戏外唱人生浏览/评论:646/1 ? 日期:2009年3月22日 17:51 被称为大秦之声的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是我国最古老的优秀剧种之一,和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一样,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和磨砺之后形成的经典剧种,堪称国粹。秦腔自明朝中叶成熟以来,在近五百年时间里,便以它豪迈、粗犷、刚健的艺术风格风靡大西北,它把悲壮苍凉的韵味沉淀在西北人的血液里,成为西北人在黄土地上艰难生存挣扎的精神寄托,成长为这广袤、干旱、苦焦的厚土上一朵芳华勃郁的艺术奇葩。几百年来,它的一些经典剧目如《铡美案》、《金沙滩》、《五典坡》、《游西湖》等甚至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在许多边远山区的小山村,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头老太张嘴也能吼两声秦腔。然而物换星移、春秋代序,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信息爆炸、娱乐多元化的时代已悄然来临,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视机、网络的普及,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多样化,秦腔和全国其他剧种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剧目萎缩、表演团体生存艰难、演员流失、观众锐减,往日的辉煌已成昨日黄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好秦腔的人们忧心忡忡,有人甚至发出“救救秦腔”的呐喊。那么秦腔会不会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甚至消亡?在定西这样的贫困地区,秦腔的生存境遇如何?秦腔在人们的生活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振兴秦腔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定西市秦剧团、陇西县秦剧团、通渭县秦剧团、漳县秦剧团的负责人、演员,也随机采访了个别县文化局负责人及部分戏迷。在六七天的采访过程中,我对秦腔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惊讶于它恒久的艺术魅力留在老百姓心中的深刻印记,我感动于秦腔艺术家对艺术的执著献身精神和他们在困境中心怀振兴秦腔艺术的希望默默坚守的勇气,我心酸于从事秦腔演出的临时工们不得温饱的艰难生活状况,我忧伤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想看秦腔而不得的写满渴望的眼神……在这里,我忠实地记录下我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有识之士都来关注秦腔,为振兴秦腔而出谋划策。 回眸历史:秦声辉煌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骏马、烈风、黄尘、莽原,大西北苍凉雄浑的山川孕育了豪放粗犷的黄土汉子,他们如烈酒一样燃烧的野性同样需要艺术的导引与释放,于是秦腔便产生了。秦腔的演唱方式最震撼人心的便是那黑头大净高亢激越、苍凉雄壮的唱腔,那从胸腔里吼出来的钢音,或悲愤、或雄浑、或深沉,仿佛凝聚着摇天撼地的力量,将听众带进那苍凉广袤的黄土高原,生存挣扎的苦闷、黄沙卷地的苦情,都随着那秦声如烈风扫过荒原般远去,内心便如雪原般明净澄澈。因此秦腔是黄土高原上长出的艺术之花,是西北人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的民风的反映,更是西北人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题材多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往往大忠大奸、大善大恶、大喜大悲,泾渭分明,它潜移默化地滋养了西北人纯朴豪放、疾恶如仇的个性。加之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表演唱做并佳,又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观者如潮,深受西北地区人民的喜爱。尤其是乾隆年间,秦腔名伶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后,秦腔更是轰动京师、风靡全国,创造了秦腔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得到了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的指引下,秦腔这一古老的舞台艺术焕发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演出团体如雨后春笋

白酒基本知识

白酒基本知识(剪切) 什么是酒?概括来说:只要是含有酒精的饮料都可以称为酒。 什么是白酒? 白酒生产需要蒸馏,且白酒能点燃,故又名烧酒。 白酒是以含淀粉质或糖质为原料,加入糖化发酵剂(糖质原料无需糖化剂),经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 白酒是中国传统的蒸馏酒,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老姆酒、金酒并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 白酒的功用 传统认为白酒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活血通脉、增进食欲、消除疲劳,御寒提神之功效。 白酒有陶冶情操,使人愉快并有助兴的功能。 “酒为百药之长”,白酒可配制各种补酒或药酒,适量饮用,可起到健身和医疗的效果。 白酒也可以用作烹调的调料。 中国白酒之分类 白酒品种繁多,工艺和风味都各有特点。大致可分为: 一、按生产原料分: 1、粮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米及大麦等为原料酿制而成。出名及优良白酒中绝大多数为此 类酒。 2、薯干白酒:以甘薯、马铃薯及木薯等为原料酿制而成。薯类作物富含淀粉和糖分,易于蒸 煮糊化,出酒率高于粮食白酒,但酒质不如粮食白酒,多为普通白酒。 3、其它原料白酒:以富含淀粉和糖分的农副产品和野生植物为原料酿制而成。如大米糠、高 粱糠、甘蔗、土茯苓及葛根等。这类酒的酒质不如粮食白酒和薯干白酒。 二、按糖化发酵剂分: 1、大曲法白酒:以大曲(麦曲)(一种粗制剂,由微生物自然繁殖而成)作为酿酒用的糖化剂 和发酵剂。因其形状像大砖块而得名。酒醅经蒸馏后成白酒。具有曲香馥郁、口味醇厚、饮后回甜等特点。多为名酒和优质酒。但因耗费粮食,生产周期长等原因,发展受到限制。 2、小曲法白酒:以小曲(米曲)(相对于大曲而言,又因添加了各种药材而又称为药曲或酒药) 作为酿酒用的糖化剂和发酵剂。此酒适合气温较高的地区生产。具有一种清雅的香气和醇甜的口感,但不如大曲酒香气馥郁。 3、麸曲法白酒:以麸曲(用麸皮为原料,由人工培养而成。因生产周期短,又称快曲)为糖 化剂,酵母菌为发酵剂制成。以出酒率高,节约粮食及生产周期短为特点,但酒质不如大曲白酒及小曲白酒。 三、按香型分(目前国家公布的香型有12种): 1、浓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特点是窖香浓郁,绵甜甘洌,诸味协调,尾净余长。 2、酱香型白酒: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后味悠长,空 杯留香持久。 3、清香型白酒:以山西汾酒为代表,特点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后味爽净。 4、米香型白酒: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特点是米香纯正、清雅,入口绵甜,落口爽净,回味 怡畅。 5、凤型酒:以陕西西凤酒为代表,特点是醇香秀雅,醇厚甘润,诸味谐调,余味爽净。 6、兼香型:以湖北白云边酒为代表,特点是酱浓协调,优雅舒适,细腻丰满,回味爽净,余味 悠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7、药香型白酒:以贵州董酒为代表,特点是清澈透明,香气典雅,浓郁甘美,略带药香,谐调 醇甜爽口,后味悠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中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和特点

中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和特点 尽管禁酒令和酒驾在国家的要求下越来越严格,但其对白酒行业的影响似乎不甚明显,继2010财年各大白酒企业交出高歌猛进的成绩单后,2011年的上半年,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仍然没有止步。有时,我们这些身处行业中的人也不禁纳闷,禁令越凶,尝试的人反而越多,这到底是人性使然还是别的什么?所谓存在即合理,拨开行业迷雾,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的白酒行业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1、全国性品牌越来越难以有成功的机会; 综观白酒行业近10年的发展历程,全国性品牌的崛起和成功几乎没有,如果说洋河和郎酒这几年的发展勉强还能够与全国性品牌沾上边的话,那也是曾经的全国性品牌复苏而已,并非新打造的全国性品牌。也就是说其曾经的全国性品牌历史基因帮助其走上了全国性的品牌道路。况且,目前洋河和郎酒的成功也仅仅是局部市场的成功,与当初的金六福、浏阳河等全国性品牌横扫全国市场的境况不可同日而语,更无法与真正的全国性品牌茅台、五粮液相比较,因为更是相去甚远。 回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白酒发展的鼎盛时期,每年大量冒出的风靡一时的流行性全国品牌带给行业的感觉就是全国性品牌的打造非常容易,谁的胆子够大,谁的广告投放最多,谁就能在全国市场红火起来。只不过,这些全国性品牌大都只能红火一时,有些甚至在红火过后迅速销声匿迹。相比这样的全国性品牌,目前的全国性品牌虽然打造难度越来越大,但一旦打造成功其旺盛的生命力却会让企业受惠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 正因为新推出的白酒品牌越来越难以有成为全国性品牌的机会,现有的全国性品牌就要珍惜这难得的行业发展机遇,巩固阵地、扩大战果。 2、地方名酒成为全新新势力; 地方名酒的崛起就是近五年的事情,以前的地方名酒稍有业绩就忍不住全国化的冲动,结果碰得头破血流,企业自身也伤了元气。当地方名酒企业清楚了自身的地位,安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地方名酒的快速崛起就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现如今的白酒行业不管在哪个省,曾经的地方大佬再度崛起成为地头蛇,且地头蛇的位置越来越牢固。湖北的白云边、枝江、稻花香,湖南的开口笑、酒鬼、武陵,河北的衡水、山庄等都是地方名酒崛起的典型代表。 地方名酒的崛起不但对当地中小白酒企业的生存形成了压力和挤压,也对全国性品牌的扩张制造了障碍和狙击,可以说,全国性品牌之所以越来越难以成功,就是因为地方名酒的快速崛起阻滞了其扩张化的道路。 3、消费者消费趋向多元化和名酒化,喝好酒成为一种时尚; 现在的消费者很少还像以前那样,全国人民都以喝一种酒为时尚。就像明星走红地毯,如果碰上撞衫那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咱们喝酒虽然还没到那个地步,但是白酒消费的多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不会因为你喝的是茅台就一定跟着喝茅台,我可能选择喝五粮液、喝开口笑、喝国窖、甚至我可能就喝一支啤酒或者一支无比保健酒,我就不跟你一样。但不管喝什么酒,消费者选择喝名酒、喝好酒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消费者的这种变化带给行业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机会,让大多数的地方名酒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机遇期。 4、高端产品成为地方白酒的热点和企业未来的支柱; 如果哪个白酒企业目前没有自己的高档产品在目前的行业里面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以前的许多白酒企业推高档产品还把它叫作企业的形象产品,意即卖得不多,但为了树立企业的形象,告诉别人我这里其实也能生产高档酒,所以我主打的产品酒质是有保证的,大家不用担心。现在的地方白酒企业推高档产品就不仅仅为了形象着想了,那是真刀真枪要卖给那些有消费能力的人喝掉的。 高档产品能够成为地方白酒企业的热点和嗜好,除了行业趋势和消费升级考虑外,也有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需要以及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有关。地

预应力的起源与发展

预应力的起源与发展 预应力起源于欧洲、法国的欧仁.弗莱西奈于1928年首次将高强钢丝用于预应力砼结构中,但这一技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到大量的发展。 二战期间欧洲许多桥梁被毁,战后重建钢筋紧缺。而预应力砼结构由于采用了高强材料,可以节省大量的钢材与砼,再加上刚度大,耐久性等优点,在欧洲得到了推广与发展。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预应力技术从工程应用开始至今仅半个多世纪,但是,由于它所特有的优点。使其迅速发展、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应用数量日益增加。现代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高强超高强预应力筋的采用,精轧螺纹钢最大强度可达1570MPa。而钢绞线在国内外工程中己普遍使用强度1860MPa的产品。有些国家已在研制强度更高的预应力筋。(二)、高效率的张拉锚固体系,预应力锚固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己臻完善。预应力施加方便、安全可靠、张拉力最大可达上千吨甚至更高锚固效率系数很高。 (三)、预应力施工工艺不断创新,归纳起来可由已下几个方面。 (1)、采用操作灵活安全可靠系列化的千斤顶使预应力张拉

变得非常简单。 (2)、在后张法预应力筋的预留孔道中,采用高强度、高弹性橡胶抽拨捧和金属波纹管使曲线束、长束及密集束预留孔道变得方便可靠。 (3)、在后张法孔道灌浆中灌浆技术及灌浆材料机械设备有很大突破改进。二次灌浆确保了孔道灌浆的密实性。 (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采用,使预应力筋可在工厂制作,不必在砼构件中预留孔道,可与普通钢筋一样直接埋入砼中。大量地减少现场施工工序,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结构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进度。此外,作为体外预应力配筋,即减少了摩擦损失,又减小了构件断面尺寸,比前者更加方便、经济。 (5)、未来的建筑和其他结构工程将要求高强、轻质、抗震耐火和耐腐蚀,而采用预应力砼最能满足这些要求。因为它是两种高强材料的结合,因而能消除结构中的永久裂缝,加上大力釆用轻质砼将会使结构更轻、抗震性能更好,因此,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使得预应力砼结构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发展前途的结构之一。展望未来,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可简单地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数量日益增多。 2、预应力筋的高强度、低松驰、大直径和耐腐蚀的方面发展。

浅谈中国白酒常见的质量检测方法与常见误区

浅谈中国白酒常见的质量检测方法与常见误区 【摘要】中国白酒在至少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浓、酱、清、米、其他香型”五大香型,被称为中国酒林五大门派。本文讨论了鉴别中国白酒质量的各项常用指标。即白酒质量可用感官、理化、卫生等指标来鉴别,但是生产方式,生产原料与白酒质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能单以此来鉴别白酒的品质。 【关键词】中国白酒;质量;鉴别方法 0.前言 中国传统白酒一直是以固态发酵为定义,这也是与洋酒的区别,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此外,还有酯类,醇类、醛类、酸类及酮类等几十种成分构成。这些成分的含量高低及相互之间的配比关系,会影响白酒的质量,恰当的组合能赋予白酒特殊的风味。近年来,随着酿酒技术的发展,生产原料和工艺路线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与改进。原料的变化主要是大量使用食用酒精,适当使用酒用香料;工艺路线的变化主要是用固态酒加入食用酒精和香料按产品档次与勾调水平制造成勾兑酒。但是,随着酿酒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法经营制造者采取掺假、假冒商标等手段牟取暴利,不惜使用对人体致命的有毒物质来增加酒的香味及甜味,致使广大消费者不仅在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身体健康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目前,少喝酒、喝好酒、送名酒,已经成为白酒消费者的重要消费趋势,酒的品质好坏已与我们息息相关。但是,现在使用了食用酒精,我们怎样来鉴别白酒质量,哪些指标可用以评定白酒质量就成为一个问题。现将中国白酒品质的品评方法和品评过程中的一些常见误区列述如下,以供质检、工商质量管理人员及消费者参考。 1.白酒的常用质量品评方法 白酒质量的优劣主要是通过感官鉴别和物理化学分析两种方法来确定,物理化学方法能明确的得到白酒的主要成分,比如酒精度,总酸、总酯、固形物、总醛、甲醇、高级醇、重金属、氰化物等,这些被称为理化指标。白酒的感官检查利用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味觉、嗅觉),按照各类白酒的质量标准来鉴别白酒的一门检测技术,它能快速的对白酒质量进行鉴定,但其结果也往往受环境、容器、心理等的影响,所以也会发生较大的误差。所以只有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可能客观的对白酒进行鉴定。 1.1通过感官鉴别 1.1.1色泽鉴别 滋补药酒可带有颜色,酱香型白酒允许有微黄色,其他浓香、清香、米香、凤香以及等均要求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1.1.2香气鉴别 应按照白酒不同香型给予评比计分,浓香型白酒要求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酱香型白酒要求酱香突出,以“空杯留香”为突出特点,清香型白酒要求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米香型白酒要求米香清雅。在嗅闻时要注意:鼻子和酒杯的距离、吸气量一致。 1.1.3口味鉴别 不论什么类型白酒,入口都应柔软,微甜,无异杂涩苦等怪味,饮后余香经久,回味悠长,酒体协调丰满,据此应作详细说明和打分。在品尝时要注意:一次入口酒量要一致;酒下咽后立刻张口吸气,辨别后味。

中国秦腔界的“西北花脸王”李志翔

“西北花脸王”李志翔 他1996年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戏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梨园漫步》清唱一等奖;2000年他主演的《斩单童》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一等奖;他曾于2013年、201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春节晚会演唱《铡美案》和《十二生肖大拜年》;2016年11月,他还受文化部委托,应中国广播艺术团邀请去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参加中国海外春节晚会《魅力中国》;2016年参加歌剧《大汉苏武》荣获文华大奖;201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庆五一晚会“中国梦,劳动美”。他就是有中国秦腔界“西北花脸王”之美誉的陕西戏曲研究院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爱徒李志翔先生。 早就耳闻李志翔有中国秦腔界“西北花脸王”之美誉,当和他在渭源一个农家小院面对面时,深深地被他独特的脸型和打扮吸引住了:光头,脑袋稍大,微胖,黑色唐装,神采奕奕,满脸是戏,全身上下透着一股霸气和自信。

1963年,李志翔生于渭源县七圣乡(现属清源镇)年家河村贾家川社,五个姊妹中排行老大,父母皆为农民。他自幼酷爱秦腔艺术,先后在七圣小学、七圣中学读书。 1980年在七叔李德清动员下,考入了甘肃省定西市戏曲训练班,师承高发贵、王月平,主攻铜锤兼架子花脸表演,又受到著名二花脸演员刘茂森先生亲传。 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渭源县秦剧团,一待就是两年。先后在渭水源头的大大小小剧院演出过,只因农村户口,与转为正式干部无望,再加上生活的困顿,不得不回乡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并没有压垮他心中火热的追求,李志翔的心仍然飞翔在优美的秦腔旋律中。 时任定西文化处处长王洁武了解他的处境后关切地问他:“李志翔,你这样好的秦腔资质,蹲在地里,难道你不觉得可惜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在王洁武的帮助下,李志翔走进了定西市秦腔团,飞翔的梦想持续了10个春秋。 1994年是李志翔人生的转折期。那年他加盟青海西宁市秦剧团,参加宁夏西北五省省会城市演出,被《宁夏日报》誉为“江河源头第一黑头”“难得的花脸奇才”,深受广大戏迷的欢迎和喜爱。 1999年李志翔成为甘肃省秦剧团知名演员,2001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他不骄不躁,更加努力,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教诲,在艺术上层楼更上。由于长期的舞台实践,借鉴京剧之特长,使他的表演、唱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演唱吐字清晰,铿锵有力,把秦腔花脸“炸音”与“喉咀音”巧妙地与其他剧种中的花脸声腔结合在一起,使“龙音”与“虎音”参为一体。代表剧目有:《忠保国》饰

浅析中国高端白酒市场营销策略

浅析中国高端白酒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 白酒是我国的传统酒种,对中国人来说有一种特别的意义,蕴含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市场上有38000家白酒企业,各种各样的消费者群体也有几亿人。但是大量洋酒和啤酒、果酒等一些新产品流入中国市场,国产白酒的市场稳定率产生了动摇,在中国白酒消费市场形成了消费习惯的转变,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政府出台了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在将来的两三年里,高端白酒的消费状况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会放慢白酒行业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高端白酒业的进一步发展,高端白酒行业陷入了一个复杂的调整期。为了适应这些市场环境的转变,本文对白酒行业的市场近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收集了相关文章,理论联系实际,从高端白酒的现状、引出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几个层面着手,找到化解当前问题的方法,但愿可以给我国高端白酒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端白酒;现状分析;营销策略;

Analysis of Chinese high-end liquor marketing strategy ABSTRACT Liquor is the traditional wine in China,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ccording to Chinese statistical yearbook, 38000 liquor companies in China's market, a variety of consumer groups also hav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But a lot of wine and beer, wine and other new products into the market China, domestic liquor market stability rate was shaken, in China liquor consumption market formed a change in consumption habits, market share gradually narrowing phenomenon.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after the party's eighteen Congress,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d the policy limit three public consumptions, in the future two or three years, the high-end liquor consumption will be affected in different degrees, which will slow down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of the liquor industry, a direct impact o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igh-end liquor industry, high-end liquor industry into a complex period of adjust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rket situation of the liquor industry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problem, collect the relevant article,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analysis leads to the high-end liquor problems, problems, solve the problem of several aspects, find the methods to re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the hope can give the high-end liqu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to provide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Key words: high-end liquor;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Marketing strateg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