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大卫·科波菲尔》译本中语言风格及特色翻译

浅谈《大卫·科波菲尔》译本中语言风格及特色翻译

浅谈《大卫·科波菲尔》译本中语言风格及特色翻译
浅谈《大卫·科波菲尔》译本中语言风格及特色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注意事项: 1.英汉语言句法/句式差别; 2.体会英汉互译句式转换规律; Sentences: 1.In praising the logic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in most cases where, so to speak, the logic of facts or of the exterior world is at war with the logic of grammar. 2.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加上训骡,出 了西脚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如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 3.When about three hundred men had been landed from these vessels and were marching rapidly to camp, the Morini, who had been left by Caesar in a state of peace when he set out for Britain, were fired by the hope of booty, and surrounded the troops, at first with no very large number of folk, bidding them lay down their arms if they did not wish to be killed. 4.I had spent a long day on a hired mule before the mail carrier who had been my guide pointed to a cabin on the far side of a stream, mutely refused the money I offered, and rode on. 5.Mr. Kennedy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6.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know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7.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hall be the states which, having particip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t San Francisco, or having previously signed the 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 of 1 January 1942, sign the present charter and ratify i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0. 8.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 of tanks. 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 “carry it carefully,” I cautioned. 9.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 10.Loneliness held the great masses of immigrants together, and poverty kept them down. 11.Starvation was a remote threat. 12.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 13.There was a mumbled conversa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n a man’s voice came on the phone. 14.The whole devastating experience sharpened my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me. 15.She was always a crier any way. 16.The car wound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up a narrow valley, following a thaw-swollen stream. 17.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18.A long course of poverty and humility, of daily privations and hard words, of kind office and no returns, had been her lot ever since womanhood almost, or since her luckless marriage with George Osborne.(Vanity Fair chapter 57) 19.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四、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1、语体是什么? 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语体是个系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的语体要素也有改变。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1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问题:阅读课文p493-p503,理解并举例说明各类语体的特点。 1.2 语体的特点 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 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该、可以、要” 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按照”等 联合短语的多用。

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复杂的“的”结构主语(凡…的…)无主句的运用,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 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精确、严密、有逻辑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单一性 术语的大量使用和“系列性” 符号化 区别词的大量运用 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的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主谓句较多。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的情况比较多。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明确表明立场、阐述见解、宣扬真理,动员和鼓舞人奋发向上。包括领导人报告、社论、时评、宣言、声明等。一般性政论、文艺性政论 基本格调、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形象 词语运用时,政治词语的大量运用 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引用 句式运用时,广泛性,陈述、祈使、疑问句的运用较多。 成分共有句式的多用。 偏正结构的广泛运用。 文艺语体:适应艺术领域交际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特点综合。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美感教育作用。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 要求和风格的基准是:形象性、美感性、情感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广泛 描绘性、文艺性词语的运用 方言、文言、熟语的运用 句式的运用时,变换形式多样。省略句、倒装句很多。 辞格手段:积极修辞比较多,主要是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 语体的交叉: 随着语体发展,语体会出现交叉的情况。 2.“对于”句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情况

用古文翻译流行语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用古文翻译流行语: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现在,人人都在追赶着潮流,穿流行的衣服,梳流行的头发,也说着流行的话。大家似乎都快忘了,我们的古文有多美! 下面是一些流行语,用古文翻译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不信?您请看! 1 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原文:有钱,任性。 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原文:主要看气质。

翻译: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也是醉了。 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2 原文: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翻译: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原文:别睡了,起来嗨。 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原文: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翻译:欲图大事,莫拘小节。

原文:你这么牛,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3 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4 原文: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翻译: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原文: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不明白。翻译: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原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翻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原文:我有知识,我自豪。

翻译: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翻译: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5 原文:秀恩爱,死得快。 翻译:爱而不藏,自取其亡。 原文:吓死宝宝了。 翻译: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 6 原文:长发及腰,娶我可好?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2

幻灯片1 课后练习 ●blue films ●bluebottle ●Greenfly ●common criminal ●common informer ●hard labor ●free love ●blue-eyed boy ●bluestocking 幻灯片2 参考翻译 ●blue films 蓝色电影(×) ●淫秽电影(√) ●bluebottle 蓝瓶子(×) ●绿头苍蝇(√) ●greenfly 绿苍蝇(×) ●蚜虫(√) ●common criminal 普通罪犯(×) ●臭名昭著的罪犯(√) ●common informer 一般的告密者(×) ●职业告密者(√) 幻灯片3 参考翻译 ●hard labor 艰苦的劳动(×) ●(监禁)苦役(√) ●free love 自由恋爱(×) ●(无婚约的)自由性爱(√) ●blue-eyed boy 蓝眼睛男孩(×) ●宠儿(√) ●blue sky research/thinking 蓝天研究/思维(×) ●天马行空式的(√) 幻灯片4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1. 支谦与《法句经序》(229年) “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 开篇即强调了佛经翻译之难,即语言不同,语境不同,名物不同,翻译起来确实不易。幻灯片5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2. 道安与“五失本,三不易” 源自其在公元382年所作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 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 幻灯片6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三者,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四者,胡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 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 幻灯片7 ●“五失本”是: ●一、佛经词序多是颠倒的,汉译时改从汉语语法,容易失本; ●二、佛经文字质朴,而汉人喜欢文采,为适合汉语读者,译文作了润饰,容易失本; ●三、佛经的论述,往往不厌其烦,颂文更是翻三覆四,翻译时删繁就简,容易失本; 幻灯片8 ●四、佛经有“义说”(长行之后,另加的偈颂复述)类似汉人韵文后的“乱辞”(总结),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发表时间:2015-02-02T13:45:31.0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2期供稿作者:武亚萍[导读] 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武亚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由于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诸多的差异,两种语言系统对被动语意的表达差别巨大。相较于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言,被动语态在英语语言系统中的运用更为普遍,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更加受到英语研究学界的重视,而如何在尊重两种语言系统差异的情况下合理地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是近年来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在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被动语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两种语言系统更好地交流融合。关键词:英语英汉对比被动翻译 英语和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是两种有着较大差异的语言,分别隶属于西方语系和东方语系。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而被动语态是构成两种语言系统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两种语系中均有着重要的地位。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使用较之于汉语语系更为广泛和深刻,著名的语言学家就曾经指出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是英语语系区别于汉语语系最重要的特色。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首先应该从英汉两种语系在被动语态上的对比入手,在掌握两种语言系统中被动语态区别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进行准确的把握。 一、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 英语语言系统在具体表达上注重句式的“型合”,句式结构的变化更为丰富复杂,特别是在b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一被动语态的组合中,句式的“型合”表现得更为明显。英语对被动语态的表达通过类似的句式展现出来,明显具有显性的特点。而对于汉语被动语态来说,汉语的语意表现更为含蓄,对被动语态的表达也通常会借助句子的内部连接或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展示意义上的被动,具有隐性的特点。 1.英汉结构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的被动语态在结构上存在着相同点,在两种形式的被动句中句子的主语一般都是意义上的受动者,而意义上的施动者则不太重要,可以在句子中表现出来,也可以隐去。但是两种被动句的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Many soldiers were killed in the war”一句中,由于句子的阐述者不能明确语意的施动者,所以采用被动句的形式进行表述。而与英语被动句的结构不同,汉语被动句的动词没有时态上的变化,所以汉语被动句不会以动词的过去分词为被动标志,汉语被动式常用能够直接表现被动的“被”字作为结构式被动句的构成条件。例如“糖果被吃掉了”一句中,采用了受动者、“被“字和动词相结合的结构表现被动意义。汉语被动句中的标志词除了“被”以外还有“叫”、“让”等,都能在反映被动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被动句结构。 2.英汉意义被动句对比。英汉两种语系不仅在结构被动句上存在差异,在语意被动句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当被动句的受动者不会被错认成施动者时,汉语一般选择使用意义被动句。常见的意义被动有两种:一是常见于古文或口语中的逻辑关系上的被动,如“看病难这一问题总算得到解决了”。二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挨、获、遭、承蒙”等词与及物动词相结合表现被动意义,如“承蒙关照,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而英语的意念被动句则有所不同,在这种句式中虽然句子仍为主动句的结构,但是句子的主语在意义上却是受动者,常常用于描绘事物的属性状态等,被动意义比较弱。例如“Brazilian fruit tastes delicious”一句利用“taste”表示整个句子的被动意义,而“My father is difficult to request”一句也在主动句的句型中用“difficult”加具有被动意义的不定式结构来表现被动的概念。 二、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 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可以遵循两种方法,即直译法和意译法。直译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句子中没有出现施动者时对句子各部分结构的意思按主要成分的顺序进行翻译,直接翻译成带有“被”或其他结构被动句标志的句子。例如在对“Candy has been eaten by harry”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直接利用“被”字翻译成“糖果被哈利吃掉了”。而运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时,在句子中有施动者的情况下,可以将句子的施动者直接翻译成汉语句子的主语,将受动者翻译成句子的宾语,如可以将“The mouse was killed by Peter”翻译成“彼得把老鼠打死了”;而当句子中没有施动者时,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内容合理地在翻译中增加施动者,如在对“It maybe asked why I killed them”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内容增加主语,合理地翻译为“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将他们杀了”。 三、结语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英语被动翻译进行了探讨,简要说明了英汉被动存在的差别和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英语被动句翻译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Translation Theories Explored).New York: Routledge,2014,5。 [2]钟小芳英汉被动语态对比与互译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2,28,(2)。 [3]樊斌基于双语语料库的英汉对比与翻译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朱旭双英汉被动意义表达形式对比及翻译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明常识 古代诗歌中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定考向 常见的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熟技巧 1.鉴赏方法 (1)整体感知 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不是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 (2)联系主旨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3)多角度入手 鉴赏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 2.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 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三:阐述诗中用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发宜兴[宋]曾幾①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②无一钱。 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③即善权。 【注】①曾幾,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因触忤秦桧去职,绍兴十二年(1142年)将近60岁时,曾客居宜兴数月。江苏宜兴秦汉时称阳羡。②玉溪,作者家乡。 ③张公,指张公洞;善权,指善卷洞,二者都是宜兴境内的游览胜迹。 诗人陆游曾赞美曾幾的诗“律令合时方帖妥,功夫深处却平夷。”“律令”是指诗歌的格式和韵律,“功夫”是指诗歌的语言成就。请结合陆游的评价对本诗的语 言特色加以赏析。(6分) 【读懂诗歌】 虽然我将要六十岁,却又要拖家带口登船远行。在阳羡暂住了三个月只是作客,早想要返回玉溪手头却一文不名。游山观水把寝食都忘掉了,安然入睡任凭它风声雨声。从今后在我这个平民的梦里,不是到了张公岩就是游善卷洞。 【解题思维】 第一步:题干要求赏析“本诗的语言特色”,其实是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第二步:认真分析这首诗,找出语言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六十年”“铁头船”“只三月”“无一钱”等近似口语,平和而又自然;“又”“只”“无”用语讲究,精于锤炼。 第三步:先总说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步骤一)诗歌语言精于锤炼又平和自然;(步骤二)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和谐;“观水观山”“听风听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垂垂”使用叠词,生动鲜活;“又”“只”“无”等精于炼字。(步骤三)全诗语言接近口语,像是与老友倾诉,又像是自嘲自语,读来亲切舒适又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留别王维①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②。 当路谁相假③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②违:分离。③假:宽容。 清人沈德潜评价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集》),请结合诗歌颔联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行语,用古文翻译

现在,人人都在追赶着潮流,穿流行的衣服,梳流行的头发,也说着流行的话。大家似乎都快忘了,我们的古文有多美! 下面是一些流行语,用古文翻译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不信?您请看! 1 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原文:有钱,任性。 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原文: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翻译: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 原文:主要看气质。 翻译: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也是醉了。 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原文: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翻译: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 原文:别睡了起来嗨。 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原文: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翻译:欲图大事,莫拘小节。 原文:你这么牛,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 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我单方面宣布和xx结婚。 翻译:愿出一家之言,以结两姓之好。 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原文: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翻译: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才智。 原文: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翻译: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原文: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不明白。 翻译: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 原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翻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原文:我有知识我自豪。 翻译: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翻译: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原文:秀恩爱,死的快。 翻译:爱而不藏,自取其亡。 原文:吓死宝宝了。 翻译: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 原文:沉默不都是金子,有时候还是孙子。 翻译:圣人不言如桃李,小民不言若木鸡。 原文:备胎。 翻译:章台之柳,已折他人;玄都之花,未改前度。 原文:屌丝终有逆袭日 翻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原文:长发及腰,娶我可好? 翻译:长鬟已成妆,与君结鸳鸯? 原文: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 翻译: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认真你就输了 翻译:石火光中争何事,蜗牛角上莫认真。 原文: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翻译:尽美尽善,不忍卒观。 原文:我只想安静的做一个美男子。 翻译:北方有璧人,玉容难自弃。厌彼尘俗众,绝世而独立。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1. It is flattering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too profound to be expressed so clearly that all who run may read, and very naturally it does not occur to such writers that the fault is with their own minds which have not the faculty of precise reflection. 翻译:认为自己的思想深奥,不可能表达得很清楚,让任何人都能理解,这是一种虚荣的念头。这样的作家当然不会想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脑子缺乏精确思考的能力。 2.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翻译:他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化无常。 3.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Thackeray)翻译:(当时)这个世纪刚过了十几年。六月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契息克林阴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面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拉车的两匹肥马套着雪亮的马具,一个肥胖的车夫带了假头发和三角帽子,赶车子的速度是一小时四英里。(萨克雷)

(完整版)语言风格的类型及特色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例析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多用象征、双关等手法。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包括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8、雄浑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

用古文翻译流行语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资料

用古文翻译流行语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用古文翻译流行语: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现在,人人都在追赶着潮流,穿流行的衣服,梳流行的头发,也说着流行的话。大家似乎都快忘了,我们的古文有多美! 下面是一些流行语,用古文翻译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不信?您请看! 1 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原文:有钱,任性。 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原文:主要看气质。

翻译: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也是醉了。 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2 原文: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翻译: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原文:别睡了,起来嗨。 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原文: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翻译:欲图大事,莫拘小节。

原文:你这么牛,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 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3 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4 原文: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翻译: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原文: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不明白。翻译: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原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翻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原文:我有知识,我自豪。

翻译: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翻译: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5 原文:秀恩爱,死得快。 翻译:爱而不藏,自取其亡。 原文:吓死宝宝了。 翻译: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 6 原文:长发及腰,娶我可好?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及特点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 ?谈话活动 ?讲述活动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早期阅读活动 ?听说游戏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同时 还具有随机性,是教师在整合的教育过程及生活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获得 丰富的语言经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幼儿能健康的、愉快的成 长的活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随机性,是一项专门的 语言学习过程。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分为五大版块,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 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这里将分别阐述这五大版块的特点。 一、谈话活动的特点 (一)谈话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谈话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学习的语言教育活动,这种 活动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谈话,围绕一定话 题进行谈话,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规则,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谈话活动的特点 1、谈话活动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谈话活动应围绕一个具体、有趣、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和经验的话题进行, 中心话题可以从客观上主导幼儿谈话的方向,限定幼儿交谈的范围,使幼儿的 交谈带有一定的讨论性质。而这个中心话题有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中心话题应是儿童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内容。 第二,中心话题有一定的新鲜感。这个话题应可以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对幼儿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第三,幼儿对中心话题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这个话题可以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谈话当中。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信息交流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强调幼儿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表现在: 第一,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语言形式内容丰富。 第二,幼儿交流对象范围也较大,可以与同伴教师交谈,也可以独自在集体面 前讲述。 第三,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多。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个别交谈和集体交谈。 3、谈话活动拥有丰富的谈话素材 这些素材必须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取材于幼儿参观、游览、日常 生活中的观察、教育活动、游戏、电影或电视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幼儿的知 识越丰富,谈话的素材积累的越多,谈话的内容就越丰富。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引导作用 第一,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 话的方式。 第二,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对幼儿做隐形示范。 5、谈话活动的语境随意、宽松、自由,拥有一个宽松的交谈气氛。体现在: 第一,话题的扩展和见解自由。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想法表达 出来,与大家共享。 第二,语言自由,不强求规范。谈话活动不要求幼儿运用准确无误的语言来表达。 二、讲述活动的特点 讲述活动的概念:讲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语 言教育活动。 (一)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包括图片、音频、视频、情景等。这些凭 借物要符合幼儿讲述的需要,同时,幼儿园讲述活动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二)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语言 讲述活动需要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言语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并能得到他人的理解。要求幼儿独自完成一段对话,这个要求颇为较高,这就需要建立在一般语言基础之上。 (三)讲述时的语言情境较为正式 这表现在:一是语言规范,幼儿需要使用较为完整的连贯句;二是环境规范,一般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展开这类活动。 (四)讲述中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言语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的逻辑性等等。 三、听说游戏的特点 幼儿园的听说游戏,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的是学 习敏捷反应的语言运用功能的情境。

流行语文言文版

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原文:有钱,任性 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原文: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翻译: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 原文:睡你麻痹起来嗨。 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原文:嗨你麻痹我要睡。 翻译: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原文:吓死爸爸了 翻译:爷娘闻女来,自挂东南枝。 原文:当初顶风尿十丈,如今顺风湿一鞋。 翻译: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原文:你这么吊,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 原文: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翻译: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 原文:主要看气质 翻译: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也是醉了 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原文:我选择狗带 翻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原文:我要把这个牛头上交给国家 翻译:牛皮一旦吹天外,空余牛头送国家。 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我单方面宣布和xx结婚 翻译:愿出一家之言,以结两姓之好。 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理都懂,然并卵 翻译:纸上千言俱无用,不如腰下硬邦邦。 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原文:日了狗了 翻译:途穷穿狗窦,道隘不容身。 原文: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翻译: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才智。 原文: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翻译: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原文:求谁谁的心理阴影面积。 翻译:心如死灰,灰厚几何? 原文:沉默不都是金子,有时候还是孙子。翻译:圣人不言如桃李,小民不言若木鸡。

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

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 司显柱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江西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 要:本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渊源和语言哲学观作了简要的梳理和阐释,论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功能部分即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天然联系性,分析了国内外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进行翻译研究的状况——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为弥补缺陷、克服不足,作者在对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一维——翻译批评研究现状述评的基础上,着力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述了建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思路和包括的内容。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544(2004)0420045206 Abstract:Based on an inquiry into the o rigin of System ic2functi onal linguistics and its ph ilo soph ical view of languag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herent connecti on betw een Functi onal linguistics and T ranslati on Studies,describes and analyses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the m erits and defects of translati on studies app roached from functi onal linguistics. A s an attemp t to advance the effo rts in the field,the autho r of the article,on the basis of the evaluati on of the trans2 lati on criticis m activities carried out so far at hom e and abroad,outlines h is ideas in the construct of a functi onal lin2 guistics2based translati on quality assess m ent model. Key words:functi onal linguistics;translati on studies;translati on quality assess m ent;model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述介 如果说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是语言研究的两大传统的话,那么在当代Chom sky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T ran sfo r m ati onal2generative Gramm ar)无疑是前者的杰出代表,而后者则集中体现于H alliday等建立和发展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System ic2functi on2 al L ingu istics)。作为当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渊源于P ro tago ras和P lato等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研究传统,着眼于语言的人本性、社会性一面,师承F irth倡导的以意义而非形式为语言研究的方针,秉承M alinow sk i关于语言研究中的语境思想,继承H jem slev的语符学和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思想,因而始终把语言的实际使用——语言在一定情景下的应用,即情景中的语篇(tex t2in2the2 situati on),确立为语言探索的对象,始终把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表达的意义,即语言发挥的功能作为语言研究的主要关怀,始终把语言交际视为一种社会人(social m an)所从事的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 o r),而这种行为是在包含着情景、语言(形式)、功能这样三个系统的行为框架(behavi o ral fram ew o rk)里运行,因此把对情景、语言(形式)、功能等系统的描写及其彼此之间关系的阐述(如语言形式与情景之间的建构和限定:一定的语言形式建构一定的情景语境,而一定的语境又决定了选择一定的语言形式;意义(功能)与措辞(w o rding)之间的选择与体现:意义与语言形式即措辞间的选择范围,形式对功能的体现关系)作为其语言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就其语言哲学观而言,顾名思义,系统功能语言学集中表现在对语言系统的重视和语言功能的关注,并自身相应地而分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两块。就前者即系统语言学而言,它视语言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符号系统(sem i o tic system),这些符号并不是一组记号,而是一套系统化的意义潜势(m ean ing po ten tial),客观而全面地描写语言系统的构成和运作,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交换和表达意义,自是其研究的应有之题和主要任务(朱永生,2001:7)。具体一点说,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言语的探索(而不是对抽象的、剥离语境和语用的语言系统的描写)首先是建立在把语言交际置于前述包含着语言、功能、情景这样一个行为框架(系统)里予以阐述,并为此必然地对语言、功能、情景三大系统及其各自的支系统和支系统里的子系统,即系统的系统进行描写(如对功能支系统里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成篇功能子系统;语言(形式)支系统里的及物性、作格、语气、情态和主述位、信息等子系统;情景支系统里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即语域等子系统的描写和阐释。)。概言之,语言的系统思想贯穿于其语言研究的始终。就后者(即功能语言学)来讲,其语言哲学观则是语言研究的功能思想,视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所发挥的功能为探索的中心。它在研究、甄别和梳理语言的各种具体用途、功能后(如祝愿、庆贺、批评、表扬、警告、说服、安慰等),将其概括和抽象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m eta2functi on),即前述的概念、人际和成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对世界的经验(包括内心世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发生的事件或情形。从功能与形式体现关系的角度看,概念功能 ? 5 4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