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复习人教版必修一运动学例题及解析[1]-2

高中物理复习人教版必修一运动学例题及解析[1]-2

高中物理复习人教版必修一运动学例题及解析[1]-2
高中物理复习人教版必修一运动学例题及解析[1]-2

运动学

【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和v 2=15m/s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

v =2

12121212//22v v v v v s v s s

t t s +=

+=

+=12m/s [点评]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v =(v 0+v t )/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x=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 2

(m/s),求该质点在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分析与解答】当t=0时,对应x 0=5m ,当t=2s 时,对应x 2=21m ,当t=3s 时,对应x 3=59m ,则: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021x x v -==8m/s

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2

32x x v -=

=38m/s [点评]只有区分了求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才能正确地选择公式。

【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

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600

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答】设飞机在头顶上方时距人h ,则人听到声音时飞机走的距离为:3h/3 对声音:h=v 声t 对飞机:3h/3=v 飞t 解得:v 飞=3v 声/3≈0.58v 声

[点评]此类题和实际相联系,要画图才能清晰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如本题中声音从正上方传到人处的这段时间内飞机前进的距离,就能很容易地列出方程求解。

【4】如图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 和v A .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 p .设v S

(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t ,.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 '.

(2)请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

【分析与解答】: (1)如图所示,设

为声源S发出两个信号的时刻,为观

察者接收到两个信号的时刻.则第一个信

号经过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

第二个信号经过时间被观察者A

接收到.且

设声源发出第一个信号时,S、A两点间的

距离为L,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

的过程中,它们运动的距离关系如图所示.可得

由以上各式,得

(2)设声源发出声波的振动周期为T,这样,由以上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振动

的周期T'为。

由此可得,观察者接受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声波频率间的关系为

f

v

v

v

v

f

s

p

A

p

-

-

='⑤

[点评]有关匀速运动近几年高考考查较多,如宇宙膨胀速度、超声波测速等,物理知识极其简单,但对理解题意、建立模型的能力要求较高。解本题时,通过作图理解和表述运动过程最为关键。

【5】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1=4m/s,1S后速度大小为v2=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分析与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t

v

v

a t0

-

=题中v0=4m/s,t=1s

当v2与v1同向时,得

1

4

10

1

-

=

a=6m/s2当v2与v1反向时,得

1

4

10

2

-

-

=

a=-14m/s2

[点评]必须注意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性,要考虑v1、v2的方向。

4图

【6】某著名品牌的新款跑车拥有极好的驾驶性能,其最高时速可达330km/h ,0~100km/h 的加速时间只需要3.6s ,0~200km/h 的加速时间仅需9.9s ,试计算该跑车在0~100km/h 的加速过程和0~200km/h 的加速过程的平均加速度。 【分析与解答】:根据t

v v a t 0

-=

且 s m h km v t /78.27/1001≈= s m h km v t /56.55/2002≈= 故跑车在0~100km/h 的加速过程2211011/72.7/6.30

78.27s m s m t v v a t =-=-=

故跑车在0~200km/h 的加速过程2222022/61.5/9

.90

56.55s m s m t v v a t =-=-=

【7】右图为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

(1)该物体3s 末的速度。 (2)该物体的加速度。

(3)该物体前6s 内的位移。

【分析与解答】: (1)由图可直接读出3s 末的速度为6m/s 。 (2)a -t 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加速度为

22/1/6

3

9s m s m a =-=

。 (3)a -t 图中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位移为m m S 36)39(62

1

63=-??+

?=。

【8】建筑工人安装塔手架进行高空作业,有一名建筑工人由于不慎将抓在手中的一根长5m 的铁杆在竖直状态下脱落了,使其做自由落体运动,铁杆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某一楼层面的时

间为0.2s ,试求铁杆下落时其下端到该楼层的高度?(g =10m/s 2

,不计楼层面的厚度) 【分析与解答】铁杆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经过下面某一楼面时间Δt =0.2s ,这个Δt 也就是杆的上端到达该楼层下落时间t A 与杆的下端到达该楼层下落时间t B 之差,设所求高度为h ,则由自由落体公式可得到:

22

1B gt h =

2

215A

gt h =+ t A -t B =Δt

解得h =28.8m

【9】在现实生活中,雨滴大约在1.5km 左右的高空中形成并开始下落。计算一下,若该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你遇到过这样快速的雨滴吗?据资料显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般不超过8m/s ,为什么它们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分析与解答】根据:2

2

1gt s =

gt v t =

可推出s m s m gs v t /10732.1/105.1102223?=???==

可见速度太大,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10】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O.1s 释放一颗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后,对在斜面上滑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 AB =15cm ,S BC =20cm ,试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 球的速度V B (3)拍摄时S CD

(4)A 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颗?

【分析与解答】 释放后小球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每相邻两球的时间问隔均为o.1s ,可以认为A 、B 、C 、D 各点是一个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1】 跳伞运动员作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224 m 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在竖直方向

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 m/s 2

的平均加

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取g =10 m/s 2

.求:

(1)运动员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2)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分析与解答】:运动员跳伞表演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降落伞打开前和打开后.由于降落伞的作用,在满足最小高度且安全着地的条件下,可认为v m =5 m/s 的着地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求解过程中只考虑其竖直方向的运动情况即可.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由公式v T 2-v 02

=2as 可得

第一阶段:v 2

=2gh 1

① 第二阶段:v 2-v m 2

=2ah 2

② 又h 1+h 2=H ③ 解①②③式可得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 2=99 m.

设以5 m/s 的速度着地相当于从高h '处自由下落.则h '=g v 22

'=10

252? m =1.25 m.

(2)由公式s =v 0t +2

1at 2

可得: 第一阶段:h 1=

2

1

gt 12

④ 第二阶段:h 2=vt 2-

2

1

at 22

⑤ 又t =t 1+t 2

解④⑤⑥式可得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 t =8.6 s.

【12】 以速度为10 m/s 匀速运动的汽车在第2 s 末关闭发动机,以后为匀减速运动,第3

s 内平均速度是9 m/s ,则汽车加速度是_______ m/s 2

,汽车在10 s 内的位移是_______ m. 【分析与解答】:第3 s 初的速度v 0=10 m/s ,第3.5 s 末的瞬时速度v t =9 m/s 〔推论(2)〕

所以汽车的加速度:

a =

t v v t 0-=5

.0109- m/s 2=-2 m/s 2

“-”表示a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速度减到零所经时间:

t 2=a v 00-=2

100-- s=5 s <8 s

则关闭发动机后汽车8 s 内的位移为:

s 2=a v 2020-=)(221002

-?- m =25 m

前2 s 汽车匀速运动:

s 1=v 0t 1=10×2 m =20 m

汽车10 s 内总位移:

s =s 1+s 2=20 m +25 m =45 m. 说明:(1)求解刹车问题时,一定要判断清楚汽车实际运动时间. (2)本题求s 2时也可用公式s =

2

1at 2

计算.也就是说“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倒过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13】一列客车以v 1的速度前进,司机发现前面同一轨道上有一列货车正以v 2(v 2

a=(v 1-v z )2

/4s .为避免相撞货车必须同时加速行驶,货车的加速度应满足的条件? 【分析与解答】: 解法一:

设经时间t ,恰追上而不相撞时的加速度为a ,则: V 1t-

2

1at 2

=v 2t+s v 1-at=v 2

所以当时,两车不会相撞.

解法二:要使两车不相撞,其位移关系应为V 1t-

2

1at 2

≤v 2t+s

对任一时间t ,不等式都成立的条件为

解法三:

以前车为参照物,刹车后后车相对前车做初速度v 0=v 1-v 2、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直线运

动.当后车相对前车的速度减为零时,若相对位移s /

≤s ,则不会相撞.

以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建立方程是解答追及相遇问题的最基本思路.特别注意第三种解法,这种巧取参考系,使两者之间的运动关系更简明的方法是要求同学们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后才能逐步学会应用的

【14】 在铁轨上有甲、乙两列列车,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分别以速度v 1=15m/s),v 2=40m/s 做同向匀速运动,当甲、乙间距为1500m 时,乙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O.2m/s 2

,问:乙车能否追上甲车? 【分析与解答】 由于乙车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因此,尽管乙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开始减小,但其初始阶段速度还是比甲车的大,两车的距离还是在减小,当乙车的速度减为和甲车的速度相等时,乙车的位移大于甲车相对乙车初始位置的位移,则乙车就一定能追上甲车,设乙车速度减为v 1=15m/s 时,用的时间为t ,则有

V 1=v 2-at t=(v 2-v 1)/a=125s

在这段时间里乙车的位移为 S 2=

t v v 2

2

1 =3437.5m 在该时间内甲车相对乙车初始位置的位移为 S 1=1500十v 1t=3375m

因为s 2>s 1,所以乙车能追上甲车。

【15】 火车以速度v 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 处有另一列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v 2(对地、且v 1>v 2)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a 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 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与解答】:此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两车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后车刹车后虽做匀减速运动,但在其速度减小至和v 2相等之前,两车的距离仍将逐渐减小;当后车速度减小至小于前车速度,两车距离将逐渐增大.可见,当两车速度相等时,

两车距离最近.若后车减速的加速度过小,则会出现后车速度减为和前车速度相等之前即追上前车,发生撞车事故;若后车减速的加速度过大,则会出现后车速度减为和前车速度相等时仍未追上前车,根本不可能发生撞车事故;若后车加速度大小为某值时,恰能使两车在速度相等时后车追上前车,这正是两车恰不相撞的临界状态,此时对应的加速度即为两车不相撞的最小加速度.综上分析可知,两车恰不相撞时应满足下列两方程:

v 1t -

2

1

a 0t 2=v 2t +s

v 1-a 0t =v 2

解之可得:a 0=s

v v 22

12)

(-.

所以当a ≥s

v v 22

12)

(-时,两车即不会相撞.

解法二:要使两车不相撞,其位移关系应为

v 1t -

2

1at 2

≤s +v 2t 即

2

1at 2

+(v 2-v 1)t +s ≥0 对任一时间t ,不等式都成立的条件为 Δ=(v 2-v 1)2-2as ≤0

由此得a ≥s

v v 22

12)

(-.

解法三:以前车为参考系,刹车后后车相对前车做初速度v 0=v 1-v 2、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后车相对前车的速度减为零时,若相对位移s '≤s ,则不会相撞.故由

s '=a v 220=a v v 22

21)

(-≤s 得a ≥s

v v 2212)(-.

【16】一辆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30m/s 。现让该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要在4分钟内追上它前方相距1千米、正以25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则该摩托车行驶时,至少应具有多大的加速度? 【分析与解答】:假设摩托车一直匀加速追赶汽车。则:

=2

2

1at V 0t+S 0 ……(1) a =24.024010002240252222

200=?+??=+t S t V (m/s 2

) (2)

摩托车追上汽车时的速度:

V = at = 0.24?240 = 58 (m/s) (3)

因为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30m/s ,所以摩托车不能一直匀加速追赶汽车。 应先匀加速到最大速度再匀速追赶。

()t V S t t V at m 0012

12

1+=-+ ......(4) V m ≥at 1 (5)

由(4)(5)得:t 1=40/3(秒)

a=

==40

90

3/4030 2.25 (m/s) 总结:(1)要养成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的习惯.特别对较复杂的运动,画出草图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图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

(2)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转换可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间存在什么联系.

(3)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有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解题时除采用常规的公式解析法外,图象法、比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也是本章解题中常用的方法.

【17】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

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分析与解答】因为惯性的原因,火车在匀速运动中火车上的人与火车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当人向上跳起后,仍然具有与火车相同的水平速度,人在腾空过程中,由于只受重力,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直到落地,选项D正确。

【说明】乘坐气球悬在空中,随着地球的自转,免费周游列国的事情是永远不会发生的,惯性无所不在,只是有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答案】D

【18】如图,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与弹簧接触,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分析与解答】因为速度变大或变小取决于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的关系,当a

与v同向时,v增大;当a与v反向时,v减小;而a由合外力决定,所以此题

要分析v,a的大小变化,必须先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

小球接触弹簧时受两个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在接触的头

一阶段,重力大于弹力,小球合力向下,且不断变小(因为F合=mg-kx,而x增大),因而加速度减小(因为a=F/m),由于v方向与a同向,因此速度继续变大。

当弹力增大到大小等于重力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

之后,小球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但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逐渐变大(因为F=kx-mg=ma),因而加速度向上且变大,因此速度逐渐减小至零。小球不会静止在最低点,以后将被弹簧上推向上运动。

综上分析得:小球向下压弹簧过程,F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先变小后交大;a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大小先变小后变大;v方向向下,大小先变大后变小。

【19】将金属块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的箱中,如图所示,在箱的上顶板和下顶板安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2.0m/s2的加速度作竖直向上的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6.ON,下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ON,g取10m/s2

(1)若上顶板的传感器的示数是下顶板的传感器示数的一半,试判断箱的运动情况。

(2)要使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为O,箱沿竖直方向的运动可能是怎样的?

【分析与解答】以金属块为研究对象,设金属块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有F2+mg-F1=ma

解得m=O.5kg

(1)由于上顶板仍有压力,说明弹簧的长度没有变化,因此弹簧弹力仍为

lO.ON,可见上顶板的压力是5N,设此时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1-F1/2-mg=ma l,

即得a1=O,即此时箱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2)要想上顶板没有压力,弹簧的长度只能等于或小于目前的长度,即下顶

板的压力只能等于或大干10.ON,这时金属块的加速度为a2,应满足

ma2≥10.O-mg.

得a2≥10m/s2,即只要箱的加速度为向上,等于或大于10m/s2(可以向上作加速运动,也可以向下作减速运动),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示数为零。

【说明】利用传感器可以做很多的物理实验,当然传感器的种类多种多样,以后我们还会遇到。

【2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入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做减速运动,a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求人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分析与解答】题中人对扶梯无相对运动,则人、梯系统的加速度(对地)

为a,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斜向下,梯的台面是水平的,所以梯对人

的支持力N竖直向上,人受的重力mg竖直向下。由于仅靠N和mg不可能产

生斜向下的加速度,于是可判定梯对人有水平方向的静摩擦力,。

解法1 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摩擦力f为待求.且

必沿水平方向,设水平向右。为不分解加速度a,建立图示坐标,并

规定正方向。

X方向 mgsinθ-Nsinθ-fcosθ=ma

Y方向 mgcosθ+fsinθ-Ncosθ=0

解得:N=m(g-asinθ) f=-macosθ

为负值,说明摩擦力的实际方向与假设相反,为水平向左。

解法二:

将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分解,如图a x=acosθ a y=asinθ

水平方向:f=ma x=macosθ

竖直方向:mg-N=ma y=masinθ

联立可解得结果。

【21】如图1所示,在原来静止的木箱内,放有A物体,A被一伸长的弹簧拉住且恰好静止,现突然发现A被弹簧拉动,则木箱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加速下降

B. 减速上升

C. 匀速向右运动

D. 加速向左运动

1. ABD

【分析与解答】:木箱未运动前,A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受力情况:重力mg、箱底的支

(向左),由平衡条件知:

持力N、弹簧拉力F和最大的静摩擦力f

m

mg N F f m ==,

物体A 被弹簧向右拉动(已知),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弹簧拉力F f m >'(新情况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见f f m m >',即最大静摩擦力减小了,由f N m =μ知正压力N 减小了,即发生了失重现象,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必然竖直向下,由于物体原来静止,所以木箱运动的情况可能是加速下降,也可能是减速上升,A 对B 也对。

另一种原因是木箱向左加速运动,最大静摩擦力不足使A 物体产生同木箱等大的加速度,即μμmg kx ma mg +=>的情形,D 正确。

匀速向右运动的情形中A 的受力情况与原来静止时A 的受力情况相同,且不会出现直接由静止改做匀速运动的情形,C 错。

【22】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长为L 的均匀直棒,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 作用在棒的左端。则棒的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沿棒长向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 【分析与解答】本题研究棒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要将整个棒隔离成两段。

从离右端距离为x 处将长棒隔离。若令棒的质量为m ,则其右端部分质量为xm/L , 整体:F=ma

隔离右端部分:T=xma/L T=xF/L

【说明】 使用隔离法时,可对构成连接体的不同物体隔离,也可以将同一物体隔离成若干个部分。取隔离体的实质在于把系统的内力转化为其中某一隔离体的外力,以便应用牛顿定律解题。

【23】如图,质量M kg M 8=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N 。当小车向右运动速度达到3m/s 时,在小车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2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假定小车足够长,问: (1)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停止与小车间的相对运动? (2)小物块从放在车上开始经过t s 030=.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g 取102

m s /)

【分析与解答】:(1)依据题意,物块在小车上停止运动时,物块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应具有共同的速度。设物块在小车上相对运动时间为t ,物块、小车受力分析如图:

物块放上小车后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做加速度为a 2匀加速运动。 由牛顿运动定律:

物块放上小车后加速度:a g m s 12

2==μ/ 小车加速度:()a F mg M m s 22

05=-=μ/./

v a t

v a t

11223==+

由v v 12=得:t s =2

(2)物块在前2s 内做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运动,后1s 同小车一起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运动。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由()F M m a =+3得: ()a F M m m s 32

08=+=/./

物块位移s s s =+12

()()s a t m

s v t at m s s s m

1122122

12124124484===+==+=//..

【24】 如图所示,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和弹簧质量均不计,盘内放一个质量m kg =12的静止物体P ,弹簧的劲度系数k N m =800/。现施加给P 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头0.2s 内F 是变力,在0.2s 以后,F 是恒力,取g m s =102

/,求拉力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F 是变力的时间t s =0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就是弹簧最初的压缩量S ,由此可以确定上升的加速度a ,

()KS mg S mg K m ===?=,12100

800

015. 由S at =122得:()a S t m s ==?=2201502

7522

2.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g kx ma -+= 得:()F m g a kx =+- 当x S =时,F 最小

()()F m g a ks m g a mg ma N min .()=+-=+-==?=127590

当x =0时,F 最大

()()()()F m g a k m g a N max .=+-?=+=+=0121075210

拉力的最小值为90N ,最大值为210N

【25】 将质量为m 的小球用轻质细绳拴在质量为M 的倾角为θ的楔形木块B 上,如图所示。已知B 的倾斜面是光滑的,底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 (1)若对B 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使B 向右运动,而A 不离开B 的斜面,这个拉力不得超过多少?

(2)若对B 施以向左的水平推力,使B 向左运动,而A 不致在B 上移动,这个推力不得超过多少? 【分析与解答】:(1)若拉力F 太大,B 的加速度大,使A 脱离,设恰好不脱离时拉力为F ,如图示,对小球:mgcot θ=ma 对整体:F 1-μ(m+M)g=(M+m)a F ≤(M+m)g(μ+

θ

tan 1) (2)当推力F 太大,B 的加速度大,A 相对B 沿斜面向上运动,绳子松驰,恰好不松驰的推力为F 2,如图示,对小球作受力分析得:mgtan θ=ma 对整体:F 2-μ(M+m)g=(M+m)a F 2=(m+M)(tan θ+μ),故:

【26】 质量为m =2 kg 的木块原来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在第1、3、5……奇数秒内给物体施加方向向右、大小为F 1=6 N 的水平推力,在第2、4、6……偶数秒内给物体施加方向仍

向右、大小为F 2=2 N 的水平推力.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取g =10 m/s 2

,问:

(1)木块在奇数秒和偶数秒内各做什么运动?

(2)经过多长时间,木块位移的大小等于40.25 m? 【分析与解答】: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它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仅受推力F 1(或F 2)和摩擦力F f 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判断出木块在奇数秒内和偶数秒内的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即可求出运动时间.

(1)木块在奇数秒内的加速度为a 1=m F F f -1=m mg F -μ1=2

1021.06??- m/s 2=2 m/s 2

木块在偶数秒内的加速度为a 2=m F F f -2=m mg F -μ2=21021.02??- m/s 2

=0

所以,木块在奇数秒内做a =a 1=2 m/s 2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偶数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第1 s 内木块向右的位移为s 1=

21at 2=2

1

×2×12 m=1 m 至第1 s 末木块的速度v 1=at =2×1 m/s=2 m/s

在第2 s 内,木块以第1 s 末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在第2 s 内木块的位移为 s 2=v 1t =2×1 m=2 m

至第2 s 末木块的速度v 2=v 1=2 m/s

在第3 s 内,木块向右做初速度等于2 m/s 的匀加速运动,在第3 s 内的位移为

s 3=v 2t +21at 2=2×1 m+2

1

×2×12 m=3 m

至第3 s 末木块的速度v 3=v 2+at =2 m/s+2×1 m/s=4 m/s

在第4 s 内,木块以第3 s 末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在第4 s 内木块的位移为 s 4=v 2t =4×1 m=4 m

至第4 s 末木块的速度v 4=v 2=4 m/s ……

由此可见,从第1 s 起,连续各秒内木块的位移是从1开始的一个自然数列.因此,在

n s 内的总位移为s n =1+2+3+…+n =

2

1)

(+n n 当s n =40.25 m 时,n 的值为8<n <9.取n =8,则8 s 内木块的位移共为

s 8=

2

188)

(+ m=36 m 至第8 s 末,木块的速度为v 8=8 m/s.

设第8 s 后,木块还需向右运动的时间为t x ,对应的位移为s x =40.25 m -36 m=4.25 m ,

由s x =v 8t x +

21at x 2,即4.25=8t x +21

×2t x 2 解得t x =0.5 s

所以,木块位移大小等于40.25 m 时,需运动的时间T =8 s+0.5 s=8.5 s. [点评]:(1)本题属于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问题,解题思路为先根据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根据运动规律求运动情况.

(2)根据物体的受力特点,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找出位移的一般规律,是求解本题的关键.

【27】 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 =1 kg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受到沿平行于斜面向上的轻细线的拉力F =9.6 N 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经2 s 绳子突然断了,求绳断后多长时间物体速度大小达到22 m/s.

(sin37°=0.6,g 取10 m/s 2

) 【分析与解答】:本题为典型的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

的动力学问题,物体运动过程较为复杂,应分阶段进行过程分析,并找出各过程的相关量,从而将各过程有机地串接在一起.

第一阶段:在最初2 s 内,物体在F =9.6 N 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据受力分析图3-2-4可知: 沿斜面方向:F -mg sin θ-F f =ma 1

沿垂直斜面方向:F N =mg cos θ 且F f =μF N

由①②③得:a 1=m

mg mg F θμθcos sin --=2 m/s 2

2 s 末绳断时瞬时速度v 1=a 1t 1=4 m/s.

第二阶段:从撤去F 到物体继续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达速度为零的过程,设加速度为a 2, 则a 2=

m

mg mg )(θμθcos sin +-=-7.6 m/s 2

设从断绳到物体到达最高点所需时间为t 2 据运动学公式 v 2=v 1+a 2t 2

所以t 2=2

1

0a v -=0.53 s

第三阶段:物体从最高点沿斜面下滑,在第三阶段物体加速度为a 3,所需时间为t 3.由

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 3=g sin θ-μg cos θ=4.4 m/s 2

,速度达到v 3=22 m/s ,所需时间t 3=330a v -=5

s

综上所述:从绳断到速度为22 m/s 所经历的总时间t =t 2+t 3=0.53 s+5 s=5.53 s.

【28】 如图 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 =1.6 m 、质量为M =3 kg 的木板.一个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体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 与M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

(1)施力F 后,要想把木板从物体m 的下方抽出来,求力F 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2)如果所施力F =10 N ,为了把木板从m 的下方抽出来,此力的作用时间不得少于多

少?(g 取10 m/s 2

) 【分析与解答】:(1)力F 拉木板运动过程:

对木块:μmg =ma a =μg a =1 m/s 2

对木板:F -μmg =Ma 1 a 1=

M

mg

F μ- 只要a 1>a 就能抽出木板,即F >μ(M +m )g 所以F >4 N.

(2)当F =10 N ,设拉力作用的最少时间为t 1,加速度为a 1,撤去拉力后木板运动时间为t 2,加速度为a 2,那么:

a 1=

M mg F μ-=3 m/s 2 a 2=M mg μ=31 m/s 2

木板从木块下穿出时: 木块的速度:v =a (t 1+t 2)

木块的位移:s =

2

1

a (t 1+t 2)2 木板的速度:v 木板=a 1t 1-a 2t 2 木板的位移:s 木板=

21a 1t 12+a 1t 1t 2-2

1

a 2t 22 木板刚好从木块下穿出应满足: v 木板=v s 木板-s =L 可解得:t 1=0.8 s

【29】 如图所示,传输带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θ=37°,皮带以10 m/s 的速率运行,在传输带上端A 处无初速地放上质量为0.5 kg

的物体,它与传输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输带A 到B 的长度为16 m ,则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为多少? 【分析与解答】:首先判定μ与tan θ的大小关系,μ=0.5,tan θ=0.75,所以物体一定沿传输带对地下滑,不可能对地上滑或对

地相对静止.

其次皮带运行速度方向未知,而皮带运行速度方向影响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所以应分别讨论.

当皮带的上表面以10 m/s 的速度向下运行时,刚放上的物体相对皮带有向上的相对速度,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坡向下(如图所示),该阶段物体对地加速度

a 1=

m

mg mg θμθcos sin +=10 m/s 2

方向沿斜坡向下

物体赶上皮带对地速度需时间t 1=1

a v

=1 s 在t 1 s 内物体沿斜坡对地位移

s 1=2

1

a 1t 12=5 m

当物体速度超过皮带运行速度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物体对地加速度

a 2=

m mg mg θμθcos sin -=2 m/s 2

物体以2 m/s 2

加速度运行剩下的11 m 位移需时间t 2

则s 2=v t 2+

2

1

a 2t 22 即11=10t 2+

2

1×2t 22

t 2=1 s (t 2′=-11 s 舍去) 所需总时间t =t 1+t 2=2 s

当皮带上表面以10 m/s 的速度向上运行时,物体相对于皮带一直具有沿斜面向下的相对速度,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坡向上且不变.设加速度为a 3

则a 3=m

mg mg θμθcos sin -=2 m/s 2

物体从传输带顶滑到底所需时间为t ' 则s =

2

1

a 3t '2 t '=32a s =2162? s=4 s.

【30】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m=1kg 的物体,弹簧拉着物体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弹簧的示数:

(g=10m/s 2

)

(1)、弹簧秤以5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或下降时,示数为 。 (2)、弹簧秤以5m/s 2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示数为 。 (3)、弹簧秤以5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时,示数为 。 (4)、弹簧秤以5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示数为 。 (5)、弹簧秤以5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时,示数为 。

【分析与解答】(1)10N (2)15N (3)5N (4)5N (5)15N

【31】如图所示,浸在液体中的小球固定在轻弹簧的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已

知小球密度ρ,液体密度为ρ1(ρ<ρ1),体积为V ,弹簧劲度系数为K ,求下列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形变量:(1)整个系统匀速上升;(2)整个系统自由下落。 【分析与解答】:(1)小球受力为:重力,弹簧弹力,液体浮力,设小球体积为V ,弹簧形变量为L ?,整个系统匀速上升,小球受力平衡,则:

(2)在整个系统自由下落时,在地面的观察者看来,小球自由下落,由于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浮力消失,f=0,因此F 也为零,即0=?L 。

【32】电梯地板上有一个质量为200 kg 的物体,它对地板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电梯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在7 s 内上升的高度为多少? 【分析与解答】: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只可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mg =2 000 N ,地板支持力F .在0~2 s 内,F >mg ,电梯加速上升,2~5 s 内,F =mg ,电梯匀速上升,5~7 s 内,F <mg ,电梯减速上升.

若以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在0~2 s 内电梯的加速度和上升高度分别为

a 1=

m mg F -1=200

00020003- m/s 2=5 m/s 2

电梯在t =2 s 时的速度为 v =a 1t 1=5×2 m/s=10 m/s ,

因此,在2~5 s 内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为 h 2=vt 2=10×3 m=30 m.

电梯在5~7 s 内的加速度为

a 2=

m mg F -3=200

00020001- m/s 2=-5 m/s 2

即电梯匀减速上升,在5~7 s 内上升的高度为

h 3=vt 3+2

1

a 2t 32

=10×2 m -21×5×22

m=10 m

所以,电梯在7 s 内上升的总高度为 h =h 1+h 2+h 3=(10+30+10)m=50 m.

(完整版)高中物理经典选择题(包括解析答案)

物理 1.一中子与一质量数为A(A>1)的原子核发生弹性正碰。若碰前原子核静止,则碰撞前与碰撞后中子的速率之比为( ) A. B. C. D. [解析] 1.设中子质量为m,则原子核的质量为Am。设碰撞前后中子的速度分别为v0、v1,碰后原子核的速度为v2,由弹性碰撞可得mv0=mv1+Amv2,m=m+Am,解得v1=v0,故=,A正确。 2.很多相同的绝缘铜圆环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一很长的竖直圆筒。一条形磁铁沿圆筒的中心轴竖直放置,其下端与圆筒上端开口平齐。让条形磁铁从静止开始下落。条形磁铁在圆筒中的运动速率( ) A.均匀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增大,趋于不变 D.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不变[解析] 2.对磁铁受力分析可知,磁铁重力不变,磁场力随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重力等于磁场力时,磁铁匀速下落,所以选C。 3.(2014大纲全国,19,6分)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 )

A.tan θ和 B.tan θ和 C.tan θ和 D.tan θ和 [解析] 3.由动能定理有 -mgH-μmg cos θ=0-mv2 -mgh-μmg cos θ=0-m()2 解得μ=(-1)tan θ,h=,故D正确。 4.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 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 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 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 [解析] 4.两列振动方向相同的相干波相遇叠加,在相遇区域内各质点仍做简谐运动,其振动位移在0到最大值之间,B、C项错误。在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振幅为两波振幅之差,在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振幅为两波振幅之和,故A、D项正确。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之运动学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运动学 [知识要点复习] 1.位移(s):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长度。 2.速度(v):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 它只能粗略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度(v):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3.加速度(a):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 矢量,单位m/s2。 4.路程(L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图像 (1)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2)图象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加速度a 的大小、方向不变

2)图像 7.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从静止开始的自由运动。 8.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叫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原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无关;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大,惯性大。 9.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0.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方向不同、作用在两个不同且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可概括为“三同,两不同”。 11.超重与失重:当系统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其重力的现象叫超重;当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其重力的现象叫失重。 12. 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即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若用θ表示加速度a 与速度v0的夹角,则有:0°<θ<90°,物体做速率变大的曲线运动;θ=90°时,物体做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90° <θ<180°时,物体做速率减小的曲线运动。 1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a.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 b.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它分运动的影响。 c.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3)运动分解的原则

高一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图1的四个图中,各运动物体不能.. 看作质点的是() A .研究投出的篮球运动路径 B .研究书本在桌面上移动L 的距离所需的时 间 C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 D .研究子弹头射过扑克牌 2.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乙车没有动,而乙车内的一个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A .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 .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 . 甲车向西,乙车向东运动 D .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 3.以下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的是()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播 B .20XX 年10月24日18时5分5秒“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C .足球比赛上下半场各45分钟 D .在某场足球赛中,甲队于开赛9分26秒时攻入一球 4.上体育课时,某同学沿着半径为R 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 .路程为3.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 D .路程为0.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 5.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s = 4t —2t 2,s 和t 的单位分别是m 和s ,则质点的 A .4m/s 和2m/s 2 B .4m/s 和—4m/s 2 A B C D 图1

C.4m/s 和4m/s2 D.4m/s 和0 6.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足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足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加速度是() A.- 200m/s2B.200m/ s2C.- 100m/ s2 D .100m/ s2 7.如图2所示,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8.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9.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与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 C.3:4 D.4:3 10.一个物体从静止出发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改作以t时刻末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2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 4 at B. 4 3 at C.3at D. 1 2 at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图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1]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原子核很小,必须把它看成质点 2.(广东惠阳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 3.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又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是静止的 B.运动或静止都有可能 C.一定是运动的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4.(福建厦门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物理量是() A.速度B.位移 C.路程D.速率

5.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 B .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C .第2s 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 D .第2s 末质点甲、乙相遇 6.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 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v 1+v 22,v 1+v 22 B.v 1-v 22,v 1-v 2 2 C .0,v 1-v 2 v 1+v 2 D .0,2v 1v 2 v 1+v 2 7.(银川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速度不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不为零 B .物体具有加速度时,它的速度可能不会改变 C .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速度也一定随之变大 D .物体加速度方向改变时,速度方向可以保持不变 8.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初始速度(m/s) 经过时间(s) 末速度(m/s) ① 2 3 11 ② 0 3 6 ③ 0 20 6 ④ 100 20 A.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 .②的速度变化最慢 C .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 .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

高中物理电磁学经典例题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 (电磁学部分) 25、如图22-1所示,A、B为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两板 的中央各有小孔M、N。今有一带电质点,自A板上方相距为d的P点由静止自由下落(P、M、N三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空气阻力不计,到达N点时速度恰好 为零,然后按原路径返回。若保持两板间的电压不变,则: A.若把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仍能返回。 B.若把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仍能返回。 C.若把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后将穿过 N孔继续下落。 图22-1 D.若把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后将穿过N 孔继续下落。 分析与解:当开关S一直闭合时,A、B两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当带电质点从M向N 运动时,要克服电场力做功,W=qU AB,由题设条件知:带电质点由P到N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与质点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即:mg2d=qU AB 若把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因U AB保持不变,上述等式仍成立,故沿原路返回, 应选A。 若把B板下移一小段距离,因U AB保持不变,质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不变,而重力做功 增加,所以它将一直下落,应选D。 由上述分析可知:选项A和D是正确的。 想一想:在上题中若断开开关S后,再移动金属板,则问题又如何(选A、B)。 26、两平行金属板相距为d,加上如图23-1(b)所示的方波形电压,电压的最大值为U0,周期为T。现有一离子束,其中每个 离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从与两板 等距处沿着与板平行的方向连续地射 入两板间的电场中。设离子通过平行 板所需的时间恰为T(与电压变化周图23-1 图23-1(b)

高一物理复习运动学专题复习

高一物理运动学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二、参照物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灵活地选取参照物会给问题的分析带来简便;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管物体的有质量的做质点.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四、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五、位移和路程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六、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S/t ,单位:m / s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公式V =(V 0+V t )/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4.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七、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 =0,v=恒量. 3.位移公式:S =vt . 八、加速度 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 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a = t v ??=t v v ?-1 2。 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2.加速度与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速度大加速度也大、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等关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也没有必然相同的关系,加速直线运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学》练习题(含答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 一-第一章-《运动 学》练习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运动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2.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5.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 B .76km/h 是瞬时速度 C .600m/s 是瞬时速度 D .600m/s 是平均速度 6.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7.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 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 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 8.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 示,则() 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0.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 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 D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 /s 1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必修一经典例题附解析

华辉教育物理学科备课讲义 A.大小为2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2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D 解析:绳只能产生拉伸形变, 绳不同,它既可以产生拉伸形变,也可以产生压缩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因此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2.某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 闭三角形.下列四个图中不能使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的是 ( 答案:ABD 解析:A图中F1、F3的合力为 为零;D图中合力为2F3. 3.列车长为L,铁路桥长也是 桥尾的速度是v2,则车尾通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A.v2

答案:A 解析:推而未动,故摩擦力f=F,所以A正确. .某人利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0s,发现火车前进540m;隔30s 现火车前进360m.若火车在这70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加速度为 ( A.0.3m/s2B.0.36m/s2 C.0.5m/s2D.0.56m/s2 答案:B 解析:前30s内火车的平均速度v=540 30 m/s=18m/s,它等于火车在这30s 10s内火车的平均速度v1=360 10 m/s=36m/s.它等于火车在这10s内的中间时刻的速度,此时刻Δv v1-v36-18

两根绳上的张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BC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利用打点计时器等仪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是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x AD=84.6mm,x AE=121.3mm __________m/s,v D=__________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重点高中物理运动学专题

重点高中物理运动学专题

————————————————————————————————作者:————————————————————————————————日期:

运动学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参照物 3.参照系——固连于参照物上的坐标系(解题时要记住所选的是参照系,而不仅是一个点) 4.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v 绝=v 相 +v 牵 二.运动的描述 1.位置:r=r(t) 2.位移:Δr=r(t+Δt)-r(t) 3.速度:v=lim Δt→0 Δr/Δt.在大学教材中表述为:v=d r/dt, 表示r对t 求导数 4.加速度a=a n +a τ。 a n :法向加速度,速度方向的改变率,且a n =v2/ρ,ρ叫 做曲率半径,(这是中学物理竞赛求曲率半径的唯一方法)a τ : 切向加速度,速度大小的改变率。a=d v/dt 5.以上是运动学中的基本物理量,也就是位移、位移的一阶导数、位移的二阶导数。可是三阶导数为什么不是呢?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F=ma,即直接和加速度相联系。(a对t的导数叫“急动度”。) 6.由于以上三个量均为矢量,所以在运算中用分量表示一般比较 好 三.等加速运动 v(t)=v 0+at r(t)=r +v t+1/2 at2 一道经典的物理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中物理学家曾 经研究,当大炮的位置固定,以同一速度v 沿各种角度发射,问:当飞机在哪一区域飞行之外时,不会有危险?(注:结论是这一区域为一抛物线,此抛物线是所有炮弹抛物线的 包络线。此抛物线为在大炮上方h=v2/2g处,以v 平抛物体的轨迹。) 练习题: 一盏灯挂在离地板高l 2,天花板下面l 1 处。灯泡爆裂,所有碎片以同样大小 的速度v 朝各个方向飞去。求碎片落到地板上的半径(认为碎片和天花板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即切向速度不变,法向速度反向;碎片和地板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即碰后静止。) 四.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 1.我们讲过的圆周运动是平动而不是转动 2.角位移φ=φ(t), 角速度ω=dφ/dt , 角加速度ε=dω/dt 3.有限的角位移是标量,而极小的角位移是矢量 4.同一刚体上两点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两点的相对距离不变,相对运动轨迹为圆弧, V A =V B +V AB ,在AB连线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

高一物理 必修一运动学知识点归纳及例题练习 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 二、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1. 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相对参考系是否发生位置变化来判断运动或静止。2.同一运动,选取不同参考系,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才有意义。(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 方便原则(可任意选择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1. 质点只是理想化模型(现实中不存在) 2. 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⑴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可代替整物体的运动情况; ⑵不是研究物体自转或物体上某部分运动情况时;(并不表示自转或旋转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⑶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路径或运动规律时其自身的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忽略时; ⑷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产生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时。 例: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车轮 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 研究自转的地球 四、时间轴: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在物理学中常用时间轴上一点表示(时刻),用时间轴上一段距离表示(时间).可以类比数轴。 时间:在时间轴用线段表示,与物理过程相对应,指两时刻间的间隔; 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与物理状态相对应,某一瞬间(时刻所反应的是一个时间点,没有大小,不可度量)。 区分:“多少秒内,多少秒”指的是时间;“多少秒末、初、时”指的是时刻。 在时间的划分时一定要注意“第几秒初”与“第几秒末”的物理意义,“第几秒内”与“几秒内”的区别。具体如下。 第几秒初与第几秒末都是指某一时刻,没有大小单指一个时间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n 秒末与第n+1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第几秒秒内指一个时间段,其时间长度是1秒,它的物理意义如:第n秒内指第n秒末与第n秒初之间的时间段,大小为1秒,但n秒内指的是从零开始到第n秒末的一段时间其大小是n秒。具体如下图: 例:下列关于时间与时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3s末是时间的概念,这段时间内历时3s B.最后2s是时间的概念,这段时间内历时2s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功和功率典型例题解析

功和功率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 用力将重物竖直提起,先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紧接着匀速上升,如果前后两过程的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一定比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B.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比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C.两过程中拉力的功一样大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思路点拨]因重物在竖直方向上仅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拉力F.这两个力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状态.设匀加速提升重物时拉力为F1,重物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F1-mg=ma, 匀速提升重物时,设拉力为F2,由平衡条件有F2=mg,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2=v·t=at2.拉力F2所做的功W2=F2·S2=mgat2. [解题过程]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下拉力F1、F2分别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不难发现:一切取决于加速度a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因此选项A、B、C的结论均可能出现.故答案应选D. [小结]由恒力功的定义式W=F·S·cosα可知:恒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只取决于力、位移、力和位移间夹角的大小,而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匀速、减速)无关.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该力做的功. [例题2]质量为M、长为L的长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长木板最右端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如图8-1所示.现在长木板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使长木板从小物块底下抽出,小物块与长木板摩擦因数为μ,求把长木板抽出来所做的功.

[思路点拨] 此题为相关联的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进而求功的问题.小物块与长木板是靠一对滑动摩擦力联系在一起的.分别隔离选取研究对象,均选地面为参照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知识,求出木板对地的位移,再根据恒力功的定义式求恒力F的功. [解题过程] 由F=ma得m与M的各自对地的加速度分别为 设抽出木板所用的时间为t,则m与M在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 所以把长木板从小物块底下抽出来所做的功为 [小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的动态的物理图景,为此要认真画好草图(如图8-2).在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作用于木块上的滑动摩擦力f 为动力,作用于木板上的滑动摩擦力f′为阻力,由于相对运动造成木板的位移恰等于物块在木板左端离开木板时的位移Sm与木板长度L之和,而它们各自的匀加速运动均在相同时间t内完成,再根据恒力功的定义式求出最后结果.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部分专题

一.平均速度:任意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 ①t s ??= 一v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v =20t V V +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t V V S t 2 0+=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1.物体由A 沿直线运动到B ,在前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 1的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 2的匀速运动.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221v v + B .21v v + C .21212v v v v + D .2 121v v v v + 2.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221v v + B .21212v v v v + C .21212v v v v ++ D .2 121v v v v + 3.一辆汽车以速度v 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 2=20km/h 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 ,则v 1的值为( ) A .32km/h B .345km/h C .56km/h D .90km/h 4.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 1=4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 2=60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 1=4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 2=60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 .V 甲=V 乙 B .V 甲 < V 乙 C .V 甲 > V 乙 D .因不知位移和时间故无法确定 二.加速度公式的理解:a=(v t -v 0 )/t 公式中各个部分物理量的理解 匀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v t >v 0,a 为正,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匀减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v t <v 0,a 为负,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1.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变化量也为零 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也越大 D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量越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速度改变△V 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 3.关于加速度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B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D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反而增大 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

新课标高一物理同步测试(1) 运动的描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πR、位移的大小为2R 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 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 5.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 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m/s 6.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 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运动学例题及解析

运动学 【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和v 2=15m/s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 v =2 12121212//22v v v v v s v s s t t s +=+= +=12m/s [点评]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v =(v 0+v t )/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x=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 2 (m/s),求该质点在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分析与解答】当t=0时,对应x 0=5m ,当t=2s 时,对应x 2=21m ,当t=3s 时,对应x 3=59m ,则: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021x x v -==8m/s 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2 32x x v -= =38m/s [点评]只有区分了求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才能正确地选择公式。 【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 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600 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答】设飞机在头顶上方时距人h ,则人听到声音时飞机走的距离为:3h/3 对声音:h=v 声t 对飞机:3h/3=v 飞t 解得:v 飞=3v 声/3≈0.58v 声 [点评]此类题和实际相联系,要画图才能清晰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如本题中声音从正上方传到人处的这段时间内飞机前进的距离,就能很容易地列出方程求解。 【4】如图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 和v A .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 p .设v S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例1】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3-2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A下降和到B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 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 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的对应关系,弹簧这种特 【解析】本题主要研究a与F 合 殊模型的变化特点,以及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 运动性质。对物体运动过程及状态分析清楚,同时对物 =0,体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找出AB之间的C位置,此时F 合 由A→C的过程中,由mg>kx1,得a=g-kx1/m,物体做a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在C位置mg=kx c,a=0,物体速度达最大。由C→B的过程中,由于mgf m′,(新情况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见f m>f m′即是最大静摩擦力减小了,由f m=μN知正压力N减小了,即发生了失重现象,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必然竖直向下,所以木箱的运动情况可能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故A、B正确。另一种原因是木箱向左加速运动,由于惯性原因,木块必然向中滑动,故D 正确。 综合上述,正确答案应为A、B、D。 【例3】如图3-11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度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栓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滑块以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等于多少? 【解析】当小球贴着滑块一起向左运动时,小球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mg、线 中拉力T,滑块A的支持力N,如 图3-12所示,小球在这三个力作用 下产生向左的加速度,当滑块向左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A 类题《满分60分,时间40分钟,g 均取10m/s 2》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2.如上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物体重为30N ,物体由于摩擦向右做减速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素为0.1,则物体在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 A.0.1m /s 2 B.1m /s 2 C.3m /s 2 D.10m /s 2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 D.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 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 后听到石块落到 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 A.10m B.20m C.30m D.40m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 、3N 和8N ,其合力最小值为( ) A.1N B.3N C.13N D.0 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7.力F 1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1=2m/s 2,力F 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 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2=4m/s 2。当F 1和F 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 A .2m/s 2 B .4m/s 2 C .6m/s 2 D .8m/s 2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则球对 挡板的压力为( ) A.mgco s θ B. mgtan θ C. mg/cos θ D. mg 9.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 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 40kg ,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 ) A.匀速上升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10.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在时间t 内,物体的平 均速度- v 和加速度a 是( ) A.20v v v +>-,a 随t 减小 B.20v v v +=-,a 恒定 C.2 v v v +<-,a 随t 减小D.无法确定 二、计算题(共40分) 11.(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0kg 的物体,在F =60N 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 v t v v 0 t 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