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图表专攻系列(十二)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图表专攻系列(十二)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图表专攻系列(十二)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图表专攻系列(十二)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图表专攻系列(十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015·福建卷)如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图形解码]

[试做答案](1)D(2)B

1.曲线图的判读

看趋势

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例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

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

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左右,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4%,65岁及以上为3%。

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图:

图1图2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Ⅰ处的虚线。

4.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过渡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三低”模式。

图甲图乙图丙

(3)析变化

①正常变化:

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转变。

②特殊变化:

a.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2019·绵阳二诊)下图为我国某省市区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

1.前后10年间,该地区()

A.人口出生率逐年增大B.性别比逐渐失调

C.劳动力就业压力凸显D.人口快速老龄化

2.甲年龄段人口比重大是因为()

A.流动人口增加

B.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

C.环境质量改变

D.20世纪60和70年代高出生率

解析:第1题,人口出生率看金字塔的底层,没有明显的增大趋势,A选项错误。金字塔图右侧为男性,左侧为女性,2000年男性稍多,而2010年性别比例趋于平衡,B选项错误。中国劳动力人口大致指16~59岁(男性)16~54岁(女性)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对比2000年和2010年金字塔图得到,劳动力增加明显,因此劳动力就业压力凸显,C选项正确。人口老龄化要看60岁或65岁人口的比例情况,2010年老年人口比重与2000年比较增长并不明显,D选项错误,故选C。第2题,甲年龄段人口是20~25岁,比重大的原因应该结合我国的人口政策和影响人口的因素分析。该地区2000年10~15岁人口比重大,2010年20~25岁人口比重大,说明人口变动并不是由于人口迁移带来的,与环境变化无关,而是和人口的自然增长相关,A、C选项错误。二孩政策实施时间晚于2010年,B选项错误。推断高出生率是导致该年龄段人口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故选D。

答案:1.C 2.D

(2019·武汉市调研)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图,表示了我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沿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3~4题。

3.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是()

A.部分地区下降B.全国各地升髙

C.南北差异扩大D.东西差异缩小

4.该时期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出生率增加

B.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的人口增加

D.产业结构的升级,外来的人口减少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曲线变化及方向,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是部分地区下降,A对,B错。南北差异缩小,C错。东西差异扩大,D 错。第4题,该时期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变化是缩小,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的劳动力人口增加,C对。该地生育观念变化,人口出生率减少,A错。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老龄化就增加,B错。外来的人口减少不是老龄化减小的原因,D 错。

答案:3.A 4.C

(2019·佛山一模)读2010年和2014年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5~6题。

5.与2010年相比,2014年()

A.人口总数减少C.人口性别比下降

B.劳动力数量减少D.少儿人口比重下降

6.2014年安徽省开始“单独二孩”政策以来,“出生堆积、生育率大幅反弹”并未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生育观念的转变

B.人口政策的调整

C.环保意识的增强

D.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解析:第5题,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说明人口总数是增加的;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增加了,因此劳动力数量增加;无法判断人口性别比;2014年的0~14岁人口比重比2010年有所下降,少儿人口比重下降,D正确。第6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减小。社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高,劳动力的培养和培训费用高,加之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造成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生育意识不强,所以A选项正确。

答案:5.D 6.A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统计图表在广东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统计图表的类型 厂变化型统计图表一一直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 (一般以时间为横坐标) 结构型统计图表一一扇形图、累加百分比图、正三角坐标图、雷达图、金字塔图 (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 J 相关型统计图表一一点状图 属性型统计图表一一气泡图 厂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J组合型统计图表q 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I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 三、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 ?看图名 2 ?读题目,画关键词 3 .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 ?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图表类型考点描述用语判读方法 变化型统计图 表 读数 用直尺读,留意最高点、最低点、 转折点等特殊点 注意点:单位、正方向 描述变化趋势 并分析原因 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 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 稳定、不变、波动 观察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 描述变化速度 并分析原因 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 长倍数等 斜率、计算 描述变化规律 并分析原因 周期性、季节性等观察图形变化特点 结构型统计图 表 读数有些统计图用减法读数 计算比例与数量比例、比重、XX率、占% 注意点:找准基数、结构是否完 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同步分析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 相关型统计图 表 扌描述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画岀线性关系函数图像属性型统计图 表 判断所属类别根据类别标准判断 组合型统计图 表比较、综合 注意点:看清图例,注意图形与 坐标一一对应 五、专题训练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一生产成本一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 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1 —3题。 1 . 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B .乙、丙、甲C.丙、甲、乙 D .丙、乙、甲 2 .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 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 E、F B . F、G C. E、H D . F、H 3 .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D .总是收益最低 ,据此完成4—5题。(双

常见人口统计图判断技巧

常见人口统计图判断技巧 河北省枣强中学——王丽娟【类型呈现】 一、与人口增长率有关的点状、折线或柱状统计图 图1为点状图,图2为柱状统计图,这两类图在判读时都要紧紧抓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这条主线,从坐标图中正确读出数据进行计算即可,但读图时要认真仔细,弄明白坐标轴代表的含义及图例。 如图1可分别读出四个点对应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值,进而求出自然增长率,然后再去判断各点可能代表的国家或地区,以及推断四个地方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图2中横坐标代表了三个区域,从纵坐标中读出各自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值,再去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进而探究影响人口增长率的因素。 【同步练习】 右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分别属于( ) A.“三低”模式和过渡模式 B.“高低高”模式和过渡模式 C.“三低”模式和“高高低”模式 D.“高高低”模式和过渡模式 2.影响c区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以及影响人口 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第1题,a区域:高出生率、高死亡 率、低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b区域:较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第2题,c区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发达国家或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属于此种类型。 答案:1.D 2.A 二、反映人口结构及增减趋势的金字塔图 阅读金字塔图的基本步骤如下: (1)要看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特点; (2)要分析人口增长不同阶段,各年龄段男女性别人口比重的大小与未来人口增长趋势之间的关系。 如在甲图和乙图所示的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图像呈现出下宽上窄的特征,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所占比重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小,像一个真正的金字塔。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从未来这种人口结构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预测分析,这种类型的人口模式必定是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未来人口增长的趋势是迅速增长。丙图所示的金字塔底部收缩,说明人口结构中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的比重小,反映出生育和生育潜力较小;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死亡和死亡率的潜力较大,未来这种人口模式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会呈现相等,甚至出现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其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必将会缩减。

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素养材料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探讨1.(地理实践力)此统计图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反映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 探讨2.(地理实践力)该统计图的构成是什么? 提示:竖轴表示百分比,横轴表示时间变化,用迁入率和迁出率两条曲线的时间变化反映主题内容。 探讨 3.(综合思维)图示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以迁入为主还是迁出为主?为什么? 提示:人口以迁入为主,因为在图示时间范围内,人口迁入率始终大于人口迁出率。 读图方法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1)读轴:如上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迁移率。 (2)看线:迁入率曲线波动变化上升,迁出率曲线波动下降。迁移差额率即两曲线之间的垂直差值呈波动上升,意味着人口净迁入,且净迁入人口比重上升。 (3)抓点:抓住特殊点。如迁入率峰值、谷值等。 素养达标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①北宋末年,由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A.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1.C 2.A[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箭头B代表了国际人口迁移,选项中只有我国明清时期人口移居东南亚和来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箭头A代表的是国内人口迁移,目前我国国内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数之比。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上海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 C.2010年D.2012年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 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二)各种类型统计图表的主要判读方法

完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 同步 分析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 相关型 统计图表 描述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画出线性关系函数图像 属性型 统计图表 判断所属类别根据类别标准判断 组合型统计图表比较、综合 注意点:看清图例,注意图形 与坐标一一对应 五、专题训练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 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F、G C.E、H D.F、H 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4—5题。(双选)4.下列有关于两中人口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乙国代表了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情况 5.甲、乙两国人口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问题有

等压线图的判读(一)——高考地理图表判读满分破解

高考地理图表判读满分破解 等压线的判读 1.等压线图的判读要领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1)判断气压场 ①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如A处。 ②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如B处。 ③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C处。 ④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D处。 (2)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

?????高气压中心高压脊晴朗天气 阴雨天气????? 低气压中心低压槽 (3)判断风向 ①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 压。 ②确定南北半球,画出偏转方向。 (2013·全国卷Ⅰ·节选)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 km/天的速度东移。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解析:选B 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 读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暴天气 B .黄河处于结冰期 C .华北平原小麦开始扬花吐穗

D.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2.广州地区此时() A.风速小于北京B.吹西北风 C.天高云淡D.受暖锋控制 解析:1.D 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陆地受低压控制,高压应该出现在海洋上,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北半球为夏季,北太平洋主要受夏威夷高压控制;而北方沙尘暴天气多发于冬春季节;黄河冬季进入结冰期;华北平原小麦的扬花吐穗时间应该在春季。故选D。第2题,由图可知,此时广州附近等压线较为密集,北京附近的等压线稀疏,广州风速大于北京;广州位于低压中心西侧,此时吹西北风,且风力较大,雨水较多。 (2015·天津高考)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3~4题。 3.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a B.b C.c D.d 4.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A.黄海沿岸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D.菲律宾附近海域 解析:3.A 4.D第3题,根据等压线来看,图中a、b、c和d附近有一个锋面气旋。一般来说,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多为冷锋,根据图中符号判断a与b之间有一冷锋,且a处在冷锋锋后,故a处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第4题,可能形成灾害性海浪的一般有海啸、台风或风暴潮。本题没有地震引起海啸的相关信息,但从图中等压线来看,东南部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个超强低压系统,风力强劲,有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

(完整版)人口统计图专题.doc

人口统计图专题 一、人口坐标图 1.直角坐标系图 右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读 图,回答 1— 4 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① B.② C. ③ D.④ 2.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 )A. ① B.② C. ③ D.④ 3.按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的人口增长模式类 型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图中①与②相比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 A. 战争 B. 疾病 C. 生活水平差 D. 老年人口多(2009 全国卷Ⅰ ) 甲市2008 年户籍人口出生9.67 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 10.7 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 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 此完成1~2 题。 1.甲市可能是 ( ) A.西宁 B .延安 C .上海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技巧归纳总结】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但在某一特定阶段,总会有一些国家或地区表现为“高”或“低”。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 数值如下: 2.三维坐标系图 阅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回答1~2 题。 1.对图甲中A、 B、C 三国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0% B. B 国人口死亡率高于 C 国主要是因为其医疗水平比C国低 C.与 B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 D.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7 年为 5 .1 ‰) 相似的是 C 国 2.分析图乙中A、 B 两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可以看出()

【图表专题】高考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专题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 要点精讲 1.方法概述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高考试题的特色。 2.增分策略 (1)利用图像信息 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以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利用表格资料 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典例剖析

1.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河西走廊 (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 (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解析解答本题时先读图名,图名能概要地说明图示的主要内容,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再细辨图例,找出图中表示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相关图例;最后挖掘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像分析的关键,找出图中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根据相关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可以确定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江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地区。选B。第(2)题,图中该地生物量减少,多样性指数下降,最可能是因为不合理的人类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在高考中,对于人口内容的考查,绝大部分以人口资料统计图为载体呈现。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线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类型。 1.曲线图的判读 2.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Ⅰ处的虚线。(各自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8‰、16‰、29‰)。 4.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见地理图表判读技能提升训练2含解析人教版.doc

技能提升训练(二) (2020·广东惠州)横断山区是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必经之地,其中三江并流区发育有三级夷平面,是横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下图为三江并流区夷平面横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 D ) A.地壳运动形成B.火山喷发形成 C.风化作用形成D.侵蚀、堆积作用形成 2.最早形成的是( A ) A.高原面夷平面B.高原盆地夷平面 C.高原谷地夷平面D.高原深切河谷区 3.通过该区的川藏铁路最适宜布局在( B ) ①高原面夷平面②高原盆地夷平面③高原谷地夷平面④高原深切河谷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1题,地壳运动是横断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却不是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A不选。该地位于欧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有些山体地形地貌的确是由火山喷发形成,但却不是每一级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B项不选。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化主要是指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并不是这种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不选。该系列小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夷平面”三个字的具体内涵。所谓的“夷平面”,即指在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夷”,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有“平坦,使平坦”之意,所以“夷平面”,即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所以该地的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侵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的。故选D。第2题,地面经过长期剥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在这之后,地壳抬升,准平原受切割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的准平原,称为夷平面。所以最早形成的应该是位置最高的,最早形成的高原夷平面,故选A项。其他的高原盆地、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原则上都晚于高原夷平面,它们依次形成的顺序是:高原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第3题,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多处于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地形崎岖,居民点(城市)分布主要在山间谷地和盆地,为了照顾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多经过其间的居民点。其次,穿过谷地、盆地,海拔适中,线路只需要适当起伏(坡度),就可以尽量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专题一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由于各统计图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但不论哪种类型的人口统计图,都可依如下程序去判读:①读图名→②读坐标(或图例)→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④分析数据→⑤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⑥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方法可总结如下:类型特点例图判读方法 柱状图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 量,适用于表示相互独 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 比,用条形柱的长短或 高低表示不同地理事物 的差异 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 一条形柱对应的数值, 然后进行不同数值的对 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曲线图(折线图)表示地理事物在时间或 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能 直观地反映同一种地理 事物的变化趋势 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 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 分析统计对象的值随时 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规 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 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 及折线图中的明显转折 点 三角形统计图由三个坐标轴,组成一 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 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 ①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 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 头,如左图中的箭头a

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b、c;②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③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四边形统计图该统计图呈现出一种动 态的发展趋势。 图中有4个坐标轴,左 边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出 生率,下面的横坐标表 示人口死亡率,右边的 纵坐标和上面的横坐标 表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 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判读: 从已知点作出生率或死 亡率的垂线,与出生率 或死亡率坐标的交点即 为所求。 自然增长率的判读:从 已知点作对角线的平行 线,与上坐标或右坐标 的交点数值即为所求。 扇形图反映某地理事物局部与 全部的比例关系,适用 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内 部结构 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 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 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 点,判断其性质。判读 时也可比较各扇形的圆 心角的大小 饼状图由扇形统计图派生出来的三维图形。除了反映某些地理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对量

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常见人口统计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常见人口统计图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线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类型。 1.曲线图的判读 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低。例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 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 看阶段 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 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 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

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

高考地理如何考察学生图表判读能力

高考地理如何考察学生图表判读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高考命题的重要载体,“图文并茂,无图考图”已成为地理命题的特点。因此,把握正确的图表解读方法,充分挖掘图表信息,是保证顺利解答地理试题的前提条件,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的现实要求。 类型一等值线图的判读 [典例感知]

(1)图2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 A.甲B.乙C.丙 D.丁 (2)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等高线密集区或密集区边缘,地势起伏较大。丁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第(2)题,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代表了一定时期的建筑文化,可以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应该对具有历史意义且有一定规模的地坑院加以保护,并非对各处地坑院都要完整保护,也没必要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不宜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答案] (1)D (2)A [技法归纳] 1.等值线图的五大基本规律

2.等值线图的六大判读要素

[应用体验] (2020届高三·贵阳月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M、N、P、Q四地,海拔相同的可能是( ) A.M、N B.N、P C.M、Q D.M、P 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先向西北,再向北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东D.先向西,再向西南 解析:1.D 2.B 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以读出四地的海拔,M地海拔可能为600~700 m或800~900 m,可能为低地,也可能为高地;N地海拔为700~800 m;P地海拔为600~700 m;Q地海拔为900~1 000 m。故选D。第2题,根据等高线图上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的规律可判断,图中河流先由北向南流,经大拐弯后转向东南。(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图示意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据此完 成3~4题。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一、统计图表在广东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统计图表的类变化型统计图—直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一般以时间为横坐标)结构型统计图表——扇形图、累加百分比图、正三角坐标图、雷达图、金字塔图(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相关型统计图表——点状图属性型统计图表——气泡图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组合型统计图表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 三、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二)各种类型统计图表的主要判读方法

第一章 图表专攻系列(十二)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图表专攻系列(十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015·福建卷)如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图形解码] [试做答案](1)D(2)B 1.曲线图的判读

看趋势 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例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 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 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左右,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完整版)常见人口统计图判断技巧

常见人口统计图判断技巧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 【类型呈现】 一、与人口增长率有关的点状、折线或柱状统计图 图1为点状图,图2为柱状统计图,这两类图在判读时都要紧紧抓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这条主线,从坐标图中正确读出数据进行计算即可,但读图时要认真仔细,弄明白坐标轴代表的含义及图例。 如图1可分别读出四个点对应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值,进而求出自然增长率,然后再去判断各点可能代表的国家或地区,以及推断四个地方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图2中横坐标代表了三个区域,从纵坐标中读出各自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值,再去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进而探究影响人口增长率的因素。 二、反映人口结构及增减趋势的金字塔图 阅读金字塔图的基本步骤如下: (1)要看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特点; (2)要分析人口增长不同阶段,各年龄段男女性别人口比重的大小与未来人口增长趋势之间的关系。 如在甲图和乙图所示的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图像呈现出下宽上窄的特征,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所占比重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小,像一个真正的金字塔。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从未来这种人口结构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预测分析,这种类型的人口模式必定是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未来人口增长的趋势是迅速增长。丙图所示的金字塔底部收缩,说明人口结构中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的比重小,反映出生育和生育潜力较小;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死亡和死亡率

2020届高考倒计时冲刺阶段专题小练(地理)专题1 地理图表的判读

2020届高考倒计时冲刺阶段专题小练(地理) 专题1 地理图表的判读 一、选择题 等流时线指流域上径流能同时到达流域出口的所有地点的连线。按一定的流速,在流域地图上可作出许多条汇流时间的等值线,使得在同条等值线上的水质点能在该汇流时间同时集中到流域出口,这就是等流时线图(如图所示,图中数值为相对值)。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等流时线弯曲方向与地形无关 B.等流时线数值越大,表示离流域出口越远 C.等流时线数值越小,表示流量越小 D.等流时线越稀疏,表示流域面积越大 2.据图分析,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 A.甲河段落差最大 B.乙区域植被覆盖率最高 C.丙河段流量最大 D.丁区域地形最平坦 2018年11月3日,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阻断了金沙江。读金沙江某段河流及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3.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变化为()。 A B C D 4.发生滑坡后的部位,山体坡面形态变化()。 A.上部变缓、下部变缓 B.上部变缓、下部变陡 C.上部变陡、下部变陡 D.上部变陡、下部变缓 冻裂(林木)指林木向阳面受冬季昼夜温度剧变影响树干纵向裂开。在高寒地区的疏林地林木冻裂灾害更重。冻裂一般不会直接引起树木的死亡,但可降低产量和品质。图甲为我国东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树木冻裂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甲中M、N、T、S四地林木冻裂灾害最严重处与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的高差可能为()。 A.400 m B.600 m C.800 m D.1000 m 6.推测疏林地受害更重的原因是()。

高中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doc

精品文档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一、统计图表在广东高考中的重要性 选择题非选择题分值比重 2006 年 X 科 3 幅图表 /8 分 6 幅图表 /45 分35.3 % 2007 年 X 科8 幅图 /24 分13 幅图表 /64 分58.7 % 2006 年大综合 4 幅图 /9 分 1 幅图 /2 分44% 2007 年文基 5 幅图 /10 分——27.8 % 2007 年理基 3 幅图表 /6 分——42.9 % 二、统计图表的类型 变化型统计图表——直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 (一般以时间为横坐标) 结构型统计图表——扇形图、累加百分比图、正三角坐标图、雷达图、金字塔图 (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 相关型统计图表——点状图 属性型统计图表——气泡图 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组合型统计图表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 三、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 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 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 换,不同类型地理 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 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图表类型考点描述用语判读方法 变化型统计图表 读数 用直尺读,留意最高点、最低点、 转折点等特殊点 注意点:单位、正方向 描述变化趋势 并分析原因 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 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 稳定、不变、波动 观察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 描述变化速度 并分析原因 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 长倍数等 斜率、计算 描述变化规律 并分析原因 周期性、季节性等观察图形变化特点 结构型统计图表 读数有些统计图用减法读数 计算比例与数量比例、比重、XX率、占% 注意点:找准基数、结构是否完 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同步分析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 相关型 统计图表 描述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画出线性关系函数图像属性型 统计图表 判断所属类别根据类别标准判断 组合型统计图表比较、综合 注意点:看清图例,注意图形与 坐标一一对应 五、专题训练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 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F、G C.E、H D.F、H 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4—5题。(双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