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复习资料

1.1简述新闻的真实性包括的要求?答:A:新闻中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完全符合客观事实。B:新闻中概括的事实必须准确,不呢功能夸大缩小,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要实事求是地概括事实的全貌,完全同事实一致。C:在总体上和相互联系上符合客观事实,不仅要注意具体事实的真实准确,还要注意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1.2.简述新闻作品研究应遵循的原则?答:A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B、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D、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E、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1.3.简述新闻作品语言的特点?答:新闻用事实说话这一特点,决定了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写新闻应以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朴素。客观的叙述性语言为主,不能追求夸张的表达方式和加码的形容词。新闻语言还必须简练、通俗、生动,力求符合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接近大多数群众的认识水平,并易为群众所接受。新闻语言不应是简陋、枯燥、浅白,而真正的好新闻,其语言应当是具体、生动、形象,充满情趣,洋溢文采,富有可读性的。

1.4.倒金字塔结构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答:优点:一是它能简单明了的将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东西突出出来。二是有利于记者写稿,也有利于编辑编稿。三是有利于形成个短快的文风。不足:形式程式化,结构呆板,又是显得零碎,没有文采等。适用于谐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

1.5.简述研究新闻作品必须强调了解和把握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的原因?答:研究新闻作品,在认真剖析每篇具体作品的同时,还应尽可能把它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分析、比较、衡量,做到既有“点”上的了解,又有“面”上的把握。新闻是时代的产物,与它所产生的时代有最密切、最直接的联系。优秀的新闻作品,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记录了它所产生的哪个时代的生活和斗争。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对研究新闻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1.6.简述判断新闻作品结构方式的标准?答:判断新闻作品的结构方式的标准是一切从有利于准确报道事实,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有利于读者阅读需要出发。

1.7.新闻的真实性,主要包含哪几方面的要求?答:新闻作品中的基本事实必须真实,完全符合客观事实;新闻中概括的实施必须准确,不能夸大缩小,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等;不仅要确保具体实施本身准确无误,还要求在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2.1.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体现于整个过程,可以从感性与理性、共性与个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等几个方面。

2.2.简述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A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B从作品中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C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E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2.3.新闻作品研究中“经验论”倾向是怎样表现的?表现:在新闻作品研究中,“经验论”轻视新闻写作和研究的规律,否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定式,认定“新闻无学”,“分析新闻没有必要”,“上级说好就好,上级说坏就坏”,认为“不学新闻学,照样懂新闻”,把局部的、一知半解的经验当作普遍规律。如此等等,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都不能帮助读者正确分析、评价、研究新闻作品。

2.4.新闻作品研究中“唯理论”倾向是怎样表现的?答:轻视生活,轻视事实,轻视感性经验,不从新闻作品实际出发,而是从条条出发。唯离论者分析、研究新闻作品时,偏重于理性的挖掘,拘泥于新闻作品的共性特征,不是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研究新闻作品的成败,甚至出现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的现象。

2.5.在新闻作品研究中,要做到主、客观统一,需要注意哪几点? 答:应力求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①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②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③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现地评析作品

2.6.新闻作品研究的客观性是怎样体现的?客观是指主观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作品是不以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研究者对新闻作品的分析、判断、联想,必须以新闻作品为基础,而不可离开新闻作品这个客观条件。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

2.7.新闻作品研究的主观性是怎样体现的?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研究新闻作品,必须有主体精神、自我意识渗入,这是符合分析、研究思维活动发生的规律的。不同的研究者必定受不同的立场、观点、理论水平、感情取向、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审美趣味以及对新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效果认识等等主体认知因素的制约,对同一新闻作品的认识、理解和评判自然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因而具有研究的主观性。

2.8、评析新闻作品为什么要力求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客观条件,即新闻作品;还要有主观条件,即研究者本身的各方面的修养等。这说明研究新闻作品既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客观性:作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作品是不以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研究、评析活动不能离开新闻作品这个客观条件而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主观性:研究者由于立场观点、理论水平、感情

取向、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审美趣味以及对新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效果的认识等主观条件的不同,研究新闻作品时,对于同一新闻作品,必然受其主体认知因素的制约而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和评判。研究者各异而产生对新闻作品认识的差异性,但对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也能取得基本一致或完全一致的肯定;反之,低劣的作品也会得到人们的否定。新闻作品研究中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正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要达到对新闻作品的确切评价,就要力求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要做到主、客观同意,需要注意:①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②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③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2.9.评析新闻作品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注意哪些方面?答:在新闻作品研究中,我们应力求对新闻作品有深入的理解,正确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传播意图及其社会影响等。(2分)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2分)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2分)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2分)力求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3.1.新闻作品评析方法主要包括哪些?一、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①分析新闻作品内容。②分析新闻作品形式。⑴对新闻结构的分析;⑵对新闻表现手法的分析;⑶对新闻语言的分析。③对新闻结构的分析。二、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

3.2.怎样分析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洁净,是它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分析新闻主题,要注意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看其是否正确和深刻。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统帅和灵魂。分析新闻主题,还要注意它是否鲜明和集中。分析新闻主题,还可以与新闻作品所选择的角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有些新闻作品反映同一新闻主题,但由于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新闻角度,而未让人们感到千文一面,相互雷同。

3.3.简述新闻主题的意义?a.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b.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内容的核心 d.新闻主题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e.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3.4.简述新闻报道语言的基本要求?1.准确严谨,即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所报道的客观事物;2、鲜明生动,即具体明快,而不枯燥乏味;

3、简练明白,即语言凝练,晓畅明了,通俗易懂。

3.5简述分析新闻作品结构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其是如何遵循结构安排的原则和要求的,根据新闻作品的具体内容,安排一个既能恰当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并易于读者理解的结构形式。还要注意消息有消息的结构形式,通讯有通讯的结构形式,不同的新闻体裁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消息、通讯等新闻文体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在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时,还要注意准确把握作品所运用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3.6.新闻作品如何能处理好悬念这一表现手法?1)设置的悬念要符合新闻事实的实际情况,不能违背真实性原则。(2)设置的悬念应与新闻事实相关。(3)设置的悬念要有答案,要揭示结果。

3.7. 为什么要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分析比较是人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全面深刻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优劣、高低、美丑的重要方法。当代社会,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向社会发布新闻、传播信息,新闻作品不仅数量大,而且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写作水平也良莠混杂,参差不齐。面对如此众多的新闻作品,只有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社会效果等各个方面,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才能发现那些题材重要、内容新鲜、表现手法新颖、既有普遍指导意义又有自己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导人们去品尝这些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吸取精神力量。缺少这种科学的分析比较能力,就可能“有眼不识泰山”,让真正优的新闻作品失之交臂。或错把芝麻当西瓜。

3.8试述对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的方式?对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是指把不同的新闻作品按照一定的要求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分析。对新闻作品综合性分析的几种方式如下:(1)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比如,把几家报纸报道同一新闻事件的消息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2)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比如,把报道同一新闻事件的消息和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3)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比如,对一个时期内某一类专业报道(或经济报道,或科技报道,或体育报道等等)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掌握专业报道的规律和特点。(4)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比如,对某一位有显著成就的记者一个时期内采写的新闻作品,或是对其所有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这位记者的作品的特色和风格。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还可以有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然而,具体分析一篇新闻作品,这是最基本的,其他方式与层次的分析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4.1.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有哪几种?消息(电讯)、特稿、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

4.2.特稿有哪些特点?答:将情节、文字的可读性和主题的严肃性相结合。

4.3.解释性报道有哪些特点? 答:五个W(who——报道对象,what——发生了什么,when——发生在何时,where——发生在何地,why——为什么会发生)重点在于对新闻要素中的‘why’作出详尽而准确的分析,并提供宏观背景,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实质,影响及发展趋势。

4.4.调查性报道分为几类?答:两类;一类是针对某人某事进行的‘单项揭丑式’报道,如‘水门事件‘报道;一类是针对某一方面

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式”报道,揭露剖析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

4.5.简述消息写作的特殊要求?答:其特殊的规律和特殊要求,是由新闻的性质决定的。如:内容必须真实,短小精悍,要求迅速及时,用事实说话。不仅是写作消息的要求,而且也是写作其他新闻作品的要求。

4.6.外国新闻作品研究方法有哪些?答:在多个层次上展开,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单篇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4.7.外国新闻作品研究要有哪些要求?外国新闻作品的内容纷繁复杂,各个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所以在具体研究国外新闻作品时,既要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又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映,以便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4.8.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意义?阅读和分析、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使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开拓视野,了解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借鉴外国的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表现形式,丰富我们的新闻表现手段,拓宽新闻报道领域,做到“洋为中用” 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传播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是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意义。

4.9.西方记者判断新闻接近性的标准是什么?西方新闻记者在发掘、判断、选择新闻事实时很注意接近性,甚至有细致的标准:()在差不多同样重要的事情中,发生在离读者最近的地方的事件最有新闻价值。(2)有些事情只有在人们生活所在地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才有新闻价值。

4.10.西方新闻作品接近性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一是点明事实与受众利害攸关的关系,如果事实牵涉到受众的切身利益,自然会引起他的关心和关注。另一个是按照新闻事实最容易为受众接受的原则来写作。

4.11简述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1、注重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金读者与新闻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接近性之所以成为新闻价值的要素,归根到底是由于具有接近性的事实同受众厉害相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关心,激发起他们的兴趣。2、重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揭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使新闻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4、注重进行式报道,即使将新闻报道出去,对读者较为关心的事件,采用后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5、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5.1.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为什么要具备这些素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是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准确全面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新闻事业的这种性质和作用,常常通过具体的新闻作品体现和发挥出来。所以,从事新闻作品研究和从事新闻采写一样,都有着鲜明、强烈的政治性;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的基本路线,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要能深刻领会和掌握,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坚持研究工作的正确方向。

5.2.如何增强新闻作品研究者的政治素养? A.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喉结,是强有力的舆论工具。从事新闻作品研究和从事新闻采写一样,都有着鲜明、强烈的政治性。它要求我们在研究评析新闻作品时,政治上,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循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思想上,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闻作品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科学的解释和阐述;组织上,要服务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

5.3如何增强新闻作品研究者的专业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研究者不可缺少的素养之一。首先,新闻作品研究者具有较高的新闻专业素养,熟悉新闻基础理论,并能运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其次,对新闻采访写作等专业知识,也应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新闻业务知识尤为重要。第三,掌握新闻理论知识和新闻业务的同时,新闻作品研究者还应力求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第四,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第五,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5.4如何增强新闻作品研究者的理论素养?研究者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要有较强的分析评判能力。研究新闻作品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指导,这是做好这方面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研究者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

5.5.新闻敏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能迅速地辨别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l)是判断某一事物的政治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生的政治效果;(2)是判断某一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以及是否会对全局产生影响;(3)是判断某一事实能否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以及关注程度如何;(4)是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哪一个重要,哪一个次要,并能迅速地进行取舍;(5)是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迅速判断其有价值的部分和方面;(6)是

从新闻线索中,迅速预见是否可能导致发现重要的新闻。

5.6.新闻职业道德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1)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的政治品德;(2)忠于事实、忠于真理的坚定的思想品德。(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的专业素养?)新闻作品研究者个人各方面的素养,对研究、评析新闻作品有着直接的影响。研究者既是读者中的一员,又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读者,他的阅读和鉴赏水平应比一般读者高,分析的洞察力应当比一般读者强,视野应当更加开阔。只有这样,面对各种各样题材内容、体裁样式、风格的新闻作品,他才有博大的心理容量,丰富多样的认识层次,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基于这样的要求,新闻要求研究者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素养。(1)政治素养;(2)理论修养;(3)专业修养;(4)知识修养;(5)道德修养。熟悉新闻采写业务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记者是如何根据一定的报道目的,深入调查研究,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问题材的;能帮助我们认识各种规律以及各种表现手法和技巧等,更好地把握评价新闻作品的标准和要求;能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考察一篇新闻作品从事实,经济报道者的采访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的全过程,从而减少研究、评析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获得主动权,更好地按新闻规律、按新闻采写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做好对新闻作品的评析、研究工作。1987年《经济日报》开展的“关广梅现象” 的报道,我们在分析研究时,首先要从当时全国的大形势、大气候出发,研究记者是如何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这个大局,抓准问题,挖掘深刻,跳出了就事论事的圈子,把关广梅在全国率先实行租赁经营这一事件,与当时的改革紧密联系起来,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体现了工作通讯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

5.7.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六条准则的内容?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的精神。

5.8.江泽民同志要求新闻工作者打好五个方面的根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和新闻业务根底。

5.9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包括哪些?一是敬业的作风;二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三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四是清正廉洁的作风;五是严谨细致的作风;六是勇于创新的作风。

5.10.熟悉和掌握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对研究新闻作品有什么意义?1.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记者是如何根据一定的报道目的,深入调查研究,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题材的 2.能帮助我们认识各种新闻文体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表现手法和技巧,更好地把握评价新闻作品的标准和要求 3.能帮助我们比较全面的考察一篇新闻作品从事实,经报道者的采访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的过程,从而减少研究,评析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获得主动权,更好的按新闻规律,新闻采写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做好对新闻作品的评析,研究工作

5.11为什么说新闻研究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确的动机目的?研究新闻作品,其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对具体新闻作品的阅读,培养和提高鉴赏新闻作品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为了扩大优秀新闻作品的社会影响,促进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的形成;同时也为了对新闻采写实践中出现的新观念、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科学的评论和总结,传播成功的采写经验,推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所以,研究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动机目的。

论述题

1.1.试述研究新闻作品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新闻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最迅速、最直接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多样性、报道者的立场观点、认识水平、价值取向、评价标准都对新闻作品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新闻作品研究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新闻作品作出恰当评价,在读者阅读新闻作品时给以正确的引导。从事新闻作品研究,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的采写实践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要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闻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闻作品研究者必须认真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以此作为指导新闻作品研究的理论武器。

1.2试述研究分析新闻作品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作品是变化万千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新闻作品的作者立场观点不

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不同,对事物就有不同的选择,即使对同一事件、同一新闻人物,往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评价,写出社会效果截然不同的作品。所以研究新闻作品时,要从政治上对它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路线,给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1.3试述研究分析新闻作品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新闻作品的思想内容,评判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考察记者的采写实践,认识新闻作品的社会效果,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具体作品的实践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不将个人的欣赏标准强加于新闻作品,不以主管框框代替对新闻作品的客观评价。

2.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者还必须努力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不能迎合别人意图,随声附和,陷于盲从,也不能迎合学术研究的形势,方向,政治和社会背景,“察言观色”,达到别的目的。

1.4.试述要联系时代背景研究分析新闻作品?研究新闻作品,在认真剖析每篇具体的作品的同时,还应尽可能把他放在广泛的时代背景之下分析,比较,衡量,做到既有点上的了解,又有面上的把握,联系时代背景研究新闻作品,首先应从新闻作品的社会内容,社会影响方面考察它与时代的关系;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社会需求,新闻作品在时代背景下对事实的取舍,判断自然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映在作品的内容上,也反映在它的表现形式上。新闻文体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中的社会需要,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所以分析新闻作品应结合时代背景全面考察;新闻作品的语言文风,也同样留下时代的印记。

1.5.试述要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察?A一篇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它的好坏优劣,既受内部要素的影响,也受外部许多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实事求是的研究新闻作品本身的同时,把事业扩展到与之有关的其他方面,如采制者,采写过程,传播效果等,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是完全必要的。B在整个系统中,新闻作品是研究的中心和主题,而作品本身又是内容与形式,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体。研究作品既要从作品的整体上考察它的思想内容和总倾向,又要深入剖析各个局部,揭示他们如何为表现整体的内容和全局的主旨服务的。只有宏观把握与微观把握相结合,才能准确而又深刻的把握其整体功能和社会效果C对一篇作品的生产者,生产过程,以及在消费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也是顺理成章的。首先新闻作品不可避免的打上作者烙印,受其政治态度,思想观点,生活阅历,业务修养等都可能反映在作品中;其次,新闻作品的客观传播效果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另外,新闻是面向整个社会公开传播的,受众的多样性往往使作品的传播效果表现得错综复杂。研究者在考察社会效果时,要有大局及全局观念,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顾及社会效果的各个方面,既要重视其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方面,多做分析比较,衡量,以求客观公正的评价。

2.1试述新闻作品研究中的思维特点?(1)感性与理性。研究新闻作品包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就是对新闻作品的阅读,从其形式到内容的直接印象的具体感受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就是对新闻作品的分析、评判的阶段。二者辩证统一,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渗透。(2)个性与共性。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又鲜明的特性。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体。新闻作品也同样如此,它既具有新闻报道真实、客观、新颖诸共性而区别于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公文等其他文章样式。同时,每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新闻作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那么新闻报道就会陷人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僵化模式。(3)主观性与客观性。研究新闻作品,不言而喻,它必须要有客观条件——新闻作品,还要有主观条件——研究者本身的各方面的修养。这就说明研究新闻作品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我们在新闻作品研究活动中,一定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对新闻作品做出确切的评价。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应力求对新闻作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正确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传播意图及其社会影响等等。我们应力求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2.试述新闻作品研究中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首先表现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读者对作品的认识是先有感性,然后才发展为理性。作品的本质是通过多方面的现象表现出来的,不透过作品的现象,就无法把握作品的本质。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对作品中的事实还停留在片段的,分散的,表面的认识阶段时,对作品的分析不可能有什么深切的感受。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将那些片段的,分散的,表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补充,丰富,并在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再现时,才能对作品所揭示的内涵有比较全面的,深切的感受,从而达到理解与感受统一,把握作品的本质。其次表现与他们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难免有感性认识的东西。

2.3.试述新闻作品研究中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关系?

2.4.试述在新闻作品研究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宏观思维和立体思维的意义?

3.1.试述对新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具体分析?

3.2.试述对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的方式?

4.1.试述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

4.2.试述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4.3.举例说明西方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如何突出接近性原则?

4.4.联系具体作品,分析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5.1.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对新闻作品研究者的要求?

5.2.试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备较强分析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5.3.联系实际说明熟悉和掌握新闻采写业务知识的意义?

5.4.试述新闻敏感在新闻作品研究活动中的作用?

5.5.试述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新闻作品研究者不可缺少的素养之一?

5.6.试以我党优秀的新闻战士范长江、邓拓为例,论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具备广博知识素养的重要性?

5.7.试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的意义?

5.8.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的专业素养?

6.1.结合《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分析该文的创新性特色,对改革会议新闻有何意义?

6.2.联系《经济学家赶集》,谈谈记者的新闻敏感与发现新闻、深化主题的关系?

6.3.论述《京郊出现科学热》的写作特色?

6.4.结合《抢菜记》谈谈事实在批评性报道中的作用?

6.5.简要分析《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文中历史典故、地理环境等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作用?

6.6.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层层紧扣的布局安排,并说明其结构的内在联系?

6.7.概括《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的主题,并联系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背景,分析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深刻性?

2018年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o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对我国通讯文体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正式奠定了通讯文体在报纸上的地位的著名记者是 A.刘少少 B.徐铸成 C。黄远生 D.邵飘萍 2.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郭超人的代表作品是 A.《英雄髓上地球之巅》 B.《华美窗帷的后面》 C.《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D.《谁是最可爱的人》 3.以简洁的文字、简明扼要的方式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文体是 A.消息 B.解释性报遴 C.评论 D。深度报道 4.《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的作者是 A.胡乔木 8.陆定一 C,郭超人 D.范长江 5.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有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的表现手法是 A.叙述 B.议论 C.描写 D。说明 6.下列关于新闻重要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新闻的重要性,是由它所蕴含的意义决定的,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 B.重要性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可变因索 C.考察新闻的重要性时,出发点应该是报道者对该事件的理廨和评价 D. 由于新闻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作用不同, 因此会导致人们对新闻重要性在认识上的差异 7.关于退缓式导语的说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第一代导语 B. 它是第二代导语 C.它出现于19世纪中期 D.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新闻素描 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人物新闻 写作特色:人物对话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穿。 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 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 本文特点:精练扼要,气势宏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上海严寒 短消息 写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

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 新闻述评 写作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人物新闻 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 从邮局看变化 消息 特点: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 写作特色:通过对比事实突出主题。 《从邮局看变化》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至尾几乎都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强烈,很有说服力。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经济学家赶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较早的关于时常经济的报道。 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反映深刻而且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成功的运用动词。 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 由四篇短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实验成功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写作特点:现场感强。 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 特点:题材新颖,内容富有情趣。 背景材料对表现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突出新闻主题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读书笔记(1)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读书笔记(1) -自考串讲笔记 I 新闻作品研究概论部分 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1、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四、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五、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2、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作为社会现实最新反映的新闻作品,其报道内容繁杂多样。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新闻作品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新闻作品研究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对研究新闻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是我们在研究和评析新闻作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给读者阅读新闻作品以正确的引导。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分析、研究新闻作品,就会迷失方向,难以对新闻作品

作出正确恰当的认识和评价。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贵在深刻理解和善于应用。我们在研究新闻作品时,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的采写实践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3、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地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无论是对新闻作品内容的分析,还是对新闻报道表现形式的评判;无论是对记者采写实践的考察,还是对作品社会效果的认识,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新问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者还必须努力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不能迎合别人的意图,随声附和,陷入盲从,不能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以主观框框代替对新闻作品的客观分析。 4、新闻作品的特点? 一、就新闻作品的内容而言:①真实;②新鲜;③迅速及时;④具有重要性。 二、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 ①新闻语言的客观性; ②新闻语言必须简练、通俗、生动,易于群众接受;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 测试一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 【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 ()答案: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 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 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4、各个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 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 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 正确的研究动机

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 E 爱国主义情操 【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答案: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 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 3、艰苦奋斗的作风 4、清正廉洁的作风 5、严谨细致的作风 6、用于创新的作风 【题型:单选】 [7] “新闻是易碎品”这句话突出强调的是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答案: C A 接近性 B 可读性 C 时效性 D 重要性 【题型:多选】 [8] 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 ) 答案: BE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 【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答案: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 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 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4、各个 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 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 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 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 正确的研究动机 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 E 爱国主义情操 【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A. 1945年 B. 1966年 C. 1997年 D. 1949年 2.《京郊出现“科学热”》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 ) A.农民 B.农业教育工作者 C.农村干部 D.农村基层科技人员 3.“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这篇新闻作品是( ) A.《水面下的桥梁》 B.《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C.《水城威尼斯》 D.《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4.《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 ) A.呼和浩特 B.乌鲁木齐 C.拉萨 D.银川 5.《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 ) A.个别访问 B.向当事人提问 C.现场观察 D.电话采访 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 ) A.火箭发射时的情景 B.打捞仪器仓的情景 C.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 D.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 7.《“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A.空军飞行员 B.民航飞机驾驶员 C.跳水运动员 D.工艺美术工作者 8.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 ) A.象征性手法 B.拟人化手法 C.比喻手法 D.夸张手法 9.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写在绢帕上的诗》 C.《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D.《依依惜别的深情》 10.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通讯社是( ) A.法新社 B.美联社 C.共同社 D.路透社 11.“38×365=?”这一算式,反映了张先生对家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它出自( ) A.《祁连山北的旅行》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夜宿车马店》 D.《华阳礁上补给忙》 12.“报纸的主角”通常指( ) A.言论 B.消息 C.图片 D.版面 13.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消息是( )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 B) A.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 C. 消息 D.通讯 2.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C) A.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中发现个性 B. 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C. 只要具备了鲜蹰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最 D.新潞作晶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 3.下列关于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合的结构是( A) A.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 C.《美丑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 《取下神像挂地图》 4.在消息《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导语部分,描写美画贸易代表向日本通产大臣赠送竹刀的细节,这样写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B) A. 这是整场谈判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入导语 B.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C. 表明两国谈判代表之闻深厚的私人请谊,展现美日两霞鼹好的合作关系 D. 深化、提炼主题,表明两国闻贸易关系的紧张 5.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D)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 6.研究新闻作晶,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 A) A.实事求是 B.不断检验 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 7.新闻报道追求“可读性”的主要目的在于( B) A.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入 B.使报道对读者更其感染力 C.使报道的意义更为凸显D. 使报道中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 8.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现场描写等类型 B.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 C. 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随容稻主题 D.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9.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 C) A.《日本签字投降》 B.《火葬——甘地永存》 C. 《英迪拉.甘地》D. 《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0.迅速辨剐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 B) A.理论素养 B.新闻敏感 C. 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 11.下列作品中,较为大量地运用了历史背景豹是( C) A.《经济学家赶集》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010年7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第二代导语”特征的是() A、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 B、五要素俱全 C、自由、灵活、多样化 D、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2、中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主要起始于()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时期 D、20世纪80年代后期 3、对于新闻作品分析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 ..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的作用小于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更主要的是依靠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反之,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 4、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 D、《谁是最可爱的人》 5、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等因素,往往会渗透、融入作品之间,从而表现 为新闻作品的() A、客观性 B、共性 C、真实性 D、个性 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 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 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 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 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 B、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的“最小组成单位”,运用细节描写时应注意其局部和全局的关

2018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B) A.解释性报道 B.调查性报道 C. 消息 D.通讯 2.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 A.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中发现个性 B. 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C. 只要具备了鲜蹰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最 D.新潞作晶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 3.下列关于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合的结构是(A) A.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丑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 《取下神像挂地图》 4.在消息《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导语部分,描写美画贸易代表向日本通产大臣赠送竹刀的细节,这样写法的主要目的在于(B) A. 这是整场谈判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入导语 B.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C. 表明两国谈判代表之闻深厚的私人请谊,展现美日两霞鼹好的合作关系 D. 深化、提炼主题,表明两国闻贸易关系的紧张 5.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D)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 D.《谁是最可爱的人》 6.研究新闻作晶,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A) A.实事求是 B.不断检验 C.去伪存真 D.深入批判 7.新闻报道追求“可读性”的主要目的在于(B) A.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入 B.使报道对读者更其感染力 C.使报道的意义更为凸显 D. 使报道中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 8.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B) A.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现场描写等类型 B.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 C. 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随容稻主题 D.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9.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C) A.《日本签字投降》 B.《火葬——甘地永存》 C. 《英迪拉.甘地》 D. 《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0.迅速辨剐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B) A.理论素养 B.新闻敏感 C. 政治素养 D.新闻本源 11.下列作品中,较为大量地运用了历史背景豹是(C) A.《经济学家赶集》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2.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B) A.生动 B.真实 C.简洁 D.深入 13.按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屠次趣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这种消您结构模式被称作(D) A.时间顺序结构 B. 悬念式结构 C.并列式结构 D.倒金字塔结构 14.“载若主副食和淡水昀拖船一离码头,永天糯连的商中画海风超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大海随意撼上浪尖

2011年4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卷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作者是() A、陆定一 B、陶铸 C、胡乔木 D、范长江 2、下列关于新闻语言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生动、形象 B、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简练、通俗、生动 C、由于追求简练,因此新闻语言难免枯燥与呆板 D、可读性是新闻语言的首要追求 3、中国报道史上对通讯文体的发展作出过开拓性贡献的著名记者是() A、王韬 B、邵飘萍 C、梁启超 D、黄远生 4、作品分析时“唯理论”容易造成的弊端是() A、拘泥于新闻作品的共性特征,甚至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B、将局部经验当作普遍规律 C、过于强调作品的个性,忽略新闻作品的共性要求与特征 D、过于关注文采,而忽视新闻作品的社会价值 5、下列新闻作品中,属新华社著名记者郭玲春代表作的是() A、《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生命的支柱》 D、《“妈妈教我放鸭子”》 6、评析新闻作品时,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体现的是下列哪两种思维方式的辩 证统一?() A、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 B、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C、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D、发散思维与统摄思维 7、通讯名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所运用的结构形式是() A、倒金字塔结构 B、纵横式结合的结构 C、时间顺序结构 D、悬念式结构

8、“载着主副食和淡水的拖船一离码头,水天相连的南中国海风起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 大海随意抛上浪尖又甩进涌谷,使人顿觉天在旋转。”——这一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A、描写 B、议论 C、叙述 D、抒情 9、“甲骨文是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中国商王朝的史官用刀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的文字,是现行汉字的雏形,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一段文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A、描写 B、说明 C、对比 D、议论 1O、新闻文体中的“电讯”,是指下列哪一种体裁?() A、消息 B、特稿 C、特写 D、通讯 11、“新闻是易碎品”这句话突出强调的是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 A、接近性 B、可读性 C、时效性 D、重要性 12、《对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胡乔木 13、下列新闻作品中,不属于人物通讯的是() A、《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B、《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C、《师魂》 D、《“飞天”凌空》 14、《彭德怀印象》的作者是() A、史沫特莱 B、斯特朗 C、埃德加·斯诺 D、爱伦堡 1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通讯的是() A、《春夜》 B、《水城威尼斯》 C、《祁连山北的旅行》 D、《华美窗帷的后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l6、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 A、高度的社会正义感 B、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全国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

全国2010年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第二代导语”特征的是( ) A、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 B、五要素俱全 C、自由、灵活、多样化 D、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2、中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主要起始于(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时期 D、20世纪80年代后期 3、对于新闻作品分析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的作用小于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更主要的是依靠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反之,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 4、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 D、《谁是最可爱的人》

5、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等因素,往往会渗透、融入作品之间,从而表现为新闻作品的( ) A、客观性 B、共性 C、真实性 D、个性 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 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 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 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 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

全国年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试题与答案

全国年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2 年4 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课程代码:006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别了,“不列颠尼亚” 》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A.1945 年 B.1966 年 C.1997 年 D.1949 年 2.《京郊出现“科学热” 》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 ) A.农民 B.农业教育工作者 C农村干部 D.农村基层科技人员 3.“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这篇新 闻作品是( A.《水面下的桥梁》

B.《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C.《水城威尼斯》 D.《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4?《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 ) A.呼和浩特 B.乌鲁木齐 C拉萨 D银川 5《. 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 ) A.个别访问 B.向当事人提问 C现场观察 D.电话采访 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 ) A.火箭发射时的情景 B.打捞仪器仓的情景 C.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 D.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 7.《“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A.空军飞行员 B.民航飞机驾驶员 C.跳水运动员 D.工艺美术工作者 &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 A.象征性手法 B.拟人化手法 C上匕喻手法 D.夸张手法 9.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写在绢帕上的诗》 C.《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D.《依依惜别的深情》 10.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Z中》的通讯社是() A.法新社 B.美联社 C.共同社 D.路透社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 【题型:简答】 [1] 简析《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的报道角度。 答:这篇新闻从介绍一本新书的角度,反映了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学教研组的医务工作者们,把自己的失误公之于众,勇于自我批评,敢于坚持真理.愿把自己临床工作中的教训作为别人的“前车之鉴”的高尚的思想品德。新闻中用具体事实作了说明。这就从一个新的侧面有力地显示了我国科技人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面貌、新成就。因此.这篇新闻看起来似乎是报道一本新书出版.但实际上却不是一般的出版消息,它既有思想深度,又角度新颖。 【题型:简答】 [2] 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4、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5、将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题型:简答】 [3]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答: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 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 3、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有时还要不怕危险与牺牲; 4、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恪守职业道德,坚决反对搞有偿新闻; 5、严谨细致的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防差错; 6、勇于创新的作风,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新闻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方式与形式,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新闻作品。 【题型:简答】 [4] 简述如何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答: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新闻工作每个环节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研究新闻作品,当然也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实际出发。 4、要做到实事求是,研究者还要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题型:论述】 [5] 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的专业素养。 答: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1)熟悉新闻学基础理论; (2)熟悉和掌握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并力求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 (3)较强的新闻敏感; (4)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 (5)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题型:论述】

自学考试历年试题_2012年4月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_复习参考资料

自学考试历年试题_2012年4月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_复习参考资料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华美窗帷的后面》属于通讯文体中的( ) A.工作通讯B.风貌通讯 C.人物通讯D.故事通讯 2.下列新闻作品中,由范长江所写的是( ) A.《记鲁迅》B.《“一厘钱”精神》 C.《谁是最可爱的人》D.《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 3.下列作品中,由穆青撰写的人物通讯是( ) A.《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B.《访“葡萄常”》 C.《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D.《水城威尼斯》 4.下列作品中,大量运用观察性报道手法,写得像一篇目击记的报道是( ) A.《英迪拉?甘地》B.《火葬——甘地永存》 C.《师魂》D.《醒来,铜陵!》 5.下列对于西方新闻写作中的特稿文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广义上西方所谓的特稿包括除消息、评论外的所有报道文体 B.相对于消息,特稿更为强调将情节、文字的可读性和主题的严肃性相结合 C.西方所说的特稿,即为中国新闻文体中的通讯 D.近半个世纪来特稿的趋势之一是在遵循客观性的前提下,强调描写新闻故事的现场气氛 6.下列对毛泽东的消息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特色的概括,正确的是( ) A.大量运用抒情、议论等手法,点出了渡江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B.借鉴了散文化的笔法,细致描绘了渡江战役的壮丽场景 C.全篇精练扼要、气势雄伟 D.灵活运用对比、说明等手法,详细交待了渡江战役胜利对于解放战争全局的影响7.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迅速辨别、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被称为( )

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

2010年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全国2010年7月自考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第二代导语”特征的是() A、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 B、五要素俱全 C、自由、灵活、多样化 D、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2、中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主要起始于()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时期 D、20世纪80年代后期 3、对于新闻作品分析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的作用小于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更主要的是依靠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反之,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 4、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 D、《谁是最可爱的人》 5、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等因素,往往会渗透、融入作品之间,从而表现为新闻作品的() A、客观性 B、共性 C、真实性 D、个性 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 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 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 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 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复习含答案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复习含答案 【题型:单选】 [1]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这是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努力的方向。提出这十二个字要求的是( ) 答: C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丁关根 【题型:单选】 [2]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是下列一篇新闻作品中部分内容的小标题。这篇新闻作品是( ) 答: B A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B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C 《核弹元勋的“三子”》 D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题型:单选】 [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新崛起的新闻报道体裁是( )答: C A 工作通讯 B 散文式报道 C 深度报道 D 大特写 【题型:单选】 [4] 以人所不能及的“理解力与文字之组织力”,为我国的新闻通讯开创了新局面的是( ) 答: A A 黄远生 B 梁启超 C 范长江 D 邵飘萍 【题型:单选】 [5] 《中国的西北角》中的通讯文章,最初发表在( ) 答: D A .《申报》 B .《新闻报》 C .《文汇报》 D .《大公报》 【题型:单选】 [6]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 )答: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单选】 [7]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相对于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答: D A 直接性 B 生动性 C 单个性 D 抽象性 【题型:单选】 [8] 在新闻作品研究的诸种思维方式中,强调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思索的是( )答: A A 宏观思维

2015年04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与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不属于新闻体裁的作品形式是(B) A、深度报道 B、报告文学 C、消息 D、通讯 2、新闻报道中运用说明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为了(D) A、让报道主题更加简洁凝练 B、使报道语言更加华丽多彩 C、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D、对新闻事实或人物的相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 3、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导语是(D) A、第一代导语 B、延缓式导语 C、间接导语 D、第二代导语 4、在消息写作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结构方式是( D ) A、悬念式结构 B、并列式结构 C、对比式结构 D、倒金字塔结构 5、新闻作品中的议论与抒情,要求做到(A) A、缘事而发,情景交融B多多益善,使报道更加生动C宏观入手,注意升华D务求平实,尽量避免使用 6、中国新闻作品中的深度报道蝎起于(A) A、1987 年 B、20世纪50年代 C、民国初年 D、20世纪70年代 7、下列对于新闻作品结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D) A、各种新闻体裁,其结构要求有一定区别 B、结构安排的原则之一是既能恰当地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 C.结构安排是我们评析一- 篇新闻报道时所应注意的一一个重要方面 D、纵横式结构是文学作品经常采用的一种结构方式,不应出现在新闻作品中 8、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作者是(C) A、阎吾 B、穆青 C、毛泽东 D、范长江 9、下列对于新闻报道时效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 A、一般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其新闻价值就越大 B、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特点与要求之一 C.新闻报道要求“唯快是好”,任何新闻事件发生后,均应迅速报道出来 D、新闻报道求快,但如何才算迅速及时,并没有硬性的时间规定 10、《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与《红色的警告》这两篇新闻作品,体裁上属于(D) A、消息 B、特写 C.评论D、深度报道 11、下列作品属于突发事件报道的是(D) A、《记鲁迅》 B、《巴黎陷落后的一一个月》 C、《水面下的桥梁》 D、《断电使纽约陷于-片黑暗》 1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是(C) A、重要性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党性原则D、接近性原则 13、科技新闻报道中对于-些名词术语或技术性问题的解释,-般被称为(C) A、历史背景 B、地理背景 C、注释性背景 D、描述性背景 14、下列对于新闻敏感的表述,错误的是(C) A、它是指记者迅速辨别和捕捉事实变动的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一-种能力 B、它是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綜合的考察与分析判断能力 C、它主要涉及记者的采访活动,而对编辑等环节没有影响 D、它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职业能力 15、名篇《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D) A、悬念式结构 B、倒叙结构 C、时间顺序结构 D、双线式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下列对“解释性报道”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D) A、它的重点在于回答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来如何发展B它是-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层意义的报道C、它要求记者运用大量事实,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实质、影响及发展动向D、它是一种背景性新闻 E.它要求使读者读起来更加亲切、生动 17、新闻作品的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BC) A、真实性 B、特殊性 C、个别性 D、可看性 E.重要性 18、党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分析评价新闻作品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BCD ) A、掌握跨文化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 B、尊重事实,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 C、避免研究、评价新闻作品时的主观性、随意性 D、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对读者和作者负责 E、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 19、下列新闻作品中,以现场描写为突出特色的作品有(BE ) A、《断电使纽约陷于. -片黑暗》 B、《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 C、《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 D、《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 E.《华阳礁上补给忙》 20、美国新闻学者提出,在解释性报道中构成所谓解释的事实有(ABCDE )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66篇评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单评析 消息篇 (2) 一、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2) 二、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2) 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3) 四、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 五、上海严寒 (3) 六、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 (3) 七、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3) 八、从邮局看变化 (3) 九、经济学家赶集 (4) 十、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 (4) 十一、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4) 十二、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 (4) 十三、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 (4) 十四、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4) 十五、京郊出现“科学热” (4) 十六、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5) 十七、抢菜记 (5) 十八、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 (5) 十九、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5) 二十、陕北有煤海 (5) 二十一、好啊!诚实永存 (5) 二十二、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5) 二十三、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 (6) 二十四、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6) 二十五、别了,“不列颠尼亚” (6) 通讯篇 (6) 一、华美窗帷的后面 (6) 二、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 (6) 三、桌上的表 (7) 四、访“葡萄常” (7) 五、春夜 (7) 六、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7) 七、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7) 八、“一厘钱”精神 (8) 九、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8) 十、水城威尼斯 (8) 十一、写在绢帕上的诗 (8) 十二、并非鱼草之争 (8) 十三、夜宿车马店 (8) 十四、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 (9) 十五、小城风光更迷人 (9) 十六、“飞天”凌空 (9) 十七、“妈妈教我放鸭子” (9) 十八、访厕所 (9) 十九、核弹元勋的“三子” (9)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二)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串讲复习(二) 新闻是面向整个社会公开传播的。受众多样性往往使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表现的错综复杂。同一篇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反映,产生不同的评价,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常有的事。研究者在考察作品的社会效果时,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顾及到社会效果的各个方面,既要充分重视其主要方面,也不忽视其次要方面,多作分析、比较、衡量,以求得客观公证的评价。 8、新闻作品研究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邓小平理论。 9、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类新闻实践活动,特别是队伍产阶级新闻实践活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新闻活动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是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理论武器,也是知道新闻作品研究的理论武器。 10、研究新闻作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1、新闻作品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新闻作品。 12、即使对同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往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给予不同的评价,得出不同的结论,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社会效果截然不同的新闻作品。 13、新闻舆论单位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防止一切工作的守卫,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4、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唯物论的本源观,真实准确地报道客观事物,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世界。 15、就新闻时效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其新闻价值越大。 16、新闻的重要性,由它所蕴涵的意义决定,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在考察新闻重要性时,要全面考察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还有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7、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新闻报道题材范围是极为广泛的。 18、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消息。 19、范长江从1935年7月开始,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遍及川、陕、甘、青、内蒙等广大地区,撰写了一系列通讯,陆续在《大公报》所以发表,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 20、19世纪中期,美国出现早期导语。早期的导语,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被人们称为第一代导语。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了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第二代导语。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闻写作突破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向自由式、灵活多样发展,出现了间接导语、退缓式导语、复合导语等许多新形式。 21、1987年,我国深度报道崛起。以联系实际、剖析社会问题和记者理思维的深度见长的报道,应运而生。代表作:《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关广梅现象》、《红色的警报》、《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 22、郭玲春凭着“一定要咬破自己所做的茧”的顽强追求,不断探索实践,勇敢突破会议报道的陈旧框框,写出一篇篇别开生面、不落俗套、另人耳目一新的会议新闻。 第二章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 1、所谓感性认识阶段,是通过对新闻作品的阅读,从其形式到内容的直接印象的具体感受阶段。 感性认识阶段是新闻作品分析研究的起步。感性认识只是研究作品的低级阶段,比较肤浅、片面、带有局限性、表面性,甚至是不准确的。 2、新闻作品中醒目的标题、新颖的角度、紧凑的结构、简洁的语言等等,都是吸引读者的第一条件。 3、所谓理性认识阶段,是对新闻作品的分析、评判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的飞跃、继续和深化。 4、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感性与理性的辨证统一,首先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读者对作品的认识序列,是先有感受,然后才发展为理性。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与理性的辨证统一,其次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