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语言的发展

婴幼儿语言的发展

婴幼儿语言的发展
婴幼儿语言的发展

婴幼儿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即语言的获得,指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主要指口语中的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获得。当婴儿学会发出如“嘎”“吧”和“哒”等各种单音节的声响时,实际上表明,婴儿已有感觉要通过声音与对方交流。言语即将进入他的世界,这对于婴儿随后的生命历程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一般认为,婴幼儿语言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语言准备阶段、理解语言阶段、表达语言阶段:0~1岁是语言准备阶段,虽然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是在为语言的产生做积极的准备。1~1.5岁是理解语言阶段,婴儿开始开口说话,能说出一定数量的词汇,对成人语言的理解能力迅速发展。1.5~3岁是表达语言阶段,婴幼儿的语言能力飞速发展,是语言发展的突发期,词汇量迅速增加,并且能说出短语和句子,听和说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听和说的能力也提高很快。

一、婴幼儿语言的表达方式

(1)哭。啼哭是婴儿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可以向母亲或他人传达饥饿、渴、睡眠及需要爱抚等信息。哭可以加大肺部活动量,吸进更多的新鲜空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还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发育。

(2)笑。婴儿的笑声能促进面部肌肉的发育。大笑会让口腔发育更加完善,对婴儿大声说话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笑声也是婴儿表达情绪的最好方式。

(3)吃。在吃奶期间的婴儿,奶嘴适度的磨蹭可使婴儿的牙床受到刺激后促进牙龈发育。适当地咀嚼,能锻炼孩子的面部肌肉的发育,锻炼孩子的舌尖力度。

(4)玩。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材质、各种功能的玩具都可以让孩子动手、动脑、动眼,在感知中探索和发现,刺激婴儿想问题,从而带动大脑神经的发育,让孩子亲自感受不同玩具的功性和特点。

二、促进婴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和认知发育的迟缓,不仅会使注意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增加,还会影响儿童的沟通、行为和后期学业成就等诸多方面。语言,是如此之重要,如何促进婴儿早期言语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关心的话题。对此,可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探讨。

(1)亲子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婴儿对父母亲的语言刺激最敏感、最愿意接受。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生理和听觉科学系曾对100户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进行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知识分子阶层的父母对宝宝说话的时间最长,每天达2600个词语;普通技工阶层居次,每天1600个词语,离异或居住在大杂

婴幼儿各阶段的行为语言发育特点表1

婴幼儿各阶段的行为语言发育特点表 年轻的爸爸妈妈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的体格发育是否正常,判断标准很简单,可以通过孩子不同年龄的体重、身长,以及运动功能的发育,语言行为的发育等等来进行判断,只要每位家长把正常的标准范围掌握了,随时都可以监测自己孩子的发育是否属正常范围,如低于正常标准范围,应继续观察,分析原因。加强训练,以促进其发育。以下是农十师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科为年轻的爸爸妈妈提供的婴幼儿各阶段的行为语言发育特点表,供参考。 12月龄独走,弯腰拾东西;会将圆圈套在 木棍上 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 灯碗,指出自己的手眼 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 用杯喝水 15月龄走的好,能蹲着玩,能叠一块方木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 的名字 能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 18月龄能爬台阶;有目标地扔皮球能认识和指出身体各 部分 会表示大小便,懂命令,会自己进食 2岁能双脚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 勺子吃饭 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 子 能完成简单的动作,如拾起地上的物品, 能表达喜、怒、怕、疼 3岁能跑,会骑三轮车,会洗手,洗脸, 穿脱简单衣服 能说短歌谣,数几个数 能认识画上的东西;认识男女,自称“我” 表现自尊心,同情心,害羞 农十师卫生局 年龄行为动作语言对周围人和物的反应能力与行为 新生儿无规律,不协调动作,紧握拳能哭叫铃声使全身活动减少 2月龄直立位及俯卧位时能抬头发出和谐的喉音能微笑,有面部表情,眼随物转动 3月龄仰卧位变为侧卧位,能用手摸东西咿呀发音头可随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180度,关注自己的手 4月龄扶着髋部时能坐,可以在俯卧位时 用两手支持抬起全身,手能握持玩 具 笑出声 抓面前物件,自己弄手玩,见食物表示 喜悦,较有意识的哭和笑 5月龄扶腋下能站得直,两手可各握一玩 具 能喃喃地发出单调音 节 伸手取物,能辨视人声,望镜中人笑 6月龄能独坐一会,用手摇玩具——能认识熟人和陌生人,自拉衣物,自握足玩 7月龄会翻身,自己独坐很久,将玩具从 一只手换入另一只手 能发出“爸爸”、“妈 妈”等复音,但无意识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自握饼干吃 8月龄会爬,会自己坐起来,躺卜去,会 扶着栏杆站起来,会拍手 重复大人所发简单音 节 注意观察大人的行动,开始认识物体, 两手会传递玩具 9月龄试独站,会从抽屉中取出玩具能懂几个较复杂的词 句,如再见等 看见熟人会伸手要抱,或与人合作游戏 10-11月龄能独立站片刻;扶推车或椅子能走 几步 开始用单词,一个单词 表示很多意思 能模仿*的动作,招手、‘再见’;抱奶 瓶自食 12月龄独走,弯腰拾东西;会将圆圈套在 木棍上 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 灯碗,指出自己的手眼 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 用杯喝水

婴儿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婴儿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语言发展的一般阶段 三岁前婴儿言语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次序、有规律的过程,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而既有连续性,又有规律性。根据实际的发展,它可分为6个阶段: 1. 出生到3个月 ----- 简单发音阶段 2. 4个月到8个月 ----- 连续音节阶段 3. 9个月到12个月 ----- 学话萌芽阶段 4. 12个月到18个月 ----- 正式开始学话、单词阶段 5. 18个月到2岁 ----- 简单句阶段,掌握最初步的言语阶段 6. 2岁到3岁 ----- 复合句子的发展,掌握最基本的言语阶段 三岁前的婴儿言语发展的这六个阶段,不能绝对划分,但每个阶段又都可以以它新的质的特点和其他阶段相区分。这六个阶段又可以归纳为两个大阶段:其中一岁前的三个阶段可以称为言语发展的准备阶段;一岁以后,从开始掌握词起到三岁,可以称为初步掌握言语阶段。 尽管所有的孩子都要经历相同的语言发展阶段,但每个孩子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不一样的,正如每个孩子的身高不一样一般。为什么有的孩子语言发展比别的孩子好呢?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展呢? (二)语言发展的条件 人的遗传素质给人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前提。人在出生后的一定时期内能够学会说话,而其他动物则没有这个能力。人在短短的几年里,就能掌握这种相当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与人所具备的先天的生理机制分不开的。人的大脑中有特定的言语中枢,有健全的发音和听音器官,每个发音正常的婴儿,都从遗传获得了这些优越于任何动物的生理基础。就遗传而言,每个孩子又是有差别的。那些语言发展相对较好的孩子与父母遗传基因的优秀不无一定的关系。 当然,婴儿的语言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他出生后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多研究证明,首先要保证婴儿和成人之间的一种亲密的情感上和身体方面的接触,在这一前提下,孩子才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发出各种语音和咿呀学语的兴趣。如果他们没有欢快的情绪和与人交流的愿望,他们是不愿意讲话的。婴儿的语言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2.婴儿发展变化的特征:⑴大小的变化: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 断提高。 ⑵比例的变化: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所以在比例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头占身长1/4,成人头占身长1/8。在个涔发睫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如幼儿期乳牙的税落二。 ⑶等待莅酌获得: 在学习过程中,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及生理上 出现恒齿等。 3.发展的任务: 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寻找合适的角色,为实现这个过程,就要完成如下“发展”任务。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4.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 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儿期的发襄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阶段性的。如,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l~3个月时以周为单位计算;4~6个月时以3个月为单位计算:6 -12个月时以半年为单位计算;1~3岁时以年为单位计算。 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如,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规律。 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昀自然人,初步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期主要是量主外界生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生活照料较多的时期:婴儿期是学会走路、说话,开始独立活动的时期。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既有明显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由一个年龄阶段过渡到下一个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既有一定顺序,又不是等同的。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婴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及算莠耍_面夏面聂否_蘸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鼻:婴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黏膜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拒抗晚乳。泪管和咽鼓管:婴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毗部,其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婴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人中耳,引起中耳炎。 喉:婴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黏膜F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易发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吉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6岁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及特点

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幼儿语音的发展 语音是幼儿赖以表现的媒介和物质体现,3 ~4 岁是幼儿掌握语音的关键期,语音发展成为幼儿口语发展的首要因素。 3 岁左右的幼儿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比较弱,仍有不少幼儿不能精确分辨近似音,在发音时会出现相互代替的现象。同时,幼儿还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或者发音方法不正确,因而还有发音不准确的情况。例如:把“四个”说成“是个”,“老师”说成“老西”。 4 岁以后的幼儿,发音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如果坚持练习,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幼儿就能掌握全部的语音了。但这时还会有个别的幼儿对个别难发的音或某些相似的音感到发音困难,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反复练习。 6 岁左右,幼儿在成人的正确教育下,能做到发音正确、咬字清楚,并能按照语句的内容和情感的需要调节自己的音调,能清楚地分出四声。他们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发音,同时也喜欢挑剔其他小朋友和周围成人的错误发音,并能纠正、评价别人的发音。 (二)幼儿词汇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掌握词汇最迅速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掌握的词汇量也会迅速增加。一般来说,3 岁幼儿能掌握1000 个左右的词汇,到6 岁能增加到3000 ~4000 个。 3 ~ 4 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大多以名词、动词为主。那些代表具体事物的名词和具体动作的动词是幼儿生活中常常经历和感知到的,所以容易掌握。这时幼儿运用形容词的能力虽也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只能掌握表明事物具体形态或性质的词,如大、小、多、少、高、低等,运用起来也不够准确。至于数词和量词就更难掌握了,他们常常用“个”来代替所有的量词,或者把量词混用。 5 岁左右是幼儿掌握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对词义的理解较以前深刻了,对形容词的使用也能做到理解词义并较为准确、恰当地使用。但对量词的掌握仍感到很困难,只有那些能经常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量词,才能熟练掌握,如“一辆汽车”“一只鸡”“一头牛”等。表示时间概念的词,幼儿运用起来还不够准确,经常混淆。 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发展,6 岁幼儿的词汇已经相当丰富,各类词汇都能掌握一些,对词义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已经掌握了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和具有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的词汇。 (三)幼儿语句的发展 掌握大量词汇后,还必须将这些词汇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合乎逻辑地组织起来,才能准确地表达语言的含义,实现交际的作用。幼儿语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完整句的出现、复合句的发展、语句的复杂程度提高、句型有所变化、具有明显语法意识等方面。幼儿掌握语句规则是在与成人交往中,从自然地模仿成人的语言习惯逐步过渡到掌握语法规则,将词组成句子来表情达意而实现的。 3 岁左右的幼儿已能用词组成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句子经常不完整,常出现没有主语的短语或用词颠倒的情况,如“妈妈,玩”(缺少主语“我”)。这时幼儿的语句非常简单,没有任何修饰成分,即使能说出“小白兔”“大灰狼”等短语,实际上也是将这些短语作为一个词来学习、理解和运用的,并没有区别出修饰词和被修饰词。 4 ~ 5 岁幼儿已经能正确地运用简单句说明自己的意思或描述见闻了。这时,他们的

0-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

0~6岁儿童言语发展 人类言语的发展以听觉、发声器官和大脑三者功能的成熟为基础,从哇哇啼哭的新生儿到朗朗读书的小学生,小儿的言语是在活动过程中、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成人的影响,不断地模仿和练习逐渐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发声、理解和表达几个过程。 一、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1.逐渐掌握本族语的全部语音(4岁) 2.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3—6岁) (二)词汇的发展 1.词汇量迅速增加 2.词类范围日益增加 3.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1.语句的发展趋势 2.句子的发展趋势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二)内部言语(三)自言自语 三、言语的功能 (一)称谓功能(二)调节功能(三)交际功能(四)概括功能四、言语的发生: (一)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0—1岁) 1.简单发音阶段(1—3个月) 2.连续音节阶段(1—8个月) 3.模仿发音阶段(9—12个月)

(二)言语真正发生的阶段(1—3岁) 1.不完整句阶段(1—1.5岁) 2.出现完整句阶段(2—3岁)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3—6岁) 五、言语功能的发展 (一)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口语基本能力) 1.从对话语言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续性言语 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二)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内部言语产生) 1.什么是内部言语 2.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 (三)书面言语的发生发展 1.幼儿认字的特点 2.幼儿的早期阅读 3.幼儿的外语学习 学前期是掌握语言的重要时期,2—3岁是儿童学习口语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连贯性言语发展最迅速时期,也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因此,父母和教师积极为孩子们创设良好语言环境,不失时机地加强语言教育。

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语言教育与周围环境的人际交往中发展的,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自由的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幼儿正值该年龄段,因此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如何抓住幼儿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呢?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老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教学互动,搭建语言学习的桥梁。 “互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有效支架,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同时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创设幼儿语言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幼儿学说的兴趣。 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听懂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规范化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说,乐于与人交往,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每天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语言活动,就是要给幼儿规范的语言熏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增进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孩子发出错误的音并不是因为环境或本身的关系,而是因为语言的刺激不够充分。同时为了给幼儿提供多说多练普通话的机会,我们利用每天早上来园、午饭后、离园前的时间开展“天天说”活动。内容包括说说我的妈妈,夸夸我自己,假日里的活动等等,要求幼儿用普通话讲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遇到不会用普通话表达的词语时,教师及时帮助填充,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视、听、讲、做结合法,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这种方法是依据“直观法”和“观察法”以及结合幼儿普通话学习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所谓“视”教师要提出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如实物、图片、图书等,让幼儿充分地观察。相对来说实物更吸引托班的孩子,如果提供图片一定要颜色鲜艳,内容简单明了。所谓“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和领会。所以我们教师面对托班的孩子讲话的速度要慢一些,要让幼儿能听懂为止。有些难念的音可以特别强调一下,说好普通话正确地听是前提,只有会听了才会说。所谓“讲“是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所谓“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操作材料和想象空间,帮助幼儿充分地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这四方面必须有机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利用多种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游戏法是指教师应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

0-3岁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

0-3岁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 语言是人和其他动物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相互交往的工具,也是表达个体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发展在婴幼儿认知和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婴幼儿如能掌握部分语言,就得到了一种有效的认识工具,可以通过同成人的交往增进对外部世界的知识,也可借助语言把这些知识更好地储存起来,以供应用。 语言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语言感知阶段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语言,语声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语的意义是靠声音表达出来的,而婴儿分辨和发出语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2周左右的婴儿能区分人的语声和其他声音,如钟声、哨声等。这种区别不同声音的能力是他(她)以后学习语言的前提。2个月时,他(她)对说话时的情绪表现似乎就有所反应,如以愤怒声斥责他(她)时会哭,和蔼声安慰他(她)时会笑。4个月时婴儿就能区别男声及女声,6个月时即能区分出不同的语调。 发音阶段 0~3个月是婴儿的简单发音阶段,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最早的发音,也是今后语言的基础。第4周开始,婴儿的哭声可以作为一种用来表示身体状态以得到注意的手段。开始它多是表示一种消极状态的,如饿、冷、热、湿、寂寞等。到2~3个月就有了表示积极状态的声音,如舒服、高兴时的发音。成

人逗他时婴儿的发音(健康小常识:https://www.doczj.com/doc/7e4965234.html,,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主要是一些元音,如阿、哦、噢等,婴儿情绪越好发音越多。 4~7个月是婴儿连续音节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儿明显地变得活跃起来,发音增多,在他兴奋时发音更多,可出现一些重复的、连续的音节,像是咿呀学语,如爸一爸、打一打、哞一哞等,但并无所指.这些音为以后正式说出词和理解词作了准备。 语言——动作联系阶段 7个月以后,婴儿不仅发音增多,而且对某些特定的音会产生反应,比如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8~9个月的婴儿可以形成第一批语言一动作的条件反射,如说“欢迎”婴儿会拍手,说“再见”婴儿会摆手等,有了这种条件反射,婴儿就有了学习与成人交往的可能。从11个月开始是语言一动作的条件反射形成的快速时期,此时婴儿听懂的词越来越多,他(她)可以按照指示去做一些事情,并开始模仿成人发音。这时还不是正式的说话,他可能是用一定的声音表示一定的意义,也可说是学说话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认为婴儿不懂话,不会说话而不和他(她)说话,则常会造成婴儿言语发育迟缓。反之,如能注意和婴儿多说话,使婴儿每次感知某事物或某动作时都能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个事物或动作的词,在他(她)的大脑中就会逐步建立起关于这个事物或动作的形象和词之间的暂时联系,从而促进婴儿言语的发展。

儿童语言发展的七个阶段

儿童语言发展的七个阶段 华声听力优利康 语言的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1、语言是工具。语言帮助儿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2、语言具有调节功能。语言可以控制和指导儿童的行为,其道理如同“君子动口有动手”。3、语言促进相互交流。用语言和周围的人沟通,传递思想,获得信息,有利于成长。4、语言可以表达个人的意识,创造自我天地。5、语言能够传播知识,促进儿童的学习。语言专家说,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意识的交流阶段(出生— 4 个月) 父母对小儿的咕咕声或啼哭声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小儿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儿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儿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小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照等。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有意识的交流阶段(4-9 个月) 4 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

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大约6-8 个 月的时候,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而在9 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瓜,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不仅如此,9 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 钉”、“ 球”、“狗”等。 第三阶段:单词阶段(9-18 个月) 约12 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 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 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 第四阶段:词组阶段(18-24 个月) 这个时期的小儿会用单词和词组说自己的事情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语句形式,父母们无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儿词语的内容上,而是训练孩子使用句子表达,其中包括了语法的万分,而且语言的训练应在小儿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鼓励他们与父母和老师泺。在这个阶段开始时,父母为孩子提供词组示范,如说“坐凳上”、“吻娃娃”。对这种“电报式”的说话示范,语言专家各执己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不过,有一条原则应当记住:语言不只是用简单的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要用语法组成句子后才能说明意义。因此,在对儿童语言的干预中,父母要避免用语

第一章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第一章生理基础 一、单项选择: 1.婴幼儿体格发育的速度是( ) A.直线上升的B.直线下降的 C.波浪式的D.有时上升有时下降的 2.婴儿萌出乳牙的时间一般是( ) A.4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4个月 3.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面,这种现象是( ) A.习惯性近视 B.生理性近视 C.习惯性远视 D.生理性远视 4.婴幼儿呼吸频次的特点是( ) A.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B.年龄越小,呼吸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 D.时常停止呼吸 5.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是( )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生殖系统 D.运动系统 6.某儿童出生时体重是2.4公斤,如果用粗略的评价方法来计算,则该儿童3周岁时体重可达( )

A.9公斤左右 B.10公斤左右 C.11公斤左右 D.12公斤左右 7.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 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 D.时常停止 8.在整个童年期基本没有什么发展的器官系统是()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生殖系统 D.运动系统 9.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用来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是() A.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的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10.不属于儿童视力异常表现的是() A.对小玩具不感兴趣 B.看东西时喜欢歪头偏脸看 C.看图书过近 D.遇强光瞳孔放大 11.儿童腕骨全部钙化,约在() A.12岁左右 B.10岁左右

C.8岁左右 D.6岁左右 12.婴幼儿生理性远视一般发生在() A.3岁前 B.5岁前 C.7岁前 D.10岁前 13.儿童脑细胞的耗氧量约为全身耗氧量的() A.30% B.40% C.50% D.60% 14.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处于领先的系统是() A.骨骼系统 B.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 D.神经系统 15.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地组织活动,符合了大脑皮质活动的【】 A.优势原则 B.镶嵌式原则 C.动力定型规律 D.抑制原则 16.人体对血糖含量十分敏感,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利用的能量,只能来自于【】 A.碳水化合物 B.脂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17.按粗略的评价方法计算,一个6岁幼儿的体重约为() A.16公斤 B.18公斤 C.20公斤 D.22公斤 18.人体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 ) A.大脑皮质B.神经元

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

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 语言不仅是与人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生产丰富心灵的工具,维果斯基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从事物质劳动生产需要好的生产工具,如果我们的教育是从事精神的生产,也是需要强大的生产工具,而对于教育来说,最强大的生产工具是语言,因为人类文化文明,社会传统规则习惯都凝结在语言里,因此,只有让孩子发展丰富的口头语言能力,才有益于孩子心灵的成熟智力的进步。 口头语言能力是在幼儿期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发展规律是大约在七、八个月开始能听懂得别人讲话,在十二个月左右开始冒出来他第一个词,在一岁半儿童掌握的词汇量大约是五十个词,到三岁时儿童大约能使用一千个左右的词,在六岁或者六岁之前,有些孩子词汇量就可以发展到四千左右,所以三到六岁之间孩子的词汇量每天都在以三到四个词的速度增长,是词汇量飞速发展的时期。 那么在语法上,在幼儿期孩子从简单的主谓宾的句子,过渡到有复杂的转折词,更复杂的句子结果,在语言使用上,儿童从对话的语言过渡到独白语言,比如,当刚入幼儿园的时候,晚上回到家,妈妈们如果想知道这一天的生活,如果想问他说给妈妈讲一讲今天一天你都干了什么这个孩子是回答不出来的,因为他没有独白语言的能力,所以,你只能用对话的语言,说今天吃饭了没有吃了,吃的什么饭大米饭,有没有菜有,你问一句他回答一句。这是这个阶段年龄的孩子说话特点,是不是很多妈妈都会觉得孩子怎么那么没用了,连这些都不会说,现在不要奇怪了,所有的处于这样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这样的。 在三到六岁过程中,幼儿语言从对话的语言发展到独白的语言,他能过完整去讲述一件事情了,并且从别人听不懂到别人能听懂,这是巨大变化,要事先这个变化,必须给孩子提供足够多口语活动机会。 所以,我们要用大量的经典的童话故事,去丰富孩子心灵,这些故事不但具有语言教育的价值,同事也具有精神生产的价值,比如小马过河,会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相对性,会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尝试,小红帽的故事让孩子懂得做什么事情前要小心,要事先想到后果;三只小猪的故事会让孩子懂得做事情不能偷懒,要努力才能有好的生活…… 因此,给孩子多多讲述故事,让孩子喜欢听、喜欢说、喜欢读、最后喜欢上写!!

婴儿言语发展 阶段和特点

婴儿期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前言语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 1.妊娠中、后期(5-8个月) 已有初步的听觉反应和原始的听觉记忆能力(感知能力的发展) 2.新生儿期(0-1月) 空间定位、辨别语音并表现出偏爱 3.发音游戏期(2-3、4个月) 开始理解言语中某些交往信息,能和成人进行“互相模仿”式的“发音游戏”能够鉴别区分并模仿成人语言,并能辨别清浊辅音,获得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能力 4.语音修正期(5-8、9个月) 这时婴儿已能鉴别言语的节奏和语调特征,并开始根据其周围语音环境改造、修正自己的语音体系。那些母语中没有的语音在这一阶段逐渐被丢失。 5.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婴儿已能辨别母语中的各种音素,能把听到的语音转换为音素并认识到这些语音所代表的意义。这使他们能够经常地、系统地模仿和学习新语音,为言语的发生作好了准备。 (1)语音阶段 感知与分辨 ?语音朝向反应(1周) ?区分人类噪音(2周) ?对听到的话语里的情感成分有所适应(2个月) 发音 ?简单发音阶段(0-3、4个月)哭→韵母 ?连续发音阶段(4-9个月)连续性重复“妈妈妈妈妈” ?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爷爷”“奶奶” (2)词汇发展 词汇掌握是婴儿语言发生发展的重要标志先理解,接受,后表达 言语理解的开始 ?动作不是对单独词汇的回应,而是对整个情境 符号交际的发生、发展 ◆9-10个月:出现第一批有特定意义的(最晚16个月,否则找医生) ◆12个月:平均掌握20个左右 ◆2岁:300-500个 ◆3岁:1000个 ?功能:表达性,祈使性 ?范围扩大:名词、动作、代词等。 (3)句法发展 单词句(1-1.5岁) ?单个字or单音的重要 ?以音代物“嘀嘀”→汽车喵喵→猫 ?一词多义 ?以词代句 双词句(电报句)阶段(1.5-2岁)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 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纳德曾提出:人的智能包括七种,语言交往能力是第一位,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而幼儿期是人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能充分运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探索和开发幼儿语言智能的潜能。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必须有能力认识到幼儿在幼儿语言学习中呈现出来特点和规律。 一、完整性 语言的完整性,既指语言结构形式的完整,也指语言发展过程的完整。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呈现出来的方式是非常完整的,因此幼儿语言的学习也是完整的学习。当幼儿学习某一事物时,语言感知系统里的听说读写因素会完整地调动起来从而使幼儿获得对事物的认知。所以幼教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语言学习的完整性特点,在发展幼儿语言时,不仅重视幼儿的听说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读写能力。 二、主动性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语言是发展而来,而不是教出来的。幼儿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结构组织方式的过程不是完整被动的。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幼儿有交往需要时,他们才会主动地搜寻记忆里的词汇和句子,并尝试着进行表述。儿童是通过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积极的主动理解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学习语言的机会和资源,让幼儿被充满语言和文字信息的环境所包围,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采用“自然学习模式”(即示范、参与、练习或扮演角色、创造表达)进行语言教育。 三、有效性

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知事物的过程相联系,并且在认知事物过程中往往又伴随着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据研究发现,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正确的”或者是“标准的”,而是连接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的学习。对幼儿来说,只有当他们的语言学习在生活沟通中运用上,即能够运用语言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表达出来时,这种学习对幼儿而言方能产生意义。因此,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幼儿在情景中学习语言,脱离了情景的语言对儿童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的。我们可以通过做各种游戏和活动创设情景,丰富幼儿的个人生活体验,使幼儿在表达语言时有迹可循,有话可说。 四、整合性 语言的学习从本质上说是符号的学习过程。从早期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幼儿学习其他内容的工具。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任何符号系统学习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因而建议将不同的符号系统交叉运用到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其他学科,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教育者可以在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创造性地运用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培养幼儿对语言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平等性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构造愉快学习过程的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民主平等的。学前教育也不例外,不同点在于:由于幼儿的年龄低,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从教师方面来说,他们要掌握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教育理论,据此精心地选择课程内容和教材,并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启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并能转化为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和教师

幼儿言语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一、言语及其分类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什么?皮亚杰承认语言是我们最灵活的心理表征方式。它帮助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也是我们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因为有了语言,这个世界才变得文明又多彩。语言存在于人们的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言语。使用着一定语言的人,他说话、听话、阅读、写作等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言是工具(交际、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边性。研究语言的科学是语言学,而言语活动则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它们又是密切联系的。离开语言这种工具,人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也就无法进行交际活动;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 (二)幼儿言语的分类 1.外部言语。 (1)对话言语。(2)独白言语。(3)初步的书面言语。 2.过渡言语。 3.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1)内部言语是对自己的言语。外部言语是为了和别人交往而发生的,内部言语则不执行交际功能,它是为自己用的言语,因而一般来说,它比外部言语简略,常常是不完整的。(2)内部言语突出了自觉的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功能,与思维具有不可分的联系。人们不出声的思考往往就是利用内部言语来进行的。 二、言语的发生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婴儿便开始了对语言的准备,直到一岁左右,他们产生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这一准备期即前言语期。处于前言语期的婴儿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准备。 (一)语音发生的准备 1.从反射性发声到咿呀语。 2.语音的敏感性。 许多人或许会认为新生的婴儿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只忙着自己如何吃饱、如何睡好,对外面的世界没有感觉,其实不然,有研究表明,婴儿对言语刺激具有敏感性。不到10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别语音和其他声音,并作出不同的反应。如原先已停止吸奶的婴儿,在听到一段语音后又开始用力吸,并且吸吮速率大大增加,而对非言语的乐音则增加不多。他们对母亲的声音特别偏爱,尤其对语速缓慢、语调高度夸张的话语形式感兴趣,如妈妈语。事实上,成人在与婴儿交流时,他们也刻意放慢速度,尽量讲得“简单”些,不然“交流”是无法进行的。 婴儿对言语的敏感性还表现在他们具有语音的范畴知觉能力,即对属于不同音位还是同一音位范畴的两个声音具有辨别能力。有研究表明,1个月的婴儿能够在吸吮速率上表现出对b、p两个辅音的辨别能力。②这是一种对婴儿言语理解有重要作用的能力,只有忽视大量的语言范畴内的变异,才能使语音的理解变为可能。 (二)前言语的交流 婴儿在他们开口说话之前,已经习得了一些交流的技能。他们能够通过哭叫、用手指向或仅仅注视某个感兴趣的对象等引起并引导他人的注意,以此来传递信息,其中手势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如果说婴儿早期的手势只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或表达某些愿望或请求

0-6岁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

0-6岁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 2月:哭声分化,有答应性微笑,能发“咿”“呀”“呜”等单个元音。 3月:自发“咕咕”声 4月:应答性发声 5月:发“ah-ge”“ah-goo”“咂”音 6-7月:唇辅音加a或双元音,如ma ba ai . 8月:能发“ma ma”“ba ba”音并能单间别问句与叙述句的语调。 9个月:讲1个单词,反复:以声音表示要东西 10个月:有目的的说“爸爸”“妈妈”。学会成人的发音。 11个月:理解一些词句,说“不”喜欢有节奏的音乐 12个月:叫“妈妈、爸爸”会说一个字的音,如“拿”“好”、“坏”等。能听懂伴有手势的吩咐,挥手再见。 15个月:用手势表达需要,开始说没有语法,别人听不懂的话,懂小狗在哪里“词汇中包含几个字,包括名字,说含糊的隐语。 18个月:能指出眼、鼻、口、头、发、手、脚等。最少能指出碗,匙中的一件,说出东西的名称,会指出方向:在椅子上,会50个词。 19个月:婴儿平均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这样到15个月左右,就掌握10个左右的新词。20个月:随后婴儿掌握新词的速度明显加快,到18月,听懂50个字,能完成2部独立的指令,如把积木捡起来放到玩具桌上。 21个月:说出碗、鞋、袜三件中的一件。 2岁:说“我的”“我”,会说有主语及谓语的字句(电报式),说3个字句子。至少说出碗、鞋、袜、帽、剪刀、车六件中的三件。自己名字、动词,唱单调的歌,执行命令。 2.5岁:懂“大”和“小”的含义,说出自己的姓名。300个词汇。 3岁:懂得“里面”“上边”“旁边”等介词意义复读三位数。900个词汇。 4岁:指出三种颜色,说出年龄。能用较多的代词、形容词、副词。会唱歌、能简单的叙述不久前发生的事,说话100%能听懂。 5岁:会用一切词类,说出生日,咬音90%正确。会从1-10清点实物。 6岁:说话流利,句法正确。 幼儿如在两岁时仍未说单字,或在三岁仍未能说简单的短句,便可能显示他们有语言障碍。

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在一些刚开的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班上,老师会发现班级的幼儿在语言方面较为不足,表现在:同伴间缺少交流,上课多数幼儿不愿上来发言、不敢大方地面对集体发言,讲述时不完整等。而要改变这种现状,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老师给出的意见是,首先让孩子想说,只有有了说的欲望,孩子才会忘却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有了交流,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沟通也就多了,语言也就在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里得到了发展。 在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课堂上,就是本着这种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班级幼儿从不愿说到想说,从不敢说到争着说,从不会说到完整讲述,整个课堂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一)让孩子想说。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 (二)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开心小主持、餐前播报、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的生动、贴切些。怎样去引导呢?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老师是这样做的: 1、在日常生活中学。如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树叶落下来想小船、松树好是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总之,幼儿一日生活中,如户外活动、谈话、种植等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益资源,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2、在游戏中学。如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活动,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 3、在相互渗透的各科领域中学。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互相渗透各个领域的教育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幼儿语言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很多青少儿口才培训机构的老师在开班初发现班级的幼儿在语言方面较为不足,表现在:同伴间缺少交流,上课多数幼儿不愿上来发言、不敢大方地面对集体发言,讲述时不完整等。而要改变这种现状,要做的就是首先让孩子想说,只有有了说的欲望,孩子才会忘却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有了交流,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沟通也就多了,语言也就在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里得到了发展。 一学期的课程下来,本着这种思想,恰当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很多口才机构的孩子从不愿说到想说,从不敢说到争着说,从不会说到完整讲述,整个课堂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一)让孩子想说。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 (二)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开心小主持”、“餐前播报”、“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的生动、贴切些。怎样去引导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1、在日常生活中学。如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树叶落下来想小船”、“松树好是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总之,幼儿一日生活中,如户外活动、谈话、种植等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益资源,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2、在游戏中学。如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活动,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 3、在相互渗透的各科领域中学。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互相渗透各个领域的教育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大脑发育特点教学提纲

婴幼儿大脑发育特点:大脑在出生的时候是370g,到6月的时候增加一倍,到2岁的时候又增加一倍,到3岁的时候就接近成人的范围了。与身体其他发育不一样,大脑的发育是一次完成,是不可逆的,换句话说大脑发育是有时间性的,倘若错过了发育时间,大脑发育不充分,带来的将是终身遗憾。所以,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利用其脑神经的敏感性,进行早期教育,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促进大脑的发育:要使大脑生长发育良好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是良好的营养,充足的氧气,这是为大脑发育奠定物质基础。二是良好的信息刺激,合理的环境刺激,这是为大脑功能提供精神粮食。婴幼儿期是神经反射的敏感期,大脑呈一片空白,它将毫无保留地吸收外界信息。信息一旦入脑,即刻印在脑的结构中。(比如,人们常说婴儿的模仿能力强,一个动作多教他几次他就会了,这就是大脑信息的录入和存储)。因此,应尽早地将美好的、正确的知识信息抢先输入,占据大脑这块神奇的土地,使之成为知识的海洋,智能的发源地。 关于智护训练:它以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为基础,智力发育关键期为心理学依据,医学科研成果为支持,指导父母通过智能训练、肢体被动训练、潜能引发训练、情感交流互动训练,达到提高婴幼儿的早期智力与体格发育之目的。儿童智护训练主要包括智能训练(追视训练、寻声训练、交

往训练、触觉训练)、体格训练(肢体被动训练、俯卧抬头、翻身训练、平衡训练)等内容。智护训练分为四期,0~1月,1~3月,4~6月,7~9月。 0~1月智护训练课程安排? (一)体格训练?1、新生儿抚触?2、肢体被动操?3、俯卧抬头? (二)智能训练?1、视觉训练?2、听觉训练?3、视听结合训练 新生儿抚触:它通过触摸新生儿的皮肤,刺激皮肤感受器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系统的抚触,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加免疫力,增进食物的吸收和利用,减少婴儿哭闹,增加睡眠,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同时能增进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宝宝心理健康地成长。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经过触摸后,体重平均增加10%左右,并降低患先天性贫血几率、促进其感官和神经发展,且越早触摸越好。 新生儿抚触与中医经络穴位之间的联系:中医理论指出“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气血是人体生命 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 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