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8单元 教案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8单元 教案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8单元 教案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8单元 教案

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设计了“探索3×3方格中图形的排列规律”和“探索图中各数和数列的规律”两个活动,通过有规律的排列图形和数列,使学生认识一些复杂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合理编排学习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突出重点。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材在安排时,把图形规律的学习和探索建立在个性化操作、观察的基础上,采用不断渗透,螺旋上升的方式,以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

二、鼓励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中,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展现小朋友们各自不同的排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大胆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规律,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3×3”方格中实物的排列规

律。

2.在观察、交流图中各数之间关系的活动中,发现隐含的运算规律,

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天数问题。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会表述自己

思考的过程,培养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4.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对有规律的事物有好奇心,

获得愉快的体验,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简单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难点:发现一些排列的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会表述自己思考的过程。

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有一部分是学生很熟悉的,比如在“3×3”的方格中有规律的摆图形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本单元内容要求学生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思维,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一、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去摆一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小组或全班的交流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经历动手摆、发现、交流图形和数规律的过程。

二、分层指导操作,突出重点。

教学活动从教材出发,逐步深入,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然后再探索稍复杂的变化规律,这样分层指导操作,降低学习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很容易地接受。

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内容共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90页、91页,探索“3×3”方格中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提示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设计了“用3个圆片、3个正方形、3个三角形按要求摆”的两个操作

活动。活动(1)是学生已经很熟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自己摆放、交流、展示不同的摆法来引出活动(2)的素材。在教学活动(2)时,要加强活动引导,让学生先了解“3×3”的方格,然后提出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发现并用语言描述“3×3”方格中图形的排列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调理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3×3”方格中图形摆出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探索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过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在“3×3”的方格中摆成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且每一行、每一列又不相同的情况。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小游戏“听口令,站成行”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我们请9名小朋友上台来,3个小朋友拿圆形,3个小朋友拿正方形、3个小朋友拿三角形,然后只给他们10秒钟的商量时间,看看他们能不能迅速而且有规律的站成一行?

(指名学生上台活动)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有关图形排列规律的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热身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后面所学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活动(1)把图形有规律的摆成一行。

师:小朋友们,请拿出你们手中的图片,把○□△各三张有规律的排成一行,看谁摆的又快又好。

(学生独立设计,然后在全班交流。)

2. 活动(2)把图形有规律的摆在下面的方格里。

师:小朋友们刚才都摆的非常好,速度也很快,现在我们来看,老师这里有一个方格,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方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个方格有3行,每行3个格。

生2:9个小正方形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

师:说的很好,这个就是“3×3”的方格,数学上也叫“九宫格”因为它由九个小正方形组成。就像9个小小的宫殿一样。

师:下面我们把手里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有规律的摆放在方格里。

(学生自己动手摆放)

师:请小朋友们把你们摆的图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你们看,兔博士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每一行、每一列的图片各不相同,还要有规律,你能怎么摆,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试一试吧!

(学生小组讨论,并试着摆一摆。)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每一行都不一样,那么每一行都有一个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我按照这个规律来摆放,第一行是○□△,第二行是△○□,第三行是□△○,这样每一行、每一列就都不相同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摆的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合作中交流自己学习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他们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将表格补充完整

3. 空格中应该放哪张图片?( )

A.

B.

C.

答案:2. △◇☆ 3. A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接着画一画。

(1

___________________ (2)☆○★ ★☆○ ________________ 3. 你知道空格中应该是谁吗?( ) A. B.

C.

答案: 3.B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这节课又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1:我们学会了在“九宫格”里有规律的排列图形。 生2:我们可以让每一行、每一列都不一样…… 六、布置作业

1. 找出规律,并画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 ___ ___

(3)◇★◇◇★★◇◇◇___ ___ ___

2. 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画要使每一行、每一列都不相同。

板书设计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 刚才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有规律图案,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 展示:□○★△、△□○★、★△□○、○★△□

3. 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

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 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 1234、4123、3412、()。

3. 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二、教学资源

从图形排列中找规律要从图形的整体变化以及内部相对位置的变化,要注意物体排列中的周期现象,以及周期是多少,相邻两个周期之间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样的,这样才可以掌握整个排列规律。

三、资料链接

科学家牛顿的故事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第二课时数和数列的规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92页、93页,探索图中各数和数列的规律。

教学提示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一些数的规律,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一年级比起来,要复杂一些,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例题1是与图形有关的数字规律,第一组图中,教材出现了3个三角形内的数字排列,让学生先找出其中的规律,再在兔博

士的引导下,试着填下面的数。第二组图片中仍然利用三角形,但是,数字摆放的位置与个数与第一组不同,三角形每个角上有一个数,三角形中间有一个数,教材给出了三个填好数的图,三个缺一个数的图,要求:找出图中四个数之间的关系,在圈里填上合适的数。例题2找出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接着写数。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充分的交流自己发现额规律,并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和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发现并用语言描述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填出合适的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发现、交流图中各数与数列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探索规律的活动有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找数字规律的方法。

难点:能发现并用语言描述规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手偶小猴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聪明猴”,我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想跟你们比一比,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我最擅长找规律了,那我们就来比一比找规律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手偶是一种操作简单而又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通过手偶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导入语,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找数的规律

师:(手偶)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我给你们出的题目哦,你们能找出这其中的规律吗,找到就算你们赢了哦!

(出示例1第一组图的前三个三角形)

生1:我发现第一个三角形下面的两个数2和3相乘得到的积正好是上面的数6……

生2:我也发现了,第二个三角形下面的两个数4和3相乘就等于上面的12……

生3:是的,第三个三角形也是这样的规律,2和5相乘正好等于上面的10。

师:(手偶)小朋友们真聪明,光找到规律还不行哦,你们看下面这三个三角形,你能根据刚才的规律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数吗?你们可以在小组内商量一下哦!

(学生小组合作,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数。)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聪明猴”很佩服大家呢,这次老师来出题,你们和“聪明猴”一起来比试一下吧!

(出示例1第二组图的前三个三角形)

师:(手偶)哈哈,这次我看你们就赢不了我了吧,这回是四个数了哦,你们还能找到规律吗?

生1:我发现了,三角形三个角上的数字加起来就是中间圈里的数字。比如第一个三角形7+5+6=18。

生2:是的,第二个三角形上三个角上的数字10+9+4=23。

师(手偶):呵呵,这次又没能难住你们,老师,快点再给他们出题,一定要难住他们……

师:(出示有空白的三角形)小朋友们太聪明了,你们看,“聪明猴”被你们赢了还不甘心呢,你们就再完成下面这几道题吧!

(学生讨论,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数字。)

2. 找数列中的规律。

师(手偶):不要得意,我这里还有两个数列,你们要是能找出规律,我就真的佩服你们啦!

(出示第一个数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我发现,前面的数字乘以2就是后面的数字。比如1×2=2,2×2=4……

师:你们能按照这个规律再写几个数吗? (学生按规律写数)

师(手偶):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不过还有一个数列呢,这个数列的规律比较简单,你能直接猜出来吗?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生1:我发现这个数列中,前面的数减去7就是后面的数。 生2:这个数列的规律就是连续减7。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然后通过交流去发现数字的排列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探索规律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新知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3. 按规律填数。

63 54 ( ) 36 ( ) 18 12 20 28 ( ) ( ) ( ) 4. 判断下面各组数据是(√)否(×)按规律排列。 (1) 1 3 7 13 21 31 ( ) (2) 1 2 4 8 16 32 ( ) (3) 1 1 2 3 5 8 13 ( ) (4)4 5 6 12 14 16 ( ) 答案:2. 16

3. 45 27 36 44 52

4. (1)×(2)√(3)√(4)×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2 4

8

4 6 24

8 9 72

5 3

7 42

3.按规律写数。

(1)5 10 15 20 ( ) ( ) (2)1 2 3 6 10 ( ) ( ) (3)2 4 8 14 ( ) ( ) (4)1 4 7 ( ) ( ) ( ) 答案:2. 15 6

3.(1) 25 30 (2)15 21 (3)22 32 (4)10 13 16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1:我们学会了找图中数字规律的方法…… 生2:我们学会了找数列的规律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1.

2. 你知道“?”处应该写什么数字吗?

3.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板书设计

数和数列的规律

2×3=6 4×3=12 5×2=10 6×7=42 8×5=40 …… 5+6+7=18 10+4+9=23 12+8+5=25 9+8+10=27)…… 1 ×2 2 ×2 4 ×2 8 ×2 16 …… 56 —7 49 —7 42 —7 35 —7 28…… 5 6 30 7 8 56

4 2

9 5

5 8 13

7 9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1.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摆出例二的图形。

组织学生用小正方形卡片摆一摆:第一堆摆1个,第二堆再加1个,第三堆再加2个,第四堆再加3个,第五堆再加4个,第六堆……

(1)启发引导学生在摆的时候仔细观察看图形有什么变化规律?小组讨论的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找代表汇报他们小组之间的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①上图所形成的这一列数中,数字在逐渐增大。1→2→4→7→11→……

②现在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它们是怎样增大的?

1→2增加了1个

2→4增加了2个

4→7增加了3个

7→11增加了4个……

我们发现他们是按1,2,3,4,…的顺序以次增加的。

③细心的同学们也会发现,他们的增加数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1→2→3→4→…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像这样的数列,我们称之为等差数列。

二、教学资源

典型例题:

A. 1、4、()、()、25、()、49、()

B. 2、6、8、14、()、()、()、()

分析:

1. 第一题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第二题对加减法的心算要求较高,

对于该方面有所欠缺的学生而言,此题有很大的挑战性。

2. 有了前面的基础,用心观察、思考就会得出答案,这两题的规律是:A、平方数;B、前两数相加等于第三数。

方法:

A、1×1=12=1;2×2=22=4;3×3=32=9;4×4=42=16;5×5=52=25;6×6=62=36;7×7=72=49;8×8=82=64

B、2+6=8;6+8=14;8+14=22;14+22=36;22+36=58;36+58=94

三、资料链接

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路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看他们,拉拉家常,叙叙旧,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后来,他找到一位数学家帮他算了算,得出如下结论:老渔夫的休息日:4、8、12、16、20、24、28,年轻渔夫的休息日:6、12、18、24、30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其中最早的一天:12。

第八单元测试题

一、找规律接着画.(20分)

(1)

(2)▲■、☆、▲■、☆、、、。

(3☆▲☆。

(4)▲■☆■☆▲☆▲■。(5)

二、先找出下面各题的排列规律,再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0分)(1)11、14、17、20、23、()、()。

(2)111、112、114、117、121、126()、()。

(3)2、4、6、10、()、26、42、()。

(4)100、102、106、112、120、()、142、()。

(5)()、()、21、14、9、6、5。

(6)1、4、9、16、()、36、()、()。

(7)1234、4123、3412、()。

(8)111、()、131、141、()、()171、()。

(9)()、80、40、20、()、5。

三、按规律,画钟表。(5分)

四、找规律,填上合适的数。(20分)

五、按规律,完成表格。(15分)

1. 小丽给手抄报画花边,每画两朵红花就插入一朵蓝花,当小丽画到第15朵时,是什么花?25朵呢?

2. 小华练毛笔字,第一天写1个,第二天写4个,第三天写9个,照这样计算第9天写多少字?9天共写多少字?

3.按规律写算式.

2×2-1×3 3×3-2×4 4×4-3×5 6×6-5×7。

4.☆▲。

(1)第20个图形是()。

(2)第35个图形是()。

(3)第29个图形是()。

(2)▲■、☆、▲■

(3)■

(4

(5)

◆◆◆◆

◆◆◆◆

◆◆◆◆

二、(1)26 29 (2)132 139 (3)16 68

(4)130 156 (5)41 30

(6)25 49 64 (7)2341

(8)121 151 161 181 (9)160 10 三、

四、

五、冬 夏 春 夏 秋 六、1. 蓝花 红花

2. 81 1+4+9+16+25+36+49+64+81=285

3. 5×5-4×6

4.(1)☆ (2) (3)▲

24

5

6

30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2: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⑵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巩固练习。 第1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第2题,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第3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分式 1.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不能为零,分式有意义 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为零,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 5.平方差公式 a2-b2=(a+b)(a-b)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6.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 = (a+b)2a2-2ab+b2=﹙a-b﹚2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7.常见的恒等变形如x-y=-(y-x),(x-y)2=(y-x)2, (x-y)3= -(y-x)3. 8.约分:把一个分式中相同的因式约去的过程叫做约分 9.最简分式:如果一个分式中没有可约的因式,则为最简分式 10.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11.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1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求最简公分母时,首先要因式分解,将所有的表达式都化成积的形式,然后,再定最简公分母.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解整式方程;(3)验根:可把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使最简公分母为0,那么这个根叫分式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如果使最简公分母不为0,那么这个根是原分式方程的根;(4)写出方程的解. 15、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常见的等量关系 一.工程问题 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设工作总量为“1”的公式:1÷单独完成的工作时间=工作效率;1÷工作效率=单独完成的工作时间。 2.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二.营销问题 1.商品总利润=商品总售价一商品总成本价= 商品单件利润×销售量 2.商品单件利润=商品单件售价一商品单件成本价 3.商品利润率=商品总利润/商品总成本价×100%=商品单件利润/商品单件成本价×100% 4.商品销售额=商品单价×商品销售量 5、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三.行程问题 1.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 时间 2.在航行问题中,其中数量关系是(同样适用于航空):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增长率问题原来量×(1 增长率)=现在量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相等.即对应的角平分线,对应的中线,对应的高线相等。

【精选】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数学

四年级数学教案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自然数

自然数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呈现了两个儿童在夜晚数星星的情景,同时配了一首优美的、活泼的儿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儿童数星星情景的真实再现和兔博士的话来介绍自然数的概念。教材把学生感受到的“星星真多”与“自然数是无限的”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对自然数的初步体验。教材又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数的特征。然后教材呈现了丫丫和聪聪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场景,通过他们找座位号的对话,由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单数、双数很自然地引出奇数、偶数的概念。在试一试中设计了在1~30 之间写连续奇数、偶数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写数、观察讨论中,了解奇数、偶数的特征。教学设计思想: 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谜语引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受到星星有无数个的同时,认识到自然数是无限的。把自然科学知识与数学整合在一起,把学生数星星的感受与“自然数是无限的”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自然数的初步体验。并通过一个星星也看不见,可以用0 表示,说明0 也是自然数。 学习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感受自然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都是1 等自然数的基本特征。 通过电影院座位排列的录象和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获取的信息,了解电影院座位排列特点,讨论两个小朋友能否坐在一起,来认识单数、双数,并说明单数又叫奇数,双数又叫偶数。0 也是偶数。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出教材83 页试一试的写数要求,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1~30 之间的连续奇数(偶数)各有15 个,两个数列的规律都是相邻两个奇数(偶数)相差2 等连续奇数、偶数数列的特征。给学生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及发现事物规律的机会,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单元测试全集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汇总 第12章分式和分式方程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化简分式bab+b2的结果为() A、1a+b B、1a+1b C、1a+b2 D、1ab+b 2.有理式①, ②, ③, ④中, 是分式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3.若x=3是分式方程的根, 则a的值是(). A、5 B、﹣5 C、3 D、﹣3 4.给出下列式子:1a、3a2b3c4、56+x、x7+y8、9x+10y, 其中, 是分式的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5.在式子y2、x、12π、2x-1中, 属于分式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6.如果1a+1b=1, 则a-2ab+b3a+2ab+3b的值为() A.15 B.-15 C.-1 D.-3 7.学校建围栏, 要为24000根栏杆油漆, 由于改进了技术, 每天比原计划多油400根, 结果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 请问原计划每天油多少根栏杆?如果设原计划每天油x根栏杆, 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A. = +2 B. = ﹣2 C. = ﹣2 D. = +2 8.下列分式中最简分式为() A. B. C. D. 9.小明乘出租车去体育场, 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路线一的全程是25千米, 但交通比较拥堵, 路线二的全程是30千米, 平均车速比走路线一时的平均车速能提高80%, 因此能比走路线一少用10分钟到达.若设走路线一时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 得() A.25x?30(1+80%)x=1060 B.25x?30(1+80%)x=10 C.30(1+80%)x?25x=1060 D.30(1+80%)x?25x=10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课本第2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位置左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最新整理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整理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3单元) 一单元:升和亳升 1,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2,测量液体的多少可以用(量筒)或(量杯). 3,计量液体的单位是(升)或(毫升). 一瓶墨水大约50毫升。 4,两瓶冰红茶相当于1升,一节小拇指的大小相当于1毫升。 5,1升=1000毫升1L=1000mL 会换算单位如:1068mL=1L+68mL 二单元:除法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从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2,计算357÷49,可把49看作(5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6、7、8、9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五入)法试商。 3,计算531÷61,可把61看作(6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四舍)法试商。 4,有时四舍法把除数看(小)了,商可能会偏(大)需再调商; 有时五入法把除数看(大)了,商可能会偏(小)需再调商。 5,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6,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周长的单位和长度单位一致,如(米、分米、厘米、千米)等; 面积的单位是长度的平方,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 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8,各种应用题要多多训练,如租船、装车、求平均数、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3单元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3 单元)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3单元) 一单元:升和亳升 1,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2,测量液体的多少可以用(量筒)或(量杯). 3,计量液体的单位是(升)或(毫升). 一瓶墨水大约50毫升。 4,两瓶冰红茶相当于1升,一节小拇指的大小相当于1 毫升。 5,1升=1000毫升 1L=1000mL 会换算单位如: 1068mL=1L+68mL 二单元:除法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从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2,计算357÷49,可把49看作(5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6、7、8、9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五入)法试商。3,计算531÷61,可把61看作(6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

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四舍)法试商。4,有时四舍法把除数看(小)了,商可能会偏(大)需再调商; 有时五入法把除数看(大)了,商可能会偏(小)需再调商。 5,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6,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周长的单位和长度单位一致,如(米、分米、厘米、千米)等; 面积的单位是长度的平方,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 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8,各种应用题要多多训练,如租船、装车、求平均数、行程、生产等问题。 三单元:线和角 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八 年 级 数 学 试 题

八 年 级 数 学 试 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如果把分式y x x +2中的x 和y 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 ▲ ) A 扩大2倍 B 不变 C 缩小2倍 D 扩大4倍 2. 若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点)61(,-,则此函数图像也经过的点是 ( ▲ ) A )1,6( B )2,3( C )3,2( D )2,3(- 3. 某市为解决部分市民冬季集中取暖问题需铺设一条长3000米的管道,为尽量减少施工 对交通造成的影响,实施施工时“…”,设实际每天铺设管道x 米,则可得方程 300030001510x x -=-,根据此情景,题中用“…”表示的缺失的条件应补为( ▲ ) A .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设10米,结果延期15天才完成 B .每天比原计划少铺设10米,结果延期15天才完成 C .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设10米,结果提前15天才完成 D .每天比原计划少铺设10米,结果提前15天才完成 4x 的取值范围是 ( ▲ ) A .0x ≥ B .1x ≠ C .0x > D .0x ≥且1x ≠ 5、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 3x 与x y 1-= 的图象大致是 ( ▲ ) 6.若2

A .213y y y << B .321y y y << C .312y y y << D .123y y y << 8.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1x 上,点B 在双曲线y =3x 上, 且AB ∥x 轴,C 、D 在x 轴上,若四边形ABCD 为矩形, 则它的面积为( ▲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9.若2,3a b =则a a b =+ ▲ . 10.若2(2)2x x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 11. 如果分式方程 1 1+=+x m x x 无解,则m = ▲__ 12.对于非零的两个实数a 、b ,规定a ⊙a b b 11-=.若1⊙1)1(=+x ,则x 的值为 ▲ . 13.若反比例函数22)1(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m 的值为___▲____._ 14.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 b c 、、,且a c >,那么2||()c a a c b --+-= ___▲____._ 15.直线1y k x b =+与双曲线2k y x =交于A 、B 两点,其横坐标分别为1和5,则不等式21k k x b x <-的解集是 ▲ . 16.已知关于x 的方程 123++x n x =2的解是负数,则n 的取值范围为 ▲ . 17. 已知113x y -=,则代数式21422x xy y x xy y ----的值为 ▲ . 18. 如图(5)所示,已知A (1 2,y 1),B (2,y 2)为反比例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 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 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 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 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 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 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 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 板书设计: 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认识毫升(1课时) 除法教学设计 乘除混合教学设计 认识线教学设计(一) 认识线教学设计(二) 认识线教学设计(三) 认识角教学设计(一) 认识角教学设计(二) 认识角教学设计(三)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教案 冀教版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 能力教学点: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德育教学点: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各小组操作用的图片(P*例分一分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分类,揭示分类的含义 1.大家喜欢逛超市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超市看看,在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在看的时候要认真的观察,看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些什么?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超市部分商品专柜图) 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的东西真多啊!那么这些商品在摆放上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呀? 生,我看到超市把吃的都放在一起了。 我看到超市把玩具都放到了一起。 我看到超市把衣服都放在一起了…… 3.揭示课题:摆放得很有规律,吃的放在一起,用的放在一起了。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像超市中这样摆放东西,还有在生活中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数学王国里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4.聪明的小朋友想一想,超市里这样分类地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呢? (整齐.干净.漂亮.方便) 说得很对,同学们想得真全面,分类地摆放东西实际上就是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二)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1.谈话 同学们,老师昨天也去超市了,而且还给你们买来了许多礼物呢!每个小组一袋礼物,老师送的礼物是什么?小组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有哪些礼物。 3.小组活动,进行分类 4.指名汇报,学生自评,师适时点拨,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吃的放在一起,穿的放在一起,学习用品放在一起。 5.整理学具。 (三)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这样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那么,你们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什么是分类摆放的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评价,孩子们是生活的有心人。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1.谈话 分类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看到过爸爸妈妈收拾房间吗?请看这个小朋友的房间,(课件出示课本65页练一练第2题。) 大头蛙说太乱了,你们有什么感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